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第3号洪水巨量来袭,为何近些年很少听说黄河发洪水?黄河洪水依然有,只是在我们能够防范的流量范围之内,所以未能成灾而已,而不成...
长江第3号洪水巨量来袭,为何近些年很少听说黄河发洪水?
黄河洪水依然有,只是在我们能够防范的流量范围之内,所以未能成灾而已,而不成灾的主要功臣项目有很多,以下简单说说:
一、黄土高坡变绿洲,减少黄河流域的水土流失。在古代,黄河之所以水患众多,是因为地质原因,黄河上河大区域的黄土高坡,在每年的雨季时候无法储存水量,所以才会出现一有暴雨,立马就全部排入黄河的情况,而新中国成立以来,就一直致力于绿洲工程,减少了水土流失。
以前黄河流域经常水灾,是因为上游林地少,不储水,为了改善这个问题,黄河流域的两岸一直都在做造林工作,光是兰州的南北两山,几十年来造林1.6亿株,很多人对多少株能做什么事可能没啥概念,在此说一下:一般种树的树距是1.5米左右每棵,1.6亿株种成1排,就能种到24000万千米,可以绕地球三圈半。而这仅仅是兰州,还有黄河上游的其他地区。
二、堤坝加长加固,增加防洪实力。除了种树之外,堤坝的加长加固,也是黄河治水的重要部分,在古代也有防洪工程,但是因为建筑材料与工程效率的关系,还没建好就又到了汛期,所以进度很慢,并且建堤坝也是消耗巨大的工程,古代粮食产量低,灾年需要振灾,所能匀出来建堤的银两并不多。
在现代社会,因为袁爷爷的功劳,粮灾再也没有再出现过,经济发展也迅速,所以我们能够用更多的财力人力去用在修建堤坝的工程。在河水上涨之时,水位低的区域就有堤坝保护,只要水流量不大,堤坝后面的居民就不会受灾,这就是堤坝加固加长的作用。
三、沿河设立水库、水利枢纽工程,蓄水、清淤。黄河流域有中大型水利工程30多座,总储水量达到了447亿立方米,而黄河的泾流量只有580亿立方米,基本上每年能让黄河水白白流向出海口的,总水量不到100亿立方米,黄河流域蓄水、治沙、清淤,对黄河的防洪有着重要意义。
水库、水利枢纽的作用,就是合理利用水资源,在枯水的时候下游清淤,而后放水;在正常水量的时候储水,用于发电或是其他工程;在汛期只要不接近临界点,在汛期错开洪峰,从而平衡水流量,让洪水不再让居民受灾。而水利工程所调的水量,则是经过严密的估算之后再作出安排的。
总的来说,黄河洪水依然一年一度的在出现,但是因为防洪工程做好了,洪灾影响居民更少,让人误人为黄河不再有洪水而已,其实洪水一直在,只是洪灾少了罢了。
古代长江水患并不严重,为何现在长江的洪涝灾害却愈演愈烈?
相信很多朋友对大禹为了治理黄河水患选择“三过家门而不入”烂熟于心了。事实上黄河水患不仅是大禹时期的问题,更是历代中国古代统治者的一块心病,据历史文献记载,从公元前602年至公元1938年的2540年中,黄河下游决口的年份多达达543年,总计1590多次,平均四年半一次;大的改道和迁徙约26次,平均3年2决口,百年一改道。
而我们的另一条大河:长江,在历史上也发生过多次水患,不过破坏有限并不严重,相对黄河水患来说还是小巫见大巫,因此在中国古代就有“有河患,无江患”的说法。
只是随着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情况却发生了戏剧性的转变,长江流域爆发洪灾的频次越来越高,唐代平均18年1次,宋代平均5-6年1次,明清时期平均4年1次,到民国时期已达到平均2年1次,尤其在进入80年代之后,黄河的水患在逐渐减少,长江水患却年年发生,愈演愈烈。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且听小编一一道来。
清朝水灾受灾群众
近些年来长江历史上爆发的特大洪水
1788年长江上中下游均出现大水和水灾,7月23日宜昌洪峰流量8.6万立方米每秒。荆江大堤决口20余处,洪水冲入荆州城内,水深5-6米,两个月后才退去;
1849年(清道光二十九年),长江中下游、太湖流域和淮河下游里下河地区大水,江汉平原一片汪洋,洞庭湖区、鄱阳湖区圩堤大多溃决,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6省150余县受灾;
1860年(清咸丰十年),长江上中游普降暴雨,干流发生特大洪水。屏山、丰都、万县等10余个沿江州县被水围,城垣坍塌,房屋倒塌,人畜大量漂没。此次大水冲开了藕池口,大量洪水涌入洞庭湖,洞庭湖区大部被淹;
1870年(清同治九年),长江发生了历史上最大的一场洪水,从四川盆地到长江中游平原湖区约3万平方公里的地区被淹,嘉陵江各河沿岸、重庆至汉口长江沿岸城镇农田普遍遭到淹没,合川、万县、丰都、宜昌等县全城尽成泽国。宜昌以下,圩堤普遍溃决。荆江南岸公安县“大水溃城淹平屋脊”,监利以下荆江北岸堤防多处溃决,江汉平原和洞庭湖区一片汪洋。全国各省189个县受灾;
1931年长江大水的受灾群众
1931年(民国二十年),长江各大支流普遍发生洪水,中下游江堤圩垸普遍决口,江汉平原、洞庭湖区、鄱阳湖区、太湖区大部被淹,武汉三镇受淹达3个月之久。湖南、湖北、江西、浙江、安徽、江苏、山东、河南8省合计受灾人口5127万,占当时人口的1/4,受灾农田973万公顷,占当时耕地面积28%,死亡约40万人,经济损失22.54亿元,是20世纪受灾范围最广、灾情最严重的一次大水灾;
1954年,长江流域发生的特大洪水,长江中下游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5省有123个县市受灾,洪涝灾害农田面积317余万公顷,受灾人口1888余万,直接经济损失数十亿元,更对以后几年经济发展都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1998年,长江出现8次洪峰,数千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1661亿元人民币。
长江流域图
长江近些年来特大洪水频发的原因
一:人水争地
长江流域虽说降雨量集中、水量充沛而且支流丰富,但即便从汉代开始就有洪灾的记载,破坏力却都不大,这主要是由于自然湖泊拥有非常好的水资源自动调蓄作用:降雨量、支流水量大导致长江水位上升时,江水便进入湖泊,然后长江水位逐步下降,减少了洪涝灾害发生的几率;
而在降雨量小、支流水量小时,长江水位下降,湖泊的水便回流入长江,继续滋养生活在长江边和长江里的各种生物,维持着一种科学的循环和平衡,让人不得不佩服自然的力量。
并且当时长江流域由于地形地貌的影响,人口相对黄河流域来说要少得多,经济发展也要落后于黄河流域,当时的经济重心在北方而不是南方。
但随着北方战乱频发,国家经济重心的不断南移,越来越多的人口开始向南方聚集,南方尤其是长江流域的人口开始激增。
洞庭湖的变迁
众所周知南方大多是山地丘陵,平原分裂严重,一直存在人多地少的问题,而大量人口的涌入使得人地矛盾开始越来越尖锐。为了能够生存并且生活下去,人们需要获取更多耕种作物的耕地、建房的土地,于是“围湖造田”开始成为大力发展农业的主要内容。
从两宋时期开始,围湖造田的活动进入高速扩张和发展阶段,尤其是南宋时期,东南地区被围垦的湖泊多达数十个,鉴湖、太湖、东钱湖、西湖等著名湖泊都曾被围垦,鄱阳湖、洞庭湖等更是重点被围垦的对象;
进入明清以后,围垦活动更为盛行,从1825年到1905年,过度围垦使湖面面积缩小近1500平方公里。
当时的封建统治者并非没有认识到围湖造田带来的坏处,两宋时期便禁止围湖造田侵占水利;明代万历年间,朝廷一次清出围湖造田数目达80万顷;乾隆年间湖北巡抚彭树葵就指出:“人与水争地为利,以致水与人争地为殃”,开始废田还湖。
张飞庙的涨水线
但由于人口压力实在太大,在生存和洪水面前,很多人依然毫不犹豫选择了生存,选择继续顶风作案围湖造田;而当地地主豪强为了满足自己的贪欲也经常围湖造田,其力度甚至要远超过民间普通百姓,危害更大。
而朝廷对此也毫无办法,毕竟断人生计激起民变会导致官员乌纱帽不保,倒不如把堤坝修得坚固点来得更加现实。
之后围湖造田并未停止,反而呈现出一种愈演愈烈的态势。
长期的围湖造田导致长江流域负责调解洪峰的8大蓄水湖泊面积相比50年代减少了33%,减少面积达到5500平方公里,其中“八百里洞庭”从清中叶的6000平方公里缩小到现在的2579平方公里,鄱阳湖面积也从1954年的5160平方公里下降到1997年的3859平方公里。
由于湖泊不断减少,调节作用也不断减小,大量的水没有了去处,只能满出来,从而形成了洪涝灾害。
刀耕火种后的林地
二:水土流失越来越严重
随着经济重心不断南移,人与土地的矛盾也开始不断激化,除了围湖造田,也有人选择向山林索要土地,开始烧山开荒,大量森林植被被破坏。
而随着土豆、红薯、玉米等耐寒、耐旱而且适应力强的作物的引入和大规模种植,西南地区原本贫瘠无法耕种的山地也被开发出来,砍伐森林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史书记载当时四川盆地的山地出现“水痕条条,只存石骨”的景象。
此外国家进行的各种大型工程也需要大量木材,这些木材主要来自湖广和四川。如万历三十五年(公元1607年),万历皇帝重修三大殿,仅这一年就采木“两万四千六百一十根块”。
清朝初期同样进行着大规模的伐木活动,康熙皇帝为了修建太和殿,也要求江西、浙江、湖广、四川的督抚负责采集木材。
而且朝廷用木是有明确标准的,任何不符合标准的木材都无法采用。为了完成目标,伐木工和监工就必然会多伐木材,而生长量赶不上砍伐量,由此导致大量森林植被被破坏。
水土流失示意图
在失去植被保护后,大量沙土直接裸露在外,一旦下雨就会直接随地表径流流走,然后进入各种支流最后汇入长江,据统计当时每年约有16亿吨泥沙流入长江及其支流。
泥沙在进入中下游蜿蜒曲折的河道后开始不断淤积,抬高河床。
并且森林植被有着非常强大的持水能力,每公顷持水量可达500-2000立方米,可以有效减少汇入河流的水量,减少洪水径流,降低爆发洪水的几率。但这种作用也随着植被的破坏不断削弱,进入长江的水量不断增加。
水土流失导致河道淤积河床抬高,水量又不断增大,加上湖泊调节作用的减弱,最终的结果就是无处可去的水冲破堤坝造成洪涝灾害。在荆州地区便流传一首民谣:“不惧荆州干戈起,只怕荆堤一梦终。”
黄河为什么发大水?
2、黄河流域水土流失严重,植被差,暴雨洪水形成快
3、黄河大量的泥沙淤积,造成河道行洪不畅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