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没有出现老爸抢儿子皇位之事

发布时间: 2023-06-13 01:01:01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03

中国历史上,有父亲继承儿子皇位的吗这里用继承应该不太合适,用传位比较合适。有靠着儿子成了皇帝的人。比如:汉末曹丕篡汉后,追认其父...

古代有没有出现老爸抢儿子皇位之事

中国历史上,有父亲继承儿子皇位的吗

这里用继承应该不太合适,用传位比较合适。有靠着儿子成了皇帝的人。比如:汉末曹丕篡汉后,追认其父曹操味魏武帝;司马炎篡魏后,追认其父司马昭为晋文帝、其伯父司马师为晋景帝、其祖父司马懿为晋宣帝。再比如:明仁宗朱高炽能当皇帝,就是应为他有个被朱棣看好的儿。
但是儿子传位给父亲的情况,没有。
首先,太平皇帝,父亲不死,儿子无法即位,就算即位的皇帝是过继过来的,其亲生父亲也得靠边站,能保住命就不错了,那敢想着当皇帝(参照光绪帝的亲生父亲)?
其次,靠着自己本事打天下的,等做了皇帝,基本上老父都不在了,大概刘邦是唯一一个父亲还活着就得了天下的开国皇帝,但是刘邦不但为让位给他父亲,还让他父亲给他磕头行礼(所谓的君臣大礼)。
中国史上没有。欧洲王室有两例:一例是西西里国王马丁二世(1409—1410年在位)从他儿子马丁一世手里继承了西西里的王室; 另一例是罗马尼亚国王卡罗尔二世(1930—1940年在位)从他儿子迈克尔手里接过了王位。

刘太公作为刘邦父亲有夺位之心吗,刘邦为什么不忌惮他?

其实刘太公根本没有夺位之心。在古代的时候大部分都只有当他的父亲做了皇帝之后,他的儿子才能做皇帝,但是刘邦的父亲却没有做皇帝,他却直接做皇帝了。按照古代的规定去说的话,这样其实是不合理的,所以刘太公是需要先做皇帝的,但是如果刘太公真的想做皇帝的话,人们肯定会去拥护他的,因为毕竟规定在那里摆着,但是他却没有选择去做皇帝,因为他觉得他和自己的儿子谁做皇帝其实都是一样的。

而且刘太公是一个比较宠自己儿子的人。在以前刘邦还是一个小混混的时候,他就多次教导自己的儿子,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够成就一番丰功伟业,然后后来当自己的儿子当上皇帝的时候,他觉得自己的愿望去实现了,自己的儿子有这么大的出息,他怎么忍心把自己的儿子的功绩给抢走呢?而且刘太公也根本不是那样的人,他觉得自己的儿子得来的东西,他不应该轻易抢走,所以说其实刘太公根本没有当这个皇帝的心思。如果他想当皇帝的时候,在刘邦登基称帝的时候,他早就去抢了。

刘邦不忌惮刘太公是因为当时他非常聪明地做了一件事:他当上皇帝之后,直接封刘太公为太上皇。表面上看来是一件很普通的事,但其实他是借太上皇这件事去堵刘太公的嘴。他都已经让刘太公当太上皇了,如果刘太公再去抢皇位的话,那么刘太公就是一个不忠不义之人,肯定会受到天下人的辱骂的。

总之,刘太公其实并不想当皇帝,而且刘邦因为自己做了一件事,也并不忌惮刘太公。

刘太公作为刘邦父亲并没有夺位之心,所以刘邦没有必要忌惮他。刘太公虽然是刘邦的父亲,但是这个江山是刘邦打下来的,朝中的大臣都是和刘邦有着生死之情。刘邦在朝中有着很深的根基,没有人可以代替他的位置,只有他能够稳定当前的局面。刘太公在朝中没有任何的根基,在刘邦打天下的过程中没有做过什么贡献,如果刘太公想坐汉朝的第一把交椅,是几乎不可能的,没有人会去支持他,而且刘太公的才能也不具备治理国家的条件,他自己也知道他不是一个政治家。

刘邦对刘太公非常孝顺,这也是做给天下人看的,毕竟刘邦也想给后世留下一个好印象。从刘邦当了皇帝后,对刘太公非常孝道, 刘邦之前没有能力照顾自己的父亲,现在是一国之君有能力给自己的父亲一个好的生活了。  

刘邦把刘太公立为太上皇,确立了刘太公的地位,这样刘太公对刘邦也构不成威胁了。其实刘邦没有成名之前,刘太公对刘邦并不是很好,刘太公常常用批评刘邦,说他不如其他的兄弟,但是刘邦在成为君主之后并没有在意刘太公之前的做法。

其实刘邦对刘太公这么的孝顺,也有着提防他的意思。就算刘太公没有争夺皇位的心,其他的人总会拿刘太公做文章的。按照刘邦的性格,不可能别人染指他的权力, 就是他的父亲也不可以,作为一个多疑的人,刘邦还是有点提防刘太公的,对刘太公嘘寒问暖就可以看出,并非简单的关心,也有着监视的意思。  

刘太公他根本就没有夺位的想法,他那时候已经是个耄耋老人了,而且从来没有他儿子的那种雄才伟略,能让他吃饱饭可能就是他最大的愿望了。
刘邦当上皇帝的时候已经54岁了,他还不是家中的老大,这么算来他的父亲也应该70多岁了。况且他的父亲是农民,非常的老实,也不会有夺位的野心。这两方面的原因,刘邦不忌惮他的父亲刘太公。

康熙时期的九龙夺嫡真的存在吗?

清朝这个事时期是外国历史上一个比较特殊的事情,这个时期的权力相争是最为严重的一个时期。因为在这个时期,皇帝是不会在早期立太子的,除非是一些特殊的情况。比如康熙时期,康熙立太子的原因,是因为康熙对于自己皇后的宠爱,所以把嫡子立为太子。可是事实上康熙也没有把所有的希望都放在太子的身上。康熙也会经常的带着其他皇子,培养其他皇子,给予他们一些权力。

这也导致康熙的儿子们有太多人很优秀,使得他们对皇位都是眼红的很,从而出现了历史上有名的九龙夺嫡的出现。其中雍正因为能力的原因,比较得康熙的喜爱,被封为亲王,后来更是把皇位传给了他。这也是九龙夺嫡的结束,以雍正获得了最后的胜利。但是问题就来了在,在雍正时期也出现了夺嫡的事情,为此雍正把自己的一个儿子弘时给处死了,让弘历安枕无忧的当上了皇帝。

可是在乾隆时期,却没有出现夺嫡的事情,准确的说根本不存在抢夺皇位的事情。他的儿子嘉庆完全是毫无障碍的坐上皇位的。具体的情况,下面我们来说明。乾隆一共有十七个儿子,其中嫡子全都在年幼的时候就夭折了,所以不存在嫡庶之争。而平安长大的儿子就只有六位,分别是五阿哥、六阿哥、八阿哥、十一阿哥、十五阿哥、十七阿哥,而这六位阿哥都因为各种原因,导致他们对皇位没有多少兴趣,自然就不会出现夺嫡的事情了。

首先五阿哥,他的能力绝对是乾隆所有儿子实力最强的,不仅是因为他年长,还因为他的能力也是所有阿哥中最强,可以说是皇位继承人的不二人选,可是这位阿哥在很年轻的时候,就因病去世了,自然就没有了机会。其次就是六阿哥,这位六阿哥就比较可怜了,他不是能力的原因,而是因为身份直接让他与皇位无缘。因为他在一出生的时候,就被乾隆过继给其他皇室成员了,所以他根本没有皇位继承权这么一种权力。

再说一说八阿哥,八阿哥因为某些原因,是一个残疾人。在清朝的律法中,明确的记载了残疾人是不可以继承皇位的,所以他的继承权也直接没了,只能看着别人坐上皇位。然后是十一阿哥,他呢?也是一个怪人,他不喜欢处理国事,他最喜欢的事情是写诗,与当年的南唐后主李煜很相似,这样情况下,皇位自然也与他无缘了。

接下来就轮到十五阿哥了,他的能力十分一般,没有任何突出的地方。按道理来说,他是没有机会继承皇位的,但是因为他的其他兄弟都实在不适合,最后只能选择他了。所以他成为了后来的嘉庆,这个皇位可以说得来的毫无障碍,最为轻松。还有就是十七阿哥,这位阿哥就是一位成天流返与风花雪月的地方,就是以风流才子,对于国事同样没有兴趣。这样情况他还是做一个王爷比较正常。

从而乾隆时期不存在任何夺嫡的事情,因为那些皇子要么是没有资格继承皇位,要么对皇位不感兴趣,这样的状况这么可能出现夺嫡的事情。简单的来说,康熙时期的夺嫡,那是因为那些皇子都很优秀,而乾隆时期,乾隆的儿子们都不怎么地。

真的存在,太子、四爷党、八爷党为了皇位用尽心思,争得头破血流,结果后来大部分都被圈禁了,只有雍正取得最后的胜利。
九龙夺嫡是真的存在,而且特别激烈,各个皇子互相残杀,当时最终赢家就是雍正。
真实存在,而且只会比电视剧中的更惨,因为这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战争。
存在的,康熙废掉太子之后一直没有重新再立,所以他的几个儿子都一直在明争暗斗。

中国历史上有几个皇帝是从兄弟或者父亲那里夺来的江山?求一些他们的历史典故!越全面越好!

最有名的就是
李世民:玄武门之变
唐朝有二个:李世明 和 唐玄宗他爸

明朝一个:朱棣

宋朝的话就有:南宋开国皇帝
别的就真的不知道了~~希望对你有用!
最有名的就是秦二世胡亥、唐太宗李世民、明成祖朱棣、明代宗朱祁钰了,另外民间传言宋太宗赵匡义也是杀害了哥哥赵匡胤夺了皇位。
+++++++++++++++++++++++++++++++
 秦二世嬴胡亥(前230~前207)
在位时间前209年—前207年,也称二世皇帝。是秦始皇第二十六子,太子嬴扶苏的弟弟。
胡亥的即位完全是赵高为了自己专权而一手策划的,在秦始皇的众公子中,胡亥论才干绝对不够即位的资格。他的长兄扶苏是最优秀的,秦始皇也将他作为继承人来培养,为了增长他的治国经验,派他到北面的边境上和蒙恬一块戍守。
  而胡亥在秦始皇的儿子中是出名的纨绔子弟,没有什么帝王儿子的风度,加上赵高的教唆,使他在邪路上渐渐地越走越远。赵高本是宫中的一个太监,但他也有一些才干,如精通刑法,不但身高力气大,字也写得很好,深得秦始皇的宠信,一直提拔他做了车府令,负责皇帝的车马仪仗。为了巴结胡亥,赵高经常教胡亥书法和如何断案,加上赵高的三寸不烂之舌,将胡亥牢牢地控制住,一切听他指挥,这是以后赵高鼓动胡亥篡位的基础。
  秦始皇最后一次出巡时,胡亥也随行,当时他二十来岁,仍是个公子哥。秦始皇病死后,受到赵高的蛊惑,和赵高、李斯一起改了秦始皇立长子扶苏继承帝位的遗诏,送到在北面边境戍守的扶苏和蒙恬处,假诏书斥责扶苏和蒙恬戍边十几年,不但没立战功,相反还屡次上书肆意非议朝政,说扶苏对不能回京城做太子而耿耿于怀,怨恨不已,所以对扶苏赐剑自刎。蒙恬对扶苏的行为不进行劝说,实为对皇帝不忠,也令自尽。
  扶苏听了诏书,流着泪想要自刎,蒙恬毕竟比他有些经验,劝他向皇上申诉,如果属实再自刎也不晚,但扶苏却说:“父皇让我死,还有什么可申诉的呢?”说完含泪自尽。而蒙恬却据理力争,不肯自裁,使者见他不听从诏命,就将他投入阳周(现在陕西子长北)的监狱里。
于是,胡亥在赵高和丞相李斯的扶植下,得立为太子,并承袭帝位,称二世皇帝。
胡亥即位后,下令秦始皇后宫无子者皆令从死,又将营造骊山墓地下机弩的工匠都活埋在墓中。他怕诸公子和大臣不服,于是与赵高密谋,更改法律,诛杀诸公子、公主20余人和秦始皇亲信大臣蒙恬、蒙毅等,株连者不可胜数。其后,诛罚日益刻深,群臣人人自危。胡亥又承袭始皇弊政,继续修治阿房宫等,并征调材士5万人屯卫咸阳,令教射狗马禽兽,当食者多,遂下调郡县,以此赋敛越重,戍徭无已。二世元年(前209)七月,征发闾左戍边,终于激发了陈胜、吴广起义,反秦斗争随即席卷关东地区。秦二世变本加厉,行督责于群臣,以税民深者为明吏,杀人众者为忠臣。于是刑者相半于道,死人堆积于市。又听信赵高谗言,诛杀左丞相李斯,迫使右丞相冯去疾和将军冯劫自杀。随即,任赵高为中丞相,听其专擅朝政,致使众叛亲离。
二世三年七月,章邯、王离率领的秦军主力投降项羽,刘邦带领的起义军攻下武关。赵高恐诛罚及身,与其婿咸阳令阎乐合谋,乘二世斋于望夷宫,诈诏发兵围宫,劫令二世自杀。
+++++++++++++++
唐太宗李世民(599年-649年),唐朝第二位皇帝,在位23年,年号贞观。他是通过“玄武门"之变夺得了皇位。
玄武门之变发生于唐高祖武德九年6月4日(626年)。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并立世子李建成为太子。太原起兵是李世民的谋略,李渊曾答应他事成之后立他为太子。但天下平定后,李世民功名日盛,李渊却犹豫不决。太子李建成随即联合四弟齐王李元吉,排挤李世民。李渊的优柔寡断,也使朝中政令相互冲突,加速了诸子的兵戎相见。李建成曾经下毒害李世民(存疑)。武德九年,突厥犯边,李建成向李渊建议由李元吉做统帅出征突厥,借此要把握住秦王的兵马,并准备在昆明池设伏兵杀李世民。太子府率更丞王晊把这一密议告诉了秦王。李世民在危急时刻决定背水一战,先发制人。抢先一步杀死大哥李建成和四弟齐王李元吉,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玄武门之变。3天后(癸亥),李世民被立为皇太子,诏曰:“自今军国庶事,无大小悉委太子处决,然后闻奏”。八月初九(9月4日),李世民登基。
+++++++++++++++++++
明成祖朱棣(1360-1424年),明朝第三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他是通过”靖难之役“夺得皇位的。
靖难之役,又称靖难之变,是中国明朝建文年间发生的内战。1399年(建文元年),明太祖第四子燕王朱棣起兵反叛侄儿建文帝朱允炆,战争持续三年。建文帝缺乏谋略,任用主帅不当,致使主力不断被歼。朱棣以北平(今北京)为基地,适时出击,灵活运用策略,经几次大战消灭官军主力,最后乘胜进军,于1402年(建文四年)攻下帝都应天(今江苏南京)[2]。建文帝失踪,朱棣登上帝位,是为明成祖。
++++++++++++++++++++++
明代宗朱祁钰(1428年-1457年),汉族,明朝第七位皇帝。明宣宗朱瞻基皇二子,明英宗朱祁镇弟,明英宗被蒙古瓦刺军俘去之后继位,重用于谦等人组织北京城保卫战,打退了瓦剌的入侵。即位后整顿吏制,使吏治为之一新。在位8年,病中因英宗复辟,被废黜软禁于西苑,一个多月后去世,享年30岁。宪宗时尊其谥号为恭仁康定景皇帝。葬于北京市郊的金山口,明朝诸藩王的墓地。南明时加谥符天建道恭仁康定隆文布武显德崇孝景皇帝,庙号代宗。
李世民玄武门之变,朱棣靖难之役,明英宗土木堡之后代宗即位就是于谦支持的那位,英宗回朝后发动了政变夺回了皇位并且软禁了代宗,别的就不清楚了你再问问别人吧你要这个干嘛写作业吗?
唐太宗李世民,明成祖朱棣(从他侄子手上夺得江山),北宋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
秦始皇

秦始皇,名嬴政。生于公元前259年,死于公元前210年,活了50岁。他是中国的第一个皇帝,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极富传奇色彩的划时代的人物。

这样一位赫赫有名的人物,他的童年却是很不幸的。他的不幸与他父亲的不幸遭遇,有着直接关系。他的父亲是秦国的公子,叫异人,后来改名叫子楚。异人的祖父是秦国的国君秦昭襄王,异人的父亲是秦国的太子安国君。异人虽然生在富贵的国王之家,但就在他十五六岁时,却被派往和秦国敌对的赵国。

中国那时是战国七雄争霸的时期,这七雄是秦、赵、魏、韩、楚、燕、齐七个大国。当时,各诸侯国的国君为了相互制约,往往把自己的兄弟、儿子或孙子送到别国作抵押。

质子异人的日子很难熬。他虽然是秦国太子的儿子,可是他的兄弟太多,有20多人,他又居中,将来很难接班。同时,秦国在各国当中又不讲信义。因此,在赵国,人家也不把他当回事儿。有一段时间,他的经济来源断绝,生活十分困窘。这时,他的命运降到了人生的最低点。然而,恰在此时,他遇到了大商人吕不韦,他的劣运从此有了巨大转机。

吕不韦是个腰缠万贯的富商大贾。他很有政治远见。他从穷愁潦倒的异人身上,看到了自己未来的曙光。他潜意识里深深感到,这位落难他国的公子异人,是一个难得的奇货,可以用他来囤积居奇。于是,他决定在异人身上预先投资,弃商从政,去干建国立君的大事。

吕不韦拿出500金送给异人,又携带500金到秦国去游说。他在秦国游说很成功,异人终于当上了太子。回国后,他又把他的能歌善舞的美妾赵姬,配给了异人。过了10个月,生下了一个婴儿。这就是大名鼎鼎的秦始皇。他的名字叫嬴政。

嬴政在赵国过了9年孤独的生活。直到他的父亲异人做了太子,他才随母回到了秦国。这之后,嬴政的祖父死,其父异人即位。在嬴政13岁时,其父异人死,嬴政便即位了,是为秦王。尊母赵姬为太后。尊吕不韦为相国,号称仲夫。国事都是吕不韦说了算。

公元前238年,秦王政22岁,举行了成年加冠典礼。从此,他便开始亲政,执掌政权了。这位血气方刚、年轻气盛的国君,迅速平定叛乱,幽禁太后。次年,罢黜专横跋扈的相国吕不韦,吕不韦自杀。提拔重用李斯,并确定了统一天下的决策。

公元前221年,秦王政终于灭掉了六国,统一了天下。从而结束了春秋战国数百年诸侯割据、战乱不已的混乱纷争的局面,建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的国家。

自此,秦王政称号皇帝。皇帝是德兼三皇,功盖五帝之意。此后,皇帝一词就取代了王,而成为国家最高统治者的专有名称了。秦王政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即秦始皇。

秦始皇为了使其江山永固,便在政治、经济、文化上采取了一系列重要举措。

他废除了封建制,实行了郡县制。他认为,在各地分封侯王,形同设立小国,对中央集权不利。为此,他下令废止分封,而在中国首次实行了郡县制。全国分设36郡,郡下设县,县下设乡或亭,乡下设里。郡设郡守,县设县令,乡有三老,亭有亭长,里有里宰。

中央国家机关,设立了三公九卿之制。

从中央到地方,形成了一个庞大完整的官僚体系,最高权力归皇帝所有。这是秦始皇的首创。

他又下令统一全国的法律制度。主要的是三大统一,即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统一货币,是因为各诸侯国原来都各自拥有自己的货币,现在全国统一,货币必须一致。特规定,货币使用外圆内方的秦钱,逐步淘汰原各诸侯国的布、刀型的异型钱。统一度量衡,是把原来秦国使用的度量衡,硬性推行到全国。统一文字,原来各诸侯国使用的文字不统一,现在规定官方文字一律使用小篆。当然,民间流行的仍然是秦隶。这三大统一,有利于经济的发展、文化的融合和社会的稳定,更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形成。这是秦始皇对历史的一大贡献。

为使江山永固,他又把原六国富豪12万户,一律迁到首都咸阳附近,以便监督,控制。

同时,他又下令在全国收缴兵器。各地不敢怠慢,各色兵器纷纷运至咸阳。兵器都是由青铜制成的。堆积如山的兵器,重达数百万斤。这么多的青铜兵器,如何处置呢?他忽发奇想,何不把它们铸成几个大铜人,置于宫前。此时,恰好传来一则民间故事,说是在临洮显现了12个奇特的又高又大的夷狄怪人。而这一年,正是秦始皇统一天下的一年,夷狄怪人的出现 ,被视为吉兆。因此,他顺势下令销毁兵器,铸造了12个大铜人。因为青铜是铜和锡的合金,泛称为金,所以大铜人,又被称为大金人,叫做金狄。现在猜想,这个金狄,大概就是深眼窝、大鼻子的中亚一带人的形象。这使它披上了神秘莫测的光环。据说,每个铜人重达24万斤。12个,用铜288万斤。这12个大金人,都置于咸阳宫前,以显示秦始皇的威严。世事沧桑,它们早已不复存在了。收缴兵器,秦始皇的初衷是使天下长治久安,但是,天下却没有安定。

这主要是因为他大兴土木。

他大造骊山陵墓。13岁即位,就动工修建。全国统一后,又调发役夫徒隶70余万人,大肆修建,耗时38年。直到秦始皇死,陵墓工程尚未完工。现在此墓叫秦始皇帝陵,地处陕西省西安市郊区。此陵的主墓尚未发掘,其周围的附属地带进行了部分发掘。已出土5万余件文物,其中多有罕见之精品,如铜马车等。尤其令世人瞩目的是兵马俑坑的发现,法国总统希拉克惊羡地称其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之一。

他大修万里长城。为了防止北方匈奴的骚扰,他下令修筑长城。修筑长城的100余万民工,都是人民服的徭役。他修筑的长城,西起临洮,中经阴山,东跨鸭绿江,直达今朝鲜境内清川江的临海处。长达万里,故叫万里长城。雄伟壮观的万里长城,是闻名世界的伟大工程,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创举。

他大搞焚书坑儒运动,焚书,他为了统一思想、钳制人口,下令把凡不是秦记的书,凡不是博士官所需要的书,全部烧掉。这是一场文化浩劫;坑儒,他认为儒生乱发议论,妖言惑众,就亲自圈点了460余人一律杀掉。这是压制言论的残酷手段。

由此,焚书坑儒成了毁灭文化、摧残士子的代名词。

他不顾人民死活,大兴土木,劳民伤财,积怨很深。而他自己则贪生怕死,一直梦想长生不死,到处求长生不死药。但他终至病死于出游的途中。

秦朝只延续了两朝,秦二世而亡。继起的是汉朝,第一个皇帝是刘邦。

汉武帝

汉武帝,名刘彻。是西汉的第五位皇帝,是具有雄才大略的一代雄主。他生于公元前156年,死于公元前87年,活了70岁。他的父亲是景帝刘启,祖父是文帝刘恒,曾祖父是高祖刘邦。他4岁立为胶东王,7岁立为太子。公元前141年景帝病逝,16岁的刘彻登基,是为武帝。他是公元前141年枣公元前87年在位,计54年。

景帝对太子刘彻的教育,有他特殊的想法。为了把太子刘彻培养成一个合格的皇帝,给他特意选配了一位儒学大师卫绾。本来汉初至今,在道家黄老思想的影响下,几代君主都无一例外地提倡黄帝、老子之学,主张清静无为,因循守成。但是,景帝面对纷乱的国内外现状,隐隐感到无为而治的黄老之学已不能适应国家发展的需要。他很有远见地开始寄希望于儒家学说。为此,他决定把对儒家学说有着深湛修养的、为人行为端正的卫绾,选作太子刘彻的老师。以后的实践证明,这一决定是非常正确的。

刘彻是个好学上进的皇太子。他的兴趣十分广泛。他学黄老,习儒术,调丝竹,作辞赋和舞刀剑。他胸襟开阔,广结良友。他作为皇太子,平时学习父皇如何理政,也注意观察大臣的举止言行。为将来顺利接班,他作着全面的准备。公元前141年,他16岁,景帝为他举行了隆重的冠礼。加冠典礼的举行,说明皇太子可以有资格有能力独立掌权了。不料,在冠礼之后,景帝突患重病死去。当日,皇太子刘彻即位,君临天下,是为武帝。

16岁的少年天子,雄心勃勃,欲为国效力,一展才华。武帝胸中有数。他深知,要想治理好国家,就必须选贤任能。他登基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下诏举贤。消息传遍全国,国内学子振奋。或举荐,或自荐,各地贤良之士,纷纷汇聚京师。武帝十分重视,亲自出题,亲自阅卷,亲自面试。他从中选拔了大批人才。而尤须特别提到的一件事是,他从中选拔了一位拔尖的儒学大师董仲舒。

董仲舒自幼熟读儒家经典。据说,为了刻苦攻读,他三年不出门,以致不知春夏秋冬。武帝早已微知其名,此次亲阅其试卷,被其惊人的论点、严谨的逻辑和优美的语言所慑服。在其试卷上批了?#36132;良之首?#22235;个大字,并命速传董仲舒进宫当面策问,即天子面试。

策问的当天,武帝就天道、人世、治乱等三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了三次策问,董仲舒一一从容作答,史称?#22825;人三策?#12290;?#22825;人三策?#20027;要是说,君主受命于天,就要奉行天道。天道,就是使国家走向大治的途径。而儒家的仁义礼乐,是推行天道的具体方法。国家的治乱关键在于国君。国君首要的是用人。用人得当,方法正确,国家就会大治。反之,国家就会大乱。他建议?#32610;黜百家,独尊儒术?#12290;

武帝被他的君权神授、天下一统的宏大理论所振奋。他要以儒家学说治国了。后来,经他的老师丞相卫绾的建议,武帝批准,?#32610;黜百家,独尊儒术?#25104;为汉朝推行新政的指导思想。

人是推行新政的根本。为了选拔通晓儒经的学士,武帝想了很多办法。有察举选拔,天子征召,上书自荐和设立太学等。武帝选人用才,不拘门第,不论辈分。这就使许多有才之士,得到了重用。这对推行武帝的新政起到了关键作用。

武帝下令修增汉律,对各级官吏严加管理。有功则赏,有过则罚。

武帝推行了?#25512;恩令?#65292;以削弱各诸侯国的势力。汗高祖刘邦,实行的是周代的分封制和秦朝的郡县制相结合的制度。除15郡外,又设立了9个诸侯国。封国的诸侯王,权势很大。他们在本国有人事权、财政权,甚至有部分的军事权。他们逐渐闹起独立来。景帝时,吴楚七国终于叛乱。叛乱虽然被镇压下去了,但诸侯国强大的势力终究是块心病。武帝想解决这个难题。

大臣主父偃建议实行?#25512;恩令?#12290;其主要内容是,在诸侯国内,诸侯王虽有几十个王子,原来只有嫡长子可以继承王位。现下令,推恩各诸侯王,可以在其国内用自己的领土,分封王侯。这样,大诸侯国就自然分解为几十个小国了。表面上恩及他们,实则是削弱了他们的势力。这个政策的实行,大大地加强了中央集权。

武帝采纳大臣桑弘羊的建议,决定统一货币。下令取消郡国铸币权,郡国原有旧钱一律收回销毁。铸币权归中央所有,统一发行五铢钱。这一举措,有力地推动了汉朝经济的发展。

武帝重用大将军卫青、霍去病,三次反击匈奴的侵扰,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强盛近百年的塞北匈奴,从此逐渐衰落。汉朝北部边境10余年没有发生战争。

武帝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由张骞开辟的东起长安,中经河西走廊、塔里木盆地,翻过帕米尔高原,通向中亚和西亚,西达地中海东岸的贯通亚欧的大通道,绵延1000余公里,后人称为?#19997;绸之路?#12290;这条大通道的开辟,对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对中国多民族国家的形成,意义重大。

武帝于公元前87年病逝。

唐太宗

唐太宗,名李世民。是唐朝的第二个皇帝。生于599年,病死于649年,死时50岁。18岁,随父李渊起兵反抗暴虐的隋炀帝。19岁,随父攻进隋朝首都长安,灭隋,立唐。李渊即位,就是唐高祖。李世民封为秦王,其兄李建民立为皇太子,其弟李元吉封为齐王。27岁,发动玄武门之变,杀兄李建民,弑弟李元吉。李渊退位为太上皇。李世民即位为皇帝,就是唐太宗。年号贞观。

唐太宗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好皇帝,是一个很有作为的政治家。他是治世的明君。他之所以把国家治理得很好,主要是由于他善于听取各种不同的意见。他深知,兼听则明,偏听则暗。明君兼听,昏君偏信。这是大臣魏征跟他讲的。有一次,太宗虚心地问魏征,明君和昏君怎样才能区分开?魏征郑重地答道,国君之所以圣明,是因为他能广泛地听取不同的意见;国君之所以昏庸,是因为他偏听偏信。说完这句话之后,他又举了历史上正反两方面的例子加以论证。他说,古代尧、舜是圣君,就是因为他们能广开言路,善于听取不同意见,小人就不能蒙蔽他。而像秦二世、梁武帝、隋炀帝这些昏君,住在深宫之中,隔离朝臣,疏远百姓,听不到百姓的真正声音。直到天下崩溃、百姓背叛了,他们还冥蒙不知。采纳臣下的建议,百姓的呼声就能够上达了。魏征的这些至理名言,深深地铭刻在唐太宗的心里。

从此,唐太宗便格外注意虚心纳谏。他不管你是什么人,也不管你提意见的态度如何,只要你的意见是正确的,他都能虚心接受。这里有一个?#22238;天之力?#30340;真事。当时,唐太宗下令,要把洛阳破败了的乾元殿修饰一番,以备作为到外地巡视的行宫。对于皇帝来说,想要修理一下小小的行宫,本来是小事一桩。

可是,有一个小官张玄素,却上了一道奏折,痛陈此举不妥。他说,修了阿房宫,秦朝倒了;修了章华台,楚国散了;修了乾元殿,隋朝垮了。这都是历史的教训。现在,我们唐朝百废待兴,国力哪里比得上当年的隋朝?陛下在国家的破烂摊子上,继续役使饱受战乱之苦的百姓,耗费亿万钱财,大兴土木。陛下没有继承前代帝王的长处,继承的却是百代帝王的弊端。如果从这一点看,陛下的过失远远超过了隋炀帝。

这是一道笔锋犀利、击中要害的奏折。

但是,小小的张玄素,竟敢把英明的君主唐太宗比作昏聩的暴君隋炀帝,冒犯天威。这不是拿鸡蛋往石头上撞么?满朝文武都为他捏一把汗。人们都在观察唐太宗的反应。假如不是唐太宗,而是别的皇帝,看到这一大不敬的奏折,当即会雷霆震怒,不仅张玄素人头落地,而且会株连九族。但是,唐太宗就是唐太宗。他不仅没有怪罪张玄素,反而下令召见他。此时的唐太宗想进一步地试一试张玄素的胆量,就直问道,卿说我不如隋炀帝,那么,我和夏桀、商纣相比,怎么样呢?要知道,夏朝的桀王和商朝的纣王,都是历史上臭名昭著的暴君。唐太宗这样问,自有深意。不承想,这个张玄素却直截了当地答道,如果陛下真的修了乾元殿,那就和夏桀、商纣一样昏乱。

听到这句答语,唐太宗不仅没有发怒,反而被深深地感动了。他想,一个小官,敢于冒死直谏,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他的江山社稷?因此,唐太宗收回了他的谕旨,停止重修乾元殿。并且表扬了张玄素,同时赏给他500匹绢。对此事一直关注的魏征,听到了这个完满的结局,颇为感触地叹道,张公论事,有回天之力,这都是因为是有高尚道德的君子说的话呀!

这个?#22238;天之力?#30340;真事,充分地说明了唐太宗的虚心纳谏。

唐太宗还有一个优点,就是知错必改。有一次,他得到了一只精美绝伦的鹞鹰。他一时忘记了魏征平时说的国君不可玩物丧志的话,就兴味十足地把鹞鹰放在臂上,逗着玩。不料,巧遇老臣魏征。唐太宗一时情急,赶忙把鹞鹰藏在怀里。其实,魏征早已把一切看在眼里,却故作不知。走上前去,特意讲起古代帝王追求逸乐之事,旁敲侧击帝王不可玩物丧志。唐太宗担心时间长了,鹞鹰闷死。但是,魏征说得没完没了,唐太宗自知理亏,不敢打断。结果,鹞鹰还是闷死在怀中。

唐太宗知错必改,知人善任,且胸有大志。在民族政策上,他把少数民族和汉族看成一家,对少数民族采取了安抚、和亲的正确政策。少数民族对唐太宗的政策措施,心悦诚服。唐太宗便具有了很大的向心力,他们纷纷来归,并尊称唐太宗为?#22825;可汗?#12290;

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了吐蕃王松赞干布。这是汉藏民族关系史上的一件大事。作为嫁妆,文成公主带去了大批珍宝、经典、医书、宝器、金银、金鞍、佩饰、锦缎、药品,还有食物、饮料、种子、树木,还有狮子、凤凰,等等。文成公主带去的是中原地区的先进的文明。松赞干布对这桩婚事非常满意。他对唐太宗自称女婿,上表祝贺唐太宗远征的成功。这次联姻加强了汉藏民族之间的团结,也促进了藏族经济的发展。

由于用人得当、政策对路、轻徭薄赋、宽刑轻法,使得唐太宗时期的经济、政治、文化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唐太宗的贞观时期,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社会稳定,文化昌盛,史称?#36126;观之治?#12290;

唐朝一共有24个皇帝。下面就是宋朝了。

宋太祖

宋太祖,名赵匡胤。是宋朝的开国皇帝。927年出生,976年病死,在世49年。960年,34岁登基,当了皇帝。在位近16年。他是一个很有作为的皇帝。

宋太祖皇位的取得,有其特殊性。他的皇位,不是继承得来的,也不是起义夺来的,而是异姓发动政变抢来的。这个政变就是历史上有名的?#38472;桥兵变?#12290;赵匡胤原为五代时后周的一位重臣,握有朝廷的军政大权。后周世宗死,7岁的小儿即位。第二年,国都开封传言,北方契丹犯边。大将军赵匡胤得旨,亲率大兵出城御敌。大军走到开封东北40里的陈桥驿就停下了,当晚驻扎在这里。经过他的周密筹划,第二天,官兵在他身上加披象征皇帝的黄袍,一律推举他为皇帝。他就这样当了皇帝。?#38472;桥兵变?#26159;不流血的兵变。其本身无所谓对错,主要是看宋太祖的所作所为,是否有利于历史的发展。

宋太祖的最大的历史贡献,就是结束了自安史之乱以来,200多年的分裂割据的局面。从而,实现了全国的大一统。这是民心所向,众望所归。为了实现全国统一,他高瞻远瞩,采取了很多有力的措施。

为了加强中央集权,他不动声色地玩了一个?#26479;酒释兵权?#30340;把戏。

这要从唐朝的藩镇割据说起。而藩镇的出现,与节度使的设置有关。唐朝先在沿边地区设立节度使。节度使的权限很大,总揽各州的军政大权。安史之乱以后,唐朝对投降的叛乱分子,立即授以节度使名号,仍令其照旧统领旧部、就地。他们的属地逐渐变成了一个个小独立王国,被称作藩镇。

藩镇权势渐大,不听中央指挥,各自独立。这就是?#34281;镇割据?#12290;?#34281;镇割据?#26159;从唐代宗时[762年]开始的。自此以后,中国陷入了长达200多年的分裂局面。这种分裂局面,都是节度使专权,从而导致藩镇割据造成的。赵匡胤即位之后,曾同政治家赵普谈了一次话。他虚心地问道,我想平定天下长久不息的战乱,你有什么好办法吗?赵普诚恳地回答,有一个好办法,就是对方镇的节度使,逐渐削夺他们的权力,限制他们的钱粮,收回他们的精兵。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宋太祖豁然开朗。

?#26479;酒释兵权?#65292;就是他实施的第一个步骤。有一天,他专门宴请几位重臣。酒酣耳热之际,他说道,人生在世,无非是享受荣华富贵,并使子孙过上好日子。你们何不交出兵权,购置田宅,饮酒作乐,安度晚年呢?大臣们一听,全都明白了。第二天,他们就都老老实实地交出了兵权。宋太祖授给他们有职无权的高官,让他们在酒池肉林中度日。就这样,宋太祖不费一刀一枪,就收回了兵权。

为了使军权高度集中,宋太祖又创造了行之有效的?#26356;戍法?#12290;所谓?#26356;戍法?#65292;就是中央的禁军,要按期轮流到各地戍守。将领也要经常调换,使?#20853;无常帅,帅无常兵?#12290;这就造成了?#20853;无常将,将无常兵?#30340;局面。将兵之间生疏,有利于防止军队叛变。历史证明,这一方法,是防止军阀割据的成功举措。

宋太祖又针对当时的周边形势,提出了?#20808;南后北?#30340;统一全国的战略方针。南,指的是荆湖、后蜀、南汉、南唐等割据政权。赵匡胤对他们采取了刚柔相济、软硬兼施的政策,收到了显著的效果。他实施各个击破的策略,迅速地灭掉了几个小朝廷,实现了南方一统。而对投降的国主,一律封以有名无实的高官,使他们享受荣华富贵。而换来的却是国家的统一,社会的安定。

宋太祖也是一个善于纳谏的皇帝。有一次,有一个臣子立了大功,应予提拔,授给官职。但是,赵匡胤就是看不上他,不同意给他升官。直言敢谏的大臣赵普上奏,请皇帝批准给该人升官。宋太祖想,你啥事都管,这次我就是不答应你。看你怎么办。他带点挑衅意味地对赵普说,我就是不想给他升官,有法你想去!赵普不急不躁地答道,刑,是用来治罪的;赏,是用来奖功的。这是古今的道理。况且,刑罚是国家的刑罚,不是陛下你个人的刑罚。怎么能从个人的喜怒出发,想怎样就怎样呢!

这就是说,陛下你应该讲原则,不要耍小孩子脾气。一席话,说的宋太祖自知理亏,但奈于情面,他一言没发,站起来就回宫了。可是,固执的赵普却紧追不舍。宋太祖入宫,他就立在门外等候。出以公心的赵普,很有你不批准,今天就不善罢甘休之意。宋太祖一看,也没有办法,是自己不对,就批准了他的要求。

宋太祖终于实现了全国统一的愿望。他经过了16年艰苦的南征北战,才结束了从安史之乱到十国纷争的200余年的割据局面。这是他对中国多民族国家的一个重要贡献。

宋朝之后是元朝。

元太祖

元太祖,名铁木真。是元朝的开国皇帝。1162年出生。22岁,第一次称汗,是为蒙古乞颜部可汗。1206年,45岁的铁木真统一各部,建立蒙古国,被尊为成吉思汗。1227年,66岁病逝。

成吉思汗的历史贡献之一,是由于他的努力,在历史上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枣蒙古族。在他之前的数百年间,蒙古高原上部落林立,互不统属,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民族。

铁木真,是铁匠的意思。铁木真的父亲叫也速该,是蒙古一个部落的首领。铁木真的母亲是月伦夫人。铁木真9岁时,他的父亲也速该,被塔塔儿人毒死。铁木真牢牢地记住了这一点。也速该的部众,纷纷离散而去。月伦夫人和几个儿子孤立无援,陷入困顿之中。而其对立面泰赤乌贵族,对其发难,也抛弃了他们。铁木真兄弟在苦难中逐渐长大成人。泰赤乌贵族认为,铁木真很危险,对他心存恐惧,想尽早除掉他。他们派许多兵,到处搜捕铁木真。铁木真在森林里躲藏了10多天,终于脱逃。少年的苦难生活,磨练了他的意志。

铁木真牢记他的仇敌,一是杀父的塔塔儿人,一是害己的泰赤乌人。为了报仇,他想到了联合克烈部的脱里汗。这个汗,后来称王汗。他们有联合的基础,就是塔塔儿人是他们的共同敌人。而且,铁木真的父亲,也是脱里汗的?#23433;答?#65292;即盟友。但是克烈部地广人众,而且脱里汗又是父辈,要想同人家结盟,必须态度诚恳,谦恭。此时的铁木真,已经具备了政治家的素质。他经过深思熟虑,对脱里汗谦卑地说:?#20320;是我父亲的旧安答,像我的亲生父亲一样。我把娶妻时,妻子给姑父的礼物黑貂鼠皮袄,献给你。?#28982;后,恭敬地将皮袄献上。脱里汗看着眼前威武的年轻人,又受到如此尊重,十分高兴,便同意接纳他们。从此,铁木真就逐渐走上了振兴之路。

以后,经过征战分合,互有消长,经几个部落的共同推举,铁木真就作了蒙古乞颜部的可汗。这是他第一次称汗。时年22岁。这时在很多方面,他已经显露出领袖的才能。

1202年,强大了的铁木真,消灭了宿敌塔塔儿人。

同年,铁木真和王汗的联盟大军,又大败敌对诸部联军。

1203年,铁木真和王汗决裂。随后,铁木真消灭了王汗及克烈部。王汗的势力范围全部归铁木真所有,铁木真成为蒙古高原最强大的势力。此后,铁木真的大军,所向披靡,消灭了太阳汗的乃蛮部。就这样,铁木真征服了几乎整个辽阔的蒙古高原。于是,就在1206年,铁木真再一次称汗。萨满教巫师进一称号:?#20320;是最高的君主,最高的主命你采用成吉思汗的称号。成是强大、坚强的意思。成吉思是这个词的复数。成吉思汗就是最高君主或王中之王。?#20214;此,铁木真就获得了这个独有的特殊称号。同时,成立了大蒙古国。这就标志着一个蒙古民族共同体出现了。

成吉思汗的第二个贡献,就是为建立大一统的元朝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大军继续征讨,他削弱了金朝,灭掉了西夏。他死之后,他的子孙们又继续他未竟的事业。1234年,金朝灭亡。1279年,南宋灭亡。蒙古贵族建立了地域辽阔的元朝。从而,结束了唐朝末年分裂割据的混乱局面。

成吉思汗还率领20万大军进行了野蛮的西征,经中亚,西亚,最远到达欧洲的里海。给当地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这种行为应该彻底否定。

成吉思汗
本文标题: 古代有没有出现老爸抢儿子皇位之事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315184.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中国历史上有什么黑历史多少个闪电能量相当于一个广岛原子弹的威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