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王朝》是一本由胡炜权著作,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98.00元,页数:36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菊花王朝》读后感(一):昨天和今天的天皇如果说《菊与刀》深刻描写了日本的国民性的话,那么,《菊花王朝》就是对贯穿日本2000年的
《菊花王朝》是一本由胡炜权著作,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98.00元,页数:36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菊花王朝》读后感(一):昨天和今天的天皇
如果说《菊与刀》深刻描写了日本的国民性的话,那么,《菊花王朝》就是对贯穿日本2000年的天皇制度的整理、概括和介绍。了解了天皇和天皇制度的历史,我们很大程度上就能了解日本,这位曾经的学生,后来的侵略者,现在一衣带水的邻邦。本书作者胡煒權是香港人,在日本留学多年,作为一个外国人,当他的导师问他为什么要研究日本历史时,他回答说是为了搭建起华人和日本人交流、理解与沟通的桥梁。这本《菊花王朝》在中国大陆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详细的描写了日本两千年以来的天皇和天皇制度的起源、延续、波折和未来的不确定性,让海洋彼岸的我们可以窥见这个古老国度的至高无上的“神”的曾经和现在。
这个灿烂的菊花王朝延续了两千年,一直到2020年的今天。天皇制度的重要转折发生在70年前,1945年,日本战败,在美国扶植下成立的民主政府告别了狂热的军国主义,现代日本诞生,天皇和天皇制度得以保留;然而,2019年,天皇提前退位,新天皇上任并开启了“令和”的新年号,但是现任天皇的自身情况让天皇制度的未来蒙上了一层不确定的面纱。
这看起来是一本晦涩的学术专著,书的外观、定价和书名曾经让我望而却步,但是只要翻开它,你就会沉浸在其中。本书采用了轻松的Q&A方式,全面、翔实甚至风趣幽默的介绍了天皇制度的历史和天皇的生活之谜。当然,胡煒權先生作为一名学者,他的文字是经过严谨的考证和参照的。不管是最前面的天皇谱系图,附录里的年号统计表,还是穿插在正文里的图标,都尽最大可能直观而严谨的让读者了解到复杂的人物关系和相关知识。本书从天皇的历史和生活两方面展开了叙述,天皇制度经历了幕府的欺压、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败,仍然保留到了今天,虽然已经丧失了实权,但仍然是日本形象的象征和国民精神的维系。天皇制度曾经连日本国民都无法了解,具有很强的神秘性,但是今天这本书能在海洋彼岸的中国出版和传阅,这本身就是天皇制度的进步。对于日本,总体来讲,我们是在仇日教育的环境下成长,但是同时还有很多优秀的日本动漫在国内广为传播,从久远的《奥特曼》、《哆啦A梦》和《精灵宝可梦》(也叫《宠物小精灵》,是台灣的译名)到现在数不胜数的番剧。当然我们不能忘记侵华战争的苦难、南京大屠杀的屈辱,但是今天的日本是1945年之后和军国主义决裂的日本,当然国内仍有军国主义和右翼思潮,但是日本是一个包容与多元的社会,日共至今也仍然活跃在政治舞台上。“知日”,不仅有助于我们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和右翼的抬头,也有助于我们找到与现在日本之间的差距并虚心学习,这个战后起飞的国家带来了许多经济奇迹——尽管,这与天皇已经没有什么关系了。
(我太惨了word写了1000多字不小心删掉没保存,又重新写的,感觉没有之前写得好qwq)
《菊花王朝》读后感(二):蒋丰:知日,一定要了解两千年天皇史
提起日本的天皇,中国读者的脑海里大致会浮现出两个标志性的印痕:其一为日本的“天皇”与中国历史上的“皇帝”一样,不同的只是称呼;其二为日本裕仁天皇在位期间,曾经发动了包括对中国、朝鲜以及东南亚地区乃至美国的战争,用日语的表述是“十五年战争”“大东亚战争”“太平洋战争”,但是,1945年日本战败以后,裕仁天皇既没有被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宣判为战犯,又没有被追究“战争责任”。
正是这两个标志性的印痕,也给中国读者带来很多疑问和困惑。比如,中国出现皇帝,时间、地点、人物明确,是战国时期秦王嬴政在公元前221年统一中国以后,志得意满,感觉自己功盖“三皇”“五帝”,于是像今天流行的“互联网+”一样,把三皇的“皇”字与五帝的“帝”字加在一起,创新出“皇帝”这一封建国家最高统治者的称呼,然后,他再把自己称为“始皇”,把以往达官贵人都可以使用的“朕”归为己有,从此拉开了“中国两千年皇帝史”的序幕。
相比之下,日本的“天皇两千年历史”,就显得模糊、暧昧,总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从天皇的起始人物,到天皇的起始时间,都有各种各样的说法,哪里像中国汉朝时期的太史公司马迁一样,尽管身遭奇耻大辱,但仍感责任在身,继承父志研究历史,在煌煌“二十四史”之首的《史记》中写出《秦始皇本纪》,梳理出历史的“铁案”。
接下来的话题就应该是日本天皇究竟起于什么时间?其首任天皇到底是不是来自中国的徐福?胡炜权先生在这本《菊花王朝:两千年日本天皇史》中一一做了正本清源性的回答。我就不在这里继续饶舌。
反过来我想说,“日本”在当下的中国是一个热门话题,似乎谁都可以聊日本,也谁都可以调侃日本,更是谁都可以“骂”日本。但是,出自键盘侠与愤青的“聊日本”,与出自“精日”与“吹日”的“聊日本”,都有一种缺乏理性和知识的共同弱点。“骂”者是“痛骂”到底,无所不骂;“吹”者是“吹捧”上天,无所不吹。我一直有一个理想,那就是让“骂日者”和“吹日者”都能够更加心中有货,腹中有底。《菊花王朝:两千年日本天皇史》无疑可以起到这个作用。
梳理两千年日本天皇史,起始时间有待商榷,起始人物也有待探讨,但“天皇”的称呼源于中国本土产生的宗教——道教,这应该是没有太多疑问的。这一点,应该是“中国皇帝制度”与“日本天皇制度”可以比较研究的重要地方。
一位日本学者酒后对我说:“从历史上,日本一直想追赶中国,但是总觉得中国的变化太大太快,日本的速度跟不上。”他还举出这样的例子,说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设立了36郡县这样的地方行政制度,日本后来学习中国,地方行政制度设为“都道府县”(一都——东京都;一道——北海道;两府——大阪府和京都府;此外还有43个县)。可是,当日本地方政府主要为“县”的时候,中国的地方政府已经改叫“省”了,让日本望尘莫及。他还举例说,中国在隋唐时期,形成“三省六部”的中央官僚体制,日本也是通过大批的“遣隋使”和“遣唐使”学习中国,把自己的中央政府机构部门都叫做“省”。谁料,中国进入民国之后,把中央政府机构部门都称为“部”,日本则依然称为“省”,不知道是追好还是不追为好。
其实,这样的困惑,在日本天皇史上同样存在。日本天皇历史上,出现过中国的“骨灰粉”,也出现过“去中国化”的天皇,更出现过要与中国皇帝谋求“平等”的天皇,甚至出现过日本要帮助中国恢复“帝制”的举动,以致最后有日本天皇发动对华侵略战争的事情。可以这样,一部中国皇帝史中,有不少“日本元素”;一部日本天皇史中,更有深刻的中国影响。对此,不加了解,都是一种缺憾。
2019年是日本新天皇德仁继位的一年,也是日本启用新的年号——令和的一年。回想起我从1988年开始自费留学日本,在日本已经学习、生活、工作了31年。这个期间,日本经历了裕仁、明仁、德仁三位天皇,我经常调侃自己是“三朝元老”。这个期间,在裕仁天皇去世的时候,我到皇宫外面观察过排着长队的人们吊唁“记帐”;我曾经受到宫内厅的邀请,到皇宫内参加过纪念明仁天皇生日的活动;我也曾经应外务省的邀请,到皇宫内参加过德仁天皇的继位活动。这种近距离的观察,让我认识到日本天皇的“个性”。而将日本天皇“去概念化”,也是《菊花王朝:两千年日本天皇史》作者的用心之一。
如今,我们常常讲要“知日”,也就是了解日本。在我个人看来,“知日”非常重要。如果我们把“知”和“日”这两个字上下叠加,就是一个“智”字。因此,“知日”不仅仅是为了了解对方,其实也是增加自身智慧的有效途径。“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孙子兵法》所强调的“知”,是为了战争;我们这里所强调的“知”,是为了中日两国永久的和平。所以,我还是要推荐《菊花王朝:两千年日本天皇史》这本书,因为它在促进“知日”上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蒋丰
2019年12月1日于东京“乐丰斋”
《菊花王朝》读后感(三):天皇独爱菊花
七年前旅日,东京映像已经模糊。想起日本,更多是京都回忆。寺庙、神社、古树、老街......曾经的日本在逝去的岁月中得以保留。经受住岁月蹉跎的地方,自然最是让人难忘。
旅行过程中与民众相交,日本人诚信、礼貌,在使用过的物品、食物上更是体现了工匠精神,好吃、精致、耐用。
对日本的兴趣不仅于此,游戏、书籍、甚至岛国片,生活中不经意已经处处是日本文化的影子。我想,这也许是我与《菊花王朝》之间的缘份。自认很了解日本历史,却从未想过从天皇制度这一角度分析日本社会、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菊花王朝》由胡炜权执笔,他有日本留学经历,博士,现为山东大学教师, 对日本历史颇有研究。从本书结构看,分为上、下两部,上部按时间顺序从古至今介绍各朝天皇,下部把天皇体系内生活、工作运行、负责和义务做了全面解析。
应该讲这是一本知识性很强的书,但作者把所有的知识点糅合在一个个小问题中,把知识碎片化,这种写法像极了现在网络上流行的微课教学。与此同时,为了保证全书的完整性,又以时间为线索,以天皇自身所包括的内涵为轴展开问题。这样的布局颇费苦心。看书的同学能看出这一点那么对《菊花王朝》的大体框架也就了然于心了。
当你静下心,进入书中天皇的世界,你会发现很多有意思的知识点,这些内容也许过去你从未关注过:
女皇陛下:日本历史上出现过八位女天皇,她们不只是花瓶,如皇极天皇更是实权在握,威望很高。但她们思想境界始终摆脱不了男权思维,最终只能轮为过渡性人物。
藤原家的百年:从8世纪后期天皇迁都平安(即京都)以后,藤原家族靠着无数政治谋略操纵日本皇室约300余年,权倾一时。但即便如此,也没有把天皇取而代之,而是通过联姻不断的加强关系。
天皇与织田信长、丰臣秀吉:这两位是中国最熟悉的人物,都曾在日本站到权力的最顶峰,然而他们都没有最终取代天皇。反而与天皇互利互惠。
天皇是造就两人称霸的不可或缺的元素,而天皇和天皇制度也多亏他们而获得重生。
菊花、樱花与天皇:菊花曾经是天皇的象征,今日日本护照上还印着菊花,皇室专用丰田车上挂着菊花,可见其珍贵。而樱花更像国民花,是寄托着爱思衷愁的“国花”。可以说菊花是人们遥不可及的天仙,而樱花是窗边的翠花。
《菊花王朝》内容不止这些,还包括天皇的生活起居、太子产生、生老病死等等,就不一一列举。当我们回顾中国历史,寻找自己的根源,发现我们虽然有更长的文明,但如今只能在博物馆、历史书上才能找到踪迹,反观日本天皇,他的存在更像一种远久信仰延续千年,给日本乃至世界留下了无价的文化宝藏,比较之下不得不说这是一种遗憾。
《菊花王朝》读后感(四):刻板印象与傲慢真是跨文化交际的毕生死敌
外封提到“天皇”这个词时,脑海中立刻会出现无数抗日神剧中,留着正方形小胡子,穿着绿色军服的日本士兵,高喊着“天皇陛下万岁”的画面,不夸张地说,对很多中国人,这样的画面甚至可以引起一种生理性厌恶感——简而言之,这就是“刻板印象”。
与来自不同文化的人交往时,最常遇到的问题莫过于“刻板印象”(刻板印象主要是指人们对某个事物或物体形成的一种概括、固定的看法,并把这种看法推而广之,认为这个事物或者整体都具有该特征,而忽视个体差异。),而与日本一衣带水的我们则常常陷入这种刻板印象而不自知。生活在现代,接受爱国主义历史教育的国人,因为对一战二战中华民族屈辱历史的铭记,对于日本的印象,很自然地刻印下了“法西斯”、“帝国主义”、“压迫”、“侵略”这样的字眼上;而对与“天皇”这个角色,更是因为这个“皇”字,很容易就无差别地将其在日本社会中的地位等同于中国古代的皇帝在古代社会中的地位,即高高在上,中央集权,偌大王朝的最高、唯一统治者。
这一切其实源自于我们对日本文化的陌生。
按说,对待一个其实十分陌生的文化,人很自然地会产生好奇感,然后凭借这种好奇,就会自发地去探索学习;可是在对待日本文明上,这条路走起来不是十分顺利,之所以如此,是因为除却“刻板印象”的阻挠,还有另一个狠角色——“傲慢”。
大家都知道啊,在英文当中,“骄傲”与“傲慢”其实是一个词“proud”,哪怕就在中文中,其实“骄”字本身,也有些待人轻慢的味道在,足可见这两种心里状态,系出同源,只不过是程度不同罢了。
中华文明几千年来一脉相承,璀璨的文明光环给每个诞生在这片土地上的华夏子孙都加上了一个名为“礼仪之邦”的buff,谁会不为自己归属的民族、文明有着这样深厚的传承底蕴而由衷的感到骄傲呢?
“上下五千年”(五万年中国简史出来挨打)“以中华文明为代表的东方文明”、“中华文明圈”、“东亚文明发祥地”;还有“睡狮”、“巨龙”等等等等的称号可以说都在一点一点加深这种骄傲感。
然后渐渐的,一个不小心,这种骄傲感,成了面对其他文明时的傲慢。
这种想法很常听到——日本人其实就是徐福的后裔!韩国人其实就是箕子的后裔!哎呀新加坡马来西亚基本上都是华人,越南菲律宾什么的blablabla……
且不说这些认知的正误,单说这些“想当然”的念头,就已经在自己与了解陌生文明的道路上降下了一道一道断龙石门。
所以,在对待日本文化时,很多人的态度很理所应当地是:“日本文化跟中国文化差不多啊,他们学的中国嘛,哎呀,其实就是把唐朝文化照搬过去啦;只不过明治维新时期呢,日本人率先学习了西方,所以才很快地现代化了起来,要是清朝的皇帝能不闭关锁国,提前学习西方,现在有日本什么事儿啊。”
当人们沉浸在往日的荣光中沾沾自喜,对其他文明文化一知半解却夜郎自大,那么这种傲慢终将像一块黑布,彻底蒙住人的双眼,从此看不清前路。
我觉得,胡炜权老师大概是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决心写下这本书,用平实的语言,撼动与傲慢并至的刻板印象,把人从“想当然”的世界里拽回日本文明面前,温柔道:“来,我给你介绍一下,这位就是‘日本文明’,它可不是什么‘中华文明’的小号喔,虽然起初让大佬带了一段时间,但后期都是自己在勤勤恳恳地打怪升级呢,现在也早已成长成与中华文明不同的模样了,有了自己的套路与玩法,很值得人学习了解呢。”
。
内封这本书说是一本日本天皇史,实际上我读来感觉,其实作者是以“天皇”为线索,为骨架,来浅浅串讲日本文明——并不深入,点到为止。
比方说,中国常说真龙天子,可日本的天皇呢,却并不以龙为图腾,相对的,他们选择凤凰作为天皇专属的纹样。这其中的原因是,“龙”的形象与概念在中华文明与日本文明中的意义是完全不同的。在中华文明中龙是神明,是高贵与威严的象征,代表乾代表天;而在日本文明中,龙的形象与蛇的形象差别不大,甚至日本要更崇拜“蛇神”,比如我们都知道的“八岐大蛇”,就是日本的著名图腾了。
再比方说,天皇于日本社会来说,与其说是掌握大权的统治者,倒不如说他更像是一种信仰的实体。明治维新进入现代社会之前,日本人坚信天皇是天照大神的血裔,也就是神子,本身是有神性的,这概念有点像商代的帝王,王即是神,是人民信仰的实体;这与后期以儒家法家思想为主体的中华文明全然不同了,在中华文明中,皇帝是天子,本身是人,只是有天赋与的使命,即所谓天命所归,人是会犯错的,如果皇帝不办事,天降下惩罚,甚至天会去保佑别人,推翻他!
所以天皇本身就更倾向于是一个“统而不治”的地位,在日本,真正的社会治理者,是天皇的臣僚——摄政王、内政大臣,后期幕府崛起,这两个职位往往由幕府将军代劳;于是天皇—幕府,前者统,后者治,彼此间是亲密合作的关系,实不相瞒,此前我也一直以为天皇是被幕府将军欺压的弱势群体,我也以为天皇与幕府将军,是周天子与诸侯的那种关系,但其实全然不是。
胡炜权在书中有写到,外国传教士沙勿略曾将天皇与幕府将军的关系,类比为西方教皇与皇帝的关系,前者是国家象征与信仰,后者是社会治理者。
等等等等吧,读完这本书,除了在知识角度上受益匪浅,其实更多的是得到了一些启发,思来想去,简而言之,也就是一句任何时候都不要想当然吧。
。
TW,这书里几乎没什么注解,所以有些概念其实对于此前对日本文化没什么了解的非专业人士来说还是挺生僻的,不过影响不大,门槛不高——毕竟百度在手,天下我有。
《菊花王朝》读后感(五):从神到人:日本天皇的政治生活史
2019年5月1日,日本启用新年号“令和”,开启了属于第126代德仁天皇的时代。前此一日,上一代天皇明仁宣布退位。“天皇”这个早已淡出我们生活的词汇再一次抓住了我们的眼球,也让我们把目光投向这个一衣带水的邻国。
关于“令和”,日本官方的称谓是元号,而不是我们习惯的年号。年号和元号有何不同?不只困惑普通日本民众,就连某些日本专家也争论不休,更何况我们这些置身事外的外国人。其实两者没有本质的不同,据日本最有公信力的辞典《广辞苑》解释,两者都是“指称年代的称号”。
元号还是年号,只是有关天皇的疑问之一。作为外国人,我们对于天皇,心中还是存有大量的问题。比如作为中国人,我们都或多或少想知道秦始皇时代的徐福是否到过日本?是否就是传说中的神武天皇?
带着这样的疑问,去寻找权威的有关日本历史书籍,常常会让你失望。因为对于这些近似八卦的问题,这类堂皇的著作是不屑一顾的。针对这种尴尬,更主要的是时值日本天皇更替的历史时刻,以达重新思考、认识日本,《菊花王朝:两千年日本天皇史》一书适时问世。作者胡炜权是日本中世史专家,已出版有《明智光秀与本能寺之变》,豆瓣评分高达8.6,受欢迎程度于此可见一斑。
明智光秀與本能寺之變8.6胡煒權 / 2019 / 遠足文化这本《菊花王朝:两千年日本天皇史》打破了我们对于历史专著的常规认识,因为这部书不是一本正经、按部就班的书写,而是以问答的形式,来满足我们心中充满的关于天皇的疑问。全书分“天皇的历史之谜”和“天皇的生活之谜”两部分。当一个个疑问被完满解答,此前对于天皇的零星、片面认识,也就变得丰满、具体。读罢此书,相信你与我一样也会有这样的感受。
串连全书内容来看,我们可以发现一部长达两千年的日本天皇史就是一部不断神化天皇形象,从而培养民族自豪感,塑造日本与众不同国家形象的历史。
“天皇”一词并非自古就有,最早见之于成书于公元720年的《日本书纪》之中。一般认为受唐朝传来的道教思想影响,将其中享有最高地位的“天王”与日本的“大王”相结合,改为“天皇”。
日本早期的天皇大多存疑,有“阙史八代”的说法,其实远不止从第二代到第九代不可考。第一代神武天皇虽然自江户末期以来成为日本人的常识,但其本人及即位年份,都没有得到证实。日本第一位被证实真实存在的天皇是第21代的雄略天皇。
日本从7世纪的奈良时代开始确定天皇作为天照大神的子孙,受命治国。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一现象与中国的君权神授从根本上是一致的。但是所不同的是,日本古代朝廷依仗儒、佛思想作为天皇制精神支柱的同时,使原始神道嬗变为皇室神道,而皇室神道的核心是天皇的神化和皇权神授。从明治时代开始,日本当政者、神道派和保守势力一直强调并深信,天皇是自神代以来的“万世一系”,是永无断绝的神圣存在。天皇被包装,被不断神化,成为国家的象征。
二战后,日本天皇开始走下神坛。昭和天皇战后宣告的《人间宣言》,主张自己与国民平等。平成时代的皇后美智子更是破天荒的首位平民皇后。才继位的德仁天皇也频频与民众接触。虽如此,日本天皇仍然保有一层神秘的面纱,与民众存有若即若离的关系。
从神到人,日本天皇完成了一次并不彻底的蜕变,天皇在日本人心中仍然具有神圣的不可侵犯的地位。而对于我们,通过胡炜权的这部《菊花王朝》,了解的绝不仅仅是这样一个事实。
在《菊花王朝》一书中,藏有大量值得一探究竟的秘密。比如日本为何在时隔千年先后出现女天皇,两次出现的原因有何不同?本书都有着言简意赅的圆满解答。7-8世纪出现了8位女天皇(实际是6人),这一时代甚至被称为是“女帝的时代”,其后的江户出现了两位女帝。通读本书,我们知道两者都是迫不得已的无奈之举,但前者是拥有实权的天皇,后者则只是作为过渡的花瓶,毫无实权。要想了解有关日本女帝的详细故事,读者不妨参看日本作家吉村武彦的《古代日本的女帝》一书。
古代日本的女帝6.6[日]吉村武彦 / 2019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读过《源氏物语》的读者都发现其中“女御”一词频繁出现,对于其含义却不得要领。这就要在本书的第十章“天皇的家族”中寻找答案。日本古代曾经长期没有皇后的存在,女御的真正含义是非皇族出身的妃妾,此外尚有更衣、尚侍、典侍等不同等级的妃妾。
打开《菊花王朝》,你就打开了日本天皇的世界。在这本书中,所有我们头脑中存在的关于天皇的问题基本都被搜罗殆尽,胡炜权博士都作了生动、准确的解答。
在知日的大背景下,了解日本天皇,你的手头不能没有这样一部有趣的书。它读起来绝不枯燥,文字也生动可读,最重要的是它能满足你揭开日本天皇神秘面纱的好奇心。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