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经济学读后感锦集

发布时间: 2020-05-16 09:44:17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15

《大众经济学》是一本由帕萨•达斯古普塔著作,译林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5.00元,页数:16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大众经济学》精选点评:●读过《大众经济学》:选择在专业选修的“环境经济学”结课后读此书,某种程度也算打通了一直以来对于经

大众经济学读后感锦集

  《大众经济学》是一本由帕萨•达斯古普塔著作,译林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5.00元,页数:16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大众经济学》精选点评:

  ●读过《大众经济学》:选择在专业选修的“环境经济学”结课后读此书,某种程度也算打通了一直以来对于经济学与制度关系上的懵懂。老实说,这本《大众经济学》对于没有学过经济学基础概念的读者来说,其实并不太入门。但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巨著《贫富论》的作者,帕萨教授循序渐进、深入浅出地阐述思路,在“作为制度的S和T”以及“可持续发展”等相关章节中起到见微知著的作用同时,也引发了个人作为所处专业的一些共鸣。说到底,经济学的道理和规律其实在社会大众的潜意识里都有着各自的一番概念或见解,只是要从中精准地分析问题、应对弊病,社会大众的探索之路还很长远。

  ●宿命这个词太准确了,如果一个人只关注自己内心,越容易把自己的成果归结于个人努力,如果能够稍微将目光离开自己,就能发现个体只不过是站在无数社会与自然的因素的组合之中,真是course of history。投票理论解释了老师让我们在A和B之间选择时,用“选A的举手”的方法,总让我觉得怪怪的原因。

  ●社会之所以能够正常运行,都是基于一种信任。经济要研究的,几乎就是这种基于信任的关系。

  ●比较浅显,但提到很多有趣的话题,比如为什么一个国家会贫困,经济发展需要什么,社会中女性地位和生育率关系。经济学是理解这个世界物质文明的不二法门。

  ●《大众经济学》中虚拟了两个小女孩,一个生活在美国,一个生活在非洲,以两个人的生活差异为索引,引出经济学的一些重要概念和分析方法。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人与人之间的差距?答案是所有原因。

  ●扫盲&启发,略过那些数据公式部分= =

  ●2.1-3.4经济学通识书,学院派,不是很有启发。

  ●后半本居然是全英文原版,所以其实本书很薄。

  ●非常值得一读的通识读本,通俗易懂,形象生动,对我来说是一本难得的入门佳作

  ●写的不错啊!

  《大众经济学》读后感(一):很差

  很难读的一本书。翻译问题,原著行文问题,作者写作思路问题… 作者似乎想对一些基本概念进行深度解释,并用这些概念搭建出一套解释体系。但作者写作逻辑太过跳跃,列出的概念只是需要就给了,并未前后逻辑紧密阐述,为什么这段说A下一段又说B。一句话就能说清的概念,绕着弯子说,仿佛告诉你经济学中的“回”字有几种写法。读了三分之一就感觉这书很浪费时间。这个系列里目前读到最差的一本。

  《大众经济学》读后感(二):改名叫社会经济学更合适

  本书中文名为大众经济学,很有误导性,尽管本书通俗易懂,没有高深的理论和模型,但“大众”的重点是生活,而非通俗。

  作者是印度人,相比很多西方经济学家,着重强调了“信任”的概念,并且区分了法制主导和社区主导两种不同类型社会的经济运转方式,这让我很受启发。

  总的来说,本书不是传统的经济学著作,更加贴近生活,有很多对外部性、社会制度和可持续发展的思考。如果目标是经济学入门,本书对供需曲线和市场类型只是简单带过,很不专业,倒是很适合有一点经济学基础的人为开拓自己的思维而阅读。

  《大众经济学》读后感(三):评《大众经济学》

  文章从更深层次的的经济环境以及伦理入手,分析了经济的发生发展以及阻力与危机。作者描述了富裕和贫穷地区两个家庭的生活环境和习惯,在此基础上阐述了产生差异的原因。所有制,法律,信任,政治制度是作者重点探讨的问题。最后作者介绍了美国的选举制度以及遗憾的说明了社会制度不公平的不可避免性。市场,以及开放市场是作者极力鼓吹的,围绕市场建立起来的法制,社会制度是作者推崇的,无疑,法律和社会制度是公平市场建立的基础和保障。

  完美市场下人们的富裕生活和贫瘠市场下的节衣缩食的日子,这是这部作品的主旨,但这太实验室了。事实上,即使是德斯塔的社会里也有富裕的人,而贝基的社会里也有贫穷者,但作者探讨的是经济学,理论是要在模型的基础上产生的,所以只好忽略那些影响模型建立的参数了。

  人类不可能完美,要是完美就不是人类了。

  文章很专业,很多地方没有看懂,只明白了一个大概,有时间要多读几遍。

  《大众经济学》读后感(四):摘抄

  · 决定一个国家贫富的主要因素在于制度,资本、自然资源的多寡仅仅是贫富的表象。

  · 绝大多数前殖民地国家,不是一如既往地贫穷,就是比以前更加贫穷了。

  · 在正规市场和长期合作关系共同存在的情况下,冷酷策略将会被预期生效。冷酷策略包括永久制裁,而这时用来防止人们在短期内机会不时出现时,采取机会主义行为的一个必需的手段。如果人们对未来合作收益的贴现率很低,采取冷酷策略就是一种不必要的行动了。

  · 由合同法强制执行的交易具有的突出特点是:它们可以从彼此并不相识的人之间发生。

  · 提到外部性时,我们指的是某个决策对并不属于该决策任何一方的人们的影响。

  · 父母在抚养小孩的过程中的成本与收益,家庭在获得现代生育技术和健康保障方面的相对难易程度。

  · 人们往往会与多个群体产生认同。

  · 受过教育的妇女们经常带头倡导减小家庭规模。

  · 资格是由出身来确定的,进入种族或血缘亲族的人际网络是不可能的,退出同样是不可能的。而且,这种成员资格是很容易辨认的。

  · 帕累托效率中只字未提公平分配的事情。公平和效率是资源配置的两种不同的道德属性。

  · 公民自由权的享有、参与政治的能力,以及获得商品的权利,是人们获得繁荣的必要条件。

  · 正如圆形不能变方那样,理想的投票规则并不存在。这些现象之所以存在,是因为人们还没学会怎样共同生活。

  《大众经济学》读后感(五):《大众经济学》:社会性的世界,经济学的“透镜”

  文/吴情

  现代世界,每个人都要跟经济打交道。小到一日三餐的食材购买决定,大到贷款购买房产、汽车。可是,如要追问“什么是经济?”,很多人想必一时语塞,难以回答。我们熟知的,或许是作为一门学科在大学、学院被教授的“经济学”(economics),而不是“经济”本身。现实生活中的经济行为如此之多,如何用一门经济学理论来统摄?对普通人而言,经济学,到底意味着什么呢?

  《大众经济学》(Economics: 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英国剑桥大学经济学教授、圣约翰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学会首位经济学出身的会员帕萨·达斯古普塔(Partha Dasgupta)著,一本写给普通读者的经济学导论。与一般的经济学导论不同,达斯古普塔在《大众经济学》中并未追溯经济学理论诸流派,而是设置了一组对照情境,展开复杂世界的经济之维;他也没有使用太多高深的术语,而是尽可能将概念进行通俗易懂的阐释,同时采用常见的例子,加深读者对经济学问题的理解,但是其数学建模的思想,反思理论与现实之间的对应关系,都让人印象深刻,备受启发。

  在“引言”中,达斯古普塔虚构出一组对照情境。一个名为贝基的小女孩,生活在西方高度现代化的美国,家庭生活富足,另一个女孩则叫德丝塔,生活在非洲埃塞俄比亚的一个农村,生活困苦,一家人辛苦劳作,无非果腹而已。是什么导致这两个小女孩的生活(现在,未来)差异如此悬殊?这个例子并不孤立,我们自己也能感知到周边类似的情形。达斯古普塔认为,“人们的生活之所以是现在这样,是因为受到了一些进程的影响。而经济学的在很大程度上正是要力图揭示这些进程:这门学科还要试图去找出那些影响这些进程的因素,以此来改善那些在能作能为方面正在受到严重限制的人们的前途。”

  《大众经济学》一书里,达斯古普塔使用了学界常用的自下而上的研究方法。“从个人开始,到家庭、村镇、地区、州郡、国家,直到整个世界。”现在一般使用GDP(国民生产总值)衡量经济体的财富多寡,尽管这一指标存在不少局限(“GDP是一个流量,而财富则是一个存量”,GDP衡量的财富,“是产品的市场价格”,无法衡量非市场化制度下的的国民财富,因此需要“巧妙地建构一个名义价格”,即“影子价格”以衡量非市场化制度下的国民财富)。通过使用GDP这一概念,国家财富的多少之分,可以定量地衡量。而美国和埃塞俄比亚,正好处在两极,前者富裕,后者贫困。但是,为什么是这两个国家处在财富的两极呢?

  达斯古普塔认为,可能的原因包括制造资本、人力资本以及新理念(“人们将新理念用于新产品的生产,而且也在成功地运用这些理念,以更低廉的成本生产传统产品”)等的差异,但这些因素,是如何参与到经济增长、经济迟缓、甚至经济衰退的叙事之中并发挥(单独、或交互)作用的呢?“没有一位经济学家曾经声称,在经济增长背后,只有一种驱动力。”不过,“找出在经济增长中起作用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对重要性”,却又不甚容易。即便可以将这些相对重要性进行表述,但很多时候,还有一部分经济增长,并非由这些因素加总得到,这可能涉及到“制度运行方面的改进”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

  经济生活,约定无处不在。人们为何遵守约定,却有很多解释。“相互的信任的合作的基础”,而合作,是经济生活,广义社会生活的一部分所能运行的基础。信任的达成或实现,主要有两种方式,其一,通过法治,以外部的力量保证(对违反契约的行为的)强制执行,其二,通过社会规范,以社区内部的舆论保证强制执行。经济学对这一方面的研究,最终得出结论,“互相信任可以被解释为经济增长的一个动力。”乍看之下,我们可能对此感到莫名奇妙,但细细思之,如果一个社会是“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社会,弥漫着普遍而广泛的不信任,这个社会,能够欣欣向荣吗?

  可持续发展理念是经济学领域内的一个热门话题。尽管言说者众,但是在政策层面似乎并无太大影响力。我们目前所取得的经济成就,很大程度上是以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为代价的。未来的后代,他们又该如何生存?现在讨论暂不存在的后代,真的没有意义吗?通过经济建模,达斯古普塔给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目前使用的衡量国家财富的方法,应该改进,“不仅自然资本被包括在资产的清单中,而且在评估这些资产的时候,外部性也被考虑进去”,尤其是气候变化、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所带来的负的外部性。

  经济学有关公平和正义吗?“公平”和“正义”,经常是伦理学、法哲学领域的重要话题,似乎与经济学无关,尤其是数学化后的经济学。但效率和公平,确实在经济学的讨论范围中。如何保证效率和公平兼顾,是困扰经济学家和决策者的难题,因为高速的经济增长,往往会扩大贫富差距,而一刀切的公平(或者是再分配中向穷人严重倾斜),恐怕会挫伤最有热情致力于、也最有潜能着实提高效率的那群人。如何在提高国家财富的同时,提高民众福祉,是摆在执政党面前的重要任务。以中国为例,最先通过“改革开放”东风富裕起来的一批人,在经济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他们是否真的能够大方地带后来人一同走上富裕之路呢?当前的中国,社会流动日趋减弱,阶层渐渐固化,改革日益进入深水区,如何打破这一局面,改善制度环境,让寒门也能出贵人(仅指一般意义上的成功),是考验改革派的又一大难题。

  如要转载,【豆邮】联系。

本文标题: 大众经济学读后感锦集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16962.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懂得的就值得:沈从文散文精选》经典读后感有感《尸案调查科第二季2:一念深渊》的读后感大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