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从古至今有免死金牌的到最后没死的有几个?,很少,几乎没有。但是在宋代,柴进世家确实是一个特例,历代为宋朝皇族看重,犯法不予...
中国从古至今有免死金牌的到最后没死的有几个?
所谓“丹书铁券”,是指古代帝王颁授给功臣、重臣的一种特权凭证,又称“丹书铁契”,亦即民间叙事中所说的“免死牌”、“免死金牌”,颁授“丹书铁券”的制度最早始于汉高祖刘邦。
据考,汉高祖刘邦夺取政权后,为巩固统治笼络功臣,颁给元勋“丹书铁券”作为褒奖。刘邦建立汉王朝后,“命萧何次律令,韩信申军法,张苍定章程,叔孙通制礼仪;又与功臣剖符作誓,丹书、铁契、金匮、石室,藏于宗庙”。其中的“符”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契”,即皇帝与功臣、重臣之间信守的凭证。“丹书、铁契、金匮、石室”,即以铁为契,以丹书之,将皇帝与功臣、重臣的信誓用丹砂写在“铁券”上,装进金匮藏于用石建成的宗庙内,以示郑重和保证“铁券”安全。然而,最早的“铁券”并无免罪和免死等特权,仅作为一种加官晋爵封侯的凭证。获赐铁券的功臣及其子孙中,不乏获罪甚至被处死的人。
北魏时期,孝文帝经常为宗亲、近臣颁授铁券,甚至还出现了大臣向皇帝乞求铁券,以作护身之符的现象;隋唐以后,颁发“铁券”已成为常制,凡开国元勋、中兴功臣以及少数民族首领皆赐予“铁券”,连一些宠宦、宦官也有获得“铁券”的。而且,从隋代起,“铁券”上的丹砂填字渐渐改为用金填字,故后世又将其称为“金书铁券”。唐代最著名的“钱镠铁券”,是乾宁四年(897年)唐昭宗颁赐给吴越国王钱镠的,现仍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丹书铁券”有了免死的权限,最晚在南北朝时期。早期铁券免死次数大多在3次以下。从北魏至唐代,免死次数不断增加,唐代后期,受赐铁券者的子孙甚至可以凭铁券免死1至3次。
宋代时,宋太祖赵匡胤“黄袍加身”,从后周柴家手中谋得皇位,为了安抚民心,下旨厚待柴氏子孙,赐柴氏“丹书铁券”,即使柴氏后人犯罪也不得加刑。家喻户晓的小说《水浒传》中所描写的“小旋风”柴进家的“丹书铁券”,确实有其历史依据。
到了明代,铁券制度进一步完善,明太祖朱元璋从法律上规范了“丹书铁券”的颁授对象,仅限于立有军功,被封为公、侯、伯的勋臣。明代金书铁券分为七等,其中公爵分为二等,侯爵分为三等,伯爵分为二等。各等铁券大小不一,最大的公爵一等铁券高一尺,宽一尺六寸五分。其他各等铁券大体是每等在高和宽两方面都递减五分。最小的伯爵二等铁券高七寸,宽一尺二寸五分。所有的铁券都是一式两件,一件授予获赐者,另一件藏于内府。在需要查验时,只要将它们放在一起,便可真伪立辨。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大封功臣。李善长、徐达、李文忠等34人获公爵、侯爵封号,并被赐予“金书铁券”。 明成祖朱棣即位时,帮助他夺取皇位的“靖难”功臣邱福等26人也都被赐予铁券。明末,崇祯皇帝还曾给大宦官魏忠贤的侄子魏良卿颁赐铁券。
与唐代的铁券相比,明代金书铁券的券文已有明显变化。一是谋逆不宥,只宥其他死罪;二是免死的次数较少,孙子不免死。
清代,“丹书铁券”制度方被废止。
拥有朱元璋免死金牌的人为什么都死了?朱元璋这是失信了吗?
“免死金牌”是民间的称谓,正规名称是“金书铁券”或“丹书铁券”,是我国封建社会里皇帝赐给对国家、朝廷有重大贡献的功臣,对本人及子孙后代进行免罪的一种凭证。给有功之臣颁发丹书铁券,多发生在历代历朝开国之际和政权存续期间平定叛乱后,主要就是因为这两个时期对封建王朝的建立和续存至关重要。明朝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朱元璋大封开国功臣,获封公爵的李善长、徐达、李文忠等6人及获封侯爵的28人,他们均被赐予丹书铁券,也就是免死金牌。
拥有朱元璋免死金牌的人最终并未能免死,从根本上来说,这是因为朱元璋生性多疑而且处事果断,只要感到皇权受到威胁就会毫不犹豫大开杀戒。但如果从表面上来说,朱元璋诛杀这些拥有免死特权的大臣并不会给人失信的口实。因为丹书铁券的免死范围,不包括忤逆,也就是谋反。朱元璋只要给要诛杀的大臣按上(也包括部分事实)这样一条罪名,那么对任何人而言,都无话可说。
封建社会里,君臣之间不可能会有人格上的平等,所谓丹书铁券也无非是皇帝对臣子的一种奖赏和恩赐,尽管带有契约性质,也正是为了突出这种契约性,才制作成“丹书铁券”的形式昭示天下。但从根本上而言正是由于双方的不对等,这种契约随时可以打破:毕竟这种契约的解释权永远归皇帝所有。也就是说拥有丹书铁券的人并不实质上拥有优于其他大臣的特权。相反,从另一角度而言,丹书铁券甚至像一个“紧箍咒”或者说“催命符”,可以随时召开杀身之祸。
具体到明太祖朱元璋而言,朱元璋的治国理念是皇帝及其继承人(皇太子、皇太孙……)居住在京城,其他藩王(朱元璋的儿子)则王位世袭,世代在四周作为帝国的屏障。这样就可以国运昌盛,江山永固,国祚永绵。基于这样的理念,可以说朱元璋从一开始就有为子孙“清除隐患”的打算。这种隐患就是跟随自己打天下的有功之臣。朱元璋担心这些有功之臣居功自傲,在将来会有威胁到皇位的举止。所以朱元璋颁发金书铁券不过是做姿态,是建国之初稳定人心的权益之举而已。
朱元璋一一诛杀包括拥有免死金牌的有功之臣,从他的动机而言并不奇怪。这种现象可以说在每个封建王朝里都会发生,只是范围和程度大不不一。朱元璋为了朱家皇位费尽心机,并且以为从此可以高枕无忧——只有一件事情他没有想到,或者说他根本不愿意去想,那就是并非是外人要夺朱家的皇位,而是他分封四周,作为帝国屏藩的藩王,在他死后不久就发生了叔叔抢夺侄儿皇位的事情。
古代免死金牌什么样?有什么作用呢?
免死金牌是后人的一个俗称,真正的叫法应是是丹书铁券、或金书铁券。丹书铁券是古代皇帝跟臣子订的一份契约,是具有享受优遇或免罪的凭证,丹书指用朱砂写字,铁券指用铁做的凭证,丹书铁券的名字就这么得来的,这份凭证一分为二,皇上一份,臣子一份。
然而,得到免死金牌的大臣几乎都死于非命,通俗点说,免死金牌只是皇上为了防止朝中大臣暴乱,控制好臣子的一种表面工具而已,“朕给你赏赐一块免死的凭证,日后如有犯罪可免于一死”大臣们听了肯定深受感动,更加卖力为皇上做事,殊不知最终解释权在于甲方,等你把活干完,接替的人到位后就把你除掉,刘邦、朱元璋等代皇帝验证了这一说法。
根据历史记载,最早使用丹书铁券的人是刘邦,刘邦建立汉王朝后,为了稳定朝中大臣,巩固对大臣的统治,给重点人物赠与丹书铁券,后各个朝代沿用这一政策,耐人寻味的是,韩信谋反,刘邦当即收回丹书铁券,处死了韩信。再到后来明朝时期,朱元璋建国后大量颁发铁券,到了晚年,受到颁发铁券的大臣几乎都被朱元璋处死,铁券的存在形同虚设。不过不得不佩服的是,早在古代时期,就已经懂的运用人性的弱点来用人,给你点好听的话好让你安心卖命,有朝一日不管用或者威胁到我了,再把你除掉。这招可以说画饼大师的前身了。
当然,获得此券的人如果继续效忠朝廷,忠于皇上,就没有处死的一说法,能获得此券的人想必也是对皇上地位危机最大的人,相信也是不得才已采用这种方法巩固自己,包拯当时顶着压力铡了陈世美,而柴文意搬出丹书铁券后包拯也没找招。所以看得出得丹书铁券的人滥用了权力才会导致后面被收回券处死。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