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宋教仁不死,世界会怎么样?如果宋教仁不死,只不过我们现在抱怨的是另一个党派而已,统治者永远都是一样的,为了自己的政治野心而潜...
假如宋教仁不死,世界会怎么样?
如果宋教仁不死,只不过我们现在抱怨的是另一个党派而已,统治者永远都是一样的,为了自己的政治野心而潜规则群众而已,宋是人,不是女娲。
如果宋教仁不死,今天的世界将是美国、中国的世界,紧随其后的是欧洲,再往后有可能是俄罗斯,但是绝对没有日本,因为日本会和菲律宾、印尼差不多。
如果宋教仁不死,今天就没有韩国和朝鲜,只有一个korea。
如果宋教仁不死,就没有李登辉陈水扁这些小丑。
如果宋教仁不死,南海永远是南海,不会变成“东海”或者“西菲律宾海”。如果宋教仁不死,现在世界的人口也不会到60亿。
如果宋没死,中国确实是有可能不会后来发展的那样悲剧。
国民党没有了讨袁的借口,只有坐在北京继续和袁世凯谈,而袁世凯也不会是像后来的军阀那样动不动付诸于战争,有国民党的这个制约他也不大会搞称帝的闹剧。
但宋的影响大概也就仅限于此了,就如同楼主所说,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孙中山和陈其美对宋的死脱不了干系,说明他在国民党内部也不是个能掌控全局的人。再加上本人三十出头,国民党和北洋直接的矛盾有多少可能被化解?另外在袁的一边,他的晚年之所以要称帝,除了其个人野心外,实际上他是发现了,其实他这个所谓的“大独裁者”其实也掌握不了国家的局势,非北洋系的军阀对他也就是阳奉阴违,就是北洋系内部,已经坐大了的几个人物,对他也仅仅是在不损害自己利益的情况下听听他的。在这种情况下妄图靠一个议会,一个内阁就阻止国家进入内战状态,老实说不大可能
如果宋教仁秋瑾黄兴等革命烈士都没死,会怎么样?
有他们在辅佐孙中山,孙中山会很快统一中国吗如果蔡锷将军没有英年早逝的话,他之后会有怎样的发展?
蔡锷可以称得上是文武双全,他的英年早逝的确让人惋惜,如果他没有那么早就去世的话,北洋军阀不会变成那种混战的局面,起码四川的局势不会成为后来那个样子,有蔡锷在,云南的唐继尧会安分很多。
被招进入北京蔡锷,字松坡,出身农家,年轻的时候进入长沙实务学堂,是梁启超先生的得意门生。后来到日本学习军事,回国后一直在军界任职,辛亥革命时期他领导了云南的“重九起义”,成为了云南都督,深受云南军民拥戴。
当时的袁绍凯利用资产阶级的软弱性,逼孙中山下台,成为了中华民国的临死大总统,登上总统宝座的袁世凯想起远在云南手握军政大权的蔡锷,感到非常不安,可又鞭长莫及,于是在1913年把蔡锷调到了北京,任命他为编译处副总裁、全国经界局督办。
蔡锷虽然被授予了高级职务,但是并没有什么权利,每日还被人暗中跟踪,甚至往来的信件都要被人暗中调查,这时期的蔡锷选择了静观其变,伺机而动。
设计返回云南在经常的两年时间里,蔡锷彻底的认清了袁世凯的真满目,看到袁绍凯在复辟道路上越走越远,蔡锷与天津的梁启超设定了反袁世计划,两人商定了“云南于袁氏下令称帝后即独立,贵州则越一月后相应,广西则越两月后响应,然后以云贵之力下四川,以广西之力下广东”的计划。
同时他通过密电与西南军政人员互相通气,秘密派人到滇、桂、湘、粤地区运动。但为了迷惑袁世凯,蔡锷表面上则装作不理政事的样子,整日留恋于小凤仙处,1915年11月11日,在小凤仙的掩护下,蔡锷潜回天津,从天津乘船来到日本,然后又转道香港、河内,最后在12月19日回到了昆明。
领导护国运动回到昆明后的蔡锷连续会同其他领导人召开了四、五次滇军军官会议,决定进行武装讨伐袁世凯,由于这次战争的目的就是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维护共和国体,所以称为护国战争。
1915年12月25日,蔡锷、唐继尧等人联名宣布云南独立,为了能让原本摇摆不定的唐继尧能够坚定的反袁,蔡锷推荐他为军政府都督,蔡锷为第一军的总司令。
袁世凯听到这个消息后,紧急调曹锟、张敬尧率领部队进趋泸州,同时发电给刘存原的第二师布防四川南部,龙觐光进军云南南部,企图利用兵力的优势将护国军消灭。
但事态的发展完全不在袁世凯的控制之内,蔡锷率领的护国军一路高歌猛进,1月16日出云南,21日便攻占了四川宜宾,紧接着就进军南溪,打得伍祥祯溃不成军。但是在关键时刻唐继尧却没有及时给蔡锷补充军粮,使得蔡锷在3月下旬不得不停止进攻,与北洋军在纳溪和大洲驿之间对峙。
这时贵州都督刘显世及时的送来了五万元军饷,暂时解了燃眉之急,蔡锷于17日带病进军,一举攻下江安、南川、彭水等地,北洋军阀全线崩溃,护国战争取得了巨大的胜利。
可惜的是由于长期随军的艰苦转战,蔡锷的病情急剧恶化,在1916年11月8日,蔡锷在福冈大学医院去世,年仅34岁。
可以说如果蔡锷没有过早的去世,他带领护国军打造的稳定局面,起码会持续到日本侵华时期,那样的话中国的抗日战争也不会如此辛苦,日本也不可能再中国如此肆无忌惮。
蔡锷生于1882年12月18日,字松坡,湖南邵阳人,发迹于云南,成名于云南。
蔡松坡在只有34年的一生中,似乎只做过两件事:
第一件是在武昌事发后率领云南军界起义,响应辛亥革命,当上了云南军政府都督;
第二件是在袁世凯称帝后秘密潜回云南,率先竖起“护国讨袁”的旗帜,最后成功逼迫袁世凯取消了帝制。
虽然只有这两件事,但却已经足够让他成为历史书上不会被磨灭的传奇。
如果要论蔡松坡一生是革命心更重,还是私心更重,我认为应该是革命心。
但是,我们也不应该忽视他的私心,特别是在政治上的私心,或者称为野心更合适。
蔡锷在1902年考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与当时同在陆军士官学校学习的蒋百里、张孝准并称“中国士官三杰”,而三人回国以后,蔡锷在政治上的成就是最高的,名气也高于蒋、张两人。
蒋百里虽然是“制造将军”的将军,但是只论名气的话,确实不如蔡松坡,这是因为蔡锷更懂得如何在政治上投机,或者投资。
在袁世凯势大的时候,蔡锷说他“宏才伟略”,即便是孙中山发动“二次革命”的时候,蔡锷也仍然表示支持和拥护袁世凯。
后来,袁世凯调蔡锷进京,蔡也是欣然往之,蔡自己也能感受得出袁世凯对自己的看重,当时袁世凯正在极力地拉拢他,如果去了北京,在政府中枢任职,必然更利于自己以后的发展。
如果蔡锷自己真不想去北京的话,他远在云南,手握一省军权,袁世凯恐怕也会投鼠忌器。
在袁克定和“筹安会”为袁世凯筹划称帝的时候,蔡锷也是点头表示支持和拥护。
直到袁世凯被群起而攻之的时候,蔡锷发现袁世凯已经玩不转了、撑不住了,所以赶紧溜回了云南。
如果袁世凯真的在监控蔡锷话,蔡能走得脱吗?就连远在上海的陈其美,袁世凯即便已经四面楚歌,也能让人取了陈其美的性命,何况一个只身在北京的蔡松坡?
袁世凯欣赏蔡锷,因此多少有些不愿迫害罢了,蔡锷在京3年没有回云南,也是因为他仍然抱有期待。
但是,蔡锷因为在“二次革命”中支持袁世凯,又表示拥护袁世凯称帝,如今袁世凯的处境岌岌可危,如果哪天袁倒台了,蔡松坡恐怕很难有好果子吃了。
所以,在这关键时刻,蔡锷必须扭转自己的形象,成为一个“反袁斗士”,他在回到云南后发表“告滇中父老文”,也是一口一个“袁逆”。
在1916年1月发布的“护国军政府布告”中又将袁称为“国贼”,痛数袁世凯“十九罪”。
最后,率先和唐继尧竖起了“护国讨袁”的旗帜。
这是他的革命心,但又何尝不是他在政治上的私心?
蔡锷回到云南,唐继尧已经坐稳了都督的位置,自然不可能将云南还给蔡锷,怎么办?当然是另外找一个地盘了。
因此,他的护国军一路打去了四川。
蔡锷是一个革命家,也是一个政治家,当然,说到底他也是一个军阀。
蔡锷如果不死的话,他当然会成为四川的当家人,后来的刘湘自然也就不会成为川系军阀的头头了。
同时,蔡锷与孙中山的关系还算过得去,所以如果他能够转头支持孙中山的话,允文允武的蔡锷日后肯定能够在国府中占据一席之地,但是肯定不会高于胡汉民、廖仲恺、汪精卫他们。
汪蒋相斗,汪精卫成了汉奸,最后死在了日本;胡蒋相争,胡汉民被软禁,被逐渐边缘化。
所以,在蒋介石崛起以后,蔡锷的发展将会取决于他对待蒋介石的态度,但是我恐怕他向蒋低头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最后被蒋介石铲除的可能性更大。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