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年,康复界一位前辈很推崇《医生的修炼》这本书,安利给我之后,我一直不曾看过。在康复行业的第三个年头,我终于在与骨科医生、康复...
前两年,康复界一位前辈很推崇《医生的修炼》这本书,安利给我之后,我一直不曾看过。在康复行业的第三个年头,我终于在与骨科医生、康复治疗师和患者的各种交道中,决定打开这本书。
医学是一个系统性的问题,当这个系统越来越庞大复杂,而它对精密人体的研究也还只是粗浅皮毛之时,医者在庞大的知识系统里,由粗到精,由泛到专。医生自我修炼的过程,我不自觉地思考了人生。
只取一瓢饮
医生需要掌握的知识在容量和复杂程度上已经大大超出了个体所能承受的极限,根本就没人能全部掌握并理解这些知识。在庞大纷杂的信息冲击下,每个人,或许应该加一个“学习、进取的”定语,面临着同样的问题,被知识淹没或者放弃挣扎。再或者,取舍。
上班、吃饭、睡觉,刨除时间的“硬成本”,挤出来的时间正在面临越来越惨烈的竞争。专注变得更难,因为选择更多。
记得看过一期《圆桌派》,梁文道、窦文涛等4个老男人坐在一起聊出轨,环境空前开放、信息获取便利,中国社会正在经历从口腔期到肛门期,欲望膨胀。社会进步的这一必然阶段,与信息爆炸,知识学习的风潮混合交错,推进着人类的发展。
逼格满满的APP ONE,管理流行书《最重要的事情只有一个》,歌曲《一生只爱一个人》、10W+文《做好这件事就够了》……越纷繁,越渴望简约。KK对互联网发展趋势的判断,其中之一就是帮助用户完成信息精选,使他们从庞大杂乱信息中迅速获取有效信息。
当你无法驾驭,便须选择。
预设一份豁达
无论是医生,还是患者,都要接纳临床的复杂性,预设一份豁达,才能体验技术征服、超越后的愉悦。与这段文字相对应的是,一则有关医患关系的报道开头这样写道:“在当下中国社会的医患关系中,矛盾占据了主要地位。医疗系统的问题被集中映射在医患关系上。患者普遍存在对医生的不信任感,导致医患冲突不断升级。”
这是现实。前天和一位医生聊天,在医疗的不确定性中,中国的医生更不会轻易地下定论,患者则在模棱两可中猜测、打探、自我诊断。这进一步加深了不信任,于是,医生在做诊断的过程变得更不纯粹了,在技术、风险之外,需要考验他们对于人本身层面的考量和评估。真正的大家,技术之上是情商。
另一期关于饭局的《圆桌派》里,说到在北京赴局,是对情商的考验,错综的人际关系比饭局吃什么本身烧脑百倍。
活着不易,何必相互为难。预设一份豁达,不仅在于医患,也在于人与人之间。
一个人时代的结束
科学的复杂性已经从根本上改变了医学领域,那种靠一个工匠式的医师拟定一个治疗方案就可以挽救病人的年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翻译一下,俗点说就是集体主义精神;常规的说法是,团队协作的重要性;时髦的说法是,人与人之间的连接关系。
这不是单打独斗的年代,越是需要团队协作,就越是考验一个系统的整合运营能力,一个人的职业操守与合作精神。无论技术水平的高低,当你不能适应团队与文化,没有起码的职业素养,技术便无法产生价值。在团队里,你的鄙夷不屑不可一世映射出最令你讨厌的自己。
巴吉明尼斯特·富乐博士有个经典的法则,你服务的人越多,你的效能就会越大!也就是说,一个人的价值,在于你服务的人数。所有的关系皆可视为服务关系,你的意识决定行为,行为决定结果。
那为什么对大师敬仰回归了呢?这是对匠人精神的致敬,并非是一个人一个事业的倒退。因为我们都在面对一个更可怕的东西,浮躁。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