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辽做为华夏两千年来唯一的名将为什么不是武庙主祭甚至连进武庙的门票都没有啊

发布时间: 2023-01-29 15:06:43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00

九大名将配享武庙,除了周瑜和关羽,还有哪些人?三国时期名将辈出,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三国入选武庙者多达九人,他们分别是诸葛亮、关羽...

张辽做为华夏两千年来唯一的名将为什么不是武庙主祭甚至连进武庙的门票都没有啊

九大名将配享武庙,除了周瑜和关羽,还有哪些人?

三国时期名将辈出,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三国入选武庙者多达九人,他们分别是诸葛亮、关羽、张飞、张辽、邓艾、周瑜、吕蒙、陆逊和陆抗,这九人无一不是战功赫赫之辈,也是三国最出色的九大名将,如果从这九人之中选出三国战功最为显赫的两大名将,你会选谁?曹魏张辽,东吴陆逊,蜀汉无人入选。

曹操麾下那么多名将唯独张辽脱颖而出入选武庙是有原因的,张辽的战功曹魏无人可及:199年张辽投降之初只是中郎将而已,不过很快张辽就展现了他过人的军事天赋,先是白马之战立功升为裨将军,203年的黎阳之战后又升为行中坚将军(行是代理之意,中坚将军是个级别较低的杂号将军,但是在当时除了曹氏和夏侯氏之外,外姓大将很少有人能被封为杂号将军,连于禁和乐进也做不到),206年收复青州东莱诸县后又升为荡寇将军。

207年的白狼山之战中张辽大放异彩,在敌强我弱的不利情形下力主出战并斩杀乌桓单于蹋顿,大大震慑了蠢蠢欲动的北方游牧民族;209年平定陈兰、梅成叛乱后成为曹操麾下第一位得以假节的外姓大将(或许也是曹操麾下众将第一个假节之人)。

215年的逍遥津之战张辽迎来了其人生的巅峰,此战张辽和乐进、李典三人以七千守军大破孙权十万大军,并差点活捉孙权,是历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之一。

张辽战功傲视曹操麾下诸将,而且张辽还是一介降将,投降时间又比较晚,能取得如此辉煌战绩实属难得!

再来看看陆逊,陆逊有两大战功足以自傲:一是222年的夷陵之战击败气势如虹的刘备,当时的局势对孙权来说颇为不利:一方面,吕蒙和悍将甘宁、蒋钦等人已经去世,东吴缺乏独当一面的帅才同沙场宿将刘备对垒。

另外一方面孙权虽然向曹丕称臣,但是可以预料得到的是如果东吴作战不利,曹丕一定会趁火打劫,所以资历不足不被众人看好的陆逊能击败刘备,相当于有力挽狂澜之功。

第二大战功就是228年的石亭之战陆逊大败曹休,此战有两个直接后果:一是不到一年孙权就挟大胜之势登基为帝;二是曹魏遭此大败,不仅军方最高统帅大司马曹休病故,而且两国之间此后二十余年再未发生大规模的战事。

说了张辽和陆逊的赫赫战功,再来看看为何说三国入选武庙的其余七人战功不如他们两人?

诸葛亮虽有五次北伐之功,但是大都无功而返,最有可能取得辉煌战果的第一次北伐因为错用马谡导致街亭之战大败,虽然说如果没有诸葛亮励精图治和力挽狂澜,蜀汉可能撑不到司马昭三路伐蜀之时,但是单纯从军事角度来看,诸葛亮的战功算不上有多辉煌。

关羽虽有白马之战斩杀颜良和南郡之战绝北道之战功,也有襄樊之战前期水淹七军威震华夏的壮举,但是青泥之战败于乐进之手,襄樊之战后期败于徐晃之手,回师荆州又兵败被擒杀,战功至少比不过他的好朋友张辽,张飞也一样,真正拿得出手的也就巴西之战大败张郃。

三大战役周瑜打赢了赤壁之战,陆逊打赢了夷陵之战,两人算是打个平手,但是周瑜在占尽优势的情形下用了一年时间才拿下南郡,比起陆逊石亭之战大败曹休还是有所不如;吕蒙白衣渡江袭取荆州规模和影响力都不如赤壁之战和夷陵之战;陆抗是东吴最后的名将,但是论战功比起其老子陆逊还是要略逊一筹。

至于邓艾,虽有灭国之功,但是他偷袭阴平小道得手一则孤注一掷有点冒险,二则有些偶然因素,比如姜维建议派廖化守住阴平桥未被采纳、刘禅撤走了阴平小道驻军等等,综合考虑战功还是比不上张辽和陆逊。

张郃和张飞相比谁更厉害?为什么张郃入不了武庙?

张郃和张飞相比,从两个人交战结果看是张飞厉害。张郃和张飞两个人在历史上是正面交战过的,《三国志》记载,张郃督军进攻巴西,在宕渠、蒙头、荡石和张飞相拒五十多天后,张飞率精兵从小路进攻,张郃大败,只带了十几个人弃马爬山而逃,被张飞打了个全军覆没,可谓狼狈至极。

两个人唯一的一次交手,就以张郃惨败而告终,本着有直接战绩看结果的原则,张飞要比张郃厉害。至于张郃为什么进不了武庙,我们首先要看下三国时期进武庙的有哪些人。唐代时设立武庙,与文庙相对,封姜子牙为武成王,配以历代军事家和名家,也就是十哲六十四将。

三国时期入武庙的十哲里有诸葛亮,六十四将里有张辽、关羽、周瑜、陆逊、羊祜、王濬、邓艾、张飞、吕蒙、陆抗、杜预。这里面诸葛亮煮有《诸葛兵法》,在两晋到唐代时受世人重视,李世民、李靖等都很推崇,因此和韩信等人位列十哲。

其他各将也大多是出名的武将或者有非常出彩表现:张辽是魏国五子良将之首,又有逍遥津之战的威名,关羽、张飞以万人敌闻名三国,两晋南北朝时以“关张之勇”来形容猛将,关羽还有水淹七军威震华夏的战绩,周瑜的赤壁之战、陆逊的夷陵之战都是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战略决战,邓艾、王濬、杜预有灭国之功

吕蒙有袭取荆州之功,羊祜为灭吴奠定了基础,而陆抗在西陵之战击败过羊祜,延缓了吴国灭亡的时间。而张郃虽然也有街亭击败马谡的战绩,但是却被王平疑兵之计吓住,最后蜀军还能带千余户平民从容而退,所以只能算战术上的小胜。

在《三国志·魏书》里五子良将单独成传,《张乐于张徐传》,张郃排名也只在第四,显然无论是名气还是战绩都有所逊色,所以最后未能进入武庙。

我觉得还是张飞厉害一些,张飞作为三国的一个主要人物,为蜀汉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所以还是他厉害。张郃之所以进不了武庙是因为他当时没立下那么多功劳
张飞更加的厉害,因为在三国中没有几个人能够打得过张飞。
可能是因为张郃没有为蜀汉做出非常大的贡献,所以他入不了武庙。
张飞比较厉害,张飞胆识过人,武功高强,为刘备立下了不少功劳,张郃没有张飞的武功厉害,也没有什么丰功伟绩,也就进不了武庙。
因为张郃虽然军事才能很强,但却是张飞的手下败将。 需要说明的是,历史上的张飞可不是有勇无谋的莽夫,人家可是有勇有谋的名将 。

张辽威震逍遥津,差点俘虏孙权,为什么终其一生都没有讨伐蜀汉?

张辽威震逍遥津,差点俘虏孙权,终其一生都没有讨伐蜀汉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张辽好好活着的情况下,那主要是精力都放到了孙吴的身上,并且蜀国层面,有徐晃和于禁,因此并不一定他参加。张辽做为五子良将中实至名归的第一人,终其一生,为曹魏立下了成千上万的赫赫战功。从跟随曹操逐渐,一直东征西讨,几乎那时候三国曹操进行的每一次大中型战争,也没有少了张辽的影子,包含但是不限于:赤壁之战,长坂坡之战,赤壁大战。

可是终其一生,张辽却都没有和蜀国这一曹军大对立上过一次,一直都勤勤恳恳的驻守在合肥市,狠狠地盯住吴国。依照正常情况而言,实际上三国魏国和蜀国中间,尽管也偶有战事,可是却比不上三国魏国和蜀汉来的多。张辽那么一位曹军几乎称得上是第一的将军,不应该被如此消耗。的确,张辽是曹军一方唯二当选武庙六十四名将的人之一,并且在唐朝时期,不但被奉为曹军第一将领,乃至是三国第一将领。可是其一生也没有对上蜀国,却并不是消耗,反倒是才尽其用,用其所长。从这一点上看,我们都迫不得已钦佩三国曹操的辨人之能。

张辽的人生道路并没有和蜀国有对接的地区。张辽本来是夏侯淳集团旗下的将军,于公年198年,三国曹操攻克下邳以后,资金投入三国曹操的手下。按道理而言,做为降将,张辽获得器重的可能是相对来说更小的。可是可能是出自于三国曹操自身的重才的心,也有可能是由于张辽的工作能力真是太过优异,短短的两年,就变成了三国曹操手下最有利的将领之一。张辽一生唯一一次和三国刘备集团公司对上的情况下,或是在夏侯淳手下,那时的三国刘备翅膀还还未丰腴,其整体实力根本没法和以后的蜀国一概而论。投靠三国曹操以后,张辽起先跟随曹操对决袁术,之后北征乌桓,接着南进荆州,赤壁大战。


因为他和诸葛亮是有过约定的,他不会轻易的去讨伐蜀汉,要不然就显得他是一个薄情寡义之。
因为这个时候的实力已经受到了影响,国力下降比较大,没有能力再继续讨伐了。
因为诸葛亮对他是有恩的。诸葛亮曾经救过他一命,所以他不肯伤害诸葛亮,也不肯讨伐蜀汉。

在所有三国降将中,多疑的曹操为什么最信任的是张辽?

为什么最信任的是张辽?

东汉末年军阀混战,大概因为三国之初大家名义上都是汉臣,所以在互相征战的过程中,转换门庭的武将并不少,曹操手下的五子良将里,就有徐晃、张辽、张郃三人是投降而来的,蜀汉和东吴得到重用的降将也不少。在这些人中,张辽并不算最好,像徐晃、张郃混的并不比张辽差,而姜维在蜀汉更是做到了大将军,总揽兵权。当然,张辽作为一个降将能做到五子良将之首那也是非常不错了,而这主要是因为他能力出色。

张辽的武艺很出色,在白马之战时,他和关羽两个人作为先锋出战。所以这一战里关羽匹马斩颜良吸引了所有人的眼光,但是能被曹操选中作为先锋和关羽配合,张辽的武艺肯定也是非常出色。

而更重要的是张辽的统帅能力也不错,柳城征袁尚时突然遭遇敌人,就是张辽劝曹操迎战的,最后果然大胜。而讨伐陈兰、梅成叛军时,叛军据险死守,于禁、张郃等人都觉得不可攻,张辽力排众议,率军攻击,斩杀陈兰、梅成。

而张辽最经典的则是合肥之战,孙权带兵十万攻打合肥,张辽等人所部不过七千。诸将大多认为要死守,而张辽则认为曹操此时远在汉中征讨张鲁,救援肯定不会很快到,因此要先挫伤吴军的锐气,才利于守城。于是张辽亲自带领八百人主动出击,亲自冲杀在前,“杀数十人,斩二将”,冲到孙权面前,逼的孙权登到山丘上“以长戟自守”。张辽率军往来冲杀,东吴大军“人马皆披靡,无敢当者”,从早上杀到中午才撤回城内。这一战杀的吴军胆寒,围城10几天就匆匆撤军,结果在逍遥津还被张辽追杀,幸亏甘宁等人死命抵挡,孙权才得以脱身。

合肥和逍遥津两战杀得吴军胆寒,孙权此后也是留下了很大的心理阴影,以致后来张辽带病镇守合肥的时候,孙权还说“张辽虽病,不可当也,慎之!”

张辽有勇有谋,在三国时期也算是非常出色的武将了,最后被列入武庙,应该说还是成功的一生。

为啥张辽很牛逼呢?还有就是;

第一,张辽不是吕布集团核心成员。

张辽本来不是吕布的手下, 而是大将军何进的部将。何进被杀后,张辽只得归属董卓麾下。董卓被吕布杀死后,张辽才投靠吕布。而此时吕布已经早已有了嫡系实力,张辽属于后来的将领,不是核心集团成员。在吕布麾下,张辽并不太受重视,地位大体相当于不合群的高顺。所以,吕布被曹操干掉以后,曹操对张辽比较放心,给予重用。

第二,张辽的能力惊人。

曹操重用张辽的重要原因,是他能力强。原则上,投降将领除非能力极强,多不会被重用,毕竟不是太可靠。袁绍麾下河北将领投降曹操的很多,比如吕旷、吕翔、焦触、张南、马延、张顗,加上高览总共七人,在正史上没有记载投降以后的行为,一般认为都发配到地方做个小官而已。而张辽则不同,他非常厉害。刚刚投降时,张辽就协同关羽,在白马击溃了袁绍大将颜良,将其杀死。随后张辽南征北讨,击破袁绍几个儿子,大败乌桓等等。尤其是张辽防御合肥,立下头功。

当时正是赤壁之战曹军惨败后,孙权亲自率领大军攻打合肥,张辽只有二三万人,还不到吴军兵力一半,实力相差悬殊。但张辽果断以攻为守,先下手为强攻击吴军大营,差点捉住孙权,导致吴军大乱。孙权久攻不克,被迫撤军。张辽趁机尾追,竟然将亲自率部殿后的孙权借助。吴军用尽全力才将孙权救出。此战保证了魏国的稳定,打垮了吴军趁着赤壁之战的势头北上的意图。张辽合肥一战,吓得东吴长达16年没有敢于再攻击合肥。

第三,张辽有勇有谋,不可多得。

张辽攻打东海郡时,因太守昌豨坚决抵抗,久攻不克。当时张辽和夏侯渊大军的军粮耗尽,夏侯渊决定退兵。但张辽根据敌人抵抗逐步衰弱,判断太守昌豨思想已经动摇,可能在准备投降。不顾夏侯渊的反对,张辽竟然亲自进城同太守昌豨谈判投降。太守昌豨之前不投降,是曾经和曹军为敌,怕被曹操事后诛杀。见张辽亲自赶来,可见曹操是一心一意招降,不然不会派大将来送死。于是,太守昌豨最终开城投降,曹军意外捡了个大便宜。事后,曹操虽然抱怨张辽不应该冒险单身前往,但仍然赞叹张辽是有勇有谋的将军。

张辽这种人是名将的名将,曹操重用他也是必然。

一、吕布的老同事,董卓的老部下

张辽出身于并州军,这支队伍最早由并州刺史丁原带出来的,除张辽外还有吕布张杨高顺等人张辽是并州马邑人,少年时担任过郡吏,武力过人,被丁原召为从事。

汉武帝曾在马邑策划过一场对匈奴人的大战,史称马邑之谋,参与谋划的有王恢聂壹等5位名将汉武帝调动了30多万军队,包围圈弄好了,就在匈奴单于快要中计的时候,守卫烽火台的亭尉向匈奴人透露了汉军的计划,匈奴撤退,汉武帝大怒,王恢下狱自杀,聂壹等人受到诛连。

三国志说张辽本聂壹之后,以避怨变姓,大概指的就是这件事张辽虽为名将之后,却只能从基层默默干起从事是州政府里的属官,大概相当于一名处长当时吕布在丁原手下任主簿,相当于办公室主任二人是同事,互不隶属,级别差不多。

当时大将军何进谋除宦官,丁原是何进一党,率并州军前往洛阳助阵,何进嫌并州军人太少,又命张辽回去募兵,在此期间何进被杀董卓窃取朝政吕布杀丁原投董卓,等张辽带着新召募的1000多人马回到洛阳时,局势已发生巨变。

张辽投降了董卓,三国志说张辽以兵属董卓,被任命何职不详,但不会太高,司马的可能性最大,也就是团长吕布因杀丁原有功被任命为中郎将,相当于大校师长,又封为都亭侯,但张辽归董卓领导,与吕布仍没有隶属关系。

二、入曹操法眼,白门楼上留一命

后来董卓被吕布杀了,张辽迁骑都尉迁是升职的意思,骑都尉相当于骑兵旅旅长,没有中郎将高,吕布这时已经成了奋武将军,又仪比三司,也就是以军长的身份享受副国级待遇,张辽与吕布之间的距离拉大,张辽以兵属吕布,成为吕布的下级。

回顾二人的历史,是想说张辽与高顺成廉宋宪魏续等吕在内的其它手下,张辽最早是吕布的同事,后来才成了吕布的下级长安之乱后,张辽跟着吕布经历了 一番波折,吕布从刘备手里占了徐州,张辽被任命为鲁相,相当于郡太守,三国志说张辽时年二十八。

这一年推算起来应该是建安二年(197),根据史书记载,吕布死时大约37岁,时为建安三年(198),按照这个来推算,吕布比张辽大了8岁。

吕布这个人,带兵主要靠个人魅力,谋略和战略规划方面一直是弱项,手下看着有一批忠心耿耿的人,但这只是表象,吕布待人也分亲疏彼此,高顺就常受其他人的排挤还有私德方面,据英雄记记载,曹操曾当面批评吕布:你背着老婆霸占手下将领的太太,这怎么叫厚道?

操攻破吕布,把吕布陈宫高顺都杀了,却留下了张辽,并给予重用,说明在曹操眼里张辽跟吕布也不是一类人。

三、屡立赫赫战功,受到曹操喜爱

曹操任命张辽为中郎将,此时关羽张飞等人也在曹营,几个人的职位都差不多,张辽与并州同乡关羽建立了良好的私人友谊。

推测起来,吕布集团保留下来的力量经过整编后,就由张辽来统率曹操敢这么用人,得益于他不同一般的识人智慧和用人胆略曹操善于发现人才,善于辨别人才的品行和节操,一旦认定就用人不疑,让各种人才发挥最大的潜能。

张辽后来参加了官渡之战征讨昌豨之战征服河北之战以及征乌桓的白狼山之战,都立下赫赫战功尤其在白狼山之战中,曹操自以所持麾授辽,让张辽担任战地总指挥,体现出对张辽的高度信任。

在征讨东海郡昌豨叛乱中,曹操派张辽作夏侯渊的副将,曹军将昌豨的大本营三公山围了起来,昌豨依托有利地形坚守,由于地势险要,三公山久攻不下,夏侯渊考虑撤军。

张辽觉得可惜,他只身来到三公山下,约昌豨下山来对话张辽力劝昌豨投降,昌豨居然听劝,表示愿意投降张辽为了取得昌豨的信任,又独自一人随昌豨上山。

张辽到了昌豨的家,像老朋友一样拜访昌豨的家人张辽的真诚打动了昌豨,昌豨随张辽下了山,后来又一同拜见曹操曹操对昌豨既往不咎,仍然让他担任东海郡太守。

曹操想到张辽上三公山后有可能遇到的危险,有点替张辽感到后怕,责怪他说:这可不是大将能做的呀!张辽说:明公您的威信著于四海,张辽奉命而行,昌豨必然不敢加害!

张辽一生最辉煌的时刻当然还是在逍遥津,此战打出了张辽的威名,留下了张辽止啼的典故和传奇唐代曾追封64名古代名将,三国时期有9人入选,张辽就是其中之一,逍遥津之战当是他入选的主要理由。

四、曹丕刻意拉拢,恩宠超过常人

曹操晚年拜张辽为征东将军,相当于东部战区司令,在诸夏侯曹把控重要军权的情况下,张辽以一个异姓将领的身份同时又是降将的出身而居此高位,是一种特殊荣耀。

关羽发起襄樊战役,曹操把东部战区的张辽调来解围,张辽军还没到,关羽就被孙吴方面偷袭了,襄樊之围已解当时曹操驻摩陂,张辽率部来见曹操,军至之日,太祖乘辇出劳之。

  曹丕继王位后,立即提拔张辽为前将军,地位在张郃徐晃朱灵之上,又赐辽帛千匹,谷万斛,同时分封张辽的兄长及一子为列侯曹丕称帝后,进封张辽为都乡侯都乡是个县,所以这不是乡侯而是县侯,是侯爵里面最高一级,再往上就是称王了,可见对张辽恩宠之重。

曹丕命张辽仍驻守合肥,当时孙吴的士兵听到张辽的名字,都会忍不住哆嗦一下张辽那时已经50多岁了,身体状况很不好曹丕对张辽极为尊重,赐舆车给张辽的母亲张辽在合肥驻守,曹丕破例派兵马护送其家人到驻军地团聚,事先专门告示沿途各地,命地方及驻军官员出迎,张辽家人每过之处,军士将吏都列队迎候,观者荣之。

曹丕还下令在洛阳为张辽建造屋舍,为张辽的母亲专门修建了堂室,当年跟随张辽在逍遥津一役中临时应募的敢死队成员,活着的一律加虎贲头衔。

曹丕听说张辽在驻地又病倒了,专门派侍中刘晔带着太医前往慰问视疾按汉朝礼制,三公生病皇帝也只派黄门问病,魏晋时又降为黄门郎,张辽不是三公,曹丕派部长级的侍中前往外地慰问,是十分破格的尊崇。

那段时间张辽在雍丘,即今开封附近,为了及时了解张辽的病情,曹丕专门派虎贲士往来传达病况,由于曹丕催得急,派出去的虎贲士很多,以至在洛阳到开封这一段路上,他们常在可以碰到,史书记载虎贲问消息,道路相属。

曹丕后来亲自出征,听说张辽仍未痊愈,就命人把他接到自己的行营,曹丕亲自探望,握着张辽的手加以慰问,又赐给张辽御衣,还每天派宫里的人送来御膳。

五、舍身忘我,职业军人的典范

魏文帝黄初三年(222),张辽在江都逝世,得年53一代名将就此陨落,曹丕为之流涕,谥张辽刚侯,爵位由其子张虎嗣任。

张辽不仅成就了名将的威名,而且生前身后都获得了极高的恩宠,在曹魏朝张辽就享有从祀曹操于庙庭的殊荣这些荣誉的取得,与张辽一生的拼搏努力分不开,更与他明确人生定位坚持做人原则密不可分。

后人评价曹魏多名将,而张辽为第一,看中的或许只是张辽的战绩,但其实从曹操和曹丕的视角去看,张辽敢于牺牲忠诚不二心无旁骛才是更可取的,这些都是职业军人应有的典范。

作为猛将,关键时刻要能顶得上豁得出,逍遥津一战成为经典,但当时情况极其恶劣,如果没有敢打敢牺牲的精神,恐怕也不敢拿自己的八百去硬碰敌人的十万,也就不可能发生后面的奇迹。

职业军人不是政治家,不能与政治关联太多,想法也不能太多,张辽的一生较好地诠释了职业军人的定义,对政治不掺合不干预,不拉帮结派,任何时候都公私分明,这才让曹操和曹丕更安心。


 


三国时代,曹操占据了天时之利,先后打败了袁绍、吕布等割据在中原的军阀势力,最后一举平定了中原。曹操此举,也让北方百姓提早过上了一种安居乐业的生活。曹操之所以能在前期就占据如此巨大的优势,究其原因来看,恐怕还是要归功于其帐下网罗了一批当世之人才。说到这,便不得不提到曹操的知人善用了。

历史上的曹操,虽然没有小说中那样多疑。但是在任用亲信这一方面上,他也理所当然的会有所偏向。而从曹操行事来看,他最器重的将领,一类是早期便投入其麾下的心腹将领,如许褚、典韦等人,而另一类,则是曹操自己的宗室兄弟了,即诸夏侯曹。但令人有些疑惑的是:曹营之中有一员降将,他曾几度易主,可此人在投降曹操以后,他却被受曹操信任,甚至成为了曹魏集团外姓第一人。

说到这,想必不少读者已经了然。没错,此人便是五子良将之首的张辽。那么在张辽的身上,究竟存在着哪些方面的长处,才能让生性多疑的曹操对他信赖有加呢?结合张辽生平事迹来看,笔者归纳出了可能的几点原因:

首先,张辽与曹营诸将多有不和。如果放眼于张辽的人际关系,笔者发现张辽似乎和许多人的关系都不是很好。据《三国志·赵俨传》记载:“时于禁屯颍阴,乐进屯阳翟,张辽屯长社,诸将任气,多共不协;使俨并参三军,每事训喻,遂相亲睦。”可以看到,张辽和于禁、乐进两人的关系,是极为不好的。不仅如此,名将李典与张辽的关系也极为恶劣。因为张辽在跟随吕布之时,曾参与杀害过李典的叔父。除此之外,张辽还和一些地方长官素有嫌隙。据《三国志·胡质传》记载:“将军张辽与其护军武周有隙。”

在笔者看来,张辽或许是因为降将出身的缘故,这才导致曹营诸将对他不甚待见。而这,也能解释得清为何张辽和关羽能有过一段友谊了,因为他们二人都有过投降的经历。对于这点,曹操想必是心知肚明的。一方面,曹操重用张辽,可以向外展示他辽阔的胸襟和对于人才的渴望。而另一方面,曹操完全不必担心张辽会在曹营中结党营私。因为张辽这个出身和脾气,也注定了他在曹营之中,只能效忠曹操,只能孤单一人。即便张辽生出异心,仅凭他一人之力,又如何能扭转局势?正因如此,曹操不仅信任张辽,而且还对他极为放心,一点也不在意张辽是否有其他想法。

其次,张辽以曹操利益为主,且公私分明。事实证明了一点:当张辽无路可去之时,他只能对曹操这个唯一的主公,抱有百分之百的忠心。在《三国志·张辽传》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张辽和夏侯渊围困叛将昌豨之时,因军中缺粮,夏侯渊生出退兵之意。而张辽却及时制止了他,最后孤身一人前往城中说降了昌豨:“辽遂单身上三公山,入豨家,拜妻子。豨欢喜,随诣太祖。太祖遣豨还,责辽曰:‘此非大将法也。’辽谢曰:‘以明公威信著于四海,辽奉圣旨,豨必不敢害故也。’”

由此可见,张辽在这次行动中的搏命行为,也让他证明了自己对曹操的忠心不二。而在关羽投降过曹操之后,张辽对他的态度,也说明了他的公私分明。《三国志·关羽传》注引《傅子》曰:“辽欲白太祖,恐太祖杀羽,不白,非事君之道,乃叹曰:‘公,君父也;羽,兄弟耳。’遂白之。”可以看到,关羽在投降曹操以后,曾明确对好友张辽说过自己不会长留曹营的打算。对此,张辽尽管感到很为难,但是他公私分明,还是将关羽的这个想法上如实报给了曹操。可以理解,这样一位不会因私废公的张辽,哪怕他是降将出身,曹操也自然会对他信赖有加。

最后,张辽忠心为主,有大局观。而最能体现张辽这个优点的一战,便是张辽威震逍遥津一役了。据《三国志·张辽传》记载:“太祖既征孙权还,使辽与乐进、李典等将七千余人屯合肥…俄而权率十万众围合肥,乃共发教。”七千对十万,在这样的一种劣势之下,恐怕曹操也没有更好的御敌之策了。

但是张辽却临危不乱,他虽然和乐进、李典等人不和,但是开战之前他却主动放下脸面,希望三人能同心协力,共同击退孙权。不仅如此,张辽还主动要求带领敢死队出去冲杀:“于是辽夜募敢从之士,得八百人,椎牛飨将士,明日大战。平旦,辽被甲持戟,先登陷陈,杀数十人,斩二将,大呼自名,冲垒入,至权麾下。权大惊,众不知所为,走登高冢,以长戟自守。”此战过后,张辽不仅在东吴有了“能止夜啼小儿哭声”的威名,而且还让曹操对他更为器重了:“太祖大壮辽,拜征东将军。”自此之后,张辽也隐隐成为了曹魏集团中的外姓第一人。

在笔者看来,张辽把“忠心为主”和“兢兢业业”这两方面做到了极致。在加入曹营之后,张辽也就认准了曹操这个唯一的主公。而纵观张辽行事,他也开始处处为曹操的利益考虑。试问有这样省心的下属,又有哪个主公不会喜欢呢?也正因如此,张辽才能凭借降将的身份,一步一步的得到曹操对他的倚重。而逍遥津一战之后,张辽的威望甚至超过了许多曹氏宗亲,这也是张辽个人能力的一个体现。

曹操生平最器重的五位大将,第一的竟然是身体有残疾的人

三国时代,说起来,得是曹魏的实力最为强大。曹操这个时代枭雄,狭天子令诸侯,得天时地利,而后又有个人和。那就难怪不成霸业了,到最后,他的儿子曹丕如愿地登基称王。说到曹操的人和,那是人所共知的,曹操礼贤下士,求贤若渴。再加上良禽择木而栖,所以都来投奔曹操。一时间,曹操这里人才济济,谋臣武将数不胜数。有了这些人,才有了曹操以后的霸业,有了这些人才,曹操才功败垂成。谋臣有郭嘉荀彧贾诩等,都是三国顶级谋士。甚至可以说,郭嘉可以算作三国的第一谋士。可惜,天嫉英才,英年早逝,这对曹操来说,不能不说是一个极大的损失。



谋臣这里曹操有在三国里排第一的,那武将有没有排进前五的?让我们看一下,武将排名是这样:“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这是民间的排名,但也是比较有权威了。看看里边,还真的有,排在第三的典韦就是曹操的大将!可这里便除去吕布,剩下的都得刘备的人了,东吴的一个没有,这个哟些惋惜,可没有办法。



而我今天要说的是,曹操心中最信任的几位大将都是谁?看过《三国演义的》的人都知道,刘备有五虎上将,这五虎上将分别是: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曹操有五子良将分别是:张辽、乐进、于禁、张郃、徐晃。大家发现没有,在三国中排名前三的典韦竟然不在曹操的五子良将之内。令人疑惑,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实际也没有什么,五子上将不一定是曹操的心腹爱将。那曹操的心腹,或者是器重的将领是谁呢?



第五名,便是五子良将之首张辽,他是所有降将中,曹操最信任的人。为什么这么说,看看他的功绩就知道了他的忠勇。开始他跟随吕布,吕布败亡后跟随了曹操。跟随曹操战袁绍,破乌桓,单骑斩杀单于蹋顿,立下赫赫战功。建安二十年,在合肥之战中,张辽率领八百精兵冲击东吴十万大军,直杀孙权的主帅旗下,令东吴官兵威风丧胆,差点活捉了孙权。仅此一战,震惊江东,江东百姓家小孩有啼哭,说张辽来了,小孩立即停止哭泣。这成了一个典故“张辽止啼”。曹操对张辽非常信赖,不但封他为五子良将之首,还给他封晋阳侯。曹操病逝,把这个心腹大将留给了曹丕。



第四名当然是曹洪,曹操的同族兄弟。曹操的这个兄弟跟曹操的关系可不一般。曹操开始创业时候,曹洪全力支持,不但拿钱,还拿物,帮助组建军队。带兵上阵,立下汗马功劳。更主要的是,他数次救曹操于水火,几次性命攸关时候,都是曹仁挺身而出。在渭水和马超激战,当时被马超追赶,要不是曹洪跃马赶到,那曹操被马超给活捉了。还有,在讨伐董卓时候,因为当时曹操的实力比较弱,被一个叫徐荣的打败。逃跑时候坐骑不见了,后面追兵眼看就到,这个时候,曹洪把自己的马给了曹操,让曹操得意逃生。正是这些关系,才让两个人的关系非同一般,曹仁也就成了曹操的心腹之人。



第三的是典韦。说到典韦大家就会想到,他和许褚是曹操是忠实保卫,就是护身保镖。要知道,典韦是三国中的武力值和第一最接近的人之一,他身材魁梧,臂力过人,而且忠诚真诚。是曹操最信赖的人之一。他除了上阵打仗以外,几乎寸步不离曹操,晚上休息也在帐外不远处。典韦做事非常认真,从不马虎。为什么曹操会如此信任典韦?



在濮阳城外,曹操等几十人被吕布大军围困,情况万分危急,这个时候,典韦挺身而出。凭一己之力,带领曹操杀出重;还有,在宛城,曹操被张绣大军所围困,又是典韦,一个人挡住千军万马,给曹操逃离创造了时间。可惜的是,这个忠勇的卫士却死在战场上了,曹操悲痛万分。



曹操的另一名护卫就是许褚,他和典韦被封为曹操左右手,许褚力大无穷,可人非常机敏,几次破解了对手对曹操的暗杀。袁绍派人来杀曹操,被许褚发现,挡在门外。看曹操有危险,他挺身而出来替曹操挡弓箭。许褚多次让曹操化险为夷。无怪乎许褚死时,曹操悲痛吐血。可见他们的关系绝非一般。



曹操最亲近的人应该是夏侯惇。就是那个独眼夏侯。他是曹操最信任的人,在曹操的阵营中,只有他能在不用通报情况下自由进出。夏侯姓本是曹操的同族,可一样的夏侯渊却没有夏侯惇只有待遇,夏侯惇几乎连打败仗,可曹操没有一次怪夏侯惇,而且每次出去打仗,都要把家交给夏侯惇来看护。夏侯惇是最早和曹操起兵的将领之一,性情憨直直率,对曹操绝对忠心。所以,他是曹操的第一心腹是没有问题的。

在三国的历史上,曹操算得上是一代英雄,其手下名将谋士众多,比如五子良将,八虎骑等等一系列人物,但是在唐朝的时候,为了表彰历代的军事风云人物,建立一所武庙,里面供奉的是历代军事家,武庙十哲七十二将,但是在这七十二将中,曹操的诸多手下名将,为什么只有张辽进了武庙,张辽究竟有什么优势能进武庙呢?张辽之所以能进武庙,有以下三个原因:

第一:张辽出身庶人。我们都知道古代人讲究身份和地位,但是后世人更赞扬庶人成就大业。张辽张文远,他本是一个庶人出身,自己一个人入伍,辗转跟随丁原、董卓、吕布和曹操,一步步从一个士兵做到统领兵马的征东将军,在那个时候并没有靠什么关系,做到将军实属不易,所以被后人一些寒门之人所赞扬,也被一些王公将相所倾佩,所以张辽能入武庙供奉!

第二:张辽擅长以少胜多。我们都知道曹操手下不乏能征善战的大将,像徐晃、张郃和夏侯渊他们的军事能力都不比张辽差,但是要说到以少胜多,他们的能力都不及张辽,张辽曾经在合肥之战之中,以八百人出入孙权十万人马,如入无人之境,差点就活捉了孙权,以八百人击退东吴的十万人马,以曹操手下的其他人谁能做到,恐怕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上,也没有几个人能做到?所以张辽能进入武庙供奉!

第三:张辽基本上没有败绩。在历史上张辽其实是没有败绩的!张辽曾经在董卓和吕布手下都是默默无闻的,但是跟随曹操却让他大放异彩!平昌豨之乱,在白狼山斩杀乌桓单于蹋顿,登天柱山灭陈兰、梅成,张辽的人生的巅峰之战是合肥之战,给东吴留下了张辽止啼的典故,张辽征战一生,几乎没有败过,不仅会统兵打仗,而且,武力也是非常厉害的,所以张辽能够进入武庙供奉!

一个首领最怕的就是那些曾经给别人做过手下,又转过来投奔自己的人,这些人大部分都是不可信的,但是曹操对张辽很是放心。为什么这么说?总结起来,我认为有三点原因。

第一,张辽忠义,不畏生死。张辽很早就跟随吕布征战,是吕布的得力助手。但我们都知道,吕布是个善变之人,他多次卖主求荣,先是丁原,后是董卓,再其后是王允,所以张飞才称他为“三姓家奴”。

张辽深知吕布为人,即便如此,他依旧没有放弃吕布,一如既往地在其帐下为将,可见张辽是个忠义之人。吕布兵败后,张辽也被曹操所擒,面对死亡,他毫无惧色,把生死看得很淡,从未想过用投降来保全性命。

曹操此前只知道张辽有勇有谋,却不想他还是个刚烈的汉子,顿时对他大为欣赏,加之关羽求情,曹操便动了招降张辽的念头。应该说,从一开始曹操就对张辽有很好的印象,深知他是忠义刚烈之人,所以才对他如此信任。

第二,张辽文武兼备,是一个将才。张辽能成为五子良将之首,绝对是实至名归。综观曹操帐下的所有将领,勇猛无匹的大有人才,比如许褚、典韦、夏侯惇等,都是世之猛将。但真正称得上文武兼备的,却只有寥寥几人,张辽就是其中之一。

曹操是一代雄主,他要成就大业,就得需要人才为他效力,像张辽这样的将才,没有谁不喜欢。而张辽果然没有让曹操失望,逍遥津一战,他以八百兵士大破孙权的十万大军,令东吴闻张辽之名,尽皆胆寒。

第三,张辽公私分明,做事有原则。张辽与关羽私交甚好,两人早年就相识,对彼此也十分欣赏。关羽投降曹操以后,曾找张辽谈心,告诉张辽他十分思念故主刘备。

按理说,关羽的这种想法是对曹操的不忠,而张辽作为曹操的手下,理应报告给曹操。张辽转念一想,关羽与自己有故人之交,感情深厚,如果告诉了曹操,就等于出卖了朋友。为了这事,张辽为难了好几天,思来想去,他最后还是决定告诉曹操。

张辽此举,看似忠于曹操,而负了关羽,但恰恰能说明他是个公私分明,做事讲原则的人。曹操知道张辽与关羽的交情,他见张辽如此做法,非常感动,自那以后,对张辽是更加信任。

张辽出身并不显赫,他是怎样让后人这么崇拜的?

的确,张辽在逍遥津之战中率领的八百勇士,回归到自家军营之中的很少。但是,丝毫不影响张辽因此战而被奉入武庙之中,享受后人的祭拜。


张辽,雁门人,雁门隶属于并州。在获得并州刺史丁原的赏识之前,张辽一直混迹在草原民族和农耕民族交界处。

当时的边界环境,从董卓与郑泰的交谈可以透露出来。

(郑泰):山东承平日久,民不习战;关西顷遭羌寇,妇女皆能挟弓而斗,天下所畏者,无若并(州)、凉(州)之人与羌、胡义从。

其实,张辽这种状况是有一些比较贴切的称呼的,如轻侠,游侠,剑客或壮士。他的先祖聂壹,在为汉武帝设计马邑之谋时,给与的称呼与这些相差不大,是为豪客。

这种身份唯一的好处是,张辽的武力值是以实战的方式不断向上成长。但这种说法仍然很笼统,庆幸的是与张辽同时代的一个人却是可以将张辽的成长过程给出一个大概的脉络。

东吴孙权的手下甘宁甘兴霸,孙权谓之为,孟德有张辽,孤有兴霸,足相敌也。

与张辽有过“亲密接触”的孙权,将敌国之将与自家名将相比较,这其实就是对张辽武力的肯定。

甘宁,早期与张辽的身份没有不同,甚至有过之无不及。甘宁每次外出做下没有本钱的买卖时,时常带一只铃铛,走到哪响到哪,时人听到铃声多是四散而逃,行事过程中难免会有争斗,甘宁的武力和名气也是水涨船高。甘宁因此获得了游侠的称呼。

荀悦在《汉纪》中对游侠和盗贼给了一个标准,生于武毅。不挠久要。不忘平生之言。见危授命。以救时难。而济同类。以正行之者谓之武毅。其失之甚者。至于为盗贼也。

大意是,好的游侠,忠贞有信。差一些的则沦为了有暴力倾向的盗贼。

张辽恰恰是第一种。

在擒斩陈兰,梅成时,二人先降后叛,进而据险自保,众将包括于禁张郃臧霸等人数次驱兵攻打,尽皆败下阵来,遂萌生退心。

张辽却是逆流而上,他认为勇者应一对一且勇猛向前,遂领兵出战一鼓而下,这为曹操进兵江南扫除了后顾之忧,也顺带着将自家勇猛善战,不畏艰难险阻,恪守军令而不渝表现了出来。

尽管如此,也不要以为张辽虽出身低微,又受边地游牧民族好战的影响,就认为他就是一个只知好勇斗狠的武夫。张辽不仅做事喜欢用脑子,面对读书人尤其是学问见识高于自己的人更是尊敬异常,能够听取他人建议,并予以纠正。如张辽与胡质之间的交往,张辽本是求得胡质相助处理军务,却遭到了拒绝,并被胡质训诫了一顿,张辽不仅没有为之拿出兵将常有的蛮横无理,长居高位的颐指气使,将胡质问罪,反而是虚心接受,又因此与有仇隙的武周冰释前嫌。

张辽就是这样一步步开始脱离他与长期混迹带来的盗贼之气——杀伐由心,渐渐向着名将慢慢靠拢。

在平定昌豨叛乱时,更是仅仅与昌豨的士卒所发箭矢的稠密,就大致判断出昌豨的是降是叛犹豫复杂心情。为了证实自己的判断,张辽更是身冒箭雨,来到城下,一连数天观察昌豨。后透过与昌豨的对视眼神,作了精准的判断,得以不战而屈人之兵,降服昌豨。

更令人吃惊的是,张辽事后竟然独身应邀入城与昌豨在其私邸中赴宴畅谈。

张辽如此坦诚且豪爽的行事方式,令见惯腥风血雨的曹操也是为其后怕。

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太祖(曹操)复征孙权,到合肥,循行辽战处,叹息者良久。

张辽却是未将这些放在心上。

到了逍遥津之战即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张辽刚探知孙权趁曹操亲率大军与刘备相距于汉中无法脱身,尽起全国兵力十万大军奔袭而来,就召集乐进和李典等人商议对策。

其实,应对的策略曹操早已事先设置。

若孙权至者,张、李将军出战;乐将军守。

曹操之所以长臂管控,主要源于张辽和李典之间有仇怨,这种相互仇视的心态,足以在开战之初就可轻易判定胜败。

为了调和三将之间的过往结下的矛盾,派遣了薛悌为护军,专门调和润滑三人关系。而在之前又特意交代张辽等人,扬州刺史温恢熟悉军事可以与之协同。

其实温恢不仅熟知军政,其大局观及人事协调也颇令人称道。曹操为了万无一失,在开战前夕还让薛悌带来一封书信,并特意在信封上特意标注出(贼至而发)。曹操如此精心构建合肥的防御体系,一是确信以张辽乐进李典三人的能力足以保合肥无虞,二是暗指合肥在一定时期,至少在汉中争夺战结束前是没有援兵前来的。

实质就是要张辽三人以七千硬刚孙权十万。

更为不利的是,原本控制在曹操手中的皖城,在建安十三年孙权将其攻克,而后悉迁城中百姓入吴,之后放弃又皖城。原本皖城和合肥可以互为屏障,但为了避免损失,曹操没有再迁徙军民重建,并且将周围散落的民众悉数迁入到了合肥,实施坚壁清野的措施,断绝东吴入侵时就地割取粮草,弥补长途运送粮草的不足。但是,这样使得合肥宛如孤城前凸在抗击东吴的第一线。

史载,张辽素知王意(曹操)。对于这种利弊兼存且弊大于利的局面,张辽在战前军事会议时表示,愿意放弃个人私怨,同仇敌忾。

出于对张辽人格的敬服,李典当即附合。

张辽在此时越发离名将更近了。

之后,张辽的表现,已经是对攻守之术有了自己的心得。

在孙权围困合肥一段时间后,无法取得预设的目的,攻取合肥,建立鲸吞曹魏的据点,而不得不退兵。

张辽就利用孙权兵退,士气低迷不设重兵后防等漏洞,趁着天色未明,悍然以八百勇士,大呼自家名姓,杀入孙权大军之中如入无人之境,一直将剑戟横立在孙权面前,迫使孙权退往高岗避其锐气,待缓过神来后,才急命士卒操长戟聚在周遭自卫。

张辽并未因深陷重围而束手无策,几次攻破戟阵杀向孙权,终因所带士卒过少而不得成行,遂率数十名士卒突破重围退向合肥方向。

最为精彩的一幕在此时上演,阵中竟然传来一声抱怨"将军弃我乎!",张辽毫不犹豫的转身领兵再次振戟突入重围,解救被围将士,然后再次率队轻松杀出重围,回返合肥。

此战,一举瓦解了孙刘两家兵分两路,倾全国之力的进攻,尤其是在缺兵少援抵挡住历经多日攻城战之后的发动的突然袭击,使得孙权认识到了南方与北方之间的巨大差异——步骑兵与水步兵的差异,对曹魏始终是无法建立起完全的进攻信心。

逍遥津之战后,终孙权一生再无也没有轻易组织倾全国之兵北攻的大规模战役,使得曹魏抽出手来专心在关中抵挡或进攻蜀汉。

之后,张辽先后被曹操曹丕父子委以重任,长期驻扎在南方,威慑东吴。乃至于张辽重兵在身,曹丕也要将其请至前线,震慑东吴满朝文武。

总之,张辽从一介北方的“盗贼”,依靠自己的悟性,秉持着忠君爱国的赤诚之心,慢慢成长为了一位有勇有谋,有礼有节的将帅。他不仅爱兵如子,而且抱持虚心请教的行事风格结交有识之人,这样的将领如何不受后人和帝王推崇。

“名将”的称呼对张辽来说,只是一个称呼而已,有无根本动摇不了其本性,是无足轻重的。出身不是他能抉择的,个人素养甚至是未来却是可以培养甚或是积累的。张辽只是在做自己而已,根本没有拿名将的标准去苛刻自己。

本文标题: 张辽做为华夏两千年来唯一的名将为什么不是武庙主祭甚至连进武庙的门票都没有啊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280206.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听日本老师说日本陶瓷器史有一万二千年的历史,而中国陶瓷器史只有8千年的历史。这是怎么计算出来的大家知道什么既可爱寓意又好的上古灵兽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