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日本文化的特殊性之疑问

发布时间: 2022-12-19 15:01:05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02

关于日本文化的特点,你知道多少?,日本民族是一个勇于和善于吸收外来文化的民族,日本文化是通过吸收、选择、融合外来文化才...

关于日本文化的特殊性之疑问

关于日本文化的特点,你知道多少?

  日本民族是一个勇于和善于吸收外来文化的民族,日本文化是通过吸收、选择、融合外来文化才得以形成的混合文化。下面是我整理的关于日本文化的特点,欢迎大家阅读。

  一、日本“杂文化”的主体性和开放性

  1. 日本文化的主体性

  众所周知, 从历史角度看日本的周边是文明古国。在长久的历史发展中, 日本作为远离大陆的孤岛独自发展了自身的文化。与亚洲的文明中心古代印度和中国相比, 古代日本文化处于低水平的状态。古代日本文化与中国文化相遇时,就好比水往低处流, 当时已非常先进的中国文化被日本所吸收。到了近代, 日本的社会文化发展相当迅速。也是由于与西欧资本主义文化相比落后很多, 因此近代以后的日本开始大规模地吸收了西洋文化。

  日本是岛国, 与文明中心地的中国以及中国的邻国朝鲜隔海相望。在近代以前的日本, 这个距离, 某种意义上给予了与外界交流的主导权。也就是说, 顺应时势或必要时日本经由大海从大陆引进所需文化, 时运不济或不必要时再次利用大海一时关闭交流的大门。日本利用有力的地理环境, 建立起统一的国家以来, 一千多年间没有受到外来的侵略和征服, 也没有像弥生时期的大规模的外族人种的迁入。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军的占领, 日本之前从未有过外国的进入。这与当时的亚洲大陆和欧洲频繁征战, 发生民族冲突不同, 日本文化得以走自己独特的发展道路。日本在吸收外来文化时常常根据自国的需要有选择性地接收。这种开放和封闭的地理环境同时带来的是日本文化的两面性。开放的同时关闭, 一时开放一时关闭的外来文化的吸收也具有两面性。

  日本人自古以来信仰多神论认为世上万物皆有神, 神支配人们的幸福与不幸。六世纪时佛教传到了日本。现在在日本人的生活与习惯中一般来说喜庆时以神道仪式庆贺,不幸之事采用佛教仪式。这种多元化的思维方式给日本文化带来了极大地融合性, 使外来文化和土著文化保持其不同的同时得以并存。

  2、主导性、选择性、融合性、保守性

  日本的主体性又可分为以下四个方面:

  (1)主导性:吸收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文化。

  公元5至6世纪左右,中国是世界文明的中心地。日本把中国隋唐的先进生产方式和政治制度移植了。

  公元18世纪到19世纪欧洲是世界近代资本主义的发生地,近代文明的中心地,日本于是移植欧洲近代学术思想,进口近代产业经济制度,模仿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文明。

  (2)选择性:

  认为对自己有益的文化,并能适应本国文化的就吸收。

  (3)融合性:

  并不是将外来文化直接机械的吸收,而是改造自己的固有的东西同时将外来文化有机的融合日本化。

  (4)保守性:

  固有的优秀传统文化原封不动的传承,比如茶道、相扑等。

  3. 从形成原因看主体性

  如前所述, 周边性是日本文化形成的原因之一。日本距离亚洲文明中心古代印度和中国很近, 在吸收外来文化时有自己的主导性。这是日本文化主体性 的一种表现, 吸收先进的外来文化时充分发挥了主导性。日本文化主体性的第二个表现是, 对固有传统文化的保守性 。这归功于岛国的地理环境。战争频发的中国, 新王朝的更新常常伴随着对过去文化的破坏和否定。但是, 没有战争的日本, 保存并发展了大量起源于中国, 同时被战争丢弃的东洋灿烂的传统文化, 例如, 宫廷音乐, 舞蹈等。日本文化主体性的第三个表现是, 它的融合性 。

  在吸收外来文化的过程中,日本没有生搬硬套, 而是表现出了强烈的融合性。究其原因, 可举出日本民族多元化的思维方式。日本通过改造中国的汉字创造了自己的文字, 这是极好的例子。他们以汉字的草书为基础创造了平假名, 以楷书为基础创造了片假名。另外, 对印度传来的佛教进行改变,使之融入到日本的神道思想里去, 创立了神佛习合论 , 又发展成为现世佛教 。

  二、外来文化吸收的开放性

  1、大化改新与隋唐文化的吸收

  日本仿效中国, 645年把年号改为大化。通过大化元年进行的大化改新日本更加积极地引进了中国制度和文化。大化改新以建立集权的官僚国家为目的, 主要引进大陆先进的生产方式和政治制度。

  在土地制度方面, 政府把大化改新以前的氏族社会的土地所有制和部民制改为公民公地制, 以班田收授法实施租、庸、 调等租税法, 制作户籍, 账簿逐步建立了律令社会。法律效仿了唐律令, 相继颁布了近江令 , 飞鸟净御原律令, 养老律令等。

  在教育方面, 学习唐朝的教育制度和教育内容, 同时以中国儒家的经典 孝经、 论语 、 礼记等作为教材使用。但是, 没有采用中国的科举制度。日本是以世袭制选拔和任命官僚。

  在衣食风俗方面, 也吸收了很多文化。贵族们羡慕唐朝的生活方式, 模仿他们的生活。当时流行唐服, 天皇的礼服和冠也都仿效中国皇帝的礼服, 大臣和女性的礼服同样都是以唐服为标准的。唐朝的饮食文化、食品、 烹饪法也传到了日本, 丰富了日本人的生活。日本的传统活动中有很多是中国的传统及习惯。例如, 新年的门松、屠苏酒、七夕、盂兰盆会、 重阳节等。

  2. 明治维新与西洋文化的吸收

  1868年的明治维新, 事实上是从封建制度到近代的资本制度的过渡, 建立了近代日本国家的基础。日本政府吸收西洋文明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日本是重视教育的国家, 明治政府把改革的重点放在教育上, 1871年颁布学制 , 主张教育平等主义, 整顿和完善了从大学到小学的学校制度。 1890年的教育诏书 , 一方面吸收了西洋近代教育的学制和科学内容的吸收, 完善了近代教育的形式。另一方面, 主张忠君爱国的非现代的教育理念, 强调封建主义教育的精神约束。

  日本从德川时代开始吸收西洋近代科学, 到了明治时代采用招聘外国专家, 设立学校, 派遣留学生等方法大规模引进西洋的科学技术。明治时代的自然科学的研究, 全权依靠外国专家的直接指导, 在数理化, 地质, 医学等领域取得了很大的成果。

  生活方式的文明开化 , 给日本人带来了很大的变化。从服装、发型到饮食向西洋人看齐。日本人受佛教的影响食肉很少, 但是学西洋为增强国民体质, 喝牛奶,吃牛肉火锅,允许僧人食肉、带妻室等, 积极地改变了原有的生活方式。

  3. 战败与美国文化的吸收

  改变日本最根本的措施是制定了民主主义宪法。 1946年在美国专家的指导下起草了新宪法。宪法规定, 主权在民, 国民人人平等。随着宪法的全面修改, 废除了只有嫡子才能够继承家产的家制度, 基于男女平等原则修改了民法等等, 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革。

  在政治改革方面, 首先战争时的政府, 军事首脑作为战争罪犯被逮捕, 处刑,清除了军国主义势力。战争年代束缚国民自由的法令宣告无效, 成立各种政党, 尤其是日本共产党作为合法政党登上了政治舞台。修改众议院议员选举法,给予 20岁男女公民选举权, 从此迎来了妇女参政时代。

一些关于日本传统文化的问题。

1、日本的新年指的是12月31日吗?有什么要吃或者要做的事吗?rn2、日本的兜裆布曾经是一种象征,现在日本有什么节日或者特殊场合需要穿兜裆布吗?rn3、日本的庙会好像实质是祭吧?那么有什么祭典是全国性的吗?都在什么时间呢?rn4、日本的和服除了在正式或庄重的场合外,什么情况下会穿?rn5、北海道的风土人情是不是和其它地方的不太一样?比如……?rn希望能有个了解日本文化或者去过日本的朋友帮忙回答一下
我在日本呆过一年,此外短期出差也去过10次左右,日本的一都(东京都)一道(北海道)二府(京都府、大阪府)43县走过30几个,也去过北海道
1、日本人称元旦初一(1月1日)为“正日”,元月1至3日,称为“三贺日”。在正日,小辈须先去父母那里拜年,向父母问安,然后到亲友家拜年。按习惯要吃年糕汤,日本人叫做“御杂煮”。新年里,各户门口上方往往都拉起一条草绳或用草绳编的圆圈,称为“注连绳”或“注连饰”。有的还摆上一些松竹,叫做“门松”。许多公司大厦门口和街头巷口都用松竹梅搭起设计新颖、别具一格的牌楼,以示庆贺。人们还将鹤、龟等象征长寿的动物剪纸贴在住宅内外,祈祷平安。同时还根据十二生肖,刻个年肖,相互赠送。邮政省还大量发行绘有年肖的“贺年邮票”。无论是个人,还是团体之间,互赠贺年片成了最热门的祝贺方式,日本人称它为“飘舞的风筝”,遥致深情。在新年里收到谁收到的贺年片多,谁就会感到新的一年前途美好,财运亨通,格外喜悦。新年里,街坊四邻、亲戚朋友、孩子之间拜年的习惯仍然盛行。见面时的第一句话就是“恭贺新年”
2、日本“会阳节”,参加者都是男性,他们只系日本传统的兜裆布,几近全裸(所以会阳节这名字很形象,其实就是会JJ的节日的意思,哈哈)。这一活动开始于江户时代末期。
3、日语中的“祭”多指的是节日的意思,除元旦叫新年外,比较重大的全国性的“祭”有:7月7日的七夕祭,8月15日的盂兰盆祭等。如果要专指“祭典”的话,作为祭祀活动,一般在特定的地点如某地的神社进行,因此很难说有全国性的祭典。日本的三大祭典是:祗园祭 (7月16日至29日),天神祭 (7月24至25日),神田祭 (5月14日至16日)
4、除正式或庄重场合外,传统节日穿和服的人很多,此外在日常生活中也有不少日本老人或主妇在街上穿和服外出.
5、我觉得北海道最突出的特色,概括起来说就是“雪与火的世界”。深冬,满天飘雪,白蔼蔼的雪原,而到处都有地热和活火山在冒着烟,蔚为奇观,如果加上碧绿如玉的洞爷湖(大概因为是火口湖,下有地热,所以我冬天去时也没冻上),那真是美极了!至于电影《非诚勿扰》中秋田一片金黄的景色,其是并非北海道最美最具特色的景致,那种景色在日本东北地方和九州等农村是比较常见的。北海道还有一最大的特点,海鲜特鲜特好吃,产于寒带的海鲜是最肥美、鲜美、甘美的,呵呵,所以要去北海道,冬天去最好最值!
1 新年是1月1号 寺庙在接近新年时会敲钟 人民一般会在家看红白歌会 等待新年的来到
2 相扑比赛时会穿兜裆布
3 日本文化祭 三社祭 就是寺庙的全国性祭 在五月
4 在一些节日会穿 有时在家里当睡衣穿 还有一些店里服务员要穿
5 北海道有日本的少数民族 阿伊努人 阿依努人信奉一种带有浓厚的萨满教色彩的宗教,经常举行“熊祭”、“鲸祭”等宗教仪式
日本的一都(东京都)一道(北海道)二府(京都府、大阪府)43县走过30几个,也去过北海道
1日本人称元旦初一(1月1日)为“正日”,元月1至3日,称为“三贺日”。在正日,小辈须先去父母那里拜年,向父母问安,然后到亲友家拜年。按习惯要吃年糕汤,日本人叫做“御杂煮”。新年里,各户门口上方往往都拉起一条草绳或用草绳编的圆圈,称为“注连绳”或“注连饰”。有的还摆上一些松竹,叫做“门松”。许多公司大厦门口和街头巷口都用松竹梅搭起设计新颖、别具一格的牌楼,以示庆贺。人们还将鹤、龟等象征长寿的动物剪纸贴在住宅内外,祈祷平安。同时还根据十二生肖,刻个年肖,相互赠送。邮政省还大量发行绘有年肖的“贺年邮票”。无论是个人,还是团体之间,互赠贺年片成了最热门的祝贺方式,日本人称它为“飘舞的风筝”,遥致深情。在新年里收到谁收到的贺年片多,谁就会感到新的一年前途美好,财运亨通,格外喜悦。新年里,街坊四邻、亲戚朋友、孩子之间拜年的习惯仍然盛行。见面时的第一句话就是“恭贺新年”
2日本“会阳节”,参加者都是男性,他们只系日本传统的兜裆布,几近全裸(所以会阳节这名字很形象,其实就是会JJ的节日的意思,哈哈)。这一活动开始于江户时代末期。
3日语中的“祭”多指的是节日的意思,除元旦叫新年外,比较重大的全国性的“祭”有:7月7日的七夕祭,8月15日的盂兰盆祭等。如果要专指“祭典”的话,作为祭祀活动,一般在特定的地点如某地的神社进行,因此很难说有全国性的祭典。日本的三大祭典是:祗园祭 (7月16日至29日),天神祭 (7月24至25日),神田祭 (5月14日至16日)
4除正式或庄重场合外,传统节日穿和服的人很多,此外在日常生活中也有不少日本老人或主妇在街上穿和服外出.
我觉得北海道最突出的特色,概括起来说就是“雪与火的世界”。深冬,满天飘雪,白蔼蔼的雪原,而到处都有地热和活火山在冒着烟,蔚为奇观,如果加上碧绿如玉的洞爷湖(大概因为是火口湖,下有地热,所以我冬天去时也没冻上),那真是美极了!至于电影《非诚勿扰》中秋田一片金黄的景色,其是并非北海道最美最具特色的景致,那种景色在日本东北地方和九州等农村是比较常见的。北海道还有一最大的特点,海鲜特鲜特好吃,产于寒带的海鲜是最肥美、鲜美、甘美的,呵呵,所以要去北海道,冬天去最好最值!
参加的活动:

日本的文化,为何会发展成高雅和三俗两个极端呢?

从这个问题本身来看,其实高雅和低俗是全人类的一种共性,并不是只有日本如此,在这个地球上的文明,向来都是高雅和低俗相互抵触却又共存。就像我们每个人的内心其实都是善恶共存,而在人的欲望得不到满足时,就会衍生出两个极端:一面高雅,一面低俗。所以高雅和低俗存在于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只不过日本的文化将其体现的更明显一些。

会提出这个问题,我觉得关键还是在于各个国家文化的不同,我们中国人向来奉行的是孔子提出的“中庸之道”,以一种折中调和的方式来处世。而日本则是在做任何行业都是想要做到极致,也就是说,无论是高端文化还是低端产品,他们都是将其当作事业来做,这也就是为什么日本的高雅和低俗都可称之为到达极致的地步。

还有一点就是在日本的文化当中,礼数规定严格,等级观念森严。然而在这样的文化当中又融入了我国唐代开放的汉文化和明治维新时期引入的西方文化。当严肃的生活遇上了开放的文化,就形成了高雅和低俗两个极端,而三俗的存在使民众的生活压力得到了缓解。其实在日本人的道德观念当中,并不注重这些东西的好坏,而是对于他们来说,这些都是正常的,合乎情理的。

先放开日本的文化不说,喜欢读书的朋友就很容易发现,那些世界名著啦,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书啦,都会有关于性和世俗的描写,但是这些作品却也是高雅、上乘的。还有影视方面,那些被称为优秀的影片,都是少不了对三俗的。毕竟创作时来源于生活的,而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本就是高雅与低俗并存。

因为跟日本人的性格有关。日本人都是台风性格,具有忍耐力,但是爆发起来非常极端。
因为日本土地稀少并且人口数目多,为了更好的发展抢占资源,只能发展出两个文化,这其实也是人性的矛盾,以及黑暗的一面,也是因为社会压力过大
因为大俗就是大雅。俗和雅只在一念之间。日本文化发展到今天有他的特殊性。

为何日本的文化民俗如此的奇葩,和周边国家差别也很大?

我觉得可能是因为他们国家很小,所以如果一种比较奇葩的文化产生的话,就会很快速的传播起来。然后在全国范围内传播流行并且保留起来,时间一长他们就会习以为常不觉得奇怪,这种奇葩文化就会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下去。

至于这种奇葩文化为什么会产生,这还是要追溯到他们的历史思想的。从他们一开始想要霸占全世界成为霸主,对世界各国进行惨无人道的攻击时,就可以发现他们是一个比较暴力和严肃的民族。这种暴力和严肃时间一长可能就会对人的思想和性格产生极大的压抑,压抑时间久了就会产生畸形的思想观念。

一旦思想观念畸形,奇葩的文化就会产生,所以就会有很多人通过产生奇葩的文化进行对自身压抑情绪和心理的释放。而这种奇葩的文化会激发其他压抑人格的心理,然后就会进行广泛围的传播和长时间的流行和传承。

可能他们一开始也是觉得奇葩的,但是温水煮青蛙的道理大家应该都懂得,一旦时间久了,他们就会习惯。反而是没有这种文化,他们就会跟不舒服。所以经过长时间的传播流行,这种奇葩文化就会成为流传很久的传统文化。

除此之外我觉得也可能有他们地理位置的原因,他们是一个岛国,四面都是海,所以和其他国家的交流就会有一定的障碍和难度。所以他们就会有很不同于其他国家的文化,也因为是一个岛国所以产生的奇葩的文化不会轻易被外界影响,存在条件就会比较好,所以才能够存活传播。

这是因为日本是一个岛国,资源缺少,这使得其性格跟其他民族不同!
日本喜欢与众不同,他们的祖先就是一个严肃又自恋的人。经常做出一些不同的 事情,生活方法也进行了一个很大的改变。
因为每个国家的历史发展都是不一样的,而我们生活中的一些传统习俗呢,都是历史上面更新过来的。
本文标题: 关于日本文化的特殊性之疑问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267326.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中国传统文化、华人文化、东方文化、西方文化的核心内容是什么如何评价二战最后一个投降的士兵小野田宽郎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