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没有胜利者?初中300字左右有胜利者啊,美国啊。趁机占便宜扩展。因为各个国家都损失惨重,失去了人口和经济损...
为什么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没有胜利者?
初中300字左右为什么日俄战争被称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预演?
日俄战争中,蹲在战壕里准备冲锋的日军
在一战中,造成士兵伤亡最大的武器,绝对要数马克沁机枪了。这种机枪由英籍美国人马克沁设计制造而出,这种水冷式机枪可以在一分钟之内倾泻6000枚子弹。仅仅在索姆河一战中,就有50万英法联军阵亡,而死在马克沁机枪火蛇之下的士兵就有30万之多。
一战中正在用马克沁机枪进行扫射的德军士兵
其实早在10年前的日俄战争中,马克沁机枪的威力就已经初露锋芒,在旅顺战役的203高地争夺战中,仅一名俄军就用马克沁机枪打死500多名日军,其杀伤力可见一斑。
俄军203高地上正在倾泻子弹的马克沁机枪
在日俄战争的阵地战中还有一种不起眼的武器,他在阵地战中可以有效的把敌军阻止在机枪阵地前的开阔地上,使其成为机枪和炮火下的活靶子,这中不起眼的障碍物就是铁丝网。在旅顺战役中,日军就因这种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障碍物吃尽了苦头。
在日俄战争203高地攻坚中,挡住日军前进的俄军铁丝网
到了10年之后的一战,铁丝网继续作为一种阻滞敌人步兵前进的障碍物使用,为了对付这种难缠的障碍物,德军还专门制造了大型的铁钳用以剪断在战场上己方士兵前进的铁丝网。
一战中的铁丝网,和拿着大型铁钳的德军士兵
为了有效消灭敌人阵地上的马克沁机枪火力点,也为了掩护己方步兵前进。大口径臼炮在一战之中广泛为参战各方使用。在凡尔登战役中,这种大口径的火炮就被德军用来轰炸法军阵地。
凡尔登战役中的德军大口径臼炮
说到专业大口径臼炮,那就一定要提到日俄战争中,为日军立下汗马功劳的280mm臼炮,这种仿照意大利岸防炮设计的臼炮不仅在旅顺战役,至关重要的203高地争夺战中炸平了俄军的碉堡和阵地,也在拿下高地之后的战斗中摧毁了俄军在旅顺港内的舰队 ,为日军在整场战争中赢得了主动权。
日军在日俄战争中的280毫米臼炮
在日俄战争中,英俄海军的战斗方式主要是使用铁甲战舰排成战列纵队,用舰炮进行对射。在这种战斗中,谁先能抢夺舰队侧面对敌舰队正面的T字阵位,谁就能取得优势。在日俄对马海战中东乡平八郎指挥的联合舰队用一招绝妙的敌前转向成功的抢到了T字阵位,使得俄国波罗的海舰队近乎全军覆没。
对马海战中正在进行敌前转向的日本联合舰队
在一战之中,日俄战争时代那种战列舰火炮对射以更大的规模加以体现在日德兰海战中,但不同于对马海战,由于日德兰海战英德舰队过于庞大,所以谁都没有抢到有利阵位从而彻底歼灭对方。
日德兰海战中的英军舰队
总的来说,之所以讲日俄战争是一战的预演,主要是因为在日俄战争中现代工业化战争武器的杀伤力被大幅提高,随之而来的现代化战术和战争残酷程度也已经初露端倪,只不过在一战中这些在日俄战争就有的武器装备和战略战术得到了更大规模的重现,以至于大家认为日俄战争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预演。但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日俄战争和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以前的真正有着巨大的不同呢,这还要从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说起。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美国建立起了强大的军备生产线
美国南北战争时期联邦军的制式装备,斯宾塞连发枪,这是人类第一种连发步枪。
说到第二次工业革命,我们就不得不提到电力的发展与应用,电力的发展与应用促成了以化石能源动力取代人力的新生产方式出现,这种生产模式很快普及到了军工业。就以美国南北战争期间的史宾塞连发步枪来说,传统的手工作坊加工如此精密的武器非常困难而且费时费力。但是进入了工业时代,有了枪械生产流水线和精密车床,这种连发枪的生产一下变的产量又高质量又好,使得南北战争中的联邦军有了火力上的优势,最终赢得了战争的胜利。
日军在日俄战争中使用的30年式步枪是典型的后膛定装弹药线镗枪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战争模式也发生了改变,传统排队枪毙式的线列兵滑膛枪对射在工业革命之后的战争中便不复存在,因为在这个时期,工厂可以为前线步兵提供更精细,射速更快的定装线镗步枪。而线列步兵战术是为了弥补滑膛枪精度不足所进行的战术。从南北战争时期线列步兵战术就已经有所减少,到了日俄战争时期,步兵所持制式步枪都是后膛定装弹药的线镗枪,射击精度和弹药填装速度都有了质的提高。因此步兵战术也变得更加随机应变,战场上的士兵也可以更灵活的对敌人展开射击和躲避敌军炮火的袭击。
日俄对马海战中指挥联合舰队打败俄军舰队的东乡平八郎
在日俄战争中,经历了30年明治维新的日本已经成为了一个统一的近代化国家,日本天皇被明治政府神化在人间的神,这种信仰深入每个日本国民的骨髓,在民众中形成了巨大的号召力和凝聚力。从这点来说日本的这套体系也增进了人民与国家的命运联系。在日俄对马海战中,东乡平八郎在发起舰队冲锋之前就说过:皇国兴衰在此一战,全体成员奋起努力!这正是工业革命之后生产方式对上层建筑影响的最及至表现。
意大利仿制英国马克沁机枪设计制造的同类机枪
在工业革命的浪潮中,新的生产力和生产方式促进新的军事武器层出不穷,马克沁机枪就是这个时期的发明。除此之外一大批精密加工的速射炮,平射炮也是在这个时期设计制造出来。不仅如此在工业时代一国发明的新式武器往往会成为多国竞相效仿和山寨的对象,就拿马克沁机枪来说,在它出现的10年内就有6个国家对该枪进行了仿制和魔改。在日俄战争之中,该枪就作为日俄双方的主力重机枪使用。而且不止日俄战争,在一战期间欧战中各国重机枪基本都是马克沁机枪,工业时代的武器规范化和制式化可见一斑。
联合国门前的雕像“铸剑为犁”,在经历两次世界大战后人类终于明白了和平的意义
不管是日俄战争还是第一次世界大战都伴随着千万生命与财富的流失。当工业化与现代化的进程使人类生活更加美好的同时,工业化时代下的战争也变得更加血腥与残酷,人类在追求更美好与富足生活的同时更应该理性的考虑如何处理我们之间的分歧化解我们之间的矛盾,让人类之间的战争越来越少最终走向真正的和平。这才是人类进入工业化之后真正值得称道的意义。
为什么欧洲七年战争没有被称为第一次世界大战
之所以欧洲七年战争没有被称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是因为“世界大战”这个专有名词在20世纪初、第一次世界战争爆发前才形成,而七年战争发生在1754年至1763年;二是世界大战一般是指全球性的战争,具有帝国主义侵略性质,而且战争的政治目的是争夺世界霸权。而欧洲七年战争是由欧洲列强之间的对抗所驱动,而且其争夺霸权也仅限于部分国家范围内。
一:参战国家,地区多,包括整个欧洲,北美洲,非洲,印度,澳大利亚,以及南美洲。
二:持续时间长。
三:普鲁士14岁以上青年全部战死,整个欧洲几乎打光了一代人。
四:历史意义大。
英国:开始迈向日不落帝国的传奇,加拿大全部归顺大英帝国,印度不再是以前的英法共管而成了英国独占,法医联合舰队彻底沦陷。
拓展:
双方阵容。
英国,普鲁士,汉诺威,葡萄牙为一方。
法兰西,奥地利帝国,西班牙,沙俄帝国,瑞典王国,萨克森王国,波兰公国,巴伐利亚等为一方。
中立国:荷兰,丹麦。
第三参战国(无盟友宣战):奥斯曼土耳其帝国VS奥地利帝国
大战起因: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没有解决任何问题,奥地利在波西米亚不稳,普鲁士在西里西亚不稳,英国在汉诺威不稳等。
奥地利女王玛丽亚特蕾莎不能容忍西里西亚从自己的领土分离出去,她表面假意割让作为和平的条件,却把和平变成了停战,欧洲正在蓄势待发。
玛丽亚特蕾莎决定带头投掷第一枚命运的骰子,她注意到俄国日渐强大的力量,这是由彼得大帝所创造的,俄国女沙皇也想扫清普鲁士这块绊脚石,于是和奥地利进行了秘密会晤。
玛丽亚特蕾莎内心也想和英国重新结盟,可是这个念头却因为英国片面承认西里西亚归属普鲁士而破灭,于是她把目光转向了离普鲁士最近的萨克森王国和波兰。
英国和法国是世仇,英国皇家海军不断在海外袭击法国商船,为了报复,法国三番两次组织登陆部队并且让苏格兰和英格兰对立,奥地利首相考尼茨向法国国王路易十五提出解除联盟的条例,路易十五觉得奥地利这个提议非常荒唐直接拒绝。
考尼茨没有放弃,在女王的支持下他提出了另一项致命诱惑:如果法兰西与普鲁士解除联盟并且加入奥地利对普作战,那么法兰西可以获得奥属尼德兰的五个城市。
路易十五认为普鲁士并没有反法倾向,加之他认为奥地利是在把他拖入战争的泥潭,又一次拒绝了提议。
英国首相老皮特天天在议院大肆吹鼓,目前英国,奥地利,俄国是同盟,现在只要把法兰西的盟友普鲁士拉拢过来,就能建立英,普,俄,奥反法大同盟,议会渐渐被他说动,遂向普鲁士国王绯特烈提出共同防御的建议。
绯特烈觉得现在他不得不签订这项条约了,现在的局势已经岌岌可危,俄奥联盟,他是招架不住的, 他希望用英国来遏制俄国的进攻,如果俄国退却了,奥地利也不敢贸然行动。
条约规定普鲁士有义务向汉诺威地区提供1.3万的军队,指挥官由英王乔治二世之子坎培拉公爵担任,任何国家对汉诺威地区的进攻,普鲁士有义务出兵保护,作为交换,一旦普鲁士被宣战,视为对英国本土宣战。
这项条约的签订奥地利和俄国无不觉得被英国出卖了,考尼茨知道自己的机会到了,这次无论绯特烈怎么解释路易十五都不相信他的诚意了,那么法国找谁呢?奥地利吗?他们是世仇,俄国吗?英国人已经用金钱摆平,这个时候奥地利提出逆转结盟,法兰西与奥地利正式结为同盟,法兰西出兵13万人,军费由奥地利和法兰西共同承担,路易十五计算过,只要可以得到比利时地区,那么就算他把所有的殖民地丢给英国都在所不惜。
绯特烈呢? 他的手里有一支父亲留给他的7万人王牌军队,他把军队扩充到35万人,利用严酷的刑法鞭打军队,要求他们在战场上绝不后退半步,绯特烈拥有全欧洲最强的军队包括他本人在内最好的将领。
这支部队是他的全部,他的财政花销75以上都在这支军队上,为了能得到消息,绯特烈向欧洲派出了数以千计的间谍,得到的回馈就是预计在明年春季,将会有超过85万的俄奥联军,绯特烈知道如果等到那一刻那么除了亡国没有其他办法,他的王国是破碎的零件拼凑起来的,他不能地主阶级索取太多,他最终决定先发制人。
绯特烈希望拉拢萨克森王国,他向萨克森国王提出:如果两国联盟,那么普鲁士会把波西米亚地区划给萨克森王国作为补偿,萨克森国王对这种强盗行为嗤之以鼻,公然表达了自己的反普情绪,绯特烈于是下令大军进攻萨克森,同时告知英国政府和自己必须先发制人的处境。
2天后英国政府回应对绯特烈的做法表示谅解,萨克森王国无法阻挡欧洲最精锐的部队,在抵抗了3天后宣布投降,绯特烈搜刮了其国库,找到了俄奥肢解普鲁士的铁证。
至于法兰西,绯特烈相信他也参加了这次行动。
特蕾莎女王宣称这都是绯特烈捏造的,要求全欧洲帮她对付这个恐怖的敌人,欧洲各国深表同情,普奥正式开战。
英王乔治二世悲剧的发现大联盟计划彻底破产,他心爱的汉诺威地区就要保不住了,这个时候考尼茨送来了一项致命诱惑:如果英国保持中立,那么奥地利承认汉诺威神圣不可侵犯。
老皮特本来想放弃这个悲剧的盟友,可是1周后英国突然宣布加入战争,并且支付16万英镑在汉诺威组建了“观战”部队,另一方面给了绯特烈80万英镑作为支持,老皮特觉得,如果普鲁士拖住了法兰西,那么英国可以从容在海上与法兰西和宿敌西班牙展开决斗。
结局以英国大胜,普鲁士惨胜而告终。纯手打,详情请了解七年战争及外交革命。
第一次世界大战转折点在哪里?被称为叫什么战争?
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在1914年。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的过程中,政治经济发展出现不平衡,产生了新矛盾,进而形成了英、法、俄三国协约和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三国同盟两大军事集团。
1914年6月的萨拉热窝事件成为导火索,7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一战爆发。大约有6,500万人参战,1,000万人丧生,2,000万人受伤。战争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1914年是战争的第一阶段。在这一年里德军根据战前制定的施里芬计划,首先在西线发动大规模的进攻,由于马恩河等战役中法、英、比三国军队的奋力抵抗和俄国在东线的进攻,致使德军速战的计划破产。西线作战的双方修筑战壕,长期对峙,转入阵地战。
1915年~1916年为战争的第二阶段。由于双方都把1916年看作是决定性的一年,所以这一年里出现了三次大型的陆地上战役,即西线的“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和东线俄军的夏季攻势,在海上,日德兰海战役后,英国仍然牢牢控制着制海权。这一阶段,大战的战略主动权转移到了协约国一方。“凡尔登战役” 从1916年2月21日延续到12月19日,德法两国投入100多个师兵力,军队死亡超过25万人,50多万人受伤。伤亡人数仅次于索姆河战役,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凡尔登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1917年~1918年为战争的第三阶段。1917年,美国参加对德作战,中国等国也相继投入战争,协约国的阵营增加到27个国家,俄国爆发“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退出了帝国主义战争。1918年11月,德国宣布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怎么回事?
世界大战,是对立的国家集团之间进行的全球性战争,是帝国主义的产物。它是进入帝国主义时代以来出现的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在帝国主义时代初期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主要发生在欧洲但却波及全世界的世界大战。
这场战争使得当时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卷入其中,它是欧洲历史上破坏性最强的战争之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在1914~1918年,它是帝国主义国家两大集团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势力范围和霸权而进行的首次世界规模的战争。它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争霸性质的掠夺战争,是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面临危机的产物,也是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发展不平衡的结果。
这次大战爆发的背景是普法战争的爆发,这是一场发生在1870~1871年与法国之间的战争,战争原因是普鲁士想统一德国并且占有欧洲大陆霸权。
这场战争最终以法国大败,普鲁士建立德意志帝国而告终。此次停战的和约极其苛刻,规定法国向德国割让阿尔萨斯和洛林,并赔款50亿法郎。因此德法两国结下很深的仇怨,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诱因。
1879年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形成了一个侵略性的军事政治集团,称“三国同盟”,即同盟国。俄、法、英国随后在1891~1893年形成了协约国。这样,同盟国和协约国两大军事集团就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殖民地而展开了激烈的斗争。
第一次世界大战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