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之道-近代物理学与东方神秘主义读后感1000字

发布时间: 2020-05-16 08:34:21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14

《物理学之道-近代物理学与东方神秘主义》是一本由卡普拉著作,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8.00元,页数:34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物理学之道-近代物理学与东方神秘主义》精选点评:●???●读书总结一年前看的书,把物理学,特别

物理学之道-近代物理学与东方神秘主义读后感1000字

  《物理学之道-近代物理学与东方神秘主义》是一本由卡普拉著作,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8.00元,页数:34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物理学之道-近代物理学与东方神秘主义》精选点评:

  ●???

  ●读书总结 一年前看的书,把物理学,特别是量子物理学和古老的东方思想特别是佛教和道教以及禅宗的思想做对比,解释了关于世界的真相。

  ●懂了好多姿势

  ●5月份买的。断断续续看了5个月~最后三章已经放弃了。虽然部分内容有障碍,仍旧不妨碍这种“摸金带”的感觉。我们不只是宇宙的尘埃。

  ●此书,我觉得我有必要二刷。。。

  ●不记得为什么会去看这本了,另个纬度的讨论。对严华经和道德经有点兴趣了,看看还是道德经简短些……虽有牵强也不能说是错误吧。 因为后记多给一星。

  ●我也可以说万物皆数、金木水火土的五行、一沙一世界之类究竟之理,但是如果难以对现实进行解释,数学工具几乎没法用就会现实没啥大的作用,步子太大容易扯着蛋。

  ●虽然说很不错,但是并不适合我这种文科生

  ●很有意思。

  ●六星。太棒。这是今年读的第100本书,好看的根本不想停下来吃饭,一口气读完。一定要给这本书写篇读书笔记。

  《物理学之道-近代物理学与东方神秘主义》读后感(一):万物一体,没有界限

  从物理学的角度,去发现万物一体,没有界限。意思就是,你我,他她它,地球所有一切,都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不仅物质的东西相互影响,非物质,比如人的念想也是互相联系的。万物一体是老生常谈的概念,我们从小就知道老子的道就是这个概念。但是你知道这个概念,和用这个概念去看待世界,是完全不一样的。但如果从科学的角度,而不是宗教的角度,去解释这个万物一体,会让现在的年轻人更容易接受。

  这本书对我影响非常大,让我发现,我的一些想法是曾经被灌输进来的,不是我自然而然生长出来的,我特别喜欢找出这些想法,并在脑袋里抠掉这些想法,可能这让我尝到一点点觉醒的滋味。之后我也会分享能让颠覆以往想法的书。

  这本书从笛卡尔的名言开始,。我思故我在,这句话把思维和我等同起来,不能思考的东西就是低级的东西,就是比较傻的,受到了物理学身体激素支配的东西,这些低级东西是可以任意摆弄的,所以西方摆弄出特别多的科学技术。古老东方是讲究整体的,万事万物皆有因缘,比如印度说这是神山,神湖,修铁路都不能路过这里。这两种极端,各有千秋,互相综合,互相弥补,也是我们正在努力发展的方向。好像缅甸官方就宣布说了,不追求GDP,要追求幸福指数。。现在灵修系统的说,我思,我在,我不思,我仍然在,我觉得是一种更高的意识境界了,除开思维,有深深深层的我,澄澈通透,历经万世。。。。。

  《物理学之道-近代物理学与东方神秘主义》读后感(二):我看到《物理学之"道"》的精彩片断

  这样的一种波包的重要性质就是它的波长不确定,也就是说,在整个图形中,相继的两个波峰之间的距离不相等。波长分散‘9’的程度取决于波包的长度:波包越短,波长的分散越大。这些情况与量子力学无关,而只取决于波的性质。波包不具有确定的波长。当我们把波长与对应粒子的动量联系起来的时候,量子理论就开始起作用了。如果波包不具有确定的波长,那么粒子也就不具有确定的动量。这就意味着,不仅粒子的位置不确定,而且它的动量也不确定,前者对应于波包的长度,后者则是由波长的分散造成的。这两种不确定性是互相联系的,因为波长的分散(即动量的不确定性)取决于波包的长度(即取决于位置的不确定性)。如果我们想较精确地测定粒子的位置,也就是说,如果我们想把波包限制在一个较小的区域内,其结果将是波长的分散增大,从而粒子动量的不确定性也增大。

  粒子位置和动量的不确定性之间这种关系的精确的数学形式称为海森伯测不准关系,或测不准原理。它的含义是,在亚原子世界里,我们永远无法同时非常准确地知道一个粒子的位置和动量,我们对粒子的位置测定得越准确,它的动量就越不确定,反之亦然。我们可以决定去精确地测定这两个量中的任一个,但是我们从而也就对另一个量全无所知。我们在上一章里指出,重要的是要认识到这种限制并不是由我们测量技术的不完善造成的,而是一种原则性的限制。如果我们决定去精确地测定粒子的位置,粒子就完全不具有确定的动量,反之亦然。

  ……

  《物理学之道-近代物理学与东方神秘主义》读后感(三):Strongart教授:如何制造两者的相似之处

  记得小时候看过一部叫《第三军团》的电视剧,讲一个刚毕业的文科大学生当卧底,到中学插班调查当地的不良少年帮派,他的理科作业就抄同桌的女生,没想到任课老师是个牛人,尽管不知道卧底的情况,却看出此子不是池中物,给他批注说:不用客气,与其白白浪费时间,不如去看一本《现代物理学与东方神秘主义》。

  最近我想起这个梗,就去把那本书找来读了一遍,还发现有不少人说这是民科书。其实,这个书的作者是有科学专业背景的,书中所提到的物理学理论,单独拿出来也是很不错的科普。同样,其中提到的东方神秘主义,比如佛学之类的,单独拿出来好像也没问题,只是不适合放到一起做比较。

  实际上,很多数学专业人士,似乎都有点佛学情结。几年前,我看到有中文版的EGA,译者把数学家Grothendieck的故事标题:仿佛来自虚空,硬改成了“仿如来自虚空”,就是为了硬装斧头柄,凑出佛祖的名字“如来”。在网上发布大量代数几何讲义的J.S.Milne教授,很多讲义的开头都会放一个佛像,这到底是为什么,是不是代数几何之类的高级数学确实与佛有缘呢?

  为了澄清其中的状态,这里Strongart教授给出一个篮球场模型。现代科学的目标就是把球投进篮筐,为此科学家想出了各种方法,相当于篮球中的各种技术战术。佛学之类的神秘主义,说白了就是筐子比较大,相当于篮球场外面的围栏,只要别发神经病(中庸之道),怎么投球都在筐子里面。神秘主义可以一边跳舞一边投球,让科学家们羡慕不已,像珍珠塔之类的小故事,确实也可以带来一些浪漫色彩。而科学家下的真功夫,所能够达到的精确效果,常常被神秘主义随口带过,牛顿力学只是实际上有用,我们要找更高级的量子力学来比较。要是筐子比球还小一号,那同样也都是扔不进去的,这大概算是另一个共同之处了吧。

  要找两个事物的共同点,一般有两种基本模式,用最严格的标准或者是最宽松的标准,由此可以就得到廉价的相似之处。好比是小学生与大学生,怎样才能让他们的分数差不多呢?可以拿博士的数学问题来考,基本上都是不会做的;也可以拿幼儿园的问题来考,基本上都是轻而易举的。这里的现代物理与神秘主义也是类似的,遇到真正量子力学基本粒子之类的深奥问题,两者好像都是讲不清楚的;若是只看基本上的世界观,比如普遍联系、世界运动、阴阳两极(对立统一)、语言局限性之类的,两者似乎又出现了共同之处。教科书里马哲说:其实,我就是你们要找的世界观大筐子!

  最后,我们借用一个相声段子来结束这里的讨论,现代科学是指哪打哪,神秘主义则是打哪指哪,尽管看上去都有打和指两个动作,差别却是一个真功夫,另一个只是花架子,花架子可以不在真功夫,但真功夫有时还真会喜欢花架子的漂亮,高手自然能够分清主次,只要别带坏了小朋友就好啊~

  思考题:设定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物,用本文提供的方法制造它们的相似之处。

  欢迎访问博客原文

  《物理学之道-近代物理学与东方神秘主义》读后感(四):西方文明中不少神秘主义大师是得到自觉的灵

  “神秘主义”(mysticism)一词是从拉丁文occultism(意为“隐藏或隐蔽”)派生而来的,其基本含义是指能够使人们获得更高的精神或心灵之力的各种教义或形式。神秘主义是“通过从外部世界返回到内心,在静观、沉思或者迷狂的心理状态中与神或者某种最高原则结合,或者消融在它之中”。神秘主义的基本信条就是世上存在着秘密的或隐藏的自然力。神秘主义包括诸多理论和实践,对西方文明产生并且还在继续产生影响。

  大多数的人对神秘主义有很大的误解,神秘主义正确的翻译应该是occult science,“occult”最原始的意思是隐含的,隐藏的,而“science”现在所熟知的意思是学科或科学,但其最原始的意思是知识或学识。因此occult science正确的翻译应为隐藏的学识,更准确地说应该是隐藏起来的有重大意义或含义的学识,而这些知识是欧洲知识体系之外的知识。神秘主义最早追溯至16世纪之前,兴起于文艺复兴之后。有人提出,应该把mysticism翻译为“密契主义”,密契就是密切契合。密契主义中,关键的就是“密契经验”,即感觉自己的灵魂与一个至高的精神实体相契合的经验。密契一词出自希腊语动词 myein,即“闭上”,尤其是“闭上眼睛”。之所以要闭上眼睛,乃是出自通过突破感官以及现象世界去获得真理、智慧;同时要主张睁开心灵的眼睛,使心灵的眼睛不受现象世界的干扰,从而返回自我,在心灵的静观中达到真理、智慧。

  神秘主义犹太教徒通过虔诚的信仰而获得一种神秘的体验,不仅感到上帝的存在及无所不在,而且感到自己和上帝融为一体,自己就是上帝。在这里,上帝是一种精神实体,是造物者,也是主宰者,而天使是有人格的生灵。

  基督教本来是犹太教的一个分支,其教徒相信耶稣就是犹太经典中预言的救世主。罗马人与犹太人的民族矛盾终于导致了基督教成为独立的宗教,并最终被曾处死耶稣的罗马帝国定为国教。基督教的《圣经》由《旧约》和《新约》构成,而《旧约》也是犹太教的经典,其中的《摩西五经》就是犹太教的《律法书》。《新约》则记载耶稣和其门徒传播福音的言行。尽管罗马教会变得越来越腐朽,越来越背离耶稣的教导,但仍有一些教士基本上秉承了耶稣的原旨,主张在信仰和苦修中获得与圣灵合一、我即上帝的神秘体验。基督教后来主要分裂为罗马公教(又称天主教)、希腊正教(又称东正教)和新教。在这些派别中,神秘主义得到不同程度的继承。

  伊斯兰教认为真主在不同时期、不同历史背景下,向不同的使者先后颁降过多部经典,其中包括《旧约》、《新约》和《古兰经》;真主传给穆丅罕默德的《古兰经》的内容含盖了《旧约》、《新约》等的内容。伊斯兰教的苏非派最早是一股反对腐朽,主张苦行和禁欲的思潮,后来发展成神秘主义,主张通过对真主神秘的爱、神秘主义的修炼,精神上的自我净化,最后达到“寂灭”,“无我无主”,“我既真主”的神秘境界。这与地理上与之比邻的印度宗教文化非常相近,在周围地区也有相当大的影响。

  西方学者把印度宗教文化分成两个阶段,前面的称婆罗门教,后面的称印度教,但印度人根本不承认这种划分。印度宗教既保留了原始信仰的多神崇拜,又提出了梵是宇宙的本体,是大我,人通过修持可以使自己这个小我与大我融合。梵天(又称大自在天)创造了世界。印度宗教中有业报轮回和解脱的思想认识,并以信仰、祭祀和瑜珈修持为获得解脱的方法。

  另外有些民族还保留着原始的神灵崇拜和巫术,如美洲、非洲等。

  神秘主义最早的代表人物是苏格拉底。苏格拉底一生过着艰苦的生活。无论严寒酷署,他都穿着一件普通的单衣,经常不穿鞋,对吃饭也不讲究。但他似乎没有注意到这些,只是专心致志地做学问。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有神秘主义色彩,他认为,天上和地上各种事物的生存、发展和毁灭都是神安排的,神是世界的主宰。他反对研究自然界,认为那是亵渎神灵的。他提倡人们认识做人的道理,过有道德的生活。他的哲学主要研究探讨的是伦理道德问题。苏格拉底本人没有写过什么著作。他的行为和学说,主要是通过他的学生柏拉图和色诺芬著作中的记载流传下来。在苏格拉底以前,希腊的哲学主要研究宇宙的本源是什么,世界是由什么构成的等问题。苏格拉底认为再研究这些问题对拯救国家没有什么现实意义。出于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关心,他转而研究人类本身,即研究人类的伦理问题,如什么是正义,什么是非正义;什么是勇敢,什么是怯懦;什么是诚实,什么是虚伪;什么是智慧,知识是怎样得来的;什么是国家,具有什么品质的人才能治理好国家,治国人才应该如何培养,等等。后人称苏格拉底的哲学为“伦理哲学”。他为哲学研究开创了一个新的领域,使哲学“从天上回到了人间”,在哲学史上具有伟大的意义。

  西方国家尽管科学技术先进,人们的文化水平较高,但也有神秘主义的深厚基础。由于基督教的普及,人们在遇到涉及人与自然关系的问题时,总是提到上帝。西方社会总体上是受到基督教的思想影响。

  不少神秘主义大师是得到自觉的灵,代表人物有雅各•波墨、爱克哈特大师(Eckhart, M.J. 约1260~1327年)、圣师十字若望、圣女大德兰、希尔德加德 (Hildegard)等。

  《物理学之道-近代物理学与东方神秘主义》读后感(五):一个失败的探索

  这本书在其它地方见过那么三四次,就买回来瞧一眼,结果自然是有太多槽可以吐了。当然,在开头的地方我们大可以开宗明义:作者在书写近代物理学与东方神秘主义的关系时,就已经不自觉地远离了真正的物理学之道。

  有两个关键词或许可以作为我们发现本书问题的线索:1.反思性;2.相似性。

反思:作为思想的基本条件

  本书最大的自相矛盾之处,在于其无法面对自身。从相当简化的角度来看,哲学的诞生即思维开始思考自身,从而远离了前苏格拉底的混沌世界——其突出成果便是理念世界的发现或发明。再从另外一个还是相当简化的角度来看,所谓的东方神秘主义即未经反思的体验——直觉体验,无论这些体验是什么,一旦我们开始用理性思维进行思考、分析、言说,就自然地落入了作者一再强调的理性知识陷阱。因此,尽管这些(其实本来就各有不同的)思想多少带有那么一点理性思考的痕迹,但它们绝对不会承认,也不会认为自己有,或者把理性思考单纯地说成是工具。事实上,一种试图说明世界的思想,一定要能够说明自身。由于它自己就在世界之中,若无法说明自身,它就不可能说明世界。

近代物理学把我们引向一种与古往今来各种传统的神秘主义宇宙观相同的观念(P5)……本书的目的是要通过说明东方智慧的精髓与西方科学在本质上是协调的,来改善科学的形象;试图指出近代物理学远远超出了技术,物理学的道路或曰“道”,乃是一条具有情感的道路,一条通向精神知识和自我实现的道路。(P10)

  毫无疑问,这本书展现了一种试图说明世界的思想,它通过联系两个方面而成形,一个方面是物理学,一个方面是东方神秘主义。当然,这二者也都是试图说明世界的思想,并且它们殊途同归,本质上是协调的、一致的。所以我们当然要问,对于作者来说,这样一个观念本身,是何种知识?应当如何获得,又如何传授?

  显然,这本书作为一个成果无疑给出了答案。这个观念本身是一种理性知识,它通过语言文字的说理来使人信服。麻烦的是,我们却看不到任何一个东方神秘主义观点说出了这件事本身。综观形形色色的说法,从“量子力学和佛学殊途同归”、道家预言了现代物理学,这些说法都有一个特征——它针对的是具体的某个对宇宙的看法,比如宇宙是动态的、宇宙是统一的。可是,没有任何古代的东方神秘主义曾经说出过:我们将来会和数学,或者某种科学是协调一致的。从来没有任何一个古代东方神秘主义者曾经描述过科学的发展以及现代的科学知识生产体系。

  说到这里,我们自然可以得出如下推理:本书所持的观点和东方神秘主义就算不是格格不入,也是没啥关系。另一方面,这一思想毫无疑问也不能从近代物理学中推导出来。于是问题就来了:既然东方神秘主义和近代物理学都认为它们自身是整全的关于世界的理论,为何却都不能推出本书所持有的这么一个思想呢?

  原因很简单,因为近代物理学从一开始就承认它自身不是一种充分的、整全的关于世界的理论,毕竟再怎么说也是“物”理学嘛。而东方神秘主义尽管“说”自身是如此这般的思想,是一种“绝对知识”,而实际上它并不是。正是由于近代物理学和东方神秘主义都不是关于世界的整全的思想,是不充分、不完满的,才使得作者的思想(同时外在于二者)成为可能。

相似:究竟意味着什么?

  现在,我们可以更进一步地考察这本书具体内容的问题。如前所述,近代物理学和东方神秘主义都只是一种关于世界的不充分的思想。不过,它们有着相似之处。本书第一篇便是从抽象的角度地谈论这些相似之处,其重心如下:

科学超越了我们知觉想象力的极限,在原子内部进行探索,并且研究它的结构。从此不再能绝对地信赖逻辑和常识。原子物理学使科学家们得以初窥事物的本质。物理学家们现在和神秘主义者一样,涉及于对实在的非感知的经验。

  那么,我们可以做出这样的推断吗:A是C,B也是C,所以A就是B。当然不能,这等于说:我是中国人,你也是中国人,所以我就是你。所谓的相似之处,恰好就在这里。亚原子物理学所探究的是人类感知所不及的东西,是我们日常语言所不及的。而神秘主义也关注人类感知所不及的东西,是我们日常语言所不及的。然而,我们完全没有理由认为这二者就是同一个东西。由于截然不同的直观感受,我们理应默认它们是不同的,除非有强有力的论证砸到我们鼻子上,逼着我们承认这两个东西本质上是一样的。可惜,这样的论证从未有过。

  事实上,全文只提供了关于“相似”的说明,却没有任何对“这二者究其本质是一致的”这一观点的论证,遑论“为什么一致”了。不妨说,作者在某种顿悟中得到了一个观点,并用了整本书来宣扬它,却没有任何论证。这当然极具东方神秘主义色彩,却和他在其中工作的科学、哲学体系格格不入,无怪乎只有业余人士对此感兴趣。同时,本书作者由于先见之明(或曰先见之蠢)而有或无意识地选取材料,使得他的偏光镜只看到了相似之处,而忽略了不同之处。例如,在东方神秘主义的框架内几乎无法理解所谓统计性或者概率性的到底是什么意思。

  从两个方面来看,本书都未能在近代物理学与东方神秘主义之间建立什么联系。第一,我们知道了二者有一些地方是相似的,可是相似说明了什么呢?毕竟,近代物理学和西方古典哲学也还有相似的地方,如果仔细找找,大概和拉美神话、爱斯基摩人传说也都有相似的地方。而这无法推出任何有用的结论来。第二,相似没啥用,但如果可以说明这二者本质是相同的,那么也不失为一种成功。可惜的是,这个策略在本书中发生了变形。作者无力去论证近代物理学与东方神秘主义是本质上相同的,而是混淆了相似和本质上相同,错误地感觉自己达到了目的。这也是本书可能极具误导性的原因。

小结:一个失败的探索

  综上所述,《物理学之“道”:近代物理学与东方神秘主义》是一个失败的探索。这一探索的成果表现出自相矛盾、混淆不清的特点,是作者对自身及自己思想中的冲突未能充分理解的结果。要处理这些困难,应当首先对人类感知和认识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单凭一整本似是而非的举例说明,对于理解物理学与神秘主义的关系有害无益。

问:未来的研究工作将使现在的科学事实变成无价值的。假定神秘经验是万世永存的,那么,像近代物理学中的模型或理论那样暂时存在的某些东西如何能与之作比较?答:我认为,与神秘传统的概念相联系的恰恰是那些在我们现行的理论中不会被作废,而将保留下来的那些概念。(P276)

  物理学之“道”的要义并不在于某一特定的观点,并不是诸如时空是绝对的或者相对的、物质是分立的还是连续的之类观点构成了物理学的终极回答。大胆想象,敢于质疑前人,在经验探索中不断前行,才称得上物理学之“道”。如本书作者那样,把物理学之道指认为一些固定的观念,正好站在了物理学之“道”的反面。

本文标题: 物理学之道-近代物理学与东方神秘主义读后感1000字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16950.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离婚的读后感大全请珍惜,在乎你的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