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日本战后史》是一本由[日]福井绅一著作,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287,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重读日本战后史》精选点评:●教科书讲义,日本袁腾飞。●基本可以算是科普●还是中文世界很难得的明
《重读日本战后史》是一本由[日] 福井绅一著作,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287,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重读日本战后史》精选点评:
●教科书讲义,日本袁腾飞。
●基本可以算是科普
●还是中文世界很难得的明晰的战后通史,但是作者的那种热血教师的风格,总是处处急于表明自己的政治观点,很多时候也不太考虑观点是不是合理,相互间是不是逻辑整合,历史上的问题是不是适合直接和现在的情势相联系
●已购。序章的“身体时间”叠加“历史时间”的体验以及尾声关于当代杀人状况的控诉都写得不错,书的前半也讲得动人,关于文化的部分尤其好,只是越靠近当代,事件就写得越简略枯燥了。P121现涩谷109大楼是四五十年代为暗娼“潘潘”代写情书的“情书一条街”。P150,1957年的吉拉德事件。
●既然是可以被译介的日本教科书
●政治的世界里,从来只有利益,没有对立
●卧槽简直太好看了
●小册子讲故事通俗易懂,另外就是关于GHQ内部的两派的关系读道尔的书时没有注意,算是知识上的一个小小收获。
●想给6星 不光讲了日本战后史 还讲了过去五十年及现在的世界政治局势 以及很多事件的来龙去脉 作者结合经济社会文化 进行了分析 非常注重历史的逻辑 另外作者结合自己成长的经历讲了一些个人对政策和社会形势的感受 感觉很亲切
●作为基础读本,主观性似乎强了些……
《重读日本战后史》读后感(一):值得阅读
是带着一个明确问题——近代日本国家观,特别是对日本国家主义的生成结构——来阅读这本书的。这本书的分析非常清晰,也非常深刻,很值得一读。作者对历史细节脉络的把握,对于重大历史事件的时代意义,对当今日本经济社会的深层结构都有着非常精细的认知,对日本所处东亚的地缘政治结构,对美日关系对战后日本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深刻影响,对日本社会不同阶层和不同思想群体的行为认知都有非常明确而深刻的阐释。
《重读日本战后史》读后感(二):历史时间和身体时间
二十万字不到,可以把战后日本政治经济文化史梳理的比较有脉络已经非常不容易。政治改革/冷战/泡沫经济
身体时间和历史时间叠加,历史会在身体上留下深刻的烙印,历史行进时个体的无奈也跃然纸上。反乱的年代里,旧秩序在眼前摇摇欲坠,面对新秩序又不知何去何从。同样的困难的呼吸,这一代人也感同身受。 在宣传机器的不断运转、重复下,理智的动物因那不停的轰鸣声失聪丧智,只剩下行尸走肉的躯壳。那活泼的生命、罪恶的猛兽、战争的残酷和重建的伤痛,只会化作历史的尘埃,在风中消散殆尽。
作者的左翼立场似乎伴随轻度被害妄想症,单纯地把一些问题推给GHQ或者美国。有轻度喧宾夺主之嫌… 毕竟是讲给高中生听的讲义,因此史论结合上基本上直接从史实到结论,中间缺乏论证…
《重读日本战后史》读后感(三):一本入门级的日本战后史
福井绅一的《重读日本战后史》,是作者将自己三十来的讲义整理后出版而来。书不厚,大约三百页,随着时间编写,大略将日本战后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的变化简要述之,读完之后,很有一种提纲挈领的感觉,对于日本战后史的入门,是非常有益处的。
作者是一位明星讲师,而且是相当于中国重点高中的骏台预备学校的明星讲师。所以,在书中,不但要给学生讲述历史,更传递给学生看待历史的方法以及体会历史的经验。这一点,是这本书尤其有趣的地方。比如,作者认为历史并未远去,日本战后史就活在生活中,那些老一辈的人,就作为历史的见证者而存在着。作者强调身体时间和历史时间的交叠,让历史给人的身体记忆复活,这是一个很有温情的表达。想想中央台的《客从何处来》,那种寻找亲人身体记忆和历史时间的辉映,多么让人唏嘘。作者还提到一点,学习历史,要善用虫之眼和鸟之眼。这一个比喻真的贴切入心。顾名思义,虫之眼存于土壤,是要学生去体会当时历史下人的生活、习俗、情感、愿望,去贴近时代的气息;而鸟之眼,又是从天空中,看那历史长河的滚滚奔流,不停不息。这与钱穆的对本国史要怀有一种温情,是多么的相似。
这本书是入门书,也是教科书,所以详古略今,但这正是日本战后史的特点。日本的当代历史,其基础和框架,是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所建立的,美国对于日本的定位,决定了日本战后的政治走向,而日本国民的觉醒,又引发了社会、文化的动荡。这本书,对战后史做了一番很好的梳理。值得一看。
《重读日本战后史》读后感(四):初读日本战后史
虽说是“重读”,但对我来说是第一次正儿八经阅读日本战后史。其中不少事情也是让人大跌眼镜。例如,二战投降后第三天,日本内阁“为美国大兵提供卖春服务”。不过更多的是了解学习了日本为什么会走上战争的道路,战后日本宪法的制定,“军国主义”思想如何“复辟”,美国对日本的影响等等。
例如,帝国主义的定义“为寻求海外市场而侵略并对他国实施殖民统治的资本主义最终阶段”,而作者认为,明治维新之后,走上资本主义的日本,因为国内市场狭小(农民被压榨,穷,没有购买力),才走上了对外战争的帝国主义道路。
在战后,美军单独占领日本,间接统治日本的期间,制定了《日本国宪法》,明确了天皇无实权,仅有象征意义。并且,在冷战正式开始前,美军驻日本司令部的专家们,其实是想将日本打造成,真正的民主,和平的国家。甚至超越当时的美国。《日本国宪法》里就包括连当时美国宪法也没有包括的妇女权利。但是冷战开始之后,将日本打造成“反共防洪堤”的声音越来越大,最后,很多日本甲级战犯都被释放了,甚至战时战争经济负责人,甲级战犯岸信介,还在战后当上了总理大臣,组建了自己的内阁(1957-1960)。日本也在美国的允许下,开始重新拥有军事力量(自卫队)。各种法律法规开始“开倒车”,包括对教育/教师的“监控”和对反对游行的镇压。甚至,2006年安倍晋三内阁还将“男女共学”从《教育基本法》中删除了。
经济方面,简单来讲,日本依靠再次“吸血”昔日殖民地,朝鲜半岛和越南,达成了战后日本经济复苏。这其中包括,在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中为美军提供后援物资支持,并又在战后为韩国提供生产资料。1968年日本的GNP就已经仅次于美国了。
当然,被占领的日本并不是只从美国那里得来了好处。首先,美国可以“随意”干涉日本内政,其次美军在日本在很大程度上,拥有”治外法权”,然后美军可以在日本建军事基地,且日本还要向美军支付“关怀预算”,最后美国对冲绳的军事占领一直持续到了1972年,至今日本境内的美军基地75%都在冲绳。并且,在这里还发生过,强征土地,枪杀大妈,强暴少女的事件。
总的来说,战后的日本走到今天,有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美国的影响和支持。并且现在,美日同盟也越来越紧密。未来的日本,到底会变成怎么样,我们就拭目以待吧。
《重读日本战后史》读后感(五):《重读日本战后史》读点
作者在开篇第一句话就说,不了解战后史,就好像蒙着眼睛在高速公路上走路。回顾历史就是观察当下,在急剧变化的时代,如果不懂得以史为鉴,不能历史性的了解自己置身的环境,是非常危险的,这也是几近年,历史社科类图书火热的一个原因。在高速变化,纷争不断的政治环境中,了解历史、读懂过去,是帮助我们未来走得更稳的、变得更强的指航灯。
20世纪被称为 “杀戮的世纪”。有超过一亿人以 “被杀害” 的方式结束了仅有一次的 ”生”,这在人类史上史无前例。杀戮带来的数目庞大的死,让我们读史除了扼腕叹息外,还要反思这到底是谁造成的?
这些杀戮的大半部分是被冠以 “正当” 之名实施的,而且是 “合法的杀人”,其形态多种多样,包括战争、行刑、镇压民众运动等。而这些行为的主体,无一例外都是 “国家”,这是一个事实。也就是说,20世纪多达一亿之众的 “死”,实乃近代各民族国家以 “合法杀人” 所带来的 。
作者福井绅一,1956年生于东京,主要研究方向为日本近现代思想史。《重读日本战后史》是根据他在骏台预备学校三十余年的授课讲义汇编而成,按照 “占领下的日本”,“结束占领后的日本” “当代世界和日本” 三个部分对 “二战” 结束直至 “3.11东日本大地震” 时期的日本做了全面的总结。
讲述历史总是容易流于枯燥无味,本书虽是讲义稿,但仍然会让关注历史、热爱历史的人读来不觉苦闷。
在中国的 “满蒙开拓团” 遗孤从1931年日军在东北发动 "九·一八事变" 起,到1945年8月15日,宣布无条件投降,日本侵华战争前后共计十四年。十几年中,大量的日本移民以军人、商人、投机者等身份来到中国,有的为建功立业,有的为谋生糊口,随即也衍生出他们的第二代。读本书才知道,日本二战后在中国残留了如此之多的孤儿,其中就有当年 “满蒙开拓团” 的遗孤。
1930-1931年日本经济大萧条,很多企业进行大量裁员,多余人员政府无法安置,粮食严重短缺,社会问题严重。面对这样的事态,政府为达到一箭双雕的目的,开始甜言蜜语地劝诱佃农说 “满洲是充满希望的天地” “满洲” 没有地主,对谁都不需要低声下气,也不需要交地租,可以放心地从事农业生产,等等。总而言之,挖空心思招募了 “满蒙开拓团”,而将他们派往的地方,是中国东北和苏联的接壤地带,冬天时最低气温能达到零下40度。
日本政府的算盘打得很精细,万一苏联南攻,这些人还可以成为挡箭牌,所以送往当地的都是武装移民。从这层意义上来说,他们成了国家政策的 “受害者”。但他们又是 “加害者”,因为 “满蒙开拓团” 其实并没有在当地开荒,而是直接去当地从事农业生产。他们从中国人手里掠夺土地,拿来自己直接耕种,很多 “开拓团” 成员还雇用中国人当临时工,或是将中国人当佃农使唤,任意欺压,所以 “开拓团” 遭到了中国人的极度憎恶。
1945年8月8日,苏联宣布对日开战。苏联军攻入中国东北,这时关东军脚底抹油般地乘火车逃走了。“满蒙开拓团” 的人被迫进行残酷的大逃亡,太小的孩子不方便带着上路,只好把孩子留在了当地或是送中国人寄养。就这样,他们再一次成了 “受害者“。
这种事情为何会发生?首先在于日本一手缔造出了傀儡政权 “满洲国”,再就是,日本向 “满洲国” 派出了 “满蒙开拓团”。“满蒙开拓团”从最初的 “受害者”,逐步变成了 “加害者”,最后又再次沦为 “受害者”。
日本帝国的崩溃1945年7月,美、英、苏三国首脑在德国柏林郊外举行会谈。会议于7月26日发布了简称《波茨坦公告》,公告中对日本作出的决议内容包括消除军国主义、限制主权领土范围、促进民主化、惩办战犯、敦促日本军队无条件投降等。
可是,当盟军方面提出无条件投降后,曾担任过日本海军大将的时任首相铃木贯太郎一边做着结束战争的准备,一边却作出了 “唯有默杀而已” 的回应。这句应答在盟军听来,意味着日本拒绝接受《波茨坦公告》。至于他为何要加以 “默杀”?因为日本还不能确信美、英、苏所提出的无条件投降是否可以让日本保留天皇制,即是否可以 “维持国体”,如果不能保留天皇制,铃木内阁就只能把战争坚持到底,所以作出了 “唯有默杀而已” 的答复。
而战争方面,日本普通民众的死难人数在加剧,集中在7月26日发布《波茨坦公告》后至8月14日日本表示接受公告的这段时期。发动了战争的日本领导人,为什么要负隅顽抗?他们在惧怕什么?他们的惧怕来自两个方面:其一就是刚刚提及的,天皇制有可能无法保留,也就国体将无法维系;其二就是对战争的审判,他们不想被当作战犯受审,也就是说他们是出于自身的私利而在拖延战争。
造成日本老百姓大量死亡的原因,在于李梅等美国军人对手无寸铁的平民进行了无差别的地毯式轰炸;但也是由于发动战争的日本领导人光考虑如何才能让天皇制得以保存,如何才能求得自身安稳所导致的。
美军在李梅的指令下,使用烧夷弹(即燃烧弹),是专门为点燃纸木结构的日本房屋、杀死屋里居民而研发的炸弹。母弹筒里密密麻麻地装满了子炸弹,母弹在上空约500米处分解后,子炸弹就会像雨点般倾盆而下。炸弹贯穿屋顶几秒钟后在屋内爆炸,火焰腾空而起,整栋房屋都能被烧得精光。使用这种炸弹轰炸日本,死得最多的都是女人和孩子。
但是后来美国投掷原子弹的真实用意又是什么呢?8月6日,美军对广岛发起原子弹轰炸,总共造成死亡人数达约14万。这里要思考一下:对于败局已定、垂死挣扎的日本,美国为何要像痛打落水狗一般地投掷原子弹呢?真实意图在哪里?盟军占领了德国,首都柏林被一分二,德国本身以及整个欧洲都被分割为东西两个部分。在这样的大格局之下,如果对日本扔下两颗原子弹,一定能够彻底改变实力对比。投掷原子弹让美国单凭自身力量就能降伏日本,这样在战后的对日影响力上,就能确保美国相比苏联而言的优越性,这才是美国的真正用意。
1946年5月至1948年11月,远东国际军事法庭(通称 “东京审判” )一共召开了大约两年半时间。东京审判中有一个堪称致命缺陷的问题,那就是没有对作为战争最高责任人的昭和天皇发起诉讼,天皇甚至都没有出过庭。这里面折射出美方想要利用天皇以推进占领政策的强烈意图。
东京审判带有 “打赢了的强盗对落败的强盗作出审判” 的性质。虽然被告席上的那些人毫无疑问都是侵略者,是罪犯,但东京审判本身看起来像个闹剧。我们除了关注蕴含着对战争审判本身的认真思考,对日本的惩罚,对美国的批评,对国际社会对于侵略过程具备的犯罪性的认定,也要予以质疑。可以断言的是,要问谁是亚洲太平洋战争的真正受害者,那应该是亚洲的民众。但在东京审判中,前殖民地以及被占领地区的亚洲代表的意见并没有得到充分反映。
跨越有着 “杀戮” 记忆的20世纪,让21世纪成为一个“没有杀戮” 的“世纪”是全人类的期望。但事实又是怎样?9.11后美国开始针对报复,而发起的以 “反恐战争” 为名的阿富汗的空袭,21世纪是以这样的方式拉开了帷幕的。
历史,让人疼痛,也让人通透。我们要告诉孩子,不管有人标榜那么多的 “正当” 理由,不管如何被教导这是 “正义” 战争,只要否定了人的 “生存” 权,都要根本上予以质疑;不管用什么方式剥夺人的 “生” ,用什么方式决定人的 “死” ,都应该受到谴责。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