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培养的士兵都需要做什么?士兵一词源自15世纪的意大利当时指领取军饷的雇佣军人,后来才渐渐的被其他国家采用。古代的社会基本上都...
古代培养的士兵都需要做什么?
士兵一词源自15世纪的意大利当时指领取军饷的雇佣军人,后来才渐渐的被其他国家采用。古代的社会基本上都是依靠军队解决争端问题,国家的军队强盛才能取得抗战的胜利,才能占有领土和疆域,因此士兵就是一个国家最基本的保障,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古代的士兵主要发挥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是要出征,参与国家和部落之间的战斗,为自己的国家扫除动荡的不良分子,另一方面需要保卫王城,保护皇帝、大臣和重要的皇族人士安危,古代的士兵服饰和规定都和普通的男子是不一样的。
古代的士兵有最基层的,也有校尉、将军等一系列官职,在抗战胜利归来时,都会有百姓的迎接,特别是接连胜利的大将军,十分受百姓的爱戴,皇帝也会给予很多嘉奖。俗话说不想当将军的士不是好士兵,成为一个士兵要知道自己的职责所在,保家卫国才是最重要的。
作为中国古代的士兵,除了杨家将和花木兰以外都基本上是男性,七尺男儿为国家挥洒热血,为国家命运肝脑涂地,展示出一个中国人的骨气和气宇方刚,古代的士兵要上战场保家卫国,而新时代的士兵虽然不用抛头颅、洒热血,但是需要强身健体,时刻准备着为国家付出,要懂得运用所学的各种技能和犯罪分子斗志斗勇,时刻保持最高警惕,以免给犯罪分子带来可乘之机。
冷兵器时代的霸主,养一个骑兵到底需要多少钱?
在中国古代有这么一句话:“大炮一响,黄金万两”的说法,说的是一旦打起仗来,那么就非常考验这个国家的财力了,因为打仗等于就是在烧钱,所以对于打仗很多的人都是抱着谨慎的态度。就算是现在世界大洋彼岸的某国也不敢轻启战端,因为除了有力量制约他们,更主要的是对于他们来说也是得不偿失。
那么打仗究竟要花多少钱呢?由于现代化战争还没有类似的比较,我们无法去统计,我们不妨以古代的角度来看看打一次仗究竟有多少钱:
十万大军一天要消耗粮食二十多万斤古时候的打仗,实际上打的就是后勤运输,当然现代战争也是差不多,士兵吃不饱,你拿什么去打仗?所以兵家常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粮食足够了就可以足兵足食,对于军心的稳定是巨大的。
然而对于古代统治者来说,首先这粮食就是一个巨大的消费,现在的人由于营养丰盛,所以一天的口粮大约就在1斤左右,可是古时候的人由于运动量大外加上没有油水,所以食量特别的大。
在《三国演义》之中就记载了这么一件事,当时诸葛亮在六出祁山之时病的很重,为了羞辱司马懿,诸葛亮不断派士兵羞辱他。当时司马懿问士兵诸葛亮每天吃多少,士兵答三升。
按照古代的度量和今天换算,一公升约等于现在0.2公升,3升就是0.6公升;而古代一公升大米是1.7斤,所以0.6公升等于1斤大米。诸葛亮一个生病的人都需要每天1斤口粮,平常士兵更是可想而知了。
根据《宋书》:卷八十六记载:““兵士二万人,岁食米四十八万斛”。一斛大米就是100升,反正就这样杂七杂八的算一算的话大约算出每个士兵一天就要两斤粮食,而假设是动不动就十万大军的话,那么每天光口粮就要几十万斤。
这仅仅是正常消耗,古时候我们常知道为了击垮敌人,常有烧粮草的举动,还有运输队运送粮食到前线就已经耗费了十之七八了,所以这些非正常消耗杂七杂八加起来一天的粮食就要将近100万斤,而一个月的消耗夺得甚至可以用亿来计算。
战马马匹、铠甲的消耗而除了粮食的正常消耗,更主要的是士兵的装备,我们常说骑兵是冷兵器时代的“霸主”,可是为什么骑兵都不经常用呢?太贵,死一个就少一个,而且骑兵培养也是需要大代价的。
首先一匹战马的费用就很贵,在汉朝时期为了大规模对匈奴用兵,所以汉武帝专门允许民间养马,以此来增加马匹,更是给出优惠政策,只要养马就可以减免数年赋税。
而当时养一匹战马的价值足可以养得起二十个士兵,更是抵得上三户人家一年的开销,可见战马的价值多大。
而除此之外还有大量铠甲,当时打造一幅铠甲需要花费一两年左右的时间,而且古代的铁和现在不同,那个时候科技水平底下,铁的开采和冶炼都极为的不易,一幅铠甲需要的铁足足有20万斤,而像类似铁浮屠这样的重骑兵的铠甲更是需要60斤。
那么一万多人的铠甲装备呢?所以这也是一笔巨大的开支。
人力的巨大开支战争除了经济仗之外,更多的还是要靠人参加,因为经济可以用时间慢慢恢复,快则几年,慢则十几年也是有效果的,而大量的人力战死,没有个几十年的功夫能恢复吗?
最典型的就是汉武帝和匈奴的百年战争,当时汉武帝为了打击匈奴发动了五十万大军进行漠北决战,而马匹更是超过了十五万匹开往漠北。
事实上汉武帝的眼光的确卓越,可是他付出的代价也是惨重的,文景之治七十年的老底子全被汉武帝败光了,而百姓的生活更是困苦,当时的汉朝可以用十室九空来形容。
有学者曾经计算过,汉武帝末年的惨况可以和秦末农民战争差不多,从这可以看出汉武帝为了打匈奴究竟花了多少钱。
所以这也是为什么有“大炮一响,黄金万两”的说法,因为一旦战争爆发,造钱的速度可能还没别人烧钱速度的一半时间快,前线每时每刻都在烧钱,可以说打一场仗所耗费的金钱是难于预估的,可以用无价或者天价来形容。
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北宋一门心思的要签订“澶渊之盟”,因为继续打下去对他来说实在是不划算。
然而事实上他们走入了一个误区,钱可以买来短暂的和平,却买不来长久的和平,对手的胃口只会越来越大,所以北宋缺就缺在敢于亮剑。
在军饷不便携带的古代,士兵是如何保存军饷的?
军饷是古代王朝招募军队后发给士兵的的俸禄。不过在唐朝以前,募兵制还不是主流,比如战国时期实行的是寓兵于农的政策,士兵平时务农,战时上战场。秦汉时期则对战国兵役制度进行了延续,比如汉朝就规定:23-56岁的男丁都要服役两年。
直到唐朝安史之乱爆发后,府兵制被摧毁,募兵制才慢慢成了主流。到宋朝时,士兵的主要组成已经变成花钱雇佣而来的职业兵。也就这些士兵不需要再劳动生产,服役期间只要安心待在军营即可,朝廷会给他们发俸禄。
那么募兵制全面推行以后,一个士兵每月可以领到多少钱呢?我们以宋朝为例。
据《宋史》记载:宋朝上等禁军月俸1贯,中等七百文或五百文,下等士兵三百文到五百文不等。地方厢军则依次递减,最下等的杂役每月只能领到酱菜或盐。
当然,除了按月领军饷外,士兵的衣食都是军营全包的,刚入伍时会先发一笔招募支给之费,大概有一万钱,同时会发给你头巾、丝麻鞋、布衫、系腰等。当然,打了胜仗之后还会有其他非固定收入。比如北宋末年时,各地士兵勤王汴梁抗金,宋朝就下令“诸路勤王兵还营日,令所在人赐钱三千。”
后世朝代,比如明朝,虽然初期实行的是卫所制和军户制,但由于士兵逃亡较多,所以中后期也改成了募兵制,通过给士兵发放军饷的方式来让他们成为职业军人,专心打仗。
那么每月发给士兵的军饷,士兵们又是怎么保管的呢?
总不能时时带在身上吧,不仅累赘,关键是一旦阵亡或丢失岂不是便宜了别人?下面还是以宋朝为例,说说士兵们是怎么保存军饷的。
1、直接发到家属手中。宋朝对于出戍在外的士兵,军饷是分成两半的,一半发到士兵手中,另一半则直接发给在营 家属。如宋真宗时规定:“军士外戍,家属在营者半之”。
2、寄回家中。士兵如果手中积攒的军饷较多,可以通过返乡士兵或者军中邮传系统将钱寄回家中(战国时期,秦国就已经有了士兵与家里通信的机制,如秦兵黑夫和惊兄弟俩就曾在楚国前线给家里写信要钱)。
3、存入钱庄。宋朝因为经济发达,各地都有完善的金银铺、交引铺、钱庄等机构,可以满足士兵存钱的需要。
4、投资。没错,真的是投资。宋朝士兵手中如果有多余的闲钱,也会投入市场牟利。比如趁战乱时粮价上涨,“籴粮,月获原利百千”,甚至还有的直接把军衣拿去典当换钱。
钱还能怎么用呢?可能你想不到,宋朝的士兵最聪明,他们会拿着军饷去买“首级”领功,也有拿着敌人首级卖给上级的。如宋神宗时,就有一个叫王青的士兵“以所获首级与副指挥使刘兴易取金钗”。显然,这比后世杀良冒功要聪明的多。
当然了,很多时候士兵的军饷并不能做到按时按月发放,经常会出现拖欠积压,那么这些钱很多时候会直接寄到士兵家中,有时候也会在士兵返乡回家时一并发放带走。
古代士兵的军饷都是在怎么保管的?
刀剑无眼,战火无情,在战场之上,士兵们往往都是拿着自己的命在厮杀,那古代士兵的军饷都是在怎么保管的?古代士兵的军饷一般要么由自己随身带着,要么就让家人保管,还有的就是放在随军的后勤部队,或者就今朝有酒今朝醉,能花多少是多少,这些都要分情况的。
比如说像在秦朝时期,那个时候是征兵的,参军是没有军饷的,都是由家里出钱的,像这种情况,他们身上的钱并不多,所以都是自己贴身带着。后来实行了募兵制以后,国家开始发放军饷了,这时候的士兵就会根据自身的情况来安排自己的军饷了。基本上大部分有家庭的人都会将军饷交由家里保管,那时候也是有探亲假的,可以回家送一趟,所以有很多的士兵也会委托同乡的人将自己的军饷带回去。
另外在军队里还有后勤部的,像是一些没有家人的士兵,就可以将军饷暂时交由后勤部保管,等到自己要用的时候再去拿,还有一些士兵是不保管军饷的,基本上就是能花就花掉,因为大家都明白,行军打仗,有几个人能够保证自己一定能活着回去,所以这部分士兵在不打仗的时候,就会到周边购买酒肉等慰劳自己,不是有句话说古来征战几人回吗,那么像这种没有家人的士兵,与其在牺牲后自己的军饷落在别人手里,还不如自己花掉。
说到底,古代士兵在处理军饷这个问题上都有各自不同的方法,都会视情况而定,而且古人那么聪明,虽然说条件艰苦一点吧,但是丝毫不影响他们发挥自己的智慧,不过个人认为军饷虽然说很重要,但是于他们而言,能活着才更重要吧。
古代打仗粮草如此重要,为何运送粮草的士兵却往往不多?
在古代作战的时候,负责运送粮草的人并不多,原因之一就是粮草并不会全部都运送到军营中,原因之二是这些粮草是给士兵们准备的随身粮草,如果被劫了,也不会造成什么大的影响。古代的将军在领兵作战的时候,有充足的粮草储备是非常重要的,这样可以稳定军心,甚至可能会决定一场战争的胜败。在作战的时候,运送粮草的士兵并不多,这样的做法似乎有些不合理,原因有以下几点。
首先,粮草并不会百分之百的运送到军营中去,所以数量不多,需要的士兵也就不多。在作战的时候,士兵们的营地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有的时候会随着天气, 或者是战况而随时变动,所以如果把粮草全部运到军营的话,是非常不方便的。粮草全部运到军营,还会引起敌方的注意,为自己带来很大的危险,所以,有经验的将军是不会把粮草运送到军营之中的,自然也就不需要很多的士兵负责押运。
其次,运送到前线的粮草非常的少,基本上都是士兵们的随身粮草,不会对战争起到决定性的作用。粮草不会被长期放在军营,而是会被放在附近的县城之中,每天都会运输少量的随身粮草,所以如果粮草被敌方给劫了,也不会有什么重大影响的,因此,运送粮草的人就少了很多,士兵们如果一顿饭没有吃到的话,也不会造成士气的泄露。
综上所述,在作战的时候,运送粮草的士兵特别少的原因有以上两点。粮草对于在前线作战的士兵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也正是因为非常的重要,所以大部分的粮草都会放在就近的县城中保管,这才是最稳妥的方案。每天运送的粮草只是一小部分,不会对整场战争造成决定性作用,因此运送粮草的人很少。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