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受伤的文明》读后感,本书的作者是维迪亚达。舒莱普拉德萨。奈保尔,是当代英国的文化巨匠,作品以小说和游记为主,获奖无数,包括布鲁克奖利斯假...
《印度受伤的文明》读后感
听这本书完全是因为想扩大一下自己的眼界!印度,这么大的一个国家,而且是我们的邻国,可是从小到大我对他的了解却知之甚少,仅仅限于几个名词,比如:佛教,释迦摩尼,圣雄甘地、泰姬陵;而且就针对印度的事件来说,印象最深刻的也是我从未深入了解的,中印边界战争和最近的中印冲突。就在前几个月,"印度阿三",以及对他们的贬低的内涵段子,几乎占据了我的信息的很大一部分。所以弥补对于印度的知识,就我的国际格局来说,是急需恶补的一堂课。
记得好像以前在看季羡林关于佛教的一本书里对印度的历史做了一个阐述:由于喜马拉雅山脉横亘在印度半岛的北部,在这种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下,在大航海时代之前,印度很少受到欧洲以及东亚中亚文明的侵袭。同样是四大文明古国,印度的文明孕育和发展相对平和稳定。在这种平稳的环境中,印度教的发展,就自然的根深蒂固。然而,印度教所倡导的种性、业和苦行这三大特点,却严重地桎梏了印度的思想文化发展。种姓制度把,印度社会阶层加以强制的分化,而且阶层之间的融合简直是难以逾越!更要命的是事业和苦行的倡导,使得印度各阶层的人,从思想上完全接受了这种划分的合理性,导致他们把人生的绝大部分需求,寄托于虚无的来世。可是纵观世界历史,现实的物质和精神的需求,是推动人类发展的'重要因素。
基于印度教的深刻影响,加上英国长期的对印度的殖民统治,在近现代史中印度的民族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十分缓慢。而生于斯长于兹的印度国父圣雄甘地,采用非暴力不合作的形式引领印度走向了民主独立。可是它采用的这种形式,在很大程度上面,也是深受印度教认命和顺从的影响。中国的古语说的好,所谓不破不立,这种独树一帜的民族独立方式,却没有从精神上打破印度教的桎梏,也没有从政治上摆脱被殖民的持续影响。这就导致,印度近现代的文明,从政治局面来说饱受村庄共和的桎梏;从发展的局面来说,对工业文明厌弃;从意识的局面来说讲求灵性而非意识。
大学生《文明论概略》读后感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吧,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大学生《文明论概略》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大学生《文明论概略》读后感1在全书的末篇,福泽谕吉分析了西洋文明和日本文明的来源。他认为西洋文明在罗马帝国灭亡后,处于不断地变化和发展之中,近千年的历史孕育了西洋文明的民主自由因素。日本文明则不同。日本的历史虽有2500多年,却始终在一个模式之中,这就是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对立。这种局面造成了日本社会的分裂,智力的分割,在世界发生巨大变化时,这种局面影响了日本的改革和进步。所以,福泽谕吉认为,日本必须向西方学习,这样可以改变日本人民的智德,改变社会风气。福泽谕吉虽很赞赏西洋文明,但他并不认为西洋文明尽善尽美,他不崇洋媚外,他是一位纯粹的爱国者。福泽谕吉清醒地认识到在列强环伺的国际环境下,日本必须依靠向西方学习才能在对外交往上维护国家利益,才能保证日本的真正独立。这是日本向西方学习的终极目的,也是他著书的目的。
福泽谕吉在近代日本享有很高的声誉,原因是众多的。其中一点应该归功于他的大量的著译作品。他的作品面向大众,极为普及。作为他的代表作,《文明论概略》可谓通俗易懂。全书仅十余万字,共分十章,每一章虽文字不多,但堪称短小精悍。全书的十章既是一个整体,又是十个部分,每一章都能独立成文,阅读起来十分方便。福泽谕吉的文笔不像小说家那样充满激情,他的文章朴实平和,善于用众所周知的事实(特别是历史上的典故)说明深刻的道理,,文笔之中处处体现着他作为一名思想家的理性和智慧。
福泽谕吉出身于下级武士家庭,虽然家中条件并不宽裕,但他仍然自小接受了良好的教育,特别是阅读了许多经典的汉书籍,熟知汉文化。据他自己说,他通读《左传》十一遍。他说“我便基本上成了一个小小的汉学家”。《文明论概略》一书中,福泽谕吉多次提到古代中国和中国的文化,特别是孔孟,对于孔孟他有自己的理解。福泽谕吉认为中国和日本的'文化有很多相同的地方,所以他常拿中日文明和西洋文明作比较。对于中日文明的不同之处,他试着分析原因。总的来说,他对中国历史和传统的儒家文化多持批判和否定态度。他承认孔孟之道在维护人心、加强个人修养方面有一定的作用,但也指出孔孟的政治学说不合时宜,与其伦理学部分脱节。福泽谕吉视韩愈为十足的伪君子,认为儒教的传播导致中国人的智德降低,阻碍了文明的进步。福泽谕吉毫不留情的批判了中国人的虚伪,“中国自古以来称为礼义之邦,但如无其实,也不会有其名。其人情风俗的卑鄙低贱,可以说暴露了亚洲国家的原形。所以,中国不能叫做礼义之邦,而只能说是礼义人士所居住的地方。”作为一名日本人,福泽谕吉很难完全读懂中国,他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批评自有不当之处。我们不能指责他,也不应苛求他。在笔者看来,《文明略概略》一书对中国人也极有价值,它有助于国人正视自身,反思自己的文明。
《文明论概略》问世已百年有余,现在的日本已经成为世界舞台上一个重要的角色。日本的发展正如福泽谕吉所期盼的那样,它的成就令世界瞩目。而这一切,离不开福泽谕吉的启蒙,这也正是这位思想家的伟大之处。
大学生《文明论概略》读后感2《论我国之独立》是福泽谕吉《文明论概略》中的最后一章,谈论的是日本当时所面临的真正困难----对外关系,以及日本如何独立的问题。下面就以我的理解来论述一下这一章的主题思想以及我的感想。
从文中可知当时的日本已经认识到自己的文明落后于西洋,日本学者把其原因归咎于旧的风气。故而废藩置县,诸侯降为华族,武士降为平民,广开言路,登用人才。这些措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等级制度不再森严。日本国民以为现在唯一的问题就是贫穷,致使社会变成了钱之所向,天下无敌的社会。日本国民的精神也随之有所懈怠。也有有识之士明白此时日本不应该休息。所以部分学者开始办学育人,
印书刊于世。但这只是一厢情愿罢了,国民已然麻木,这些措施不见显著功效。这必然引起了学者与政府的反思,但他们将这种情况的出现归咎于“人心不古”。故而就出现了皇学派主张国体论,洋学家主张推行耶稣教,汉学家则主张实行尧舜之道的现象。都试图致力于维系人心,统一思想,以保卫日本的独立。但是这些都没有收到成效,所以说这些都不能实质上改变当时日本的国情,使之独立。
读完这本书我感觉福泽谕吉是一个逻辑思维很强的人,他论述每个问题的时候都很有条理并且逻辑感很强。从原因、目的、手段、结果各方面论述,环环相扣,很能说服读者。就从他对解决日本人心不古这一例子来说。“凡是讨论事物,首先要弄清楚事物的名义和性质,然后才能找到处理的方法。”这句话作者在文中强调了很多遍。当时日本政令推行无碍,人民并非无智,官吏并非愚昧而营私,就好像日本只是人心不古而已,但是作者却透过这些现象看到了事物的本质。那就是当时日本的对外关系困难。
在当下每个人都知道弱国无外交这一道理,那为什么日本当时自知文明落后于西洋,却看不透自己外交困难且存在被西洋侵略压迫的现实呢?我认为这就是时代的局限性。毕竟当时的日本国民没有经历过世界大战的洗礼,也没有现在这么发达的信息网络,都还天真的以为国与国之间是友好和平的,也可能根本就没想过国与国之间的平等问题。福泽谕吉也认识到了这一问题。所以说当时的日本国民目光短浅甚至说是不开化的民族也不为过。
对古印度文明的看法,长达800字的文章。
古印度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古印度文明以其异常丰富、玄奥和神奇深深地吸引着世人,对亚洲诸国包括中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古代印度在文学、哲学和自然科学等方面对人类文明作出了独创性的贡献。最显著的特征是其宗教性。
在你看来古印度文明对世界文化的影响有哪些呢?
古印度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在文学、哲学和自然科学方面对人类文明作出了独到的贡献,他在哲学上创造了不朽的史诗《大乘国歌》和《罗摩衍那》,创立了“阴明论”,相当于当今自然科学的逻辑,最突出的贡献是发明了世界上普遍使用的计数方法,并创造了包括“0”在内的10个数字符号。所谓的阿拉伯数字实际上起源于印度,在公元前6世纪仅通过阿拉伯人传播到西方。佛教也出现在古印度,后来传播到中国、韩国和日本。
由于古印度的力量,许多中东国家都受到印度文化的影响,阿富汗深爱印度文化。到目前为止,大量阿富汗学生在印度学习,甚至阿富汗前总统哈米德·卡尔扎伊也在印度西姆拉的喜马偕尔邦大学学习。
大约83%的人口信奉印度教。印度教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6世纪雅利安人创立的婆罗门教。大约在8世纪,商家洛吸收了佛教和耆那教的一些教义,并发展成印度教。印度教包括一神教、多神教、泛神论和无神论。
古印度的城市规划可以说是十分早的,早在4600年前,印第安河谷的祖先就建造了第一批计划中的城市。莫亨佐达罗、哈拉帕和印度河谷其他文明古城的街道呈棋盘格分布。这座城市拥有世界上最早的公共卫生系统,街道两旁都设置了排水沟,比今天南亚的许多城市更干净,规划也更完善。与此同时,最古老的码头、粮仓、水坝和其他设施也在印度河谷的文明遗迹中被发现。
印度的文字通常属于婆罗门文字,就人数而言,婆罗门文字是世界上第四常用的书写系统,仅次于拉丁文字、汉字和阿拉伯/叙利亚文字。除了印度,东南亚的泰国、缅甸、老挝和柬埔寨,以及中国的藏人和蒙古人也使用婆罗门。在古代,婆罗米文字的影响更为广泛。南阳的爪哇语和巽他语、菲律宾的巴音和中亚的吐霍洛语都属于婆罗米语。
印度文化有一些历史感,印度文化有哪些特色?
相信大家对于印度这个国度充满了相当新奇的神秘感,毕竟印度作为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也是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印度文明也在其发展的历史演变过程当中续写了灿烂的篇章,所以纵观印度文化的发展历程特点主要是归纳为以下几种。
假如了解印度的朋友们都知道,印度是一个充斥着宗教至上的神奇国度,在印度的历史上,也是先后产生并且流行的多种宗教,比如有我们所熟知的佛教,印度教,甚至是伊斯兰教,基督教等等,在印度都有自己所信奉的信徒。当我们置身于印度国内当中,都能够切身感受得到印度民众对于宗教的信仰是如此的重视,甚至是宗教已经渗透了印度国民的平常生活当中,成为了人们的精神支柱,宗教也是贯穿印度国内政治的演变发展,对于上层建筑也是有者举足轻重的影响。
印度国内也是有着相当明显的等级森严种族制度,印度国民也往往是被分成了三六九等,特别是在印度本土当中十分盛行重男轻女的极端思想,妇女在印度国内的地位明显遭到了蔑视与剥削,也真的难怪为何印度女性会屡屡被曝光受到人身侵犯的恶劣新闻事实。
印度文明的特点之一,最主要还体现了它的多样性,毕竟在历史上的印度长期是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当中,而印度国内也是曾几何时存在着多多少少的政治实体,甚至是印度国内影视拥有一个多民族多语言等国家,此外印度的文化最重要的一个特征就是体现了它的包容性,由于印度国内的不同种族以及不同的宗教群体,他们在历史的演变过程当中相互依存,相互吸收异族文化所带来的精华,最终也形成印度国内独特的文化特色氛围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