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第二次去西沙湿地。记忆中清冷的秋风,绿中带黄夹红,看似油画上潦草的色彩涂抹,却又无形之中给人以精致的质感。踩在木板铺成的小道上,比起城市坚硬的水泥路,别有一种温馨、回归的感觉;小道两边是比人还高芦苇荡,挨挨挤挤,绿意中夹杂着丝丝的枯黄,如一片
这是我第二次去西沙湿地。记忆中清冷的秋风,绿中带黄夹红,看似油画上潦草的色彩涂抹,却又无形之中给人以精致的质感。踩在木板铺成的小道上,比起城市坚硬的水泥路,别有一种温馨、回归的感觉;小道两边是比人还高芦苇荡,挨挨挤挤,绿意中夹杂着丝丝的枯黄,如一片浩瀚的海洋,又似一片神秘的森林。
今天的阳光有点火辣,游人特别多,全然没了当年来的清寂。喧嚣中的游人都提着钓竿,拎着网兜,闪烁的眼神全部定格在这些小小的生命上——螃蟹。他们的快乐与失落完全被这些小巧玲珑的螃蟹是否能顺利上钩而控制。记忆中热闹的螃蟹洞穴,进进出出的都是自由行走的“公民”,而今却因为人类的入侵而变得冷清不堪。深邃的洞穴,像一张撑开的嘴,寂寞而无奈地诉说着不想打破的宁静。随处可见折断的芦苇钓钩,横七竖八地躺在褪去潮水的湿地之中,呻吟着被遗弃的失落。
在他们的眼里,还有如画的风景吗?
我的情绪也因为眼前的嘈杂而一落千丈。当年来的时候,虽清冷无人,但随处可见的美景能净收眼底。雾色笼罩下的绿意,如浸润在牛奶浴中,温润而灵动。枝叶上闪烁的露珠,折射着早晨阳光的温暖。清晰地记得在这天然的大氧吧我们尽情深呼吸。远望,能看到风景,近看,能凝望惊喜。可是,现在……
是啊,当我们太过专注于某种事物某个人或是某项活动之后,往往会忽略身边很多其他的风景。
教学亦如此。
中午从廊前的教室门口经过,二年级的孩子趴在桌上写字。一个个小不点儿,安静得让人诧异。不自觉得多看了两眼,心头猛地一惊:他们都在怎么写字?有标准的写字姿势吗?还有正确的握笔姿势吗?写出的内容与正确的姿势相比,哪个更重要?看到这一幕,心头不由得一紧。老师站在讲台上,静静地看着孩子写作业。我忽然想,我们教师的眼里关注的是什么?整个教育关注的是什么?我们是不是太关注了某种目标之后,就再也没有能力看到孩子其他方面的能力了?我们是不是也像那些钓螃蟹的人那样,眼里全部被螃蟹上钩时的快感充斥,已经全然忘却了沿途其他的风景?当教育被极尽功利的分数所替代时,我们关注的焦点都发生了偏颇。我们不可能把一个将来有希望成为优秀木匠的人培养成心理学的博士,更不可能将一个可以成为机械制造师的优秀人才培养成一个教书匠。教育的目标就是让每一个人能够在将来准确的找到自己的位置。可是,我们在做什么?
扪心自问,作为教师,我们眼里的孩子,看到的是什么?是上课有没有专心听讲?是作业有没有按时认真完成?是考试的分数是不是已经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除了这些,我们还关心过孩子多少?他们的课堂上坐得累吗?冬日里写字的小手是不是嫌冷?他们的好奇心,他们精彩的想象力,我们都耐心守候,静心倾听了吗?没有!在这个急近功利的时代,什么都容不得我们去等待。起跑线上父母亲就要求孩子们学习各种知识,争先恐后唯恐落下。可是谁看到过马拉松比赛的起跑就是用尽了全身的力气的?真正的长跑,都是用匀了气力,稳步前进的。我们经常看到在第一圈就使出浑身力气一路领先的人,在第二圈,第三圈时,人就开始筋疲力尽,能不能坚持到底也是个问题。我们是不是都过早关注自己的孩子走在哪个位置,却忘记了关注孩子走得累不累,忘记了孩子在行走途中与众不同的美丽呢?
每个人都是一道独一无二的风景,孩提年代更是一段让人心醉而快乐的时间。如果我们过早的紧盯住孩子那些你自以为是的重要,我们会逐渐遗忘藏于他们身上隐藏着的另一些美丽。我们的评价标准会越来越简单,孩子的发展也就难以避免的会往你所想要的单一性方向去发展。
记得一句话这么说:盯,则盲矣;散,则明矣。“不知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想一想,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孩子?风景可以错失,因为有机会故地重游,但是孩子呢?他们最美好的时光一旦远离,我们还能为之做出怎样的努力与补救?
退一步,是我们自身视野的放大,胸怀的放大,快乐的放大,更是孩子无限潜能的放大。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