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皇帝这么勤政,为什么明朝仍然亡国了多方面原因,外部上说崇祯时期的后金战斗力已经是国际水平了,明军在崇祯时期只有坚壁清野,据城...
崇祯皇帝这么勤政,为什么明朝仍然亡国了
在这种情况下,帝国最高领导者依靠“勤政”来解决这类问题已经完全不现实了。中国人到现在为止,依然习惯于“高大全”的思维模式,认为一个好人必定在各个方面都是极为优秀的。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崇祯勤政在明朝后期比较“另类”,他的几位前辈们都是他的反面教材。上位不久也的确干掉了魏忠贤,但是这些方面不能否认他在人性方面的缺陷,比如多疑、刚愎。我看的一些史书上说崇祯每天大概睡四个小时,黄袍里面的衣服都是补丁。但同时也莫名其妙的杀了袁承焕,他在位期间,内阁大臣更换速度堪称一绝。从某种角度,我怀疑他非常了解他手下的大臣们是什么“货色”,同时也不得不驱使他们做事,一旦事情不如预期,便大加斥责,贬官等情况时有发生。
所以我觉得,如果在明朝中期能够出现一位崇祯皇帝,那么他应该是一位明君。在政局政策稳定,整体形势没有太多突发事件的情况下,“勤勉”是唯一能够促进国家发展的办法,同时上行下效,改进法律法规,可以推迟一些明朝后期社会问题发生。当然这些都是假设,在明后期,尤其是崇祯时期的明朝,勤政是无法改变农民奇异、外族入侵、党派林立这些情况的。后世如清,康熙能用勤政搬到鳌拜吗?能用勤俭熬过三反叛乱吗?明显不能。
所以说,崇祯可以断定是一个有道明君,假设明朝是崇祯、崇祯、崇祯、崇祯、崇祯……而不是正德、嘉靖、万历、天启、崇祯,大概明朝能够跟后金多对抗几年吧。前面这几位爷留下的烂摊子,让崇祯哥自己收拾,未免太勉为其难了。
不过说句题外话,崇祯这哥们也算比较背的,他刚当上皇帝的时候,比较能打的武将还是很多的,但是后来死的死老的老。另外西北部多年旱灾雪上加霜,当年明月所说,翻开明史,崇祯元年,陕西旱灾。崇祯二年,陕西旱灾,崇祯三年,陕西旱灾,崇祯四年,陕西旱灾…………这事换成一般皇帝也是扛不住的。
一、朝廷内因。诸多的内部原因导致明朝民心涣散,众叛亲离,最终灭亡。
1、皇帝昏庸无能。
明朝后期,皇帝多是荒淫无能之徒,有好道教的,有沉溺女色的,甚至有喜欢当木匠的。皇帝是封建国家的主心骨,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他的昏聩,势必会在朝野掀起一股荒淫之风,导致朝纲败坏,国本不固。
2、官场腐败。
明中后期,贪官横行,暴吏无数,他们媚上欺下,贪得无厌,残暴至极,搞得民不聊生,最后导致民变,这是很重要的原因之一。
3、宦官专权。
明中后期,皇室嫡亲香火不盛,接位的多是小皇帝,这样,导致内宫宦官有机可趁,把握了朝廷大权,甚至到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地位。这些宦官多是残暴、荒淫之辈,他们为了一己之私,杀忠臣,刮民膏,还勾结敌国,是明朝灭亡的另一重要原因。
4、无可战之师。
明后期,军队装备差、纪律差、统帅也多是无才无能一辈,根本就不是闯王及大清军队的敌手。
5、崇祯皇帝个人原因。
崇祯虽有治天下之心,却无治天下之才。他生性多疑,刚愎自用,致使好多的有才之人得不到实用,军事部署也失当,最终才导致国破家亡。
二、明灭亡的外因
1、天灾人祸。
崇祯时期,北旱南涝,天灾严重,农田颗粒无收,饿殍遍野,十室九空,而朝廷不闻不问,甚至变本加厉的盘剥,这是导致起义的导火线。
2、农民起义军力量强大,各地起义风起云涌,难以对付。特别是闯王一支,人数众多,战略得当,抚民安民,深得人心,一路势如破竹,最终打破北京城。
3、满清强大,牵制了明的军事力量,才导致镇压起义兵力不足。
总之,明到后期,内忧外患,重疾缠身,灭亡是必然的~
1、主观原因之一:崇祯皇帝本人生性多疑,对待流寇,频繁更换将领,导致流寇越来越大;为限制文官权利,17年间他竟然换了17个刑部尚书和50个内阁大学士,造成国家人才匮乏,有心报国的志士既不肯也不敢请缨效命,到最后竟然无人可用。
2、主观原因之二:崇祯皇帝本人志大才疏,一些能够挽救明朝命运的建议由于不定,导致措施良机,如迁都和议和两件事。
3、客观原因之一:大旱不断,自从崇祯皇帝即位之后,便从北方发生大旱,赤地千里,寸草不生,到崇祯十四年时,已蔓延至全国,名不聊生,各地起义不断。
4、客观原因之二:瘟疫爆发,崇祯十四年之后,全国爆发大规模的瘟疫,地方社会处在了十分脆弱的状态,盗匪与流民并起,各地民变不断爆发。
5、客观原因之三:内忧外患,内有各地民变、贪官污吏,外有后金侵扰边境,导致明朝军队两面作战,增加了军费的开支,无形中增加了下层人民的负担。
崇祯可谓是励精图治,为什么还是成了亡国之君?
为什么还是成了亡国之君?崇祯皇帝是明朝历史上最后一位皇帝,也是亡国之君。由于他最后吊死煤山,让很多人闻之黯然神伤。从崇祯皇帝登基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悲剧的历史。因为明朝从万历皇帝开始,就逐渐走向了没落。万历皇帝几十年不上朝,宦官专权,党争不断,弄得朝堂一团乌烟瘴气。
崇祯皇帝是一个非常勤勉的帝王,登基后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直接灭掉了魏忠贤机器阉党势力,让朝堂回归正常的运作模式。但是,崇祯接手的大明,是一个烂摊子,要钱没钱,要人没人。朝内的大臣,已经习惯于玩弄权术,追逐利益。根本就不把国家大事,国家前途置于心头。
这些所谓的东林党人,满口仁义道德,满嘴的君臣之道,但是遇到实际问题,就躲躲闪闪,毫无应对之策。正是因为东林党人的耽搁,明朝在对付关外的后金势力以及国内镇压农民起义的过程中,均显得不是很合拍。相反,魏忠贤在处理这些棘手事务的过程中,倒是显得老到、练达。在与后金对阵中,军事主官的挑选显得十分到位。
到了明朝崇祯的手里,国家赋税一年比一年征得多,但是老百姓交上来的饷银,却没有办法保护自己。明朝的军队战斗力薄弱,除了辽东的部队。关内的军队,指挥者均贪图权利,没有坚持做到整军备战。以至于农民起义军到来,很多的地方官吏均是写好降书以待。崇祯皇帝,手握大权,但是没有形成真正属于自己的亲信体系。对外的谕旨,往往起不到很好的作用。所以,失败是必然的。
崇祯帝一生努力勤奋,为何还是成为亡国之君?
崇祯帝从哥哥手上接过千疮百孔的江山,一直努力勤奋,为何最后还是成了亡国之君?其一,是因为国内矛盾积重难返,发生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李闯王大大消耗了明朝的元气。
其二,当时奸佞当道,政治腐败,得民心者得天下,反之亦然。
崇祯皇帝勤劳俭朴,为什么明朝还是亡国了?
崇祯是明朝的最后一个皇帝,也就是亡国之君,然而他受到的待遇却与其他历朝历代的那些都不同,几百年来人们对他没有十分严厉的批评,相反,他一直被世人同情。
在我们的了解里,崇祯的确是一个难得的勤政爱民之君,而且俭朴。在整个的明朝皇帝中都属于中上的水平了。然而,在崇祯十七年的时候,明朝还是不可避免的亡国了。这是何故?我们一直以来都是这么认为的,亡国之君必然无道,比如隋炀帝、宋徽宗等人。但是,怎么到了这里,在一个勤政爱民的皇帝领导下,反而让明帝国走上了末路呢?是因为当时的外敌太强大了吗?
一个很明显的事实是,当时清朝的骑兵确实很强,只凭不到10万人的兵力就能给庞大的明帝国造成巨大的麻烦,然而,清军虽然强大,却不是使得明朝灭亡的主要原因。北京城被李自成攻破的时候,清军还远在山海关之外,压根就没有进入关内。
而明朝亡于李自成之手,在他的治理下,明朝遍地流民,这仿佛与他的勤政爱民不符,然而,事实就是如此的残忍,偏偏当他在位期间,赶上了千里一遇的小冰河时期,这是明朝灭亡的催命符。
在崇祯刚刚登上皇位那几年,正好赶上气候异常,陕西等地,连年大旱,每天都有人饿死,没有生存希望的他们在绝望中揭竿而起,只为混一碗饭吃,而为了应对这些扰乱社会秩序的流民,崇祯选择用加征税赋的方式,派兵镇压,这也就导致流民越征越多,这成为了一个恶性循环,一个死结。把崇祯和明朝都陷了进去。这是明朝灭亡的其中一个原因,天灾。其他的原因是什么呢?
说完了天灾,自然轮到人祸,不仅仅是李自成所率领的农民军的祸患,更多的是朝堂上的尸位素餐者带来的祸患。文官人人可杀,这是崇祯上吊前泣血写出的一句话,虽重了一些,却也并非完全不对,崇祯年间的朝堂上人人唯唯诺诺,只知明哲保身,而不为国家提出半分的建议,饱读圣贤之书的他们,面对遍地的流民,成群的起义军,关外的皇太极,毫无办法,听之任之。
只是这样倒罢了,关键是他们连最起码的忠君爱国都做不到,李自成打进北京,他们一个个上赶着去巴结奉承,对于供养他们的明朝百姓以及皇帝毫无忠诚,这样的人有什么用处?
所以说,崇祯皇帝虽然野心勃勃,少年登基,意气风发,一直以太祖皇帝自比,想中兴大明,上任之初就搞掉了魏忠贤,然后迎回了袁崇焕,与清军对峙。奈何朝堂百官离心离德,天灾也接踵而来,只凭他一人说万万不可能力挽狂澜的,这是一步死棋,只是恰恰让他给碰上了,这是他的不幸。
因此,同样作为亡国之君,他受到的非议远远低于隋炀帝、宋徽宗之流,他只是命太差劲了而已。
崇祯上位后勤政爱民,为何还是成为了亡国之君?
估计在中国历史上很少有皇帝能比崇祯皇帝朱由检更加勤政,他每天早上鸡一叫就起床,晚上很晚才睡觉,经常使自己积劳成疾,而且他在宫中从来没有任何的娱乐活动。
王世德《崇祯遗录》:上鸡鸣而起,夜分不寐,往往焦劳成疾,宫从无宴乐事。
但是并不是说事必躬亲就一定会是好皇帝的,皇帝需要的是制衡之术,是任用一批有能力的人。可崇祯的勤政更对的是对他手下人的不信任,崇祯对他的臣子没有一点的容忍之心,容不得朝臣有一点错误,在手下人在干活的时候,他随时拿着尚方宝剑监督,稍有差池就一剑斩下。
整个明朝一朝,总共杀死过两位宰相,嘉靖和崇祯各杀了一个。一品二品大员崇祯杀死二十余人,大学士杀死两人,在位十七年间更换五十个首辅。地方巡抚让他杀了十几个,总督这种职位胡乱给予,以至于防区不明,权利混乱,出了事就统统杀死了事,疯狂更换首辅,疯狂杀死地方总督
就像袁崇焕和刘策,一个蓟辽总督一个蓟辽督师,分配官职肆意凌乱。决策反复不定。用一个人,常常开始觉得不错,很不错,然后越用越觉得这个人不对,最后翻脸如翻书,真的体现了伴君如伴虎,赵光抃这种人,捐献家财养兵打仗,最后不敌却被崇祯毫不犹豫地杀死,而他的家人没有怨言,继续抗清。卢象升死后尸体腐烂无人过问,三年间家人替他上书多次,要求给个名分,崇祯不给,卢象升家族后来抗清而死的人又有十几人。
崇祯在位17年居然连个心腹都没有,他也只能是自己勤政了,所以说,崇祯的亡国与他的勤政其实没有任何关系,就像人们常说的,任凭你速度再快,方向错了也是没用的。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