曾国藩传读后感100字

发布时间: 2020-06-24 08:33:50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16

《曾国藩传》是一本由梅寒著作,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9.00,页数:34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曾国藩传》精选点评:●太平天国部分写得很精彩!!!很好看的一部传记!●逐年逐事讲透曾国藩61年人生的无奈、复杂与挣扎。●

曾国藩传读后感100字

  《曾国藩传》是一本由梅寒著作,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9.00,页数:34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曾国藩传》精选点评:

  ●太平天国部分写得很精彩!!!很好看的一部传记!

  ●逐年逐事讲透曾国藩61年人生的无奈、复杂与挣扎。

  ●读这本书的感觉就像面试一个没本事又吹牛逼的应聘者,说自己做过项目万千,但一问,一个也讲不明白。世道不好,什么人都敢都能出来写本书!!!

  ●纯纯的传记呀。曾国藩荣辱一生被作者写的平淡至极。看得内心毫无波澜

  ●集坚韧、隐忍、大度、勤俭、谦虚于一身的历史风云人物,尽管自身具备难以摆脱的历史局限性及阶级狭隘性,他身上的优良品质仍令人敬佩。

  ●本书没有作者的主观评价,用真实的故事脉络描绘了曾国藩的一生,不仅展示了曾国藩圣人的一面,也描述了作为一个普通人的欲望和愚拙。作为被世人歌颂的曾圣人,他也有些平凡人的一面,但是他一生不断自省、自律的精神确实让人动容。从连升十级,不被重用到组织湘军,平太平军,兴办洋务,他的跌宕起伏一生的背后是他如何迎合环境,成就自我的思考。生活需要不断的自省,每天反思才能进步。生活也需要坚持自律,克服惰性欲望才能实现自我。

  ●二四秋举二七进,八六升迁六一人,三生有幸壮门庭。

  ●作家风花雪月写作背景,不适合撰写史纪类内容。感性多于客观,时代背景篇幅太少,作者本人刻意理解曾心情,但文章本身没有达到令读者共情的水平。三星给曾国藩本人吧,虽然被讲心智未开化,但对时局把握和掌控准确,韧性和执行力很强,可惜欠缺斡旋和叛逆精神,导致天津教案失去民心。也是时局不允许。

  ●曾国藩好难

  ●曾公识人善用,且国家大义与个人恩怨能分清,举人不避私嫌,很不易。一生仕途虽也一波三折,但较常人也可谓平步青云了,运气也占了大部分。

  《曾国藩传》读后感(一):不值一读

  垃圾书籍,不值一读浪费时间,作者笔法不足,比其它同类传记作者差太多。

  时代变了,是人都可以出书。

  作者本身也不出名。对于童年叙述也不够完整,主要讲述的是他克太平天国的故事,看起来就和读小说差不多。自己对情节加以描述。没什么正儿八经的引用,没看谁知道。

  主观因素很强,从过主观叙述来评价一个个人。并非从客观的独立面去评价曾国藩。女性的作者的这个感性程度非常高。写的类似于言情小说的那个感觉

  《曾国藩传》读后感(二):天下事只在人力作为,到山穷水尽时自有路走

  读完此书有一种“一口气”读完的感觉,根据史实,配上作者的修辞,感觉这本传记像是本跌宕起伏的小说。

  纵观曾国藩一生,资质平平,但却有一番成就,不得不说时势造人。曾国藩的自省、坚韧、自我进化是内因,时局和机遇是外因。以前知道社交、人际关系重要,从此书切实的认识到真正的人脉是如何培养,怎么利用。

  从穷京官到直隶总督、一品大员,曾国藩经历了太多失败,甚至多次尝试自杀,最终却能都劫后重生,坚韧、运气这些都很重要,但是“天下事只在人力作为,到山穷水尽时自有路走”,说明人只有道绝境才会有突破,期盼无故的时来运转、革新突破是不切实际的,要想成功必要付诸努力与实践。

  《曾国藩传》读后感(三):就想曾国藩的坚韧点个赞。

  “前世所袭误者,可以自我更之;前世所未及者,可以自我创之。”——柴静

  读完传记,曾国藩的一生,有好多地方让我感动、惊讶、佩服,各种情绪随着他的际遇变化,五味杂陈。

  一个才华中资,文韬武略不及左宗棠,处事圆滑不如李鸿章的人,在几十年宦海浮沉中,经历着命运的跌宕起伏。

  考功名数次落第,进仕途屡屡碰壁;白手起家建湘军兴科举办洋务,大败太平天国,剿灭捻军,功高盖主;天津教案,一朝圣贤一朝国贼,迟暮老驹,和湘军清庭一起穷途末路。

  国家中兴之梦,最终幻灭在大清孱弱无能的颓势下。步入暮年,越发体会到了悲凉。积年累月,奔波压力,六十岁出头,身躯便衰弱。回望一生,潸然泪下,其中酸甜苦辣,滋味万千。

  “二四秋举二七进,八六升迁六一人,三生有幸壮门厅”。

  这个曾在大清王朝搅弄风云的卓越人物,有功也有过,有贤明也有私心,毁誉参半。

  无论如何,还是让我看到了坚韧、踏实、大勇、拼搏、自省等各种难能可贵的品质。

  特别是他的极致坚韧,他的知难而上从不逃避,让人动容佩服到想哭。

  《曾国藩传》读后感(四):官海61载,毁誉参半的曾国藩

  曾国藩作为晚晴中兴的四大名臣之一,资质平平,用左宗棠的话来说:”才具稍欠开展”,却拥有这传奇的一生。二十七岁考取进士,步入仕途连升十级,创办湘军、镇压太平天国,围剿捻军,倡导洋务运动,后又因“天津教会案”,却形成了毁誉参半的结局。

  首次阅读《曾国藩传》是由梅寒所著,梅寒并非文史之士,应是一位随笔之人,这本书写足了曾国藩61年,读起来言简易懂,将曾国藩的一生做了一个细致的介绍,同时在字里行间中也有几分散文之意,将曾国藩对故乡白杨坪的思念贯穿其中,也许因为作者是女性的原因,思念之情流露一些温婉。

  01、虽资质平平,善于总结与反思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自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对于“才具稍欠开展”的曾国藩,没有左宗棠的雄才大略,没有李鸿章的外交策略。但其始终在每次事件、战役后,都进行总结与反思,并通过书信方式写给家人,让后辈学之,这其中无疑藏着大仁、大益、大善。

  02、善于识人,广纳贤才

  古人云:滴水难成海,孤木难成林,曾国藩之所以在仕途中平步青云,最大的原因是,曾国藩善于识人,虽然资质略顿,但却笼络天下贤才,李鸿章、胡林翼、彭玉麟,在八旗兵丁、绿营军缺失战斗力的状态下,这些贤才帮助曾国藩组建湘军,重创太平军,也拉看了洋务运动的序幕。书中所言:凡是拜访过曾国藩的人,都会被他从头到脚看一下,是望气,就能断出来者气运,在他的《冰鉴》中对这方面描述的较多,可见曾国藩深厚的识人底蕴。

  03、心怀天下,不拘小节

  这一点在两个方面体现非常突出:第一,与左宗棠的“相爱相杀”,这两人可以算是旷世奇才,但都有着一些怪脾气。两个人因不凡气质相吸,又因意见不合相斥,但二者都会在国家危难之际,彼此支持,因二者都有心怀天下的格局,在这种格局下,其他都可以放下。

  当然曾国藩还有很多丰功伟绩的地方,以上仅仅是自己在看完《曾国藩传》的一些感受,但纵观下来,每一个成功或有成就的人员都要付出常人不可想象的努力、有着定期思考与总结的习惯,以及对未来目标的坚定信念。

  《曾国藩传》读后感(五):世间本无圣贤,只认真固执度一生耳 ——读《曾国藩传》有感

清朝的命运到了太平天国之乱,一切症状一切弱点都现出来了,曾国藩一班人居然能打太平天国,平定各处匪乱,做到他们的中兴事业。但曾、左的中兴事业,虽然延长了五十六年的清朝国运,究竟救不了清朝帝国的腐败,究竟救不了清朝帝室的灭亡。 ——胡适

  这应该是各版本曾国藩传记或历史材料引用最多的一句评价了吧。

  生于这样一个乱世,虽然声名赫赫、名垂青史,又被赋予蟒蛇降世的传奇出生,青年时的曾国藩只是一个资质平平的年轻人,而后三十多年的宦海生涯中,依然常常四处碰壁、艰难坎坷。

  他是传奇,却更是普通人。

  科考之路并不顺利,为官升迁也异常艰难,十几年的戎马生活中,多少次艰难抉择却在日后悔恨万分。我们喜欢看英雄的故事,喜欢英雄策马扬鞭的潇洒、仗剑天涯的豪迈,喜欢看英雄不畏威权行侠仗义、不惧生死匡扶正义。可在曾国藩的故事里,似乎找不出这样的气质。

  他的画像总是一副消瘦孱弱的小老头状,虽是骁勇湘军的灵魂人物,但未曾在他身上感受到沙场果敢将军的英勇,画像中没有,文字里也没有。或许真如评论所说,曾国藩实在是有帅才而无将才,论领兵打仗,他的麾下或学生如塔齐布、左宗棠、曾国荃等人均胜过他,在先后与太平天国、捻军对战的十数年间,总是让自己陷入祁门、湖口这样的困局,急功近利、自私轻率都曾让他经受血的教训。而在朝为官又曾因为固执己见四处树敌,后来又在轰动国内外的天津教案一事中因忍辱求和被骂“卖国贼”。

  这样的一个曾国藩给人非常真实的感觉。

  用历史的眼光来看,他着实是个伟大的人物,多少个历史节点都由他主导。在历史的功劳簿上,实实在在地刻着曾国藩的身影。他是晚清朝廷最倚重的汉臣,始创湘军,消灭太平天国,他是中国近代工业化的奠基人,开办中国第一家民族工业企业,他是著名的洋务运动的核心人物,孕育了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批公派留学生计划。种种功业将他置于高高的神龛当中,让人敬畏。

  可谁想,这样一个英雄人物一生都活在纠结和惶惑之中。 一个有弱点、犯过错的英雄,似乎更能让人共情。一个虽常被人性的弱点所困,却留下丰功伟业的普通人,又似乎更让人钦佩。

  有人说,曾国藩一生传奇靠的是他的坚韧和隐忍,以及眼光和远见。

  所谓笨鸟先飞,曾国藩是典型的儒家理学出身,自我要求严苛,一生至死每天都是天未亮便起身写字。他的天资远不及自己的高徒左宗棠和李鸿章,可见他得多努力才能跻身中举之列。俗话不是说,天才是1%的天赋加上99%的努力嘛。

  若说勤奋助其立足,那隐忍则助其腾飞。

  前段时间看《孙子兵法》读出一个道理,要善败,才能取胜。学会如何面对失败,面对困境,才能学会运筹帷幄。曾国藩的前半生最不缺的就是困境,科考不顺,出仕碰壁,出兵遇袭,多少次徘徊在生与死、去与留之间,这才有了后来的曾国藩,审时度势、深谋远虑、掣肘权衡。身为汉臣,在满清朝廷里平衡各方势力,为曾家谋得发展与光耀,又斡旋于朝廷、起义军、西方侵略者之间,在夹缝中种下近代工业化和留学教育的种子。成长于传统儒家理学的教育和影响下,曾国藩深谙中庸斡旋之道,影响他更深的,或许是考场、官场和战场上经历的失败教训。在失败中总结经验,在失败中发现问题,在失败中调整再战,这才有了后来坚持“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曾国藩。

  曾国藩一生立志做圣贤完人,以中兴事业为己任,封建时代士人最大的理想,莫过于效忠封建王权,助其长治久安。在这一点上,他已拼尽全力。

  异位而处,生逢晚清乱世,谁还能有更高明的救世之道。像洪秀全一样站在民族大义上揭竿而起,却终究不过是封建统治的另一种轮回。还是用血肉之躯对抗西方势力的长枪短炮,牺牲在反侵略的冲锋路上然后成为史书上记录的死亡人数之一。

  曾国藩的选择,没有简单的对错,或许用历史的眼光看世界,没有一个选择可以简单地评价对错。每一个时代都有它的无奈。面对清王朝的“召之即来,挥之即去”,面对天京城的固若金汤和清军内部的猜疑分裂,面对自己的仕途前程和家族的兴衰存亡,面对法国公使的傲慢无礼和英法海军的钢枪铁炮,哪一个决定不带有一丝无奈,哪一次选择没有一点身不由己。

  试问,在多方压力逼迫下,谁能说一定比曾国藩做得更好,谁还能像他一样杀出“洋务运动”这样一条血路。

  儒家士子出身的曾国藩,应擅长的是经世治国之道,却被迫走上刀光血刃的戎马之路。因为与农民起义军拼杀,消耗过多精力,“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想法搁置许久方得以实施。

  他这一生的挣扎、无奈和纠结,那么痛心又那么真实。

  都说曾国藩的故事值得精读、深思,我想那是因为他的一生传奇精彩,而他这个人却又普通平凡。世上本没有圣贤完人,每个人都在拼命努力地活着,认真固执地生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坚持,做出自己的取舍。曾国藩心中的坚持,自始至终就是他对中兴事业的执著。

本文标题: 曾国藩传读后感100字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18955.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中国新文学的源流读后感1000字卡夫卡是谁-牛津通识读本经典读后感有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