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思考》读后感100字

发布时间: 2020-05-05 10:55:25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07

《系统思考》是一本由丹尼斯·舍伍德(DennisSherwood)著作,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CNY45.00,页数:315,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系统思考》精选点评:●两个因子的关系要不是正相关要不是负相关。增强回路可能是

《系统思考》读后感100字

  《系统思考》是一本由丹尼斯·舍伍德 (Dennis Sherwood)著作,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45.00,页数:315,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系统思考》精选点评:

  ●两个因子的关系要不是正相关要不是负相关。 增强回路可能是良性循环,也可能是恶性循环,都是指数级增长,尽管开始增长得很慢。 调节回路最终趋于稳定,就如同控制洗澡水的温度。

  ●一种方法论。

  ●这就是自动控制原理的翻版,对我而言最有价值的是关于增强回路指数增长的论述。

  ●2019 年读完的第一本书,去年年尾巴开始读起,算是跨了年度,这本书是在读《第五项修炼》时囤下的,书给出了系统思考的图形化工具,便于站在整个系统的角度思考系统,你得先发现系统。 在某种程度上负反馈的系统组成了我们这个世界,我越来越开始体会到我以前读的专业《自动控制》是个伟大的专业,可是没学好,这主要因为老师没讲好

  ●介绍了系统的概念,重点是介绍系统循环图的使用。内容很清楚易懂,不过感觉上没有那么惊艳,系统循环图和水管图的有效性我有点怀疑,不过拿来做问题分析可以试试。

  ●想说这个所谓的系统思考跟我理解的有交集,但也存在偏差。还是要承认,系统循环图确实会对思考决断有帮助。 其实我没有仔细全部读完。

  ●iThink操作指南。最后一部分更像是哲学。系统循环图没有问题,很对我胃口。但是不同于东方人由整体至不可知论,该书又一次执拗的进入了定量的领域,但是系统定量是我难以接受的。可是又不得不接受。

  ●偏社科层面的系统性思考,可以看做是思维导图的前身,感觉很适合咨询行业,以后会再看。

  ●系统思考不错的入门书

  ●意义不大

  《系统思考》读后感(一):内容与书名严重不符

  或许是因为这个书名字导致寄予的期望过高,个人觉得这本书本应该是根据培训课程整理出来。书中各个章节都会阐述画逻辑图的重要性,个人认为完全没有必要,除了占据大量的文字版面外同时让读者产生了极其强烈的反感,因为读者选择阅读一定是认定了系统思考的重要性,反复说明重要性却不能给出解决相关问题的答案,真的没有意义。

  《系统思考》读后感(二):系统思维指导下的跃迁实战

我的跃迁实战

  最近古典老师新出了一本书叫做《跃迁》,里面提到了系统思考,我看了几遍仍旧搞不清系统思考到底怎么思考,于是找到了相关的书籍进行深入的学习。然后我找到了这本《系统思考》。当我翻开这本书的时候,我还是蛮惊讶的,这本书的创作理念竟然是来自于《第五项修炼》——也是一本听说过很多次,但还没买来看的书。

  我在学习《跃迁》的过程中意识到,系统思维是低手和高手很大的一个差距,但如果是只看书中的案例、只学《跃迁》这一本书的内容,对我来说还是过于粗略了,没有具体指导更细致的操作方法。当我阅读《系统思考》时,再加上我最近正在上的其他的课程,刚好产生了神奇的化学反应。

  为了你能读懂后续的知识,我先讲解一下前置的概念。

什么是系统?系统是一系列具有联结的实体构成的。我们通过画图,以名词代表实体,用连线代表关系,来表示系统。系统中的关系可以简单的分为两类:S类(正比例变化、增强)以及O类(反比例、削弱、限制)两种。

  (这篇文章一共三千五百多字,里面肯定有些错误和不足,欢迎大家提意见,尤其是错别字!)

记忆方式的跃迁:掌握复杂的记忆术系统!

  (此段是案例很长,不想看可以跳到结尾看建议和理论!)

  最近在学习记忆术,结合系统思考来看,其实记忆术是一个复杂的技术。了解记忆的基本原理后,通过更复杂的操作方式,实现行动变少,效果变好的结果。如果你不明白这句话没关系,我将用亲身的实践告诉你,让你彻彻底底的理解这句话。为什么可以做少得多?为什么复杂了又更简单了?

“勤奋”的背诵,却是懒惰的结果

  我们先来回想一下,我们上学的时候是如何背诵的呢?

  首先我们会得到一份“记忆材料”,需要我们去记忆和背诵。比如老师让你“背诵全文”的时候。 接下来,我们就会拿到记忆材料,一遍遍的读,然后合上书本开始背,当我们忘记的时候,就打开书本看一眼继续背。 然后下课了,我们做点儿别的事,上别的课,然后睡一觉到了第二天晨读的时候。 我们翻开书本,试着背诵自己昨天背过的内容,发现忘了一些,我们就继续重复上面的过程进行背诵。

  我们可以用一张图简单的来表示下:

  《系统思考》读后感(三):《系统思考》此书不系统笔记

  

一、名词

自组织

  定义:稳定的动态结构。

  属性:1、高度的有序;2、它们之中都存在能量流——一将给定系统与周围环境联系起来的能量流。

  反馈

  定义:系统内部的信息流。

  作用:控制/限制或约束;扩大/增强。

  系统循环图

  悬摆

  系统循环图中在闭环之外却连接在闭环之上的因素。

  高绩效团队

  一组心智模式(特别是基础价值观)自然和谐的人。

  控制杆

  控制杠杆指一种以规范信息为基础的日常工作流程, 为管理者所用, 对组织行为模式进行维护和调整。有效平衡价值创造和管理控制之间的压力。

没有任何控制杆和成果直接关联;同样,也没有任何一种成果和某个控制杆直接关联。控制杆和成果之间的联系都是间接的——无论是从逻辑上还是从时间上。

二、摘抄

  如果你想理解一个系统,并试图进一步影响它的行为,甚至控制它,你必须从整体上理解它。

  系统所展示出来的特征通常是作为一个整体所拥有的特征,而不是任何一个部件所具有的特征。

  这种相互连接,以及不可避免的时滞,正式组织管理如此复杂而艰难的根本原因。尽我们所能修补好局部的某些问题,或早或迟会在其他地方引起反弹。

  系统思考的基本原则,对于现实、复杂的问题,最好使用相互连接的反馈回路形成的网络来描述。

  在实际中,一个增强回路具体表现为恶性循环还是良性循环,取决于回路的触发方式。

  管理团队所面临的一个限制业务增长的最大约束就是人才问题,即一些关键人物流失给业务带来的冲击。

  明星角度的系统循环图:

  业务战略的根本驱动因素在于组织(或者更准确地说是领导者)的“雄心、远见和想象力”,它会具体表现为“未来业务成果的预期蓝图”。

三、系统方法相关学术理论

  系统工程

  软系统方法论

  复杂理论和混沌理论

  管理控制论

四、相关书籍推荐

  系统思考奠基之作《控制论》《通用系统论》

  《工业动力学》

  《成长的极限》

  《第五项修炼》

  《商业动力学》

  《系统思考与系统实践》

  《企业之魂》

  《系统思考:管理混沌和复杂》

  《复杂》

  《系统思考》读后感(四):《系统思考》书评

  我首先提出两个问题,接下来的评价也将围绕着这两个问题回答

  1系统思考作为一种古老的,具有传承性的方法论究竟有没有价值?

  2如果有价值,它体现在何处?没有,又是因为什么?

  先说第一个问题

  对其历史进行溯源已经成为我专业的基本素养,虽然现在只是写个随笔没必要那么纠结于更加细致的文本考察,但,一些相关的背景知识多少得想想。

  老子提过类似的想法,我记得近代有个外国人也评价说中国的思考方法是看一个整体,整体的观点看待问题,我记得似乎是在清代有一个人修皇家的大门修的不错,日本有个剑客宫本武藏写了一本《五轮书》里面提到了木匠之道。

  ——上述资料证明,系统思考首先是存在着的,这点对于解决开篇提出来的问题非常重要,一道问题,一个概念的解决要建立在它本身是存在的基础之上,如果不是,那么就像是在讨论北极有没有鸵鸟一样。

  因此,关于系统思考存不存在,这个问题就先搁下了。现在着手解决另一个问题,价值是什么?

  我不能因为说这本书没有解决我某方面的困惑它就是没有价值的——它只是和我要解决的问题没什么非常大的关联而已,这在书中是有讲到的

  “系统思考的一大益处就是促进人们采用整体观点去解决问题,从而将所有相关因素都纳入考虑范围。理论上,这可以包括任何事物,但其结果可能没什么帮助。因此,技巧在于把握住相关性这一原则,并将所有有用的事物都包括进来,并以此作为问题的边界。这完全取决于我们所感兴趣的系统。回想一下1.1节中我们提到的关于大象的故事,如果我们感兴趣的系统是大象,那么,我们就可以围绕着大象本身划下系统的边界;如果我们是将大象作为一种社会性动物来研究,那么,问题的边界就是象群;如果我们要研究的是中非的生态系统,大象只是其中的一员,那么,问题的边界就是整个生态系统。”见书116面。

  那么,我就必须为这本书价值体现方向做一个框定,即它有什么价值?

  相信没人会把做梦和努力归为一件事,那么我也不能把实践和阅读归为一类事,这本书讲的是方法论,是一种思维入门和导读,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这本书价值的是人,这点没有变化,也就是说,对价值这个问题的实质是要求回答,这本书为人的思考提供了什么样的指引?

  这点是书的精髓内容——系统循环图,就是借助箭头和图像,足够详细的确定各个因素之间的相关关系,并在相关关系上不断扩展,优化。

  举个书中的例子来说明这一点 “想象一下,假如你手中正握着一枚硬币,如果你松开手,会发生什么?很筒单:它会掉到地上。 作为对比,想象一下,假如你扔的不是一枚硬币,而是将你的一种产品的价格降低了5%,又会发生什么呢?这次不是那么简单了——你降价这个单一的动作可能会引发无数不同的结果:从导致销售量的增长(按照最简单的经济逻辑)到触发一场“价格战”;从让一些顾客因为花费更少而高兴,到让另外一些顾客因为失去了奢侈品的感觉而疏远这一产品;从因为你达到本季度的目标而得到晋升,到公司3年后的破产(你的成功让你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因此在你升职后不久,你就被你们公司的主要竞争对手“猎头”了,而你同时也带走了你的团队,从而剥夺了你原来公司的主要市场力量)。”

  系统思考所使用的循环图,就是对这种相关关系的一个厘清——不要怀疑这一点的价值,清晰而准确的关系是思考解决办法的一个重要前提,由此看来,系统循环图有一个重要价值——还原事情本来的面貌。

  这个价值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因为我个人专业是历史学,我能够知道,它这个方法对于我们历史研究,厘清历史的线索具有很强的参考意义,但是,对于别的学科我就很难肯定的说,“它是一定有价值的”,在它的应用范围上,我持一个怀疑的态度。

  到此为止,开篇所提出的问题我已经解决一大半,但是我还是得接着将这两个问题综合一下,试着去回答第三个问题

  “你将怎么使用系统循环图?”

  根据我了解的东西来看,关系存在加上影响关系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就能绘制出系统循环图,它能够将一段文字表达的关系解释的简洁明了,能够将匮乏的资料拼凑出相对完整的图案,但不能凭空制造关系的存在——它本身是基于材料内容的一种解释方法,但不是一种万能的思考方式,我可以用它来为解决一些历史问题提供思路。

  《系统思考》读后感(五):去“自我中心化”——负反馈的系统组成了世界

  四十未能不惑,各方尝试突围。毛选是一个尝试,系统论也是。

  系统论是通往“不惑”的道路吗?

  《系统思考》的英文书名似乎是一个很积极的象征—— 主标题 "Seeing the forest for the trees",这个see,就是指的系统论是一个更好的呈现现实的工具,并藉此达成共识。 副标题 “a manager's guide to applying systems thinking",之所以强调是manager,也是因为“系统”即“组织”,“系统”即“团队”,manager最重要的工作其实就是“求同存异”,做一个“调音师”,建立团队共同的愿景和思考模式,更具体点说分人/事/钱三个维度,达成长期关系/统一目标/分享利润。 这似乎确然就是“不惑”了。梁任公就曾如是说: “第一件,要把我们向来粗浮的脑筋着实磨炼他,叫他变成细密而且踏实。那么,无论遇着如何繁难的事,我都可以彻头彻尾想清楚他的条理,自然不至于惑了。 第二件,要把我们向来浑浊的脑筋,着实将养他,叫他变成清明。那么,一件事理到跟前,我才能很从容很莹澈的去判断他,自然不至于惑了。以上所说常识学识和总体的智慧,都是知育的要件,目的是教人做到“知者不惑”。” 于是我试着把觉得重要的一些问题通过画系统循环图来分析,却发现了一个惊人的现实:我的纸上几乎只有增强回路,没有调节回路。 是我太理想主义了吗?

  系统论只是工具理性,不是智慧

  这让我想到了以前一些实际挫败的案例,并沮丧地发现如果“yesterday once more”回到当时,即便应用系统论方法,似乎我也不太可能画出像样的图,得到更加理想的结果。 所以症结应该不是缺乏系统方法论,而是系统使用者自己的阅历和能力的局限。也就是说界定重要性和优先级(对特定领域的深入理解)才是支撑系统循环图这个工具有效性的重要前提。 也就是说系统循环图和系统动力学建模只是工具,只是APP,但不能帮助我们界定什么是重要的问题,以及问题中最重要的要素是什么。而且这个工具还做不到解决问题,而是帮助我们梳理思路,有效表达,和关键干系人进行沟通努力获得认知的工具。 举个例子:要吃晚饭了,所以你拿出了手机打开大众点评,开始选择。大众点评是很好的工具,可是你想吃什么菜系,愿意跑多远,愿意等多久,要选性价比高的还是体验好的,这些点评一概做不到——它能做到只是把大量的信息线上化,呈现出更好的可视性。 我想说的是:系统循环图,就是大众点评,它无法让我“不惑”。

  最重要的是人,使用工具的人

  不同的干系人对同一件事情的性质认知是有差异的。 举个例子:职能负责人对部门预算的想法可能是“不超就好”,而CEO的想法可能是“你能不能多省点?”,这不同的出发点决定了同一个预算在职能负责人手里是一个“维持现状”问题,而CEO手里是一个“持续改善”问题,他们如果一起画系统循环图,出来的结果可能会有很大不同。 系统思考的目的,是“求同存异”,而它的边界正是“道不同不相为谋”,系统思考不能解决“道”与“价值观”的问题。

  不惑的第一步,也许是明白自己不是全世界

  为什么我画出的基本都是“增强回路”,而很少“调节回路”?因为我只看到了自己,只从自己出发,自己能掌控的范围,当然基本都形成“增强回路”,毕竟“做好自己”嘛。 但现实世界不是这样的。 你有一个(至少是理论上)完美的自我成长增强回路。有没有意识到,当你在努力去run那个回路的时候,它也不断的向你索求更多的投入,而你的家人可能需要你也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当你以为你的增强回路一切顺利的时候,负反馈已经产生,而且负反馈背后也有一个极强的增强回路只不过是“负向”的。而这个负反馈会在某一个时间点极大的威胁到你的增强回路,甚至让后者崩溃。 在某种意义上负反馈的系统组成了我们这个世界。 一个现实中的长期的体系,不能基于理想主义化的增强回路,而是要全面洞察和系统关联的要素,发现调节要素和调节回路非常重要。负反馈(调节回路)是“自我”与“外界”的关联。只有理顺了外围调节回路,内部的增强回路才有可能长期稳定持续运转。 换言之,系统论一定不能自我中心。例如纳粹德国当它割裂了雅利安人与世界的联系后,它的完美有效的系统却最后几乎让整个民族陷入了绝境。 回路回路,封闭不是目的,开放才是王道。脱离了社会关系的人,不是真正的人啊。 以自我为中心真得是人性中最根深蒂固的点之一,谁让生物的本性就是生存和繁殖呢?这些都是自我中心的。尤其是像我没有选择为人父,这一关更难过。 拉回来,系统的三要素:要素/结构/目标,要改变系统,改变目标和结构的效果比改变要素显著。这恰恰是以系统论解读了去“自我中心化”的必要性。 你看,系统论尽管不是完美的,但至少是自洽的。

本文标题: 《系统思考》读后感100字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16128.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天行者读后感1000字余生,与干净的人同行!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