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诗人贺知章八十多岁辞官还乡写下了著名的回乡偶书当他回到家乡创达相见不?唐朝著名诗人贺知章。他中年时离家打拼,一直到86岁才回...
唐朝诗人贺知章八十多岁辞官还乡写下了著名的回乡偶书当他回到家乡创达相见不?
唐朝著名诗人贺知章。他中年时离家打拼,一直到86岁才回到家乡。可是回到家乡后,物是人非,一种沉痛的乡愁油然而生。这首诗就是《回乡偶书》其一
回乡偶书二首·其一
作者: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整体赏析
第一首是久客异乡、缅怀故里的感怀诗,写于初来乍到之时,抒写久客伤老之情。在第一、二句中,诗人置身于故乡熟悉而又陌生的环境之中,一路迤逦行来,心情颇不平静:当年离家,风华正茂;今日返归,鬓毛疏落,不禁感慨系之。首句用“少小离家”与“老大回”的句中自对,概括写出数十年久客他乡的事实,暗寓自伤“老大”之情。次句以“鬓毛衰”顶承上句,具体写出自己的“老大”之态,并以不变的“乡音”映衬变化了的“鬓毛”,言下大有“我不忘故乡,故乡可还认得我吗”之意,从而为唤起下两句儿童不相识而发问作好铺垫。
三四句从充满感慨的一幅自画像,转而为富于戏剧性的儿童笑问的场面。“笑问客从何处来”,在儿童,这只是淡淡的一问,言尽而意止;在诗人,却成了重重的一击,引出了他的无穷感慨,自己的老迈衰颓与反主为宾的悲哀,尽都包含在这看似平淡的一问中了。全诗就在这有问无答处悄然作结,而弦外之音却如空谷传响,哀婉备至,久久不绝。
就全诗来看,一二句尚属平平,三四句却似峰回路转,别有境界。后两句的妙处在于背面敷粉,了无痕迹:虽写哀情,却借欢乐场面表现;虽为写己,却从儿童一面翻出。而所写儿童问话的场面又极富于生活的情趣,即使读者不为诗人久客伤老之情所感染,也不能不被这一饶有趣味的生活场景所打动。
第二首可看作是第一首的续篇。诗人到家以后,通过与亲朋的交谈得知家乡人事的种种变化,在叹息久客伤老之余,又不免发出人事无常的慨叹来。“离别家乡岁月多”,相当于上一首的“少小离家老大回”。诗人之不厌其烦重复这同一意思,无非是因为一切感慨莫不是由于数十年背井离乡引起。所以下一句即顺势转出有关人事的议论:“近来人事半消磨。”这一句看似抽象、客观,实则包含了许多深深触动诗人感情的具体内容,“访旧半为鬼”(杜甫《赠卫八处士》)时发出的阵阵惊呼,因亲朋沉沦而引出的种种嗟叹,无不包孕其中。唯其不胜枚举,也就只好笼而统之地一笔带过了。
三四句笔墨荡开,诗人的目光从人事变化转到了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上。虽然阔别镜湖已有数十个年头,而在四围春色中镜湖的水波却一如既往。诗人独立镜湖之旁,一种“物是人非”的感触自然涌上了他的心头,于是又写下了“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的诗句。诗人以“不改”反衬“半消磨”,以“惟有”进一步发挥“半消磨”之意,强调除湖波以外,昔日的人事几乎已经变化净尽了。从直抒的一二句转到写景兼议论的三四句,仿佛闲闲道来,不着边际,实则这是妙用反衬,正好从反面加强了所要抒写的感情,在湖波不改的衬映下,人事日非的感慨显得愈益深沉了。
还需注意的是诗中的“岁月多”“近来”“旧时”等表示时间的词语贯穿而下,使全诗笼罩在一种低回沉思、若不胜情的气氛之中。与第一首相比较,如果说诗人初进家门见到儿童时也曾感到过一丝置身于亲人之中的欣慰的话,那么,到他听了亲朋介绍以后,独立于波光粼粼的镜湖之旁时,无疑已变得愈来愈感伤了。
陆游说过:“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回乡偶书二首》之成功,归根结底在于诗作展现的是一片化境。诗的感情自然、逼真,语言声韵仿佛自肺腑自然流出,朴实无华,毫不雕琢,在不知不觉之中把读者引入了诗的意境。像这样源于生活、发于心底的好诗,是十分难得的。
回乡偶书二首·其一
作者: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整体赏析
第一首是久客异乡、缅怀故里的感怀诗,写于初来乍到之时,抒写久客伤老之情。在第一、二句中,诗人置身于故乡熟悉而又陌生的环境之中,一路迤逦行来,心情颇不平静:当年离家,风华正茂;今日返归,鬓毛疏落,不禁感慨系之。首句用“少小离家”与“老大回”的句中自对,概括写出数十年久客他乡的事实,暗寓自伤“老大”之情。次句以“鬓毛衰”顶承上句,具体写出自己的“老大”之态,并以不变的“乡音”映衬变化了的“鬓毛”,言下大有“我不忘故乡,故乡可还认得我吗”之意,从而为唤起下两句儿童不相识而发问作好铺垫。
三四句从充满感慨的一幅自画像,转而为富于戏剧性的儿童笑问的场面。“笑问客从何处来”,在儿童,这只是淡淡的一问,言尽而意止;在诗人,却成了重重的一击,引出了他的无穷感慨,自己的老迈衰颓与反主为宾的悲哀,尽都包含在这看似平淡的一问中了。全诗就在这有问无答处悄然作结,而弦外之音却如空谷传响,哀婉备至,久久不绝。
就全诗来看,一二句尚属平平,三四句却似峰回路转,别有境界。后两句的妙处在于背面敷粉,了无痕迹:虽写哀情,却借欢乐场面表现;虽为写己,却从儿童一面翻出。而所写儿童问话的场面又极富于生活的情趣,即使读者不为诗人久客伤老之情所感染,也不能不被这一饶有趣味的生活场景所打动。
第二首可看作是第一首的续篇。诗人到家以后,通过与亲朋的交谈得知家乡人事的种种变化,在叹息久客伤老之余,又不免发出人事无常的慨叹来。“离别家乡岁月多”,相当于上一首的“少小离家老大回”。诗人之不厌其烦重复这同一意思,无非是因为一切感慨莫不是由于数十年背井离乡引起。所以下一句即顺势转出有关人事的议论:“近来人事半消磨。”这一句看似抽象、客观,实则包含了许多深深触动诗人感情的具体内容,“访旧半为鬼”(杜甫《赠卫八处士》)时发出的阵阵惊呼,因亲朋沉沦而引出的种种嗟叹,无不包孕其中。唯其不胜枚举,也就只好笼而统之地一笔带过了。
三四句笔墨荡开,诗人的目光从人事变化转到了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上。虽然阔别镜湖已有数十个年头,而在四围春色中镜湖的水波却一如既往。诗人独立镜湖之旁,一种“物是人非”的感触自然涌上了他的心头,于是又写下了“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的诗句。诗人以“不改”反衬“半消磨”,以“惟有”进一步发挥“半消磨”之意,强调除湖波以外,昔日的人事几乎已经变化净尽了。从直抒的一二句转到写景兼议论的三四句,仿佛闲闲道来,不着边际,实则这是妙用反衬,正好从反面加强了所要抒写的感情,在湖波不改的衬映下,人事日非的感慨显得愈益深沉了。
还需注意的是诗中的“岁月多”“近来”“旧时”等表示时间的词语贯穿而下,使全诗笼罩在一种低回沉思、若不胜情的气氛之中。与第一首相比较,如果说诗人初进家门见到儿童时也曾感到过一丝置身于亲人之中的欣慰的话,那么,到他听了亲朋介绍以后,独立于波光粼粼的镜湖之旁时,无疑已变得愈来愈感伤了。
陆游说过:“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回乡偶书二首》之成功,归根结底在于诗作展现的是一片化境。诗的感情自然、逼真,语言声韵仿佛自肺腑自然流出,朴实无华,毫不雕琢,在不知不觉之中把读者引入了诗的意境。像这样源于生活、发于心底的好诗,是十分难得的。
因为贺知章从小就离开家乡了,好几十年没有回家,再回到家乡,村里的小孩子肯定都已经不认识他啦,这就是回乡偶书。
贺知章写的回乡偶书其二诗的前两句中体现诗人离家数十载家乡世事变迁的词语是?
贺知章写的回乡偶书其二诗的前两句中体现诗人离家数十载家乡世事变迁的词语是:消磨。首先,找到前两句诗是“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诗中诗人用消磨来形容家乡变化实在是太多了。
这首诗中诗人离乡几十年又回到家乡,没有改变的是什么,而变化的是
《回乡偶书》是唐代诗人贺知章写的,诗中描写诗人离乡之久、回乡之晚的句子是“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抒发诗人深厚的乡土之情的句子是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这首诗中诗人离乡几十年又回到家乡,没有改变的是乡音,而变化的是两鬓的毛发已经白了 。
回乡偶书二首
【其一】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其二】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回乡偶书二首
【其一】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其二】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描写,在异乡回来的时候看见家乡,变化很大的诗句
唐朝诗人贺知章的古诗作品《回乡偶书其二》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销磨.
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销磨.
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有关爱国、家乡巨变的诗、词
我用残损的手掌
摸索这广大的土地:
这一角已变成灰烬,
那一角只是血和泥;
这一片湖该是我的家乡,
(春天,堤上繁花如锦障,
嫩柳枝折断有奇异的芬芳,)
我触到荇藻和水的微凉;
这长白山的雪峰冷到彻骨,
这黄河的水夹泥沙在指间滑出;
江南的水田,那么软……现在只有蓬蒿;
岭南的荔枝花寂寞地憔悴,
尽那边,我蘸着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
无形的手掌掠过无恨的江山,
手指沾了血和灰,手掌沾了阴暗,
只有那辽远的一角依然完整,
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
在那上面,我用残损的手掌轻抚,
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
我把全部的力量运在手掌
贴在上面,寄与爱和一切希望,
因为只有那里是太阳,是春,
将驱逐阴暗,带来苏生,
因为只有那里我们不像牲口一样活,
蝼蚁一样死……那里,永恒的中国!
这是诗人1942年在日寇阴暗潮湿的土牢里写下的一首情真意切的诗篇,抒发了诗人对灾难祖国由衷的关切和真挚的爱,同时也表达了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解放区的向往。诗的前半部分写“我”用“残损的手掌”深情地抚摸在敌人的铁蹄蹂躏下的祖国广大土地:“这一角已变成灰烬,/那一角只是血和泥”。接着,诗人无形的手掌触到家乡一片湛蓝的湖水,现时“微凉”的湖水与昔日“堤上繁华如锦障”的美丽春光形成强烈反差,表现出诗人对敌人践踏故土的无比忧愤。为了使诗歌表达的主题不流于肤浅狭隘,诗人想象的世界由近拉远,由北到南,从长百山的雪峰、黄河的泥沙到江南的水田、岭南的荔枝、南海的海水。诗人选择每一地域中最典型的风景加以点染,它们既是人民的苦难与不幸的象征,又是侵略者罪恶的见证。“手指沾了血和灰,/手掌沾了阴暗”两句既是对上半段的总结,又与开头三、四行遥相呼应。
诗的后半部分仍在想象的世界中展开,描绘的是与前面灾难景象形成极大反差的心中渴慕的图景:那虽是“辽远的一角”,但山河完整无损,没有阴暗和血污。而是充满了温暖、光明和生机,“那里是太阳,是春”。与前半部分的哀怨、忧伤的基调相比,这一部分跳动着诗人按捺不住的快乐与激动;与前半部分意象快速流动的抒情相比,后半部分则显得安静而舒缓,使这首诗在感情的哀怨与欢快上得到了完美的统一,抒情风格显得变幻多姿。在那个以狂暴的吼叫代替艺术的凝想的年代里,这首诗像一朵美丽而永不凋落的奇葩:意象高度凝炼而不晦涩,感受细腻而不暗淡,深刻的现实内容与现代抒情方式完美地交融起来。
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
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
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
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
我是干瘪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
是淤滩上的驳船
把纤绳深深
勒进你的肩膊;
——祖国啊!
我是贫困,
我是悲哀。
我是你祖祖辈辈
痛苦的希望啊,
是“飞天”袖间
千百年来未落在地面的花朵;
——祖国啊!
我是你簇新的理想,
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
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
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
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
是绯红的黎明
正在喷薄;
——祖国啊!
我是你的十亿分之一
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
你以伤痕累累的乳房
喂养了
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
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
去取得
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
——祖国啊,
我亲爱的祖国!
此诗借鉴了前苏联诗人沃兹涅先斯基《戈雅》中的圆周句式“我是戈雅,……我是……”,但又有创造性的发展。圆周句式大多出现在抒发强烈情绪的作品中,悲伤痛苦的情调最宜用它来渲染。舒婷写的是“我”与祖国的关系,用这种句式,增加了痛苦和挚爱的深度。第一节是对祖国历史的反思,精心选取五组意象,象征祖国千百年来落后、贫穷、灾难深重的面貌:前四行平稳深长,富有音响和色彩,给人以深思沉重之感;五、六行则短促,不事描绘;后三行又伸长,行短意紧,显示出情感的起伏,出现主词。第二节承上启下,揭示出蕴藏在中华民族灵魂中的希望之花从未消亡过,灾难虽重,理想永存,只是暂未实现。此节先短句后长句,然后主词复现,似意犹未尽,一种深深的遗憾之情便泻于笔端。第三节倾吐希望,激情昂扬,连用五组意象描绘出处于历史转折期的祖国百废待举的面貌。每一个意象有自己独特的意义,五组连用形成博喻排比,强化了亢奋热烈的情绪,表达出诗人欢欣鼓舞的情怀。第四节头两行用“十亿分之一”与“九百六十万平方”构成小与大的对比,寓意“我”是祖国的一分子,但“我”的胸中又包容着整个祖国。接着以乳房养“我”与从“我的血肉之躯上去取得”又成一对照,突出“我”同祖国的血乳关系;甚至迷惘、深思、沸腾,与富饶、荣光、自由,也是性质相反的对衬,以见出痛苦和欢欣的无限。如果前三节是写“我”与祖国的关系,第四节则是反过来写祖国和“我”的关系。句法参差正是心情激动至极的表现,在对主词的双重呼唤中结束全篇,达到最高潮。
全诗无一字议论,皆以意象描绘,以情贯穿。所选意象既质朴又鲜明,既独特又贴切,每一个词也都与被描绘的景象紧密契合。抒情又非一览无余的倾泻,而很注意其波动的节奏,由悲哀、低沉到欣喜、高昂,又由亢奋到深沉,其中纠结着悲怆、忧患、炽烈,失望与希望,叹息与追求等多种复杂而凝重的感情,体现出诗人独有的委婉幽深、柔美隽永的抒情个性
郭沫若《炉中煤》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不辜负你的殷勤,
你也不要辜负了我的思量。
我为我心爱的人儿
燃到了这般模样!
啊,我年青的女郎!
你该知道了我的前身?
你该不嫌我黑奴卤莽?
要我这黑奴的胸中,
才有火一样的心肠。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想我的前身
原本是有用的栋梁,
我活埋在地底多年,
到今朝才得重见天光。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自从重见天光,
我常常思念我的故乡,
我为我心爱的人儿
燃到了这般模样!
诗人用拟物法把自己比作熊熊燃烧的“炉中煤”,又用拟人法把祖国比作“我心爱的”“年青的女郎”。全诗就建筑在这一组核心意象之上。“炉中煤”的意象具有丰富的审美意蕴:第一,“炉中煤”的熊熊燃烧象征诗人愿为祖国献身的激情;第二,“炉中煤”黑色外表下“火一样的心肠”象征劳苦大众“卑贱.”的地位和伟大的人格,“炉中煤”既指“小我”,也指“大我”——诗人所代言的劳动人民;第三,“炉中煤”的前身“原本是有用的栋梁”,“活埋在地底多年”以后终于“重见天光”,象征诗人不愿庸碌一生而渴望有所作为的愿望,也象征劳苦大众中潜藏的改造世界的巨大能量将要释放出来。“女郎”这一意象暗示诗人对祖国的爱有如情爱一般热烈,“年青”一词则暗示了祖国在五四革命时代里充满蓬勃向上的生机。郭沫若在《创造十年》里说过:“五四以后的中国,在我的心目中就像一位很葱俊的有进取气象的姑娘,她简直就和我的爱人一样……《炉中煤》便是我对于她的恋歌。”这段话清楚地说明了本诗中比拟的意义和作用。
“炉中煤”这一意象,熔物的特性、“我”的气质和时代精神于一炉;写“煤”之燃烧,即抒“我”之激情,亦抒人民之情、时代之情。艺术形式与所抒情思十分和谐。从章法看,首节总述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志,第二节侧重抒爱国之情,第三节侧重述报国之志,末节与首节取复叠形式,前后呼应,将全诗推向高潮。从格式、韵律看,每节5行,每行音节大体均齐;一、三、五行押韵,一韵到底;而各节均以“啊,我年青的女郎”一声亲切温柔而又深情的呼唤起唱,造成回环往复的旋律美。诗情随诗律跌宕起伏,韵味深长。
闻一多《太阳吟》(节选)
太阳啊——神速的金鸟——太阳!
让我骑着你每日绕行地球一周,
也便能天天望见一次家乡!
闻一多《太阳吟》(节选)
这是诗人在192—1925年赴美留学期间写下的诗。诗人由于对祖国的热切思念,竟产生出如此神奇瑰丽的想象。屈原《离骚》中有“驷玉虬以乘鷖兮,溘埃风余上征。朝发轫于苍梧兮,夕余至乎悬圃”,古今浪漫主义诗歌里的神奇想象一脉相承。不过,屈原还只是想象驾着凤凰鸟(“鷖’)在宇宙行车,而本诗的作者竟然要骑着太阳航行,其想象的大胆更超过了古人。
闻一多《一句话》
有一句话说出就是祸,
有一句话能点得着火。
别看五千年没有说破,
你猜得透火山的缄默?
说不定是突然着了魔,
突然青天里一个霹雳
爆一声:
“咱们的中国!”
这话教我今天怎么说?
你不信铁树开花也可,
那么有一句话你听着:
等火山忍不住了缄默,
不要发抖,伸舌头,顿脚,
等到青天里一个霹雳
爆一声:
“咱们的中国!”
闻先生曾说:“诗人主要的天赋是爱,爱他的祖国,爱他的人民。”1925年他留美回国,看到的是封建军阀统治下的黑暗现实和民不聊生的景象,于是,赤诚爱心转化为对现状的强烈不满和渴望改变旧中国的激情。这种情绪在这首诗中得到充分体现。全诗以“一句话”——“咱们的中国”为构思中心,运用写实和隐喻相结合的手法,反复咏叹,极力渲染烘托。第一节先用排比,通过“祸”与“火”的写实和比喻,揭露黑暗现实对民意的压制,也寓示着民众积蓄着的巨大的力量。接着进一步用火山作比,它虽然沉默了千百年,一旦突发就会产生翻天覆地的力量。这一喻象表明诗人对人民反抗的力量充满信心。第二节针对一些对中国前途悲观、不相信民众者发出警告,用“铁树开花”比喻建设“咱们的中国”来之不易但终会成事实。通过“我”坚信与“你”不相信的对比,引发出不信者可能会产生的惊慌、反感等种种诧异的表现,从而进一步衬托出民众反抗的必然性和突发性,表明诗人对民众解放自己、改造旧中国的潜在力量坚信不疑,并衷心拥护。他将民众的反抗与呐喊比喻成“青天里一个霹雳”既呼应“火”的意象,显示出无穷的威力,又是一种盛赞的口吻乙“爆一声:/‘咱们的中国!’”的两次反复,强烈地表达出对理想中国的期望与追求。此诗语言平易,形式上整齐匀称,又自然天成,富于节奏感和音乐美
艾青《我爱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诗篇开句即言“假如我是一只鸟”,这不是一种简单的形象比附,而是一种情感上的虚拟。以鸟的种种愿望来表达诗人内心对祖国诚挚的爱,委婉的抒情手法中融汇着诗人深切的感受和真挚的情感。接着诗人排列了一组意象来表示自己歌唱的内容,诗人内心强烈激情的渗入使意象充满了生动丰富的内涵:“土地”是被暴风雨打击着的,“河流”是悲愤的,“风”是激怒的,“黎明”是温柔的。联系诗人写作的年代,我们可以意会到诗人笔下所展示的是一个山河破碎、国土沉沦的悲壮年代。可贵的是诗人并没有因此而绝望,他在黑暗中仍满怀希望,所以黎明是“温柔的”。“——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诗句巧妙地借用鸟儿自然、被动的结局来表现诗人主动的追求,更加真切地表现了诗人的献身精神。最后直截了当地抒发自己的忧国之情和爱国之心,既点明了题旨,又与前半部分在逻辑上顺理成章地形成因果呼应。如果说前八句是感情的蓄积,最后两句便是感情闸门的打开,感情洪流的急冲而下
台湾]黄雍廉《唐人街》
是一所港湾
专泊中国人的乡音
无须叩问客从何处来
浅黄的肤色中亮着
扬州的驿马
长安的宫阙
湮远成为一种亲切之后
风是历史的萧声
倾听如
一首梦般柔细的歌
是一所永不屯兵的城堡
汇集着中国的二十四番花讯
你是不用泥土也能生根的兰草
饮霜雪的冰寒
绽东方的芬芳
鲜明矗立的旗 像
黄河的浪 东流 永远向着阳光的一面
是一座璀璨的浮雕
亮丽着殷墟仰韶的玄黄釉彩
烟云变幻
一如西出玉门关外的信使
海便是你的心中的丝路
孤帆远影
故乡的明月 是仰望北斗的磁场
你乃成为一位细心的收藏家
曾经也穷困过典当过手头的软细
就是不肯典当从祖国带过来的家私
五千年 不是一件可以随便拍卖的古董
而是一盏会带来幸福的神灯
诗人黄雍廉浪迹海外,心系祖国,苦于不能常与祖国厮守在一起,于是把一腔爱国情思移向唐人街,并以一副纯粹“唐人”的笔墨,构筑了这座诗的“唐人街”。诗人兼诗评家的赵国泰,对此诗曾有一段精辟的艺术分析。他说:“唐人街是中华历史文化在西方的一个窗口。要完成这一高度概括与条陈,艺术上非博喻、罗列莫办。此法的施用,使作品内涵饱满而不拥塞,典丽而不板滞。臻于此,又有赖于形式结构上取乎多视角掠美,使内蕴层嵌迭呈;广植东方情调的语象,又间以主客体转换之法,使情境跳脱空灵,其中以首节尤佳。全诗给人以宽银幕效果。”
多好听,“唐人街”,一所不冻的华夏乡音的港湾,一所和平的春兰秋菊的城堡,一座摧澡的东方文化的浮雕。以中国调寄中国情,以中国墨写中国意,盛唐罢相张九龄“少小离家老大回”的叹惋,南宋遗民郑所南兰草根下无土的画意,高人王维于朝雨渭城饯别好友西出阳关的怅惘,诗仙李白立扬子江畔目送故人孤帆远影的伤感,还有扬州驿马雄姿,长安宫阙风范,南国二十四番花讯的问候,殷墟仰韶陶釉的召唤……这一系列典型的中国情结的意象群的自然叠印,华美典雅,楚楚动人。一咏三叹中,愈升愈高的是海外炎黄子孙心向祖国的七彩虹桥
庞余亮《在玉米地的中央》
在玉米地的中央
我就是一位青春的将军
看满地的红缨子翻飞绿剑乱舞
果实就藏在红缨子和绿剑之下
露出它们的牙齿
我们能读懂它们的语言
平常的日子没有故人
只有风在吹,吹玉米不尽的长发
在玉米地的中央
我们就获得了战胜明天的力量
玉米叶仍在不停地抽打我
金色的玉米棒在开水中哗哗地滚动
多么美好的日子
就想起多么美好的共和国
在玉米地的中央
玉米地在共和国的版图上倾伏下去
无数个战斗和胜利
便永远地照耀我们
此诗借助于玉米这一普通而朴素的意象来展现爱国情怀。种玉米,看玉米,吃玉米,这是老百姓最基本的劳作和生活,很平淡,也很平静。那些习惯于在战争中挖掘爱国主题的人们,恐怕是想不到这里面蕴含的爱国主义精神的。所以在诗的二、三节,作者两次直接点出“共和国”,明示主题。
其实,真正的爱国心就是一颗平常心,尤其是在和平年代里,没有敌人,没有血淋淋的厮杀,也没有豪迈的胜利与惨重的失败;没有这种种情形,而能保有爱国精神,这是不容易的,所以弥足珍贵。
最重要的战斗不是面对面的你死我活,而是没有敌人的战斗;或者说,那敌人只是时间。在和平时期,人们容易浑浑噩噩地混日子,不知不觉地被时间战胜,成为时间的俘虏。如我们总是推迟着一些行动,因为我们总是相信明天,相信明天会带来一切,会完成一切。而站在玉米地的中央,我们才有可能战胜时间,战胜自己,因为风中的玉米叶像鞭子一样,抽打着我们,使我们时刻警醒着,在和平的环境里,依然保持战斗的姿态和心态
——《假如我们不去打仗
》
假如我们不去打仗
那么敌人杀死了我们
还要用刺刀
指着我们的骨头
说
看哪,
这是奴隶!
丘逢甲的一首爱国诗
春愁难遣强看山,
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
去年今日割台湾。
1896年5月,台湾被日本强占一年后,诗人代表当时台湾岛上四百万同胞,写的这首以《春愁》为题的小诗,仅仅四句计二十八字,字字是血和泪写成的。
丘逢甲(公元1864年—1912年),台湾彰化人。光绪十五年(公元1888年)进士,曾任清政府工部主事。
1894年发生了中日甲午战争。日本向朝鲜发动侵略,并对中国的陆海军进行挑衅,中国军队英勇作战,但由于清政府的腐败以及缺乏坚决反对侵略的准备,以致北洋海军全军覆没,中国失败。1895年4月17日,李鸿章代表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中国被迫割让台湾给日本。丘逢甲闻讯在台湾积极组织义军抗日保台,出任台湾抗日保台义军的大将军,指挥抗日。但终因寡不敌众,遭到失败,不得已离开台湾内渡到大陆。此后在广东创办学校,推行新学,并与同盟会有来往。他的诗,大多是为收复台湾、洗雪国耻而作,慷慨悲壮,雄健奋发,忧国忧民怀念台湾的心情始终未变,直到1912年临终前仍遗言:“吾不忘台湾也”,要求在他死后安葬时须面向台湾。
1.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2.李清照《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3.范成大《州桥》:“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忍泪失声问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
4.林升《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5.陆游《示儿》:“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6.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人海,五千仍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7.文天祥《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8.于谦《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9.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祖国之秋
作者 曹宇翔
今日你徒步走进秋天的广场
深秋了,天已转凉,菊花开放
风把四个湛蓝的湖泊运向空中
空中,缓缓驶过云霞船队
空中,雁翅划动季节的双桨
用歌声迎接大地起伏的歌声
在澄明的秋天你看见所有人民
城市、乡村、太平洋的波浪
甚至看到你远逝的童年,祖母
干草垛,一个孩子摇响铃铛
这原野、河流,这落叶、果实
每天,广场升起一面旗帜
每天,土地长出一轮光芒
一切都是值得的,内心幸福
你笑了,想起曾有的一个梦想
谁能不爱自己的祖国呢
“祖国”,当你轻轻说出这个词
等于说出你的命运、亲人、家乡
而当你用目光说到“秋天”
那就是岁月,人生啊,远方
屈原·离骚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于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朝搴〔阝比〕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导夫先路。
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
杂申椒与菌桂兮,岂维纫夫蕙芷;
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
何桀纣之猖披兮,夫唯捷径以窘;
惟夫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
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
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
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反信馋而〔·〕(音“期”)怒;
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
指九天以为正兮,夫唯灵修之故也;
初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
余既不难夫离别兮,伤灵修之数化。
余既兹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
畦留夷与揭车兮,杂度蘅与方芷;
冀枝叶之峻茂兮,愿〔山矣〕(音“四”)时乎吾将刈;
虽萎绝其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
众皆竞进以贪婪兮,凭不厌乎求索;
羌内恕己以量人兮,各兴心而嫉妒;
忽驰骛以追逐兮,非余心之所急;
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
摸索这广大的土地:
这一角已变成灰烬,
那一角只是血和泥;
这一片湖该是我的家乡,
(春天,堤上繁花如锦障,
嫩柳枝折断有奇异的芬芳,)
我触到荇藻和水的微凉;
这长白山的雪峰冷到彻骨,
这黄河的水夹泥沙在指间滑出;
江南的水田,那么软……现在只有蓬蒿;
岭南的荔枝花寂寞地憔悴,
尽那边,我蘸着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
无形的手掌掠过无恨的江山,
手指沾了血和灰,手掌沾了阴暗,
只有那辽远的一角依然完整,
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
在那上面,我用残损的手掌轻抚,
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
我把全部的力量运在手掌
贴在上面,寄与爱和一切希望,
因为只有那里是太阳,是春,
将驱逐阴暗,带来苏生,
因为只有那里我们不像牲口一样活,
蝼蚁一样死……那里,永恒的中国!
这是诗人1942年在日寇阴暗潮湿的土牢里写下的一首情真意切的诗篇,抒发了诗人对灾难祖国由衷的关切和真挚的爱,同时也表达了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解放区的向往。诗的前半部分写“我”用“残损的手掌”深情地抚摸在敌人的铁蹄蹂躏下的祖国广大土地:“这一角已变成灰烬,/那一角只是血和泥”。接着,诗人无形的手掌触到家乡一片湛蓝的湖水,现时“微凉”的湖水与昔日“堤上繁华如锦障”的美丽春光形成强烈反差,表现出诗人对敌人践踏故土的无比忧愤。为了使诗歌表达的主题不流于肤浅狭隘,诗人想象的世界由近拉远,由北到南,从长百山的雪峰、黄河的泥沙到江南的水田、岭南的荔枝、南海的海水。诗人选择每一地域中最典型的风景加以点染,它们既是人民的苦难与不幸的象征,又是侵略者罪恶的见证。“手指沾了血和灰,/手掌沾了阴暗”两句既是对上半段的总结,又与开头三、四行遥相呼应。
诗的后半部分仍在想象的世界中展开,描绘的是与前面灾难景象形成极大反差的心中渴慕的图景:那虽是“辽远的一角”,但山河完整无损,没有阴暗和血污。而是充满了温暖、光明和生机,“那里是太阳,是春”。与前半部分的哀怨、忧伤的基调相比,这一部分跳动着诗人按捺不住的快乐与激动;与前半部分意象快速流动的抒情相比,后半部分则显得安静而舒缓,使这首诗在感情的哀怨与欢快上得到了完美的统一,抒情风格显得变幻多姿。在那个以狂暴的吼叫代替艺术的凝想的年代里,这首诗像一朵美丽而永不凋落的奇葩:意象高度凝炼而不晦涩,感受细腻而不暗淡,深刻的现实内容与现代抒情方式完美地交融起来。
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
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
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
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
我是干瘪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
是淤滩上的驳船
把纤绳深深
勒进你的肩膊;
——祖国啊!
我是贫困,
我是悲哀。
我是你祖祖辈辈
痛苦的希望啊,
是“飞天”袖间
千百年来未落在地面的花朵;
——祖国啊!
我是你簇新的理想,
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
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
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
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
是绯红的黎明
正在喷薄;
——祖国啊!
我是你的十亿分之一
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
你以伤痕累累的乳房
喂养了
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
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
去取得
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
——祖国啊,
我亲爱的祖国!
此诗借鉴了前苏联诗人沃兹涅先斯基《戈雅》中的圆周句式“我是戈雅,……我是……”,但又有创造性的发展。圆周句式大多出现在抒发强烈情绪的作品中,悲伤痛苦的情调最宜用它来渲染。舒婷写的是“我”与祖国的关系,用这种句式,增加了痛苦和挚爱的深度。第一节是对祖国历史的反思,精心选取五组意象,象征祖国千百年来落后、贫穷、灾难深重的面貌:前四行平稳深长,富有音响和色彩,给人以深思沉重之感;五、六行则短促,不事描绘;后三行又伸长,行短意紧,显示出情感的起伏,出现主词。第二节承上启下,揭示出蕴藏在中华民族灵魂中的希望之花从未消亡过,灾难虽重,理想永存,只是暂未实现。此节先短句后长句,然后主词复现,似意犹未尽,一种深深的遗憾之情便泻于笔端。第三节倾吐希望,激情昂扬,连用五组意象描绘出处于历史转折期的祖国百废待举的面貌。每一个意象有自己独特的意义,五组连用形成博喻排比,强化了亢奋热烈的情绪,表达出诗人欢欣鼓舞的情怀。第四节头两行用“十亿分之一”与“九百六十万平方”构成小与大的对比,寓意“我”是祖国的一分子,但“我”的胸中又包容着整个祖国。接着以乳房养“我”与从“我的血肉之躯上去取得”又成一对照,突出“我”同祖国的血乳关系;甚至迷惘、深思、沸腾,与富饶、荣光、自由,也是性质相反的对衬,以见出痛苦和欢欣的无限。如果前三节是写“我”与祖国的关系,第四节则是反过来写祖国和“我”的关系。句法参差正是心情激动至极的表现,在对主词的双重呼唤中结束全篇,达到最高潮。
全诗无一字议论,皆以意象描绘,以情贯穿。所选意象既质朴又鲜明,既独特又贴切,每一个词也都与被描绘的景象紧密契合。抒情又非一览无余的倾泻,而很注意其波动的节奏,由悲哀、低沉到欣喜、高昂,又由亢奋到深沉,其中纠结着悲怆、忧患、炽烈,失望与希望,叹息与追求等多种复杂而凝重的感情,体现出诗人独有的委婉幽深、柔美隽永的抒情个性
郭沫若《炉中煤》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不辜负你的殷勤,
你也不要辜负了我的思量。
我为我心爱的人儿
燃到了这般模样!
啊,我年青的女郎!
你该知道了我的前身?
你该不嫌我黑奴卤莽?
要我这黑奴的胸中,
才有火一样的心肠。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想我的前身
原本是有用的栋梁,
我活埋在地底多年,
到今朝才得重见天光。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自从重见天光,
我常常思念我的故乡,
我为我心爱的人儿
燃到了这般模样!
诗人用拟物法把自己比作熊熊燃烧的“炉中煤”,又用拟人法把祖国比作“我心爱的”“年青的女郎”。全诗就建筑在这一组核心意象之上。“炉中煤”的意象具有丰富的审美意蕴:第一,“炉中煤”的熊熊燃烧象征诗人愿为祖国献身的激情;第二,“炉中煤”黑色外表下“火一样的心肠”象征劳苦大众“卑贱.”的地位和伟大的人格,“炉中煤”既指“小我”,也指“大我”——诗人所代言的劳动人民;第三,“炉中煤”的前身“原本是有用的栋梁”,“活埋在地底多年”以后终于“重见天光”,象征诗人不愿庸碌一生而渴望有所作为的愿望,也象征劳苦大众中潜藏的改造世界的巨大能量将要释放出来。“女郎”这一意象暗示诗人对祖国的爱有如情爱一般热烈,“年青”一词则暗示了祖国在五四革命时代里充满蓬勃向上的生机。郭沫若在《创造十年》里说过:“五四以后的中国,在我的心目中就像一位很葱俊的有进取气象的姑娘,她简直就和我的爱人一样……《炉中煤》便是我对于她的恋歌。”这段话清楚地说明了本诗中比拟的意义和作用。
“炉中煤”这一意象,熔物的特性、“我”的气质和时代精神于一炉;写“煤”之燃烧,即抒“我”之激情,亦抒人民之情、时代之情。艺术形式与所抒情思十分和谐。从章法看,首节总述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志,第二节侧重抒爱国之情,第三节侧重述报国之志,末节与首节取复叠形式,前后呼应,将全诗推向高潮。从格式、韵律看,每节5行,每行音节大体均齐;一、三、五行押韵,一韵到底;而各节均以“啊,我年青的女郎”一声亲切温柔而又深情的呼唤起唱,造成回环往复的旋律美。诗情随诗律跌宕起伏,韵味深长。
闻一多《太阳吟》(节选)
太阳啊——神速的金鸟——太阳!
让我骑着你每日绕行地球一周,
也便能天天望见一次家乡!
闻一多《太阳吟》(节选)
这是诗人在192—1925年赴美留学期间写下的诗。诗人由于对祖国的热切思念,竟产生出如此神奇瑰丽的想象。屈原《离骚》中有“驷玉虬以乘鷖兮,溘埃风余上征。朝发轫于苍梧兮,夕余至乎悬圃”,古今浪漫主义诗歌里的神奇想象一脉相承。不过,屈原还只是想象驾着凤凰鸟(“鷖’)在宇宙行车,而本诗的作者竟然要骑着太阳航行,其想象的大胆更超过了古人。
闻一多《一句话》
有一句话说出就是祸,
有一句话能点得着火。
别看五千年没有说破,
你猜得透火山的缄默?
说不定是突然着了魔,
突然青天里一个霹雳
爆一声:
“咱们的中国!”
这话教我今天怎么说?
你不信铁树开花也可,
那么有一句话你听着:
等火山忍不住了缄默,
不要发抖,伸舌头,顿脚,
等到青天里一个霹雳
爆一声:
“咱们的中国!”
闻先生曾说:“诗人主要的天赋是爱,爱他的祖国,爱他的人民。”1925年他留美回国,看到的是封建军阀统治下的黑暗现实和民不聊生的景象,于是,赤诚爱心转化为对现状的强烈不满和渴望改变旧中国的激情。这种情绪在这首诗中得到充分体现。全诗以“一句话”——“咱们的中国”为构思中心,运用写实和隐喻相结合的手法,反复咏叹,极力渲染烘托。第一节先用排比,通过“祸”与“火”的写实和比喻,揭露黑暗现实对民意的压制,也寓示着民众积蓄着的巨大的力量。接着进一步用火山作比,它虽然沉默了千百年,一旦突发就会产生翻天覆地的力量。这一喻象表明诗人对人民反抗的力量充满信心。第二节针对一些对中国前途悲观、不相信民众者发出警告,用“铁树开花”比喻建设“咱们的中国”来之不易但终会成事实。通过“我”坚信与“你”不相信的对比,引发出不信者可能会产生的惊慌、反感等种种诧异的表现,从而进一步衬托出民众反抗的必然性和突发性,表明诗人对民众解放自己、改造旧中国的潜在力量坚信不疑,并衷心拥护。他将民众的反抗与呐喊比喻成“青天里一个霹雳”既呼应“火”的意象,显示出无穷的威力,又是一种盛赞的口吻乙“爆一声:/‘咱们的中国!’”的两次反复,强烈地表达出对理想中国的期望与追求。此诗语言平易,形式上整齐匀称,又自然天成,富于节奏感和音乐美
艾青《我爱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诗篇开句即言“假如我是一只鸟”,这不是一种简单的形象比附,而是一种情感上的虚拟。以鸟的种种愿望来表达诗人内心对祖国诚挚的爱,委婉的抒情手法中融汇着诗人深切的感受和真挚的情感。接着诗人排列了一组意象来表示自己歌唱的内容,诗人内心强烈激情的渗入使意象充满了生动丰富的内涵:“土地”是被暴风雨打击着的,“河流”是悲愤的,“风”是激怒的,“黎明”是温柔的。联系诗人写作的年代,我们可以意会到诗人笔下所展示的是一个山河破碎、国土沉沦的悲壮年代。可贵的是诗人并没有因此而绝望,他在黑暗中仍满怀希望,所以黎明是“温柔的”。“——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诗句巧妙地借用鸟儿自然、被动的结局来表现诗人主动的追求,更加真切地表现了诗人的献身精神。最后直截了当地抒发自己的忧国之情和爱国之心,既点明了题旨,又与前半部分在逻辑上顺理成章地形成因果呼应。如果说前八句是感情的蓄积,最后两句便是感情闸门的打开,感情洪流的急冲而下
台湾]黄雍廉《唐人街》
是一所港湾
专泊中国人的乡音
无须叩问客从何处来
浅黄的肤色中亮着
扬州的驿马
长安的宫阙
湮远成为一种亲切之后
风是历史的萧声
倾听如
一首梦般柔细的歌
是一所永不屯兵的城堡
汇集着中国的二十四番花讯
你是不用泥土也能生根的兰草
饮霜雪的冰寒
绽东方的芬芳
鲜明矗立的旗 像
黄河的浪 东流 永远向着阳光的一面
是一座璀璨的浮雕
亮丽着殷墟仰韶的玄黄釉彩
烟云变幻
一如西出玉门关外的信使
海便是你的心中的丝路
孤帆远影
故乡的明月 是仰望北斗的磁场
你乃成为一位细心的收藏家
曾经也穷困过典当过手头的软细
就是不肯典当从祖国带过来的家私
五千年 不是一件可以随便拍卖的古董
而是一盏会带来幸福的神灯
诗人黄雍廉浪迹海外,心系祖国,苦于不能常与祖国厮守在一起,于是把一腔爱国情思移向唐人街,并以一副纯粹“唐人”的笔墨,构筑了这座诗的“唐人街”。诗人兼诗评家的赵国泰,对此诗曾有一段精辟的艺术分析。他说:“唐人街是中华历史文化在西方的一个窗口。要完成这一高度概括与条陈,艺术上非博喻、罗列莫办。此法的施用,使作品内涵饱满而不拥塞,典丽而不板滞。臻于此,又有赖于形式结构上取乎多视角掠美,使内蕴层嵌迭呈;广植东方情调的语象,又间以主客体转换之法,使情境跳脱空灵,其中以首节尤佳。全诗给人以宽银幕效果。”
多好听,“唐人街”,一所不冻的华夏乡音的港湾,一所和平的春兰秋菊的城堡,一座摧澡的东方文化的浮雕。以中国调寄中国情,以中国墨写中国意,盛唐罢相张九龄“少小离家老大回”的叹惋,南宋遗民郑所南兰草根下无土的画意,高人王维于朝雨渭城饯别好友西出阳关的怅惘,诗仙李白立扬子江畔目送故人孤帆远影的伤感,还有扬州驿马雄姿,长安宫阙风范,南国二十四番花讯的问候,殷墟仰韶陶釉的召唤……这一系列典型的中国情结的意象群的自然叠印,华美典雅,楚楚动人。一咏三叹中,愈升愈高的是海外炎黄子孙心向祖国的七彩虹桥
庞余亮《在玉米地的中央》
在玉米地的中央
我就是一位青春的将军
看满地的红缨子翻飞绿剑乱舞
果实就藏在红缨子和绿剑之下
露出它们的牙齿
我们能读懂它们的语言
平常的日子没有故人
只有风在吹,吹玉米不尽的长发
在玉米地的中央
我们就获得了战胜明天的力量
玉米叶仍在不停地抽打我
金色的玉米棒在开水中哗哗地滚动
多么美好的日子
就想起多么美好的共和国
在玉米地的中央
玉米地在共和国的版图上倾伏下去
无数个战斗和胜利
便永远地照耀我们
此诗借助于玉米这一普通而朴素的意象来展现爱国情怀。种玉米,看玉米,吃玉米,这是老百姓最基本的劳作和生活,很平淡,也很平静。那些习惯于在战争中挖掘爱国主题的人们,恐怕是想不到这里面蕴含的爱国主义精神的。所以在诗的二、三节,作者两次直接点出“共和国”,明示主题。
其实,真正的爱国心就是一颗平常心,尤其是在和平年代里,没有敌人,没有血淋淋的厮杀,也没有豪迈的胜利与惨重的失败;没有这种种情形,而能保有爱国精神,这是不容易的,所以弥足珍贵。
最重要的战斗不是面对面的你死我活,而是没有敌人的战斗;或者说,那敌人只是时间。在和平时期,人们容易浑浑噩噩地混日子,不知不觉地被时间战胜,成为时间的俘虏。如我们总是推迟着一些行动,因为我们总是相信明天,相信明天会带来一切,会完成一切。而站在玉米地的中央,我们才有可能战胜时间,战胜自己,因为风中的玉米叶像鞭子一样,抽打着我们,使我们时刻警醒着,在和平的环境里,依然保持战斗的姿态和心态
——《假如我们不去打仗
》
假如我们不去打仗
那么敌人杀死了我们
还要用刺刀
指着我们的骨头
说
看哪,
这是奴隶!
丘逢甲的一首爱国诗
春愁难遣强看山,
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
去年今日割台湾。
1896年5月,台湾被日本强占一年后,诗人代表当时台湾岛上四百万同胞,写的这首以《春愁》为题的小诗,仅仅四句计二十八字,字字是血和泪写成的。
丘逢甲(公元1864年—1912年),台湾彰化人。光绪十五年(公元1888年)进士,曾任清政府工部主事。
1894年发生了中日甲午战争。日本向朝鲜发动侵略,并对中国的陆海军进行挑衅,中国军队英勇作战,但由于清政府的腐败以及缺乏坚决反对侵略的准备,以致北洋海军全军覆没,中国失败。1895年4月17日,李鸿章代表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中国被迫割让台湾给日本。丘逢甲闻讯在台湾积极组织义军抗日保台,出任台湾抗日保台义军的大将军,指挥抗日。但终因寡不敌众,遭到失败,不得已离开台湾内渡到大陆。此后在广东创办学校,推行新学,并与同盟会有来往。他的诗,大多是为收复台湾、洗雪国耻而作,慷慨悲壮,雄健奋发,忧国忧民怀念台湾的心情始终未变,直到1912年临终前仍遗言:“吾不忘台湾也”,要求在他死后安葬时须面向台湾。
1.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2.李清照《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3.范成大《州桥》:“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忍泪失声问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
4.林升《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5.陆游《示儿》:“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6.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人海,五千仍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7.文天祥《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8.于谦《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9.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祖国之秋
作者 曹宇翔
今日你徒步走进秋天的广场
深秋了,天已转凉,菊花开放
风把四个湛蓝的湖泊运向空中
空中,缓缓驶过云霞船队
空中,雁翅划动季节的双桨
用歌声迎接大地起伏的歌声
在澄明的秋天你看见所有人民
城市、乡村、太平洋的波浪
甚至看到你远逝的童年,祖母
干草垛,一个孩子摇响铃铛
这原野、河流,这落叶、果实
每天,广场升起一面旗帜
每天,土地长出一轮光芒
一切都是值得的,内心幸福
你笑了,想起曾有的一个梦想
谁能不爱自己的祖国呢
“祖国”,当你轻轻说出这个词
等于说出你的命运、亲人、家乡
而当你用目光说到“秋天”
那就是岁月,人生啊,远方
屈原·离骚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于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朝搴〔阝比〕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导夫先路。
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
杂申椒与菌桂兮,岂维纫夫蕙芷;
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
何桀纣之猖披兮,夫唯捷径以窘;
惟夫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
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
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
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反信馋而〔·〕(音“期”)怒;
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
指九天以为正兮,夫唯灵修之故也;
初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
余既不难夫离别兮,伤灵修之数化。
余既兹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
畦留夷与揭车兮,杂度蘅与方芷;
冀枝叶之峻茂兮,愿〔山矣〕(音“四”)时乎吾将刈;
虽萎绝其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
众皆竞进以贪婪兮,凭不厌乎求索;
羌内恕己以量人兮,各兴心而嫉妒;
忽驰骛以追逐兮,非余心之所急;
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
陆游的《示儿》
死去原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毋忘告乃翁。
岳飞的 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同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年代】:南宋
【作者】:文天祥
【作品】:过零丁洋
【内容】:
辛苦遭逢起一经,
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年代】:南宋
【作者】:岳飞
【作品】:满江红
【内容】: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
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
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年代】:清
【作者】:龚自珍
【作品】:己亥杂诗
【内容】: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从 军 行 (选一) ★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出 塞 (选一) ★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少 年 行 (选一)
唐·王 维
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武威送刘判官赴碛西行军
唐·岑 参
火山五月行人少,看君马去疾如鸟,都护行营太白西,角声一动胡天晓。
和张仆射塞下曲 ★
唐·卢 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少 年 行 (选一)
唐·令狐楚
弓背霞明剑照霜,秋风走马出成阳,未收天子河湟地,不拟回头望故乡。
夏 日 绝 句 ★
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牡 丹
宋·陈与义
一自胡尘入汉关,十年伊洛路漫漫。青墩溪畔龙钟客,独立东风看牡丹。
示 儿 ★
宋·陆 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州 桥
宋·范成大
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忍泪失声询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
初入淮河 (选一)
宋·杨万里
船离洪泽岸头沙,人到淮河意不佳。何必桑干方是远,中流以北即天涯。
题 临 安 邸
宋·林 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南 安 军 ★
宋·文天祥
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出岭谁同出?归乡如此归!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饥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至正改元辛巳寒食日示弟搜话子侄
元·虞 集
江山信美非吾土,飘泊栖迟近百年。山舍墓田同水曲,不堪梦觉听啼鹃。
题郑所南兰
元·倪 瓒
秋风兰蕙化为茅!南国凄凉气已消。只有所南心不改,泪泉和墨写《离骚》。
望 阙 台
明·戚继光
十年驱驰海色寒,孤臣于此望宸銮。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
马 上 作 ★
明·戚继光
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花边月笑平生。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
榆 河 晓 发
明·谢 榛
朝晖开众山,遥见居庸关。云出三边外,风生万马间。征尘何日静,古戍几人闲。忽忆弃繻者,空惭旅鬓斑。
渡 易 水
明·陈子龙
并刀昨夜匣中鸣,燕赵悲歌最不平。易水潺湲云草碧,可怜无处送荆卿。
海 上 (选一)
清·顾炎武
日入空山海气侵,秋光千里自登临。十年天地干戈老,四海苍生痛哭深。水涌神山来白鸟,云浮仙阙见黄金。此中何处无人世,只恐难酬壮士心。
出师讨满夷自瓜州至金陵
清·郑成功
缟素临江誓灭胡,雄师一万气吞吴。试看天堑投鞭渡,不信中原不姓朱!
秣 陵
清·屈大均
牛首开天阙,龙岗抱帝宫。六朝春草里,万井落花中。访旧乌衣少,听歌玉树空。如何亡国恨,尽在大江东。
漫 感
清·龚自珍
绝域从军计惘然,东南幽恨满词笺。一箫一剑平生意,负尽狂名十五年。
己 亥 杂 诗 (选一) ★
清·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春愁》
死去原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毋忘告乃翁。
岳飞的 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同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年代】:南宋
【作者】:文天祥
【作品】:过零丁洋
【内容】:
辛苦遭逢起一经,
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年代】:南宋
【作者】:岳飞
【作品】:满江红
【内容】: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
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
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年代】:清
【作者】:龚自珍
【作品】:己亥杂诗
【内容】: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从 军 行 (选一) ★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出 塞 (选一) ★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少 年 行 (选一)
唐·王 维
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武威送刘判官赴碛西行军
唐·岑 参
火山五月行人少,看君马去疾如鸟,都护行营太白西,角声一动胡天晓。
和张仆射塞下曲 ★
唐·卢 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少 年 行 (选一)
唐·令狐楚
弓背霞明剑照霜,秋风走马出成阳,未收天子河湟地,不拟回头望故乡。
夏 日 绝 句 ★
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牡 丹
宋·陈与义
一自胡尘入汉关,十年伊洛路漫漫。青墩溪畔龙钟客,独立东风看牡丹。
示 儿 ★
宋·陆 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州 桥
宋·范成大
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忍泪失声询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
初入淮河 (选一)
宋·杨万里
船离洪泽岸头沙,人到淮河意不佳。何必桑干方是远,中流以北即天涯。
题 临 安 邸
宋·林 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南 安 军 ★
宋·文天祥
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出岭谁同出?归乡如此归!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饥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至正改元辛巳寒食日示弟搜话子侄
元·虞 集
江山信美非吾土,飘泊栖迟近百年。山舍墓田同水曲,不堪梦觉听啼鹃。
题郑所南兰
元·倪 瓒
秋风兰蕙化为茅!南国凄凉气已消。只有所南心不改,泪泉和墨写《离骚》。
望 阙 台
明·戚继光
十年驱驰海色寒,孤臣于此望宸銮。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
马 上 作 ★
明·戚继光
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花边月笑平生。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
榆 河 晓 发
明·谢 榛
朝晖开众山,遥见居庸关。云出三边外,风生万马间。征尘何日静,古戍几人闲。忽忆弃繻者,空惭旅鬓斑。
渡 易 水
明·陈子龙
并刀昨夜匣中鸣,燕赵悲歌最不平。易水潺湲云草碧,可怜无处送荆卿。
海 上 (选一)
清·顾炎武
日入空山海气侵,秋光千里自登临。十年天地干戈老,四海苍生痛哭深。水涌神山来白鸟,云浮仙阙见黄金。此中何处无人世,只恐难酬壮士心。
出师讨满夷自瓜州至金陵
清·郑成功
缟素临江誓灭胡,雄师一万气吞吴。试看天堑投鞭渡,不信中原不姓朱!
秣 陵
清·屈大均
牛首开天阙,龙岗抱帝宫。六朝春草里,万井落花中。访旧乌衣少,听歌玉树空。如何亡国恨,尽在大江东。
漫 感
清·龚自珍
绝域从军计惘然,东南幽恨满词笺。一箫一剑平生意,负尽狂名十五年。
己 亥 杂 诗 (选一) ★
清·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春愁》
陆 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杨万里
船离洪泽岸头沙,人到淮河意不佳。何必桑干方是远,中流以北即天涯。
陈与义
一自胡尘入汉关,十年伊洛路漫漫。青墩溪畔龙钟客,独立东风看牡丹。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回答者: 街舞神童3技术 - 一级 2009-9-24 20:52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唐·令狐楚
弓背霞明剑照霜,秋风走马出成阳,未收天子河湟地,不拟回头望故乡。
宋·陆 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宋·林 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清·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唐·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秋瑾《对酒》
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
宋·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李贺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 维
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陆 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杨万里
船离洪泽岸头沙,人到淮河意不佳。何必桑干方是远,中流以北即天涯。
陈与义
一自胡尘入汉关,十年伊洛路漫漫。青墩溪畔龙钟客,独立东风看牡丹。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杨万里
船离洪泽岸头沙,人到淮河意不佳。何必桑干方是远,中流以北即天涯。
陈与义
一自胡尘入汉关,十年伊洛路漫漫。青墩溪畔龙钟客,独立东风看牡丹。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回答者: 街舞神童3技术 - 一级 2009-9-24 20:52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唐·令狐楚
弓背霞明剑照霜,秋风走马出成阳,未收天子河湟地,不拟回头望故乡。
宋·陆 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宋·林 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清·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唐·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秋瑾《对酒》
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
宋·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李贺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 维
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陆 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杨万里
船离洪泽岸头沙,人到淮河意不佳。何必桑干方是远,中流以北即天涯。
陈与义
一自胡尘入汉关,十年伊洛路漫漫。青墩溪畔龙钟客,独立东风看牡丹。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壮士一去不复还
夏 日 绝 句 ★
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本文标题: 有写过家乡变化的诗人吗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sanwen/172630.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