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吴有四位武将享配武庙而魏蜀分别只有两个呢

发布时间: 2022-12-22 10:00:03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92

唐朝追封名将六十四人,东吴四位武将上榜,除了陆逊还有谁呢?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尊太公望(姜子牙)为武成王祭典与祭孔子的文...

为什么吴有四位武将享配武庙而魏蜀分别只有两个呢

唐朝追封名将六十四人,东吴四位武将上榜,除了陆逊还有谁呢?

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尊太公望(姜子牙)为武成王祭典与祭孔子的文宣王庙相同。太公尚父庙更名为武成王庙,简称武庙。当时武庙的主神是太公望,以张良为副祀,包含张良在内的历代名将十人坐像分坐左右。公元782年(建中三年),礼仪使颜真卿向唐德宗建议,追封古代名将六十四人,并为他们设庙享奠。对于唐朝追封的古代名将六十四人,有不少来自于三国时期。


就三国时期的武将来说,被列入庙享名单的只有关羽、张飞、张辽、周瑜、吕蒙、陆逊、邓艾、陆抗而已。由此,按照魏蜀吴三国来划分来说,东吴显然成为最大的赢家,共有陆逊、陆抗、吕蒙、周瑜这四位武将上榜。至于曹魏和蜀汉,反而各自只有两位武将上榜,分别是关羽、张飞(蜀汉)和张辽、邓艾(曹魏)。以下,就重点来说一说东吴上榜的四位武将。

一、周瑜

周瑜少与孙策交好,21岁起随孙策奔赴战场平定江东,后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任,周瑜将兵赴丧,以中护军的身份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建安十三年 (208年),周瑜率军与刘备联合,于赤壁之战中大败曹操,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在赤壁之战中,曹军伤亡过半,曹操回到江陵后,恐赤壁失利而使后方不稳,立即自还北方,留曹仁、徐晃等继续留守南郡(治所江陵),文聘守江夏,而后委任乐进守襄阳、满宠代理奋威将军,屯于当阳。


孙刘联军取得了赤壁之战的胜利,并在之后开始瓜分荆州之地。因此,对于周瑜来说,凭借赤壁之战这一场战役,就能够跻身古代名将之列了。而周瑜虽然英年早逝,实际上还有一场比较经典的战役,这就是南郡之战。

南郡之战,是赤壁之战后,孙刘联盟为夺取南郡与曹军展开的战役。此战由建安十三年(208年)开始至建安十四年(209年)结束,战斗时间将近一年。交战方联盟军以周瑜、刘备为主帅,参战将领有程普、关羽、张飞、甘宁、凌统、吕蒙等。曹军以曹仁为主帅,参战将领有徐晃、满宠、李通等。在相持一年之久后,孙权军所杀伤甚众。曹仁在损失惨重后便弃城退走。南郡遂为东吴所有。


二、吕蒙

在孙权执掌江东大权后,吕蒙逐渐受到重用,甚至可以说是成为孙权的心腹。在江夏之战中,吕蒙从破黄祖作先登,封横野中郎将。从破曹仁于南郡,破朱光于皖城,累功拜庐江太守。进占荆州南部三郡,并计擒郝普。在逍遥津之战中,曹魏五子良将之一的张辽大败东吴,而吕蒙则掩护孙权逃生。在濡须数御魏军,以功除左护军、虎威将军。鲁肃去世后,吕蒙代守陆口。袭取荆州西部三郡,彻底击败蜀汉名将关羽,拜南郡太守,封孱陵侯,受勋殊隆。由此,非常明显的是,东吴在荆州获得郡县,大部分都是吕蒙攻占的。而荆州的占据,不仅解除了江东的上游威胁,也扩大了东吴的疆域。在此基础上,吕蒙在唐朝追封的古代名将六十四人拥有一席之地,自然是没有争议的事情了。

除了陆逊,其他三位东吴上榜的将军分别为,周瑜,陆抗,吕蒙,周瑜他与刘备联合在赤壁之战中大败曹操;陆抗击退了羊祜,击杀了步阐 ,推迟了东吴灭亡的时间;吕蒙解除了东吴的危害,扩大了东吴的疆土。
东吴四位武将上榜,除了陆逊还有以下几个人:周瑜、吕蒙、陆抗 。而他们作为东吴最后的名将,在陆抗去世后吴国几乎无人可用,由此可知他们的地位是何其重要。
有关羽、张飞、张辽、邓艾、而已。由此,按照魏蜀吴三国来划分来说,东吴显然成为最大的赢家,共有陆逊、陆抗、吕蒙、周瑜这四位武将上榜。
唐朝追封名将六十四人,东吴四位武将上榜,除了陆逊以外还有周瑜,吕蒙,陆抗。这4个人的实力都非常强。

唐代追封名将六十四人,两位蜀汉武将上榜,他们分别是谁呢?

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尊太公望(姜子牙)为武成王祭典与祭孔子的文宣王庙相同。太公尚父庙更名为武成王庙,简称武庙。当时武庙的主神是太公望,以张良为副祀,包含张良在内的历代名将十人坐像分坐左右。公元782年(建中三年),礼仪使颜真卿向唐德宗建议,追封古代名将六十四人,并为他们设庙享奠。

其中,就三国时期的武将来说,被列入庙享名单的只有关羽、张飞、张辽、周瑜、吕蒙、陆逊、邓艾、陆抗而已。对于以上几人来说,都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三国历史人物。在此基础上,就魏蜀吴三国中的蜀汉,只有关羽和张飞这两位名将上榜。那么,问题来了,对于关羽和张飞,在正史中有哪些战绩,为何能位列唐朝追封的古代名将六十四人呢?


关羽

一方面,就关羽来说,关羽(?—220年),本字长生,后改字云长,河东郡解县(今山西运城)人,雅号“美髯公”。早年跟随刘备颠沛流离,辗转各地,和刘备、张飞情同兄弟。建安五年(200年),曹操亲提大军出征,刘备败逃投奔袁绍,关羽战败被生擒,不得已而投降,曹操待以厚礼,任命为偏将军。不久之后,在白马之围中,关羽帮助曹操斩杀了袁绍大将颜良,从而解了白马之围。

对此,在笔者看来,关羽斩杀颜良这位名将,无疑是其成为三国名将的重要一步。在此之后,关羽跟随刘备投奔荆州牧刘表。赤壁之战后,刘备又与孙权大将周瑜夹攻曹仁,命关羽绝北道。对于关羽绝北道来说,发生在南郡之战期间。此战持续一年多,最终以周瑜击退曹仁而告终。周瑜之所以能取胜,显然和关羽阻绝曹操北部的援军存在一定的关系。


建安十六年(211年),刘备入蜀助刘璋防御张鲁,张飞、赵云、诸葛亮与关羽共守荆州。也即除了南征北战之外,关羽在蜀汉还承担着镇守一方的重任,而且还是三国兵家必争之地的荆州。公元219年七月,刘备自称汉中王,任命许靖为太傅,法正为尚书令,关羽为前将军,张飞为右将军,马超为左将军,黄忠为后将军。因此,从官职上来看,前将军关羽一度是刘备麾下地位最高的武将了。同年,关羽在与曹仁之间的较量中逐渐占据上风,随后水陆并进,围襄阳,攻樊城,并利用秋季大雨,水淹七军,将前来救援的于禁打的全军覆没,进而包围樊城。关羽威震华夏,使得曹操一度产生迁都以避关羽锋锐的想法。


最后,非常可惜的时候,在襄樊之战中,关羽虽然走向了巅峰,却也迅速跌入了谷底。公元219年,趁着关羽主力北伐曹魏的时机,东吴孙权派遣吕蒙、陆逊袭击了关羽的后方,麋芳、傅士仁都背弃关羽。同时,关羽又在与徐晃的交战中失利,最终进退失据,兵败被杀。由此,在笔者看来,关羽虽然兵败麦城,却是情有可原的,毕竟曹魏和东吴两大势力的夹攻,在整体实力和关羽一方形成了天壤之别,所以关羽的失败在所难免。除了在唐朝被追封为古代名将六十四之一,关羽还被后人崇为“武圣”,与“文圣” 孔子齐名。

蜀国有五虎上将,魏国有五子良将,吴国有什么呢?

吴国的五员大将是谁?看看和我想的是否一样。

东汉末年,天下局势混乱,战乱层出不穷。俗话说乱世出英雄,当时的英雄豪杰可真的不少。大家都知道,曹魏、蜀汉、东吴三分天下。曹魏呢,有五子良将,分别是于禁宇文则、张辽张文远、乐进乐文谦、徐晃徐公明和张郃张儁乂。蜀汉呢,有五虎上将,分别是关羽关云长、张飞张翼德、赵云赵子龙、马超马孟起和黄忠黄汉升。这些人都是各国的得力大将。

那么有人就问了,蜀汉有五虎上将,曹魏有五子良将,跟他们三分天下之一的东吴有那五大将呢?

其实五虎上将、五子良将这些称号都是在《三国演义》中出现的人,真正的历史上并没有这么称呼他们。《三国志》中记载了关羽、马超、张飞、赵云、黄忠五位猛将在同一列传中,所以在编写《三国演义》的时候,就把这几个人称为了五虎将。相对的魏国五个人也是在同一列传中,所以把他们称为五子良将。

反看东吴,《三国志》中记载了程普、黄盖等一共12名吴国猛将,陈寿称赞这12为将领为“江表之虎臣”。那为什么不跟蜀国和魏国一样拿出五位来组一个五人队呢?说白了还是吴国将领的征战事迹不像五虎、五子他们的战绩厉害。关羽斩颜良诛文丑、赵子龙七进七出长坂坡,生前无一败绩。张辽、张郃等都有明显战绩。

但是,东吴曾经有一位,可以说是没有他就没有后来的东吴。他就是“江东小霸王”孙策。孙策,早年随父亲孙坚出征,作战勇猛,有传言他在战场上曾经用胳膊夹死一个敌人,并且一回头吼了一声吓死一个企图偷袭他的人。所以被称“小霸王”。但奈何天妒英才,年仅二十六岁便身亡。

吴国:孙坚,孙权,孙策,黄盖,程普,周瑜,祖茂,周泰,甘宁,吕蒙,徐盛,丁奉,孙桓,陈武,潘璋,陆逊,凌统,太史慈,韩当,蒋钦。孙坚  孙坚,字文台,吴郡富春(今浙江省富阳)人。中平元年(公元一八四年),与朱隽一起剿灭黄巾军。官职为别部司马、议郎、长沙太守等,并参加过诸侯联合讨伐董卓之战。公元一九二年袁术派他前去攻打荆州刘表,被刘表部将黄祖射死,年仅三十七岁。公元229年春,孙坚的二儿子孙权正式登基称帝后,追谥他的父亲孙坚为武烈皇帝。  孙策  孙策(公元175—200年),字伯符,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东汉末年割据江东豪强。 初平三年(公元192年)年孙坚战死时,孙策十七岁,他将孙坚的灵柩运回,葬于曲阿县(今江苏丹阳县)。事毕,孙策渡江,居留在江都(今江苏扬州),结纳豪俊之士,待养成羽翼,为父报仇。  孙权  (182—252)即吴大帝。三国吴国建立者。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父坚为长沙太守,兄策结交江淮世家,据江东六郡。东汉末,继其兄据有江东,在鲁肃、周瑜辅佐下,治理属地。建安十三年(208年)联合刘备,大败曹操于赤壁。后吴蜀争霸,于彝陵之战中大败刘备。黄龙元年(229年) 即帝位于武昌(今湖北鄂城),国号吴。不久迁都建邺(南京)。曾派船队航海至夷州(今台湾)。设农官,实行屯田,发展生产。但赋役繁重,刑法严峻,人民不断起义反抗。  周瑜  (175—210)三国吴国名将。字公瑾,庐江舒县(今安徽舒城)人。世代为宦。助孙权兄策创立政权,官建威中郎将,吴中人称呼为“周郎”。后克皖,与策纳大乔、小乔。策死,与张昭同辅孙权,为前部大都督。建安十三年(208年)以左督(正指挥)与刘备联军败曹操于赤壁。后病逝。精音乐,时有“曲有误,周郎顾”语。  吕蒙  (178—219)三国吴国名将。字子明,汝南富陂(今安徽阜南)人。从孙权转战各地,任横野中郎将。后随周瑜等大破曹操于赤壁。受孙权之劝,多读史书、兵书,学识英博。鲁肃卒,代领其军,袭破关羽。旋病逝。  黄盖  三国吴国将领。字公覆,零陵泉陵(今湖南零陵北)人。初为郡吏,举孝廉。后从孙坚起兵,为别部司马。继从孙策、孙权征战。为安抚山越,曾相继任九县令长,杀不法官吏,所在平定,迁丹阳都尉。他善于驭众,爱护士卒。赤壁一战,建议火攻,并领满载薪草、灌有膏油的船只数十艘诈降,乘机因风纵火,大破曹军,以功任武陵中郎将。后为郡守,征“武陵蛮”。官至偏将军,病卒。  程普  三国吴国将领。字德谋,右北平土垠(今河北丰润东)人。初为州郡吏,从孙坚征伐,镇压黄巾军,破董卓。后助孙策经营江南,官拜荡寇中郎将,领零陵太守。策死,与张昭等共辅孙权。建安十三年(208年),与周瑜为左右督,大破曹操于赤壁(在今湖北蒲圻西北)。官至江夏太守、荡寇将军。  甘宁  三国吴国将领。字兴霸,巴郡临江(今四川忠县)人。初依附刘表,后归孙权。曾从周瑜破曹操,又从吕蒙拒关羽,以功拜西陵太守、折冲江军。后曹操进攻濡须(在今安徽),他为前都督,率兵百余夜袭曹营,使魏军大惊。建安二十年(215年),从孙权攻合肥,奋勇死战,为孙权所重。  陆抗  (226—274)三国吴国名将。字幼节,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陆逊子。年20为建武校尉,领其父众5000人。后迁立节中郎将、镇军将军等。孙皓为帝,任镇军大将军、都督西陵、信陵、夷道、乐乡、公安诸军事,驻乐乡(今湖北江陵西南)。凤凰元年(272年),击退晋将羊祜进攻,并攻杀叛将西陵督步阐。后拜大司马、荆州牧,卒于官。  太史慈  太史慈(166—206年),字子义,东莱郡黄县(今山东黄县东黄城集)人,三国时期吴国大将。  凌操  凌操,吴郡余杭人。孙策锋起淮南时,征讨吴贼严白虎,白虎不敌,奔走余杭,于路劫掠;凌操便与儿子凌统引乡人杀败之,父子二人来投孙策,孙策使为从征校尉,同引兵渡江。孙权统军后,凌操从讨江夏黄祖。军入夏口,凌操先登,破其前锋,轻舟独进,为黄祖部将甘宁流矢而死。  凌统  凌统(188-237年),字公绩,吴郡余杭人,相传鸬鸟镇凌家堂为其故里。父凌操,任孙策部破贼校尉。策死,从孙权。建安八年(203)在夏口一战中,凌操不幸中流矢死。凌统时年15,随军征进,奋力抢父尸而归。孙权嘉其勇,又以其父为国殉难,拜凌统为别部司马,行破贼校尉,使率父部。  潘璋  潘 璋(?~234) 三国时东吴战将。字文珪。[兖州]东郡发干县 [今河南濮阳今东昌府区人]。从孙权,屡建功业,由别部司马,加武威校尉。与曹操军战于合肥之役,操将张辽掩至,吴将不备,陈武斗死,宋谦、徐盛皆败退。璋原在后,此时,驰马急进,横马斩谦、盛兵走者二人,兵皆还战,孙权壮之,拜偏将军。  丁奉  丁奉是吴国晚期名将,晓勇而有计谋。他年轻时作小将,多次跟随其他将领征伐,经常勇冠三军。孙亮继位后,丁奉升为冠军将军,参加了吴魏龙兴之战,大破敌人先头部队,立下了大功,升为灭寇将军。孙休继位后,丁奉帮助孙休用计诛杀了权臣孙綝,升为大将军,加封左右都护。  韩当  韩当字义公,辽西令支人也。善弓马,有膂力,从孙坚征伐,陷敌擒虏,为别部司马。  周泰  周泰是东吴大将,武艺出众,威名宿著。他勇猛过人,血战中常带伤继续作战,在对曹军数次战役中发挥出色,深受孙权喜爱。  徐盛  徐盛是三国时吴国名将。他在汉末因战乱客居江东,从而开始辅佐孙权。早年徐盛抗击黄祖,因功升为中郎将。刘备伐吴时,徐盛跟随陆逊攻下蜀军多处屯营;曹休伐吴时,徐盛在形势不利的情况下以少抗多,成功防御。因前后战功,徐盛先后升任建武将军、安东将军,任庐江太守。后来,曹丕大举攻吴,吴国依徐盛的建议在建业外围筑上围墙,曹丕被迫退走。吴黄武年间,徐盛病逝。  还有:陈武 周兴 蒋钦 朱桓 董袭  最后特殊介绍下 陆逊 此人文武双全  陆逊  陆逊字伯言(183-245),本名陆议,吴郡吴人也。世江东大族,孙策之婿,三国时期吴国大臣,著名的军事家。少孤,为从祖康纲纪门户。年二十一,历东西曹令史,海昌屯田都尉,领县事。年旱,开仓济民,督农桑。讨会稽山越贼帅潘临、鄱阳尤突,所向皆服,拜定威校尉。权配逊策女,数访世务,逊议以 “平山寇叛,取精锐。”权纳其策。由虚势伏兵,破丹杨费栈,安内患,得精卒数万。建安二十四年,蒙称疾瞒关羽,逊代献骄兵计,军暗渡取荆州,除抚边华亭侯。败詹晏、屈陈凤。破房陵邓辅、南乡郭睦,诱降文布。迁镇西将军,封娄侯。陆逊论治荆州“拔人才、未亲疏。”权纳之。黄武元年,拜大都督、假节。督军五万西陵拒刘,伐谋分兵相机而动。火攻,备军尽殁;伏兵,逊逸待劳。加拜辅国将军,领荆州牧,改封江陵侯。吴蜀合,捆以外逊主之,权留玺于逊自裁度。皖县破曹休,缴获从辎重。黄龙元年,拜上大将军、右都护。辅太子。京外上疏:“宽刑罚、忘过记功,以成王业。阻权偏师取夷州。”公孙渊背盟,权欲征,逊陈弊利“志行万里者,不中道辍;图四海,匪怀细害大。乞息六师,定中夏。”权纳焉。嘉禾五年,逊协诸葛瑾攻襄阳。信韩扁为敌虏。逊佯攻暗退兵,袭江夏附者众。陷魏江夏太守逯式解边害。嘉禾六年,平吴遽乱,定三郡。逊忧吕壹弄权,陈曲直于权。年少丰,开仓济民。逊善赌人,昔言以诸葛恪、暨艳、杨竺终败丧,果应。赤乌七年,代顾雍为丞相。陈 “太子正统,藩正有别,当彼此得所,上下获安。”叩头流血。权不纳,又累遣使责逊,逊愤恚卒,年六十三。孙休时,谥昭侯。
吴国将领的层次要比魏蜀高,有四大都督周瑜鲁肃吕蒙陆逊,各个都是文武双全,可以在多方面出将入相的儒将,鲁肃和陆逊的儿子也都很有出息,成为了吴国后期的重要将领,这点又比五子五虎强了不少。
东吴十二虎臣,三国时孙吴十二位将领的合称,这十二人以英勇善战而为人称道,按照正史《三国志》为其列传的顺序依次是:程普、黄盖、韩当、蒋钦、周泰、陈武、董袭、甘宁、凌统、徐盛、潘璋、丁奉。他们为孙吴基业的开辟南征北战,立下了赫赫功勋。《三国志》把此十二人合为一卷作传(卷五五·吴书十·程黄韩蒋周陈董甘凌徐潘丁传)[1] ,盛赞他们为“江表之虎臣”,故名。
吴国五员大将:甘宁,太史慈,周泰,凌统,徐盛

东吴有几员虎将?

说到东吴的虎将,就要说到孙坚吴承侯长沙太守,也是东吴的奠基人,当时跟着孙坚的主要有四位著名战将,他们分别是程普、黄盖、韩当、周茂,这四员虎将在当时就已经名镇远波。

到后来孙坚被刺杀,大儿子孙策就带着唯数不多的人,投靠了袁术,暂时站稳脚跟,期间也为袁术也建立了不少功勋,夺了不少城池,后巧遇以前好友周瑜,于是二人一商量打算脱离员术自创根基,当时脱离员术的时候就带走了程普、黄盖、韩当、周茂,而这四位名将也都愿意跟着孙策一起闯天下,最终在江南建立起了自己的国家(这四元虎将就像刘备的关羽、张飞、赵云一样),后来虽然又增加了甘宁、吕蒙、丁奉、陈武,太史慈等一些著名将领。

但要能称得上虎将的估计东吴也就只有这四位,这四位虎将为东吴立下了汗马功劳,侍奉了东吴三代领袖,也是最早的一批著名强领。

喜读三国的朋友都能发现,在魏蜀吴三方阵营中,魏蜀两方的武将战斗力都比较强,猛将叠出,蜀汉一线战斗力有优势,而曹魏阵营的板凳深度厚,综合体量领先。而东吴比较弱势,能够在阵前厮杀的猛将拉不出几个来。但令人惊讶的是,魏蜀两方都在与东吴的对抗中吃了大亏:赤壁之战,曹操损失了数十万人马,溃不成军;而失荆州、败彝陵,蜀汉集团更惨,不但损兵折将,根基尽覆,还把君主都搭进去了。所以说,东吴方面还真不能小觑,一旦发了狠还是蛮吓人的。

由于在政治条件上缺少曹魏“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实际权柄,也没有蜀汉“皇室宗亲”和“衣带诏”那冠冕堂皇的正义大旗,东吴在国策上更注重防御,由于地理条件的影响,主要是以江防为主。骑兵部队处于次要位置,武将们阵前厮杀的能力也就水降船低。正如诸葛亮所打趣的那样: “伏路把关饶子敬,临江水战有周郎” ,东吴水战上确实很有优势,但要在陆地作战,也就能守个关卡,缺乏冲锋陷阵、攻城破寨的猛将。所以关羽对东吴一直抱以轻视的态度,认为他们主君无一统天下的雄心,军中也缺乏阵前搏杀的虎将,就蔑称其为 “江东鼠辈” 。

但筷子里面拔旗杆,东吴的战将还是不少的,其中也不乏能征善战的勇士。咱们就把东吴将领分成几个层次来逐一叙述:

第一阵容:孙策、太史慈、甘宁

孙策号称为“小霸王”,横行江东,所向披靡,战斗力还是蛮强的。由于自小就跟着父亲孙坚东征西讨,在战斗技能和勇气上还是相当厉害的。

孙策的战斗表现相当不错:年仅十五岁时就助战韩当,一箭射杀敌将陈生;数百合战平太史慈,走马活擒于麋,爆喝惊死樊能,飞剑斩杀严与,一个回合枪挑周昕。孙策六战五胜,斩将五名,未逢一败。战斗效率之高令人咋舌,无愧为“小霸王”的称号。但孙策最大的污点是被三名刺客轻易搞掉了,这样的应变能力似乎有损于威名。

太史慈号称是“东吴第一勇士”,自孙策死后,太史慈就成为东吴军中的镇军之将。但太史慈也有个大问题,他斩将能力令人难以恭维。

北海突围,太史慈干掉一群喽啰;神亭岭与孙策百余合恶战,从马上打到步下,旗鼓相当;刘繇大寨前,三十合摆不平程普;会稽城外,拿不下王朗;合淝之战与张辽大战七八十合平手。戎马一生却从未斩杀过一名敌将,这样的战斗效率无论如何也称不上强悍。

其实东吴阵营中战斗效率最高的是甘宁。他斩将效率非常惊人。长江水战射死凌操,跃上敌船砍死邓龙,追击黄祖射杀之,三江口水战又射死蔡壎,在赤壁之战中斩杀蔡中、马延、张顗,皖城攀城先登,铁链砸倒朱光,彝陵城外打退曹洪,濡须口射伤乐进,还有百骑劫曹营。十二场战斗全部获胜,斩杀敌将八名,还射伤一人,远超东吴其他将领。

第二阵容:程普、黄盖、周泰、凌统

程普是东吴老将,年高德劭,被诸将敬重。早在孙坚时代,就随征在侧,屡立功勋。

程老将军的战斗经历从汜水关之战就开始了,一矛刺死华雄部将胡轸;襄阳之战,不数合打跑蔡瑁;夏口之战不数合刺死吕公;刘繇大寨前与太史慈战三十回合。能与太史慈战至三十合不分胜负,说明程普的武艺很不错。

黄盖也是东吴老将,历经三位主公,刚直勇猛,忠心耿耿。

从荆州与蔡瑁一战,不数合一鞭打伤蔡瑁来看,黄盖武艺不在程普之下。砚山两合擒黄祖,牛渚滩战张英不数合,张英收兵; 会稽城外与王朗部将周昕交战,赤壁之战为火船队先锋,射倒文聘。而孙策一个回合就解决掉了周昕,说明黄盖与孙策之间还是有一定差距的。

周泰是东吴阵营中少有的“悍勇”型战将,与其他将领战斗风格颇为不同。

早在投奔孙策麾下的宣城突围战中,周泰就表现了很强的战斗勇气,掩护少年孙权突围,奋勇步战,多处负伤;赤壁水战中斩杀张南;襄樊之战击退曹仁(诈败);合肥之战时与韩当双战许禇三十余合;两次入围救出孙权和徐盛,遍体鳞伤;猇亭之战,二十合斩杀蛮王沙摩柯。但周泰与韩当联手打不过许禇,弟弟周平被关兴斩杀,周泰不敢迎战退入阵后,是他的两大污点。

在东吴阵营的年轻一代中,凌统无疑是武艺最高的。

长江水战时,凌统年仅十五,就奋勇拼杀,抢回父亲的尸身;赤壁之战,凌统奉命伏击曹军败兵,与徐晃有过交锋;濡须口之战,与张辽五十回合战平;后又与乐进三十合战至不分胜负。但凌统的缺点是无一胜绩,更无斩获,可见他攻击力平平。

第三阵容:韩当、丁奉、陈武、潘璋、徐盛、蒋钦

韩当也是很早就追随在孙坚麾下,后来周泰归附东吴后,韩当通常与周泰做搭档。樊城之战中,韩当与黄祖部将张虎大战三十余合,张虎气力不济,孙策干扰,张虎一时分心,被韩当斩杀;长江水战中,韩当一跃而上刺死焦触;合肥之战,与周泰联手三十合打不垮许禇。

丁奉是在孙权时代投入到东吴军中的,兵围麦城时,他被关平打败,让廖化突围成功;但丁奉曾射伤张辽,造成一代名将的死亡;徐塘之战,老年丁奉步战一连斩杀曹魏两名将领:韩综、桓嘉。丁奉武艺一般,但活得比较久,也算能熬的。

陈武是在孙策时代投入东吴阵营的。在秣陵之战中曾经斩首五十余级,十分勇猛;随后在敌人突围时一枪刺死敌军大将张英;合肥之战,陈武不敌曹魏猛将庞德,逃跑途中被树枝挂住战袍,为庞德斩杀。

潘璋属于诡谲型的战将,在东吴阵营中,他的武艺算不错的:夏口之战中,战不数合生擒黄祖部将苏飞;潘璋曾与关羽交锋,战不三合即被关羽打败;猇亭之战中与黄忠对阵,数合不分胜负,黄忠一发力,潘璋就被打败;后被关兴打跑,流窜在山间农舍中被关兴一剑杀死。

徐盛经常与丁奉搭档作战。前期没有什么出彩的表现。南郡之战,曹仁冲阵,徐盛来战,抵挡不住曹仁,被曹仁救走部将牛金;合肥之战中,被曹军包围,还是周泰将其救出,说明他武艺比周泰差一个档次;石亭之战时,徐盛战不数合打败了曹休的部将张普,被张普回去后称为“勇不可当”,比较 搞笑 。

蒋钦也是在孙策时代归附的。 秣陵之战中曾经一箭射死了敌将陈横;蒋钦曾与关羽交锋,战不三合就被击败,说明他的武艺很一般。

东吴军中能拿得出手的也就是以上这些战将了,还有个吕蒙也曾经有过斩获,但只有那一次单挑。其他的武将没有出色的战绩,就与“虎将”两字靠不上边了。

整体来看,东吴将领们的武力值确实普遍偏低。

(本文根据《三国演义》分析而来,与正史无关。)

三国演义里的武将,蜀国的武将最厉害,虎将超级猛将,张飞,关羽,马超,赵云,黄忠,魏延等。魏国良将有千员,许诸,典韦,夏侯惇,渊,五子良将等。东吴的武将好像不太出名,称得上虎将也没有多少个,除了孙策,太史慈,甘宁,拿得出手猛将,儒将居多,周瑜,鲁肃,吕蒙,陆逊等。

本文标题: 为什么吴有四位武将享配武庙而魏蜀分别只有两个呢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268671.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频繁呕吐该如何缓解如果理解古文三字经中的“人之初,性本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