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远比项羽值得后人尊重,太史公为什么要黑刘邦?很多人在读历史时总觉得,太史公在写刘邦甚至史记时,可以自由发挥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刘邦远比项羽值得后人尊重,太史公为什么要黑刘邦?
很多人在读历史时总觉得,太史公在写刘邦甚至史记时,可以自由发挥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他喜欢和同情项羽,就可以尽情歌颂,他不喜欢刘邦,就可以鄙视抹黑,换而言之,当时的皇帝既不会过问,也不会去看史记内容,相信很多人都是这样认为的。但问题是,真实情况真会是这样吗?
我们先不说古代,就说如今高度文明开放的现代社会,咱们普通老朋友都不能随便在网上发表对某些政治人物的评价,更不用说官方主流的媒介机构,对于那些重要人物和重要事件,那都是按照官方统一标准来宣传的,哪个人敢擅自在主流媒体上发表对他们的盖棺定论?
我们再看当时的太史令,本质就是汉朝的官方媒介机构,太史公作为汉武帝任命的官方媒介掌门人,你觉得他有能力敢擅自去评价汉武帝的高祖父、西汉的开创者刘邦,你觉得在这件事情上汉武帝会不闻不问?想当年太史公仅仅只是替李陵说了几句好话,就被汉武帝给阉割了,现在他要是敢擅自抹黑西汉的国父刘邦,你觉得他能被汉武帝留下活口?
事实上,任何朝代的历史,都是在朝廷统治阶级既定的框架下所编写的,换而言之,什么能写什么不能写,某些事件该怎么写,那都是有标准的,并不是编写史书的人所能决定。
举个最简单例子,汉武帝如果给刘邦一生下得定论是六分功四分过,那太史公不管怎么写刘邦的事迹和评价,都得围绕这条线来开展。同理,如果汉武帝给刘邦下得定论是一个流氓无赖,那太史公就必须想方设法把刘邦的形象往这个上面靠。
所以说,史记上之所以故意拔高项羽而贬低刘邦,并不是太史公自己要这样写的,而是汉武帝所授意的。问题是,汉武帝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这里就要提到四个字:君权神授!
说简单点就是我们刘氏一族当皇帝,那是命中注定,老天安排的,所以你别看项羽这么牛逼,刘邦这么无赖,但最终夺得天下的还是刘邦,因为刘邦那就是上天选定的天子,刘氏就是传说中的真龙天子!
这也是大家在看史记时,刘邦所做的的一些事情,都会处处透露出上天的安排,所以表明上看刘邦就是一个地痞无赖,要啥没啥,可结果那些杰出文臣武将都心甘情愿替他卖命,而那些牛逼哄哄不可一世的对手,一个一个都败在刘邦的手里,对此我们是不是只能说刘邦的命真是太好,如果期间在配上一些莫须有神话故事,这不就是妥妥的的真龙天子下凡吗?
事实上,汉武帝要的就是这个效果,在当时的背景下,为了让天下能在刘氏手里代代传下去,并且让大家都心服口服,需要借助君权神授这一套理论来迷惑大家,以达到让老百姓世世代代诚服的目的。
当然,这套方法不仅仅是汉武帝用,历朝历代都会有意无意拿出来用,甚至西方,那用起来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也,总而言之,别看我啥能力都没有,但老子血统高贵,我们家族是上天指定的天子,法定的天下继承人,其他人都不是正统!
太史公的网络解释太史公的网络解释是什么
太史公的网络解释是:太史公太史公是西汉武帝时期设立的官职名称。位在丞相上,是我国古代官方史料的专职记录者。天下计书先上太史公,副上丞相,序事如古春秋。迁死后,宣帝以其官为令,行太史公文书而已。汉宣帝时期把太史公降为太史令,太史令的职权也大大削弱,仅仅行文书而已。最著名的太史公就是《史记》作者司马迁。拼音是:tàishǐgōng。结构是:太(独体结构)史(独体结构)公(上下结构)。注音是:ㄊㄞ_ㄕˇㄍㄨㄥ。
太史公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
汉·司马谈为太史令,子迁继之,《史记》中皆称“太史公”。其说不一:
二、引证解释
⒈汉司马谈为太史令,子迁继之,《史记》中皆称“太史公”。其说不一:(1)太史公为官名,汉武帝时置,因位在丞相之上,与三公相等,故称。(2)司马谈为太史令,司马迁尊其父,故称。(3)太史令掌天文图书等,古代主天官者皆上公,故沿旧名而称之。参阅《史记·太史公自序》“谈为太史公”三家注。综上当以第三说较为可信。后世多以“太史公”称司马迁。
三、国语词典
职官名。汉武帝置,位在丞相之上。词语翻译英语GrandScribe,thetitlebywhichSimaQian德语Gro_astrologe(S)_,derberühmteGeschichtsschreiberSimaQian
关于太史公的诗词
《病中谢客·方丈山中太史公》《太史公自序》《友人董耘馈长沙猫笋_以享太史公太史公辄作》
关于太史公的诗句
君家太史公岂是三生太史公惭愧知音太史公
关于太史公的成语
太公钓鱼青史留名名标青史粉饰太平六经三史太上皇朝经暮史公买公卖天下太平
关于太史公的词语
名标青史太上皇野史稗官歌舞太平粉饰太平天下太平朝经暮史青史留名六经三史经史子集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太史公的详细信息
太史公司马迁流芳千古,哪个女人却被他黑了两千多年?
提起《史记》,大多数人都不会陌生,这是我国历史第一部记撰体通史,被鲁迅赞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其作者司马迁比这部作品更加令人敬佩——他不忍看李陵遭受冤曲,触怒汉武帝,本可轰轰烈烈的死,留下一副傲骨,却为了完成《史记》选择了忍辱负重,接受了腐刑,把所有的痛苦和不甘都留在了午夜梦回之时。
然而,他终究不是圣人,也曾犯过错误,例如我们今天要说的主人公就被他黑了两千多年,现在依旧背负着红颜祸水的骂名。这是怎么回事呢?
今天的主人公不是别人,正是历史上有名的祸国妖妃之一褒姒。提起她,估计很多人都会想到“烽火戏诸侯”的典故,说是的褒姒是一个非常高冷的美人,从来都不笑。周幽王非常宠爱她,于是想尽办法哄她开心,却一直不见成效。当时周天子设烽火台,敌人来袭的时候,点燃烽火台,诸侯就会纷纷派兵前来支援。
有一次周幽王点燃烽火台逗褒姒开心,诸侯到来之后没有看到敌人,皆惊慌失措,看到他们的窘相,褒姒终于露出了笑容。之后为了周幽王多次故伎重施,不再被诸侯信任,于是当申国与犬戎真的打到镐京的时候,没有人支援,西周走向了灭亡。
这个古典版“狼来了”的故事,见载于《史记》:“褒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万方,故不笑。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幽王说之,为数举烽火。其后不信,诸侯益亦不至。”如果事实真的如《史记》记载的这样,那么褒姒遗臭万年并不算冤枉。然而,事实果然如此吗?
史料中提到,周幽王打败褒国之后,得到了美人褒姒,并对她宠爱有加。后来褒姒生下儿子伯服,周幽王对她的宠爱更上一层楼,甚至不惜得罪申侯,废掉了原来的王后申后和申后的儿子太子宜臼。这样看来,周幽王好像确实能够为了逗褒姒笑,做出“烽火戏诸侯”这样的荒唐事。不过,此事还是有很多疑点的。
第一,褒姒被献给周幽王的时候,地位仅相当于一个玩物,却能够取代申侯之女,成为王后,纵然有周幽王本身昏庸的缘故,她本身也需要有过人的手段,也就是说褒姒一定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女子。那么,一个聪明的女人,会放任丈夫为了取悦自己,冒着亡国的危险去得罪诸侯吗?她与周幽王是利益共同体,周幽王之后诺大的江山都是自己儿子的,除非她脑子进水,否则应该不会这样作死。
第二,历史学家钱穆提出,“举烽传警,乃汉人备匈奴事耳。骊山一役,由幽王举兵讨申,更无需举烽。”意思是说,用烽烟传递敌袭信息的方式在汉朝才出现,周幽王时期不可能出现这样的画面。而且西周灭亡一事,并非因为敌袭的时候没有人救援,而是周幽王主动攻打申国,遭到了申国和犬戎的联手反击,这一观点在清华大学获赠的战国竹简中得到了印证。
第三,《史记》是第一本将褒姒定义为祸国妖妃的史料,在此之前,《诗经》中仅提到西周因褒姒而灭亡;《国语》对此事进行了解释,即周幽王为了褒姒废掉申后母子之后,太子宜臼借助外家势力,并与犬戎联手,灭掉了西周;《吕氏春秋》的记载更为详尽,提到发生敌袭的时候,周幽王敲响大鼓,召诸侯前来护驾,看到敌军被击退的时候,褒姒高兴的笑了,周幽王就荒唐的三番五次击鼓,戏耍诸侯,导致自己不再被诸侯信任,最终上演了“狼来了”的悲剧。
通篇分析之后,我们不难得知,虽然褒姒并非无辜之人,也确实与西周的灭亡有很大的关系,但是她性格乖张,喜欢看周幽王为她戏耍诸侯,从而留下了“烽火戏诸侯”的典故,却是经不起推敲的,也就是说这个女子被司马迁黑了两千多年,白白背负了骂名。虽然我们不能因此否认太史公,但他的确欠褒姒一个道歉。
史记太史公是谁对谁的评价
这是鲁迅对司马迁《史记》的评价,是一个相当高的评价。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有着划时代的意义,书写了高洁的志向和人格。屈原是中国第一位浪漫主义诗人,开创了中国的浪漫主义文学。
而司马迁的《史记》是以记录史实为根本,加之他写的栩栩如生,故也有相当高的文学价值,不仅是史学家研究历史的有力依据,同时也在文学界有着很高的地位。
对于后代文学的人物形象以及性格描写等方面都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所以鲁迅说它是没有韵的离骚,可见把《史记》提到了一个相当的高的地位。
叙事艺术
史记独特的叙事艺术,非常注重对事件因果关系的更深层次的探究,综合前代的各种史书,成一家之言,纵向以十二本纪和十表为代表,叙写了西汉中期以前的各个历史时代,横向以八书、三十世家和七十列传为代表,统摄各个阶层、各个民族、各个领域和行业,形成纵横交错的舒适结构。
另外,《史记》的章法、句式、用词都有很多独到之处,别出心裁,不循常规,以其新异和多变而产生独特的效果。
《项羽本纪》是《史记》中最重要、最精彩的篇章之一,从历史上说,具体记录了楚汉相争时期波澜壮阔的历史风云,从文学上说,本文是中国散文中最早的以人物为中心的叙事艺术杰作,文中描绘的一幅幅惊心动魄的战争画卷,塑造的项羽经典的悲剧英雄形象,对后世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都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都说太史公黑刘邦,有什么切实的证据吗?
东汉时期著名的史学家班固认为,《史记》对刘邦的赞誉,都有事实的依据,虽然推崇了刘邦的事功,也不因此而对其存在的缺点予以回避隐瞒。
司马迁为什么也来黑刘邦?这源于他为了完成《史记》的创作,忍辱偷生地活了下来,他实在没有办法,就去找汉武帝刘彻讨个公道,结果被动用了腐刑。
司马迁遭受腐刑的原因,不是因为诋毁刘彻的宠臣李广利,也不是因为极力为李棱的失败投降辩解,其实就是因为司马迁用手中的笔来做起了武器。
肯定秦王朝的历史功绩,同情在汉王朝残暴统治下爆发的农民起义,不为汉朝统治者歌功颂德,敢于揭露当时君主将相的种种隐私,把你刘彻的祖宗写成小流氓、痞子。
于是乎,在司马迁的笔下,项羽神威凛凛,力拔山兮气盖世,刘邦则出身卑寒,屡屡被英雄项羽追着打,逃窜时狼狈。而班固自己也曾因为创作《汉书》,被捕入狱过。
幸得其弟班超的及时说明,修书是颂扬汉德,并无毁谤朝廷之意。其实像刘邦这样一个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稳定王朝的统治者,是很难评价他的个人品质的。
“汉人承秦苛法,约法三章。反其忠政,使民不倦,得天统矣。故太史公引礼文为此赞者,美高祖能变易秦敝,使百姓安宁。”
后人往往忽略了司马迁的不虚实,而特别看中了司马迁的不隐恶。今天我们也只能站在司马迁所站的角度,得出刘邦人品高下的真实结论而为证据。
如今看来似乎陈旧过时,但作为一个严肃的历史学家,司马迁通过对历史内在规律认识的深刻性,根据对百姓的贡献,针对周王朝东迁后动荡了数百年的社会生活复归于正常,以及在前人总结的基础上而得出的。
“高祖起微细,拨乱世反之正,平定天下,为汉太祖,功最高。” 刘邦驾崩后,群臣皆曰。近代奇人李宗吾认为,太史公只说刘邦隆准龙颜,项羽是重瞳子,独于两人的面皮厚薄、心之黑白,没有一字提及,未免有愧良史称号。
刘邦的面、刘邦的心,比较别人特别不同,可称天纵之圣。刘邦能够荡平群雄,汉室经过了四百多年,他那厚黑的余气方才消灭。古之为英雄豪杰者,不过面厚心黑而已。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