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狄兰·托马斯的《歌》

发布时间: 2022-07-23 00:01:13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散文 点击: 103

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什么意思这里的良夜常常是指生命到了最后。而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顾名思义就是不要轻易放弃生命,即使生命到...

如何理解狄兰·托马斯的《歌》

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什么意思

这里的良夜常常是指生命到了最后。而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顾名思义就是不要轻易放弃生命,即使生命到了最后几年,也要活得精彩。记得年轻时看过一部动画片,名为《虹猫蓝兔七侠传》,片头曲中就有一句歌词“活就要活得有滋有味,活就要活得神采飞扬”,就强调了这种生活态度。常言道:人争一口气,佛争一炷香。人活着就要争气,这样我们的人生才会有价值。

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这个是英国诗人狄兰·托马斯在20世纪中期创作的一首诗歌,在这首诗歌里面表达了诗人对于死神将可爱的人们带离这个世界的愤怒,即"怒斥光明的消逝",这里面既有对于人生经历生老病死的无奈,体现对于生命的珍视,特别是对于自己的父亲因为得病即将离开这个世界的悲伤和愤怒之情了,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他对于自己父母的爱,以及自己内心的无助和悲凉。

老教授说的是一首诗
诗的作者是Dylan Thomas(狄兰·托马斯)诗名是: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

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 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Old age should burn and rave at close of day; 白昼将尽,暮年仍应燃烧咆哮;
Rage, rage against the dying of the light. 怒斥吧,怒斥光的消逝。
Though wise men at their end know dark is right, 虽然在白昼尽头,智者自知该踏上夜途
。。。。。后面还有很多就不贴上来了

诗歌中的“良夜”(that good night)和“光的消逝”(the dying of the light)都比喻死亡。诗人用激烈的口吻劝解人们不要听从命运摆布,不要放弃活的希望,绝对不能“温和地就走进那个良夜”
ps:这是狄兰·托马斯写给他父亲的一首诗。当时,他的父亲生命垂危,已经放弃了活下去的期望,准备安安静静地离开这个世界。狄兰·托马斯和父亲的感情很深,他走上文学这条道路就和自己曾作为英国文学教师的父亲有直接关系。诗人希望自己的这首诗可以唤起父亲战胜死神的斗志,不放弃任何活下去的希望。

结合剧情而言

老教授是希望男主以及男主的女儿乃至其他人,不要放弃任何希望,不向现实屈服,要和命运抗争到底
《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是英国诗人狄兰·托马斯创作于20世纪中期的诗歌,该诗歌表达了诗人对于死神将可爱的人们带离这个世界表达了愤怒,即“怒斥光明的消逝”。

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老年应当在日暮时燃烧咆哮;
  怒斥,怒斥光明的消逝。
  
  虽然智慧的人临终时懂得黑暗有理, 
  因为他们的话没有迸发出闪电,他们
  也并不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善良的人,当最后一浪过去,高呼他们脆弱的善行
  可能曾会多么光辉地在绿色的海湾里舞蹈,
  怒斥,怒斥光明的消逝。
  
  狂暴的人抓住并歌唱过翱翔的太阳,
  懂得,但为时太晚,他们使太阳在途中悲伤,
  也并不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严肃的人,接近死亡,用炫目的视觉看出
  失明的眼睛可以像流星一样闪耀欢欣,
  怒斥,怒斥光明的消逝。
  
  您啊,我的父亲.在那悲哀的高处.
  现在用您的热泪诅咒我,祝福我吧.我求您
  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怒斥,怒斥光明的消逝。

请问狄兰·托马斯的简介

附上他的诗一篇rnrn"通过绿色的茎管rn催动花朵的力"rnrn通过绿色的茎管催动花朵的力rn也催动我绿色的年华;使树根枯死的力rn也是我的毁灭者。rn我也无言可告佝偻的玫瑰rn我的青春也为同样的寒冷热病所压弯。rnrn催动着水穿透岩石的力rn也催动我红色的血液;使喧嚣的水流干rn涸的力rnrn也使我的血液凝结rn我也无言可告我的血管rn在高山的水泉也是同一张嘴在啜吸。rnrn搅动池塘里的水的那只手rn也搅动流沙;拉着风前进的手rn也拖曳着我的衾布船帆。rn我也无言可告那绞死的人rn绞刑吏的石灰是用我的泥土制成。rnrn时间的嘴唇像水蛭紧贴泉源;rn爱情滴下又积聚,但是流下的血rn一定会抚慰她的伤痛。rn我也无言可告一个天气的风rn时间已经在群星的周围记下一个天堂。rnrn我也无言可告情人的坟墓rn我的衾枕上也爬动着同样的蛆虫。
狄兰·托马斯(1914-1953),生于1914年10月27日,南威尔士的天鹅海。1931年,16岁的托马斯就辍学做了《天鹅海晚报》的记者,同时在当地一家半专业戏院演出了一年多,为今后的写作生涯做准备。1934年,托马斯出版了个人首本诗集,并移居伦敦,三年后,他同凯特琳·麦可耐马拉结婚,并有了三个孩子。期间他陆续出了好几本诗作,贬誉参半,到1946年《死亡入口》出版,他的天赋终于得到评论界肯定。战争期间,托马斯逗留在伦敦,为一些记录片写剧本,并为 BBC写稿和演播,他引以自负的所谓“划破玻璃”的嗓音为他赢得了不少听众,在他大胆诗作和豪饮的名声上又加了一笔。五十年代初,他的环美国演讲不受一些显赫的听众好评,蒙羞归国。1953年11月,当年仅39岁的托马斯在纽约进行第四次美国之旅时,死于过度饮酒、食糖、用药。

《死亡也并非是所向披靡》

死亡也并非是所向披靡,
西沉的月亮融为一体;
骨头被剔净,而干净的骨头又消失,
他们的臂肘和脚底一定会有星星;
尽管他们发痴却一定会清醒,
尽管他们沉落海底却一定会重新升起;
尽管情人会失去,爱情却永生;
死亡也井非是所向披靡。

死亡也并非是所向披靡,
久卧在大海的迂曲漩涡之下,
他们不会像卷曲的风儿一样死去;
当筋骨松弛在刑架上挣扎,
虽受缚于车轮,却一定不会屈服;
他们手中的信仰会被折断,
独角兽似的邪恶刺穿他们的身躯;
纵然粉身碎骨,他们一定不会屈服,
死亡也并非是所向披靡。

死亡也并非是所向披靡。
海鸥不会再在他们身畔啼鸣,
波涛也不会高声拍打着堤岸;
曾经花枝招展的地方再也不会
另有鲜花昂首笑迎雨点的打击;
尽管他们疯狂,像硬瘤一般僵死,
一个个人物的头颅在雏菊丛中崭露;
在阳光中碎裂直到太阳崩裂,
死亡也并非是所向披靡。

(汪剑钊译)

《拒绝哀悼死于伦敦大火中的孩子》

直到创造人类
主宰禽兽花木
君临万物的黑暗
以沉寂宣告最后一缕光明闪现
而那静止的时辰
来自轭下躁动不安的大海

而我必须再一次进入
水珠圆润的天庭
和玉蜀黍的犹大教堂
我才能为一个声音的影子祈祷
或在服丧的幽谷之中
播撒我苦涩的种子去哀悼

这个孩子高贵而壮烈的死亡。
我不会去谋杀
她那与严峻的真理同行的人性
也不会再以天真
和青春的挽歌
去亵漆渎生命的港口。

伦敦的女儿与第一批死者同穴深葬,
众多的至亲好友将她裹没,
永恒的尘粒,母亲深色的血管
默默地傍依着冷漠地
涌流不息的泰晤士河。
第一次生命丧失以后,再没有另一次死亡。

(汪剑钊译)
兰•托马斯(Dylan Thomas,1914—1953),1914年10月22日生于英国南威尔士斯温西(Swanses),1925年9月入斯温西初级中学学习,并开始诗歌创作;1931年8月中学毕业,任《南威尔士日报》记者;1933年在伦敦首次发表诗作, 1934年获《诗人之角》图书奖,同年12月出版第一部诗集《十八首诗》,1936年出版《诗二十五首》,1939年出版《爱的地图》,1943年3月开始担任英国广播公司播音员,1946年出版《死亡与入口》,1952年出版自己选定的《诗集》(1934-1952)。1953年11月9日诗人在美国纽约去世,享年39岁。
狄兰•托马斯的诗歌围绕生、欲、死三大主题;诗风粗犷而热烈,音韵充满活力而不失严谨;其肆意设置的密集意象相互撞击,相互制约,表现自然的生长力和人性的律动。狄兰•托马斯的诗歌掀开了英美诗歌史上新的篇章。(
兰•托马斯(Dylan Thomas,1914—1953),1914年10月22日生于英国南威尔士斯温西(Swanses),1925年9月入斯温西初级中学学习,并开始诗歌创作;1931年8月中学毕业,任《南威尔士日报》记者;1933年在伦敦首次发表诗作, 1934年获《诗人之角》图书奖,同年12月出版第一部诗集《十八首诗》,1936年出版《诗二十五首》,1939年出版《爱的地图》,1943年3月开始担任英国广播公司播音员,1946年出版《死亡与入口》,1952年出版自己选定的《诗集》(1934-1952)。1953年11月9日诗人在美国纽约去世,享年39岁。
狄兰•托马斯的诗歌围绕生、欲、死三大主题;诗风粗犷而热烈,音韵充满活力而不失严谨;其肆意设置的密集意象相互撞击,相互制约,表现自然的生长力和人性的律动。狄兰•托马斯的诗歌掀开了英美诗歌史上新的篇章。
w23

狄兰·托马斯的人物评价

狄兰·托马斯人称“疯狂的狄兰”,生于英国威尔士一个很有教养的中产阶级的家庭,而他本人天生就是一个顽童,而后又成为酒鬼、烟鬼。他很早就预感他活不长,自称要创造一个“紧迫的狄兰”,一个有着自我毁灭激情的诗人。他从本质上讲是一个浪漫主义者。他十九岁时出版了第一本诗集,立即引起了诗界的注意,接着他移居伦敦,两年后又以第二本诗集赢得了许多著名诗人的赞扬,1946年出版的《死亡与出场》更为不同凡响。这时他不仅轻而易举地走进了英国当代大诗人的行列,而且催生了摹仿他的“新启示”诗派(又称为“天启派”)。
托马斯的诗与探索生命、爱与死亡的电影《星际穿越》主题十分吻合,这部科幻片中,狄兰·托马斯所作的诗歌《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被多次吟诵。事实上,这首诗从流浪在太空的人类嘴中读出来,确实提升影片的维度与震撼力,字字都会击中观众的心脏。而除了诺兰外,托马斯也是影响了斯蒂夫·乔布斯的几个人物之一。

求星际穿越里的那首诗

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 

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作者:Dylan Thomas(狄兰·托马斯), 1914 - 1953

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 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Old age should burn and rave at close of day; 白昼将尽,暮年仍应燃烧咆哮;

Rage, rage against the dying of the light. 怒斥吧,怒斥光的消逝。

Though wise men at their end know dark is right, 虽然在白昼尽头,智者自知该踏上夜途,   

Because their words had forked no lightning they因为言语未曾迸发出电光,他们

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  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Good men, the last wave by, crying how bright 好人,当最后一浪过去,高呼着他们脆弱的善行

Their frail deeds might have danced in a green bay, 本来也许可以在绿湾上快意地舞蹈,

Rage, rage against the dying of the light. 所以,他们怒斥,怒斥光的消逝。

Wild men who caught and sang the sun in flight, 狂人抓住稍纵即逝的阳光,为之歌唱,

And learn, too late, they grieved it on its way, 并意识到,太迟了,他们过去总为时光伤逝,

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 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Grave men, near death, who see with blinding sight 严肃的人,在生命尽头,用模糊的双眼看到

Blind eyes could blaze like 4)meteors and be gay, 失明的眼可以像流星般闪耀,欢欣雀跃,

Rage, rage against the dying of the light.  所以,他们怒斥,怒斥光的消逝。

And you, my father, there on the sad height, 而您,我的父亲,在生命那悲哀之极,

Curse, bless, me now with your fierce tears, I pray.我求您现在用您的热泪诅咒我,祝福我吧

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 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Rage, rage against the dying of the light. 怒斥吧,怒斥光的消逝。

扩展资料:

《星际穿越》里反复提到狄兰·托马斯的这首诗,几乎成了全片的片眼。

因为长期酗酒等,有一天在连灌了18杯威士忌之后,天才英国诗人狄兰·托马斯突然暴毙,享年39岁。

诗人对于死神将可爱的人们带离这个世界表达了愤怒,他要“怒斥光明的消逝”。

这是首格律严谨的十九行诗,朗读起来颇有复沓之美,注重音乐性正是托马斯诗歌的特征之一。

中国当代诗人多多就曾在访谈中说过他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接触到狄兰·托马斯的“词组节奏”时的震撼。

电影中这首诗的中文翻译出自巫宁坤的手笔,巫宁坤先生生前虽然只翻译了五首迪伦·托马斯的诗,但这五首都堪称英诗汉译的精品,并且成为“朦胧诗”以降中国当代诗人的精神养料。

许多中国当代诗人在成名后都曾谈起过巫先生翻译的迪伦·托马斯给予他们创作的巨大影响。

狄兰·托马斯的诗歌围绕生、欲、死三大主题;诗风精犷而热烈,音韵充满活力而不失严谨;其肆意设置的密集意象相互撞击,相互制约,表现自然的生长力和人性的律动。

狄兰·托马斯的诗歌掀开了英美诗歌史上的新的篇章。

他十九岁时出版了第一本诗集,立即引起了诗界的注意,接着他移居伦敦,两年后又以第二本诗集赢得了许多著名诗人的赞扬,1946年出版的《死亡与出场》更为不同凡响。

这时他不仅轻而易举地走进了英国当代大诗人的行列,而且催生了摹仿他的“新启示”诗派(又称为“天启派”)。

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不要温和地接受安逸的死亡。在暮年时燃烧咆哮,就是他对待死亡的态度,尽量燃烧不妥协,就像他另一首诗里所说的一样,“而死亡也不得称霸”。

《星际穿越》里,全人类都将面临灭绝,这是人类的暮年,多数人将要不明就里木然死去,少数人去寻找新希望,他们正是“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老布兰德一直说的那句诗;

诗的作者是Dylan Thomas(狄兰·托马斯), 1914 - 1953;诗名是: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 ;

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 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Old age should burn and rave at close of day; 白昼将尽,暮年仍应燃烧咆哮;
Rage, rage against the dying of the light. 怒斥吧,怒斥光的消逝。
Though wise men at their end know dark is right, 虽然在白昼尽头,智者自知该踏上夜途,   
Because their words had forked no lightning they 因为言语未曾迸发出电光,他们
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  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Good men, the last wave by, crying how bright 好人,当最后一浪过去,高呼着他们脆弱的善行
Their frail deeds might have danced in a green bay, 本来也许可以在绿湾上快意地舞蹈,
Rage, rage against the dying of the light. 所以,他们怒斥,怒斥光的消逝。   
 Wild men who caught and sang the sun in flight, 狂人抓住稍纵即逝的阳光,为之歌唱,
And learn, too late, they grieved it on its way, 并意识到,太迟了,他们过去总为时光伤逝,
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 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Grave men, near death, who see with blinding sight 严肃的人,在生命尽头,用模糊的双眼看到
Blind eyes could blaze like 4)meteors and be gay, 失明的眼可以像流星般闪耀,欢欣雀跃,
Rage, rage against the dying of the light.  所以,他们怒斥,怒斥光的消逝。  
 And you, my father, there on the sad height, 而您,我的父亲,在生命那悲哀之极,
Curse, bless, me now with your fierce tears, I pray.我求您现在用您的热泪诅咒我,祝福我吧
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 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Rage, rage against the dying of the light. 怒斥吧,怒斥光的消逝。
狄兰托马斯
不要温柔的走进那个良夜
网上有很多版本

看完星际穿越,想了解下狄兰·托马斯是个什么样的人

狄兰·托马斯,人称“疯狂的狄兰”,英国作家、诗人,代表作《死亡与出场》、《当我天生的五官都能看见》等。托马斯很早就表现出对于文学的特殊兴趣,中学的时候曾担任学校刊物的主编,并发表了一些诗作。1946年发表人生中最重要的一部诗集《死亡和出场》,评论界普遍认为他是继奥登以后英国的又一位重要诗人。1953年11月9日因连喝了18杯威士忌而暴毙,年仅三十九岁。
1931年,17岁的托马斯离开了家乡前往伦敦开始他的写作事业。20岁那年,托马斯发表了第一本诗集《诗十八首》,被美国的出版商看好,把他之前所出的三本书做成一部合集《我生活的世界》在美国发行,这部合集后来为他赢得了威廉·福亥尔奖金。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托马斯为BBC(英国广播公司)服务,战后他仍为该公司的一套文艺节目写稿播音。[2]
1946年,托马斯发表了他最重要的一部诗集《死亡和出场》,评论界普遍认为托马斯是继奥登以后英国的又一位重要诗人。托马斯的诗作大体属于超现实主义流派,其诗中所蕴含的内容较具有梦幻色彩,通过对于意象的描绘所创造出来的诗境往往引人入胜。另外,托马斯很注重押韵,其诗以善于朗诵闻名。除了写诗,托马斯也写过一些短篇小说发表在诗文集《爱的地图》中,并写了几个电影剧本,如《三个怪姐妹》等。[2]
1951年,狄兰·托马斯在为回应威尔士一大学生的访谈而写的一篇《诗艺笔记》里谈道:“我写诗最早的起因源于对词语的偏爱。我记得最早的一首诗是童谣,在能阅读这些童谣之前,我喜欢的只是童谣的词语。至于词语代表什么、象征什么或意味着什么都是次要的;重要的是我第一次听到词语的声音,从遥远的、不甚了解却生活在我的世界里的大人嘴唇上发出的声音。词语,对我而言,仿佛就像钟声的音符、乐器的声响、风声、雨声、海浪声、送奶车发出的嘎嘎声、鹅卵石上传来的马蹄声、枝条敲打窗棂声,或许就像天生的聋子奇迹般地找到了听觉。我不关心词语说些什么,也不关心词语对杰克与吉尔意味着什么。我关心词语命名或描述行动时在我的耳朵里构成的声音形态;我关心词语投射到我双眼时的音色。”[2]
1953年11月9日,托马斯本人因连喝了18杯威士忌而暴毙,年仅三十九岁。
狄兰·托马斯人称“疯狂的狄兰”,生于英国威尔士一个很有教养的中产阶级的家庭,而他本人天生就是一个顽童,而后又成为酒鬼、烟鬼。他很早就预感他活不长,自称要创造一个“紧迫的狄兰”,一个有着自我毁灭激情的诗人。他从本质上讲是一个浪漫主义者。他十九岁时出版了第一本诗集,立即引起了诗界的注意,接着他移居伦敦,两年后又以第二本诗集赢得了许多著名诗人的赞扬,1946年出版的《死亡与出场》更为不同凡响。这时他不仅轻而易举地走进了英国当代大诗人的行列,而且催生了摹仿他的“新启示”诗派(又称为“天启派”)。
托马斯的诗与探索生命、爱与死亡的电影《星际穿越》主题十分吻合,这部科幻片中,狄兰·托马斯所作的诗歌《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被多次吟诵。事实上,这首诗从流浪在太空的人类嘴中读出来,确实提升影片的维度与震撼力,字字都会击中观众的心脏。而除了诺兰外,托马斯也是影响了斯蒂夫·乔布斯的几个人物之一。
本文标题: 如何理解狄兰·托马斯的《歌》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sanwen/191740.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本人喜欢诗词歌赋,自认为有几首比较好的,知乎的各位诗友能帮忙看一下吗 (能达到知乎平均水平吗 )请问Yeats的The Lake Isle of Innisfree的音节音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