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法对德的高额索赔是不是也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生

发布时间: 2022-02-27 14:01:53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07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_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介绍如下:1、经济危机,1929年10月,美国华尔街纽约证券交...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法对德的高额索赔是不是也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生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_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介绍如下:

1、经济危机,1929年10月,美国华尔街纽约证券交易所的股市崩盘,经济危机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2、法西斯独裁,1922年10月,意大利王国国王任命墨索里尼担任意大利王国总理,法西斯专政在意大利王国开始建立。

3、一战祸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帝国主义时代所固有的各种基本矛盾一个也未解决,而又增加了战胜国与战败国的矛盾以及帝国主义战胜国之间的矛盾。

4、国际联盟的失败,1920年成立的国际联盟虽然是各国为防止武装冲突,加强普遍和平与安全而建立国际机构的第一次尝试,但在实践中并没有起到维护和平的作用。

扩展资料:

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了中国东北,从而在世界东方形成第一个战争策源地。之后中国政府向国联求助,却并未得到国联的积极回应。当时西方大国普遍奉行绥靖政策,但这场事变打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相对稳定的世界格局,二战已经浮现。

1939年,苏联与德意志第三帝国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由此,在与苏联商讨了瓜分波兰和东欧势力范围,得到苏联的中立保证之后,希特勒决定放手一搏。这一条约进一步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第二次世界大战

了解世界近代史的朋友大概都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由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极不平衡,帝国主义为了争夺世界霸权以及瓜分殖民地而引发的。当然,这说的比较教科书式,下面就来详细地阐述一下二战爆发的原因。

二战的爆发从不同的层面来说,分为几种原因。首先,是历史遗留性原因,一战过后,战胜国与战败国签订《凡尔赛和约》,战胜国对德国的压制使得德国内部埋下了仇恨的种子,随着德国日本经济的飞速发展,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不满日益增大。

其次,1929年发生的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也是重要原因之一,资本主义生产过剩,经济低迷萧条,使得法西斯政权建立过程中遇到的阻力很小,使其迅速崛起。法西斯统治时期对内实行独裁政策,企图对外疯狂侵略,殖民扩张。

英、法、美等国在面对法西斯的对外扩张施行绥靖政策,企图做出让步以平息战乱,这极大的助长了法西斯政权嚣张的气焰,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

总而言之,二战爆发的原因远远不止这些,一场战争的爆发,肯定是由一个个矛盾累积而成,最终彻底爆发。作为后人来看待这样一场战争,我们还是要怀着理性的态度,虽然它给各国人民造成了前所未有的灾难和创伤,但战争也是人类进步的一种体现,它改变了整个历史的进程。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说到底还是经济原因,新老帝国主义为争夺霸权和重新瓜分殖民地而引起的。英国的发展出现困难,国内资源的短缺,海外殖民地的反抗,经济及军事实力不断被消耗。欧洲的德国快速的兴起,同样面临资源短缺的问题,争夺殖民地、掠夺资源成为燃眉之急,可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的殖民地已经瓜分完毕。于是在新兴的德国要暴力夺取殖民地,重新瓜分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是萨拉热窝事件。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同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样仍然是经济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近二十年,作为战败国的德国并没有在战争中反省,反而,大搞民族复仇主义,军国主义迅速发展,纳粹党乘机夺取政权,随着其经济军事实力的迅速增长,再次要求从英法美战胜国手中夺取殖民地和市场,争夺欧洲和世界霸权;意大利和日本作为快速发展的资本主义国家,都实行了军国主义,追随德国要平分世界殖民地。
1929年~1933年爆发严重的经济危机,为转移国内人民的视线,德意日轴心国形成。大战一触即发。
一 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是二战爆发的根本原因.

在二十年代相对稳定时期,随着德,日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它们对英,法,美主宰的"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日益不满.
二 .三十年代大危机对二战爆发起了催化作用.经济危机引起政治危机,德,日建立了法西斯专政,形成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因此"大危机使世界走向战争".
三 .法西斯蓄意发动侵略战争是局部战争扩大为全面战争的主要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由局部战争逐步演变而成的.因此,制止法西斯发动的地区性局部战争,成为防止世界大战爆发的首要问题.从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略中国东北,1935—1936年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1936—1939年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内战,德国吞并奥地利,慕尼黑协定的签订和德国占领捷克斯洛伐克,再到1939年9月初,德国突袭波兰,二战正式爆发,说明德,日,意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蓄意发动侵略是局部战争扩大为全面战争的主要原因.
四 "祸水东引"和"祸水西纵"则都起了推波助谰作用.英,法,美等国纵容法西斯侵略的绥靖政策,无疑助长了法西斯侵略扩张的嚣张气焰,加速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苏联在1939年春夏以后的中立自保政策,《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客观上祸水西纵,也促发了世界大战的爆发.在局部战争期间,反法西斯势力基本上处于孤立少援,被各个击破的境地,未能形成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去遏制法西斯发动世界大战的图谋.
1.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是二战爆发的根本原因.

在二十年代相对稳定时期,随着德,日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它们对英,法,美主宰的"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日益不满.
2.三十年代大危机对二战爆发起了催化作用.经济危机引起政治危机,德,日建立了法西斯专政,形成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因此"大危机使世界走向战争".
3.法西斯蓄意发动侵略战争是局部战争扩大为全面战争的主要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由局部战争逐步演变而成的.因此,制止法西斯发动的地区性局部战争,成为防止世界大战爆发的首要问题.从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略中国东北,1935—1936年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1936—1939年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内战,德国吞并奥地利,慕尼黑协定的签订和德国占领捷克斯洛伐克,再到1939年9月初,德国突袭波兰,二战正式爆发,说明德,日,意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蓄意发动侵略是局部战争扩大为全面战争的主要原因.
4."祸水东引"和"祸水西纵"则都起了推波助谰作用.英,法,美等国纵容法西斯侵略的绥靖政策,无疑助长了法西斯侵略扩张的嚣张气焰,加速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苏联在1939年春夏以后的中立自保政策,《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客观上祸水西纵,也促发了世界大战的爆发.在局部战争期间,反法西斯势力基本上处于孤立少援,被各个击破的境地,未能形成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去遏制法西斯发动世界大战的图谋.

法国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向德国投降期间的国家安全观,从中得到什么样的启示?

1922年,德国多次没有按照凡尔赛条约的赔款委员会所要求的数额进行赔偿,时任法国总理的普恩加莱希望联合英国政府执行对德国非军事制裁的提议,然而美国、英国和德国都反对了这个提议。1923年1月,在德国总理古诺的决定下,德国停止进行赔偿,普恩加莱因此直接派出法国军队,通过占领鲁尔地区来回应德国违约的举动。在鲁尔地区的战斗持续至9月,由于德国没有主动抵抗法军,使得法国在战斗结束后受到了以英国为首的国际社会的谴责。
次年,多国在伦敦举行了一次会议,此次会议中,英国开始支持德国,迫使法国总理赫里欧不得不放弃部分法国依靠凡尔赛条约所得到的利益。早在1871年法国就开始认为依靠自身的军队无法匹敌德国,由于英国对他们在1918年的胜利中所作出的贡献,法国的决策层相信他们需要英国的协助才能在对德国的战争中取得胜利。
保守的防御,不可行。
自保,引祸,观望,不是出路。
法国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向德国投降,说明时代在不断进步,需要不断学习改进,否则就会被时代抛弃。

德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为什么很快发展成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争策源

希望大家能帮手作答,谢谢
决定人类命运与前途的大搏斗
1939—1945年,德国、意大利、日本法西斯国家发动了一场人类历史上空前规模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军民死亡5120余万人,最后以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的彻底失败而告结束。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有一系列政治、经济、军事和历史的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帝国主义时代所固有的各种基本矛盾一个也未解决,而又增加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矛盾,战胜国与战败国的矛盾以及帝国主义战胜国之间的矛盾。随着帝国主义国家间经济、政治和军事发展不平衡的加剧,军事实力发展较快的德、意、日三国要求重新划分世界势力范围,使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尖锐起来。
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又使这一矛盾进一步加剧。
为摆脱危机而走上军国主义道路的德、意、日三国,相继发动了局部侵略战争,最后终于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首先揭开这次战争序幕的是日本帝国主义。1931年9月18日,盘踞在中国沈阳地区的日本关东军向当地中国驻军发起进攻。1933年1月,日军开始向华北进犯。1937年7月7日,日军又向驻守北平西南郊芦沟桥的中国军队发起进攻,中国人民从此全面开展了历时8年的抗日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开始是德军入侵波兰以至西欧各国。战争分五个阶段。
战争第一阶段(1939年9月1日至1941年6月21日),1939年9月1日,法西斯德国进犯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从此全面爆发。9月3日,英、法对德国宣战,不列颠帝国的自治领和殖民地加入了英、法同盟(9月3日,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加入;9月6日,南非联邦加入;9月10日,加拿大等加入)。由于波兰几乎没有战争准备,双方实力又极为悬殊,波兰很快就被德军占领,国家灭亡。9月17日,苏联军队开进了波兰,占领了西乌克兰和西白俄罗斯等地区。9月28日,德苏签订了“定界”条约,确定了双方各自在波兰的占领地区。
从战争爆发到1940年5月前,英法推行战前外交方针,企图将德国侵略祸水引向苏联。而法西斯德国则利用战略间歇,积极准备进攻西欧各国。
1940年4月9日,法西斯德军兵团未经宣战即侵入丹麦并占领该国领土。同时,开始入侵挪威。在以吉斯林为首的亲法西斯分子(所谓“第五纵队”)的协助下,法西斯德军在挪威的战斗行动经两个月便以占领全境而告结束。
法西斯德国军政头目早在结束挪威战役之前,就已着手实施“黄色计划”,这计划规定经卢森堡、比利时、荷兰对法国实施闪电突击。进攻于1940年5月10日拂晓开始,首先对机场进行了密集的空中突击,并实施了空降。法西斯德军的主要突击经阿登山从北面迂回“马奇诺防线”,横贯法国北部,抱定防御战略的法军统帅部将重兵配置在“马奇诺防线”,而未在纵深建立战略预备队。法西斯德军坦克兵团在突破色当地区的防御之后,于5月20日进抵英吉利海峡。5月14日,荷兰武装力量投降。比军、英国远征军和一部法军,在弗兰德平原被分割。5月28日,比军投降。英军和一部法军被封锁于敦刻尔克地区,在丢弃全部重型军事技术装备后,撤至英国。6月初,法西斯德军突破了法军在索姆河、埃纳河仓促建立的防线。6月10日,法国政府放弃巴黎。1940年6月22日,军事行动以签署法国投降书即所谓《贡比涅停战协定(1940年)》而告结束。
1940年6月10日,意大利加入反对英、法的战争。8月,意军侵占英属索马里和肯尼亚、苏丹各一部,9月中,又从利比亚侵入埃及,企图进逼苏伊士。希腊军队打破了意军由阿尔巴尼亚向希腊发展进攻的企图。1941年1—5月,不列颠帝国军队将意军逐出英属索马里、肯尼亚、苏丹、埃塞俄比亚、意属索马里、厄立特里亚,意大利舰队在地中海遭受很大损失。1941年初,德军组成一个“非洲军”,由隆美尔将军指挥开到北非。德、意联军于3月31日转入进攻,4月下半月进抵利比亚、埃及边界。
在欧战同时,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也进一步扩大了。日军向中国内地进攻,开始占领华南地区,侵占了法属印度支那北部。
1940年7月16日,希特勒发出了关于入侵英国的训令(“海狮”战役)。1940年8月,德国航空兵开始对英国城市进行密集突击。
德在侵英的同时,注意力已转向东方。与进犯苏联的计划密切相关的是德、意、日侵略同盟的加强。法西斯德国在准备侵苏战争过程中,先后入侵巴尔干半岛、保加利亚、南斯拉夫和希腊,夺占了克里特岛。
法西斯德国在战争第一阶段的军事胜利,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的对手未能联合自己的力量,建立统一的军事领导体系。到战争第一阶段末,几乎全部西欧和中欧国家都已被法西斯德国和意大利占领或沦为附庸,其经济和资源被用于准备侵苏战争。
战争第二阶段(1941年6月22日至1942年11月18日),1941年6月22日,法西斯德国背信弃义地进犯苏联。22日、24日,丘吉尔、罗斯福分别代表英国和美国政府发表声明和通过缔结协定,支持苏联反对法西斯侵略的斗争。
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主战场的苏德战场,从军事行动一开始就异常激烈。头几个月里德军侵占了大片俄国领土。苏军在莫斯科附近的反攻和1941—1942年间的冬季总攻的结果,使法西斯的“闪击战”计划遭到了彻底破产。
1941年12月7日,日本突然袭击美国在太平洋的军事基地珍珠港,挑起了对美战争。
12月8日,美、英等一系列国家对日宣战;12月11日,法西斯德国和意大利对美宣战。
法西斯德军统帅部经过广泛的准备,于1942年7月中,开始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大的会战之一斯大林格勒会战(1942—1943年)。在太平洋,日本夺取了制海权,占领了香港、缅甸、马来西亚连同新加坡要塞、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各重要岛屿及其他地区。重创英、美、荷联合舰队,日本在太平洋战区的地位得到了加强,使美、英失去了太平洋西部所有海、空军事基地。从1942年上半年起,美国在太平洋的力量开始增加,日本舰队在珊瑚海海战(5月7—8日)和中途岛海战(6月)中受到了相当大的损失,于1942年底在太平洋转入防御。日本帝国主义者被迫放弃了对苏作战的打算。
战争第三阶段(1942年11月19日至1943年12月31日),1942年11月19日,苏军在斯大林格勒附近开始反攻,合围和粉碎了敌军33万人的集团。苏军夺取主动权后,于1942年冬、1943年春在北高加索、顿巴斯、列宁格勒附近和战场其他地区对敌实施了毁灭性突击,将敌人打退500—1300公里,解放了战前居住过4000余万人口的大片国土。敌军218个师被击溃,约5000门火炮、7000辆坦克、1.4万余架飞机被击毁,法西斯德国已无力补充这些惨重损失。这些胜利,从根本上破坏了德国的军事实力,改变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所有战场的军事政治形势。从1941年6月至1943年12月,对德宣战的国家由15个增加到36个。
从1942年秋开始,英、美的战斗行动积极了一些。盟国较大兵力的战略航空兵被调整来轰炸德国的城市、工业目标和军事目标。在大西洋交通线上与德国潜艇斗争的效率也有提高。盟军统帅部在艾森豪威尔将军统一指挥下,在北非的军事行动表现了相当大的积极性。1943年7月10日,美英军(13个师)在西西里岛登陆,并攻占该岛,9月初又派登陆兵在亚平宁半岛登陆,均未遭意军重大抵抗。英美军在意大利的进攻,适逢墨索里尼制度由于以意共为首的广大人民群众的反法西斯斗争而陷于严重危机。7月25日,墨索里尼政府被推翻。巴多格里奥元帅成为新政府首脑,于9月3日与美、英签订了停战协定。法西斯集团开始瓦解。
战争第四阶段(1944年1月1日至1945年5月9日),美英武装力量在太平洋和亚洲的较大范围内展开了进攻。1944年夏秋苏军进行了数个较大的进攻战役。芬兰政府于1944年9月19日与苏联签订停战协定,退出法西斯集团,并于1945年3月4日对德宣战。由于进行了白俄罗斯战役(1944年),白俄罗斯全境、立陶宛大部获得解放。苏军以及波兰第一集团军部队7月下旬解放波兰。1944年中,摩尔达维亚全境、罗马尼亚大部获得解放。苏军进入保加利亚加速了该国正在酝酿的人民起义,9月9日,起义爆发,推翻了君主法西斯制度,成立了祖国阵线政府,也对德宣战。8月29日,斯洛伐克武装起义爆发。与此同时,南斯拉夫人民解放军部队在苏军参加下,解放了贝尔格莱德。1944年10月,法西斯德军在巴拉顿湖地区的反攻被击退后,布达佩斯获得了解放。苏军援助了挪威人民,从法西斯德国侵略者手中解放了挪威东北地区。
苏军最高统帅部大本营于1945年1月12—14日在维斯瓦河及东普鲁士发起进攻,粉碎了维斯瓦河、奥得河之间的法西斯德军集团,解放了波兰大部领土。强攻夺取了柯尼斯堡,消灭了敌军泽姆兰德集团。4月上半月,德军在东波美拉尼亚和西里西亚的重兵集团相继被歼,但泽至奥得河之间的波罗的海沿岸获得解放。为了协调反法西斯德国的行动和解决战后欧洲安排问题,2月4—11日在雅尔塔举行了苏、美、英三国首脑会议。4月初,盟军在鲁尔合围法西斯德军约20个师。西线德军实际上停止了抵抗。4月下半月至5月初,盟军进抵易北河,占领了埃尔富特、纽伦堡,进入捷克斯洛伐克和奥地利西部。英军进抵什未林、吕贝克、汉堡。5月2日,驻意大利的德军C集团军群投降。4月16日,苏军3个方面军发动了规模巨大而极其紧张的柏林战役,德军柏林集团在这一战役中遭到围歼。
柏林被攻克后,西线出现了成批的投降。希特勒自杀(4月30日)后拼凑的邓尼茨政府,在不停止对苏作战的情况下与美、英缔结局部投降协定。5月8日午夜,凯特尔元帅为首的德军最高统帅部代表,在苏军占领的柏林近郊卡尔斯霍斯特签署了法西斯德国武装力量无条件投降书。苏联元帅朱可夫受苏联政府委托,同美、英、法代表一起接受了无条件投降。
战争第五阶段(1945年5月9日至9月2日),1944、1945年间,盟国武装力量在太平洋战区进行了粉碎日本舰队和解放日占岛屿的海上战役和登陆战役。1945年5月,在发动战争的侵略国家同盟中,只剩下日本还在继续作战。8月9日,苏联武装力量开始对集结于满洲的日本关东军采取军事行动。8月10日,蒙古人民共和国参加对日作战。关东军在短时间内即被完全击溃。中国东北、朝鲜北部、南萨哈林岛(南库页岛)和千岛群岛均获得解放。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在各战场对日作战中取得了一系列具有重大意义的胜利。美国于8月6日和9日对广岛、长崎投下了两颗原子弹,加速了日本侵略战争的失败。1945年9月2日,举行了日本投降书的签字仪式。第二次世界大战宣告结束。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人类的命运产生了巨大影响,是人类历史的重大转折点。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由德、日、意法西斯国家集团发动的,它们的目的,不仅在于争夺殖民地,而且在于确立自己的世界霸权,奴役世界各国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拯救了各国免于法西斯的奴役,挽救了世界文明的毁灭。这是不幸中的幸事。
国际法西斯力量的溃败,从根本上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分布,决定了世界的整个战后发展。许多民族和国家赢得了独立和解放,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匈牙利、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越南民主共和国、中国、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波兰、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等国人民,在共产党和工人党领导下,推翻了资产阶级和地主的统治,完成了本国生活中深刻的社会政治变革和经济变革,走上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世界社会主义体系的建立,成了伟大十月革命胜利后最大的、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事件。
第二次世界大战作为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武装斗争,具有军事行动规模巨大、军事生产空前发展、人员物资损失惨重的特点。全面战争持续了2194天(6年);军事行动遍及欧、亚、非洲陆地和大西洋、北冰洋、太平洋、印度洋广阔水域;
被征入伍者达1.1亿人。在战争年代,仅反希特勒同盟各国就生产飞机58.8万架,坦克23.6万辆,火炮147.6万门;
德国生产飞机约10.9万架,坦克4.6万辆,火炮和迫击炮43.5万余门以及其他武器。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历史上破坏性最大的一次战争。仅在欧洲,战争破坏造成的物资损失(据不完全统计)即达2600亿美元(按1938年价值);各交战国的直接军费支出占其国民总收入的60—70%。军队死亡1690余万人,居民死亡3430余万人,合计死亡5120余万人,仅苏联就达2000余万人。这对人类物质文明是一次巨大摧残。
第二次世界大战首次使用了雷达和其他无线电电子器材、火箭炮、第一批喷气式飞机、飞航式导弹和弹道火箭,在战争的最后阶段使用了核武器和雷达等。空军、国土防空军、潜水舰队、空降兵兵团、工程兵和技术兵的作用增大了。这些对战后各国的军事思想、战争思想和军队建设都产生了深远而重大的影响。
因为德国成功的控制了货币的权利,驱逐了犹太金融,很好的利用了货币,调动了人们的积极性。现在西方经济理论都是犹太理论,是为维护犹太金融集团利益的理论,他们害怕希特勒经济理论,所以现在很多人在诽谤纳粹,是因为犹太在作梗,犹太的历史在百年内将被绝种,犹太就是狡兔,他偷取了中国5000年积累的黄金白银,(英国沙逊用鸦片、美国摩根用股票掠空中国),而且又在操纵国际货币如美国纸钱欧洲纸钱,利用他们打击世界各国货币,现在他们想主政中国,而且已经很多地方已经得手,中国政府将被犹太操纵几十年,因为我们的官员私心重,将毁掉我们的几十年利益,犹太将主政中华。但犹太所说的民主、人权政策最怕集体主义,最怕共产,所以说中国人一旦觉醒货币思想,就是犹太断子绝孙的时候了,我看到80年后犹太将被世界人民驱逐出人类社会。狡兔入龙穴必死无疑。
黑兔走入青龙穴
欲尽不尽不可说
惟有外边根树上
叁十年中子孙结 (注:十八大后,犹太将进入中共主政,当然是暗箱操作,犹太将结合中国卖国买办贼执政近70年)
二战在全面爆发之前,德国已经侵略了一些国家并在侵略战争中获得了巨大利益,全民就业率百分之百,德国盲目自大成为了挑起世界大战的根本原因
德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在凡尔赛会议中被搜刮了大量的战争赔款和一些土地。但是由于,战胜国的利益不均,互相制约,使得德国留有了一些残喘的机会,尤其是美国,赋予德国大量的贷款,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这给了德国生产建设的机会,国家迅速发展。1933年希特勒出任总理,掌握国家政权,使德国变成了军国主义国家,其目的就是对外侵略扩张,至此,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策源地形成。

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世界文明进程的影响

我们一次课的考试题目...rn急在线等...
第一次世界大战从1914年8月4日全面爆发到1918年11月11日结束,前后持续了4年零3个多月,参战的有30个国家,约15亿人,占当时世界人口总数的67%。战争中双方动员了约7351万人走上前线,其中协约国方面达4835万,同盟国方面为2516万。主要交战国中被动员入伍者在有劳动能力的男性公民中所占比例高达50%,在某些国家,例如法国,甚至超过半数。在整个战争中,在长达几千公里的战线上,大规模会战不下几十次,每次会战几乎都是一场大屠杀。交战各国不仅动用了全部新型武器,而且动员了所有的政治、经济和宣传舆论力量。
战争所带来最直接、最明显的后果是人力、物力的巨大损失和破坏。直接死于战争的军人即达900万,另有2000多万受伤,350万成为终身残废,饿死、疫死者大约1000万。直接经济损失约1805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约1516亿美元。大量的房屋、铁路、桥梁、工厂、农田遭到破坏。协约国和中立国的商船损失总计高达1285万吨,其中被潜艇击沉的达1115万吨。生产遭到沉重打击,纯粹从经济角度估计,欧洲的工业发展倒退了8年。
二、帝国主义列强力量的消长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重大后果之一是欧洲的衰落和美国、日本的兴起。
罗曼诺夫王朝统治的俄罗斯帝国、霍亨索伦王朝统治的德意志帝国、哈布斯堡王朝统治的奥匈帝国灭亡了。欧洲的三个反动堡垒被摧毁,代之而兴的是人类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和德意志共和国、奥地利共和国、波兰共和国、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匈牙利共和国等一系列资产阶级共和国。
英、法虽然是战胜国,但在战争中被严重削弱了。从表面上看,英帝国的疆域更加扩大,但各自治领的离心力日益加强,英帝国终于改组为英联邦;印度等殖民地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如火如荼,再也无法把它们平息下去。英国作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的地位早在1913年已经让位给美国,战后英美之间经济实力的差距则拉开得越来越大,英国海上霸主的地位也一去不复返了。
战后,法国一度是欧洲大陆上最强的国家。但它想长远压制德国的企图遭到了英国和美国的反对与破坏。1924年法国占领鲁尔失败后,便最终丧失了处理德国问题的主动权。当30年代纳粹德国崛起后,法国统治阶级只想苟安求和,保住既得的利益。而一般的百姓对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巨大伤亡和破坏记忆犹新,人心厌战。朝野上下弥漫着和平主义和畏战情绪,以致在1940年5月德军进攻时,不仅没有再出现凡尔登的奇迹,而且在短短的40多天内就战败投降了。
总之,欧洲已经走向没落,而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已经兴起的美国和日本却利用战争之机大大发展了自己的力量。美国除未遭受战争破坏外,其战争费用也比其他国家低。英国的战争费用占国民财富的32%,法国占30%,德国占22%,美国只占9%。战争中,美国接受了各国的大批订货单,从1914年6月到1917年6月,美国共输出了69亿美元的商品,美国的贸易顺差由1914年的4.3亿美元激增到1917年的35.6亿美元。出口的猛烈扩大带动生产的急骤发展。从1915年起,美国进入了一个为时5年的新的“战争繁荣”周期。以制造业为例,1913年至1920年的7年间,欧洲制造业生产量下降了23%,美国却增长了22%。至1920年,美国的发电量相当于欧洲的总和,钢产量占全世界产量一半以上,石油产量占世界产量的2/3。参战前的1916年,美国国民生产总值为1313亿美元, 1918年上升到1518亿美元。农业总收入从1914年的78亿美元,激增至1915年的100亿美元的空前未有的水平,再猛增至1919年的177亿美元(以上均按1958年的美元价格计算)。
战后美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和最大的资本输出国。美国的国外投资从1913年的大约20亿美元增加到1930年150亿美元,其中30%投放在欧洲。到1919年协约国欠美国债务100亿美元,其中英国向美国借了大约40亿,法国向美国借了30亿,全世界共有20多个国家欠了美国的债务。美国的黄金储备大为增加,从1913年的7亿美元增加到1921年的25亿,到1930年再增加到45亿,世界黄金储备量的40%已在美国手里。英国的黄金储备量从1913年的2亿美元到1921年只增加到8亿。国际金融中心开始从伦敦转向纽约,美元在世界货币中的地位上升,英镑地位开始下降。
第一次世界大战也使日本获得了异乎寻常的畸形发展。它利用“大战的天赐良机”,几乎独占了中国东北的市场,趁英、荷、法忙于战争,加紧向其殖民地进行经济渗透。俄、英等协约国的大量军需订货也大大刺激了日本经济。由于德国实施潜艇战,协约国船只遭到打击,日本海运业首先发展起来。海运业又带动了其他行业,工农业生产空前活跃起来,兴办企业投资越来越狂热化,公司利润成倍激增。大战期间,对外贸易增加4倍,银行资产增加2倍,各项生产平均增长1倍。1914年至1919年工业总产量实增1.8倍,其中尤以造船和海运最为突出。短短几年内,日本由农业国变成工业国(不过其工业化水平和技术水平仍不高),由外贸长期入超变成出超,由债务国变成债权国。1914年至1919年日本国际收支顺差额累计为30多亿日元,除抵偿日本战前所欠外债17亿日元外,还购买英、法、俄国战时公债和贷给外国27.7亿日元。
三、战争引起的一系列革命
第一次世界大战最重要的政治后果之一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在俄国的胜利以及在俄国革命影响下一系列无产阶级革命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爆发,这是两大帝国主义集团在发动战争时所绝对没有料到的。
战争开始时,双方都抱有速胜希望,但到1916年底战争已形成僵持局面。这时,协约国的前后方军队已达2500万人,同盟国也达到1500万人左右。每一次大战役都是一场大屠杀。由于大批农民被征入伍,以致许多土地荒芜,农畜产品普遍减产,物价则不断上涨。1916—1917年间的严寒冬季给交战各国的劳动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许多人冻饿而死。人们越来越怀疑究竟为什么要打这场战争。随着交战国经济危机的加深,人民的反战运动日益高涨。法国的罢工人数在1916年为41000人,1917年猛增至29万人,罢工工人提出了“打倒战争”的响亮口号。德国1917年4月的罢工最为激烈,参加人数达30万,工人们强烈要求实现不兼并别国领土的和平。前线士兵的反战情绪高昂。1917年5、6两月的法国兵变最有代表性。大约有3至4万士兵拒绝执行作战的命令,他们说再也不愿为每日的5个苏(相当于1/4法郎)去送命。
在交战各国中,反动、腐朽的沙皇俄国危机最深,因此在这里首先爆发了革命。列宁说:“沙皇制度的极端老朽和腐败(加上极其痛苦的战争的打击和负担)造成了一种反对自己的莫大的破坏力量。”俄国的落后经济本来就支持不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更何况国民经济在战争中还遭到了严重的破坏。1914—1917年间,有1500万人应征入伍,但仅制造了330万支步枪。无枪的士兵在暴风雨般的霰弹片中耐心等待着拾起倒下的同伴的步枪。由于农民大批入伍,农业劳动力大大减少,耕畜从1914年的1800万头减至1917年的1300万头。粮食收获量减少1/4。指挥无能,再加上严重缺乏武器弹药,俄军到1917年1月底已损失600万人(包括死、伤、失踪、被俘)。战争临近结束时,损失人数增至800万左右。工人、农民和士兵忍饥挨饿,流血牺牲,他们忍无可忍,只得起来斗争。二月革命后,临时政府执迷不悟,继续帝国主义战争,这就决定了它必然走向灭亡。在布尔什维克党和列宁的领导下,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终于取得成功。
在俄国革命的影响下,又爆发了震撼欧洲的德国十一月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匈牙利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以及英、法、美等国无产阶级支持苏俄的政治罢工。
四、民族解放运动的新高潮俄国1905年革命以后,土耳其、波斯、中国相继发生了革命,印度也出现了革命运动。第一次世界大战进一步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战争期间,帝国主义宗主国忙于互相撕杀,暂时放松了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控制,它们的民族工业得以乘隙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队伍也随之壮大起来,成为反对帝国主义的重要的政治力量和社会力量。帝国主义国家还从殖民地大量征兵,这就促使殖民地的人民熟悉了军事技术装备和革新的机械,他们返转过来又利用学到的本领去反对殖民统治者。列宁说:“帝国主义战争也唤醒了东方,把东方各族人民卷入了国际政治生活。”中国的“五四”运动、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土耳其的“凯末尔革命”等等,说明:“在当代革命中,东方各民族为了不再仅仅充当别国发财的对象而参与决定世界命运的时期到来了。”
五、国际关系新格局的出现
19世纪的国际格局是欧洲列强统治世界。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从表面上看来,帝国主义列强仍然统治着世界,战胜国设计并建立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似乎将维持很长一段时间。但 是,战后兴起了两股巨大的政治力量,是帝国主义所无法摆布的。第一是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以及各国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第二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蓬勃开展的民族解放运动。这两股力量结合在一起,使得19世纪和20世纪初期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世界的政治格局再也无法维持下去了。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本身也包含着无法克服的矛盾。战败的德国不堪忍受屈辱的、苛刻的和约,一定要复仇。战胜的意大利和日本觉得分赃太少,伺机重新瓜分世界。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首先在远东打破了华盛顿体系,继之意大利在1935年进行了侵略埃塞俄比亚的战争,又在非洲和地中海区域打破了凡尔赛体系。1935年德国宣布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1936年德军进驻莱茵非军事区,则是对凡尔赛条约的公然撕毁。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两个战胜国和一个战败国终于结合在一起,缔结了同盟,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已经出现了上述两股新兴的、巨大的进步政治力量,所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不再像第一次世界大战那样是帝国主义战争,而是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并且从一开始就具有这种性质。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人类的进步过程加速了,但这当然是帝国主义战争发动者所预料不到的
HOHO~让我来告诉你吧:
第一次世界大战历时4年多,30多个国家,15亿人口,它对人类造成了巨大的物质和精神损害。
这次大战对世界文明进程的影响有:他严重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力量,摧毁了俄罗斯,德意志,奥匈等国,英国,法国和意大利等帝国主义力量被严重削弱。封建的奥斯曼帝国也告解体。
并且,使俄国的无产阶级在帝国主义的链条上打开了薄弱的一环,取得了10革命的胜利。
最后,在亚、非、拉、美出现了民主解放运动高涨的场面。

我知道的就这么多~
粗看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的全球,它显露出的变化相当少。欧洲的边界虽因四大帝国的消失而不同,但就整个世界而言,欧洲的统治似乎并没有减弱。英国、法国和其他帝国仍然统治着与1914年以前一样多的海外殖民地。实际上,它们的领地甚至更大,因为它们这时控制了以前曾在苏丹统治下的中东领土。因此,欧洲的全球霸权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比大战前更完整。
不过,在这表面之下,形势却完全不同。实际上,从全球的观点来看,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意义恰恰在于它开始了对欧洲霸权的削弱——这一过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宣告完成,这一削弱至少表现在三个方面,经济衰落、政治危机和对殖民地的控制日益削弱。
1914年以前,欧洲的经济很大程度上依靠大规模的海外投资,这些投资每年产生大量的利润。然而,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失去了其对外投资的四分之一,法国失去了三分之一,而德国则失去了全部对外投资。这一趋势的完全改变从美国新的金融实力中可看出来。战前,美国靠欧洲提供所需的资本。到1914年时,美国欠欧洲投资者的债务约为40亿美元;如果用现在的标准来衡量,这是一笔微不足道的款项,但却是那个时期国债的三倍。然而,战争完全改变了这种关系,因为协约国政府为了支付战争物资款,先被迫出售了它们在美国的股份,然后又向美国政府以及私方借款。因而,到1919年时,美国已成为一个借出款项达37亿美元之多的债权国,到1930年时,这个数字已上升到88亿美元。
在工业上,与此相同的格局也很明显,因为欧洲许多工业区已遭破坏,而美国的工厂却在战时极大需求的椎动下,犹如雨后春笋惊人地发展起来。到1929年时,美国的工业产量至少占世界工业总产量的42.2%,这一产量大于包括苏联在内的所有欧洲国家的产量。因此,欧洲与美国的经济关系因第一次世界大战而完全改变。欧洲已不再象在19世纪时那样,是世界的银行家和世界的工场。这两方面的领导权已转到大西洋彼岸。
战争不但在经济上,而且在政治上也使欧洲内部遭到摧残。1914年以前,欧洲已是近代基本的政治思想和政治制度的发源地。正如我们所看到的那样,这些思想和制度的影响已波及全球每个角落。然而,战争的浩劫使欧洲人士气沮丧,失去信心。在欧洲大陆的各个地方,古老的秩序正受到怀疑和挑战。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在1919年3月的一份秘密备忘录中写道:“在反对战前形势的工人中间,存在着一种不仅是不满,而且是忿怒和反抗的强烈意识,所有现存的政治、社会和经济方面的秩序都受到了欧洲各地广大人民的怀疑。”
在这一革命的紧要关头,许多欧洲人都期待两位非欧洲人、美国的威尔逊和苏俄的列宁的指导。威尔逊的《十四点和平纲领》引起了一场民主愿望和期望的骚动。1918年12月,当威尔逊踏上欧洲血染的土地时,广大民众以发狂的热情把他当作“人类的国王”、“救世主”、“和平王子”来欢迎。他们贪婪地聆听着他的有关和平和安全的远景规划。
与此同时,另一个拯救福音正从东方传来。数百万死伤的人和城乡冒着烟雾的废墟使得广大民众易于接受进行革命和实现社会新秩序的号召。为了模仿布尔什维克革命,柏林、汉堡和布达佩斯都建立了苏维埃。伦敦、巴黎和罗马街头也举行了示威游行。威尔逊的密友豪斯上校在1919年3月22日的日记中写道:“不满的呼声每天都有。人民需要和平。布尔什维主义正越来越为各地的人们所接受。匈牙利刚刚屈服。我们正坐在一座露天火药库上,总有一天,一颗火星便能将它点燃。”
18、19世纪,欧洲人的思想曾唤醒和激励过美国人和俄国人。现在的情形正好相反。欧洲人正在别处寻找领导者,寻找思想。下一章我们将看到,20世纪20年代以前,欧洲一直是“一座露天火药库”,随后,在1929年的经济飓风到来之前,安定、繁荣了几年。
最后,欧洲的霸权被第一次世界大战削弱,因为这次大战对海外殖民地产生了影响。欧洲列强的一个集团同另一集团血战到底的惨状不可弥补地损坏了白人主子的威信。白人不再被认为几乎是天命注定的统治有色人种的人了。数以百万计的殖民地居民作为士兵或劳工加入战争,同样具有破坏性。印度几个师在西线和美索不达米亚作战;许多身着法军制服的非洲人在法国北部作战;大批的中国人和印度支那人在后方的劳动营里服劳役。不用说,有过如此经历后返回家园的殖民地居民对欧洲领主不可能再象以前那样恭顺。例如,法国一位行政官员说,“1914至1915年间应征入伍的175000名士兵在法国和佛兰德的战壕中挖掘了古老非洲的坟墓。”法国驻印度支那总督于1926年写道:“这场用鲜血覆盖整个欧洲的战争……在距我们遥远的国度里唤起了一种独立的意识。……在过去几年中,一切都发生了变化。人们、观念和亚洲本身都在改变。”
革命思想还因与战争行为有关的宣传而在殖民地中得到传播。诚然,威尔逊的《十四点和平纲领》所提到的只是殖民地民族的“利益”而不是“愿望”。但在战时,这是一个极其细微的差别,“民族自决”这一革命术语已不仅在欧洲而且在殖民地世界留下了印记。同样具有影响的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思想体系。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亚洲的知识分子已为西方的自由主义和民族主义所激励。他们引用过伏尔泰、马志尼和约翰·斯图尔特·穆勒的话。但现在,他们的后裔很可能引用马克思、列宁或哈罗德·拉斯基的话。1919年7月25日,孙中山博士为这一转变提供了证据,他宣布:“如果中国人民希望自由的话……中国人民在争取民族自由的斗争中的唯一的伙伴和兄弟是苏俄工农红军。”
第一伙世界大战对殖民地世界的所有这些影响不可避免地带来深刻的政治结果。只有少数几个人清楚地看到了这一点,美国黑人领袖W·E·B·杜波伊斯就是其中的一个;他于1918年写下了以下这一有关即将到来的世界的非凡预测:
这场战争既是一个结局,也是一个开端。世界上较蒙昧的人们决不再仅仅占据他们以前所占据的地方。在他们所占据的地方,迟早将出现独立的中国、自治的印度、代议制的埃及、非洲人的、而不仅仅是供他人进行商业剥削的非洲。从这场战争中,还将出现一个不受侮辱、有权选举、有权工作和有权生存的美国黑人民族。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就整个资本主义世界范围来说,英国是美国的主要对手,而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日本则是美国的主要竞争者。美英矛盾主要表现在争夺海上霸权和抢占销售市场、投资场所等方面,美日竞争主要反映在争夺太平洋的霸权和争夺中国这块肥肉的斗争上。美国为了削弱自己的对手,捞取在巴黎和会上未能捞到的东西,又发起召开了再一次分赃会议——华盛顿会议,作为“巴黎和会”的继续和补充,赤裸裸地暴露出帝国主义强权政治的侵略本性。可以说,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埋下了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祸根。

战胜国中的帝国主义列强,出于掠夺本性和报复心理,严苛有加的索赔条款,伤害了战败国人民的感情,召唤起战败国的民族主义情绪和复仇心理,尤其是在德国,给法西斯主义提供了滋生和坐大的土壤。所以,当战败的德国恢复元气以及意大利、日本的军事实力得到增强之后,他们便要求在全世界重新划分势力范围,于是,帝国主义各国之间的矛盾再次尖锐起来,随之开始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备战活动。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另一个严重后果是造成了物资和人力的巨大消耗。单是7个大国就生产了步枪2760万枝,机枪107.5划方面尽管积累了丰富经验,但没有哪个国家能解决联盟战略的问题。第一次帝国主义世界大战暴露出武装斗争对经济、政治以及国家后方越来越大的依赖性。但各国的军事计划却又往往并不总是恰如其分地考虑到这种依赖性。例如,德国原先就制定了以决定性的突击(总决战)逐一粉碎协约国的计划。该计划之所以失败,重要原因之一便是它过低地估计了敌人的兵力的能力,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的人力物力资源。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巨大规模对战略领导的方法也产生了重大影响。实践表明,按照旧的“总司令一集团军”模式来指挥数百万大军已经不灵了,并在战争过程中形成了“大本营一方面军(集团军群)一集团军”这一崭新的军队指挥体制。此外,战略后方机关的规模急剧扩大,其作用迅速提高。战争把战略预备队的问题重新提了出来。战略预备队的存在赋予武装力量以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对战争与结局具有了决定性意义。在联盟战争中,协调盟军的力量具有重要意义。至战争末期,西线协约国建立统一的最高指挥部,但这一经验没有来得及推广。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验还为军事学术划分为一个实施战役的理论与实践的独立范畴——战役学创造了客观前提。然而,当时还没有哪一个国家的军队正式承认这种必要性。当时,集团军是拥有各个兵种的基本战役军团。在战争初期,当实施机动作战时,集团军拥有很大的独立性,它能在友邻协同下完成战役任务。转入阵地战以后,指挥的集中程度提高,集团军通常在方面军(集团军群)编成内行动。集团军所实施的战役是方面军(集团军群)战役的组成部分。战役规模扩大,军队指挥与协同更趋复杂,进攻正面宽度、纵深和速度增加。随着火力和突击力的增强,军队机动性和灵活性的提高,军队的进攻和防御能力进一步增强。随着绵亘正面和阵地防御的出现,突破防御成了军队面临的重大课题。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曾采用如下方法突破防御:在一个狭窄地段上的突破(1914年),为合围敌人在两个狭窄而互相分隔的地段上的相向突破(1915-1917年),在几个地段同时突破(1916年西南方面军的进攻),在宽大正面上的突破(1918年)皮卡迪三月进攻和在不同的但又相互联系的方向上对正面的连续突破(1918年英法联军的总攻)。实践表明,在突破防御时,军队采取逐步“啃”的方法实施进攻,通常都未取得效果。这是由于军队进展缓慢,敌人未得及前调预备队并赶在对方发展突破胜利之前加强其防御。只有在主要突击方向上形成对敌的明显优势并以火力实施可靠的压制。达成突然性,以及实施强大的首次突击,从纵深不断增强力量,组织各兵种和专业兵的密切协同,才能突破阵地防御。至战争末期,突破战术防御的任务基本上得到解决,但始终未能圆满解决由战术突破发展为战役突破的问题。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准备和实施防御战役的方法也有了很大发展。194年战局就证明,仅靠坚守要塞的防御是不能实现防御的预定目的的。因此,更广泛采用了以堑壕和阵地配系为基础的野战防御。永备工事与野战工事相结合的防御具有了更大的稳定性。至战争本期,还曾采用过“弹性防御”:防御一方估计到敌人首次突击的威力强大,便在头几道阵地只留下警戒部队,而把主力调到纵深;当敌人向无人防守的地点实施炮火准备并占领了这几道阵地之后,防御一方便以强大的反突击把敌人击退别出发地区,从而达到粉碎敌进攻战役的目的(例如,1918年6月德军的马恩河战役)。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机枪、速射炮、飞机、坦克和其他新式兵器的大量应用和军队火力和突击力的加强,进攻战斗和防御战斗的战术也变得更加复杂。各国军队在参加战争时对组织和实施进攻战斗所持的观点,并没有充分考虑到火力的增强和作战条件的变化。所有的任务仍然只有步兵来承担,炮兵和骑兵提供支援,也不进行纵深护送。敌方用机枪、炮兵的火力很容易打退骑兵的冲击,因为防御一方建立的火力配系比进攻一方更有效。散兵队形冲击时,无法通过强大的火力。在战争进程中,步兵已完全改用梯次配置的散兵队形(“波次”),尔后又改成集群队形(从1个班到1个排),步兵在坦克、随伴火炮或机枪支援下实施进攻,便于完成突破阵地防御的任务。战争结束前,师进攻上面通常为2.5-3公里,团(营)进攻地段通常为500一600米。防御由支撑点式(各支撑点间保持火力联系)发展为堑壕式,进而发展成筑垒地带。这种筑垒地带由数道阵地组成,防御纵深从1.5-2公里增加到15-20公里,以便能够在既设阵地上进行连续抵抗、机动兵力和兵器以及实施反冲击和反突击。

总的来看,防御作战在这次大战中处于突出地位,阵地战是这次大战的主要作战样式,而进攻一方则往往打成得不偿失的消耗战。

此外,世界性的联盟战争要求各盟国、各相距遥远的战区之间有密切的战略协同和统一的指挥。但由于各盟国利害不同,各有所图,终难实现。各国陆海两军之间也缺乏协同。

第一次世界大战诸多方面的丰富经验,对战后各国的军队建设和军事学术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尔后爆发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办产生了很大影响。战后出现的总体战、闪击战、坦克制胜论、空军制胜论以及依靠坚固战略防御工事制胜等各种军事理论的出现,都是从不同角度总结第一次世界大战经验的结果。
说白了很简单,一是又一次推动了科技的进步.比较彻底的洗刷了封建帝制.还有就是美国的兴起.
从教科书里抄的东西是多么幼稚啊!

下列各项,发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并对战争的结束起了加速作用的有 ①美国对德宣战②苏俄退出帝国主义

下列各项,发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并对战争的结束起了加速作用的有
①美国对德宣战
②苏俄退出帝国主义战争
③参战国国内革命形势高涨
④意大利倒向协约国一方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B
本文标题: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法对德的高额索赔是不是也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生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67812.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高中历史总是背完就忘怎么办为何秦汉唐时常有泰山封禅,宋真宗以后就绝迹了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