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的雕版印刷物以什么最多以佛像、佛经最多。唐朝发明雕版印刷术,并在唐朝中后期普遍使用。早期印刷活动主要在民间进行,多用于印刷神...
唐代的雕版印刷物以什么最多
以佛像、佛经最多。
唐朝发明雕版印刷术,并在唐朝中后期普遍使用。早期印刷活动主要在民间进行,多用于印刷神像、经咒、发愿文以及历书等。1966年在西安市西郊西安柴油机械厂发现雕版梵文陀罗尼经咒单页,刻印于704—751年之间,为目前所知最早的雕版印刷品。
现收藏在英国伦敦博物馆的唐咸通九年(868)王玠为二亲敬造普施的《金刚经》,是现存最早的标有年代的雕版印刷品。卷首刻印佛像,下面刻有全部经文。这卷印品雕刻精美,刀法纯熟,图文浑朴凝重,印刷的墨色也浓厚匀称,清晰鲜明,刊刻技术已达到较高水平。
扩展资料:
唐代雕版印刷原因:
唐及五代三百多年间,雕版印刷技术的应用范围渐趋扩大,技术渐趋成熟,为雕版印刷继续发展与进步奠定了重要的技术与社会基础。根据现存实物与文献资料,对唐代雕版印刷业兴盛的原因进行了研究。
分析认为佛法东传日盛、公私藏书激增、科教文化繁荣、中外交流频繁、纸墨技术精进是促进唐代雕版印刷繁荣兴盛的主要原因。
关于隋唐时期雕版印刷
1.隋唐时期雕版印刷产生的原因?rn2.雕版印刷的不足与不便之处?1.经济的发展,为科技文化的进步提供了物质基础;由经济决定的政治状况为科技文化的发展提供了相应的社会环境;统治阶级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培养了从事科技文化事业的人才:统治者实行开明的对外交往政策,有利于我国科技文化的正常发展:统治者对外来宗教采取兼容并包”,促进了我国文化的丰富多彩;国家统一和民族融合,加强了各民族各地区的文化交流与发展;前代科技文化成就,为后代科技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总之,我国各族人民的辛勤劳动,创造了大量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这是我国古代科技文化领先世界的根本原因。
2.中国古代在科学技术方面取得了多项居世界领先地位的成就,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和在科学道路上不畏艰苦、勇于攀登的民族精神。历代文化成就都是对以前的文化成就的继承和创新,又为后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科技发明的大量产生,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前进。天文历法的进步,有利于农事活动;医学事业的发达,保证了人类的身体健康:文学艺术的发展,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尤其是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号称“四大发明”,是我国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
2.雕版印刷的不足与不便之处?
雕版印刷对文化的传播起了重大作用,但是也存在明显的不足:
一是刻版费时费工费料,刻一部书需要很长时间和很多木料。如果是一部卷帙浩繁的巨著,就得花费几年甚至更长时间,而且刻出来的书版存放不便。例如,宋太祖开宝年间(968~976)刻印的《大藏经》,5000多卷,13万页,共雕版13万块,雕刻时间竟花了20多年,雕版存放了整整6个大房间。二是雕版中如有错字错句,更改也很困难。何况如果出版过的书不再重印,一大堆雕版就成了废物。而要印制新的书,又需要从头一版一版地雕刻。有什么好办法来弥补雕版印刷的不足呢?于是,人们又进行了坚持不懈的努力,后来终于获得了重大突破,发明了活字印刷术。而发明活字印刷术的就是我们前边叙述的平民百姓毕升。再说毕升祭祖未成,连夜奔回城里,找来刻字的老师傅,把自己在途中所想的办法,一古脑儿地倒了出来。刻字师傅们为毕升的巧思所折服。据研究分析,毕升的活字印刷程序应是这样:第一步:造活字。选用细腻的胶泥,制成一个个小型方块,每块上面刻上一个阳文反手字,然后用火烧硬。每个字都做了好几个同样的活字印,像“之、乎、者、也”之类的常用字,则干脆做了几十个,以备反复使用。若排版时发现没有预备好的冷僻字,就临时用胶泥刻制以草火烧,很快制成。为便于拣字排版,毕升把活字印按照字的韵目分别放在木格子里。第二步:制版。制版就是按照稿本字句段落,将字印放在盛有作为粘合剂的松香、蜡和纸灰的铁板上,并在四周围上铁框,然后把它放到火上加热,使粘合剂熔化。当粘合剂稍微冷却而仍有粘性时,用一块平板在排好的活字上加压,把字面压平整。当粘合剂完全冷却固结后,就可以付印。
第三步:拆版。印完后,把印版拿到火上一烘,粘合剂重又熔化,一个个活字便可拆下来,再供下一次排版使用。为了提高效率,毕升采用两块铁板,一块板印刷,另一块板排字,互相交替使用,印刷效率加快许多。如果说雕版印刷与手抄相比是一次飞跃的进步的话,那么活字印刷更是时储藏占屋不大,没有虫蛀之患。三、两副版或多副版印刷,节时省工,成书速度大大加快。毕升发明的活字印刷,包括了造字、排版和拆版一整套完备的过程,其原理与现代铅字排版基本相同。它的每个环节,都包含着许多科学知识,解决了不少实际问题,所以说,毕升的发明是伟大的。
至于毕升在发明活字印刷中是怎样思考的,我们不得而知。因为面对着字与版这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能够想到“整体——许多个体——整体”的方法,是一个难能可贵的创造性的思维。一般的人往往习惯于既有的事实,感觉不到有什么可以改变。而伟大的发明家,正是从不可变中想到可变。从无形中见到有形,从旧中创造出新。所以说,毕升也是伟大的。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是印刷史上的一次重大革命,随着社会的发展,毕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被愈来愈多的人所接受,并不断地加以改进,在我国和世界上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发扬光大。
不足:雕版印刷术不易更改错别字,耗费大,效率低,保存也不方便。
可以给偶分哈。。。。
根据材料一,概括雕版印刷术发明的历史动因
自东汉以后。中国出现了300多年的分裂混乱局面。到隋朝又趋于统一。隋政府在文化上的建树,是大力提倡佛教,尊重儒学,广泛搜集历代典籍:在科技工程上的丰碑则是修建千古运转的大运河。由于倡导科举制度。使读书人大增。儒家典籍得以广泛流传。尤其是当时寺院林立,僧侣众多,无休止的抄写佛经,使人们迫切需求一种快速复制图文的方法,这就激发了印刷术的发明。
到了唐朝。出现了中国历史上文化、科技的鼎盛时期。在国家统一、政治开明、文化繁荣的社会氛围下,人们对书籍产生了大量的需求。所有这些都为印刷术的诞生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历史文献和留存实物证明,促使印刷术发明的有两大社会因素:一是佛教的兴盛。需要大批量的佛经、佛画;二是科举制度的推行,刺激更多的人读书。社会对书籍的需求量大增。隋唐社会,都具备了这两个条件。
社会经济发发展,纸张和墨等书写工具的改进,促进了知识的传播与普及,增加了书籍的需要量,单靠抄写的方式已不能适应人们读书的需求。
如有帮助请采纳,谢谢。
隋唐时期的雕版印刷术是怎样发明发展的?
隋唐时期,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纸抄本书籍已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再加上佛教的兴盛,需要大量的佛经、佛画;同时科举制度的推行,也刺激更多的人读书。这就导致了隋唐时期雕版印刷术的发明。
雕版印刷的发明时间大致在隋代末期至唐代初期这段时间。雕版印刷的印品,刚开始时只在民间流行,并有一个与写本书并存的时期。
唐穆宗时,诗人元稹为白居易的《长庆集》作序中说:“牛童马走之口无不道,至于缮写模勒,烨卖于市井。”“模勒”就是模刻,“烨卖”就是叫卖。这说明当时的上层知识分子白居易的诗的传播,除了手抄本之外,已有印本。
由于唐代科技文化繁荣,印刷术在唐代取得了长足进步,印刷业已经形成规模。当时剑南、两川和淮南道的人民。都用雕版印刷历书在街上出卖。每年,管历法的司天台还没有奏请颁发新历,老百姓印的新历却已到处都是了。
当时不仅有印历书,还有印其他的书籍。历史学家向达在《唐代刊书考》中说:“我国印刷术之起源与佛教有密切之关系。”这个论断,充分证明了佛教僧侣对印刷术的发明和发展是有贡献的。
唐代的佛教十分发达,高僧玄奘曾西游印度17年,取回25匹马驮的大小乘经律论252夹,657部。当时,各地寺院林立,僧侣人数很多,对佛教宣传品需求量也很大,因此,他们是印刷术的积极使用者。在这个时期,出现了许多佛教印刷物,是早期的印刷物。
早期的佛教印刷品,只是将佛像雕在木版上,进行大批量印刷。唐代末期冯贽在《云仙散录》中,记载了645年之后,“玄奘以回锋纸印普贤像,施于四众,每岁五驮无余。”这是最早关于佛教印刷的记载,印刷品只是一张佛像,而且每年印量都很大,但遗憾的是未流传下来。
现存最早有明确日期记载和精美扉画的唐代佛教印刷品,是考古工作者在1900年于敦煌千佛洞里发现的一本印刷精美的《金刚经》,卷末刻印有“咸通九年四月十五日王为二亲敬造普施”题字,证明它是868年的雕版印刷品。《金刚经》是由雕版印刷、卷轴装订的,其全称为《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