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的盛宴读后感摘抄

发布时间: 2020-05-05 18:09:55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05

《哲学的盛宴》是一本由胡适著作,新世界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页数:323,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哲学的盛宴》精选点评:●虎头蛇尾●哲学是什么?“凡研究人生切要的问题,从根本上着想,要寻一个根本的解决:这种学问,叫做哲学”(

哲学的盛宴读后感摘抄

  《哲学的盛宴》是一本由胡适著作,新世界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页数:323,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哲学的盛宴》精选点评:

  ●虎头蛇尾

  ●哲学是什么?“凡研究人生切要的问题,从根本上着想,要寻一个根本的解决:这种学问,叫做哲学” (对中学背的一些死板文言文有了新的理解)

  ●中国的也看不下去,但是比国外的强点儿

  ●世人对其有偏见,认为没有真才实学,我不苟同,胡适为友人品佳,做学者有情怀,做的都是开山之作,这种大格局不是一般人可比

  ●有见地!

  ●个人主观判断较强。

  ●我想说两句,看这本书的目录,完全就是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的目录,这个是民国八年初版,商务印书馆。不知道为什么起了这么个名字? 我想说,以后如果有人问起来胡适有什么书?如果回答《哲学的盛宴》……那画面简直不敢看~~

  ●粗略读过,不太能啃得下来。不是大白话,读起来比较吃力,而且关于几位“子”的经典自己也不太了解,读起来就更累了。但如果有这方面基础的话,我觉得是可以读一读的。(冯先生的确实要易读得多)

  ●有点激烈,但是点名了精华,也说明了弊病,指导青年足够,想再看看冯友兰的再说

  ●读这本书的时候,脑海里想到的是胡适的日记…

  《哲学的盛宴》读后感(一):有一些新鲜的视角

  读的时候恰巧刚读过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简史》,相比较而言,胡先生有一些新鲜的视角。本书逻辑清晰,观点明确。每一个阶段的代表人物的思想,都有他产生的时代背景,同时代的流行思想,以及他本人的特点有关。

  鲜有超越时代的真理,把观点放在特定的环境之下,会多几分理解。矫枉过正之后,才能逐渐回复到一个更为理性的状态。

  通篇读下来,胡先生对墨家情有独钟,而对庄子不予苟同,他认为老庄形成了被动而不作为,不关心苍生疾苦的流弊,也对世间造成了“听天由命”的安乐主义的人生观。从社会大发展的角度来说,是不利的。

  和冯先生一样,胡先生对儒家也是比较推崇的,我现在渐渐懂得,为什么儒家能够成为世代推崇的哲学。

  缺点是,本书古文的引用部分太多,读上来非常的吃力,若要狠命吃透,需要更多的时间与补充阅读。

  《哲学的盛宴》读后感(二):旧邦之新命

  2019年读的第一本书《哲学的盛宴:中国篇》(胡适),即胡适第一次在北大讲授哲学的讲义,后来以《中国哲学史大纲》为名多次出版。本书充分体现了胡适先生开风气之先的特点,既不像后来“打倒孔家店”甚至文革年代大批斗,也不像当下“国学热”把古人重新供上神龛, 而是用现代化眼光看待古代材料,抛去神化迷信的成份,抓取本质观念,讨论本源问题。

  读此书原本是要找一些材料(本科时读过但印象不深了),不料令人意外,三观出奇得正。胡适留美虽不是学自然科学,但哲学早已被启蒙时代以来的科学精神袪魅了。站在两三百年以来学术大师们的肩膀上,审视中国传统思想,这种真正讨论问题的风格或许是成就胡适大师风范的重要思想资源。当时打动北大学生领袖敝乡先贤傅斯年的,或许就是这直取根本的现代学术眼光吧,毕竟这是古代学者所不曾有过的境界。

  新年读此书,一边抱娃一边看了关于老子,孔子,周易,杨朱的章节,也是个人转型的一个隐喻吧。探究实际问题和大众传统思想,对接哲学和科学精神,成就不一样的风格,(拔高下)替旧邦寻新路新命。

  《哲学的盛宴》读后感(三):总结

  哲学史三个目的: 1.明变:使学者知道古今思想沿革变迁的线索 2.求因:寻出这些沿革变迁的原因 3.评判:使学者知道各家学说的价值 凡是一种学说,都不是凭空而来的,要寻得学说的真正意义,就要懂得它的前因,要知道它在历史上的位置,就要懂得它的后果。前因包括那个时代的政治社会的状态和那个时代的思想潮流。这两种前因,时势和思潮很难分别,有时又互为因果,所以时势生思潮,思潮又生新思潮。 老子: 1.不争主义,“夫唯不争,故天下莫与之争” 2.顺其自然,尽可逆来顺受,且看天道的自然因果 孔子: 1.正名主义,正名字,定名分,寓褒贬 应用: 伦理纲常,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便是使家庭社会国家的种种阶级,种种关系,都能顾名思义,做到理想的标准地步。 为人君,止于人;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之交,止于信。 注重养成道德的品行。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惟上智与下愚不移 2.一以贯之寻出事物的条理系统 墨子:功用主义 哲学方法:儒学说的“是什么”,墨子说的“为什么” 逻辑方法:三表法 宗教:天志,兼爱,非攻,明鬼,非命,节葬短丧,非乐,尚贤,尚同 庄子:出世主义,虽然他与世人来往,却不问世上的是非,善恶,得失,祸福,生死,喜怒,贫富……一切只是达观,一切只要正而待之,只要“依乎天命,因其固然”。他虽处在人世,却和不在人世界一样,眼光见地处处都要超出世俗之上,都要超出“形骸之外”。 孟子:乐利主义 性善论 要人快活安乐,要人享受幸福 荀子 性恶论 主张用严刑重罚来裁制人的天性

  《哲学的盛宴》读后感(四):中国文化细水长流

  前几日粗略浏览了一本《你一定爱读的极简欧洲史》,了解到欧洲文明也基本上属于基督教的文明。曾经还听说过有歪果仁嘲笑中国人是没有信仰没有原则的民族。

  今天读到胡适著书《哲学的盛宴》,已认真看了五章。书中对中国古代哲学的发源发展进行了非常仔细的考证。并提出古代哲学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的问题。

  从老子的“无为”“大同”思想起源,至孔子提出“正名分”,以孝、礼名天下。再后佛家输入,与儒家和道家思想的博弈,融合。

  经过两千多年历史的沉淀,儒释道三家的思想构建起了整个的中华文明。

  举例来说,在我农村老家,每个村都会有保守一方的庙宇,供奉的有土地公。或者观士音,或者两者都有。是由村上挨家挨户轮流去给守护村子的神灵点灯的。土地属于道教的神,观音是佛教的神,那儒教的神呢?儒家的神就是我们自己的祖。

  所以,中国人拜神、拜佛、祭祖。

  我记得过年杀猪,煮好的第一块肉是要先拜猪圈的,新收的稻米是要祭天(往屋顶洒新米),还要在套屋内摆上一座饭菜祭先祖,除夕夜是要送灶神回天上过年,年后要接灶神回来才开火做饭。这是传统的习俗,是中华文明几千年的累积。

  小时候我似乎是不能理解的,如今我回想起来。才明白这些习俗并不能叫做封建,并不是迂腐。这些种种现象其实是淳朴而勤劳的华夏儿女对养育自己的先祖,承载自己生命的土地深情感恩的一种表达方式。

  中国人的信仰就是对先祖和大自然的敬畏和感恩。

  现在人人都能把节日过成购物狂欢节,要红包节,要礼物节,或者啪啪啪节。还好清明节还没有被闹腾,说明国人还是有羞耻之心的。

  人不能忘本,忘本就等于忘了自己是人。

  《哲学的盛宴》读后感(五):哲学的盛宴

  同是科普哲学知识,冯友兰和胡适先生的风格截然不同,或许是因为他们一个在清华执教、一个在北大教书的缘故吧。

  冯友兰在《中国哲学简史》中,言辞温和,很客观地道出哲学的本原和内涵,举例也尽量简短,很照顾读者的感受;

  《哲学的盛宴》是胡适在北大的哲学讲义整理而成的,这位老先生在文中常直接抛出一长段的文言文,大意是“你自己看呗”,没一定的功底甭想读我的书,有时候甚至言辞很激烈,比如叹息孔子这样牛逼的圣贤,却没有像样的接班人;批评庄子太自大、阻碍历史发展等等。

  所以,如果这两本书放在一起看,推荐先读冯友兰,再了解胡适,不明白的地方问“百度”,基本上对先贤们的思想就有了直接的了解,开始能用他们的哲学思想来分析当下的一些现象。

  我们说孝顺父母,让他们“老有所养”,对于古人来说,这只是孝顺的最基本的一点(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次能养);

  说到“言必信、行比果”,对于现代人来说,好像已经很了不起了,但是对于那个时代的“士”来说,这是最下等的标准(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为重;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其次)。

  看看这个世界的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看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果孔老夫子在世的话,不知道会不会喊出“上帝已死”这样经典的话语。

  在所有“子”中,胡适最推崇“荀子”,因为他博学,对各家学派的思想都能撰文展开辩论,也许大概胡适在某些方面比较像荀子,有种惺惺相惜的感情在里头。

  儒家的核心是“仁义忠恕”,荀子作为儒家思想的传人之一,作风比较高调,他主张“人性本恶”,需要通过教育来修正人性,积善、积德等等。所以,教育的作用由此可见有多么重要。现世人们说到的“空杯”心态,人犹如一个空杯子,你往里面装什么便是什么,就是荀子的一种思想在当代的应用。

  Anyway,通过这本书对胡适先生有了另外的了解,他若是活在当下的同龄人,肯定是一愤青,而且真正的满腹才华!

  这几天红包满天飞,手机不停滴叫,导致总不能安心看书,对书中的一些内容还不甚了解,需进一步反复读。

  祝大家新年快乐!

本文标题: 哲学的盛宴读后感摘抄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16251.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大国政治的悲剧》读后感锦集最后的蔓珠莎华:梅艳芳的演艺人生读后感1000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