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社会》的读后感大全

发布时间: 2020-05-05 18:06:25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33

《发现社会》是一本由[美]兰德尔·柯林斯[美]迈克尔·马可著作,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00,页数:48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发现社会》精选点评:●导言、尼采、弗洛伊德。另回顾托克维尔、韦伯、米德与布迪厄。十分简单、平易近

《发现社会》的读后感大全

  《发现社会》是一本由[美]兰德尔·柯林斯 / [美]迈克尔·马可著作,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00,页数:48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发现社会》精选点评:

  ●导言、尼采、弗洛伊德。另回顾托克维尔、韦伯、米德与布迪厄。十分简单、平易近人的叙述,表意清晰。

  ●这么高分的确是有理由的,文风生动,翻译感人(真的感人),两天呆在大书房看完。

  ●十三章往后都蛮好看

  ●极好!无论是理论分析还是评价,都极好!太棒了,还会再读!译文也好。社会学是本命啊...

  ●由此书导出一系列经典读物和社会学家,观其绯闻,评判其结论。 如同书名,带你发现社会。那些细小的,快乐或悲伤,就在社会的作用下缓缓进行。 最有映象的一句—— ...不管是保守分子还是共产主义者,不管是无知者还是专家——只要他是个积极进取、敢于发声并毫不妥协的种族,他就是所有人的英雄

  ●冲突理论(马克思、韦伯、达伦道夫、米尔斯)认为社会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冲突的场域,强调意识形态(虚假意识,统治阶级的思想就是社会思想);结构功能主义(涂尔干、帕雷托、斯宾塞、帕森斯)认为社会是外在于个体的有秩序的整体,必然存在共识(集体良知)和一套功能机构,强调规则;符号互动论(库利、米德、布鲁默、戈夫曼)从微观角度认识社会,认为人类最本质的特征是运用符号,社会是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沟通和谈判的动态辩证网络,人在行动中可以界定或改变规则。

  ●……不知该如何评价呢……导言十分奇怪,把马克思和弗洛伊德抬成神了,不经让我怀疑,这和正文是一个作者写的吗?光从正文看,本书对发展历程的描述和各派的评价比较“精”,而且有点情节性,是不是真的到位很难说,如果之前看过其他领域对相同人物和其理论的评价,就会觉得作者写得似乎还欠点儿什么。(这本书的撰写方式针对的阅读对象也是行外人吧,就往浅了说了)还是给好评 hhhhhhh

  ●清晰明确。翻译好。在科学性和批判性之间游走自如,也强调了作者自己所属传统的立场为何。作为入门或复习读物皆宜。

  ●读书带给我的乐趣大概有两种,一是单纯的文字的美所带来的愉悦感,二是观念不断破碎重组带来的快感。本书显然属于后者。我心不静,走马观花地跳读,依然能感受到海浪冲击的荡涤。跳出束缚的日常,冷眼旁观那些理所应当,更宏观也更微观地审视自我与周遭。对珍贵思想的浅尝,偶然一瞥亦惊艳难忘,可再读。

  ●没想到还很难。感兴趣的是微观社会学。 欧文·戈尔曼、齐美尔可找来读读。卡尔·马克思、马克思·韦伯看来不会读了,实在头大。

  《发现社会》读后感(一):精华很多慢慢看

  1戈夫曼的社会底层破坏秩序的人们:吸毒者,犯罪者、骗子、自杀者、崇拜飞碟者、囚犯、袒胸舞者、巡逻警察。

  2 理想是建立在压抑的基础上。

  3 在欧洲除了犹太人,受教育程度最高的地方自杀率最高。

  4 德国社会主义运动是第一场支持女性平等的大规模政治运动。

  5 康德说事物本质永不可知。你知道的时间、空间,形状,数量 颜色都是自身观念的一部分。

  6 上层阶级控制宣传,而底层阶级只能暗地批评上级。

  7 马克思导师被开除教授职位,导致马克思学术道路崩溃。

  8 拿破仑赢得战役,黑格尔发展法国革命思想。拿破仑失败,黑格尔发展普鲁士官僚国家思想。

  9巴西国旗 秩序和进步 名言 来自孔德。

  《发现社会》读后感(二):本书思维导图与社科方法小思

  根据本书内容,非常简略的做了一张思维导图,不求面面俱到,只为搭建一个社会学理论框架,以此能让我以后再看到思想家们的名字或理论的时候能够回想起他在历史长河中的位置。

  最近也在跟同学讨论该如何看待,社会科学中经济学一家独大,经济学中数理化方法一家独大。本书作者也倾向对社会学中“追求技术,而非创造理论”的研究态度抱以怀疑。但我想,这并不是抽象社会学理论的方法就没有任何问题,任何一位理论的建构者都没有信心说自己的成果就能解释所有,所有解释人类行为的方法终究是方法罢了,用方法得出来的结论也终究是愿景罢了。从这个角度讲,经济学与数理方法是必须要受到质疑的,正如质疑所有其他方法一样,社会现象的复杂性决定了我们人类必须要寻求方法的多元与相互学习。我不希望看到的是,当有人抱着赤诚之心进入社会科学领域研究的时候,结果却发现好像只能用这一套方法,因为只有这套方法才能维持一个体面的生活,才能博得学术圈的注意,才会被认为“用这套方法(数学与经济)才是学术”。

  《发现社会》读后感(三):发现社会下的幻象

  《发现社会》

  社会学与社会幻象

  在探索社会中,一直存在着关于认知的幻象问题,这点上由客观与主观知识构成的社会学上尤其明显。幻象即对社会事实本身认知的不明且不自知。其来源于社会利益集团的意识形态作用,通过诸如权力与仪式象征的运作来促成社会幻象。而当这种社会意识通过历史进程下的长期的象征仪式机制化作用时,社会幻象就如福柯权力观那般成了自我证成与生产性的了。(意识形态与历史连续性的合谋——范式革新的需要)

  在此,马克思可谓是社会学对幻象背后意识形态觉察与批判的先驱。而后涂尔干对个人主义的理性主义进行了经典的社会学式批判,从而反击了诸如心理学还原主义的固囿。弗洛伊德的“压抑”文明动力学说,也对社会成员的非理性情感与理性的关系进行了澄清,认为许多被认为是理性的其实背后都有无意识情感及激情所在。祛除思想偏见与意识形态成了解除幻象的关键。

  当然科学本身也并非是完全中立的,正如美国20世纪初期经验的社区研究,其发展虽然给予当时盛行的保守主义及自由主义者的偏见以很大冲击,但自身却到最后发展成了技术主义量化至上的附庸,对于社会科学的反思自然需要回到自然科学与社会学的关系上,实证主义与实用主义者两对双胞胎对应用取向的社会学研究上产生了很大影响,但与其说拒斥这一范式方法,不如如作者那般进行社会学各项成功的综合,以理论解释的方式呈现社会学想象力及其祛除理性迷思。而社会学想象力是社会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基础,是其自立,自足的前设,那么与其他学科的边界问题需要进行谨慎考虑,进而历史学、政治学、心理学都需要予以关照,其他学科考察的视域局限可以作为拓展社会学想象力的重要方面进行梳理,如弗洛伊德的文明动力说,这点象征/符号互动学派则为此提供了很好参考。(自我反思——想象力与学科边界问题)

  从外到内,由对外部幻象的祛魅到内部自身的反思自省再到与其他学科的交流成了发现幻象祛除社会迷思的路径

  《发现社会》读后感(四):尼采1844-1900~价值观的新大陆

  上帝死了意味着什么?就怕现实是上帝死了,人却给上帝换了张皮重新供奉起来

启蒙运动下,到法国大革命,知识分子在反抗教条的运动中,准备在基督教的废墟上建立起理性的殿堂。但尼采看到,被推翻的只是原来的教会明显的政治和学术压制,但其更深的精神还存在世俗理性主义和维多利亚主义(崇尚道德修养和谦虚礼貌)这些占主导地位的形式中。他认为,如果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继续以往价值观,情感上自我控制,道德上为集体奉献,那从基督教的教条主义中摆脱出来又有什么益处?尼采主要攻击对象事利他主义的训诫,它几乎未经改变由基督教带入现代社会。基督教的对穷人慈悲、对他人关怀,自己才能得救,转变成了要做正直的公民,投身责任和工作的折磨,要投身于国家或民族、投身自由主义改革和大众社会主义,那这和基督教以前的生活有什么区别呢?

  价值观的颠覆变迁:早起希腊意志(善恶)-奴隶群体意志(善恶)-基督教意志(善恶)

(城邦时期)早起希腊意志,善,意味着优秀的人,贵族是哪些精力充沛、充满个人力量和优雅风度并因此生活优裕的人;恶,并不意味着道德上的邪恶,而是指哪些处于低等地位的人,失败者,只关注一些低级琐细之事的人。(罗马征服)奴隶阶层群体大且无上升渠道,他们定义统治者的意志事坏、恶的。而善是奴隶的美德:谦卑、自我放弃、服从、责任、以来高于自身事物。(罗马帝国后,中世纪)虽然奴隶被解放,但为争取个人表达的古老斗争并没有出现,利他主义成为了整体社会道德的基础。

  道德感的伪装尼采认为所谓道德感,是卑劣意志对自我中心主义的原初意志的压制,这个过程中,充满创造力的情感能力和追求真理的意志都被压制了。尼采得出结论,生命只有作为意志的明确的、不受阻碍的表达时才是有意义的。

  《发现社会》读后感(五):现代社会学思想综述,理性主义的衰落与非理性的发现

  所谓的现代化,最早应当从韦伯的世界的除魅开始说起。因为政治斗争(可能是战争)导致国家与大型社会的发展,从而诞生普世的宗教与大规模交易市场,普世的宗教解放了人类思想而引起了科学革命。在一系列的重大科学发现后(19世纪),理性主义兴起,世界开始除魅。最早的社会学家思想就是建立在理性乐观主义的基础上建立的:圣西门、孔德、斯宾塞、托克维尔倡导契约与完美的民主社会理想。而其中,也有担忧的声音,马克思看到了资本主义对人的异化,“所有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悲观地预言了资本主义的崩溃结局,提出共产主义的解决方案。然而,仍是建立在理性主义的基础上。直到尼采、涂尔干开始发现埋藏在理性主义之下的非理性基础,涂尔干提出了社会的“前契约团结”,指出社会的基础来自于情感性的集体良知,通过仪式来巩固。接着,弗洛伊德系统性的发掘出了普遍存在但是隐藏着的人类无意识的内容。18世纪哲人们的启蒙之梦在弗洛伊德这个启蒙运动之子的手中终结。而这,也为理解法西斯主义提供了理论基础:关于人类的幼稚的实证主义理论对于现实是不够的。

  米歇尔斯发现了政治理想与政治现实之间的巨大分野,提出了政治寡头铁律:如果一个宣称社会民主的组织中并不存在内在的民主,那些没有宣称自己是民主的政党就更不会有民主了。

  现代化让世界除魅,原来笼罩在宗教意义之下的生活突然暴露在世界的拷问下。现代人的目的集体幻灭了。曼海姆直接面临了这种挑战:不再有任何事情是真正可信的了。任何价值观都是不确定的,任何真理都不是确切的。在这种强烈相对主义的思想背景之下,法西斯主义诞生。其逻辑是,如果你不可能正确,那么你至少可以站在胜利者一边。对获得政治真理之可能性的嘲讽引向了机会主义和对权力本身的崇拜。它的追随者主要是那些出于种种原因而希望回到教条式确定世界中的人;在混乱时期,总会有一部分人愿意牺牲一切以换得受到保证的法律和秩序。(弗洛姆《逃避自由》)

  因此,在政治上的序列是:

  因为以往的意识形态并不能正确表达世界的本质,社会进入危机时期,才导致了法西斯主义。而其并非历史的终结,只是缺乏一个适合现代社会的政治学。

  以下内容为分章核心思想总结:

  1. 圣西门&孔德

  乌托邦式预言家,圣西门相信一种完美的精英政治;而孔德则将社会看作一个有机体,相信任何地方的社会变迁都要经历相同的序列。

  2. 马克思

  社会学:围绕对阶级意识和阶级冲突的分析而建立起来的;

  日常政治中决定性斗争是同一阶级中不同成员展开;革命时期,决定性斗争是不同阶级中进行斗争。

  生产方式决定生产关系。

  为什么革命能够成功?法国大革命是,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不断发展,其需要一个有利于它的国家政治来支持他,生产方式的发展(科技&经济)超出了生产关系,这种状态必须被打破。于是原有的绝对君主制被宪法、代表大会取代,在那里,资产阶级可以依它们的经济需要影响法律。

  经济学:发展出了资本主义内在矛盾学说;

  劳动价值论,剥削产生利润。

  利润=商品价格-(劳动+生产资料)

  理论上来说,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生产资料的差异是0(因为商人更新更高效率的机械会被竞争者赶上),于是更大的差异来自于劳动,如果把握生产关系的商人要求更长的工作时间,利润就会因此产生。也就是剩余价值。因此马克思认为,利润建立在剥削劳动的基础之上。

  因为生产资料的不断发展,货品供需与人力资源平衡会被打破,资本主义会导致周期性的经济危机。

  为什么马克思预言的资本主义最后崩溃没有实现?

  1. 帝国主义

  资本主义的国际性让市场变得更广大,更发达的国家通过剥削世界上其他国家地区来避免国内的经济病症,剥削变得全球化了。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发达国家根本没有或者很少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的原因。

  社会和政治哲学:建立在异化的概念和共产主义的解决方案之上。

  异化:人们通过劳动创造了世界,但是他们又被创造出来的事情所控制,通过自己大脑的想象创造了宗教,但是随后又臣服在他们的神灵面前;创造了国家,又不能摆脱他的统治。

  手段成了目的本身。

  3. 阿列克西·德·托克维尔

  基本前提是,平等制必将向前推进。《论美国的民主》

  分别从各个方面描述了美国民主的成因与特殊条件。

  4. 尼采

  人类学的诞生和非理性的发现

  日神:平静的、和谐的平衡的。代表理性、科学和古典艺术。

  酒神:狂欢的舞者,追求极端,追求对基本生命能量的情感性宣泄。希腊悲剧的基础。

  日神精神与酒神精神的平衡。尼采开始大力倡导非理性主义。

  对人类幼稚的理性主义模式的超越,我们逐渐认识到人类本性中的非理性部分,现代社会得以推进。

  5. 涂尔干

  5.1 社会是一种仪式秩序,是建立在人们互动情感节律的基础上的集体良知。(理性的非理性基础)

  (非理性团结)前现代社会中,社会中的集体良知很强,社会处于“机械团结”的基础上。

  (理性契约)而现代社会,劳动分化程度高,社会中集体良知弱。一种新的、温和的集体良知形式出现,社会处于“有机团结”的基础上。

  5.2 越轨,社会通过对越轨行为的惩罚来确立社会纽带。(菜市口杀人示众)

  各类仪式也是如此的作用(宗教礼拜、婚礼、丧葬)

  5.3 宗教,是人类的象征造物。是社会思想的投影。上帝是一个社会良知。当历史发展越趋向于抽象画和普遍化的集体良知,上帝的具体象征物将会消失,代之以人类兄弟情谊的普遍化道德信仰。

  6. 马克思韦伯

  6.1 分层:阶级、权力与地位。

  6.2 组织:世袭制与官僚制

  韦伯指出组织的两种普遍方式:

  家长制(patriarchal):通过主人、属从之间的链条连接。个人纽带。

  官僚制(bureaucratic):通过普遍性的规则连接。

  聪明的统治者运用两种控制策略——结合个人忠诚和官僚制的不偏不倚的一种混合体,派出一些具有扩散性权力的特使来完成被规则与章程所阻碍的事情。(钦差)

  6.3 政治:合法性研究

  政治就是围绕水控制国家的社会中的镇压装置的冲突。

  政治分为:争夺权力的群体,作为谋求和行使权力方式的组织,以及将权威合法化的观念和理想。

  合法性:

  建立在传统基础上

  建立在个人的卡里斯马上

  建立在法理上

  6.4 历史理论:世界的理性化

  历史上的伟大转变就是“现代化”的明确现象。

  现代工业依赖一个稳定的市场,而以前一直无法兴起基于三方面原因:

  1. 缺乏稳定的社会(国家)

  2. 货币与信贷系统的缺失

  3. 陌生人的不信任(思想的禁锢)

  基于这三个原因,也有了三个变化:

  1. 由于政治斗争,国家与大型社会发展;

  2. 因为有大型社会,金融因此而生

  3. 大型社会中,宗教发生变革。世界性宗教开始诞生。普世价值的产生。

  宗教变革导致自然世界与现实精神世界的分离。人类可以以更稳定的方式来看待社会,世界开始接受理性解释,科学之门敞开。

  7. 弗洛伊德

  佛洛依德最伟大的发现在于他系统性的发掘出了普遍存在但是隐藏着的人类无意识的内容。18世纪哲人们的启蒙之梦在佛洛依德这个启蒙运动之子的手中终结。它揭示出,人的本质是非理性,是受到"性本能"和"被压抑的愿望"之类的情感力量驱动的。

  8. 齐美尔

  齐美尔认为社会学对象是关于各种符号和互动形式的不可见世界。

  9. 托马斯与芝加哥学派

  问卷调查成了当时研究的定规。社会学家自觉的向"科学化"作出努力。

本文标题: 《发现社会》的读后感大全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16237.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寂寥星空|多比——那个自由的小精灵《為了賴子》读后感精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