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相自救记录:转动信念的罗盘,成为情绪的主人|| 渡过

发布时间: 2020-04-30 08:37:15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25

小希/文张进/图去年下半年,我一直处在双相中低落的情绪状态中,当感觉快要陷进去走不出来的时候,情绪ABC理论让我恍然大悟——原来我一直受情绪所掌控,成为情绪的“奴隶”。情绪对人的影响毋庸赘言,在它的“奴役”下,我不仅心情低落,自我价值感也很低,感觉人生一片灰暗。而通过有意识

双相自救记录:转动信念的罗盘,成为情绪的主人|| 渡过

  小希/文 张进/图

  去年下半年,我一直处在双相中低落的情绪状态中,当感觉快要陷进去走不出来的时候,情绪ABC理论让我恍然大悟——原来我一直受情绪所掌控,成为情绪的“奴隶”。

  情绪对人的影响毋庸赘言,在它的“奴役”下,我不仅心情低落,自我价值感也很低,感觉人生一片灰暗。

  而通过有意识地训练,打破根深蒂固的错误信念,事实上我们有能力摆脱它的桎梏,翻身成为情绪的“主人”,重新掌控自己的人生。

  什么是情绪ABC?

  我老公每天都好晚才回家,我好生气!”

  疫情不知道什么时候能结束,我好担心”

  今天又被老板骂了,好难过。”

  小孩儿又把吃的弄得到处都是,气死我了”

  ……

  上面的这些情况是不是都很常见,听起来没有任何问题?它们描述的都是因为某件事情的发生,而引起的情绪反应。

  通常我们认为,情绪是直接由事件引起的。而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埃利斯认为,这是一个巨大的误区,他认为事件只是引发情绪的间接因素。一个激发事件A(Act event)发生了,人们对这件事情产生了一个信念B(Belief),这个信念B引发了情绪结果C(Consequence)。比如上面的例句里,隐含了哪些可能的信念呢?

  事件A(Act event)

  信念B(Belief)

  情绪结果C(Consequence)

  我老公每天都好晚才回家

  他只关心工作不关心我

  我好生气

  疫情不知道什么时候能结束

  疫情再延迟我可能会失业

  我好担心

  今天又被老板骂了

  他肯定觉得我能力不行

  好难过

  小孩儿把吃的弄得到处都是

  小孩儿太不懂事了

  气死我了

  上面的这些信念乍一眼看上去是不是也合情合理,挑不出毛病呢?

  可是,这些信念B一定是正确的吗?一个事件,只能对应一种信念吗?如果改变这些信念,会产生什么有趣的结果呢?我们不妨试试看——

  事件A(Act event)

  信念B(Belief)

  情绪结果C(Consequence)

  我老公每天都好晚才回家

  他每天都好辛苦

  我好心疼

  疫情不知道什么时候能结束

  正好趁着这段时间多学习充电

  感觉很兴奋

  今天又被老板骂了

  他又帮我找到了一个改进方向

  我好感激

  小孩儿把吃的弄得到处都是

  他这个年纪的小孩儿都这样

  没什么大不了的

  怎么样,是不是很神奇?同样一件事,只要改变对它的看法,或者说信念,就可以产生完全不同的情绪。

  这正是情绪ABC理论的核心。埃利斯认为,人们之所以产生负面情绪,并不是因为发生了不好的事情,而是因为他们产生了错误的信念,或者说非理性信念。只要有意识地扭转这些非理性信念,就能改变情绪的方向。

  有哪些常见的非理性信念?

  既然改变信念就能改变情绪,那么信念如何改变呢?首先我们得看看,有哪几类常见的非理性信念,我们的大脑给我们埋下了哪些陷阱。

  绝对化思维:这种思维常以“必须”、“应该”的表达方式出现。如:我必须成功,以及我必须要挣到多少钱/做到什么职位,才叫成功;我必须会做饭,才是个好妈妈;我必须外向;我必须和善,不能生气。

  还有一种常见的绝对化思维——非黑既白,即认为一件事情要么是对的,要么是错的。一个人要么喜欢我,要么不喜欢我。我要么成功,要么失败。这种思维方式,不给自己留一丝余地,因此通常会给自己很大压力。

  过度推理:推理指的是由一些已知前提推导出结论,而过度推理指的是由事件推导出不合理的、没有必然因果关系、且通常是负面的结论。

  例如:如果疫情持续,我就会失业——这可能是很多人最近的焦虑所在。

  但在“疫情持续”,和“我失业”之间,至少还隔着好几层逻辑链:疫情持续很长时间(如半年以上),且行业出现重大打击,且公司业务或资金链出现重大危机,且我能力不胜任,且我找不到其它工作。认为A一定会导致B,忽略中间的影响因素及其它可能性,这就是过度推理。

  以偏概全:用片面的观点看待整体问题。比如,一次工作失利,就认为自己什么能力都不行,什么都做不好;又比如,男朋友/老公在自己生病时没有问候或照顾自己,就认为他哪儿哪儿都对自己不好,甚至不爱自己。

  自我中心:自我中心是指,把一些与自己无关的事情(通常是负面的),归因到自己身上,认为是自己的责任。

  例如,你在路上和同事打招呼,他没有回应,你忍不住想“我怎么得罪他了吗?还是我今天哪里穿得不对?他为什么不理我?”

  而实际情况是,同事可能在想别的事情,根本没注意到你。

  又如,一个同事近期离职,而你恰巧与他有较多工作上的交集甚至冲突,你以为他是受不了你才离职的,实际上对方可能只是嫌公司太远了或工资太低了,跟你一点儿关系都没有。

  我们在孩童时期,以为整个世界都是围着自己转的,甚至打雷下雨都认为是自己犯了错,老天爷降下惩罚。慢慢长大后,虽然可以认识到这个世界有其客观规律,但依然忍不住陷入自我中心。而实际情况是,it has nothing to do with you...nobody cares what you're th...

  错误预期:通常指对一件事情有过高的预期,一旦没有达到预期就容易产生负面的情绪。如父母很容易对孩子产生过高期待,从小时候学走路、学说话到上学时认字、算数、艺术、体育,总忍不住与人比较,一旦某一项落后就觉得孩子有问题,或是自己没有教好。这样的错误预期也常发生在自己身上。

  逃避否定:逃避否定是指,现实太过痛苦,自己无法承受,以至于去逃避、否定这件事情的发生。例如,一个人失恋了被甩了,却说“我早就不想跟ta在一起了,ta提出来我反而觉得解脱了,我一点儿也不伤心”。这有可能是真实想法,也有可能是在逃避、否定自己对爱人的不舍和自己所受的伤害。

  以上,都是常见的非理性思维。写完不禁感叹,原来大脑给我们设了这么多陷阱,让我们“以为”自己是“负有责任的”、“没用的”、“无能的”。

  仔细回想你每天对大小事物的各色评价,有没有落入这些陷阱里呢?又有没有因为落入这些信念陷阱,而让自己生气、不安、焦虑、悲伤呢?

  当我开始有意识地捕捉自己的情绪和它背后的信念时,才猛然发现,我有时一天得批评自己好几十次,几乎每发生一件小事,就觉得自己做错了什么。而信念和情绪偏偏互为因果,互相影响。

  非理性信念引起负面情绪,负面情绪使得我们更加悲观,又助推了非理性情绪的产生,逐渐走向恶性循环。而打破这个循环的关键,就是从打破非理性信念开始。

  如何练习扭转负面信念

  那么,如何改变非理性信念呢?分享我亲测有效的两个扭转负面信念的小练习。

  信念逆转

  这个练习,是希望去探究情绪背后的信念,并试图去分析,它可能步入了哪些非理性信念的误区,从而去挑战它、松动它、改变它,进而改变自己的情绪状态。

  这个练习很简单,分成三步:

  ① 按照情绪ABC的结构,把事件、信念和情绪写下来,并给自己的情绪打分(e.g.1-10)或贴上标签(开心/失望/愤怒etc)

  ② 思考当前的信念可能有哪些误区?试图改变这个信念,并把新的信念写下来。

  ④ 觉察新的信念对情绪的改变,把新的状态也写下来。

  简单举两个例子:

  事件一:过年期间通过携程抢火车票,花钱升到了最高抢票等级,并且成功抢到了。抢完才发现这个车次还有余票,不用抢就能买到。

  原信念:抢票钱白花了,不值得

  原情绪:感觉很不爽(3/10)

  信念挑战:怎么衡量抢票的钱花得值不值呢?因为还有余票就认为抢票的钱白花了,有些绝对化过度推理。事实上,这趟车是通过“多买几站”的方式买到的,如果自己抢,我根本不会知道有这趟车。而我知道的那几趟常用车次,票都秒光了。所以,不用软件抢票,买不到票的风险很大。

  信念逆转:如果没有抢票软件,我也不会买这趟车,大概率还是买不到票。

  新情绪:感觉好多了,还是很庆幸自己使用了抢票软件。(8/10)

  事件二:女儿好朋友的爸妈邀请其它小朋友出去玩儿,但没有邀请我们家。

  原信念:是不是因为我太内向、不擅长和孩子爸妈交朋友,才使得女儿得不到邀请?

  原情绪:感觉有些自责(4/10)

  信念挑战:把其他人的行为归因到自己身上,这是太过于自我中心了。他们这么做肯定有他们自己的原因,而那个原因可能跟我一点关系没有,我也并没有做错什么。而且,因为一次没有邀请,就认为以后都不会邀请我们,认为自己社交能力差,也有些过度推理以偏概全

  信念逆转:他们没有邀请我们,跟我和女儿都没有什么关系。如果希望女儿有好朋友一起玩儿,那下一次主动邀请其他人吧。

  新情绪:感觉没什么大不了的,自责的情绪减轻了(6/10)

  太好啦”记录本

  这是我自创的一个小练习。我在做信念逆转练习的时候发现,对于一些负面信念,我需要花很多时间劝慰自己,才能把它调节为中性的。

  也就是说,对于一件“坏事”,我需要花费很大功夫,来劝自己这不完全是“坏”的,我也很难把“坏事”理解成“好事”。

  有一天我突然想到,如果根本没有什么“坏事”,所有的经历都是“好事”呢?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理解发生的一切,会怎么样呢?

  正是基于这个思考,我开始尝试记录那些乍看起来不太好的事情,试图告诉自己“太好啦!”。下面是我记录的一些真实经历:

  事件A:健身计划刚开始不久,就经历了崴脚和腰伤。很担心好不容易重启的健身,又要第n次夭折。担心自己无法成为一个自律的人。

  太好啦!这是身体在提醒我,欲速则不达,正确地锻炼比高强度地锻炼更重要。现在受伤,才可以避免未来受更严重的伤害。

  事件B:女儿幼儿园最后一个学期要换到学前班,今天是她在园里的最后一天。她因为舍不得,最近每天都会哭好几次。

  太好啦!我今天和她一起,与小朋友们认真地举行了告别仪式。她学会了离别,也学会了开始。离别的不舍、回忆的美好都会让她更珍惜当下、珍视友情。

  事件C:主持一个研讨会,CEO到CEO-2层都在,但中段并不是很顺利,讨论结果不太理想。

  太好啦!通过这次讨论,更熟悉了大家的思维方式,明确了未来更合适的讨论切入口。另一点值得鼓励的是,虽然中段不尽人意,但并没有因此气馁慌神,下半场圆满完成,心态上进步显著。

  事件D:团队里有小伙伴要离职,花了很长的时间劝留,但是并没有成功。

  太好啦!他想清楚了未来的路,职业发展上会更顺畅,我也可以通过他,吸收更多外界的信息和方法论。我接下来需要做的,是积极期待、准备新同学的加入,带来新思路和新气象。

  上面两个方法所举的案例,都是我生活中遇到的实际情形——从生活琐事到工作挑战。比如,最近有同事说,“你会发现可能好消息总冷不丁伴随着一个坏消息,你会常常发现喜怒很快更换,一时天堂一时地狱”——但或许我们也可以逆转一下这个信念:这世上或许本没有什么“坏消息”,所有的消息都是“好消息”,一切都取决于我们以什么样的视角看待这些消息。

  最后,再分享一些关于情绪和信念的心得体会。

  1. 为什么这么敏感?不要想那么多,人放轻松一点不就好了?

  对于部分人而言,敏感是天性,也算是天赋。但每个天赋都有其副作用,敏感的副作用,大概就是容易让自己受伤。所以,敏感本身并没有什么过错,也没有什么应该不应该。我们要做的,是好好借助我们敏感的天赋,来体察自己微妙的思维和情绪,同时通过积极的思维训练,来避免、降低敏感带来的伤害。

  2. 改变信念,是自我欺骗吗?明明是一件“坏事”,非得说成“好事”,这不是“自欺欺人”吗?

  这是刚开始做信念训练时,非常容易感受到的困惑。

  我刚开始的时候,也时常觉得,说这些好听的话,好像在自我欺骗诶。

  其实,即使刚开始觉得“自欺欺人”也没关系,慢慢地,信念的罗盘就会开始转动——

  首先,你会开始顿悟,自己过去有些根深蒂固的负面信念有可能是错的,而以前你或许从不考虑这种可能性;

  之后,你会开始说服自己把负面信念调节为中性的,刚开始需要花很长时间,后来逐渐缩短;

  最后,你开始慢慢形成一些正向的、积极的信念。自欺欺人,变成了正向的自我实现的预言。

  3. 我感觉不到自己的情绪,也想不清楚情绪背后的信念怎么办?

  唯有更深入地觉察。仔细地、沉浸式地回想引起情绪的那些事情发生时的环境、人物、对话、表情,哪个细节最刺痛你、触动你、让你印象最深?为什么?有的时候,这些回忆会让我们痛苦、难堪、尴尬、不安?恰是这些你不愿面对的情绪,背后藏着你最深的诉求、最隐秘的信念,藏着你改变的钥匙。

  4. 学会了情绪ABC理论,我就能完全掌控自己的情绪,完全没有负面情绪吗?

  当然不可能。情绪的形成很多时候是自动化的,没有办法全然掌控。情绪ABC理论的首要作用,首先是去理解所有的情绪,包括负面情绪,洞察背后的信念和诉求。然后再通过训练信念扭转,来减少情绪的过激程度,让它调节为更健康的情绪。

  烦恼、忧愁、愤怒、焦虑,将永远与我们相伴相生,更重要的是学会怎么与它们和平共处,而不是试图消灭它们、赶走它们。

  5. 我”≠“我的信念”,“我”≠“我的情绪”

  这是我通过情绪ABC理论和自身的信念训练获得的一个重要learning,或许是最重要的那个。

  比如,我们在受挫时可能会说“我觉得自己好失败啊”,这真的意味着我们是个失败的人吗?

  “我觉得自己好失败”,只是一个信念,而不是一个事实,它并不代表“我是一个失败的人”。当我们能从自己的情绪和信念中抽离出来时,就不会对自己那么妄下定论了。

  6. 每个人需要为自己的情绪负责。情绪不由他人或环境而起,而由自己而起。

  把情绪归咎于环境或他人,似乎是人的本能。我们经常说“你惹我生气了”,或者“办公室太吵了,我没办法静下心来”,或者“疫情太让我闹心了”,在这些例子里,情绪的锅甩给了“你”、“办公室”和“疫情”。

  无论是情绪ABC理论,还是《非暴力沟通》,都认为情绪因自身而起。情绪ABC理论认为,是你的信念引起了情绪;《非暴力沟通》的作者认为,是你内在的诉求和需要引起了情绪。

  而无论是信念,还是内在需要,都只与你有关,与他人和环境无关。老公回来晚了,你生气,不是因为他回来晚了这件事本身,而是因为你希望得到陪伴和关爱(内在需要),以及你觉得老公是不爱你了才会回来这么晚(信念)。

  《少有人走的路》里也提到,承担责任,是心智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我们不仅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也要为自己的情绪负责。

  7. 自我接纳和自我关爱

  为自己的情绪负责,是不是意味着自己不能有负面情绪了呢?我生气、失望、害怕都是我自己的责任,都是我自己的错?并不是这样的。

  为自己的情绪负责,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去否定、打压自己的负面情绪。恰恰相反,它需要我们充分地觉察、理解自己所有的情绪,尤其是负面情绪。

  首先认可它、接纳它、不回避它,然后试着分析它、理解它、洞察它,这样才能找到它形成的症结。而这意味着,我们需要完全地接纳自己,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接纳自身情绪的复杂性,接纳自己那些“看起来上不得台面”的小心思。

  情绪很美妙,它能让人在大晴天里泪如雨下,也能让人在暴风雨里开怀大笑,它能让一个普普通通的日子变得像在坐过山车,也能让人在大灾大难面前宠辱不惊不悲不喜。它像一匹野马,如果不细心调教,就有可能被它摔翻在地。

  而信念,就是驯服这匹野马的缰绳,让我们虽然有有起伏,但依然稳稳地待在马背上。

  作者相关文章:

  挣脱狂热幻影:我的双相自救记录

  

  关于“渡过”

  心理障碍患者互助康复社区

  真实原创,知行合一,自渡渡人

  本公号文字、图片版权均为作者和公号所有,未经同意禁止商业应用。投稿信

  更多内容,扫码关注

本文标题: 双相自救记录:转动信念的罗盘,成为情绪的主人|| 渡过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14986.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新概念回顾 | 盏中宴非诚勿扰实录2| 不虚伪,内心就是有条条框框的直男,在92-94年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