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腊史》经典读后感有感

发布时间: 2020-05-03 10:57:10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11

《希腊史》是一本由[英]N.G.L.哈蒙德著作,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92.00,页数:1103,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希腊史》精选点评:●整本书还是有挺多的文字,数字错误,应该是校对不够仔细。内容上还是比较传统,在古典时期以来

《希腊史》经典读后感有感

  《希腊史》是一本由[英] N. G. L. 哈蒙德著作,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92.00,页数:1103,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希腊史》精选点评:

  ●整本书还是有挺多的文字,数字错误,应该是校对不够仔细。内容上还是比较传统,在古典时期以来用文献资料分政治军事部分和文化部分,应该也是和书写的早有关

  ●看完此书便解锁一下关:伊索克拉底之死

  ●译名太随意....

  ●书是很不错的,内容详实,考据丰富,成书很近,因此包含很多最新研究成果。装帧朴实,价格公道,是我喜欢的风格,商务印书馆历来没有差的。可也存在缺点:地图太少,专有名词的翻译有些非主流。

  ●详实优雅的古希腊史。两千年后,我们还在回味它的内部极盛时代和外部极盛时代。

  ●前后一年终于读完。作者熟悉文献史料,让人惊叹。对于政治、军事史浓墨重彩,对关键人物长篇点评,很像上世纪前半叶的文风,也深受修昔底德的影响,关心的终极问题是城邦政体和自由民主的利弊兴衰。历史书究竟应该写什么,怎么写?还是要认真琢磨的问题。书中谈萨拉米斯海战的细节,竟用了埃斯库罗斯的剧作《波斯人》,这真的可以吗?

  ●熬过开篇米诺斯、迈锡尼文明考古学无比枯燥的介绍后,再读波斯战争、伯罗奔尼撒战争和亚历山大远征就有意思多了。全书对政治、战争着墨较多,思想和艺术评述精到清晰,翻译也算流畅。唯二不足是地图不够详细,人名地名翻译太怪。

  ●比较全面的古代希腊史

  ●你方唱罢我登场。

  ●翻资料比对挺好用的,注释都全的 比Berry的要好!

  《希腊史》读后感(一):40年出一本书

  据中译本序言介绍,这本书译文初稿是文革时候开始翻译的,依据是英文本第一版;

  似1980年代根据英文第二版(1967年)改译了第一章第一节 前几页,第二章第一节和附录。

  译者的序言写于1993年,距离初译已经过了20年,而他似乎不知道英文本已经出了第三版(1986年)。

  又过了20多年,这个旧稿才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希腊史》读后感(二):感谢哈蒙德

  读哈蒙德的这本书,深刻地体会到了中西方史学研究的差异性。这本书中翔实的考据、充分利用考古成果、大胆的假设、人物的刻画、政治制度的评论、艺术思想文化的描摹等都做的极为出色,更可贵的事,作者还是一个精通军事的专家,对希波战争、伯罗奔尼撒战争场面的描绘,对战局的分析,对排兵布阵地评论,都做到了惊为天人的地步。是的,在我看来,赞美之词当之无愧属于它

  《希腊史》读后感(三):扯淡的人名地名翻译啊

  希腊人名地名本来就复杂,这本书不知怎么搞的,硬是无视约定俗成,自己搞一套,不仅正文如此,连前面的地图标注也是如此,看得云里雾里,有些还有错误,我的妈啊,商务你能请陆大鹏重新校对一下吗,人家翻译比这译者要讲究要规范的多

  商务,这么厚的书,这样的价格,能不能加一条布书签?

  这么小的开本,搞这样的厚度,商务你不嫌小气?地图数量真的怕多了?

  还有封面,现在不是老学究的时代了,商务们,你们多学习甲骨文吧

  《希腊史》读后感(四):一切终章,皆为序曲

  长呼一口气,终于翻完了。

  必须承认,这本书对于我来说不是很好读。首先是古希腊历史确实距今年代久远且错综复杂,其次这本书不算是希腊史入门教科书,作者的写作手法也以夹叙夹议为主,多史实证据的零散堆砌,少时间逻辑脉络的有序呈现,更增加了阅读的难度。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在于,我自己学识不够,对古希腊历史的了解,仅限于高中历史课本和阅读其他书时零星了解的一点名词,却贸然去挑战这本有阅读门槛的书,实在有些自不量力。因此读得很是艰难,几度想放弃,却碍于强迫症,硬是给翻完了,但只能算是 翻 完了。

  本书是作者在20世纪50年代出版的一本关于古希腊历史的专著,展现了从公元前6000年到公元前321年古希腊的发展史,初期,地中海地区经历了米诺斯文明,迈锡尼文明,并最终因为大移民运动而进入所谓的黑暗时期,但希腊文明却在民族融合中悄然酝酿,并迎来了灿烂的爆发期。在这一时期,希腊世界呈现出一片勃勃生机,城邦民主政治,海上商业贸易和哲学诗歌建筑等等,都成为当时世界的标杆。但随着城邦间或者说国家间的交流日密和资源争夺,以及波斯等外邦的一再干预,希腊世界陷入了旷日持久的争战中,其中最有名的就是雅典与斯巴达之间长达近百年的伯罗奔尼撒战争,以及希腊对波斯的战争,这些战争不仅动摇着希腊世界城邦体制和民主政治的根基,也深刻影响着当时的文化取向,在多种因素作用下,希腊世界的城邦民主政治最终崩塌,在经历了马其顿王亚历山大的军事鞭挞后,不可避免地向罗马帝国走去。

  这段历史是如此迷人,所孕育出来的古希腊文明超出了我们对那个时代的所有想象。它能在奴隶制度下建立起如此广泛的民主政治,哲学诗歌艺术等发展程度之高,其所诞生的一众伟大哲学家,悲喜剧作品和宏伟的古希腊建筑更成为古希腊文明的标志。这些都无不让后世人神往,这也是我想去系统了解这段历史的初衷。

  古希腊城邦虽然已经被时间巨轮所湮灭,但它留给我们的文明遗产却是灿烂隽永的,即使它被马其顿和罗马铁蹄所践踏,但它的民主政治,自由精神和灿烂文化却被这些帝国所继承,并最终在现代世界开花结果。应了那句话——

  一切终章,皆为序曲。

  《希腊史》读后感(五):地中海文明的曙光——读《希腊史:迄至公元前322年》

  古希腊,西方文明的滥觞之地。但凡涉及西方文明史,无不“言必称古希腊”。公元前3000年,古希腊人在蔚蓝色的爱琴海中散落着的大小不一的岛屿上播撒文明的种子,并凭着勇往直前的冒险精神开启大航海时代,在地中海沿岸建立“大希腊”城邦。米诺斯文明、迈锡尼文明、希波战争、雅典与斯巴达争霸、亚历山大东征……古希腊人在地中海世界掀起爱琴文明的狂澜。体育、哲学、艺术、科学和政治等希腊文明在地中海闪耀着古希腊人智慧的光芒。雪莱曾经在诗篇中赞颂道:“我们都是希腊人”。   出于对古希腊文明的兴趣与想要探究“希腊文明之迷”的好奇心,在读过些零零散散的关于古希腊文明史书籍的基础上,选择了英国著名希腊史研究家N.G.L.哈蒙德教授所著的《希腊史——迄至公元前322年》,因为该书是公认的古希腊史杰作。引用中译本序中一段话来概括,该书“既立足于希腊又放眼于整个地中海文明,既充分重视考古研究又全面利用了古代文献,考据精确而又眼界开阔”,把希腊从远古到公元前 322年的历史运用考古研究和古典文献基础,详尽地勾勒了古希腊文明的几千年的发展历程。

  古希腊民主   江南仲夏,蝉鸣蛙噪,却掩不住金戈铁马与厮杀声·······公元前510年,越王勾践大战吴国,吴大败,阖闾重伤而亡。英雄五霸闹春秋。   几乎同一时刻,在山的那一边,爱琴海西岸。雅典人欢呼推翻了庇西特拉图的僭主政治,克利斯梯尼被推举为执政官,上位后的克里斯提尼在自梭伦改革以来,持续了150年的以财产多寡来划分等级制度的基础上,踌躇满志地掀起民主政制改革运动,推行“有公民权”人群参与民主投票选举制度。就这样,人类史上诞生了普通公民也有权参与政治的民主政体。   到伯里克利时代,人民大会和陪审法庭等制度的建立摆脱由克利斯提尼的“平权”均势所造成的挟制,为城邦绝大多数公民的“民主”开辟了道路。   距今2500多年前,山呼万岁的东方诸国臣民还不知道民主为何物。在古希腊雅典诞生的民主制度,为人类提供了一种国家管理的新模式,意义非凡。   不过,古希腊式的民主无法与现代意义上的民主相比。克里斯提尼为全体雅典公民建立了“户籍”,雅典的公民权是有“户籍”限制的,并且只有父母双方都是雅典人及其后代,才能拥有雅典公民权利。持“居住证”在城邦纳税的外国移民、奴隶,以及雅典的妇女不享有民主的权利,也就没有选举投票权利。仅限于纯净雅典血统、只针对男性公民群体的狭隘思想,造成了雅典的民主政制的历史局限性。   事实上,克里斯提尼也并没有从根本上推翻自己所属的特权阶层,梭伦、庇西特拉图、克里斯提尼、伯里克利,他们都出身世袭名门。这甚至让人不得不三缄其口,告诫自己绝不能说世袭的弊端。   对于伯里克利时代的政制,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一语中的:表面上看实行的是民主政体,实际是一个人统治的城邦。   在伯里克利时代的最后一年,雅典“海洋帝国”的快速崛起,引起斯巴达人警惕。雅典海洋的霸权与斯巴达的同盟扩张引发对抗,最终酿成冲突,雅典与斯巴达难逃“修昔底德陷阱”,伯罗奔尼撒大战造成同为希腊人的两败俱伤。

  为自由而战   建立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是避免“修昔底德陷阱”的当代中国的智慧。事实上,在爆发伯罗奔尼撒战争之前,雅典和斯巴达等希腊城邦为抵御外敌波斯的侵略,一致对外、合作共赢,取得了以少胜多、以弱胜强“为自由而战”的希波战争胜利。   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说,“导致战争的,是物的关系而不是人的关系,战争不会产生于简单的人际关系,而只能产生于实实在在的物权关系”。波斯对雅典城邦发起的战争,就是为扩张领土,掠夺土地、奴隶和财富,完全是属于侵略性的。大敌当前,雅典与斯巴达等希腊城邦捐弃前嫌,共同作战,以弱小的军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战胜了强大的波斯大军,希腊获得了独立与自由,发展成为当时爱琴海地区的强大城邦国家。   对于希腊人来说,独立自由就是他们的生命。雅典人在任何时候都将自由视作最高准则。在作战的时候,雅典士兵们口中高呼的,就是“为了自由”。誓死保卫温泉关的“斯巴达300勇士”,浴血奋战全部阵亡,勇士们的壮举更加唤起了希腊人为自由而战的决心。要逼迫希腊人苟且偷生,那他们会选择为了自由而战斗至死。   自由,是古希腊人不朽的灵魂。

  远征东方的文明碰撞   如果说荷马《奥德赛》预示着古典雅典人的优雅气质,那么《伊利亚特》则预示着全民皆兵的斯巴达“战斗民族”的尚武秉性。亚历山大的成长受《伊利亚特》及其中人物阿基里斯和传说人物 海格力斯影响很大,作为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学生,亚历山大在他父亲马其顿国王菲力遇刺身亡时年仅20岁,但他已经历练得十分成熟与优秀。   马其顿在希腊获得霸权地位后,菲力的遇刺不但会使远征波斯大计夭折,在希腊的基业也可能付诸流水。关键时刻,20岁的亚历山大被马其顿军队推举为新国王。公元前334年,以父亲被波斯人刺杀和“解放小亚细亚希腊城邦”为号召,亚历山大出征小亚细亚,一发不可收拾地开始了东征之路,战波斯,征埃及,侵印度……英雄造时势,亚历山大帝国的版图西起希腊,南到埃及,北抵中亚,东至印度河流域,仅用不到10年时间,马其顿王国一跃成为横跨欧、亚、非的世界性帝国。可惜,亚历山大年仅33岁英年早逝,但他的功业旷古烁今,无人能及。亚历山大的崇拜者,曾豪迈地发声“我来,我见,我征服”的罗马帝国奠基人尤利乌斯·凯撒也自叹不如。   亚历山大的东征是一场掠夺性战争,给被征服的国家带来毁灭性的灾难。与此同时,东征开启了历史上的希腊化时代,希腊人移民到西亚,开辟了东西方之间的贸易之路。希腊式生活方式、宗教文化和风俗、语言文字由此传入西亚,使得古希腊文明得到广泛传播。古希腊人通过殖民这一路径,形成连接东西方文化交融的纽带,汲取融合东方文明历经数千年累积的文化,从而开启了古希腊文明在东西方文明史上光辉灿烂的篇章。

本文标题: 《希腊史》经典读后感有感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15624.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求助】我好难,我好难,我到底该怎么办? | 悄悄话《重读日本战后史》读后感摘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