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遗产是否应开发成旅游景点

发布时间: 2023-07-13 00:00:50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87

申遗对旅游地的影响?,在刚刚闭幕的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河南登封的“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和由湖南峎山、广东丹霞山、贵州赤水、...

历史文化遗产是否应开发成旅游景点

申遗对旅游地的影响?

  在刚刚闭幕的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河南登封的“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和由湖南峎山、广东丹霞山、贵州赤水、福建泰宁、江西龙虎山、浙江江郎山共同组成的“中国丹霞”自然景观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中国的世界遗产已达40项。  欣喜之余,还要老话重提:申遗之后的路该怎么走?千亿资金正流向什么股? 每日最新资金热点揭秘! 今日出现的超级大买单! 下一个热点板块会是谁?   申遗成功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当初,鲜为人知的平遥、丽江等古城因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而声名鹊起,并很快成为新兴旅游地,创造出可喜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据介绍,山西平遥1997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后,1998年门票收入从申报前的18万元一跃而至500多万元。丽江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后,仅2000年就接待海内外游客258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3.44亿元,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在丽江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达50%。从此以后,各地竞相申遗,中国形成了一股申遗热。  此次成功申遗的登封“天地之中”自9年前启动申遗工作以来,登封市政府已投资8亿元。  对许多地方来说,申遗成功就意味着出名和带来旅游业的丰厚收入,这也是一些地方投入很大成本进行申遗行动的主要原因。将世界遗产进行适度开发,发展成为旅游景点,在给当地经济带来好处的同时,通过旅游获得的资金可以用来修整保护这些世界遗产,使保护和开发形成良性循环。这样的世界遗产旅游开发,本无可厚非。  但现实是,在世界遗产带来巨大经济利益面前,许多地方往往将大量资金投入到世界遗产的开发而不是保护上,只看到了眼前利益,却忽视了世界遗产保护的长远利益。这样的例子很多。  山东曲阜“三孔”(孔府、孔庙、孔林)199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随着文物管理体制的变动,“三孔”等文物景点被划归旅游公司经营管理,使“三孔”很多珍贵文物遭到人为地毁坏。很早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的泰山,1983年有关部门为了开发泰山的旅游资源,在泰山修建了中天门至岱顶的索道,繁忙的空中运输严重影响了泰山的自然和人文景观。这样严重危害世界遗产的索道,后来又扩建到了3条。武陵源风景区由我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张家界和天子山、索溪峪两个自然保护区组成,1992年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后的短短几年间,景点附近不断新建饭店和商业网点,致使景区“城市化”、“人工化”、“商业化”现象越来越突出,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地方政府将开发置于保护之上,申遗成功之日,往往就是遗产被大力开发之时。世界遗产景区人满为患是困扰全世界的问题,国外是想方设法控制游客数量,我国各地遗产景区接待游客数量却年年创新高。有的地方为了招揽更多游客,竞相盖起了居住价格和消费较高的宾馆,一切设置都“以人为本”,自然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北京大学谢凝高教授曾经说过:如果中国的文化和自然遗产能保持上个世纪70年代的状况,那么现在中国的世界遗产数量至少在100处以上。错位开发,超载开发,是中国世界遗产保护必须解决的问题。  自然文化遗产资源不同于一般的矿产、森林、草地等资源,它具有独一无二性、非人工再造性和不可逆性的特征,一旦破坏将永远不可再生。为此,专家们一再呼吁:对于世界遗产来说,保持其真实性和完整性是首位的!一切的开发、利用和管理工作都必须服从遗产的保护和保存。  在去年第33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德国德累斯顿易北河谷被从世界遗产名录中除名。具有18—19世纪风貌的德累斯顿易北河谷主要由古老的牧场、巴洛克宫殿、纪念碑以及自然风光的别墅花园组成。2004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后,当地政府在景区中心建一座桥,世界遗产委员会一直力图阻止大桥的修建,但没有成功,最终易北河谷被除名。
丹霞地貌(danxia landform),属于红层地貌,是一种水平构造地貌。它是指红色砂岩经长期风化剥离和流水侵蚀,形成孤立的山峰和陡峭的奇岩怪石,是巨厚红色砂、砾岩层中沿垂直节理发育的各种丹霞奇峰的总称。主要发育于侏罗纪至第三纪的水平或缓倾的红色地层中,这种地貌以广东北部的丹霞山最为典型,所以称为丹霞地貌。编辑本段  世界上由红色砂砾构成的、以赤丹崖为特色的一类地貌,它主要分布在中国、美国西部、中欧和澳大利亚等地,以中国分布最广,其中又以广东丹霞山面积最大,发育最典型、类型最齐全、形态最丰富、风景最优美。福建泰宁风景区、福建武夷山、连城、泰宁、永安,贵州赤水、江西龙虎山、鹰潭、弋阳、上饶、瑞金、宁都,青海坎布拉、广东韶山丹霞山(名称来源)、金鸡岭、南雄的苍石寨、平远的南台石和五指石,浙江永康、新昌,广西桂平的白石山、容县的都峤山,四川江油的窦山、重庆綦江的老瀛山、灌县的青城山,陕西凤县的赤龙山以及承德等地,是中国丹霞地貌的典型地质地貌。编辑本段  红层地貌中所谓“红层”是指在中生代侏罗纪至新生代第三纪沉积形成的红色岩系,一般称为“红色砂砾岩”。水平构造地貌指由铲状水平或近于水平的第三纪厚层红色砂砾岩为主组成的平坦高地,受强烈侵蚀分割、溶蚀和重力崩塌等综合作用而造成平顶、陡崖、孤立突出的塔状地形。  丹霞地貌发育始于第三纪晚期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这次运动使部分红色地层发生倾斜和舒缓褶曲,并使红色盆地抬升,形成外流区。流水向盆地中部低洼处集中,沿岩层垂直节理进行侵蚀,形成两壁直立的深沟,称为巷谷。巷谷崖麓的崩积物在流水不能全部搬走时,形成坡度较缓的崩积锥。随着沟壁的崩塌后退,崩积锥不断向上增长,覆盖基岩面的范围也不断扩大,崩积锥下部基岩形成一个和崩积锥倾斜方向一致的缓坡。崖面的崩塌后退还使山顶面范围逐渐缩小,形成堡状残峰、石墙或石柱等地貌。随着进一步的侵蚀,残峰、石墙和石柱也将消失,形成缓坡丘陵。在红色砂砾岩层中有不少石灰岩砾石和碳酸钙胶结物,碳酸钙被水溶解后常形成一些溶沟、石芽和溶洞,或者形成薄层的钙化沉积,甚至发育有石钟乳。沿节理交汇处还发育漏斗。在砂岩中,因有交错层理所形成锦绣般的地形,称为锦石。河流深切的岩层,可形成顶部平齐、四壁陡峭的方山,或被切割成各种各样的奇峰,有直立的、堡垒状的、宝塔状的等。在岩层倾角较大的地区,则侵蚀形成起伏如龙的单斜山脊;多个单斜山脊相邻,称为单斜峰群。岩层沿垂直节理发生大面积崩塌,则形成高大、壮观的陡崖坡;陡崖坡沿某组主要节理的走向发育,形成高大的石墙;石墙的蚀穿形成石窗;石窗进一步扩大,变成石桥。各岩块之间常形成狭陡的巷谷,其岩壁因红色而名为“赤壁”,壁上常发育有沿层面的岩洞。编辑本段  现在悬崖上可以看到的粗细相间的沉积层理,颗粒粗大的岩层叫“砾岩”,细密均匀的岩层叫做“砂岩”。丹霞地貌最突出的物点是“赤壁丹崖”广泛发育,形成了顶平、身陡、麓缓的方山、石墙、石峰、石柱等奇险的地貌形态,各异的山石形成一种观赏价值很高的风景地貌,是名副其实的“红石公园”。编辑本段世界遗产  贵州省赤水丹霞地貌将与湖南省崀山、万佛山,广东省丹霞山,福建省金湖,江西省龙虎山、龟峰,浙江省方岩、江郎山等以丹霞地貌著称的风景名胜区合作,进行丹霞地貌“捆绑申遗”。11月5日,有关部门将在四川省峨眉山召开会议,讨论中国丹霞地貌申遗事宜。  由澳大利亚丹霞地貌专家罗伯特·威雷带领的专家组不久前考察了中国贵州赤水丹霞地貌后认为,赤水拥有目前中国最大的赤水丹霞地貌面积,其自然景观独特,资源组合完美,景观具有唯一性、独特性,是目前中国此地貌发育最成熟、最具典型性和代表性的地区,赤水与中国广东等5省丹霞地貌一起,已达到世界自然遗产标准,可申报世界自然遗产。  专家组在赤水杨家岩、狮子岩、马鹿原始森林、峡谷、十丈洞瀑布、五柱峰和中国桫椤自然保护区等地进行了一系列的科学考察。新西兰地球与环境科学学院博士、澳大利亚卧龙岗大学教授、世界砂岩地貌研究著名专家罗伯特·威雷说,在这里,他不仅仅看到了这么大面积的丹霞地貌和保护得如此完美的生态环境,还看到了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崇高的保护自然的举措。这里有一望无边的竹海,成片的桫椤林,连状的瀑布群,大量濒危的动植物,他为世界上有这么美丽的地方而感到震惊。他表示,他将与中国专家一起为赤水力争列入丹霞地貌

历史文化遗产是保护重要还是开发重要?

保护重于开发。
开发历史文化遗产是为了将中国文化宣传给更多的人,让人们了解文化、继承文化、发扬文化,从而达到保护历史文化的目的。
所以对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是第一位的。很多人都以为开发历史文化遗产是为了赚钱,这是错误的想法。开发是为了更好地保护。所以,保护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有一种开发叫保护性开发,保护是开发的基础,所以还是保护重要,有点像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的关系~~
保护重要——没有继承就没有创新,对于历史文化遗产最忌讳的就盲目开发、。
历史这种东西,毕竟是之前先人留下的,总是有好有坏,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至于开发和保护,我想应该并重,两者都要,保护不力造成开发过度,那么对历史文化会产生巨大的损失,而只注重保护却忽视开发的话,那历史文化对人们的作用也不到,精神上或许会有一点影响,但毕竟也是相对较小,历史文化的作用,更多的还是要再经济上能产生影响较好,所以,个人认为,保护与开发应该并重。
如非必要,肯定是保护重要,毕竟历史不可重来。

世界遗产:保护和旅游开发能否兼得?

当中国越来越多的世界遗产出现在旅游宣传片里的时候,当越来越多的中国风景名胜因入选世界文化遗产而声名鹊起的时候,有人欢呼,有人担忧。在世界遗产保护和旅游开发之间,已经处于世界遗产第三大国的中国感到了困惑。 在中国旅游业蓬勃发展的今天,有一种矛盾是不容忽视的——游客的过度膨胀与列为世界遗产的风景区的保护。 陷入超负荷运转的世界遗产近年来,“假日旅游”不断升温,使许多世界遗产陷入了超负荷运转与接待的境地。例如北京的故宫,连续几年在黄金周前三天,日接待游客量都在10万人次以上,最高突破了13万人次的历史纪录,超过饱和度100%-200%。事实上,故宫每天接待游客的恰当值仅为三四万人次。 清华大学建筑专家罗哲文教授指出,游客过多除增加古建直接意外损伤的可能外,活动中产生的废气还会使古建内的温度、湿度等各项指标发生变化,对已保存了数百年的彩画、雕刻都会有不可挽回的影响。 其实,旅游开发对世界遗产保护的影响已经为全球所关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经把旅游定为对世界遗产的四大主要威胁之一。 由于空气污染,雅典卫城上的砖石已经变质,百万人次的旅游者来访所造成的重大损失,已经迫使卫城停止对外开放;旅游车辆的停车场侵占了某些古建筑的前院,并造成了明显的污染(在天气燥热的地方,还不得不使空气调节器不停运转,因而增加了空气的污染);在一些本来就很狭窄的步行街上,停放着一排排的汽车或摩托车,如此等等。这些都是一些现实的问题和事例,需要通过不断地交换意见来解决。 许多世界遗产风景区不得不作出控制旅游客流的应对措施。据介绍,故宫已初步制定出一整套的应急方案以期将客流量控制在允许范围内,其中包括在长假高峰日限制进入故宫的团队数量,对局部景点在紧急情况下关闭,狭窄路段单向分流、旅游路线适当调整等措施。苏州市正在讨论提升世界遗产的园林门票,以控制游客人数,而丽江古城则要求每一位到访的游客上缴几十元的古城保护费。 国际建筑协会主席、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建筑系主任雷·恩·约翰逊教授说,旅游业的企业家,虽然在利润第一主义的驱使和压力下,有利地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但他们经常忽视自然环境的风貌,不恰当地在这些地方修造建筑物、停车场与附属建筑,造成对自然环境的入侵和蚕食,从而以最拙劣的方式破坏了那些绝妙的风景区和名胜古迹点的独特风格。 欧洲的大城市和古迹名胜,亚洲的庙宇和城市,美洲和非洲的自然风光和名胜都富于吸引力,招徕这么多的游客(特别是运用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对于这些地方必然要产生巨大的影响。技术发达的工业社会本来有它消极的方面,加上旅游者云集,自然环境所受的影响是非常复杂的,也可说是灾难性的。地中海沿岸的许多风景区,由于乱占乱建,已经大为缩减了;其它国家海岸的名胜风景区,也发生着类似的变化。 雷·恩·约翰逊认为,环境保护方面的一个特殊问题是,旅游的后果同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过程混合起来了。位于爪哇和龙目岛之间的马来西亚巴厘省,在其郊区的风景区有着极为丰富的文物古迹。它的自然风光、自然资源的开发、城镇与村庄、罕见的木雕庙宇,形成了一个和谐的统一体。 直到最近几年,巴厘才成为对外开放的旅游目标。而以前很长时间,只有少数感兴趣的参观者来访。旅游者必须有住处,有服务设施,必须周旅各地(旅游车在村里或庙前排成长队)。 伴随旅游业而产生的奢靡的需求和供应,不可避免地要影响此地的文化和社会结构,结果吸引旅游者的自然环境本身,面临遭受破坏之势。而这种情况在中国的一些地方也不鲜见。 保护和旅游开发能否兼得中国的世界遗产现在是29项,在世界排名第三位。关于世界遗产的争夺是很激烈的,一个国家每年只能申报一项,它的扩展项目除外。世界文化遗产所昭示的是,一个民族对全人类的特殊贡献与突出成就,这是树立一个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的依据。 就遗产本身来说,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背后都具备了一段很长的历史。自然遗产动不动就是几十亿年。文化遗产像北京周口店有50万年,故宫将近600年,中国最年轻颐和园也有250年。这些遗产不仅有它的历史功能,还有它的现实功能。例如故宫,它的历史功能是皇宫,是皇帝坐朝与居住的地方,而它的现实功能是博物馆。 然而,在旅游业飞速发展的今天,世界遗产有一种更直接的现实诱惑:一旦被列为世界遗产,这个风景区就会得到海内外游客的青睐,旅游业的各种投资就会接踵而来,然后整座城市的知名度就会提高,这又会吸引更多的游客。 许多人因此将旅游开发视为世界遗产不可承受之重,甚至将其间的矛盾视为不可调和。但也有专家认为,其间并不是本质矛盾的。 “发展旅游与遗产保护这两个方面本身没有对立的必然。”著名的文物与旅游研究专家耿留同教授对发展与保护所持的观点是,并没有一胜一负的必然,它本来就是互相依托的当代社会文化活动的形式,关键要从价值认识的高度来把握与对待。 身为北京旅游学会常务理事的耿留同对旅游的解释是,最好的人类文化交流活动。他认为,旅游是扩展人的生活空间和时间的,这是人类很重要的一个需要,从这个角度说,旅游是一种非常高尚的活动。通过这种形式,人们增长了见识,增加了历史文化知识,提高了自身素质。人们不仅了解现在,还了解过去与未来。这种交流与遗产保护并不矛盾。 问题在于,目前很多把旅游解释为一种经济行为,单纯追逐利益的做法;一些不负责任曲解与矮化世界文化遗产的做法,使得发展与保护产生了矛盾与冲突。 他举例说,在颐和园,他听到一位导游小姐对游客说,这条路上的鹅卵石就是当年专门给慈禧太后按摩足底的。其实,这些鹅卵石是在20世纪80年代才铺上去的,与慈禧毫无关系。曾为颐和园公园高级工程师的耿教授,对导游员用一些低劣的、庸俗的内容来讲解历史的做法,十分反对。他说,胡说八道,瞎编乱造,就是矮化了我们的民族文化,曲解了我们的民族文化,这是职业的极端的不负责任。 世界遗产是人类的共同遗产,对它的价值研究和认识是很必要的。北京市旅游局局长于长江认为,一方面提高和深化公众对世界文化遗产的认知,引导人们对世界文化遗产的主动保护意识,另一方面,加强管理,提高旅游管理者与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知识水平,做好遗产保护与利用。 清华大学建筑专家罗哲文教授认为,文物古迹与旅游的发展互为表里,密不可分,旅游离不开文物古迹,文物古迹借旅游发挥其作用,流传其历史。如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以公布世界遗产的办法把各个国家著名的文物古迹与自然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为旅游者提供了最值得选取的旅游参观对象。中国的“北京人”遗址、长城、故宫、苏州园林等二十三处文化和自然遗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该名录。 旅游是发挥文物古迹作用的一个非常重要、非常关键的途径和一个非常好的形式。两者如果处理得好可以达到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双赢目的,如果处理不好,也可能两败俱伤。关键是要做到互通情报,科学规划、合理安排、依法办事。 过度开发亟待引起各界重视目前许多地方存在着盲目过度地开发文物古迹的情况,以牺牲文物古迹内在价值为代价,一味追求所谓的经济效益和旅游发展,无异于杀鸡取卵。例如将世界遗产和文物保护单位作为旅游项目捆绑上市或租赁使用,进行商业性开发;无处不在的索道严重地破坏了自然景观;一窝蜂的修建新造景点,却忽视了对文物本身的保护和利用;弃真求假,随意修造假古董和臆造景观等等不一而足。 耿留同说,我们对世界遗产要加以保护与利用,但这些遗产的价值绝不仅仅是旅游价值,基于历史功能所产生的现实功能,将在更广阔的空间显示他们的历史文化价值和在现实生活中的活力,这就是历史文化遗产持续发展、永续利用的主题。 北京有6项世界文化遗产,耿留同认为其价值所在还包括:首先,这些遗产是北京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世界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内容和理由。假如北京没有这6项世界遗产,就很难同巴黎和罗马相提并论。 其次,是制定和实现北京总体规划的主要依据,和许多区域规划的出发点。北京的总体规划像故宫、景山都起了很大的定点作用,天安门广场不就是从中轴线发展起来的,北京原有6.8公里,现在要向两边延伸30多公里。它的出发点还是故宫的中轴线。包括交通道路的组织也要考虑这些景点。 第三,也是北京作为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是标志性的景观和理想活动的场所。最近,2008年奥运会会徽的标志就是天坛,这次雅典奥运会的火炬传递的终点也是在颐和园,应该把这些世界遗产首先定位在这样高的标准上。 耿留同说,世界遗产也是北京生态环保、环境保护不可忽略的保护内容和建设成就;是雄伟壮丽的首都不可缺少的亮点;是在北京居住工作的外国人生活质量的一项指数;是爱国主义教育、精神文明教育、科普教育的理想氛围和场所,以及展示2008年北京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一个闪光点。 对保护世界遗产的态度,耿留同强调有三个负责:第一,对历史负责,对创造人类高度价值和文明的祖先负责。第二,对现在人负责,世界遗产不仅是十三亿中国人的,也是全世界人民的。第三,对未来负责,关键的是要把它完整地交给子孙后代。
本文标题: 历史文化遗产是否应开发成旅游景点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320296.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洛阳和长安,到底哪个建都时间最长,哪个朝代最多应该如何看待“我穷我有理”的这种心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