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中心的岛》读后感精选

发布时间: 2020-05-03 10:55:55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10

《世界中心的岛》是一本由[美]萧拉瑟著作,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86.00,页数:49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世界中心的岛》精选点评:●可读性很高,了解塑造美国的另一种基因,翻译有瑕疵,结合之前看过的《皮毛、财富和帝国》《14

《世界中心的岛》读后感精选

  《世界中心的岛》是一本由[美]萧拉瑟著作,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86.00,页数:49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世界中心的岛》精选点评:

  ●可读性很高,了解塑造美国的另一种基因,翻译有瑕疵,结合之前看过的《皮毛、财富和帝国》《1493》《美国捕鲸史》,对新大陆发现后,欧洲诸强对北美的殖民争夺有了基本得了解。

  ●本以为讲的是曼哈顿,结果讲的是荷兰。本来想去的是纽约,结果去了阿姆斯特丹。有点奇妙。

  ●曼哈顿是如何诞生的以及如何影响美国的

  ●当熟悉的街名地名突然变成活生生存在过的人在你面前絮絮叨叨。

  ●如某篇友邻短评所言,“曼哈顿”这个不能更美国的地名背后竟然大半在讲一个关于荷兰的故事!可见美国历史的英国清教徒起源说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足够深入人心。可读性很强的一本书,每一章顺下来北美大陆印第安原住民和欧洲殖民者、英国和荷兰作为宗主国、欧洲殖民者内部以邓克为代表的自由民主派和以施托伊弗桑特为代表的集权独裁派之间的博弈跃然纸上。在这个时代背景高度类似改革开放的故事里,没有人生来富贵,但都因为某种机缘巧合、带着一颗大无畏的心漂洋过海来到新大陆开启新生活,就这一点而言无论人生剧本结局如何都值得尊敬。不是很能接受邓克死于一场和印第安人的冲突之中,无论退守庄园或者重启政治生涯他本可以获得更大的成就。另外一个足够丰满的人物形象是独裁总督,在失去一条腿后还能重新振作令我惊讶,选择专制也不过是性格使然。

  ●人物和事件非常多。缺点是没有配上足够的地图,常常看得一脸懵逼。有些bug让我有点难受(我居然都能找到bug了!?)

  ●得到APP每天听本书分享:荷兰人统治曼哈顿殖民地的历史。这段40年的历史分成了三个阶段:从极度自由到高度集权、再回归到自由发展。极度自由带来了很多好处,比如土地便宜,贸易利润很高,大量外来人口来到这里。但这也把曼哈顿变成了一个混乱邋遢的法外之地。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荷兰殖民者使用了集权专制的方法,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混乱,还解决了货币危机。但专制和垄断又限制了曼哈顿的发展,于是荷兰殖民者又回归自由,采用了自由贸易原则。 荷兰人创造曼哈顿这段历史的原因。当时的英国人不具备宗教宽容和自由贸易的理念,但荷兰人有。这两个理念其实是荷兰人在解决自己独有问题时进化出来的能力。这两个能力,又被荷兰人带到了曼哈顿,给这里注入了宽容开放的基因。其实,一个问题的解决方案其实就隐藏在另一个问题里。

  ●#每天听本书# day47 世界中心的岛-曼哈顿,起源并非是当时独权专制的英国,而是给他带来自由包容基因的荷兰,它曾是四十年是荷兰的殖民地。而荷兰早前也遭受西班牙的控制,先天土地面积一半位于水下无法根植,然而就是这样的困境,却造就了荷兰解决问题不断冲破束缚的能力,荷兰通过围海造田成为了农业大国,自由包容也给荷兰带来的源源不断的新人才和新思想,最终它也把这种精神传到了曼哈顿,成就了这段传奇。 我感触最深的大概是这种挣脱命运的束缚吧,我认为这不是不认命的表现,这是接受命运也相信自己的体现。没有因为先天不足而一蹶不振,而是选择接纳,然后用自己的力量书写新的篇章。

  ●2019(78)很偏的题材,却抓住了一条线索,写了一段精彩的历史。感慨国人组织故事,说故事,做学术确实要多多学习。

  ●得到听书: 是荷兰人而非英国人完成了最重要的工作。 1.描述了荷兰人统治曼哈顿殖民地的历史。1624-1665历史分成了三个阶段:从极度自由到高度集权、再回归到自由发展。极度自由带来了很多好处,比如土地便宜,贸易利润很高,大量外来人口来到这里。曼哈顿也成了法外之地。荷兰殖民者使用了集权专制的方法需求解决之,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混乱,还解决了货币危机。但专制和垄断又限制了曼哈顿的发展,于是荷兰殖民者又回归自由,采用了自由贸易原则。 2.为什么创造曼哈顿这段历史的人是荷兰人而不是英国人。当时英国人不具备宗教宽容和自由贸易的理念。但是荷兰人有,且是解决自身问题时想出的。这两个能力被荷兰人带到了曼哈顿,使之宽容开放。这段历史也让我了解了一个关于解决问题的真相:一个问题的解决方案其实就隐藏在另一个问题里。

  《世界中心的岛》读后感(一):曼哈顿传奇

  《曼哈顿传奇》是美国历史学家萧拉瑟写的,他的资料来源是查尔斯·格林教授花了30年翻译“新尼德兰”殖民地的荷兰手稿记录。

  严彬说他不喜欢甲骨文系列的原因就是把历史写成了文学,我反而是因为这个喜欢上的甲骨文系列历史。

  1608年,英国最大的贸易公司叫莫斯科公司,这个公司两次资助亨利·哈德逊探索从北极进入亚洲的航道,亨利·哈德逊因为擅自作主,改西北方向为东北方向而被莫斯科公司放弃了,这时候的荷兰刚刚从西班牙独立,荷兰的西印度公司很快就把亨利·哈德逊挖过来了,他们对亨利·哈德逊发现的北美新大陆感兴趣,17世纪的荷兰因为开放,包容吸引了欧洲大量的商界贵族,也吸引了欧洲大量的“难民”尤其是英国的新教被迫害者。

  1609年哈德逊带着一支由16个人组成的船员队伍从荷兰出发了,但他的船员背叛了他,把他杀死了。

  哈德逊留下了地图,1626年荷兰的西印度公司号召了荷兰的一批穷苦的年轻人到北美定居,这片有了荷兰定居人的地方被起名“新阿姆斯特丹”。刚开始的荷兰人与当地的印第安人和睦相处,友好贸易,互通有无。

  荷兰人邓克是到1640年之前到达这片土地的最有文化的人,他是莱顿大学毕业的高才生,跟笛卡尔是邻居。但他主动报名要去“新阿姆斯特丹”时,西印度公司的领导高兴极了,立马派他去了。他一来就喜欢上了这片土地,他到处溜达,与当地的印第安人交流,开始写关于这片土地的植物动物,后来把新婚的妻子,父母,弟弟妹妹都带来了,修建了自己的家,买了自己的土地,从荷兰带来一群工匠。

  邓克想把这片土地变成有政府有法律适合人类生存的美好家园。于是他“卧薪尝胆”式的跟三届西印度公司的派来的头搞好关系,然后获取材料给政府写陈情书,就在他扳倒最后一届领导,荷兰政府准备接管这片土地时,克伦威尔出场了,英荷战争开始了,他好不容易才申请回到新阿姆斯特丹做个普通老百姓,但最后被印第安人误杀了。

  新阿姆斯特丹落到了英国人手里,换成了新名字:纽约。

  不过,当地的居民没有变,宽容,开放,留下来的还有圣诞老人,公平贸易.......

  《世界中心的岛》读后感(二):曼哈顿是怎样诞生的?

  曼哈顿被誉为“世界中心的岛”,但在数百年之前,这里还只是一个小岛丛立的海湾。就像美国作家萧拉瑟在这部著作《世界中心的岛:曼哈顿传奇》序言所描述的野岛风光,蛮荒冷寂,遍布着枫香树、椴树、豹蛙、鸬鹚、麻鸦、扇贝、牡蛎……一切是怎样开始的呢?

  这部作品的奖项之一是“纽约荷兰学会优秀文学金奖”。这个奖项实至名归,包涵了两层意思:第一,这是一项荷兰学研究;第二,这部作品很有文学性。

  谈到这片土地的建设,我们自然而然会想起马克斯·韦伯深入人心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的阐释,不过,是荷兰人而非英国人,最先在曼哈顿播下了资本主义的种子,并且建立了基本的秩序和规则。因此,本书必须从拓荒者荷兰开始讲起。

  17世纪初期的荷兰依然处于黄金时代,荷兰人对曼哈顿湾的开发脱胎于他们的亚洲政策,即希望主营“东西印度”之间以及与中国、日本的贸易。荷兰商人和政客梦想开辟一条直达亚洲的北部航线,取道北极,以避开好望角漫长危险的旅程。1609年,经验丰富的航海家亨利·哈德逊授命探险,揭开了荷兰对北美的殖民序幕。

  荷兰统治曼哈顿的时间大约是40年,这段时期大致可以分成三个阶段:

  第一,混乱自由的阶段。荷兰船队与印第安人建立了联系,从后者手里购买毛皮、烟草和补给,尽管有压价和欺骗,交往总体还算顺利。争斗主要发生在商人集团之间,为了抢夺资源,武装冲突不断。为此,西印度公司于1621年成立。

  第二,西印度公司拥有很大的特权,包括与南北美洲及非洲西部地区通商与通航的垄断经营权,军事、法律和行政特权,向占领地区移民及进行殖民统治的权利。西印度公司决定大批移民,在新尼德兰建立永久性的居住地,并且派遣工程人员建造新阿姆斯特丹要塞。

  在1626年春进驻曼哈顿之前,荷兰以极便宜的价格向原住民购买了土地所有权,象征着曼哈顿荷属时期的开端。这项交易后来被批评为讹诈,萧拉瑟进行了辩护。从文化角度分析,印第安人向有买卖土地的习惯,即使土地卖出了,依然可以自由活动。因此,对于具有明确商业产权概念的荷兰人与毫无私有财产意识的印第安人来说,这项交易的意义完全不同。在政治、军事之外,萧拉瑟经常从文化层面诠释,这构成了本书有价值的特点之一。

  第三,商贸开放阶段。西印度公司的高度垄断遭到了反对,围绕大业主展开的殖民地私有化尝试也失败了,新尼德兰回归自由道路。1638~1639年,西印度公司宣布放弃航运和包括毛皮在内的商贸活动垄断经营权,业务主要转向殖民地的管理与行政事务。在随后的二三十年里,曼哈顿迅速扩张,混乱、冒险与发展、机遇并存。

  新阿姆斯特丹成为北美的枢纽。对于同时期新大陆的另一个开发者英国而言,这是一块惹人垂涎的肥肉。英荷纠纷不断,战争打打停停,尽管远离欧洲,北美战争的局势必然与欧洲的政治格局紧密相连。荷兰日薄西山,大不列颠冉冉升起。英王用独特的方式解决了争端:1664年3月,查理二世宣布将弗吉尼亚和新英格兰之间的所有土地赠予他的兄弟约克公爵。英国大兵压阵,荷方被迫签订“城下之盟”,把新阿姆斯特丹要塞拱手让人,几年之后,英国人将此地更名为“纽约”。英国承袭了荷兰开创的自由贸易机制,着力进行多元的经营活动,在重商主义的支持之下,纽约日渐成为自由大港,与之相随的观念浸入历史的血脉。

  萧拉瑟采用了灵活的书写方式。历史活动的主体是什么呢?人。从主要参与者的角度讲述历史事件的发生,仿佛聚光灯打在舞台上,抓住读者的视线,还可以把过程描述得跌宕起伏。诸多人物纷纷登场,包括航海家、军事指挥者、大商人、公司管理者、原住民领袖、普通耕农、修造工……每个人牵连一段事实,层叠的事实构成经纬线,交织出这段历史。

  《世界中心的岛》读后感(三):一座城市的早期形塑史

  “纽约”这个名字,据说最初是因为英荷战争中得胜的查理二世将其作为生日礼物赐给约克公爵而得名的,意为“新约克郡”。曼哈顿作为纽约市五个行政区之一,是其中面积最小的。人们眼中两者仅只是隶属关系,事实却远非这么简单。在《纽约时报杂志》撰稿人萧拉瑟看来,曼哈顿是美国起源最初那一点。星星之火,漫成燎原之势,而成今日之美国。

  翻开美国史,关于美国起源于英国的观点已根深蒂固,认为美国在十三块殖民地的基础上,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将其他民族的文化嫁接到此根源上并创造出一个新的社会。正统美国史刻意忽视这块土地上最初的荷兰殖民地在形塑纽约早期历史的影响,更不消说远未看到这块小小的殖民地对于美国自由、宽容、开放精神的养成至关重要。新阿姆斯特丹在美国早期历史上虽然昙花一现,却绝非我们想象中的无足轻重。

  在有关曼哈顿的飘渺往事中,萧拉瑟的《世界中心的岛:曼哈顿传奇》讲述了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把濒临淹没的曼哈顿早期史从浩瀚汪洋历史的淹没中拯救出来。而这本书的最终得以问世,离不开新近被宣布为国家遗产的12000页荷兰殖民地史料。正是在充分利用“新尼德兰项目”的基础上,荷兰殖民地的往事一点点清晰地浮现在读者眼前。

  史称新阿姆斯特丹的这块荷兰殖民地是17世纪欧洲探险和征服的产物。在《世界中心的岛:曼哈顿传奇》一书中,萧拉瑟讲了一手好故事,而故事的主角却不是史上赫赫有名的大人物,其中两个主要人物彼得·施托伊弗桑特和阿德里安·范·德·邓克,一位是独腿安有假肢的脾气暴躁的小个子总督,他是虔诚的加尔文教徒,做事专权独断,却也雷厉风行,意志坚定,治下混乱得以平息,还解决了货币危机,却逃不脱折戟沉沙的悲剧命运,另一位是与之唱台戏的主将,一位颇有成绩的法学毕业生,这块殖民地最初的治安官司,为人聪敏肯干,敢于冒险,一心追求自由贸易,为建立最初的市政基石多方奔走,眼光超前而为时代所不容,身后以早期美国的预言家而为后人所追思。

  本书纠正了人们的偏见,即美国史的起源并非是传统认识上的英国清教徒所建立的纽约,而是源于曼哈顿这个地理位置极为优越、独一无二的岛。17世纪被誉为“荷兰人的时代”,正是荷兰人心胸中所具有的自由、宽容、开放成就了他们。1609年,亨利·哈德逊首次在特拉华湾登陆,揭开了荷兰殖民此地的序幕。1624年,荷兰西印度公司的殖民者在登上曼哈顿时赞美说:“在这里,我们发现了美丽的河流,泉水冒着泡泡流入山谷;平原上有流淌的活水,林中还有可口的水果,比如草莓、鸽莓、胡桃,还有……野葡萄。……我们在荷兰梦想去往的天堂就在这里,等着我们去发现。”

  从1624年到1664年这段时期,曼哈顿这块荷兰殖民地经历了三个阶段,早期的自由贸易时期、贸易受到控制的极权时期和自由发展的市政时期。在最初的自由贸易时期,曼哈顿充斥着各色各样、各个国家的移民,荷兰人、土耳其人、瑞典人、英国人,海盗,妓女,小酒馆主、酒吧女侍、走私贩,甚至奴隶,这一时期贸易自由,殖民地初具规模。正是在这一时期殖民地总督米努伊特用价值60荷兰盾的物品从印地安人手中购得曼哈顿岛。60荷兰盾当时相当于24美元,在今天看来这真是一笔不能再划算的买卖了。有趣的是,书中披露了印地安人对于这一买卖迥然有别的看法。他们虽然“出售”了这块土地,却有权继续使用这块土地。殖民者在买卖形成事实之后,还但要允许印地安人继续使用土地,还要供养这些人,还要保证酋长们的啤酒和白兰地的稳定供给。

  借由信件、契约、遗嘱、账簿、会议纪要、法庭审理文书这些荷兰语资料的译介,萧拉瑟在《《世界中心的岛:曼哈顿传奇》一书里为读者复活了近四百年前的曼哈顿早期史。比如,一份法律文书上有这样的记载:所有航海人员必须在日落前修理好公司分配给他们的船舶或单桅帆船,如无许可,任何人家中一旦发现酒品则处罚金25荷兰盾。在自由贸易的外表下,出台如此严厉的管制措施,殖民地的治理井井有条也就不足为怪了。

  萧拉瑟花费了大量的笔墨描写了彼得·施托伊弗桑特和阿德里安·范·德·邓克之间的故事,合作、冲突、对立,初期的前者对后者倚为心腹,后期的反目成仇。这部分文字极为精彩,透过两人之间的斗争,曼哈顿是走向市政还是独裁,既有惊心动魄的情节,又有催人泪下的悲情时刻。围绕两人的故事,也有荷兰人、瑞典人和英国人之间的纠缠和利益冲突,英国人对曼哈顿虎视眈眈,最终夺取了他们眼中这块宝地。历史不能重演,否则荷兰人一定后悔不跌,他们为自己的短见付出了巨大的损失。但荷兰精神却存留了下来,成为日后美国精神的一部分,促成美国的个性形成。

  通读此书,美国史上固有的一笔理应加以涂改。曼哈顿在英国接管下成为商业中心这样的断语,显然已立足之地。远在17世纪40年代,新阿姆斯特丹已经开始崛起为北美航运枢纽。兼之荷兰西印度公司的一个无奈之举,放开贸易管制,这一举措陡然改变了曼哈顿这座殖民地城市的未来走向。曼哈顿城市的逐步成型、发展。曼哈顿殖民地的文化融合、碰撞,是日后美式文化的策源地。

  一块小小的荷兰殖民地却最终影响了美国这个国家的成型和走向,今日美国之所以具有自由、开放、包容的精神,正是部分源于这块早期荷兰殖民地的馈赠。

  《世界中心的岛:曼哈顿传奇》一书,改变了我们对于美国起源的认识,让我们冷静下来重新审视美式文化的源头和美国精神的源头。

  《世界中心的岛》读后感(四):美国殖民地历史与美国政治文化源头的再认识

  美国作家、历史学家及《纽约时报杂志》专栏作者,萧拉瑟(Russell Shorto)以散文式的叙事,清新优雅的文笔,幽默的笔调,栩栩如生的刻画,讲述了一个岛屿(曼哈顿)、一座城市(新阿姆斯特丹,即今纽约市)和一块殖民地(新尼德兰)的激动人心的故事,也是一个有望改变美国殖民历史和美国文化起源的故事。此外还重点介绍了对荷兰北美殖民地做出重大贡献、对美国文化产生深远影响的人物——阿德里安·范·德·邓克。这是一部具有重大价值的作品,对研究美国历史,研究美国政治和文化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纽约州立图书馆《新尼德兰项目》最新披露的大量原始荷兰文资料,颠覆了美国殖民地初创时期的主流历史叙事及美国文化的源头,之所以如此,根据本书作者的观点,主要原因是从1609年荷兰发现曼哈顿与哈德逊河,到1664年英国人夺取整个新尼德兰殖民地,荷属新尼德兰殖民地存在的时间并不长,当时英荷两国一直处于全球殖民地的争夺状态,在胜利者的记忆中,荷兰人在北美殖民历史期间的所作所为和贡献被选择性地遗忘或故意忽略了,而美国历史主要是基于当时英国殖民者的史料写成的。

  作者的主要观点有二:其一,曼哈顿、哈德逊河、特拉华河和康涅狄格河(下游)流域最早的殖民者是荷兰人,在英国人创建纽约、新泽西、特拉华、宾州、康涅狄格与纽黑文(后并入康涅狄格)等殖民地之前,荷兰人已经早于英国人创建了包括曼哈顿等岛屿,奥兰治堡(今奥尔巴尼)和新阿姆斯特丹(今纽约)等地的新尼德兰殖民地,而这些史实是主流美国殖民地历史或美国文化起源中鲜有提及的;其二,荷兰是当时的欧洲最具包容精神、奉行宗教信仰自由的国家,他们把这种精神也带入新尼德兰,包括现今的纽约市及纽约州、新泽西、特拉华、宾州和康涅狄格等5个州的全部或部分地区,为美国文化的开放、宽容和多元性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前者是显而易见的。按照主流的美国历史叙事,美国是由英国在东海岸建立的13个殖民地,经过独立战争后建国的。但这些殖民地是在不同的时间先后建立的,其中有的还是在蚕食或夺取荷属新尼德兰之后才建立的。1609年,由荷兰西印度公司资助的英国人亨利·哈德逊最早发现了哈德逊河、特拉华河、康涅狄格河以及曼哈顿等岛屿,荷兰随即宣称这些土地归其所有,并开始建立贸易站点。1624年,荷兰人又开始有组织地移民曼哈顿、新阿姆斯特丹和奥兰治堡等地,创建新尼德兰殖民地,其范围涵盖今天的特拉华州一直延伸至北面的奥兰治堡等地,包括曼哈顿等岛屿、哈德逊河右岸地区、哈德逊河左岸与特拉华右岸之间的大片土地,以及康涅狄格河下游的沿岸地区。在荷兰人的经营下,新阿姆斯特丹已经崛起为北美的航运枢纽,承运包括许多英国殖民地的商品,如弗吉尼亚的烟草、北美的海狸皮等产品。

  后者也是有据可考的。英国的部分清教徒在国内遭受宗教迫害后逃入当时最宽容的荷兰莱顿避难,后又于1620年乘坐“五月花”号到达美国的普利茅斯(后并入马萨诸塞殖民地),之后又有大批的清教徒移民北美,他们期望建立一个理想的“山巅之城”。但出人意料的是,在建起自己的社区后,他们又开始排挤不同的教派和激进人士,如再洗礼派的德博拉·穆迪夫人,及信奉宗教自由的倡导者安妮·哈钦森等人,他们只能无奈地南下,转投奉行宗教信仰自由的新阿姆斯特丹。安妮·哈钦森遭放逐后一度追随反对政教合一的罗杰·威廉斯到罗得岛,创建宗教自由的新殖民地(安妮·哈钦森1642年又迁至长岛,后与6个孩子一起死于印第安人之手)。

  至于荷兰人为什么没有保住其开创的新尼德兰殖民地,被英国殖民者逐步蚕食其定居点,如哈特福德和奥尔巴尼等,最后完全占据了纽约,直至整个新尼德兰殖民地全面崩溃,作者也给出了自己的分析。首先是英荷建立殖民地的做法不同,如前者注重移民,后者注重商贸。其次是人口基数因素,前者有大量的清教徒(如英格兰人)、贫民(如苏格兰人)和难民(如爱尔兰人)移民至北美殖民地,后者不重视殖民地的建设,很少有人移民至新尼德兰,没有有效地占据自己声称的殖民地。再者,荷兰殖民地超前的宽容政策也造成了其民族凝聚力的缺乏,在面临强敌(尤其还是母国)压境时,内部已经产生了分裂。此外,英国解决北美争端的野心,英国乔治·唐宁(唐宁街和剑桥大学唐宁学院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策划的环大西洋地区总体规划,约克公爵詹姆斯·斯图亚特负责计划的具体执行(包括派兵攻打新阿姆斯特丹,占领后就变成纽约了),小约翰·温斯罗普(继老约翰·温斯罗普成为马萨诸塞殖民地的第二任总督)提供的新尼德兰防卫机密,荷兰总督彼得·施托伊弗桑特的力不从心和无意识地泄露军事机密,新阿姆斯特丹居民对总督及其西印度公司的背叛,等等,以上诸因素,都是新尼德兰殖民地消失的原因。

  除了讲述荷兰在1609年发现哈德逊河、特拉华河、康涅狄格河和曼哈顿岛的过程,1624年荷兰西印度公司建立曼哈顿、奥兰治堡、新阿姆斯特丹及至新尼德兰殖民和贸易站点的过程,以及荷兰殖民地总督投降,新尼德兰殖民地土崩瓦解之外,本书还讲述了荷兰殖民时期对美国政治文化产生的影响,如个人权利与自由、宗教信仰自由、自由贸易、地方政府代表权利,甚至居民区附近不能驻扎军队等主张,均源自曼哈顿总督与英国占领者签订的投降协定,其中部分主张已成为《纽约市宪章》和后来的《权利法案》的一部分。美国的地区检察官也源自荷兰殖民地时期设置的法律公务员,代表政府提起公诉(英国当时并没有这样的官员设置)。荷兰殖民时期的一些习俗已经成为美国社会风俗和传统的一部分,如“圣诞老人”的由来,“卷心菜沙拉”的出现等,均源自荷兰殖民地时期的曼哈顿。本书也介绍了曼哈顿历史上的一个著名的轶事——荷兰人用价值60荷兰盾(也即24美元)的物品买下曼哈顿的过程,并分析了这一交易背后蕴含的实际意义。此外还说明了“扬基”或“扬基人”最初的出处(这也与一个著名的荷兰人有关),以及塑造了亚伯拉罕·林肯在印第安纳州童年生活的小木屋的文化来源。本书讲述的很多内容都是在美国的主流历史书籍或教科书中鲜有提及或根本找不到的。

  下面是从书中摘录的一小段内容,有点马三立相声的幽默特点,读后也许能令人一笑:

  “莱顿的解剖中心是世界上最早也是最著名的解剖中心之一,但是人们对于解剖过于狂热,以至于解剖课的预约人数总是爆满。1638年,一位学者写道,教授们不得不‘在学术园地和其他地方’上解剖课,他们把家里布置成了‘家庭阶梯教室’。莱顿街头上的狗都消失无踪了,因为直接观察和研究成了一股风潮,医学生们都为之而痴迷。”

  *********************************************************************

  56页,“1610年”,年份有误,需核对原文。 72页,“米迦勒牧师占到了另一方的阵营中”,“占”应改为“站”。 72页,“他已经在茫茫荒野的边缘建立了一个……前哨战”,“战”应改为“站” 72/141/142/166/210/311/344页,“斯塔顿”“史坦顿”“斯坦顿”,同一个岛,名字不统一。 160页,“法安官”(两处),应改为“治安官”。 170页,“另一个有可能的作者范廷霍芬”,“作者”后应加一个“是”字。 172页,“执达官”,应改为“执法官”(需核对原文)。 192页,“对于神字的回旋余地……”,“神字”还是“神学”? 197页,“作为一名法学和府际关系学的学生”,“府际关系学”?需核对原文。 200/217页,“弗拉德斯”“埃弗拉德斯”,同一人名字不统一。 219/384页,“新普利茅斯”,没有“新普利茅斯”这样的说法,通常一直都是“普利茅斯”,不加“新”字。 227页,“他大概也唯一一次和约翰普林斯有了同感”,“也”后应加一个“是”字。 228页,“在1647年末福里斯特事件时期获得了悲惨的结局”,“获得”用词不当,应改为“落得”。 250页,“一边努力从新大陆的榨取利益”,“的”字完全不应该存在。 264页,“通常它会被简缩写为……”,“简缩写”词义重叠啰嗦。“简缩”留一即可。 266页,“关于前述情愿的附加观察资料”,“情愿”似应改为“请愿”。 272/273页,“亨德里克”“亨德里”,名字不统一。最好全文检索一次,全面核对,确保名字一致。 281页,“范·德·邓克……和他的签了一份合同”,“的”字完全不应该存在。 284页,“包括和范·考文霍芬”,包括“谁”和范·考文霍芬?句子不完整,漏写了一个人。 305页,“特龙普”“特罗普”,名字不统一。 342/343/373/389页,“德拉瓦河”,名字不统一,应改为标准的“特拉华河”。 344页,“他们注意到……酋长也在出现在该事件中”,第一个“在”字应删除。 353页,“温斯罗普乘船抵达荷兰港口”,“荷兰”的表述有误,据推测,这里指的是哈特福德的港口,因此,“荷兰”应改为“哈特福德”或“新尼德兰”。而且使用“荷兰”极易造成前一段内容与本段后续内容的理解障碍。 358页,“皇位”“皇家园林”“皇家御管”“皇家私生子”“皇室们”,这里的“皇”均应改为“王”,“们”也应删除。 359页,“反皇势力”“皇室”,同样,这里的“皇”也应改为“王”。 359/360页,“詹姆士”“詹姆斯”,名字不统一。 370页,“而是钦点了六名使从……”,“使从”应改为“随从”。 372页,“他们认为……傅油圣化了”,“傅油”似应改为“敷油”。 394页,“他给该省的副部长……”,“省”似应改为“州”,“副部长”? 394页,“特莱恩”“泰伦”,名字不统一。 396页,“当时,杰拉尔德·福特战胜理查德·尼克松,当选美国总统”,这与事实完全不符。可改为“当时,杰拉尔德·福特接替理查德·尼克松,继任美国总统”。

  《世界中心的岛》读后感(五):曼哈顿——美国的起源?

世界中心的岛暂无评分[美]萧拉瑟 / 2019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本书的中心是一座岛——一座在已知世界边缘的,细长的荒岛。在历史上第一个真正的全球化时代,当欧洲列强派出他们的海军和商业探险家在海上游弋时,这座岛将变成国际力量角力的支点,是控制一片大陆和一个新世界的关键所在。这个故事将围绕计划控制这块宝地的国王和将军展开,但是处在故事中心的是一群身份较为低下的人:来自欧洲不同地区的探险者、创业者,以及海盗、妓女等三教九流,他们都在这座荒岛上寻找财富。这个令人意想不到的组合构成了一个新的社会。他们是最早的纽约人,也是曼哈顿岛上的欧洲原住民。

  过去我们常常认为美国建国初期是由十三块英国殖民地组成——认为美国历史发端于英国,而后随着时间的流逝,许多其他民族的文化嫁接到此根源上并创造出一种新的社会形态,这种社会形态如今已变成世界各地多民族进步社会的典范。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谈到十三个最初的英国殖民地,我们就会忽略另一个欧洲殖民地,一个以曼哈顿为中心、先于纽约而存在的殖民地,而这一殖民地的历史却在英国人接手后被抹去了。

十三个殖民地

  我们所说的这块殖民地占据了新形成的弗吉尼亚和新英格兰这两块英国领土之间的区域,它大致是从今天北方的纽约奥尔巴尼延伸至南方的特拉华湾,包括后来的纽约州、新泽西州、康涅狄格州、宾夕法尼亚州和特拉华州的全部或一部分。这块殖民地是由荷兰人建立的,他们将它称为“新尼德兰”(New Netherland),不过此地的居民有一半来自其他地方。它的首府由一小群粗糙的建筑组成,这些建筑坐落在无边无际的荒野边,然而这里泥泞的巷陌和水边穿梭着语言各异的人——挪威人、日耳曼人、意大利人、犹太人、非洲人(奴隶和自由人)、瓦隆人、波西米亚人、门西人(Munsees)、蒙托克人(Montauks)、莫霍克人(Mohawks)和许多其他民族的人,仿佛“通天塔”故事中的场景一般。他们都生活在帝国边缘,努力寻找共存的方式,在混乱与秩序、自由与压迫之间寻找一种平衡。海盗、娼妓、走私者、坑蒙拐骗的生意人在此当道。这里是“曼哈顿”,换言之,这里从一开始就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地方,无论是在北美殖民地还是在别处都是如此。

约翰•法瑞尔的“弗吉尼亚”地图展示了人们对北美的印象,这种印象在哈德逊航行数年后仍然普遍存在。此图中的方向是南在左,北在右。沿着最右边(北部)的哈德逊河向上行驶,冒险者会到达“中国海和印度群岛”(Library of Congress)。

  由于此处的地理位置、人口加上受荷兰人控制(即使是在当时,它的母城阿姆斯特丹也是欧洲最自由的城市)的缘故,在这座岛城上,美国海岸边蒸蒸日上的第一个多民族社会即将形成,而且这种社会形态将在美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被复制。2001年9月11日,那些打算向美国力量的中心发起一次象征性进攻的人选择了世界贸易中心,这并非巧合。如果说美国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对不同文化独树一帜的开放性,那么曼哈顿岛南端的这块小三角地就是这种理念在“新大陆”中的发源和成形之地。许多人——无论是住在中心地带还是“第五大道”上——都认为纽约市在文化融合方面显得非常狂野、极端,在美利坚合众国中,它是一个异类,几乎是一个异邦。本书对此提供了另一种观点:在神话、政治和崇高理想的层面之下,从现实生活中人们生活和互动的层面来看,曼哈顿就是美国起步的地方。

荷兰曼哈顿最初的景象,大概是在彼得•米努伊特(Peter Minuit)购买曼哈顿之后两年。这幅图展示了堡垒、风车、一组房屋和被视为寻常存在的印第安人。

  1664年,以曼哈顿为中心的原欧洲殖民地走到了尽头,变成了英国的殖民地。约克公爵、国王查理二世的兄弟詹姆斯将其重新命名为纽约,并将其纳入英国在美国的其他殖民地。在最早的美国史学家看来,那一天标志着这一地区在历史上的真正起点,而此前由荷兰人统治的殖民地几乎顿时就被认为是无足轻重的了。当人们要纪念国家起源的时候,英国清教徒和新英格兰的清教徒的故事提供了一个更好的模式。清教徒的故事更加简单,没有那么散乱,而且也没有那么多海盗和娼妓的成分,无需找理由就可以搪塞过去。这使人们可以很轻易地忽略一个事实:清教徒为了躲避宗教迫害,乘船抵达美国海岸,在站稳脚跟之后建立了一个残忍而偏狭的政权,一个冷酷的、神权统治的一元文化——这与这个国家未来的走向大相径庭。

12000页以曼哈顿为中心的荷兰殖民地的相关手稿记录中的一页,尽管这些手稿在数个世纪中一直为人们所忽略,但是它们依然得以保存,如今正在被翻译且即将面世。这份尚未被翻译出版的文档写于1664年8月30日,撰写者是新阿姆斯特丹的领导人,当时多艘英国护卫舰正在港口中摆开阵势,所以他们在

  仅有的几本早期的有关这块荷兰殖民地的书,读来都令人不快,这也无可厚非,因为甚至连这些书的作者都认为这块殖民地是一个与历史主流毫无关联而又闭塞落后的地方。华盛顿•欧文笔下的“尼克伯克”(knickerbocker)讲述了纽约的历史,那是一部历史题材的滑稽讽刺作品,作者从未打算将其当作事实看待——尽管人们曾尝试了解这块以曼哈顿为中心的殖民地上发生过的真实情况,但这部作品令一切变得模糊不清。在流行文化的影响下,有关这块殖民地的故事被简化为一些含糊随意的事实:这里曾被一个脾气暴躁、装着木头义肢的总督管辖,而最臭名昭著的事件是荷兰人竟以价值24美元的日用品从印第安人手里买下了这座岛。所有想要进一步探个究竟的人也许都会以为这个殖民地太过微不足道,以至于没有留下相关的记录。正如一位历史学家所说:“关于曼哈顿岛上的早期荷兰殖民者的原始资料并不多,内容也不丰富(因为)……荷兰人的文字记录少得可怜,总之他们的记录总体而言十分贫乏。”

本文节选自《世界中心的岛》,原文标题为“ 失踪的楼层”。
本文标题: 《世界中心的岛》读后感精选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15618.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读Reading读后感精选当我们看星星时,我们看见了什么的读后感大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