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古诗文里经常提起谢安为什么古人那么崇拜谢安?而且经常提起他?很难解释谢安不仅道德修养高,曾经隐居东山不仕,授高官不受;而且他...
为何古诗文里经常提起谢安
为什么古人那么崇拜谢安?而且经常提起他?在古人心中,谢安几乎算是个功成名就的完美人物了,人生如此,夫复何求。
以古人的口吻赞美谢道韫说的好
《红楼梦》中的“堪怜咏絮才”说的就是这个故事,而在《世说新语》中是这样说的,在一个冬天,谢安看着外面的飞雪问道“这大学纷纷下的样子像什么呢?”,谢道韫回答道“未若柳絮因风起”,一句话就惊艳了四座,从此“咏絮才女”的名声就传出去了。
谢道韫出身于晋代的谢氏名门,是当时的名士谢安的侄女,而后王谢两家联姻,谢道韫嫁给了王凝之。
“袒腹东床”说的就是王羲之无心插柳柳成荫而成为东床快婿的故事,而王羲之的儿子王凝之与谢家才女谢道韫的姻缘也有一段有趣的故事。
王羲之的八个子女个个都是东晋名流,儿子王献之更是继承了王羲之的书法,后世将他们父子二人合称“二王”。而当时与王羲之交好的有一个名士叫谢安,王羲之和谢安曾经在会稽山的兰亭相聚,他们纵情山水,饮酒作诗,好不快活。而谢安素来欣赏侄女谢道韫,所以就想帮她找个好的归宿,而在当时的环境下,这最佳夫婿的人选必然就是王羲之家的子弟了。本来谢安中意的是王徽之,但是王徽之做了一件很任性的事情让谢安放弃了他这个最佳人选。原来是因为王徽之曾经在一个雪夜,独自饮了几坛酒之后突然想去看望老朋友,但是老朋友住在很远的溪边,于是王徽之立即泛舟前去,但是到了朋友家门前的时候,王徽之突然觉得意兴阑珊,于是又驾舟返回,有人问他为什么这样做,他回答道“趁着兴致去和返,有什么可以见怪的呢?”,如此潇洒自在,所以在魏晋名人中也传为佳话,但是在作为家长的谢安看来,他这样的行为属于不负责任,不能从一而终,所以他又另择佳婿。最终谢安选择的就是王羲之的次子王凝之。
王凝之忠厚老实,在文学上又有所成就,书法上也毫不逊色,行为举止都很端庄合礼,与谢道韫正好相配,于是谢安就把谢道韫许配给了王凝之,王谢两家也就结下了不解的姻缘。在谢道韫嫁到王家之后,与王凝之举案齐眉,温和、谦让、节俭样样做到,被王家公认为不可多得的好儿媳。在孙恩之乱时,丈夫正任会稽内史,但是王凝之因为守备不力而出逃了,但是不久又被抓住并杀害。而谢道韫在听说敌人将至之后,镇定自若,然后举着刀出门杀敌数人之后才被抓住。孙恩被她的义气所感动,所以赦免了她和她的族人,而后谢道韫一直独居在会稽山,且终生未改嫁。
这样有勇有义又有情的女子实在是世之难得!只是史书上留下的关于谢道韫的记载太少,
为什么古人失势之后重新得势要说东山再起,而不是西山或南山呢?
从字面意思上面理解,东山其实就是东面的山,而这个成语的来历主要就是源于东晋的著名宰相谢安。谢安的前半辈子一直是在隐居,一直都居住在东山,后来出山之后连干了几件大事,震惊了世人,所以就有了东山再起这个说法。
谢安的一生可以说是十分传奇,他前半生不愿意做官,一直隐居在东山,后来入世便一发不可收拾,干了好几件震惊世人的大事,声望如日冲天,最后名流千史。
谢安本就出身名门望族,在陈郡谢家可以说是无人能比的,因为他曾祖父谢缵算是曹魏时期的郎将。管理着农业的生产,还有人民的田租,所以当时积累了不少的财富,而谢安相当于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并且他不但家世好并且还长得英俊,风流倜傥,还拥有极高的才气,他可以说算是人生赢家,在拼爹拼脸拼才华的方面上谁也不输。
但是谢安有如此好的资源,但是对于当官却没有什么兴趣,曾经当了一个多月的官之后就辞官回家游山玩水,吟诗作对,曾经朝廷想多次让谢安当官,但他就是不愿意出山。
后来谢安一直在曹娥江畔的东山隐居到41岁,这相当于古代的人已经走完2/3的人生历程了,但是不知道最后为谢安安居然在41岁的时候出山了,听说是因为谢家家道中落,再没有了靠山,谢安即使不愿意做官,但是出于对家族的负责,还是要挑起家族的重任。
而他一出山之后,就连干了几件名垂千史的大事,第1件事就是摆平了当时权威滔天的大将军恒温,恒温是属于曹操这个级别的奸雄。第2件呢就是以少胜多,打赢了那场历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战。直接让谢安的权力地位名声达到了巅峰,所以说自此以后东山再起这个成语就出现了。
随后遇到了他的伯乐马恒安,多次请他出山被拒绝,马恒安说了一句,“这次东山再起,你如何向百姓交代?”谢安听后羞愧不已,决定再次为朝廷出力。
东晋时代的谢安一生都经历过什么,为什么他会这么镇定?
百年浑似醉 ,满怀都是春。高卧东山一片云 。嗔 ,是非拂面尘,消磨尽,古今无限人。
元朝时代的读书人崇尚隐居,如果不能博取功名,就要在名山大川里,与三五好友赛诗品茗,所谓纵情山水,即为如此。但元时的读书人大多受元蒙教育体制的控制,即便其中的佼佼者也很难在朝廷中身居高位,就是关汉卿这样的才子,也不过是整天与狎妓为伍,醉梦于戏曲杂剧。张可久的这首《金字经·乐闲》,推崇的正是这种生活态度,所谓“高卧东山”,是后来的读书人非常推崇的隐士生活,既有才华和权势,又能谦逊自如,而能隐然世外,故事的主人公说的是更早时代的一位隐者,东晋时代的谢安。
谢安所处的时代晋人南迁,北方为前秦等国所占,但跟后世在宋元时代的读书人不同,东晋时期的贵族们虽有苟且之念,但对北伐之意,则比后世要执念得多。东晋时代的人大多喜欢隐居,比如中国历史上最出名的隐士陶渊明,就是东晋时代的人。谢安跟陶渊明还不同,谢安出生于门阀士族,是当时的名门。《晋书》:“谢安,字安石,尚从弟也。父裒,太常卿。”谢安的父亲是朝中的太常卿,这个官职基本上可以说是当时朝廷中的核心阶层,太常是掌建邦之天地、神祇、人鬼之礼,吉凶宾军嘉礼以及玉帛钟鼓等文物的官员,自周秦以来就是朝中的九卿之首,国家法制、文化教育、祖宗祭祀等皆为其所管,可说谢安家族在东晋极为显赫。
“安年四岁时,谯郡桓彝见而叹曰:‘此儿风神秀彻,后当不减王东海。’”谢安的出名相当的早,年仅四岁就被东晋的权臣家族桓氏认定为天才,也就是说提前预测谢安的锦绣前程。谢安既然得桓氏的肯定,口碑甚至传到朝中宰相的耳中,在少年时就已经在上层社会享有优秀的声誉,如果就这样按部就班的发展,谢安应该提前进入朝中,为东晋王朝费心费力。可是,谢安最终并没有遵照家族的期望和权臣们的安排,直接进入朝中为官。按照权臣团队的看法,谢安的成长道路后来就是跑偏了。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受到当时大环境的影响,谢安也喜欢寄情山水,结交了很多当时的高人隐士,比如王羲之就是谢安的至交好友。朝廷多次征召谢安,授任官职给他,都被他以有病为借口推辞,甚至有官员上门邀请,谢安则直接睡在床上,背对着被人,拒人于千里之外,这是朝廷放低姿态,恳求谢安去当公务员,而且属于是政府最高顾问参谋团级的,谢安表达的则是志不在此,《晋书》中谢安自己说:“卿累违朝旨,高卧东山”,就是指的这件事情。后来谢安被逼的没有办法,干脆逃到外面去游历,则是彻底断绝了家族和权臣们希望他出来为官的想法。
谢安也是个特别能折腾的人,这个在东晋时代是风尚,比如袒胸、露乳、裸奔、跟尸体睡觉的,都是出在东晋,因此谢安折腾也是理所当然。当时谢安在江南隐居时,跟朋友们坐船出海,遇到狂风海浪时,其他人都怕得要命,唯独谢安平静如水,一如既往的吟诗歌颂,史书中说的是“诸人并惧,安吟啸自若”,这是谢安初次展露沉稳本色。后来人说纵情山水,无非就是走到青山绿水之间,看一看山,转一转水,也就完了。谢安的这个玩法,要真的纵情得多。谢安如果就这样生活下去,可能也不过就是在当世名声大,后来传承些诗篇也就罢了,可是就连谢安自己可能也意识到乱世之中,作为士族子弟的宿命,就是与朝廷共命运。《晋书》:“恐不免耳。”谢安是天纵奇才,是没有办法摆脱这种宿命的。
谢氏家族的谢万在作战中贻误战机,打了败仗,单骑撤退回到东晋,此后被贬为庶人。谢氏家族在朝中的声望受到严重影响,权力派系之争逐渐在削弱谢氏家族。谢家急需要一位能够掌控大局的人物出来,为谢家收拾残局。谢安就是谢家人的答案。东晋在北方的最大敌人,是前秦。而前秦在这个时期有个胸怀抱负都很大的皇帝,叫符坚。前秦多次在东晋边境发动事端,为彻底征服东晋,符坚率领百万大军,发动了规模浩大的淝水之战,这场战争东晋的将领则是谢安。
这场战争对谢氏家族至关重要,因此在战争期间,不管是谢家的政敌,还是谢家的人,都非常紧张,常常到谢安家中来咨询战事。可谢安似乎并不着急,《晋书》:”安遂命驾出山墅,亲朋毕集,方与玄围棋赌别墅。安常棋劣于于玄,是日惧,便为敌手而又不胜。安顾谓其甥羊昙曰:‘以墅乞汝。’安遂游涉,至夜乃还,指授将帅,各当其任。“打仗的时候还跑到山中去跟人赌博,还赢了一栋别墅,谢安的沉稳之心,恐后世诸多隐者无法比拟,而谢安的这个举动,也为稳固东晋士气提供重要保证。
在淝水之战后,谢安的声望达至巅峰,甚至大有功高盖主的威胁。但谢安的志向,不是要做权臣,在意识到权力过大,已经影响到朝廷政治格局的稳定,便借口要守卫边疆,主动交出军权,其实是要去隐居。这自然是给了晋孝武帝台阶,要是谢安长期在朝中为官,皇帝的命令甚至有可能比不过一个臣子,这就将是国之乱相的预兆。谢安显然也是个重视大局的人,主动出让军权,就是向皇帝表达自己不做权臣,不架空皇权的决心。这样的人物,任何皇帝也都会喜欢,也都会推崇。这就是谢安在后世口碑越来越好的原因。
③谢道韫是历史上有名的才女,地咏雪的诗句为何受到谢安的赞重
然而,聪颖的妹妹并不迷信兄长的才名。她觉得,以盐拟雪固然不错,但没有形容出雪花六瓣,随风飘舞,纷纷扬扬,无边无际的根本特征。于是,针对兄长的原句,她作了大胆的修正:"未若柳絮因风起。"
柳絮,作为春时景物,有似花非花,因风而起,飘忽无根,满天飞舞的特征。晋伍辑之《柳花赋》曾形容:"扬零花而雪飞,或风回而游薄,或雾乱而飙零,野净秽而同降,物均色而齐明。"谢道韫将此来比拟北风吹起漫天飞雪,堪称契合无间。取柳絮可比其形言其大,点明当时的"雪骤"之景,而"因风起"更指出它随风飘舞,漫无边际的自然特点。(宋代的贺铸《青玉案》词有"满城风絮"句。)由此较之,雪花柳絮,可谓是异迹而同趣了。如此再看"撒盐空中"的比方,则未免有局促见肘之诮了。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