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笑》是一本由思文著作,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的272图书,本书定价:平装,页数:2020-5-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说笑》读后感(一):让生活多点不正经----《说笑》读后感谁能想到呢,舞台上云淡风轻说着“睡着上铺兄弟”段子的思文,写出的书这么教
《说笑》是一本由思文著作,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的272图书,本书定价:平装,页数:2020-5-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说笑》读后感(一):让生活多点不正经 ----《说笑》读后感
谁能想到呢,舞台上云淡风轻说着“睡着上铺兄弟”段子的思文,写出的书这么教科书味~
我是脱口秀新粉,这两年才把几个脱口秀大会和吐槽大会都刷掉的人。实在没办法,跑男和极限挑战越来越不下饭了。迷脱口秀的时候,跑过几个脱口秀现场,见过思文的现场。她线上线下的风格,就是四平八稳的,以戏谑的态度通过段子的方式讲出生活中的苦闷,有笑点,无爆点。
这本书里的内容更加像沟通中添加幽默感的小tips,虽然有点教科书,但是对于想改变自己苦大仇深沟通方式来说的人,还是有点作用。
我们翻翻目录就可以知道
1. 什么是沟通的“上上策”;
2.沟通有技巧,让信息有效的传递;
3. 沟通有边界,让对方舒服地接受信息;
4.沟通技巧是“术”,做人方式是“道”;
番外篇:你不用活得那么用力,也能成为你想成为的人
书中的文字和目录中的一样朴实无华,完全没有思文舞台上表达的生命力。
最后结论,四星中有一星是我给思文的喜爱。从对书的质量来看,它最多打个三星,但是我希望她在下一本书能进步到四星。一个可以将生活凝结成段子的人,写出的书不能和黎贝卡一个风格。
《说笑》读后感(二):说话是一门艺术
时下最火的综艺节目之一《吐槽大会》,看过几期,里面的内容角度新颖独特,自黑是最大的特色,黑自己也黑别人,风趣幽默的吐槽方式,让人感觉很有意思,那个时候我就想这些台词都是谁想的,艺人自己想的也太有才了吧。当然,后来也了解到是有编辑的在后面写稿的,那当然,能写出这样内容的编辑真的是很厉害,很让人钦佩。思文就是这个很厉害的人,然后又从幕后走到了台前,展现自我,真的让自己语言才华发挥的淋漓尽致。
我记得书中有这样一段描述,在一些应酬中,有人知道你是脱口秀演员,总会不合时宜的让你说上一段,这种行为有时真的很让人反感,思文的回复,我觉得可以是教科级的,“吃个饭,您就别让我加班了”堪称完美,也没有直接拒绝让提议者下不来台,也没有让自己被动,这个是休息时间,别要提我的工作了。
有的时候,同样是一句话,不同的人说出来,效果是不一样的。同一样的一件事,不同的人表述出来的也是不一样的。思文的幽默的自嘲表达方式,真的是很管用,特别是在工作中,知道以后如果遇到同样的境况,该如何应对。
书中有好多实用的技巧,自嘲,真的很管用,但是,要把握好分寸,如果是领导自嘲的话,会拉近与下属之间的关系,营造一个很好的氛围。但如果是下属,那么这个自嘲就更要有分寸,因为不要把自己说的太小白了,那样好像会适得其反。但是,可以用幽默来化解领导的尴尬,如果领导打了一个哈欠,可以这样做,“哎呀,最近项目太紧了,搞得陈总还得跟我们一起加班。”还有领导夸你“工作完成的很出色啊,怎么做到的?”可以这说:“人丑就要多工作。”真的是好用啊。
很认可作者在文末的一段话,自古以来,语言最大的功能是思想的载体。语言的背后是这个人对事务的看法和思维方式。如果说幽默感是需要天赋的,那么豁达的人生态度,看待事务的角度是可以训练出来的,那么你的所思所想,最后会体现在你的语言中。我也是不太懂幽默的人,说话不幽默,但是,我乐观,我虽然个子矮,脸上痦子多,但是,我没有因为自己的外貌而自卑过,也经常自嘲调侃自己的长相,真的很容易拉近与人之间的距离。能够自嘲的都是自己放的开的,当自己很在意的事情,很难做到自嘲,或者被被人调侃还不在意。那么幽默的背后,就是这种不在意,“不在意很多嘲讽,不在意很多困难,不在意很多别人在意的小事。”很多事情,当时经历的时候觉得很痛苦,很难,但是“经过时间的发酵,从中抽离出来之后,用调侃的眼光重新看待当时的困境,当时的困境也就没有那么沉重,谈论起来也变得轻松了。”
“最棒的人生不是你成就了多么了不起的事,而是你认清了自己的天赋是几分,且完成了跟你的天赋相匹配的任务。”虽然,已经三十好几的我,还没有找到自己的天赋在哪,但是,保持乐观的心态,也能让自己的活的快活,穷开心吧!
《说笑》读后感(三):【读书卡202005080154】还记得上一次一笑就笑得气也喘不过来什么时候嘛?
尽管思文是一个脱口秀演员,这本书名叫《说笑》,但这不是一本教你如何成为脱口秀演员的指南。干货很多,我就不分享了可以考虑自己看书。我感觉自己写的书评只能算读后感。眼缘真的是种很微妙的东西,我只看过脱口秀大会大二季可我就是喜欢上了思文。
边界和分寸真的是一个很难把握的东西,有趣和抬杠往往就在一线之间。喜剧的内核是悲剧,可是你怎么知道你在别人眼里是祥林嫂还是卓别林呢?我一直觉得话术是销售营销人员才要掌握的技能,可事实不是这样的。
刚工作的时候,想要成为一个幽默风趣、能在社交场合活跃气氛、打开话题的人。可是无意间听到了很犀利的这样的评价,确实困惑了很久,但后来感觉同事只是同事“相敬如宾”才是最好的相处之道,也就想通了。能少交流就少交流,非交流不可的时候也要以很好的态度,我是很怕别人慢待我的所以我一般也不这般待人。而且工作中最重要的是“完美”的完成工作,不是讨好迎合。
我为什么会做现在这份工作呢?将毕业的时候跟着大家稀里糊涂的投简历,拿到offer之后稀里糊涂的实习,毕业后稀里糊涂的工作。甚至有人问我做什么工作的我也是稀里糊涂的,因为我不知道刚如何去解释。好像我的人生轨迹就是这样了上学毕业工作,一条明白又不明白的单行道。我的情感跟不上事件的发生,我第一反应会去为施害者找理由,这是正确的嘛?我觉得这很可怕,这是愚善,这是我想要保持的善良嘛?我在为所有的恶意背书并且去合理化。这是成熟吗?这是适应吗?保持理智保持独立思考不被轻易煽动情绪,可是现在我的情绪被煽动不起来,这是麻木吧。我很困惑,也可能是最近和人群接触的少了,共情能力也变得差了。
思文在最后说找到自己真正热爱的事情。我大多数时候对什么是真?人活着为什么?我的生活有什么意义还是很困惑的?我总对自己说“take my time and be patient”,可是这么久过去了我依旧并没有发现自己真正热爱的事情,你说阅读嘛可我也想过这只是业余爱好,我开始怀疑“人生很长”是我给自己安心待在舒适圈的借口了。可我对独自探索这个世界太恐惧了,尤其是负面新闻出现的时候。好吧,这也是借口。喜欢读书的另一个原因可能是因为我喜欢静。比起听我更喜欢看,比起一群人热闹我更喜欢一个人呆着。我很厌恶出行,我本可以畅想着即将开始的日程而兴奋雀跃,却必定会觉得“好麻烦啊”。努力克服这道障碍走出去之后,又会逐渐开心起来。我明知见到友人会开心起来,却每次都想着“好麻烦啊”,不情愿迈出家门。我真是难伺候。我是可以躺一天什么都不做的人。
幽默风趣的人一定不会是一个小器的人,一定不会是一个不懂自爱的人。豁达开朗、接受自己、热爱生活,做好这些就已经很讨人喜欢啦。
《说笑》读后感(四):看年轻人做了什么,也要看年轻人说了什么
受疫情影响,这段时间一直待在家里,于是久违的和长辈们聊了聊天,谈谈人生、谈谈理想。
经过几次讨论之后,我发现,与上一代人相比,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的年轻群体要更强调人和人之间的边界,也更注重个人的探索及进步,而在人情社会中浸淫已久的年长群体则更倾向于家族成员的利益和延续。
因此,当某件事情跟家族利益有较大的关联时,就非常容易触及他们内心柔软的地方(也就是所谓的“用户痛点”),从而赢得长辈们更多的关注、获取更高转发。许多营销号正是看准了这一点,才会起一些诸如“马上通知关心的人”、“为了孩子转”、“全家人都要知道”之类的标题,而那居高不下的转发量背后,是老一辈人心中深深的被需求感和被认同感——他们通过这种方式确认,自己是被需要着的,是没有落伍的,是能够发挥余热的。
并且,这种重视群体利益的观念,也体现在长辈们的待人接物上——不同于年轻群体“话不投机半句多”、“圈子不同,不必强融”的处世之道,年长群体往往强调“多个朋友多条路”、“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是以那些要求从业者能说会道的岗位——例如教师、记者、主持人等,虽然不比事业单位稳定,但也同样是年长群体眼中做得越久人脉越宽的铁饭碗。
然而,脱口秀演员思文认为,自己在生活中,其实是一个“害羞、话不多”的人。
“男女之间,到底有没有纯友谊?我觉得是有的,我跟我老公就是。”在《脱口秀大会》中,思文曾以一段“把夫妻过成兄弟”的脱口秀一战成名,但作为一个在舞台上收放自如的人,她却说:“实际上,大部分脱口秀演员真的不怎么会跟人相处,包括我。”
思文也学过送礼、学过跟领导套近乎,结果不但没有学会,反而觉得自己笨拙和可笑,遂放弃。后来,随着阅历的增长,她对于社交和沟通能力有了全新的看法:“社交和沟通能力并不意味着你要跟每一个人搞好关系。现代社会,大家讲究更多的是高效合作,而不是低效人情。况且,大部分的人不会因为你好相处而跟你相处,大家更多的会因为你强大而跟你相处。”要合作,不要人情;要边界,更要沟通。——这大概是许多年轻群体的心声,也是思文的沟通之“道”。
此外,思文同样强调沟通的“术”:“不管是工作中的专业,还是生活中的幽默,都需要建立在会沟通的基础上。工作中的沟通,需要条理清晰,传达明白,尊重别人,也尊重自己;生活中的沟通,需要有立场,有边界,能够散发魅力。”总而言之,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一场高效而又令人满意的沟通,既要注重信息的传递,也不能忽视对方的态度。
如果说,一个人采取什么样的沟通技巧能反映出他的三观和思维方式,那么换一个角度来说,一个人的三观和思维方式,也决定了他将会选择的沟通技巧。从表面上来看,《说笑》是一本教人怎么说话的书,可实际上,思文在这本书中,道明了当代年轻人想要的生活方式——“即使不那么努力地受欢迎,我们也一样可以活得快活。”
《说笑》读后感(五):世界套路太多,好在还有思文
好久不曾这么畅快淋漓的读完一本书了。
我自诩不是一个缺乏幽默感的人,在社交中的表现水平还算中上,但在很多工作场景中依然会遇到很多小麻烦,比如与不太熟的朋友无法迅速建立对谈关系,在很多商业行为中,因为紧张缺乏必要的重点,需要多次与客户或者伙伴进行沟通,对接,产生了大量非必要的时间,工作效率自然也就平平,这也导致我在公司里的职位不咸不淡了好久,别人三年就提升了好几次,而我四年才提升了一次,这种被领导忽略在职场中太可拍了,它意味着,我一直处在危险的边缘,晋升无缘,被裁有份。
虽然讨厌话术类的书或者文章,但我还是阅读了很多,不过多半是功利性太强的基本话术,应用性不仅不差,大多数还有故意吹捧之嫌,乏味而单调。
直到我遇到了这本书《说笑:有效有范儿的表达技巧》。
扎实的方法才能有效
思文成名于《脱口秀大会》,我对于她在节目中的讲话内容印象总是很深刻。
一是因为那些好玩的段子总是流畅到极致的精简;
二是几乎每一句话的结尾总是充满了有趣的反转;
我一直以为这些能力是一种天赋,属于祖师爷赏饭直到看完这本书后我才直到,原来一切行为都有自己的方法论。
就像书中提到的双线结构。
即让人发笑或者感到幽默的段子,一般都有两条故事线:产生预期→制造意外。
思文在书中举例了很多在工作中的趣事。
比如在饭局上被怂恿讲段子,
她会用:"拜托,别让我在这里加班了好吗?”来破解;
当被问到在北京是不是住的房子很小,她会用:“对啊,连脚都伸不开呢。”来化解尴尬,同时赢的属于自己的社交界限。
这些接地气,条陈缕析的方法,扎实实用,对于很多缺乏必要社交技能的朋友,真的好用的爆炸,而对于我来说,除了学会用语言表达情绪,更学到了一个好玩引人注目的故事,应该具备的几点因素和方法,真的受益匪浅。
不来花招,真诚社交
整本书最可贵的地方,是思文字里行间的真诚。
从职场到家庭,我们总是会喜欢那些具有幽默感的人,因为那些好玩的话,会打破尴尬,拉近彼此的距离,然而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度和界限,一旦越过就会适得其反。
所以,思文并没有在书中一股脑的倾倒幽默话术,而是如朋友一般,讲述在展现幽默的时候,应该报纸的社交距离和社交界限。
尴尬有时候就来自我们的僵持和在意。别把眼前的尴尬或针锋相对的场景太当真,别把对方台方针,也别把自己太当真。无视别人的第一,你反而能活得生活的主动权。”除了这些如老友一般的告诫,书中还对交流中有可能面对的冲突做出了详细的拆解,比如如何回应冲突(夸张归谬、转移矛盾......),可以说,我能从这些文字中看到思文对于读者的那一抹善良的温存,她并没有故意把一个观点或概念写的很高屋建瓴,而是就想让你读的通透,用到实处,这是我阅读这几年来,最好的一次遇见。
希望有机会能和思文来一场面对面,哪怕右肩的交流(虽然希望渺茫,当有梦想才好嘛~),最后想用一句诗词作为结尾。
“ 从来才女果谁俦,错玉编珠万斛舟。”
这个夏天遇见思文,真好。
《说笑》读后感(六):吐槽大会脱口秀女王 思文教你说笑,让你成为受欢迎的人
你是否也曾因为说错话而被批评?
你是否也曾因为别人的一句话而化解尴尬?
你是否也忧愁当众表达害怕讲话?
你是否也曾羡慕别人的滔滔不绝?
幽默是人生的能量剂,说笑是沟通的好技巧,每个人都应该学习掌握这门技巧!
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是被业界称为脱口秀女王思文的新书《说笑:有效有范儿的表达技巧》,带你进入沟通实战场景,学习表达技巧,让你也能够说说笑笑,成为一个受大家欢迎的人。
01 说说笑笑才是可贵的人生
很多时候我们都会进行比较,和别人比,和自己比。
大多数和自己比的人会更快乐一些,因为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都在进步和成长。
像张绍刚老师在序言中所说的,较劲是一条能证明自我存在的通路。一个人做什么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在跟另一些做着相同的事儿的人在比赛,并且如果做得比那些人好,就说明了自己的能力高于他人,手段优于他人,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更胜于他人。
和别人比能够让我们更好的看清这个时代的标准,但说说笑笑才更可贵。
正如傅首尔在序言中所说的那句话,年轻时以为想哭但是哭不出来很文艺,现在才知道想笑就笑得出来的人生,才难得。
02 什么是幽默?
开始熟悉思文老师,是因为看《脱口秀大会》和《吐槽大会》,印象最深的还是她和程璐老师的各种吐槽,“睡在上铺的兄弟“,“把夫妻过成兄弟“,有时候,日子或许就是需要这样的说说笑笑和开心。
看一些节目,我们总是能够看到不一样的东西,是熟悉的意料之外,更是这个节目做了一些我们想要做的事情和想要说的话。
幽默是什么呢?
幽默是那个我们熟悉但却突然被点破的意料之外;
幽默是那个帮我们一下子释然,摆脱尴尬场景的话术;
幽默是那个在我们忙碌、压力巨大时帮我们释放压力的窗口;
幽默是那个能够不断给我们生活充电的能量剂。
03 四大沟通技巧
很多时候,一句话,既能让人难堪,也能帮人解围,关键在于你怎么说?
有效有范儿的表达,有效在于让表达信息的两个维度——接和收都有效。有范儿指的是我们要有一个好的心态。
书中提到,沟通的技巧是术,做人的方式是道。有边界,有自我,有分寸,有魅力,是我们在沟通这件事上给自己设置的终极目标。
很多时候,社交并不意味着我们需要跟每一个人搞好关系,在个体越来越独立的时代,我们追求的是高效的合作,而不是低效的人情。
大部分人不会因为你好相处而跟你相处,大家更多的会因为你的强大而跟你相处。
大多数的沟通问题都是信息传递的问题,你和一个人沟通不畅,要么是说话抓不住重点,不知道怎么表达;要么是跟对方沟通完之后,感觉很不爽。
如果你做不到拥有好的沟通技巧,那还有一个杀手锏,就是多沟通。如果是在职场和协作方面,那就是多一点:事前沟通,事中反馈,事后汇报。
沟通的本质,是传递有效的消息,沟在于准确高效的传递信息,通在于让别人能够舒服、有效的接收信息。
关于沟通,有以下四大技巧:
1)控制情绪,不阻断沟通
情绪是我们做事和沟通顺畅的天敌。
你会发现,很多人可能因为情绪,还没有沟通,就已经控制不住自己了。
甚至大多时候的失败决策,也是因为情绪而导致的。
如果遇到事情,触发了你的情绪,请务必记住,让自己先静一静,冷静三五分钟或者一两个小时,再去沟通和做事。
解决沟通情绪还有一个好方法就是尽量少用反问句,因为反问大多数时候是在质疑。
比如在职场,你的下属没有做好事情,你来了一句,“连这么简单的事情都做不好吗?
再比如在家里,吃完饭,妻子还没有洗碗,你可能会说,为什么你还没有去洗碗?
这些话语都是情绪的导火索。
2)放下评价,与对方共情
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大多数时候很难放下评价,一旦想到了对一个现象的评价,那就很难共情了。
比如过年经常遇到的催婚,如果有人说,30岁了,还没有结婚,你可能马上就要问为什么,甚至还要帮别人介绍对象了,这个时候,更多的其实应该是站在对方的立场上,用对方的思考来看看。
3)建立边界,打造沟通空间
无论是沟通还是做事,边界很重要。
很多时候,我们会有这样的感觉,如果有陌生人离你很近,你会有极度的不适感,其实这就是边界被侵犯的最简单的例子。
在沟通谈话中也是一样,我们要注意边界的建立,这个时候首先要考虑的是沟通的对象:
是你亲密的人,比如家人朋友;
是你熟悉的人,比如同事合作伙伴;
是你陌生的人,比如粉丝或者公众;
面对不同的沟通对象,要有不同的沟通方式。
其次就是要框定讲话的内容边界,哪些话对哪些人说,该怎么表述会更好。
这个时候最关键的就是注意不要突破边界,侵犯别人的空间。
4)提前准备,多点幽默
学会幽默,你会发现很多的场景不再尴尬,你也不再会害怕公众表达。
比如饭局的交流,其实可以提前准备一些话题,像爱好、家乡、风俗习惯、读书、电影等等;
再比如最常用的自我介绍,你是否准备了独一无二的展示,是否让别人一下子就能记住你。
用幽默的方式,解决复杂的沟通难题。
04 幽默的三个原理条件
幽默的原理主要有三个:意外感、优越感和压力释放;
意外感说的是,人会被意料之外的事情逗笑;
优越感是说,你会因别人的尴尬、笨拙而产生优越感,从而发笑;
压力释放讲的是,你会因紧张的情绪和压力突然被释放,松了一口气而发笑。
就像我们常常说的,最容易被人记住的,往往是能够制造意外感的,因为这种印象太深刻了。书中也举了很多的例子,很有意思,推荐大家阅读。
90%的讲话内容终将被忘记,而能够记住的,也就是这个意外的10%,甚至更少。
书中还提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双线结构”:
双线结构说的是让人发笑或者印象深刻的段子需要两条故事线:
第一条故事线让人们产生预期,或者说引导听众在心里产生隐含假设;
第二条故事线给人们制造意外,打破听众的预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简单来说就是,故事1给你熟悉感,故事2打破熟悉,给你意外感。
书中举的例子就是思文和程路老师,既是夫妻,但也把夫妻过成了兄弟。
自嘲和吐槽能够让我们更好的拉近距离。
这一点,可能看过吐槽大会的小伙伴会感同身受。
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牛人好像离自己很远,但有了一些槽点或者自嘲的地方,那我们就会发现,他们其实也是常人,也有优缺点,瞬间感觉到距离一下子近了很多。
敢于把压力说出来,机智化解尴尬。
书中提到一个化解尴尬的万能句式——“好尴尬”。只要你敢说出来,尴尬就被戳破了。
尴尬很多时候都是双向的,只要你尝试帮别人化解尴尬,结果往往就不会那么糟。但更多时候,其实尴尬来自过度的自我关注,如果你不在乎,有时候也就不那么尴尬了。
05 幽默的三个小技巧
学会“附和“和“帮腔“是幽默必备的两个小技巧;
书中还提到了两组不错的句式:
第一组,“看您说的”“可别这么说”。这两句话是用在别人使劲儿“捧”你,让你觉得有点尴尬的时候。
第二组,“是这个理儿”“谁说不是呢”。这两句话可以用在对方给你灌输道理,你可能不那么认同但又不好驳人家面子的时候。
轻松化解别人的尴尬问题,还有一个不错的技巧是转移矛盾法:
首先明确对方希望你回答的问题,也就是主要矛盾。
在对方的话里,找到一些不重要的细节,也就是次要矛盾。
然后选择任意一个和主要问题无关的细节,进行回应。
比如过年回家,我们常常被问道,你什么时候结婚?你一个月的收入有多少?你什么时候生孩子?
像结婚问题,你可以回答,等到我爸送我房子的时候,甚至可以把矛盾转移到问话人的身上,“等你要二胎的时候啊“。
06 幽默万能公式:悲剧+时间=幽默
把痛苦当作礼物,让时间来见证,化解,然后直到你自己接受,再到拿出来自嘲。
痛苦除了成长,在幽默人那里还可以多次利用,比如讲成段子赚钱。
一切的素材,皆可加工,好的独特素材价值更高。
这个公式背后的逻辑是这样的:
经过时间的发酵,总有一天我们能用一种抽离、调侃的眼光重新看待当时的困境。
当那时的困境变得不那么沉重,你再谈论的时候就能放松下来。
别人听你讲得坦然,也就能放心地感受其中的优越感、压力释放、逻辑矛盾。在听者能够笑出来的时候,你也就豁达了。
当然这样你也会收获到很多不一样的痛苦,并且你也能够在第一时间将痛苦化解掉,这或许也是幽默给予驾驭他的人最大的一个福利。
幽默,是苦难溶解的加速;幽默,是快乐溅起的风浪;
幽默,终究成为你的神器,让你在人生的路上,迎接独一无二的自己,抓住意料之外的机会。
幽默,是接纳缺点的开始;幽默,是拥有优越感的终点;
幽默,终究成为你的神器,让你在人际的关系中,接受不完美的自己,做自己和别人羡慕的那个人。
幽默,是逆向思维的胜利;幽默,是反向超越的开始;
幽默,终究成为你的神器,让你在思维训练中,拥有常人不一样的视角,看见属于自己的人生大道。
说笑,是快乐的人生,本该人人拥有;很多人因为无视他的存在而痛苦,很多人因为看见他的存在而高兴;你又是哪种人呢?
知道自己爱什么,从来都是一种幸运;
看见本该拥有的东西,从来都是一种幸福。
体悟有趣的本质——不为点亮别人,只为使自己的生活闪烁而有生机。
说笑,有效有范儿的表达技巧!
值得人人修炼!
《说笑》读后感(七):从国企员工到脱口秀女王,半路转行的思文,凭什么C位逆袭?
上个周末,我读了一本书,叫《说笑》。
看书名就知道,这是一本【关于说话】的书,作者是《吐槽大会》卡司、“脱口秀女王”思文。
说实话,看这本书之前,我对思文并不太熟悉。毕竟平时看书的时间,远远多于看综艺。
本是想着周末没事拿来读一读,了解点“脱口秀”技巧,艺不压身嘛。
可谁知,这一读,不仅没停下来,竟然还帮我解决了n多职场沟通难题!
比如说,平时在单位我就怕遇见领导。尤其是和老板一起坐电梯,要么尴尬地冷场,要么闲扯两句:今天天气不错……简直要多尴尬有多尴尬!
再或者,明明不喜欢同事们的闲聊,可为了“合群”,还得在人前装出很感兴趣的样子:是吗?后来呢?实际上心里默念上着:关我毛线事……长期表里不一,弄得我都快人格分裂了。
如果你也和我一样,上了好几年班,还是不会跟人客套,见人就语塞、害羞的话,不妨找个周末,读一读思文的这本新书。
因为,它真不是一本讲脱口秀的书!
01 从国企员工到脱口秀女王
王思文,毕业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是个百分百的工科女,修得一手好电脑。
毕业后的她,进了国企,成了众多朝九晚五白领中的一员。
原以为此生就此了了,泯然众人矣的她,从不曾料到:一次偶然的活动,彻底改写了自己的人生。
在一次脱口秀俱乐部活动中,她作为“来宾”发表了一番“感言”,不仅瞬间引爆全场,更是得到俱乐部主持人程璐的赞赏。
后来,程璐成了思文的夫君,而思文也跟着做“脱口秀编辑”的丈夫,一起签约了笑果文化。7年普通白领的生活,就此终结。而签约这事,经常被她拿来自嘲是“买一赠一”。
作为“赠品”的思文,就这样跌跌撞撞地走上了脱口秀舞台……最终在两年后,拿下了《脱口秀大会》决赛季军。
随后由于家庭的变故,她蛰伏了一年多,才又重返舞台。
这次事业上的辗转,为她的才华,加上了一层生活的沉淀。也让舞台上的思文,多了几分“一姐的气场”。
“脱口秀女王”的绰号,就此叫响!
别看台上的思文,侃侃而谈,口才了得。书中她自曝:生活中的自己,依然是个害羞、话不多的人。
“我学过送礼,学过主动跟领导说话,但都没学会,反而显得极其笨拙和可笑。” “索性放弃吧,爱咋咋!”但是,思文这里的“爱咋咋地”,并不是破罐破摔:既然不会说,干脆就把自己封闭起来。
而是一种理念:沟通不需要面面俱到,只要掌握几个技巧,就可以在各种场景中游刃有余。
而且在思文的技巧中,并不包括你我都不擅长的“刻意讨好、曲意逢迎”。
如果你什么都干不好,拍马屁是没有用的。
领导喜欢的是,业务能力强的人。跟领导沟通,把业务说清楚,比刻意讨好重要的多。
因此,解决职场沟通问题的捷径,就是“把业务说清楚”。
那具体该怎么做呢?
02 高效沟通的3个要点
要做到高效沟通,【准确、舒服、有边界】是必须的。
今年复工后,部门大调整。我的工作要交接给小P,同时接小Z的活。
先不说这么轮换有什么意义,就说这轮交接,让我深深感觉到,工作中的高效沟通机制,有多重要!
“你需要上这个系统,然后导出两个表。之前,这个系统根本不支持,就是最近才有的功能。我找了多少次开发,还跟XX沟通了n次……balabala”
“所以,导出来表格了,下一步呢?”
“偶,后面这么做……(具体操作)。之前你得把这个结果发给XX、XX和XX,他们用这个……balabala”
“额……那现在要发给谁?”
“这个,我梳理下,回头发给你吧。”
如果仔细观察我们工作中的对话,你会发现非常多的水分,绝对能媲美夏季最暴的大暴雨。
因此,在《说笑》中,思文提出高效沟通的第一个要素,就是准确简洁。
很多人在描述一件事时,会习惯性地增加很多无关紧要的细节,这就大大削弱了表达的效果,让对方抓不到重点。更有甚者,两人一起跑题八百里,等回过神儿来,已经到下班时间了。
啰嗦,对于脱口秀演员来说,就是冷场没人笑;对于普通人来说,就是浪费大量的沟通时间成本,忙了一天回头却发现没干成几件事。
所以,我们需要学会【给信息提纯】。
思文给出的方法是先将要表达的内容列出来,再删去无关的信息。最后把剩下的内容,按照有序的方式,说出来。
对于演员来说,这就是打磨剧本的过程。
那对于职场人来说,我建议区分简单问题和复杂问题。
能用1-2句话说清的,直接用语言沟通;只要超过3句话的事,就用邮件、文档沟通。在编写的过程中,你自然会筛选出最重要信息,从而节省下大量无效的沟通成本。
下面我们接着说高效沟通的第二个要素,有来有往,舒服地接受信息。
除了说不到点上、浪费时间,在日常沟通中,还有一个更让人头疼的问题:要么你balabala说了一堆,对方毫无反应;要么对方的话让你觉得“没法接”,想续上又不知道该说什么。
这些,都是因为少了第二个高效沟通的要素——舒服。
要避免这种情况,思文又给出了两个技巧:
一是避免使用反问句:这个事,你自己还没想明白吗?
二是避免评判对方,给他贴标签:你总是这么干,只管自己方便,自私!
所以下次,当你张口要用反问诘问对方时,不妨换一个说法:这件事,我觉得你还得再想想。
或者当你要给对方下定义时,不妨换个角度,只说事实,不讲感受:你这样做,虽然自己方便了,但会让我工作复杂了很多。能说说你这么做的理由吗?
让对方觉得,你是跟他一伙的,是理解他的,你们之间的谈话就更容易顺畅地进行下去了。
最后,我们来说说高效沟通的第三个要素,边界感。
所谓“边界感”,听起来挺高大上,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英国诗人约翰·多恩曾写过:“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可以自全。每个人都是大陆的一片,是整体的一部分。”能根据不同场合,把握住说话的分寸,达到高效沟通的目的,才是高手!
比如说,你已经忙得焦头烂额了,老板又安排你去处理新任务。这时,有边界感的人会委婉拒绝,因为对方已经侵犯了自己需要休息的底线。而没有边界感的人,则会因为怕得罪对方,一味地应承下来,等到忍无可忍的时候,又突然爆发。结果活干了,还不落好。
那怎么能分清自己的边界呢?
这就不得不提到发展心理学中的一个概念,叫——课题分离。
说白了就是:分清什么是别人的事,什么是自己的事。只有将你我的课题分割开,才能确定自己的边界。
分割的标准也很简单:看行动的直接后果由谁来承担。
还说领导叫你加班这件事,如果这件事耽搁了,受责备的是老板,那就是他的事,你完全可以表明自己已经很忙,无力再帮忙了。这样即使最后还是由你做了,对方也会心有感激。而不是:这都是你应该做的!
但如果后果是由你负责,那不管多忙,你也得答应下来。然后再看手上的工作,有多少是自己负责的,有多少是替他人承担的。把他人的换给对方,从而为自己划清界限。
适时地把自己和他人分开,还能恰当地表达出自己的意愿,充分理解他人处境。这时,你就开始成熟起来了。
03 总结
在《说笑》一书中,思文不仅传授了【如何有效说话】的技巧,更是将【有范儿表达】的方法,一五一十地倾囊相授。
今天,我们只说了第一部分,也就把话说清楚、说舒服、说得体的方法。
掌握这些方法,就足以解决职场沟通中90%的难题了。
千万别觉得,用技巧说话,都是玩儿心眼,不实诚。
罗曼罗兰曾说:在认清现实后还能热爱现实的人,都是勇士。
看完本书,即使你没学到脱口秀的精髓,至少能知道:即使不那么努力让自己受欢迎,你也一样可以活得快活自在。
因为,作者思文,就是这样的人。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