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文学有多少种表现题材形式,例举,诗歌和词有什么区别?谁知道文学有多少种表现题材/形式,例举rnrn象小说、诗歌、散文···...
谁知道文学有多少种表现题材/形式 例举,诗歌和词有什么区别?
谁知道文学有多少种表现题材/形式 例举rnrn象小说、诗歌、散文······传统的诗是有韵律的文学作品。它通过诗的想像与抒情来表达某种强烈的情感。诗是历史最悠久的文学形式,中国是世界上诗歌最发达的国度之一。从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最早的长篇抒情诗离骚以来。汉代的乐府,唐宋格律诗,和唐末兴起的词,元曲以及五四以来的新诗。历代的民间歌谣。构成了中国诗歌无以伦比的巨大传统。相比之下西方的叙事诗发达较晚,并结合戏剧,成就很大。例如荷马史诗,但丁神曲,莎士比亚剧本。
散文是没有严格的韵律和篇幅限制的文学形式。与韵文相对。中国的散文从先秦诸子散文发展迩来,代有散文名家名作。其中历史散文和赋体以及奏议文告等应用文体,对后代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国自古是世界上散文最发达的国度。
戏剧是另一种古老的文学形式。它主要通过不同角色之间的对话来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感情。戏剧可以用于舞台的表演,也可以阅读。
小说是以虚拟世界为内容的综合文学形式。传统上以散文为主体。庄子:饰小说以干县令。中国现代意义上的小说,是从先秦散文中的寓言滥觞,经过汉末六朝的笔记,到唐传奇宋话本拟话本而成熟,再传至明清以中国四大小说名著为代表的长篇小说和以聊斋志异为代表的短篇小说。西方的小说称为fiction,被称为散文史诗。小说上接神话传说,作为后起的文学形式。由于其巨大的容量,深刻全面地反映了现实和人们的思想,成为近代以后主流的文学形式之一。
其他体裁
赋:本意指诵说,如《汉书•艺文志》“不歌而诵谓之赋。”《毛诗序》把“赋”作为《诗经》“六义”之一,解作铺的意思,指铺陈言志的手法。战国后期赵人荀卿《赋篇》,最早以“赋”名篇,“赋”开始被用作文体的名称。汉人把屈原、宋玉的辞和荀卿的赋统称为辞赋,看到了两者的密切关系,并把屈原看作辞赋之祖。汉初,逐渐形成一种特定的体制。它继承《楚辞》形式上一些特点,讲究文采、韵律和节奏,又吸收了战国纵横家铺张的手法,内容上着力“体物”,也注意到“写志”,即通过摹写事物来抒发情志。此外,趋于散文化,经常使用排比、对偶的整齐句法,既自由又谨严,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赋体的流变大体经历了从屈原、宋玉的骚赋,到贾谊、枚乘、司马相如代表的汉赋,魏晋南北朝流行骈赋,唐代盛行科举考试专用的律赋,唐宋时代趋向散文化的文赋各个阶段。
史传文学,笔记,骈文参见赋,回忆录,书信,游记,短文是字数相对较少的文学形式,古文,八股文,杂文,小品文是从作者的观点来讨论某一议题,应用文,书话,诗话,词话等
先来说说诗与词的区别:
诗与词同是诗歌,但在形式、内容和用词方面都有分别。
a.写作目的:诗除个别情况外,一般不是为供演唱用的;词在没有和音乐方离以前,一般是按曲谱填写以供演唱的。
b.内容:过去的看法是「诗言志,词抒情」,诗主要是用来表达志趣或抒写怀抱,词是用来抒写感情的。
c.用词:过去的评论认为「诗人之言,终为近雅,与词人之冶荡有殊」,即是说,诗的语言要典雅含蓄,不同於词的语言那样浮浅随便,接近口语化。
d.形式:可从字数、句数、押韵、对仗等方面论述。
e.字数:近体诗规定五言或七言;词是长短句,由一字至九字都有。
f.句数:诗的句数为四句或八句(排律除外);词则根据不同的词牌而定句数,参差不齐。
g.押韵:诗的正例限用平声韵,而且不能转韵,韵脚在双句(首句可押可不押);词韵平仄声皆可用,可以转韵,韵脚灵活。
h.对仗:律诗颔、颈二联必用对仗,其余两联可随意运用;词一般没有规定用对仗,只有少数词牌例外.
然后我们再来看:
1.诗是怎么样产生的呢?
原来在文学还没形成之前,我们的祖先为把生产斗争中的经验传授给别人或下一代,以便记忆、传播,就将其编成了顺口溜式的韵文。据闻一多先生考证.[诗]与[志]原是同一个字,[志]上从[士],下从[心],表示停止在心上,实际就是记忆。文字产生以后,有了文学的帮助,不必再死记了,这时把一切文字的记载叫[志]。志就是诗。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歌的称谓又是怎样来的呢?诗和歌原不是一个东西,歌是人类的劳动同时产生的,它的产生远在文学形成之前,比诗早得多。考察歌的产生,最初只在用感叹来表示情绪,如啊、兮、哦、唉等,这些字当时都读同一个音:"啊"。歌是形声字,由"可"得声。在古代[歌]与[啊]是一个字,人们就在劳动中发出的[啊]叫作歌。因此歌的名字就这样沿用下来。
既然诗与歌不是一回事,后来为什么又把二者连在一起以[诗歌]并称呢?这只要弄清楚它们的关系就明白了。歌,最初只用简单的感叹字来表示情绪,在语言产生之扣,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逐步深化,情绪更加丰富,用几个感叹字表达远远不够用了。于是在歌里加进实词,以满足需要。在文字产生之后,诗与歌的结合又进了一步,用文字书写的歌词出现。这时,一支歌包括两个部分:一是音乐,二是歌词,音乐是抒情的,歌词即诗,是记事的。这就是说,诗配上音乐就是歌,不配音乐就是诗。最初的诗都能配上音乐唱,歌就是诗,诗就是歌。关于诗与歌的结合,我国古籍中很早就有论述。
《毛诗序》:"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尚书》:"诗言志,歌永言"这便形象地指出了诗与歌的内在联系。由于这种情况,后来人们就把诗与歌并列,称为[诗歌],目前,诗歌已经成为诗的代名词了。
2.散文的起源
散文的起源当晚于诗歌;散文是在文字产生之后才产生的。
现在我们能够看到的我国最早的散体文字是商代的甲骨卜辞和商代的铜器铭文。商代甲骨卜辞是商王室占卜的记录,如:
戊辰卜,及今夕雨?弗及今夕雨?癸卯卜,今日雨。其自西来雨?其自东来雨?其自 北来雨?其自南来雨?
郭沫若《卜辞通纂》
青铜器铭文是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亦称金文。文句大都简短,文意深奥。如:
丁巳,王省夔京,王易小臣俞夔贝,唯王来征夷方,唯王十祀有五, 日。
《丁巳尊》见《殷文存上》
这是商代铜器铭文。周代铜器铭文字数一般较商代的有所增加,内容涉及武功、赏赐、征伐等。
3.小说
小说起源于古代的神话传说。魏晋时代,有一些文人或佛教徒,用古代的神话传说作材料,进行加工,创作了许多神仙鬼怪小说。到了唐朝,小说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创造了相当完整的短篇小说的形式。唐朝的传奇小说,不仅篇幅比以前扩大了,而且注意到结构的安排和人物的性格描写、形象塑造,内容也由志怪述异扩展到人情社会的广阔生活领域。从魏晋南北朝直到唐代,小说都是用文言写的。宋代开始出现白话小说——“话本”。白话文体的运用,在唐代的民间文学里已经萌芽。到了宋代,适应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生活的需要,民间艺人的说书活动——“说话”日益活跃。由于听众大多是平民,说话人就采用当时最流行的白话来讲述故事。把这些故事记录下来的话本,就是白话小说。到了元末明初,一些文人也开始用白话创作小说,出现了许多优秀的短篇小说和章回体的长篇小说。元末明初,我国的白话小说进入了成熟阶段。
4.戏剧
先秦时期周朝的宫廷音乐、南方楚国的巫风巫舞、宫廷优人的表演,在一定程度上具备了叙事性、表演性的戏剧美学特征,对后世戏剧产生了深远影响,是中国古代戏剧的起源.
。
文学是人类满足精神需要的一种方式。过去,我们常常停留在这一认识水平上。实际上,从更为本质的方面来看,人之所以不同于其它动物,就在于人类把物质的需要和精神的需要最大限度地统一起来,并使之成为人类内在的和本质的需要。人类社会越是向前发展,这个方面就越是突出。人类的生存正是以满足这种更内在、更本质的需要而展开的,从这一意义来讲,文学不是别的,文学正是人类的一种生存方式。(—傅道彬(哈尔滨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
所以文学他的表现题材/形式是不限定的,简单的说是以语言文字所表达出来的一种学问。有各种文体、说唱等等。
诗体与词体文学特征
除了了解唐诗宋词的发展概况以外,在绪论中,希望大家重点掌握诗体和词体的文学特
征。诗体与词体文学特征的不同表现在这样五个方面:
1、和音乐的关系的差异
诗体和词体的文学特征有着很大的区别,下面我们就以格律诗和词的对比来说明诗体和词体文学特征的差异。首先,诗词和音乐的关系是不同的。中国古典诗歌从一开始就与音乐有着不解之缘,但是诗最终与音乐分离,并且在与音乐分离之后,走向了自己的成熟和繁荣。而词是在音乐的土壤中萌芽产生的,音乐性是词体文学的最基本特征, 即使在南宋词不再完全入乐歌唱,而成为一种新的韵律诗歌后,它仍是要按照词谱所规定的韵律乐调填写,音乐的烙印依然是不可抹煞的。
2、外部形式的差异
外部形式的差异表现在句式、句法、韵律、对仗等方面。
首先从句式上看,格律诗句式整齐划一,古诗长短随意;词的句式则参差不齐,但是词的唱段不齐也是由格律规定的;其次,诗词的句法也有很大不同,格律诗句法相对固定,二三、二二三节奏;词的句法却灵活多样,一字逗念去去千里烟波;再次,诗词的押韵规则也不一样,格律诗只用平声韵,一韵到底,隔句压韵,首句可压可不压;词平仄通压,中间可以换韵,韵脚疏密不定,但由格律规定;最后,诗词的对仗规定也很不相同,格律诗第二、第三两联必须对仗,而词的对仗却灵活得多,没有统一的要求。如鼎足对,可对可不对。《眼儿媚》
3、题材内容的差异
诗词的题材内容也有很大差异。诗在题材上比较偏重政治主题,以国家兴亡、民生疾苦、胸怀抱负、宦海浮沉等为主要内容,抒发的主要是社会性的群体所共有的情感;而词在题材内容上的一个显著特色,就是以描写男欢女爱、相思离别为主,抒发的大多是作者个人的自我情感。
4、语言特色的差异
诗是一种典型的语言艺术,而词却是一种典型的精美语言艺术。缪越先生曾经形象地把诗词语言特色比喻为士大夫延客和名姝淑女的雅集园亭。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词因为题材多关乎女性,故而词的语言也带有女性化的色彩,更加轻灵细巧、纤柔香艳。
5、风格的差异
诗词风格上的差异被精练地概括为诗庄词媚(清李东琪语),即使题材内容相同的作品,所呈现出的风格也大相径庭;而同一位作家的诗词作品也表现出截然不同的风貌。这与诗词题材内容和语言特色的不同有很大关系。
文学是人类满足精神需要的一种方式。过去,我们常常停留在这一认识水平上。实际上,从更为本质的方面来看,人之所以不同于其它动物,就在于人类把物质的需要和精神的需要最大限度地统一起来,并使之成为人类内在的和本质的需要。人类社会越是向前发展,这个方面就越是突出。人类的生存正是以满足这种更内在、更本质的需要而展开的,从这一意义来讲,文学不是别的,文学正是人类的一种生存方式。(—傅道彬(哈尔滨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
所以文学他的表现题材/形式是不限定的,简单的说是以语言文字所表达出来的一种学问。有各种文体、说唱等等。
诗体与词体文学特征
除了了解唐诗宋词的发展概况以外,在绪论中,希望大家重点掌握诗体和词体的文学特
征。诗体与词体文学特征的不同表现在这样五个方面:
1、和音乐的关系的差异
诗体和词体的文学特征有着很大的区别,下面我们就以格律诗和词的对比来说明诗体和词体文学特征的差异。首先,诗词和音乐的关系是不同的。中国古典诗歌从一开始就与音乐有着不解之缘,但是诗最终与音乐分离,并且在与音乐分离之后,走向了自己的成熟和繁荣。而词是在音乐的土壤中萌芽产生的,音乐性是词体文学的最基本特征, 即使在南宋词不再完全入乐歌唱,而成为一种新的韵律诗歌后,它仍是要按照词谱所规定的韵律乐调填写,音乐的烙印依然是不可抹煞的。
2、外部形式的差异
外部形式的差异表现在句式、句法、韵律、对仗等方面。
首先从句式上看,格律诗句式整齐划一,古诗长短随意;词的句式则参差不齐,但是词的唱段不齐也是由格律规定的;其次,诗词的句法也有很大不同,格律诗句法相对固定,二三、二二三节奏;词的句法却灵活多样,一字逗念去去千里烟波;再次,诗词的押韵规则也不一样,格律诗只用平声韵,一韵到底,隔句压韵,首句可压可不压;词平仄通压,中间可以换韵,韵脚疏密不定,但由格律规定;最后,诗词的对仗规定也很不相同,格律诗第二、第三两联必须对仗,而词的对仗却灵活得多,没有统一的要求。如鼎足对,可对可不对。《眼儿媚》
3、题材内容的差异
诗词的题材内容也有很大差异。诗在题材上比较偏重政治主题,以国家兴亡、民生疾苦、胸怀抱负、宦海浮沉等为主要内容,抒发的主要是社会性的群体所共有的情感;而词在题材内容上的一个显著特色,就是以描写男欢女爱、相思离别为主,抒发的大多是作者个人的自我情感。
4、语言特色的差异
诗是一种典型的语言艺术,而词却是一种典型的精美语言艺术。缪越先生曾经形象地把诗词语言特色比喻为士大夫延客和名姝淑女的雅集园亭。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词因为题材多关乎女性,故而词的语言也带有女性化的色彩,更加轻灵细巧、纤柔香艳。
5、风格的差异
诗词风格上的差异被精练地概括为诗庄词媚(清李东琪语),即使题材内容相同的作品,所呈现出的风格也大相径庭;而同一位作家的诗词作品也表现出截然不同的风貌。这与诗词题材内容和语言特色的不同有很大关系。
一般分为 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散文、戏剧
先来说说诗与词的区别:
诗与词同是诗歌,但在形式、内容和用词方面都有分别。
a.写作目的:诗除个别情况外,一般不是为供演唱用的;词在没有和音乐方离以前,一般是按曲谱填写以供演唱的。
b.内容:过去的看法是「诗言志,词抒情」,诗主要是用来表达志趣或抒写怀抱,词是用来抒写感情的。
c.用词:过去的评论认为「诗人之言,终为近雅,与词人之冶荡有殊」,即是说,诗的语言要典雅含蓄,不同於词的语言那样浮浅随便,接近口语化。
d.形式:可从字数、句数、押韵、对仗等方面论述。
e.字数:近体诗规定五言或七言;词是长短句,由一字至九字都有。
f.句数:诗的句数为四句或八句(排律除外);词则根据不同的词牌而定句数,参差不齐。
g.押韵:诗的正例限用平声韵,而且不能转韵,韵脚在双句(首句可押可不押);词韵平仄声皆可用,可以转韵,韵脚灵活。
h.对仗:律诗颔、颈二联必用对仗,其余两联可随意运用;词一般没有规定用对仗,只有少数词牌例外.
然后我们再来看:
1.诗是怎么样产生的呢?
原来在文学还没形成之前,我们的祖先为把生产斗争中的经验传授给别人或下一代,以便记忆、传播,就将其编成了顺口溜式的韵文。据闻一多先生考证.[诗]与[志]原是同一个字,[志]上从[士],下从[心],表示停止在心上,实际就是记忆。文字产生以后,有了文学的帮助,不必再死记了,这时把一切文字的记载叫[志]。志就是诗。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歌的称谓又是怎样来的呢?诗和歌原不是一个东西,歌是人类的劳动同时产生的,它的产生远在文学形成之前,比诗早得多。考察歌的产生,最初只在用感叹来表示情绪,如啊、兮、哦、唉等,这些字当时都读同一个音:"啊"。歌是形声字,由"可"得声。在古代[歌]与[啊]是一个字,人们就在劳动中发出的[啊]叫作歌。因此歌的名字就这样沿用下来。
既然诗与歌不是一回事,后来为什么又把二者连在一起以[诗歌]并称呢?这只要弄清楚它们的关系就明白了。歌,最初只用简单的感叹字来表示情绪,在语言产生之扣,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逐步深化,情绪更加丰富,用几个感叹字表达远远不够用了。于是在歌里加进实词,以满足需要。在文字产生之后,诗与歌的结合又进了一步,用文字书写的歌词出现。这时,一支歌包括两个部分:一是音乐,二是歌词,音乐是抒情的,歌词即诗,是记事的。这就是说,诗配上音乐就是歌,不配音乐就是诗。最初的诗都能配上音乐唱,歌就是诗,诗就是歌。关于诗与歌的结合,我国古籍中很早就有论述。
《毛诗序》:"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尚书》:"诗言志,歌永言"这便形象地指出了诗与歌的内在联系。由于这种情况,后来人们就把诗与歌并列,称为[诗歌],目前,诗歌已经成为诗的代名词了。
2.散文的起源
散文的起源当晚于诗歌;散文是在文字产生之后才产生的。
现在我们能够看到的我国最早的散体文字是商代的甲骨卜辞和商代的铜器铭文。商代甲骨卜辞是商王室占卜的记录,如:
戊辰卜,及今夕雨?弗及今夕雨?癸卯卜,今日雨。其自西来雨?其自东来雨?其自 北来雨?其自南来雨?
郭沫若《卜辞通纂》
青铜器铭文是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亦称金文。文句大都简短,文意深奥。如:
丁巳,王省夔京,王易小臣俞夔贝,唯王来征夷方,唯王十祀有五, 日。
《丁巳尊》见《殷文存上》
这是商代铜器铭文。周代铜器铭文字数一般较商代的有所增加,内容涉及武功、赏赐、征伐等。
3.小说
小说起源于古代的神话传说。魏晋时代,有一些文人或佛教徒,用古代的神话传说作材料,进行加工,创作了许多神仙鬼怪小说。到了唐朝,小说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创造了相当完整的短篇小说的形式。唐朝的传奇小说,不仅篇幅比以前扩大了,而且注意到结构的安排和人物的性格描写、形象塑造,内容也由志怪述异扩展到人情社会的广阔生活领域。从魏晋南北朝直到唐代,小说都是用文言写的。宋代开始出现白话小说——“话本”。白话文体的运用,在唐代的民间文学里已经萌芽。到了宋代,适应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生活的需要,民间艺人的说书活动——“说话”日益活跃。由于听众大多是平民,说话人就采用当时最流行的白话来讲述故事。把这些故事记录下来的话本,就是白话小说。到了元末明初,一些文人也开始用白话创作小说,出现了许多优秀的短篇小说和章回体的长篇小说。元末明初,我国的白话小说进入了成熟阶段。
4.戏剧
先秦时期周朝的宫廷音乐、南方楚国的巫风巫舞、宫廷优人的表演,在一定程度上具备了叙事性、表演性的戏剧美学特征,对后世戏剧产生了深远影响,是中国古代戏剧的起源.
中国古代分为诗和文,文又分为韵文和散文,现代一般分为: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并称为四大文学体裁。
传统的诗是有韵律的文学作品。它通过诗的想像与抒情来表达某种强烈的情感。诗是历史最悠久的文学形式,中国是世界上诗歌最发达的国度之一。从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最早的长篇抒情诗离骚以来。汉代的乐府,唐宋格律诗,和唐末兴起的词,元曲以及五四以来的新诗。历代的民间歌谣。构成了中国诗歌无以伦比的巨大传统。相比之下西方的叙事诗发达较晚,并结合戏剧,成就很大。例如荷马史诗,但丁神曲,莎士比亚剧本。
散文是没有严格的韵律和篇幅限制的文学形式。与韵文相对。中国的散文从先秦诸子散文发展迩来,代有散文名家名作。其中历史散文和赋体以及奏议文告等应用文体,对后代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国自古是世界上散文最发达的国度。
戏剧是另一种古老的文学形式。它主要通过不同角色之间的对话来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感情。戏剧可以用于舞台的表演,也可以阅读。
小说是以虚拟世界为内容的综合文学形式。传统上以散文为主体。庄子:饰小说以干县令。中国现代意义上的小说,是从先秦散文中的寓言滥觞,经过汉末六朝的笔记,到唐传奇宋话本拟话本而成熟,再传至明清以中国四大小说名著为代表的长篇小说和以聊斋志异为代表的短篇小说。西方的小说称为fiction,被称为散文史诗。小说上接神话传说,作为后起的文学形式。由于其巨大的容量,深刻全面地反映了现实和人们的思想,成为近代以后主流的文学形式之一。
其他体裁
赋:本意指诵说,如《汉书•艺文志》“不歌而诵谓之赋。”《毛诗序》把“赋”作为《诗经》“六义”之一,解作铺的意思,指铺陈言志的手法。战国后期赵人荀卿《赋篇》,最早以“赋”名篇,“赋”开始被用作文体的名称。汉人把屈原、宋玉的辞和荀卿的赋统称为辞赋,看到了两者的密切关系,并把屈原看作辞赋之祖。汉初,逐渐形成一种特定的体制。它继承《楚辞》形式上一些特点,讲究文采、韵律和节奏,又吸收了战国纵横家铺张的手法,内容上着力“体物”,也注意到“写志”,即通过摹写事物来抒发情志。此外,趋于散文化,经常使用排比、对偶的整齐句法,既自由又谨严,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赋体的流变大体经历了从屈原、宋玉的骚赋,到贾谊、枚乘、司马相如代表的汉赋,魏晋南北朝流行骈赋,唐代盛行科举考试专用的律赋,唐宋时代趋向散文化的文赋各个阶段。
史传文学,笔记,骈文参见赋,回忆录,书信,游记,短文是字数相对较少的文学形式,古文,八股文,杂文,小品文是从作者的观点来讨论某一议题,应用文,书话,统的诗是有韵律的文学作品。它通过诗的想像与抒情来表达某种强烈的情感。诗是历史最悠久的文学形式,中国是世界上诗歌最发达的国度之一。从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最早的长篇抒情诗离骚以来。汉代的乐府,唐宋格律诗,和唐末兴起的词,元曲以及五四以来的新诗。历代的民间歌谣。构成了中国诗歌无以伦比的巨大传统。相比之下西方的叙事诗发达较晚,并结合戏剧,成就很大。例如荷马史诗,但丁神曲,莎士比亚剧本。
散文散文是没有严格的韵律和篇幅限制的文学形式。与韵文相对。中国的散文从先秦诸子散文发展迩来,代有散文名家名作。其中历史散文和赋体以及奏议文告等应用文体,对后代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国自古是世界上散文最发达的国度。
戏剧是另一种古老的文学形式。它主要通过不同角色之间的对话来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感情。戏剧可以用于舞台的表演,也可以阅读。
小说是以虚拟世界为内容的综合文学形式。传统上以散文为主体。庄子:饰小说以干县令。中国现代意义上的小说,是从先秦散文中的寓言滥觞,经过汉末六朝的笔记,到唐传奇宋话本拟话本而成熟,再传至明清以中国四大小说名著为代表的长篇小说和以聊斋志异为代表的短篇小说。西方的小说称为fiction,被称为散文史诗。小说上接神话传说,作为后起的文学形式。由于其巨大的容量,深刻全面地反映了现实和人们的思想,成为近代以后主流的文学形式之一
编者的话
关之英
香港教育学院中文系
从第二期到第三期通讯出版,已经有九个月了。原因是:经费不足及人手不够的影响。
这一期的内容有:写作题目的介绍。编者在本年四月复活节期间,曾到内地的小学观课。在上海,华颖老师的写作教学进行得真精彩。编者有幸,取得了华老师的教案。 另外,香港教育学院学生卓志坚同学,根据全语文精神而写的教案以及编者所设计的简单教案,都一并登在本期通讯中,希望为大家带来一些作为讨论的材料吧!
全语文写作题目
关之英
香港教育学院中文系
去年笔者曾收集各校所用的全语文写作题目,经整理归纳后,想老师们或许觉得有参考价值。以表列形式显示如下:
各级所用的母题
年级 小一 小二 小三
母题 我的家
公园
玩具
故事
新校
xx的自述
xx的麻雀
新年
暑假
第一次xx
我想做xx
我得到xx
xx来了
在梦中,我到了xx
xx跑了
兔年祝愿
动物
我的新xx
自己编故事
新校
xx的自述
xx的小麻雀
农历新年
冬天
我最喜欢xx
我想变做xx
我要学xx
我学会了xx
我最怕xx
我是xx
为什麼我喜欢xx
一天,我在街上拾到xx
xx怎麼办呢?
一件难忘的事
我不再xx
xx变成隐形人
我迷上了xx
一个下雨天
圣诞梦中记
说话
学校
喜爱的故事
游xx
复制xx
我心目中的xx
今天我认识了一位新朋友
我进入了xx
新校
帮他想个办法吧
我的xx
小食部
夏天
我喜爱的xx
圣诞节
我喜爱的活动
理想中的xx
我最怕xx
我是xx
我最喜欢的卡通人物
xx我被抛弃了
xx不见了
记一件xx的事
加多一点xx
情境想像
(为何人喜欢看星)
我和圣诞老人去xx
xx,我想对你说,
一小时的探访旅程
难忘的一天
年级 小四 小五 小六
母题 复制xx
我心目中的xx
桌子
告别一城
舍不得xx
xx的日子
没有xx的日子
快乐
我的xx
圣诞节
假如xx
xx不见了
xx的秘密
我最喜欢的卡通人物
小小记者
(卡通人物专访)
要是我来处理
xx改变了
我最怕看xx
偶像
时光隧道
我最喜爱的季节
假如我是xx
阅读的xx
我最xx的一天
自由题
xx惊魂
新校
这个xx不太x
颜色
xx,我要向xx说xx
我最敬仰的xx
复制xx
xx缩小了
兴建我心目中的xx
假如我是xx
xx年后的我
xx,请听我说
我最喜欢的地方
xx为我
我的第一次
我发明了xxx
要是由我来处理xxx
选词写文
没有xx的日子
歌词创作
我立志xxx
礼貌
集体故事创作
回顾xxx
xx的早晨
香港的xx
xx游记
时间,我的xx
xx我的教育营
我最喜爱的xx
我心目中的xx
xx的生活
新校
xx和xx的对话
xx年后的xx
xx惊魂
第一次
秋天
给xx的信
xx的自述
xx与我
给猪八戒xx
xx,对不起
我是xx
我迷上了xx
我向xx申请xx
访问记
xx的菜谱
没有xx的日子
假如让我处理xx
xx桌前xx
新诗创作
兴建我心目中的xx
xx斗xx
xx的经历
我的好朋友xx
记xx一行
送走虎年迎兔年
xx之夜
日记一则
除了可以参考以上的题目外,老师还可以根据以下几方面订母题:
按时事
可以按时令、社会当前发生的事或配合学校的活动订题目。也可以与课程统整的计画配合,以主题教学。
(可参考:林惠真主编(1999)《海阔天空开放教育》1—7册 台北,联经出版事业有限公司【香港教协田园或乐文等书店有售】)
按个人发展
可按儿童或青少年的发展订题目,以青少年为例,可以有:
自我认知、快乐哲学、爱的真谛、认同对象、价值澄清、角色定位、亲子关系、做事方法、人生态度和人际关系等主题。
(可参考:王淑芬(1999)《王淑芬妙点子故事集》1—8册 台北,小鲁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香港景行出版社有售】)
与图书配合
可以与图书的内容配合,然后进行写作。图书的主题或可分为:
关怀生态、亲密家人、生活故事、本土文化、死亡教育、残酷战争、温馨友谊、旅游探险、另类英雄、人物传记、科幻和科技、性教育和两性教育等。
(可参考:张湘君、葛琦霞编(1999)《开放教育总动员—25本童书教学活动设计》 台北,天卫文化图书有限公司)
写作教学教案举例一
拼拼写写(创新作文指导)
华颖
上海新黄埔实验学校
年级:小学四年级
教学目的:
为学生提供写作的素材,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训练学生选材、组材的能力,训练语言表达能力(从口头→书面)
教学重点:
启发学生思维、想像
训练语言组织能力
教学过程:
一、 新课引入 2'
同学们,你们在数学课上学到过哪些几何图形?还知道些甚麼?(学生讲,老师出示)
曾经有同学玩过一种游戏,把几个几何图形组合起来,可以形象地表现一种事物,你们想试试吗?
今天,我们先用三个图形来拼一拼,选哪三个呢?请三位同学自己来选,每人选一个。
好,今天我们就用这三个图形来一拼,画一画,看看它们组成哪些图形。
板书:拼一拼 画一画
二、学生拼画 3' 看谁拼得多,拼得像(放录音)
三、介绍拼图 8'
谁能用一句话介绍你用这三个图形拼成了甚麼?
刚才两位同学都用陈述的语气来介绍,谁能换种语气讲讲?在说话过程中可以用上感叹号、问号。
老师提出更高的要求,要同学抓住事物的特徵生动地向大家介绍。(或:××同学已抓住了××的特徵,介绍了……,很生动,谁能学著他的样说?)
同学商量商量,准备一下
交流,点评(形状、用途)(3人)
【过渡】
同学用不同的语气,抓住图形的特徵,清楚地介绍了自己的拼图,你们的想像很丰富。有些想像看上去很幼稚,离我的生活很远,但是现在我们已进入二十一世纪,科学技术正飞速发展,时代就需要你们这种大胆的想像,这样才会不断涌现出新的事物。老师知道你们对这样的想像还不满足,那麼再发挥想像力,好好地想一想,编一个故事。
板书:想一想 编一编
同学们可以选择自己设计的图形,其他同学拼出的图形,你喜欢也可以用。可以一个人独立地编,也可以小组裏几个同学共同合作来完成。
四、小组编故事
小组讨论
代表交流: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板书:说一说)一个同学介绍时,大家认真听,可以补充、修改,老师也和你们一起讨论。
点评(3个):抓特徵、用不同语气、生动介绍(时代感)
【过渡】同学们编的故事真有趣,今天这堂创新作文指导课就是......
板书:拼拼写写
刚才小组代表交流了,我知道在坐的很多同学也有新奇、有趣的故事,想讲给大家听吗?好,那麼就很快地把你们刚才讲的故事写写吧。
(板书:写一写)
五、学生写作 12 '
六、交流欣赏
一部分同学写完了,没写完的停一停,课后再继续写。现在我们先挑选几篇欣赏欣赏,谁愿意把自己的作品介绍给大家?
他们读完后,大家要议一议,品一品
(板书:议一议,品一品)你欣赏谁的作品,欣赏他哪一点?
七、总结
同学们,今天你们拼出了那麼多图方,编出了那麼多有趣的故事,写出了那麼生动的文章,高兴吗?是啊,看上去彼此分割的三个普通的图形,但经过你们的想像和创造把它们组合起来,形象地表现某种事物的形态,又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对它们进行精彩的描述,使这些图形富有生命力了,活起来了,你们真了不起!
十分钟
学生能对阅读材料之内容有初步的理解。 学生默读
阅读材料
讲述:现在老师派发每人一份阅读材料,请看看假如恐龙回了,会发生甚麼事情。 派发阅读
材料
十分钟
学生能说出阅读材料之内容 教师提问
提问:故事中恐龙有没有真正再临地球?(没有)
提问:故事中的小朋友想像恐龙重临地球可以为人类做甚麼事情或替代甚麼机器工作?
(伐木、吓跑小偷、代替梯子、割草机之工作等)
十五分钟
学生能培养观察能力 学生分组
进行讨论
讲述:现在老师派发每组一张讨论卡,请观察恐龙之身型、习性及外貌等特徵,然后按指示进行讨论,看看为甚麼恐龙可以帮助人类。 派发讨论卡
十分钟
学生能将讨论结果汇报全班 学生汇报
指示:现在请每组同学派一名代表轮流汇报讨论所得之结果。 请每组学生派一名代表汇报
十五分钟
学生能知道创意想象需要抓著事物之特徵与特性为根据,而非完全胡乱凭空想像。 教师讲述
讲述:你们刚才所讨论的故事,那小朋友把恐龙比喻为每一样事物都有其根据,并非胡乱凭空想像。例如巨大的霸王龙不会游泳,是因为它的体型并不适合游泳,故若说霸王龙可以做潜水艇便不当,这样的文章便写得不好。所以想像时要抓著事物之特徵与特性,不应胡乱凭空想像。
提问:假若老师说「海豚身手灵活,可带我们漫游星空」,这样写好吗?
(不好,因为海豚根本不能飞翔,故此写得不好)
提问:若老师说「大象的力量巨大,可取代起重机搬运木材」,这样写好吗?
(好,因为大象的力量巨大是事实。)
讲述:因此,你们写比喻句时,必需注意本体与喻体之共同特点,忌胡乱使用比喻手法。
五分钟
学生能运用适当之比喻写作句子 提问:现在请你们用一些恰当之比喻手法作句。
(学生自由答)
第二教节:
时间
教学目标
教学活动
提问/指示/讲述
安排
五分钟
引起动机 教师提问
提问:记得上一课我们看过的有趣故事吗?
(记得)
讲述:今天我们便一起看看怎样写一篇好文章,好像上一次所看的课文一般。
十五分钟
学生能明白利用脑图作为写作大纲之好处 教师与学生共同昼脑图
讲述:要写作一篇好的文章,只有好的创作意念是不足够,还要有好之组织。利用脑图作为写作大纲,可帮助我们组织文章。
提问:你们观察霸王龙会留意他甚麼?
(外表、性格、习性等)
讲述:对了,所以要在脑图的正中位置,即「霸王龙」这个大圈的四围昼上几个小圈,并在小圈内填上外表、性格、习性等观察范畴。
提问:你们留意到霸王龙个子如何吗?(高大)
讲述:对了,故在「外型」之圈外昼上一个小圈,填上「高大」;并用线连上「外型」之圈。
提问:除了高大以外,你们留意到霸王龙外表有甚麼特徵?(牙齿锋利)
讲述:对了,故在「外型」之圈外昼上一个小圈填上「牙齿锋利」,并用线连上「外型」之圈。
讲述:脑图便是这样昼的,需要先从主题之大范畴想,然后再缩窄范围画
板贴「霸王龙」之图片
教师在黑板上,示范绘昼脑图
二十分钟
学生能掌握利用脑图作为写作大纲之技巧 学生试画脑图 指示:你们现在假设要作一篇题目为「难忘的一件事情」之记叙文,试画一幅脑图作为写作大纲。
第三教节:
时间
教学目标
教学活动
提问/指示/讲述
安排
五分钟
引起动机 教师提问
提问:记得上一课我们学了画甚麼东西代替写作大纲?
(脑图)
讲述:今天你们便尝试利用脑图来写作!
学生能利用创意想象力写文章
指示:现在你们都有作文工作纸,你们需要以母题「火星人」为题材,作一篇不限题目、不限字数之短文。然后按文章内容,为文章自定子题,例如「假如火星人到了地球」、「假如我是火星人」等。记紧想像要抓著事物之特徵与特性。
指示:你们作文之先,请自己试昼一幅脑图,於脑图正中之圈填上母题,然后再想想你的文章内容,把它画成脑图。昼完后便按脑图之大纲作文,最后为文章自定一个子题。
文学作品特定的样式,指各种文学作品形式上的类别。它是作品思想内容的外部表现形态,属于作品的形式范畴。文学体裁是历史地形成的。各种文学体裁在其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在表情达意、塑造形象、结构安排、语言运用等方面,逐渐形成各自相对稳定的特点和规律,成为文体分类的依据。
文体分类的沿革 中国历史上对于文体的分类,早在周秦时代就已萌芽。如在《论语》中就曾出现过“诗”、“书”和“诗”、“文”等名目,但当时文学作品和一般学术性著作还没有严格地区别开来。到了两汉,随着辞赋等纯文学的发展,出现了“文章”、“文学”等名目。当时所谓“文学”,亦称“博学”,一般指经、史等学术著作;而所谓“文章”,亦称“文辞”,则指带有辞章意义的作品,包括诗歌、辞赋、史传、奏议等。这类名目的出现,意味着文学作品与一般学术著作开始有所区分。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文学创作的发展、文学体裁的日益多样化,文学分类理论逐渐形成。曹丕《典论·论文》所谓“夫文本同而末异”之说,可以看作文体分类的滥觞。他根据这个原则把当时认为属于文学的著作分为奏议、书论、铭诔、诗赋四科。稍后,西晋陆机的《文赋》,提出了根据文学作品所描写的事物的形态来进行分类的主张。他把文学作品分为诗、赋、碑、诔、铭、箴、颂、论、奏、说十类,并对每一种体裁的特征作了精要的概括。齐梁时代刘勰的《《文心雕
文学是人类满足精神需要的一种方式。过去,我们常常停留在这一认识水平上。实际上,从更为本质的方面来看,人之所以不同于其它动物,就在于人类把物质的需要和精神的需要最大限度地统一起来,并使之成为人类内在的和本质的需要。人类社会越是向前发展,这个方面就越是突出。人类的生存正是以满足这种更内在、更本质的需要而展开的,从这一意义来讲,文学不是别的,文学正是人类的一种生存方式。(—傅道彬(哈尔滨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
所以文学他的表现题材/形式是不限定的,简单的说是以语言文字所表达出来的一种学问。有各种文体、说唱等等。
诗体与词体文学特征
除了了解唐诗宋词的发展概况以外,在绪论中,希望大家重点掌握诗体和词体的文学特
征。诗体与词体文学特征的不同表现在这样五个方面:
1、和音乐的关系的差异
诗体和词体的文学特征有着很大的区别,下面我们就以格律诗和词的对比来说明诗体和词体文学特征的差异。首先,诗词和音乐的关系是不同的。中国古典诗歌从一开始就与音乐有着不解之缘,但是诗最终与音乐分离,并且在与音乐分离之后,走向了自己的成熟和繁荣。而词是在音乐的土壤中萌芽产生的,音乐性是词体文学的最基本特征, 即使在南宋词不再完全入乐歌唱,而成为一种新的韵律诗歌后,它仍是要按照词谱所规定的韵律乐调填写,音乐的烙印依然是不可抹煞的。
2、外部形式的差异
外部形式的差异表现在句式、句法、韵律、对仗等方面。
首先从句式上看,格律诗句式整齐划一,古诗长短随意;词的句式则参差不齐,但是词的唱段不齐也是由格律规定的;其次,诗词的句法也有很大不同,格律诗句法相对固定,二三、二二三节奏;词的句法却灵活多样,一字逗念去去千里烟波;再次,诗词的押韵规则也不一样,格律诗只用平声韵,一韵到底,隔句压韵,首句可压可不压;词平仄通压,中间可以换韵,韵脚疏密不定,但由格律规定;最后,诗词的对仗规定也很不相同,格律诗第二、第三两联必须对仗,而词的对仗却灵活得多,没有统一的要求。如鼎足对,可对可不对。《眼儿媚》
3、题材内容的差异
诗词的题材内容也有很大差异。诗在题材上比较偏重政治主题,以国家兴亡、民生疾苦、胸怀抱负、宦海浮沉等为主要内容,抒发的主要是社会性的群体所共有的情感;而词在题材内容上的一个显著特色,就是以描写男欢女爱、相思离别为主,抒发的大多是作者个人的自我情感。
4、语言特色的差异
诗是一种典型的语言艺术,而词却是一种典型的精美语言艺术。缪越先生曾经形象地把诗词语言特色比喻为士大夫延客和名姝淑女的雅集园亭。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词因为题材多关乎女性,故而词的语言也带有女性化的色彩,更加轻灵细巧、纤柔香艳。
5、风格的差异
诗词风格上的差异被精练地概括为诗庄词媚(清李东琪语),即使题材内容相同的作品,所呈现出的风格也大相径庭;而同一位作家的诗词作品也表现出截然不同的风貌。这与诗词题材内容和语言特色的不同有很大关系。
文学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只能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有什么样的社会生活,才能有反映这种社会生活和表现作家对这种社会生活的认识和感受的文学作品。即使像童话、神话,以及《西游记》、《聊斋志异》这类描神画鬼或动植物的作品,其所述之事虽然未必实有,但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所揭示的社会关系,实质上仍然是社会人生的。即如文学作品中所描写的自然景物,也是已经人化、社会化的自然,成为社会生活的一部分。
文学对社会生活的反映是再现与表现是统一。文学对生活的反映是一种能动的反映,一种美的创造。从生活到艺术是个复杂的过程,其中有对生活的选择、提炼和概括,有主观认识与情感的融注。所以,文学创作,既是对社会生活的“再现”,即描绘人、事、物的客观情貌;也是对作家主观的“表现”,即表达作家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和情感。
二、审美意象的特点。
1.虚实结合。审美意象是具体可感的,有具象性特点,即“实”;同时又渗入了作家艺术家的情感与认识,有抽象性特点,即“虚”。审美意象是具象中包含着抽象,抽象中包含着具象,有实有虚,虚实结合。
2.情理结合。文艺的特点在于传达感情,以情动人,审美意象作为作家艺术家的审美创造物,必然凝聚丰富的感情因素。但审美意象的感情特点并不排斥“理”。作家艺术家经过对生活的反复感受和体验,由表及里、由此及彼,逐步深入和升华,其所创造的审美意象中包含了深刻的“理”,是寓理于情,情理结合。
3.主观性与客观性结合。叙事类作品主要是展现客观的人物、场面、情节,但同时也必然包含有作家的主观评价与情感倾向;抒情类作品主要是抒发情感,但也要以特有的方式再现客观生活。因此,各种文学作品总是既有主观的一面,又有客观的一面,是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结合。
4.社会功利性与审美愉悦性结合。一切文学作品中的审美意象都有这样那样的社会意义和价值,都会对社会人生产生积极的或消极的影响,这是审美意象的社会功利性。一切文学作品中的审美意象都是按照美的规律创造的,都能引起人们的兴趣和使人愉悦,这是审美意象的愉悦性。社会功利性通过审美意象的愉悦性体现出来,审美愉悦性中包含社会功利性。
(举例略)
三、关于文学作品中的自然景物描写
文学作品中的自然景物描写,不是描写自然景物的自然属性,而是把自然景物作为人类生活的环境,作为人及其生活的象征来描写的。不能把大自然中的自然景物和文学作品中的自然景物等同起来。大自然中的自然景物是自然科学研究的对象,只具有自然属性;而文学作品中的自然景物描写是一种审美对象,它已经不是自然景物本身了,而是自然的人化、社会化。
四、文学既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又是作家审美认识的结晶。
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又是作家审美认识是结晶这两者是统一的,并不自相矛盾。这是因为:文学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它只能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但文学反映社会生活不是机械的、照相式的,而是一种能动的反映。这种反映是“再现”与“表现的”的统一。文学既再现客观社会生活情貌,又表现作家的主观思想感情和审美理想。所以说,上述两种说法并不矛盾。
五.关于文学作品的主观思想倾向性。
作品中作家直接抒发的情感、议论。有些文学作品里。作家采用直接抒情、议论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倾向和情感,这对于我们认识作品的主观倾向自然有不可忽视的价值。但是,作家直接的抒情、议论,同审美意象中蕴藏的思想倾向,往往不完全统一甚至矛盾。因此,在分析审美意象是,既要注意作品中作者直接的抒情、议论,又要懂得这种抒情、议论同整个作品思想倾向可能有的差别和矛盾,才能对作品的思想倾向有正确的认识和理解。
作品中情节发展和场面对比所显示的倾向。大多数作品中作者没有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而是把自己的主观倾向融合在作品的审美意象中。因此,我们把握蕴藏在审美意象中的主观因素的主要途径,是分析作品情节发展和场面对比所显示出来的倾向。
六.文学的特点
文学的基本特点是以语言为媒介构造审美意象,是语言的艺术,这决定了文学不同于其它艺术种类的一些特点:
1.意象的间接性。文学用以建构审美意象所用的手段和材料是语言。语言是一种符号,不是事物的直接表现形态,因此,用语言所建构的审美意象,需要经过对语言符号的“解释”,才能理解其所表现的内容,这就是审美意象的间接性特点。这个特点的局限是语言理解不深的人,对文学欣赏发生困难;同时它的长处是它的抽象意味更加显著,蕴涵更丰富的人生体验,给欣赏者进行想象和再创造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2.概括的广泛性。语言是一种符号,摆脱了具体物质材料的束缚,这决定了文学在反映社会生活和表现主观思想情感上,较之其它艺术门类有更大自由,较少受到限制。
3.思想的丰富性。这一方面是因为文学所借助于的语言在描绘和表现人的情感和思想世界上,具有其他艺术门类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另一方面,作家在文学创作中不仅能客观地再现与描绘,而且能以叙述人身份对所表现对象直接进行分析评论,这就极大地丰富了审美意想的思想性。
重要概念
文学 审美意象
二、名词解释
文学 审美意象
三、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1.有些文学作品是以社会生活为描写和反映对象,有些文学作品则是以自然景物为描写和反映的对象。
2.文学艺术与哲学、社会科学的区别仅表现在反映的形式上,而反映的对象则是相同的。
3.完全是抒发个人情感的文学作品,不能说也是来源于社会生活。
4.意象的间接性是文学艺术的基本特点。
5.审美意象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的结合。客观性起决定作用。
文学体裁有哪些?《木兰诗》是什么体裁
诗歌又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古体诗(或“古风”),这个名称始于唐代,唐人把当时新出现的格律诗称为近体诗,而把产生于唐以前较少格律限制的诗称为古体诗。后人沿袭唐人说法,把唐以前的乐府民歌、文人诗、以及唐以后文人仿照它的体式而写的诗歌,统称为“古体诗”。按照诗句的字数,有四言(如《诗经》)、五言(如“汉乐府”诗)、七言(如曹丕《燕歌行》)、杂言(如李白《蜀道难》)等。古体诗押韵较自由。
近体诗(或“今体诗”),是唐代出现的新诗体。 近体诗分两种,一种称“绝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简称五绝,七言的简称七绝。一种称“律诗”,每首八句,五言的简称五律,七言的简称七律,超过八句的称为排律(或“长律”)。律诗格律极严,篇有定句(除排律外),句有定字,韵有定位(押韵位置固定),字有定声(诗中各字的平仄声调固定),联有定对(律诗中间两联必须对仗)。
《木兰诗》属于诗歌里面的古体诗,它和《孔雀东南飞》一起被合称为“乐府双璧”。被选入郭茂倩的《乐府诗集》里。
一 散文
这里说的散文是指同诗歌、小说、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不是古文体的散文。
按照表达方式的不同,散文可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和议论散文。散文的重点是"形散神不散"。"形散"是指散文取材自由,不受时空限制,表达方式多种多样。"神不散"是指散文的主题要明确集中。
二 小说
文学体裁的一种,它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
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常见的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有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环境描写及正面描写和
侧面描写等。
小说情节起着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作品主题的作用,,它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四部分,还有的包括序幕、尾声。
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主要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自然环境主要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景物,用以烘托气氛,表现人物的感情等。
按照不同的标准,小说可分为不同的种类:
按照篇幅及容量分为长篇(如《红楼梦》)、中篇(如《阿Q正传》)、短篇(如《最后一课》)以及微型小说(如《鞋匠》);
按照写作体制分为章回体(如《三国演义》)、日记体(如《莎菲女士日记》)、书信体(如歌德的《少年维特的烦恼》)、自传体(如高尔基的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按照小说内容分为历史小说、现代小说、科学幻想小说、公案小说、武侠小说、言情小说、传奇小说等等;
按照语言形式分为文言小说(如《促织》)、白话小说(如《药》))。
小说的命题方式多种多样:1 以主人公命题,如《孔已己》;2
以故事发生的地点命题,如《荷花淀》;3以主要事件命题,如《灌园叟晚遇仙女》;4 以贯穿全文的构成情节的细节命题,如《药》;5
以故事发生的时间或背景命题如《夜》。
我国古代小说发展,大致经历了如下几个阶段:
1
上古到先秦两汉,这是我国古代小说的酝酿和萌生时期。主要是先秦的"寓言"。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黄帝擒蚩尤》《后羿射日》《女娲补天》
2
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志怪"、"志人"小说,合称为"笔记小说"。这一时期,我国的小说初具规模。主要作品有张华的《博物志》;干宝的《搜神记》等。
3
唐代出现了唐代传奇。唐代传奇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典小说的成熟。著名传奇有:蒋防的《霍小玉传》,元稹的《莺莺传》,李朝威的《柳毅传》,白行简的《李娃传》。
4 宋代出现了白话小说--"话本"
。至此,才以小说作为故事性文体的专称。话本的出现是"小说史上一大变迁",它对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代表作有《三国志平话》。
5
明代出现了"拟话本",即明代文人模仿话本的体制、形式进行创作的小说。如《玉堂春落难逢夫》、《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沈小霞相会出师表》。
6
明、清出现了章回小说。这一时期,我国古代小说发展到顶峰,产生了一批伟大不朽的名著。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红楼梦》。
我国古代小说的特点:
1 注意人物行动、语言和细节描写,在矛盾冲突中展示人物形象。
2情节曲折,故事完整。
3语言准确简练,生动流畅、富于个性化。
4叙述方式明显带有说书人的印记。
三、戏剧
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我们这里讲的戏剧实际上是剧本,它是文学体裁的一种。戏剧离不开戏剧冲突,它表现在人物性格的冲突上,具体表现为一系列的动作。戏剧语言包括人物语言(台词)和舞台说明。舞台说明是写在剧本每一幕的开端、结尾和对话中间的说明性的文字,内容包括人物表、时间、地点、服装、道具、布景、以及人物的表情、动作、上下场等,它具有增强舞台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展示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展开等多种作用。
按照不同标准,戏剧可分为不同种类:
按照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分为话剧如《雷雨》、歌剧《白毛女》、舞剧《丝路花雨》;
按照剧情的繁简和结构分为独幕剧如丁西林的《一只马蜂》、多幕剧如《雷雨》;
按照题材所反映的时代分为历史剧如《屈原》、现代剧如《雷雨》;
按照矛盾冲突的性质可分为悲剧如《屈原》、喜剧如《威尼斯商人》、正剧如《白毛女》。
四、诗歌
(一) 文学体裁的一种,它以高度凝练的语言,形象地表达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集中反映了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的节奏和韵律。
(二)
诗歌的特点:①诗歌内容是社会生活最集中的反映。②诗歌有丰富的感情和想象。③诗歌的语言是精炼的,形象的,音调和谐、节奏鲜明的。④诗歌在形式上,不是以句子为单位,而是以行为单位的。
(三) 诗歌的分类:
按照内容有无较完整的故事和人物分为叙事诗和抒情诗。抒情诗又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等;
按照形式分为格律诗、自由诗、民歌等;
我国古典诗歌分为诗、词、曲;
古体诗和近体诗
诗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指唐代以前的古代诗歌,唐初开始形成的、在字数、声韵、对仗方面都有严格规定的一种格律诗,就是我们所说的近体诗。近体诗是同古体诗相对而言的。唐代以及其后的诗人仍有写古体诗的。
古体诗分为四言古诗、五言古诗、七言古诗。
近体诗分为绝句、律诗。
乐府诗
乐府本是汉武帝时掌管的官署名称,后来成为诗体的名称。汉、魏、南北朝乐府官署采集和创作的乐歌,简称乐府。魏晋和唐代以及其后诗人拟乐府写的诗歌虽不入乐,也称乐府或拟乐府。例如我们学过的《敕勒歌》《木兰诗》《孔雀东南飞》《梦游天姥吟留别》都是乐府诗。
韵脚
韵文句末押韵的字。如李白的《静夜思》其中的"光""霜""乡"就是韵脚。
押韵
诗歌词赋某些句子的末尾一字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使音调和谐优美,这就叫押韵,如李白的《静夜思》押ang韵。
律诗、绝句
近体诗分为律诗和绝句。
律诗和绝句的区别主要在于句数上。绝句共有四句,律诗共有八句。绝句又叫"截句"。绝句可对仗,也可不对仗,但是律诗的颔联和颈联,则必须对仗,无论律诗还是绝句,都有平仄的要求。八句以上的律诗称为排律。
律诗的结构
律诗共有八句,一、二两句为首联,三、四两句为颔联,五、六两句为颈联、七、八两句为尾联。
歌、行、引
古代诗歌体裁,三者无严格区别。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有五言、七言、杂言。《琵琶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箜篌引》
古诗的节奏和韵律
从句式方面看,古诗一般为四字为二、二式,五字为二、二、一式,七字为二、二、二、一式。从意义的表达上看,有时因表达需要而有特殊情况。
诗、词、曲
诗、词、曲的主要区别在于诗要求节奏和讲求韵律,词比诗的要求更加严格,词是一种配乐歌唱的诗体。曲也是和乐演唱的一种韵文形式,但句法比词更为灵活。诗的最高成就表现在唐代,词的鼎盛时期出现在宋代,曲在元代最盛行。
文人创作的诗歌、民歌
民歌是由人民群众口头传诵的诗歌,后经过文人整理而形成的。《诗经》和"乐府"中搜集整理了大量的民歌。如《伐檀》《硕鼠》《木兰诗》《敕勒歌》《孔雀东南飞》等都是民歌。有些文人模仿民歌形式写的诗歌就不再称为民歌了,只能说用民歌的形式写的诗歌,属于文人创作的诗歌,如《王贵与李香香》是和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创作的。
标题、词牌
词的标题和词牌是有着严格的区别的,词的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表现,它概括了词的主要内容。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例如:《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念奴娇"是词牌,
"赤壁怀古"是词的标题,揭示词是一首抒怀词,地点?quot;赤壁"。
小令、中调、长调
词分为小令、中调、长调,这是依照字数多少来划分的,小令的字数在五十八字以内;五十九字至九十字,为中调;而长调是九十一字以上。
豪放派、婉约派
豪放派和婉约派是宋代词坛上的两大流派。其作品分别表现出不同的风格。豪放派作品气势豪放,意境雄浑,词中充满豪情壮志,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代表作家以苏轼、辛弃疾为主。代表作品为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和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婉约派作品语言清丽,含蓄,词内容书写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离愁别绪,或深沉幽怨,刻功精细。体裁比较狭窄,往往多是写个人遭遇男女恋情,也间有写山水,融情于景的。婉约派的代表词人有柳永、秦观、李清照等。代表作品有柳永的《雨霖铃》和姜夔的《扬州慢》。
散曲
是金元时代兴起,由词退化而出来的一种歌曲,体式和词相近而比词自由,可以在字数定格外衬字,较多的使用口语。它又包括小令和套数两种形式。小令只含一支曲子,而套数是合一个曲调中多支曲子为一套,是戏曲或散曲中连贯成套的曲子,它少则两曲,多则不限。每一套数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为全套曲牌名;全套曲必须同一宫调,有首有尾,一韵到底;结尾处多?quot;煞"。用多少遍没有规定顺序一般倒写。各"煞"是"尾"前的配曲,最后用"尾"结束全套曲。
元杂剧
是在宋金时期诸宫调基础上成长起来的文学样式,是一种把歌曲,宾白、舞蹈结合起来的艺术形式。元杂剧可分为旦本(女主角主唱)和末本(男主角主唱)两种。在结构上包括四折一楔,每折戏只能用一个宫调,如《窦娥冤》就是旦本。元杂剧的主要角色是末(男子)、外末(老年男子)、净(花脸)、旦(女角色)、正旦(女主角)、卜儿(老妇人)、丑(小花脸或三花脸)等。
宫调、曲牌
曲牌和词牌一样,是曲的音乐谱式。不同的曲牌在字数、平仄、押韵上往往不同,如《窦娥冤》中的《耍孩儿》、《鲍老儿》、《叨叨令》、《端正好》、《滚绣球》、《一煞》、《二煞》等都是曲牌,每一个曲牌,在韵上必然属于一种宫调。宫调是音乐术语,是音乐的各种调式,宫调不同,音调就不同。如《窦娥冤》中的《正宫》就是一种宫调。
旦、末、净、丑、外、卜儿
旦、末、净、丑、外、卜儿,都是戏剧中的角色名称,旦是扮演女主角的。配角有副旦,外旦、小旦等。末是扮演男主角的,配角有副末,外末、小末等。净,俗称大花脸,大都扮演性格、相貌上有特异之点的人物,如张飞、李逵等。丑,俗称小花脸,大都扮演男性次要人物。外,扮演老年男子。扮演老年妇女称为卜儿。
科、白
科、白都是戏剧剧本的一个组成部分。科,是戏剧动作的总称,包括一般舞台程式,武打和舞蹈等动作。白,是宾白,是剧中的说白部分。宾白又可分为对白(人物对话)、独白(人物自叙)、旁白(背着别人的人物自叙心理)、带白(唱词中的插话)。宾白是元杂剧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古代文学体裁集锦
(一)
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它讲求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其特点是"铺采离文,体物写志"。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最早出现于诸子散文中,叫"短赋";以屈原为代表?quot;骚体"是诗向赋的过渡,叫"骚赋";汉代正式确立了赋的体例,成为"辞赋";魏晋以后,日益向骈文方向发展,叫做"骈赋";唐代又由骈体转入了律体叫"律赋";宋代以散文形式写赋,成为"文赋"。
(二)
骈文。这种文体,起源于汉魏,形成于南北朝时期,盛行于隋唐。其以四字六句相间定句,世称"四六文"。骈文由于迁就于句式,堆砌辞藻,往往影响内容的表达,韩愈、柳宗元提倡古文运动之后,骈文就渐渐衰退。
(三)
说。古代议论说明一类文章的总称。它与"论"无多大异。所以后来统称说理辨析文为论说文。如《少年中国说》《马说》《黄生借书说》《师说》《捕蛇者说》。
(四) 奏议。古代臣属进呈帝王的奏章的统称。它包括奏、议、疏、表、对策等。
(五) 疏。是分条陈述的意思。
(六) 表。是陈述某种意见或事情。如诸葛亮的《出师表》。
(七) 对策。古代考试把问题写到策上,令参加考试的人回答叫策,考生回答的文章叫对策。如苏轼的《教战守策》。
(八)
序跋。序也作"叙""引",有如今天的"引言""前言"。是说明书籍著述或出版意旨,编次体例和作者情况的文章。也可包括对作家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序"一般写在书籍或文章前面(也有写在后面的),写于书后的称为"跋"或"后?quot;。这类文章,按照不同的内容分别属于说明文或议论文,说明编写目的、简介编写体例和内容的,属于说明文,对作者作品进行评论或对问题进行阐发的属于议论文。《〈呐喊〉自序》、《指南录后序》《伶官传序》
(九) 赠序。文体名。古代送别各以诗文相赠。集而为之作序的,称为赠序。内容多推崇、赞许或勉励之辞。《送东阳马生序》
(十)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刻在牌上,放在书案右边用以自警的铭文叫"座右铭"。如留禹锡的《陋室铭》。刻在石碑上,叙述死者生平,加以颂扬追思的,叫"墓志铭"。如韩愈《柳子厚墓志铭》。
(十一)
祭文。在告祭死者或天地山川等神时诵读的文章。体裁有韵文和散文两种。内容是追念死者生前的主要经历,颂扬他的品德和业绩,寄托哀思,激励生者。如袁枚的《祭妹文》。
(十二) 杂记。包括:
(1) 山川、景物、人事杂记。描写山川、景物和人事的,如《小石潭记》、《登泰山记》。
(2)
笔记文。以记事为主,它的特点是篇幅短小,长的千字左右;内容丰富,有历史掌故、遗文遗事、文艺随笔、人物短论、科学小说、文字考证、读书杂记等五花八门。《世说新语》、《梦溪笔谈》就是这类文体。
(十三)游记。游记是描写旅行见闻一种散文形式。游记有带议论色彩的,如
《岳阳楼记》、《游褒禅山记》;有带科学色彩,如郦道元的《三峡》;有带抒情色彩的,如柳宗元的《小石潭记》。
(十四)传奇。小说体裁之一。以其情节奇特、神奇,故名。一般用以指称唐、宋人用文言写的短篇小说。如《柳毅传》、《南柯太守传》等。
六、史书体例
1编年体 :以年代为线索编排的有关历史事件,如《左传》。
2纪传体: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如《史记》。
3纪事本末体:以事件为主线,将有关专题材料集中在一起。首创于南宋的袁唷H缭�嗟摹锻��褪卤灸�贰?br>
4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的历史。如《战国策》。
5通史:不间断地记叙自古及今的历史事件,如《史记》。
6断代史: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如《汉书》。
以上六种体例是按照不同标准分的,实际上同一史书按照不同标准可同时归入不同体例。如《三国志》属纪传体、国别体、断代史。
一. 骈文
又叫“四六文”,这种文体,四字、六字句相间,起源于汉魏,形成于南北朝,盛行于隋唐。句式迁就,文中堆砌词藻,常影响内容表达。唐朝韩愈、柳宗元提倡古文远动后,骈文逐渐衰落。其中也不泛名篇佳作。著名的有南朝吴均写的《与朱元思书》,唐王勃写的《滕王阁序》、刘禹锡写的《陋室铭》。
二. 说
古代议论说明一类文章的总称。《文章辨体序说》:“说者,释也,解释义理而以己意述之也。”课本中出现的名篇有唐韩愈的《马说》、柳宗元的《捕蛇者说》,宋周敦颐的《爱莲说》,清袁枚的《黄生借书说》。
三. 表
古代奏议的一种,陈述某种意见或事情,为古代臣属进呈帝王的奏章之一。课本中出现的只有一篇,为三国时诸葛亮的《出师表》。公元277年,诸葛亮准备出师伐魏,夺取中原,出发前给后主刘禅写了这篇奏章,表明自己忠于蜀汉, 匡扶汉室的决心。文中名句有“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等。
四.赠序
古代文人送别时常以诗文相赠,集而为之序的,称为增序。后凡是惜别赠与的文章,都叫增序。其内容多推重、赞许或勉励之辞。课本中出现的是明代文学家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文中向来自家乡的年轻人马生介绍了自己少时的求学经历,勉励马生要珍惜时日,刻苦求学。
五. 铭
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颂功德的文字都叫“铭”。放在书案右边用以自警的铭文叫“座右铭”,课本中有唐刘禹锡的《陋室铭》。还有刻在石碑上,叙述死者生平,加以歌功颂德追思的叫“墓志铭”,如韩愈的《柳子厚墓志铭》(未学)。
六. 杂记
包括两类:
1.记载风景、琐事、感想等的一种文体。描写山川、景物、人事的,如《小石潭记》、《西湖游记》、《桃花源记》等。
2.笔记文。以记事为主,特点是篇幅短小,长的千字左右,内容丰富,由理事掌故、遗文逸事、文艺随笔、人物短论、科学小品、文字考证、读书杂记等。如《世说新语》(《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梦溪笔谈》(《以虫治虫》)。
七.游记
其实是杂记的一种,把它单列出来,是因为它在杂记中占有比较特殊的位置:游记是描写旅行见闻的一种散文形式,取材范围极广——可以描绘名山大川的秀丽瑰奇,可以记录不同地区的风土人情,并从中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文笔轻松,语言生动,记述较为翔实,给人以丰富的社会知识和美的感受。课文中选用的名篇有北魏郦道元的《三峡》(科学色彩浓),南朝梁武军的《与朱元思书》(写景、议论),唐代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写景、抒情),宋代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写景、议论),宋代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写景、抒情),宋代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写景、议论、抒情)。
八. 寓言
用假想的故事来说明某种道理,从而达到教育或讽刺目的的文学作品。“寓”是“寄托”的意思。通常是把深刻的道理寄托于简单的故事当中,借此喻彼,借小喻大,借古喻今,惯于运用拟人的手法,语言简洁锋利。课文中选用的寓言故事有《韩非子》中的《郑人买履》,《吕氏春秋》中的《刻舟求剑》,《战国策》中的《鹬蚌相争》。
九. 诗歌
我国出现的最早的文学体裁就是诗歌(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为《诗经》),后来逐渐演化为三种样式:诗、词、曲。
诗、词、曲的主要区别在于诗要求节奏和讲究韵律,词比诗的要求更加严格,词是一种配乐歌唱的诗体。去也是和乐演唱的一种韵文形式,但句法比词更灵活。
诗的最高成就表现在唐代。
从表现形式上看有四言诗,如《诗经》中的《关雎》、《君子于役》、《蒹葭》,三国曹操的《观沧海》;五言诗如唐代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五律),杜甫的《春夜喜雨》(五律)、《望岳》(五律),李白的《秋浦歌》(五绝)等;七言诗如唐代李白的《望天门山》(七绝)、《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七绝),汉语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七绝),杜牧的《赤壁》(七绝),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七律),白居易的《 钱塘湖春行 》(七律),李贺的《雁门太守行》(七律),宋代陆游的《游山西村》(七律)、《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七绝)等;杂言诗如唐代李白的《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五律、七律、五绝、七绝属近体诗,其他属古体诗。
乐府诗指汉魏南北朝乐府官署采集和创作的乐歌,简称为乐府(本是官署名称),后成为诗体名称。课文中选用的是《敕勒歌》、《木兰诗》。
词的鼎盛时期出现在宋朝。课文中选用的是宋代苏轼的《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江城子 老夫聊发少年狂》,李清照的《如梦令 常记西亭日暮》,范仲淹的《渔家傲 塞下秋来风景异》等。
曲在元代最盛行。课文中选用的是元代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张养好的《山坡羊 潼关怀古》。
《木兰诗》属于叙事诗。
诗的体裁有哪些
谢谢诗的体裁包括古体诗和近体诗,以及词和曲,还有现代诗。具体介绍如下:
1、古体诗。是诗歌体裁。 从诗句的字数看,有所谓四言诗、五言诗和七言诗等。
2、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格律诗,是一种讲究平仄、对仗和押韵的汉族诗歌体裁。为有别于古体诗而有近体之名。
3、词。词是一种诗的别体,萌芽于南朝,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到了宋代,经过 长期不断的发展,进入到词的全盛时期。
4、曲。一种韵文形式,出现于南宋和金代,盛行于元代,是受民间歌曲的影响而形成的,句法较词更为灵活。
5、现代诗。也叫“白话诗”,最早可追源到清末,是诗歌的一种,与古典诗歌相比而言,虽都为感于物而作,但一般不拘格式和韵律。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诗词
按有无完整故事情节:抒情诗、叙事诗;
按表现内容:田园诗、山水诗、讽刺诗、史诗、牧歌、哀歌、颂歌、哲理诗;
按表现形式:古体诗、近体诗、格律诗、律诗、绝句、排律、朗诵诗、打油诗、自由诗、十四行诗、歌谣、民歌、儿歌、童谣、散文诗、
扩展资料:格律诗也称近体诗,是古代汉语诗歌的一种,是唐以后成型的诗体,主要分为绝句和律诗。按照每句的字数,可分为五言和七言。篇式、句式有一定规格,音韵有一定规律,变化使用也要求遵守一定的规则。
自由诗是没有规则的音节、韵律及其他正规设计的诗。它追求“有机形式”,依靠言语的自然节奏。这种言语对诗的主题和感情来说是“自然”的。自由诗并非什么现代发明,但它随着现代主义的到来而占据显著重要的地位,并且构成了对19世纪诗歌固定形式的反叛。自由诗没有任何外在的形式可以利用,同以前的诗相比,可能是最难写好。
叙事诗是诗歌体裁的一种。它用诗的形式刻画人物,通过写人叙事来抒发情感,与小说戏剧相比,它的情节一般较为简单。这种体裁形式,有故事有人物等小说的内容,而且情景交融,兼有抒情诗的特点;情节完整而集中,人物性格突出而典型,有浓厚的诗意,又有简练的叙事,有层次清晰的生活场面。
古代诗歌又可分为近体诗和古体诗(古风),近体诗又分为格律诗(律诗〔五言律诗、七言律诗〕、绝句〔五言绝句、七言绝句〕)、词、曲;
新诗包括自由诗(五四以来产生的白话诗)、散文诗(以散文形式表现抒情诗内容)、民歌(民间流传,集体创作的诗)。
古代诗歌包括诗、词、曲。
1. 从诗歌的形式可分为:
① 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注意“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② 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③ 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词的一段叫一阙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阙、上阙、上片,第二段叫后阙、下阙、下片。
④ 曲,又称为词余、乐府。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套数是连贯成套的曲子,至少是两曲,多则几十曲。每一套数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须同一宫调。它无宾白科介,只供清唱。
2. 从诗歌的题材可分为:
① 写景抒情诗,歌咏山水名胜、描写自然景色的抒情诗歌。古代有些诗人由于不满现实,常寄情于山水,通过描绘江湖风光、自然风景平寄寓自己的思想感情。这类诗常将要抒发的情感寄寓在后描写的景物之中,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寓情于景。其风格清新自然。
② 咏物言志诗,诗人对所咏之物的外形、特点、神韵、品格进行描摹,以寄托诗人自己的感情,表达诗人的精神、品质或理想。
③ 即事感怀诗,因一事由而引发诗人的感慨,如怀亲、思乡、念友等。
④ 怀古咏史诗,以历史典故为题材,或表明自己的看法,或借古讽今,或抒发沧桑变化的感慨。
⑤边塞征战诗,描写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的军旅生活,或抒发们乐观豪迈或相思离愁的情感,风格悲壮宏浑,笔势豪放。
格律:古典诗歌形式要求的总称。“格”,就是格式,包括某一诗体的句数、每句的字数、节奏、某些句子的格式(句式)、对仗(类似修辞的“对偶”)等;“律”,就是音律,包括每句各字的平仄(声调高低)、某句的押韵、用韵的要求等。
从格律上看,诗可以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或律诗,包括绝句。从字数上看,有四言诗,五言诗,六言诗,七言诗。 四言诗和六言诗很少见。
古体诗是依照古代的诗体来写的,简单的说,凡是不依照近体诗的格律来写,不受近体诗格律束缚的诗,都是古体诗(本书不论)。
近体诗大致分为三种:律诗,排律,绝句。
近体诗以律诗为代表,律诗的意思就是依照一定的格律来写成的诗。律诗的韵、平仄、对仗等,虽有许多讲究,但主要具有以下四个特点:
⑴ 每首限定八句,五律共四十字,七律共五十六字;
⑵ 都押平声韵;
⑶ 每句的平仄都有规定;
⑷ 每首必须有对仗,对仗的位置也有规定。
有一种超过八句的律诗,称为长律。长律一般是五言的,往往在题目上标 明韵数,如王维《河南严尹弟见宿弊庐访别人赋十韵》,就是一百字;白居易《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就是一千字。这种长律除了尾联(或首尾两联)以外,一律用对仗,所以又叫排律。
绝句的字数比律诗少一半,在形式上就等于半首律诗,所以格律要求和律诗一样。
另外五律,七绝的侧重点是 首先这几个概念不是独立的,他们有时是相互交叉的。 古代诗歌分两类,一是古体诗,一是近体诗。 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绝句
中国诗体。又称截句、断句、绝诗。每首四句,通常有五言、七言两种。简称五绝、七绝,也偶有六绝。它源于汉及魏晋南北朝歌谣。唐以后盛行近体绝句,格律同于八句律诗中的前、后或中间四句。所以,唐人有的在诗集中把绝句归于律诗◇来也有学者认为绝句是截于律诗之半而成。绝句灵活轻便,适于表现一瞬即逝的意念和感受,广为诗人所采用,创作之繁荣超过其他,绝句也被人视作唐人乐府(后面还有详细说明)。
律诗
中国近体诗的一种。格律严密。发源于南朝,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首分别为五言、六言、七言句,简称五律、六律、七律,其中六律较少见。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8句。如果仅6句,则称为小律或三韵律诗;超过8句 ,即10句以上的 ,则称排律或长律。通常以8句完篇的律诗,每2句成一联,计四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破题,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结句。每首的二、三两联(即颔联、颈联)的上下句必须是对偶句。排律除首末两联不对外,中间各联必须上下句对偶。小律对偶要求较宽。律诗要求全首通押一韵,限平声韵;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律诗每句中用字平仄相间。上下句中的平仄相对,有仄起”与平起”两式。另外,律诗的格律要求也适用于绝句。 总而言之,区别在于绝句是四句,律诗是八句。
古体诗
古体诗又称古诗、古风,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诸体◇世使用五言、七言较多。五言简称五古”,七言简称七古”。古体诗不拘句数,不求对仗,也不大讲平仄,用韵较为自由。 近体诗 近体诗是相对古体诗而言的,产生较晚,起源于南朝,至唐初成熟。其中的律诗,形式固定,格律严密,每首八句。单句叫出句,双句叫对句,合起来称为一联。一二句叫首联,三四句叫颔联,五六句叫颈联,七八句叫尾联。颔联、颈联一般要对仗。首句可用韵可不用韵,通常押平声韵。五言简称五律”,七言简称七律”,十句以上的称排律。其中的绝句,又称绝诗、截句。它好像截取律诗的一半,每首四句。就其规格看,有的后一联对仗,类似律诗的首联、颔联;有的前一联对仗,类似律诗的颈联、尾联;有的两联都对仗,类似律诗的颔联、颈联;有的不用对仗,类似律诗的首联和尾联。绝句的韵脚在二、四两句,通常押平声韵。第一句如押韵,也押平声字。绝句有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两种,简称五绝”和七绝”。
汉乐府
在中国中古时期的汉魏两晋南北时代,中央政府一直设置着管理音乐和歌曲的专门官署乐府,负责采集和编制各种乐曲,配诗演唱。这些配乐演唱的诗歌,就称为乐府诗,也简称乐府。 在体式上,乐府诗以五言为主,兼有七言及杂言。句式比较灵活自由,语言自然流畅,通俗易懂,琅琅上口,生活气息非常浓厚。他的思想性主要有:
1、反映的是老百姓被君主、官吏所奴役和迫害的痛苦;
2、反映的是人民群众流离失所的痛苦;
3、批判了上层社会的腐朽生活。他的艺术性主要有;
1、叙事性成分占很大比重,并通过叙事塑造人物形象,从乐府开始,中国叙事诗开始了新纪元;
2、比兴的大量运用,是以前诗歌所没有的;
3、形式多样,有四言句,有五言句 ,有杂言句,语言活泼生动。乐府民歌继承和发扬了《诗经》的传统,思想性和艺术性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它与近体诗的区别是句式比较灵活自由,比兴的大量运用,形式多样,语言活泼生动。而绝句,律诗讲究严格的格律、平仄、押韵,讲究语言的凝练,意境的营造等。
2 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诗体分为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等。
3 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词的一段叫一阙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阙、上阙、上片,第二段叫后阙、下阙、下片。
4 曲,又称为词余、乐府。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套数是连贯成套的曲子,至少是两曲,多则几十曲。每一套数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须同一宫调。它无宾白科介,只供清唱。
5 新诗(或称白话诗)
近体诗(格律诗、今体诗
中国古代诗歌分类表
中国古代诗歌分类:
古诗(古体诗)有固定的诗行,也会有固定的体式。相对于近体诗,古诗的格律限制较少。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仗、声律,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汉魏以后的古诗一般以五七言为基调,押韵、转韵有一定法式。
所有古体诗都是按照诗句的字数分类。四字一句的称四言古诗,简称四古;五字一句的称五言古诗,简称五古;七字一句的称七言古诗,简称七古。四言诗,远在《诗经》时代就已被人们采用了。但至唐代却逐渐衰微,写它的人很少了。
五言古诗,是古体诗的正统,写的人很多。七言古诗,不是古体诗的主流,这是它起源较晚的缘故。所以,七言古风颇受七言近体诗的影响。
扩展资料:
中国古代诗歌,一般称作旧诗,是指用文言文和传统格律创作的诗,是广义的中国古代诗歌,可以包括各种中国古代的韵文如赋、词、曲等,狭义则仅包括古体诗和近体诗,是人类许多民族在语言的发展中产生的一种文化表现形式,古代诗歌多是文人墨客,通过诗歌写作吟唱表现心中的思绪。
诗歌是中国文学中最早成形的文学体裁,发展也最为充分。现存的上古歌谣,已生动地反映了中国先民的生活情况和内心祈愿,简短、生动的形式,也已表现出中国民族语言的力量。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中国古代诗歌
古代诗歌包括诗、词、曲。
1. 从诗歌的形式可分为:
① 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注意“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② 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③ 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词的一段叫一阙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阙、上阙、上片,第二段叫后阙、下阙、下片。
④ 曲,又称为词余、乐府。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套数是连贯成套的曲子,至少是两曲,多则几十曲。每一套数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须同一宫调。它无宾白科介,只供清唱。
2. 从诗歌的题材可分为:
① 写景抒情诗,歌咏山水名胜、描写自然景色的抒情诗歌。古代有些诗人由于不满现实,常寄情于山水,通过描绘江湖风光、自然风景平寄寓自己的思想感情。这类诗常将要抒发的情感寄寓在后描写的景物之中,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寓情于景。其风格清新自然。
② 咏物言志诗,诗人对所咏之物的外形、特点、神韵、品格进行描摹,以寄托诗人自己的感情,表达诗人的精神、品质或理想。
③ 即事感怀诗,因一事由而引发诗人的感慨,如怀亲、思乡、念友等。
④ 怀古咏史诗,以历史典故为题材,或表明自己的看法,或借古讽今,或抒发沧桑变化的感慨。
⑤边塞征战诗,描写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的军旅生活,或抒发们乐观豪迈或相思离愁的情感,风格悲壮宏浑,笔势豪放
古代诗歌包括诗、词、曲。
1. 从诗歌的形式可分为:
① 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注意“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② 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③ 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词的一段叫一阙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阙、上阙、上片,第二段叫后阙、下阙、下片。
④ 曲,又称为词余、乐府。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套数是连贯成套的曲子,至少是两曲,多则几十曲。每一套数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须同一宫调。它无宾白科介,只供清唱。
2. 从诗歌的题材可分为:
① 写景抒情诗,歌咏山水名胜、描写自然景色的抒情诗歌。古代有些诗人由于不满现实,常寄情于山水,通过描绘江湖风光、自然风景平寄寓自己的思想感情。这类诗常将要抒发的情感寄寓在后描写的景物之中,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寓情于景。其风格清新自然。
② 咏物言志诗,诗人对所咏之物的外形、特点、神韵、品格进行描摹,以寄托诗人自己的感情,表达诗人的精神、品质或理想。
③ 即事感怀诗,因一事由而引发诗人的感慨,如怀亲、思乡、念友等。
④ 怀古咏史诗,以历史典故为题材,或表明自己的看法,或借古讽今,或抒发沧桑变化的感慨。
⑤边塞征战诗,描写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的军旅生活,或抒发们乐观豪迈或相思离愁的情感,风格悲壮宏浑,笔势豪放
古代诗歌包括诗、词、曲。
1. 从诗歌的形式可分为:
① 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注意“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② 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③ 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词的一段叫一阙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阙、上阙、上片,第二段叫后阙、下阙、下片。
④ 曲,又称为词余、乐府。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套数是连贯成套的曲子,至少是两曲,多则几十曲。每一套数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须同一宫调。它无宾白科介,只供清唱。
2. 从诗歌的题材可分为:
① 写景抒情诗,歌咏山水名胜、描写自然景色的抒情诗歌。古代有些诗人由于不满现实,常寄情于山水,通过描绘江湖风光、自然风景平寄寓自己的思想感情。这类诗常将要抒发的情感寄寓在后描写的景物之中,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寓情于景。其风格清新自然。
② 咏物言志诗,诗人对所咏之物的外形、特点、神韵、品格进行描摹,以寄托诗人自己的感情,表达诗人的精神、品质或理想。
③ 即事感怀诗,因一事由而引发诗人的感慨,如怀亲、思乡、念友等。
④ 怀古咏史诗,以历史典故为题材,或表明自己的看法,或借古讽今,或抒发沧桑变化的感慨。
就是每一句都有7个字组成的诗
五言律诗
每一句都由5个字组成
藏头诗
其诗意分两层,第一层是普通的读法,第二种是每句的首字串联起来,又是一个新内容
藏尾诗
同上,每句句末一字串联,为第2层意思
按国别可分为本国诗歌和外国诗歌。
中国诗歌按创作的时代和诗歌所反映的时代内容,可分为现代诗歌和古代诗歌(古典诗歌)。1919年,"五四"新文学运动开始并发展起来的新诗以及反映现代生活和思想感情的某些旧体诗,是现代诗歌;1919年"五四"运动以前写作的如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元曲等等旧体诗,是古代诗歌。旧体诗中,除词和曲之外的诗歌,还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与绝句、律诗等格律诗相对而言,除绝句、律诗以外的旧体诗称为古体诗;从南朝开始到唐代形成的绝句、律诗、排律等与古体诗相对而言的旧体诗称为近体诗
按内容,诗歌可分为抒情诗和叙事诗。抒情诗主要是通过直接抒发作者内心的感受来反映社会生活,根据作者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和诗歌内容,抒情诗又可分为颂歌、哀歌、恋歌、田园诗、山水诗、讽刺诗、史诗等等。叙事诗主要是通过对事件的描述和人物形象的塑造来反映现实生活,它以叙事为主,且以抒情的方式叙事,一般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人物形象。
按形式,诗歌可分为格律诗、自由诗、散文诗、民歌等,它们都具体体现各自不同的形式特点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