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光》是一本由[英]阿瑟·克拉克著作,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90元,页数:25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地光》精选点评:●明显有时代背景的科幻小说,不过看两大联盟的巅峰对决还是快感十足●克拉克对殖民关系的想象是温情
《地光》是一本由[英] 阿瑟·克拉克著作,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90元,页数:25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地光》精选点评:
●明显有时代背景的科幻小说,不过看两大联盟的巅峰对决还是快感十足
●克拉克对殖民关系的想象是温情的,然而他无视了(或许是有意为之)表面的“和平”背后更深刻的、无法弥合的永恒矛盾。
●月球风光纪录片
●前3/4对于月球的描写,尤其是对于超新星还有月海的概念。后面关于谍战,关于太空那场战斗都很不符合自己口味
●人类战争的动机永远是资源的抢夺,星际战争也不例外。那场电光火石的大战描绘精彩,“间谍”的道德标准让人敬仰。读完此书,对月球的概念多了好几分。
●这本吧,我满心期待间谍线能有什么道德的沦丧,结果…就轻飘飘地结束了。 优点是,描写了一场神奇地未来战争,看起来画面感迭起,特别适合改拍个电影;缺点是,无论是间谍线,还是战争线,都轻飘飘地,人物也不出彩。 但讨论了一个有趣的问题。“什么是叛国,其实只是迟早的事”。在未来科技井喷式发展的时代,什么才是国?联邦?地球?月球?火星?太阳系?还是宇宙。不过是用自己的脑子,选择自己倾向的、做自己能做的事罢了。
●说真的,这本真的写得很一般
●战争绝少会有限制和克制,也从来不是什么绅士行为。两星半
●生活和人物的细节决定了这本书的文学性确实比中国的科幻小说强太多了
●继续膜拜大神,一生推。他超凡的想象力
《地光》读后感(一):虽然说算是经典三部曲,但本书在设定上其实不成立啊。
阿瑟克拉克的末日三部曲。小说的背景设定是这样的,人类最初是抢吃的穿的,后来工业化了抢煤炭和石油,再后来核聚变商业化,能源也不用抢了,于是发现人类最缺的其实是金属。嗯,本书大意就是太空金属争夺战。人类探索太空一圈后,发现月球和地球是资源最丰富的系统。其他行星都不如。于是行星联盟展开了进攻,地月联盟展开了防守。故事以此为背景发展出了一套谍战内容小说。 但毕竟是1955年的作品,设定上就不成立。首先宇宙中最不缺乏的就是金属资源。不要说各大行星的固体卫星。太阳系边缘有一层壮阔的被太阳风吹扫至此的环形陨石带,这里多稀有的金属矿藏都有,而且这里还有水~大量的冰陨石。星际文明根本不用发动战争就可以获取无穷尽的资源。
而宇宙中最值得研究和保护的资源是多样化的生命组成的生态圈。所以高度文明的星际种族怎么可能会发动战争去破坏另一个与自己毫无斗争矛盾也无任何交集的稀有的异世界呢。要知道每一个与自己不同的异世界都是一把窥探宇宙奥秘的钥匙,保护它研究它是最能提高自己文明认知、点满科技树的道路啊。 所以我主张不要迷之崇拜经典,经典小说是第一个这么想和这么写的小说,但这不意味着经典小说是这个领域不可超越的最好的小说。这个道理拍拍屁股都可以想到啊。
《地光》读后感(二):当你觉得丧的时候,读阿瑟克拉克吧。
中秋小长假时候读完,还是一如既往的有吸引力,对蹩脚的文科生一样友好,如果是高明的理科生能探究书中原理那就趣味无穷了。
曾经看到一个话题,你在丧的时候做些什么改变?有人就说读奇幻书科幻书推理书。。。想一想,这个回答很中下怀。生活里难免会遇到无能为力的事和人,一味情绪低落有什么用呢?转换情绪除了健身跑步还有就是沉迷喜爱的书置身事外了。特别是读阿瑟克拉克他对宇宙的畅想,描绘逼真的外太空真让人觉得自己身边那点小事不过是营营役役,还是跳出来迎接更宏大瑰丽的人生吧。
《地光》248页,本书发生在未来,人类已经往外星殖民,月球已成科研基地,勇于殖民的外星的人聪明勇敢,发展很快,单要依靠地球母星的资源发展,留在地球的人相对来说更懦弱保守,但有资源,矛盾一触即发,这时候传出月球发现新资源的消息,地球迅速封锁消息,并要追查是谁泄露了消息。这时候情报局的萨德勒会计师前往月球调查谁是间谍,简单的间谍侦查的套子,但并没有追查间谍的惊险奇诡,只是让萨德勒作为外人登场,以旁观者的眼睛观察月球上未来景观。
本书最好看的还是阿瑟克拉克瑰丽的想象力,读者他的文字,自己仿佛置身其中,身临其境。 “这时候,机车已经从天险中冲出来,又从比原先陡峭得多的山坡上坠落下去,一路俯瞰着雨海。曾几何时,他们的速度超越了日落,魔幻般地把太阳从黑夜里唤了回来,然而此刻,伴随着他们的降落,太阳再度萎缩,从一弧弯弓变成一条丝线,又从一条丝线变成一个燃烧的亮点,最后不复存在。这场“伪日落”的最后一刻,日光淹没在月球阴影之前的几秒钟,是萨德勒永远不会忘记的魔幻时刻。当时他们正沿着一道山脊行驶,阳光已经退去,然而单轨车的轨道仅高出太阳一米,最后一缕光束依然与它相连。他们似乎是在一条毫无依托的光带上飞驰;那单轨倒像是巫师用火焰筑成的一条细丝,而不是人类工程的产物。接下来,夜幕终于降临,幻景结束了。星星重新爬上夜空,而萨德勒得婧双眼也重新适应了黑暗。 ”这样的月球景色描写还有许多,恰当地镶嵌其间,还有月球上的建筑,月球上运输工具,他们所遇到的特属于月球上的困难和运动,都那么恰如其分,这是1955年的小说啊,后来的科幻小说在这方面有超越克拉克的吗?
至于在月球上的星际大作战纸看得眼花缭乱,也还是不知道他们用了什么终极武器,至于大战的双方的心理描画倒是贴切得很。
间谍暴露的方式别具一格,在许多年后,对方的将军撰写的回忆录中披露了相关情节,才让做回会计师的萨德勒恍然大悟,登门请教婧退休的某教授是如何做到的?作案方式是只有科学家才明白的简单的泄露方式,我想东野圭吾应该是受到克拉克本书影响的,伽利略系列设置做案细节的专业性与本书中如出一辙。职业的专业和细节,外人不得而知。
阅读体验非常棒 。膜拜大神一生推 。
《地光》读后感(三):可怕的战争爆发了,但有时候也许不完全是坏事
不可再生的资源在任何时候都弥足珍贵,假如不能够正确处理的话,在对立的双方之间激起终究不可调和的矛盾就是自然而然的结果。所以,在地球和“大联邦”之间因为重金属等资源问题影响到未来发展,而双方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又无法取得妥协,战争就成为了解决问题的“下一个”手段。而这正是普鲁士军事家卡尔·冯·克劳塞维茨在其著作《战争论》的观点——克氏认为,战争无非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
矛盾究竟是怎样一步步萌芽、发展,直至于不可调和的呢?地球和“大联邦”之间,其实原本就是一家。起初,太阳系中只有地球一个宜居星球,即便近在咫尺的月亮也不可能居住,更无论火星、地球甚至土星、木星的那些卫星了,当然也就只有“地球人”。当人类的科技实力达到一定程度,足以支撑到达其他星球并且定居下来实现发展的时候,地外行星与地球之间,就难免因为距离上的间隔、发展水平的不等等种种原因而形成某种事实上的差异,这种差异越来越明显,再加上沟通交流上的某种不畅,就难免产生误解,直至逐渐根深蒂固的分歧,于是,矛盾就越积越深,战争终于不可避免。
于是这一幕,就成为了阿瑟·克拉克在科幻小说《地光》中进行创作的背景。公元22世纪,就在全太阳系的人类都对矿藏虎视眈眈之际,月球地底被发现蕴含着大量重金属矿藏的信息却从月球天文站泄露到其他星球。而为了找出那个“X”,反间谍专家萨德勒被派往月球天文站进行调查。但直到战争爆发以至结束,萨德勒都未能完成任务。
在战争——也即所谓的“皮科山战役”——打响的时候,三大行星联邦的战争实施者,布里南将军的内心显然也处在煎熬之中:他也不想有战争,但却必须遵令而行。这一点,对“大联邦”实施最终反击的卡尔·斯蒂芬森博士也非常清楚,明知很可能做不到全身而退,但也必须全力以赴。于是,战争最终爆发了,而月球天文站的两位工作人员,惠勒和哲美森成为了战争的目击者。
战争双方的具体参与者显然都尽到了自己的力量。而来自地球的飞马号客船在太空环境下实施的营救,则意外地成为了地球与“大联邦”之间认识到战争并非最终有效的解决手段进而实现和解的契机!很难想象,假如没有皮科山战役或者别的什么战争,双方还能不能实现和解!在《地光》中,皮科山战役造成了相当的损失;而从全局和最终结果来看,这种损失却显然也是可以接受的!人类或许只有做了蠢事,看到了战争的可怕后果,也许才会真正坐下来谈一谈,进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其实,战争本来是可以避免的。
战争结束之后很久,萨德勒终于找到了那个“X”,但此时他已经不是反间谍专家了,这一次来到月球也不再是奉命前来,而只是基于内心的某种确认。很显然,他对莫尔顿的看法是欣然同意的:人类不能也不应该自相残害,不应该支离破碎——毕竟,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地光》读后感(四):你期待遇到外星人么?
从古到今我们对外星人的幻想从来都没有停止,我们如何与他们偶遇,和外星人会发生写什么,韩国则拍了一部浪漫的电视剧《来自星星的你》,里面完美的男主给了我们妹子们很大的幻想空间。 但我们至今也没有真正的见过外星人,也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真的有外星人,最近看了《地光》这本小说,说实话写的确实有些枯燥,但内容还可以,很好奇为啥没有目录,好久没有看没有目录的小说了,读起来觉得找不到重心,快读完的时候也慢慢适应了。 亚瑟查理斯.克拉克,( 1917 - 2008)是英国作家、发明家,与艾萨克阿西莫夫、罗伯特海因莱茵并称为二十世纪三大科幻小说家。其科幻作品多以科学为依据,小说里的许多预测都已成现实。尤其是他的卫星通讯的描写,与实际发展惊人的一致,地球同步卫星轨道因此命名为“克拉克轨道”。作品包括《童年的终结》 (1953) 、《月尘飘落》(1961) 、《来自天穹的声音》(1965) 、《帝国大地》(1976) 和《2001》等。还与人合作拍摄富有创新的科学幻想片《2001年太空漫游》。也是这本《地光》的作者。 觉得这本《地光》里的星球大战距离我们还很遥远,不过写科幻小说的话,月球和太阳确实是一个好的题材,来展示地球和其他星球的矛盾和关系。如果让我写的话,我估计不会写星球大战,或者说侵略进攻之类的场景,因为没有经历过,还有就是如果描写不好的话,容易适得其反,我会写关于文化和艺术的侵略,并且主角会相对活泼和青春些,老感觉这本《地光》写的有点跑题。或者说写的有点平淡,没有惊心动魄的感觉,好像一切都在作者的掌控中,而且整本小说没有太多的波澜。 读完《地光》后我有时也会幻想我们以后会遇到写什么样的外星人,我们去了别的星球应该如何的生存,以及我们和外星人应该如何的相处。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怎么适应他们的生存环境,因为我们人类生存在地球需要水空气以及食物,还有阳光,没有这几样我们人类都无法生存,所以我们平时就跟着科幻小说里的故事幻想一下就可以了,毕竟还得上班上学以及正常的生活。 在读完这本《地光》以后,突然觉得与其每天研究这个星球研究哪个星球,这和女生给自己找备胎有点像,不如先爱惜好我们现在居住的地球,让它活的时间更长一些,在去研究,如果说以后真的要搬家,除非有诺亚方舟,最起码还得有两辆,要不然真的带不走这么多的人口。还有我觉得人的想象力真的很神奇,对一个没有见过的生物想象成这么多的故事,也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地光7.3[英] 阿瑟·克拉克 / 2019 /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地光》读后感(五):我觉得未来并没有小说里讲的那么恐怖!
从古到今我们对外星人的幻想从来都没有停止,我们如何与他们偶遇,和外星人会发生写什么,韩国则拍了一部浪漫的电视剧《来自星星的你》,里面完美的男主给了我们妹子们很大的幻想空间。 但我们至今也没有真正的见过外星人,也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真的有外星人,最近看了《地光》这本小说,说实话写的确实有些枯燥,但内容还可以,很好奇为啥没有目录,好久没有看没有目录的小说了,读起来觉得找不到重心,快读完的时候也慢慢适应了。 亚瑟查理斯.克拉克,( 1917 - 2008)是英国作家、发明家,与艾萨克阿西莫夫、罗伯特海因莱茵并称为二十世纪三大科幻小说家。其科幻作品多以科学为依据,小说里的许多预测都已成现实。尤其是他的卫星通讯的描写,与实际发展惊人的一致,地球同步卫星轨道因此命名为“克拉克轨道”。作品包括《童年的终结》 (1953) 、《月尘飘落》(1961) 、《来自天穹的声音》(1965) 、《帝国大地》(1976) 和《2001》等。还与人合作拍摄富有创新的科学幻想片《2001年太空漫游》。也是这本《地光》的作者。 觉得这本《地光》里的星球大战距离我们还很遥远,不过写科幻小说的话,月球和太阳确实是一个好的题材,来展示地球和其他星球的矛盾和关系。如果让我写的话,我估计不会写星球大战,或者说侵略进攻之类的场景,因为没有经历过,还有就是如果描写不好的话,容易适得其反,我会写关于文化和艺术的侵略,并且主角会相对活泼和青春些,老感觉这本《地光》写的有点跑题。或者说写的有点平淡,没有惊心动魄的感觉,好像一切都在作者的掌控中,而且整本小说没有太多的波澜。 读完《地光》后我有时也会幻想我们以后会遇到写什么样的外星人,我们去了别的星球应该如何的生存,以及我们和外星人应该如何的相处。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怎么适应他们的生存环境,因为我们人类生存在地球需要水空气以及食物,还有阳光,没有这几样我们人类都无法生存,所以我们平时就跟着科幻小说里的故事幻想一下就可以了,毕竟还得上班上学以及正常的生活。 在读完这本《地光》以后,突然觉得与其每天研究这个星球研究那个星球,这和女生给自己找备胎有点像,不如先爱惜好我们现在居住的地球,让它活的时间更长一些,在去研究,如果说以后真的要搬家,除非有诺亚方舟,最起码还得有两个,要不然真的带不走这么多的人口。还有我觉得人的想象力真的很神奇,对一个没有见过的生物想象成这么多的故事,也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地光7.3[英] 阿瑟·克拉克 / 2019 /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