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边疆地区如何进行防御

发布时间: 2022-04-17 20:01:04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07

初1历史,唐朝时期怎样巩固边疆地区(举出两利即可)①在少数民族地区设行政机构管辖:唐朝在西域设安西、北庭都护府。②采用和亲政策:...

唐代边疆地区如何进行防御

初1历史,唐朝时期怎样巩固边疆地区(举出两利即可)

①在少数民族地区设行政机构管辖:唐朝在西域设安西、北庭都护府。

②采用和亲政策:唐朝有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先后与吐 蕃赞普和亲。

③加强经济文化交流:唐朝把养蚕、种菜技术传到吐 蕃。

④征讨在边疆侵扰的少数民族贵族;唐太宗时,派兵打败东 突 厥,俘获颉利可汗。
设置了安息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

唐朝是怎么处理边疆问题的?

唐朝面临复杂的边疆问题,首先也是坚持“以和为本”这一“经”,重在安抚,先礼后兵,以“义理”制人,而反对使用武力。如贞观元年(627年),岭南诸州互相攻击,久不朝贡,而地方长官又奏报岭南高州酋帅冯盎反叛朝廷。唐太宗本欲调集大军,下令讨伐,后来接受魏征的建议,派大臣李公持代表朝廷前往“慰谕”,结果岭南悉平。唐太宗高兴地说:“初,岭南诸州盛言(冯)盎反,朕必欲讨之,魏征频谏,以为但怀之以德,必不讨自来。既从其计,遂得岭表无事,不劳而定,胜于十万之师。”

当然,唐朝为解除边疆安全威胁,更多的是“经”、“权”互用,即交替使用政治上的“德怀”与军事上的“力服”两种手段。如唐太宗时代,就曾抓住时机,运用政治、军事手段,彻底解除了东突厥的威胁。后来为解决北部边疆薛延陀部的时降时叛问题,唐太宗曾与大臣讨论说:“朕熟思之,惟有二策:选徒十万,击而虏之,灭除凶丑,百年无事,此一策也;若遂其来请,结以婚姻,缓辔羁縻,亦足三十年安静,此一策也。未知何者为先”?大臣房玄龄提出:“今大乱之后,疮痍未复。且兵凶战危,圣人所慎。和亲之策,实天下幸甚。”唐太宗权衡利弊,接受了房玄龄的建议,决定与薛延陀首领和亲,以暂时缓解了北部边疆的危机。但为了彻底解除薛延陀部对北部边疆的威胁,唐太宗最终还是在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之后,派大军征服了薛延陀部。此后,唐太宗又以主动进取之态,派大军深入西域,打击西突厥的势力,设立安西四镇,驻军于战略要地,从而为国家的统一和边疆的安定奠定了基本的战略格局。

随着边疆各游牧帝国的瓦解,内属民族越来越多,新的问题不断出现,为维护国家的统一、政权的稳定,唐太宗又适时突出“德怀”,慎重地采取以下治边措施:在各民族聚居地区列置“羁縻”州县,任命其首领为都督、刺史,允许其世袭;尊重各族风俗习惯,保留各族内部的社会组织或与新的行政机构并存;对边疆民族和汉人“爱之如一”,不轻易对其用兵,以减少冲突;挑选“达蕃情、识利害”者为边州长官,严明法纪,严惩破坏民族关系的官员。这些“因俗而治”的举措,虽不脱传统“因抚”之窠臼,但毕竟使一度紧张的民族关系得到缓和,调动了各族的积极性,既加速了边疆社会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了各族间的文化交流以及边疆与内地的互动,从而迎来了封建盛世。

在治边上成就最大的清朝,在统一边疆各部和地方政权的过程中,也是以“德怀”为“经”’“力服”为“权”,才不断地将各边疆地区纳入了大一统的政治体系之中,使其接受清王朝中央政府的直接管辖。如喀尔喀蒙古的主动归附,整个蒙古高原的统一,就是以和平方式完成的。而清朝最终将西藏置于中央的直接管辖之下,基本上也是通过政治策略,经历了长期耐心细致的磨合而实现的。但对背离大一统的分裂行为,清政府也毫不手软地出兵讨伐。当然,即使是武力征讨,清朝统治者也往往有一个原则,即并不把军事威慑和用兵视为解决边疆问题的唯一途径,同时,在平定叛乱之后,往往能立即实施安抚政策加以善后,如此“经权”互用,保证了边疆的长治久安。

可见,“以和为本”、恩威并用,既体现了中国政治哲学中的“经权”原则,又切合了传统治边理念中“德化”与“怀柔”这一主旨。历代王朝正是遵循这一原则,在边疆经营实践中注重政治与军事并用,交替使用封官授职,羁縻、开放互市、军事征伐、闭关绝市等手法,从而务实理性地应付来自边疆的挑战,以达到安边稳边的目的。

既坚持华夏文化本位,又尊重边疆民族的文化习俗,兼收并蓄,促成中华文化的大一统

人类的共同体一旦被称为“民族”,就意味着它不仅仅是一个政治单位,更是一个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共同体。正如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所说:任何大一统帝国的文明所占据的文化领域都处于异质文化区的包围之下,而大一统帝国内部的文化结构也都会存在着高度的多样性。因此,要塑造民族共同体以维持大一统的政治体系,就必须特别重视作为民族价值观基础的文化和共同的文化心理。历史上,边疆民族与中原内地在文化上的不断认同,始终是安定边疆和促进国家在政治上大一统的至关重要的基础和纽带,对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意义重大。

唐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管理的措施有哪些? 2.唐朝的社会风气怎样?

唐朝为了加强边疆的管理措施,就是在地区设置一些节度使,然后要加强民族的融合。
唐朝在西域设立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以加强对边疆的管控。
这个社会风气不太好,越来越多人投诉。

唐朝时期是怎样巩固边疆地区统治的?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这句话反映了哪个皇帝对民族关系的正确认识?rn他在位期间,促进民族友好交往的时间是什么?这一事件有何意义?
自古以来的统治者,都重视中原的汉族,而轻视那些少数民族,而我(朕),却对他们一视同仁!

"中华"指的是中原的汉族.."夷狄"是对少数民族的一种歧视性的称呼
就是说,”自古以来的统治者,都重视中原的汉族,而轻视那些少数民族,而我(朕),却对他们一视同仁!”

自古以来的皇帝的政策都是以汉族为重,而轻视少数民族,但是朕会对大家同样看待!

就是各民族一律平等,体现了唐太宗开明,开放的政策,对促进民族融合,和唐朝强大都有积极意义。
1.贞观时期设羁縻府州制度,不过唐长安2年 ,即702年,设北庭都护府。
2,而"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这句话就是唐太宗说的,主要就是体现唐朝边疆制度的构建方面。
3.该时期主要就是文成公主进藏,贞观时期。有一幅画《步辇图》就是体现这个西藏使臣和太宗皇帝的会晤。 另外,之后还有金城公主和亲,不过是开元时期的。这些和亲主要是促进边疆稳定,同时发展经济,促进文化交流。不过归根结缔还是保护边境稳定。
史书看的不多,就了解这么多了。吐槽一句:打字太累了
外交访问,如外国使团到中国,中国也会排出使团到外国。
通商,丝绸一路在那时依然鼎盛,各国商旅往来频繁。
通婚联姻,大唐也做过这种事情的,文成公主就不说了。
战争,镇压外族反抗等。

---------
唐太宗
--------
7世纪前期,吐蕃首领松赞干布几次向唐求婚,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他

意义:对加强唐蕃友好和发展边疆经济文化起了重要作用。

唐朝是如何对西域进行治理的答案

唐朝对西域进行治理的方法为:设安西都护府、合理安置西域原统治者、加强货币管控、加强军事配置。唐朝为了加强对西域的控制,效仿西汉,建立了永久性军事和政治机构西州和安西都护府,后设立北庭都护府,以此来管理西域。

1、设安西都护府 安西都护府和安西大都护府乃是唐朝管理碛西的一个军政机构的不同时期的名称,其统辖安西四镇,最大管辖范围曾包括天山南北,并至葱岭以西至达波斯,在北庭都护府分立之后,安西都护府分管天山以南的西域地区。

2、合理安置西域原统治者保留了西域各部及中亚诸国原来统治者的政治地位,任命原来的酉长或国王担任都督、州剌史等实职,授与中郎将、大将军、公、王等爵衔称号。各部落及诸国须定期朝贡和遣子入侍,其国王、可汗、酋长嗣位或有更迭,须经唐政府册封和承认,他们作为唐政府任命的官吏行使职权,其中有的部落首领,还由唐政府发给固定俸禄。

3、加强货币管控 在货币制度方面,西域各地遵唐钱法形制铸钱流通,伊塞克湖北岸曾出土铸有突厥文、汉文合璧的西突厥货币。

4、加强军事配置 为巩固和加强西域地区的统治,在军事设施方面,也建立了一整套机构,在安西、北庭辖境内各重要地区和交通要道,设有军、镇、守捉、烽、戌等军事单位,分布于天山南北各地,“大军万人,小军千人、烽、戌逻卒,万里相继” ,“边烽互相望”,负责守卫边疆及稽查行旅。各族人民往来交通,必须持有府、州所颁发的“过所”(即通行证)。
唐朝对西域进行治理的方法为:设安西都护府、合理安置西域原统治者、加强货币管控、加强军事配置。唐朝为了加强对西域的控制,效仿西汉,建立了永久性军事和政治机构西州和安西都护府,后设立北庭都护府,以此来管理西域。
本文标题: 唐代边疆地区如何进行防御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70547.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在郑和之前还有哪些中国人探索过新大陆为什么唐代宗和唐德宗的谥号只有四个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