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为巩固统一的多名族国家反对分裂还采取了哪些措施就我所知的一点浅薄之见写在这里,一来捧场,二来抛砖引玉.,首先,在同汉族...
清朝为巩固统一的多名族国家反对分裂还采取了哪些措施
首先,在同汉族的关系上,清统治者起初为威慑同化汉族,有过留发不留头的剃发令,杀掉了一批有骨气的汉人.后来在康熙时意识到长治久安的重要性,便有了满汉一家之说,为昭示亲睦,朝廷六部都有分设满汉官.在后来通婚的政策也逐渐松弛.
其次,在同蒙古的关系上,清统治者向来奉行拉拢分化的政策,以此来加强军事力量,巩固其政权,主要形式是通过赐婚联姻,朝廷有很多公主都远嫁蒙古,而蒙古重要部落的女人也有嫁入清室王侯甚至皇帝,比如孝庄.
再次,在对西南少数民族的政策上,雍正时期进行了改土归流,影响深远.
第四,在对藏问题上,雍正时设置驻藏大臣,乾隆时确定金瓶掣签,加强对西藏的管理,同时也约束了边缘蒙古部族.
对内:滋生人丁永不加赋,
文字狱,缓解满汉矛盾,禁止圈占农民土地
清朝在国家法制统一原则的前提下,对蒙古等民族地区采取了“因俗而治”和“众建而分其势”的统治政策。清朝平定青海后,自雍正初至末年,结合当地蒙藏民族风俗习惯,先后颁布了《青海善后事宜十三条》、《禁约青海十二条》和《西宁青海番夷成例》三个特别法规。三者互为配合、补充,成为清朝有效管理和统治青海地方的施政方针。
清朝中后期为什么不和蒙古联姻了
清朝中后期为什么不和蒙古联姻了如何看待清朝的联姻政策
满清实行满蒙联姻,为何却禁止满汉联姻呢?
满清实行满蒙联姻是为了拉拢蒙古人,解决满清军入关之后没有后顾之忧。然而禁止满汉联姻是为了保持满族人的独立性,防止被人口浩大的汉族人及有着深厚底蕴的汉族文化同化掉。
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族之后,把国名称为“大金”是因为他觉得他们是宋朝时期金国的后人,但是为了吸取金国灭亡的教训,他必须拉拢蒙古人,以防满清军入主中原的时候,还有蒙古作为后备力量,另一方面和蒙古联姻还能解决满人人口不足的情况。清朝建立之后,历代帝王提倡“满蒙一家亲”也是通过这样的方式来维持边疆蒙古的稳定。
努尔哈赤建立大金国之后对汉人特别的提防,因为他害怕满人的八旗权势会在历史的长河中被汉化。努尔哈赤深知宋朝元朝时期的辽国、金国、及元朝的灭亡,他发现元朝建立了之后,原本是金国的女真人很快就不再是一个独立的民族,而是很快被中原的文化以及中原来的汉人汉化。而那时统治中原的元朝统治者们也开始被中地区的文化所影响,他们的民风、民俗等很快就被汉化了,并且很快又被汉人再次灭掉赶出中原。
北魏时期拓跋氏入主中原之后就开始大量推行汉人文化主要的原因是,那时的孝文帝既想要继续争霸统一中原,但是还要顾着后方的草原治理及安危,在这样难以两全的情况下最后北魏草原被新崛起的柔然占领了,孝文帝已经失去了草原最后的退路,为了能够更好的管理中原,他只能丢弃管理草原的方案体系以及生活习俗等等。努尔哈赤不希望向孝文帝一样失去了家乡还要失去从小到大的习俗文化,为了还能保持原有的八旗文化,他大力提倡实行满蒙联姻,坚持杜绝满汉联姻的政策。
满清实行满蒙联姻,而不实行满汉联姻,这是为什么?
满蒙联姻是要借助蒙古力量共同控制中原的汉人,蒙古部族在对付汉族时是能与满族统治者一条心的;而一旦实现满汉联姻难免会出现汉族外戚专权,汉族人口太多地盘大且经济实力太强,综合力量远超满蒙各族,一旦给了汉族外戚一个机会很可能满族统治就会被轻松终结,而且会带来满人的灭绝,隋朝的杨坚就是以外戚身份篡位的,上位之后立即对鲜卑统治者进行了大屠杀,满族统治者的汉文化水平极高对汉族历史极为熟悉,汉朝外戚专权的历史他们极为忌惮。清朝末年,稍微一点机会袁世凯就胁迫皇室相当于篡位了,更何况能给外戚机会?
不仅如此,还可达到满汉相互牵制不构联,权力配制倾斜满蒙,拿掉汉权贵的决断权就让少数人满蒙牵制绝大多数的汉权贵,汉人权贵不能为大恶。我想清朝这样的安排也是汉族知识文子的意思吧,文化的传承和民族的繁衍是根本,清朝亡后,国人振作,而今再复兴,时间之短,不是清朝巩固根本的功劳吗。朝代的兴衰是天道,清亡后,满人不是融入到中华民族中去了吗。
总的来看,这个问题主要还是民族生存状态和特性决定。汉人主要是生活在关内和坝下,是农耕民族,社会状态早已是定居群居,生活在村乡城镇。而满蒙诸民族生活在高原草原,游牧散居,社会形态仍为部落制,联姻主要是为了取得部落联盟,此为一。第二,政治上需要。北元和蒙古部落是明朝的敌对势力,满洲需要拉拢蒙古对抗明朝。第三,军事上需要。蒙古占据漠南漠北,对明朝北界是巨大的军事压力,加之满人占据的关外,对明可以形成军事包围。第四,同属阿尔泰语系的草原民族,在族源、文化、宗教、生活习惯等方面相近相通,选择联姻很自然。第五,为满洲的制定的进取中原的目标服务。通过联姻,控制蒙古,将蒙古部落纳入八旗制度,为满清的战略服务。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