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有哪些人口分布是受自然、社会、经济和政治等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自然环境对人口分布的影响,主要通过纬度、地势...
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人口分布是受自然、社会、经济和政治等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
自然环境对人口分布的影响,主要通过纬度、地势地形和气候反映出来。纬度过高或过低对人类生活都不相宜,高纬度地带的限制尤为严酷。寒冷、土壤冻结、光照不足使土地得不到开发,迄今人类定居的北界大致与一月平均气温 -20℃的等温线相合。地势高、起伏大也妨碍人类居住。
历史条件也是影响人口分布的一个因素。历史上人口长期增殖的结果,往往造成在开发较早、历史悠久的地区,人口一般较多,例如旧大陆的人口密度比新大陆要高。
扩展资料:
中国人口分布除在水平方向上极不均衡外,在垂直方向上也呈现出平原区人口密集,由平原向周围的丘陵、高原和山地,随地势增高存在人口递减的规律。
由于历史的原因,至今中国的工业生产水平不高,城镇化水平较低,城镇人口比重小,农业在全国人民的经济活动中仍然占据优势,这是中国现阶段的经济特征,也是当前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这种情况对中国人口分布的基本面貌起了决定性的影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人口分布
社会因素:经济、交通、文化、政策等。
长三角地区有的省份人口增长创40年来新低,给当地造成了哪些影响?
长三角地区的人口增长屡创新低,导致当地人口老龄化越来越严重。人是我们经济发展中的重中之重,人不仅能创造相应的经济效益,又能进行消费,带动货币的流通。随着人口数量的减少,那么相应地区的经济效益必然会降低,整个城市的经济效益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节奏都会变得缓慢。
人口增长创新低,但是年龄大的人口数量却越来越多。这必然会加剧所有家庭的养老负担而我国的养老体系还并不是很完善,很多农村老人的养老问题还是一大社会隐患。虽然我国现在的社保缴纳很普及,但是在我国发展的初期阶段并没有缴纳,导致现在很多老人都没有社保或者勉强靠国家提供的低保过日子,这样给中年人带来很大的负担,进而影响中年人生育的想法,上有老下有小是我们现在很多家庭的真实写照,所以很多家庭不愿意选择生二胎,因为养孩子的压力更是让人焦灼,这也导致我国的生育率越来越低,老龄化更加严重。长三角地区还没有完善的养老体系来应对老龄人的养老、医疗问题,所以未来的发展形势较为严峻。
长三角地区的人口年龄步入老龄化,但是社会发展还没有像发达国家一样,做好了应对老龄化的准备。很多发达国家在步入老龄化的时候人均GDP是现在长三角地区的几百倍,所以发达国家的老人在退休之后有足够的资金来养老和生活,能够保障自己的医疗健康,并不会给自己的子女带来很大的压力。但是长三角地区的人均GDP较低,这也意味着老年人并没有足够的财富来保证自己的退休生活。
为了应对这一现象,长三角地区政府应该出台相应的政策,比如为老年人提供一些简单的工作岗位,帮助老人发挥自己的余热;在不影响社会经济平衡的前提下,可以出台相应的福利政策,刺激新增人口的出生率,改善城市的老年人和幼儿的比例,进而改善未来社会的老龄化;提高老年人相应的看病福利政策,让老人看病无忧,为老人提供健全的社会保障政策,让老年人不惧怕成为社会的负担,安心享受晚年。
人口快速增长对地球造成了哪些压力
粮食产量赶不上人口增长, 使世界粮食供应日趋紧张.
2)人口增长对森林资源的压力。人口过分增长势必毁林造田, 毁林盖房, 使越来越 多的森林资源遭到破坏.
3)人口对能源的影响。人口增加使能源供应紧张并缩短了化石燃料的耗竭时间.
4)人口对水资源的影响。人口增加相当于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减少. 同时,生活水平提高,城市人口膨胀和经济发展, 人均用水量, 生活用水量和生产用水量大大增加, 导致出现大范围的缺水现象. 人口增长扩大了对耕地的需求, “围湖造田”严重地破坏了地表水资源, 使湖泊数量和面积都大大减少.
5)人口对矿产资源的影响。人口激增, 对各种矿产资源的需求正在加剧.造成资源供给的长期供求压力, 也诱发了严重的环境问题.
6)人口对气候的影响。人口增长, 会因呼吸,燃烧和工业发展使排入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硫氧化物等增加, 可能引起酸雨和光化学烟雾事故.
一、人口增长对生存环境的压力
1、生存空间及承载力
宇宙环境是无限的,但是适合于人类生存的环境空间是有限的,而就是地球(屹今为止唯一发现的)地球的重量5.875×1021t,面积510083042km2(即5.1亿km2).
纵观人口增长史,我们将发现越往前人口增长1倍的时间(倍增期)越长,越往后,增加1倍的时间越短.公元时代开始,人口增长1倍约用450年,第二次增长1倍时间为400年,接着,为100年,45年.目前是35年左右,有人以1970年世界人口为36.8亿做基数,按每35年人口增长1倍的固定增长速度计算,到公元2705年,整个地球表面每m2将有10个人,到公元3535年全世界人体的总重量超过地球的重量.这是难以想象的情景.
另外,地球对人口的容纳量,不光指按容器的容积大小计算,而是指人类在地球上维持永久生存下去的最多人口数,地球上植物的总产量按能量计算,每年为660×1015千卡,每人每天维持正常生存需能量2400千卡,年需能量8×105千卡,那么要养活地球上60亿人口年需能量4.8×1015千卡,占植物总产量的0.73%.按这样计算,地球上的植物总产量可养活8250亿人口,但人类仅能获取植物总产量的1%,因此,仅能养活82亿人口,况且地球上以植物为食的不仅仅是人类,其它各种动植物都直接、间接地以植物为食,还有许多植、动物是不能供人类食用的.
2、对气候的影响
人口增长,会因呼吸、燃烧、工业发展等使排入大气的CO2、NOX、SO2增加,引起酸雨和光化学烟雾、温室效应等发生.近百年来,全球地面气温增加0.3~0.6℃.80年代为本世纪最热的10年,1988年平均比1949~1979年增加0.34℃,海平面上升14.4cm,我国上升11.5cm,估计到2030~2050年,全球年平均气温比近几十年还要高1.5~4.5℃,将比过去一个世纪高5℃左右.
3、对城市环境的影响
目前世界平均城镇人口比例为42.2%,而发达国家城镇人口比例为79%,我国1990年城镇人口占26.2%,约3亿人,1982~1990年间每年以4.35%的速度递增,高于49~81年的3.99%递增速度,2000年,我国城市人口比例达35.7%.
人口城镇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但由于人口过分集中,导致住房拥挤(90年底,我国城镇共有无房户、困难户800多万户,1988年统计,全国人均居住面积在2m2以上一特困户尚有55万户).2002年统计,我国城市居民平均居住面积21.3m2.交通堵塞,是城市的另一大难题,据统计世界295个城市公共汽车行驶速度,天津倒数第一,北京第二,我国各大城市速度逐年下降,水源紧张、环境污染(大气、噪声、垃圾、卫生、绿地).究其原因,均为人口膨胀,市区人口过密所造成的.
就业困难
二、人口增长对自然资源的影响
地球上水的总量为13.8亿km3,其中96.53%以上为海洋咸水,地球淡水的总量为0.35亿km3,只占全球总水量的2.53%.其中3/4是在南、北极的冰帽和冰川中.因此,人类易于利用的淡水约占全部淡水的20%左右.而直接能取用的河、湖淡水仅占全部淡水的0.5%,可见能供人类直接利用且易于取得的淡水资源是十分有限的.
由于人口的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在某些国家某些地区,对水的需求量已达到本地区供应能力的极限.公元前一人一天耗水12L,中世纪增加到20~40L,18世纪到60L,当前欧美一些大城市每人每天耗水达500L,每年人均耗水超过104m3,每年消耗水资源的数量远远超过其它任何资源的使用量.据统计,全世界每年用水总量接近3万亿m3,目前许多地区缺水问题十分严重.
我国水资源总量2.8×104亿m3,但人均占有量仅为2693m3,居世界第109位,被列入全世界人均水资源13个贫水国之一.全国668个城市中,目前有400个城市缺水,北京城市尤为突出.据统计,我国城市平均日缺水量为1600万m3,北京、山东、沈阳、长春等都是缺水城市(1984年192个城市缺水,说明人口的增长,需求量加大).
二、粮食问题、土地问题
随着人口的增加,人类对粮食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加.据美国国际粮食政策研究所推算,现在世界粮食增长赶不上人口增长的速度.1985年后人口增长速度未变,则每年将短缺1亿吨粮食和5000万吨蛋白质,将会有更多国家人民不得不处于饥饿和营养不良的状态.
造成粮食短缺的一个原因是世界上可耕地面积有限,而且分布不均,其中最肥沃而又便于耕种的土地均已开垦,剩下的若开垦则需要大量投资.实际上各个国家人均占有耕地的数量是极不平均的.许多国家和地区几乎没有扩大耕地的可能.有些地区甚至还需要退耕还林、还牧.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工业、城市、交通占地的不断增加,使耕地面积不断缩小.虽然人们还可以通过改革耕作技术和增加农业投资等措施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使粮食获得较高的收获,但目前粮食增产是有限度的.最根本的措施是控制人口的增长.
中国人均占有耕地少,加之人口增长过快,人均耕地面积越来越少,人地矛盾日趋尖锐.1953年全国人均耕地面积为0.18公顷,每公顷耕地平均养活5.5人,目前我国每年出生人口1500多万人,而耕地面积每年由于工业、城市、交通占地而减少40~50万公顷,以致造成人均耕地面积不足0.1公顷.每公顷耕地平均需要养活9.8人.预计到2050年,每公顷耕地需养活12人左右.浙江省人均耕地不足0.05公顷,福建省只有0.04公顷.
预计到2050年,我国人口达到16.4亿,而耕地面积则下降到7300万公顷(由目前的9600万公顷),按16亿人均年消费粮食600kg计算,我国共需粮食9.84亿吨,需每公顷产粮13.5吨,而目前粮食单产最高年份(1984年)只有3.6k/ha,比现在需要提高粮食单产2.7倍.达此指标是相当困难的,只有控制人口的增长才是唯一出路.
三、能源与资源的问题
自然资源的耗竭问题指的是不可更新资源,包括矿产、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等).
世界能源消耗速度迅速增加,目前消耗最多的是石油、煤炭等化石能源、石油年能源消耗量占总量中的38%,发达国家多,如日本石油、天然气消耗占总耗能额的65.8%,煤仅占18.8%,美国石油、天然气消耗额占总额的65.6%,煤占29.3%,而我国能耗特点是以煤为主,1990年煤耗占75.06%,石油、天然气仅占19.4%.
矿产资源:我国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少,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而庞大的人口数量对矿产资源需求,已使我国在允许的人均矿产消费很低的情况下,成为一个资源消费大国.每年矿石采掘量达50亿吨,年人均5吨.总量超过了美国的采掘量.不仅造成资源的紧张,而又诱发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很多矿产品和加工产品又被用来满足新增人口的需要.
人口对环境的影响
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加与科学技术的进步,一方面在利用环境与征服自然方面取得很大发展,同时也带来一些严重的问题.这就是目前经常从新闻媒介得知的生态危机.这是由于人对自身的发展失去控制而使环境遭到破坏,破坏的严重程度已影响到人本身,也威胁着许多其他物种的继续生存.许多关心人类生存环境的学者面对这种惊人的事实深感不安,他们大声疾呼要求人们实行自我控制,以维持自身与生态环境间的平衡.虽然他们也认识到,造成这种危机的原因很多,但是降低人口的增长速度,减轻对环境的压力,则是十分重要的措施,否则环境条件将继续恶化.
人口的数量,即一地区的人口密度,与环境的关系十分密切.从中世纪以来,中、西欧植被的变化情况就是个很好的例证.昔日,居住于平原与河谷的农民砍伐森林,把比较平坦的地方开辟为肥沃的农田,形成人口密集的农业区.但是,在农业地区的边缘和农业区之间则是丘陵与低山,那里生长有茂密的森林,由于不适于耕作而被保留下来.由于森林植被与丘陵地形这两种现象密切相关,所以,居住在中、西欧的丘陵地区的人往往把森林这个词视为包含着地形崎岖的地区.这地区森林面积的扩大与收缩就与人口增减密切相关.在战争、疫病和饥荒时期,人口数量下降,丘陵上的森林就向低的地方与平原区扩展;在社会稳定,人口增长时期,森林面积就收缩.在1337—1453年,英法之间持续的百年战争,使人口大量减少,森林面积大大扩展.在法国,农民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英国人把森林带到了法国”.在美国的东北部也有这样情况,最初的移民到达之后,就砍伐森林、开辟农田.当时,农业随着森林砍伐的速度而发展,以致于大片的森林消失.可是,从20世纪以来,许多农民离开农村转向城市,森林也就向农田扩展,森林面积又在逐步扩大.
上述例子只是人口的数量与生产方式的变化同森林面积的消长的关系,并没发生森林环境的重大变化而影响到自身的生存.而西班牙人在古巴烧毁森林作为种植咖啡的肥料以获取利润,却导致更严重的后果.他们并未预料到大雨把没有森林掩护的裸露土壤全部冲刷掉,而留下的却是赤裸裸的岩石,非但咖啡无法生长,森林也难以恢复.
森林受到人类破坏的后果是严重的,草原也同样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而达到相当严重的地步.某些证据表明,从罗马时期以来,由于在撒哈拉沙漠边缘地区的矮草草原上过度放牧,结果沙漠的面积逐渐扩大.我国也有类似的情况,内蒙古南部的一些沙漠也是由于历史上不合理的开垦所造成的.过去经常说的“沙漠南移”实际上是一些地方由于不适当的大量开垦,从而助长了沙漠面积的扩大.
以上的事例充分说明,由于人口数量的增加,因而给环境带来沉重的压力,结果形成严重的生态危机.其实,这种结论并不完全正确.拿人们的消费来说,工业发达国家人们的生活水平比较高,其消费的物质比发展中国家多得多.例如,美国人均消费的能源折合标准煤计算是10吨/人·年(1980),消费的肉类是108公斤/人·年.这个数字比发展中国家不是高几倍、十几倍,而是几十倍.总起来计算,美国人口约占世界人口的5%,而每年消耗的资源大约占世界40%,所以,在美国每增加一个人要比发展中国家每增加一个人,对世界环境所施加的影响大得多.
中国劳动人口减少约4000万人,会对社会带来哪些影响?
我国一直以来都是世界人口大国,在清朝时期我国的人口总量就已经将近达到世界人口总数的25%了。对于人口数量来说,一直是一个非常微妙的问题,人口过多,物资不够分配就会导致物资匮乏;人口过少,又会导致劳动力不够,社会难以向前持续发展。但是问题就在于对于一个国家来说究竟多少人口算多,多少人口算少呢?这就要根据个国家目前的发展速度,资源总量,就业情况等等去进行分析,最后制定一个合理的数量区间,当人口在这个区间内的时候都是合理的,一旦发现高于或低于这个区间,这个时候政府一般就会进行相关的人口政策,这就是我国进行人口普查的一个主要目的。
根据去年第七次人口普查的调查结果发现,我国的劳动人口相较上一次人口普查下降了4000多万左右,这对于我国的未来发展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情,毕竟我国目前全国人口总数在只有14亿,下降4000万就意味着我国至少少了20%左右的劳动人口。当然,这主要是和两个问题有关:1,。随着我国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工业产业生产逐渐向自动化,机械化,电子化转移,这样相对来说机器能做到的事情就会越来越多,并且由于机器效率高,成本低,工作强度大,比人类的工作能力强的多,这样就会有很多生产线的工人被辞退的情况发生;2.由于我国当年计划生育的原因导致当年的劳动人口不是很多,随着时过境迁,当年计划生育的一批劳动者们逐渐衰老,虽然后来我国已经开放了二胎,但是目前这一批新生的劳动力还未到工作年龄,基本还是以读书上学为主,导致了我国劳动力青黄不接,最终出现了我国这十年的劳动力人口下降如此之多。
对于劳动力不足的这个情况,我国首先要做的当然就是延迟退休,毕竟当年轻人不够多,而老年人太多的话就会导致国家所收取的养老金不够所发放的数量,这会严重影响我国老年人在养老方面的生活质量问题,那么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首要的就是延迟退休,也就是先让中老年人较晚一点享受养老福利,同时多付出一点养老金的储备,为未来国家养老资金的储备做贡献。很多人说只单纯的延迟养老时间,那人到了六七十怎么可能干的动呢,这不是压榨吗?其实不是的,纵观我国的人口老龄化现象,目前已经远远高于世界水平,而美国,日本等国家其实很早就已经将退休年龄推迟到65岁左右了,相对于中国来说延迟的时间已经是很晚了,如果不是我国老龄化真的太严重了的话其实政府也是不想延迟的,毕竟这一定会遭到人民的反对啊。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