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尔的《逻辑学》到底阐述了什么观点?逻辑学是黑格尔哲学的灵魂和核心,是其哲学观点及其思维方式和体系框架的基本规定。概念论又是逻...
黑格尔的《逻辑学》到底阐述了什么观点?
逻辑学是黑格尔哲学的灵魂和核心,是其哲学观点及其思维方式和体系框架的基本规定。概念论又是逻辑学的灵魂和核心,是逻辑学的旨趣和根本观点的明白确立,亦是逻辑学的思维方式和整个黑格尔哲学的体系框架的具体规定。黑格尔把概念认作存在的本质,把存在看作概念的外化,把真与善统一的世界看作概念扬弃其外化的结果,从概念自身的辩证运动引出解释世界的主客关系模式和主体性原则。
一、思维(knowing)和存在(being)具有同一性
黑格尔哲学的基本特点是绝对理念能够自己实现自己,或者说思维和存在具有统一性。
所谓思维,不仅指人们头脑中的思想而且主要指的是存在于人们头脑之外的某种“客观
思想”也即“绝对理念”。在黑格尔看来,人们头脑中的思想不过是“客观思想”发展
的最高产物。所谓“存在”,并不是我们日常所接触到的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生活中的各
种具体事物,因为黑格尔明确否认这些事物的客观实在性,根本否认物质的存在。在他
看来,存在只是我们的主观表象。一切事物(“存在”)都不过是客观思想(“思
维”)的异化物,是“客观思想”的外壳,而“客观思想”则是万物的内在根据和核
心。
所谓“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概括起来就是:思维是存在的本质,一个事物的存在
只有符合思维才具有实在性;思维不断地在存在中实现自己,使存在同自己相符合。具
体来说,从认识论意义上,即从人的认识发展过程方面说,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是指我
们头脑中的思维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并且凡是我们头脑中认为是合理的(即符合“客
观思想”)思想,都必定能够实现,使存在和我们的思想相一致、符合。而在本体论的
意义上,也就是从事物本身的发展过程上说,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是指“客观思想”决
定着事物的本质,一个事物只有符合其中蕴含着的“客观思想”即事物的“概念”,才
具有真实性;而“客观思想”(“概念”)则在事物中不断实现自己,使事物同自己相
一致、符合。在黑格尔看来,我们头脑中的思想乃是“客观思想”即“绝对理念”发展
的最高产物,人认识世界不过是绝对理念自己认识自己的发展过程上的一个环节,因
此,认识论和本体论两者实质上是一致的。
二、分析“现实的是合理的,合理的是现实的”
关于“现实的是合理的”:
首先,说现实的东西是合理的,并不意味着现存的一切事物都是现实的,因而都是合理
的。事实上,在现存的一切有限事物中,一部分是现象,仅有一部分是现实的。在黑格
尔看来,所谓“真实的现实性就是必然性,凡是现实的东西,在其自身中是必然的”。
其次,说现实的东西是合理的,并不意味着现实在的东西就绝对符合理性,都是好东
西。黑格尔认为,实际上有些坏东西也多少符合理性,否则它们就不能存在。
再次,按照黑格尔辩证法,说现实的东西是合理的,也不是意味着现实的东西就是僵死
不变的。在黑格尔看来,世界上的各种具体事物都不过是绝对理念的外壳,是绝对理念
发展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或阶段。当一个具体事物符合绝对理念发展的要求的时候,它具
有必然性,因而是现实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条件的变化,它就要同绝对理念向
前进一步发展的要求相矛盾,从而丧失其必然性,变成不现实的、趋于灭亡的东西。这
样,绝对理念就会摔掉旧的外壳,投入到一个新的更符合绝对理念进一步发展的要求的
外壳中去继续向前发展。这就是说,一切曾经现实的东西,都必定要转化为不现实的东
西;而一切符合绝对理念发展要求的东西,不管它同现存的一切怎样抵触,也必将变成
为现实的。唯有绝对理念是永恒生命,一切有限事物则皆不免于毁灭。
关于“合理的是现实的”:
它意味着凡是合乎客观思想即绝对理念的东西一定会变为现实。当然按照通俗的日常理
解,我们可以认为一切合乎理性的东西都具有现实性,而在黑格尔的全部哲学体系中,
这句话则意味着抽象的、必然的绝对理念必将克服自己的抽象性,外化为自然,并在精
神中复归。在这一过程中,自然界的一切、精神领域的一切都是绝对理念这一终极理性
的外化物。因此,合理的是现实的。
三、黑格尔的哲学体系之逻辑学
黑格尔在论证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这个基本观点的过程中,构造了一个绝对理念自己认
识自己、自己实现自己、不断走向思维和存在同一的哲学体系。这个体系由“逻辑
学”、“自然哲学”和“精神哲学”三个部分组成。按照黑格尔的观点,“逻辑学”描
述的是绝对理念自我发展过程,在这个阶段上,绝对理念表现为它的各个环节——范畴
的推演。自然哲学描述的是绝对理念外化为自然界后在自然界中的发展过程。精神哲学
描述的是绝对理念摆脱了自然界进入人的意识并在人的意识中回复到了自己,认识了自
己,达到了思维和存在的同一的过程。
黑格尔把世界看成一个有机的过程。我们已经知道,对黑格尔来说,真正的实在就是他
所谓的绝对(the absolute)。用神学术语来说,这个绝对即God.但是黑格尔尤其想表
明此处他并非想表明一个独立于自然界或个人的存在。虽然柏拉图在表象或现实之间
(appearance and reality)做了明确的区分。黑格尔事实上主张,表象即为实在
(appearance is reality)。黑格尔说,万物都处于联系当中。因此,我们作为独立的
事物,无论我们经验了什么。通过仔细的反省,将会引领我们达到别的事物。它们与那
些事物相互联系。最后辩证思想终上于绝对的知识。而且,绝对并非单独事物的整合
(unity)。黑格尔反对唯物主义的假设,即主张存在着孤立的、有限的、坚硬物质的微
粒。当这些微粒以不同方式结合时,就构成了万物的本质。黑格尔也不同意古希腊巴门
尼德(Parmenides)和斯宾诺莎(Spinoza)所提出的极端的说法:万物是一
(Everything is one)。一个有多种样式和属性的实体。黑格尔把绝对描述为一个动态
过程,就像一个有机机构存在着许多部分,却构成一个复杂体系。因此,绝对并不是某
种独立于世界的整体,而是以一种特殊方式看起来,是一个世界。
黑格尔相信通过人类理性能够达到绝对的内在本质。因为,绝对是在自然中揭示也在心
灵的工作机制中展现。把绝对、自然及人类心灵联系起来的就是思想本身。一个人的思
维方式似乎由自然结构所固定,然而,因为绝对通过自然的结构来表达自身。因此,一
个人思考自然就以绝对在自然中表现自己的方式进行,就像绝对和自然是动态过程,所
以人类思想也是一个辩证过程。
黑格尔非常重视逻辑。当然,在黑格尔那里,他把逻辑等同于和形而上学一样的东西。
逻辑在它那里是不可避免的,因为他把思维和存在看成是同一的。而且,黑格尔认为我
们可以通过逻辑地一步步发展能够知道现实的本质,并且避免沿途的矛盾。笛卡尔曾经
提倡相似的方法。由此,知识的确定性可以通过逻辑的活动从一个观念达到另一个观
念。与笛卡尔强调观念间的相互关系不同,黑格尔主张,思维必须遵循现实的内在逻
辑,也就是说,因为黑格尔把理性和现实同一,他便总结说:逻辑和逻辑联系一定能在
现实中发现而不是在一些空洞的推理中发现。他主张,因为哲学是对理性的探究,因
此,对当前和现实的理解,而非树立一个超越的存在。因此,逻辑是一个过程。我们从
对现实的经验推演出描述绝对的范畴。这个推演在黑格尔的辩证哲学中居于核心地位。
黑格尔的辩证过程展示了一种三重的运动过程。通常这种三重结构被描述为一种从正题
(thesis)到反题(antithesis)再到合题(synthesis)的过程。经过这种过程,合题
成为新的正题。这个过程一直到绝对理念才终止。黑格尔在其辩证逻辑中强调,思想进
行中,矛盾并非阻止知识前进的力量,而是人类推理中积极的推动力量。
总的来说,黑格尔的逻辑学是一个范畴推演体系,他把以上的逻辑范畴叫做“纯概
念”,意即不沾染任何感性的、物质的成份的纯粹的思维形式。在他看来,这些纯粹的
思维形式的并非是远在彼岸的不可捉摸的东西,相反地,它们倒是人们最为熟知的。
四、自然哲学思想
具体地来说,黑格尔的自然哲学的基本命题就是:“自然界是自我异化的精神”。这就
是欧洲哲学史上著名的黑格尔的“异化”学说。在黑格尔哲学中,“异化”、“外化”
和“对象化”三个词的含意是相近的。黑格尔所谓的异化,大致包含了三层含义:自然
是理念的派生物;自然为隐藏于其中的理念所主宰;自然是不符合于理念的本性的异己
力量。
首先,黑格尔认为,理念是自然界的本原,自然界是理念的产物。在黑格尔看来,理念
在逻辑阶段是纯粹的、抽象的,而抽象的理念是不实在的。因此,理念为了实现自己就
必定要扬弃自身的抽象性而异化为自己的对立面——自然界。值得注意的是,黑格尔对
“先于”一词作了独特的解释。他把先于“先于”分为所谓“时间上在先”和“绝对在
先”。在他看来,“时间”范畴是理念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环节,只适用于有限事物,而
理念本身则是超时间的永恒性,无所谓时间上的先后。和理念不同,自然界的事物都是
有限的,因而处于时间之中,存在着时间上的先后。
其次,黑格尔认为,理念异化为自然,同时又潜蕴于自然之中,主宰着自然界的事物的
发展。他说:“自然仅仅自在地是理念”。在黑格尔看来,自然界的事物均是理念的表
现,但是,理念在自然界阶段还是自在的,与理念的自在自为的本性不相符合。这种不
符合性特别表现在自然界的事物都依赖于一个他物,因而受必然性和偶然性的支配;而
理念则是自己决定自己,本质是自由。因此,黑格尔认为:再次:对于理念来说,自然
界还是一个和自己的本性不相符合的异己势力。这样,理念就不会停留在自然界的发展
阶段上,它必定要摆脱、克服自己的异化物——自然的牵制、束缚而复归于自己,由自
在进到自为。
总的来看,研究自然哲学,不仅要看到理念的异化,而且要看到理念必定要从“异化”
导向“复归”,从自然引出精神,从“自然哲学”过渡到“精神哲学”。黑格尔关于理
念的异化学说是费尔巴哈的“宗教异化论”和马克思早期的“劳动异化论”的直接的理
论来源,对现代存在主义哲学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五、精神哲学思想
精神哲学是黑格尔哲学体系的最后一部分,也是黑格尔本人最为关注的一部分,因为
“精神哲学”讨论的是“人”。如果说,自然哲学讨论的是自然界,那么,活跃于精神
舞台上的主角便是人。在黑格尔看来,人高于自然界、高于动物之处就在于,人本质上
是一个能够“思考自己”即具有自我意识的精神实体,是一个能够摆脱物质、必然性的
束缚而实行独立自决的自由的精神实体。人即精神、精神即人。精神哲学的任务就是描
述“绝对理念”通过自己的最高产物——人回复到自己、自己认识自己,实现思维与存
在同一的过程。
在此,黑格尔再次提出了他的辩证法要素:这里的正题是主观精神,探讨个人意识的成
长、心灵的内在机制,黑格尔在他早期著作《精神现象学》中较为系统地论述了这方面
的问题;反题是客观精神,探讨法、道德、国家以及世界历史的发展,黑格尔的《法哲
学原理》、《历史哲学》两本著作就是对他这方面思想的具体发挥;合题是绝对精神,
研究领域是美学、哲学与宗教,黑格尔的相关著作有《美学》、《宗教哲学》、《哲学
史讲演录》。
伦理学与政治学
一、权利的概念
人类行为首先应被理解为个人行为。黑格尔说,个人可以意识到他的自由。他用一个意
志行为具体地表达了他的自由。黑格尔把意志(will)和理性(reason)看成为同义的,
说:“只有作为思想的理智,其意志才是自由的意志。”一个人主要通过与物的关系来
表现其自由,分配物,使用物,交换物。黑格尔说,分配本质上表现了我的意志对于物
的威仪(majesty),以此,物也被表现为不完满的,没有其自身的目的。在黑格尔看
来,财产权(right to property)的基础就是个人在分配物的行为中的自由意志。由于
这个意志居于(resides)个人之中,财产是一种私人权利。然而,自由人能够把财产让
渡(alienate)出来,他们是通过契约来实现这一点的。契约是两个自由意志同意互换
财产的产物,它也体现了责任(duty)的发展。黑格尔的中心意思在于,既然个人可以
理性地行为,他们的自由行为就符合宇宙的合理性。他们的个人意志就应该也普遍意志
相和谐。但是,在自由人当中,意志和谐是不稳定的。这样,总会有可能存在权利的对
立面:对权利的否定表现在暴力和欺诈之中。“错误”在于个人意志与普遍意志的和谐
的崩溃。对与错的辩证关第产生了错误行为的方式和应当依据普遍意志的行为方式(即
理性)之间的张力,这种冲突或紧张就产生了道德(morality)。
二、国家(state)
黑格尔说,国家是绝对合理的根本的意志。国家是伦理思想的现实化。黑格尔把人的特
征赋予国家,说国家表现了普遍的自我意识,一个个人能够意识到自己是这个大的自我
的一部分。他说,国家是客观化的心灵,它只有作为其成员之一,个人才有客观性、真
正的个体性和伦理生活。一个人的精神实在也可以在国家中看到,因为黑格尔说,一个
人的精神实在在于,他的本质—理性客观地呈现给他,对他来说,它对他有客观的当下
的存在。我们可以想起黑格尔对于设想一个理想的国度并不感冒,他对现实国家的描绘
却是振聋发聩的。他说,现实的政体是理性的自由的体现,并且说,国家是神圣观念,
当它存在于世界上是,它是神圣的观念。
三、世界史
在黑格尔看来,世界史是国家的历史。历史的动态展开表现了自由意识的进步。这个进
步不是偶然的,而是理性过程。黑格尔说,理性主宰着世界,世界史是一个理性过程。
从特殊的方面讲,国家是理性的载体,也正因为如此,黑格尔说,国家在外在形式上是
精神理念(idea of spirit),当国家存在于地球上时,它是神圣观念(divine
idea)。但是历史进程的辩证法在于国家的对立,每个国家表现了一种民族精神,而在
集合意识上讲,则是世界精神。当然,只有个别心灵能够意识。特定人群的心灵能够发
展一种整体精神。因此,才可能谈到国家精神。每一个国家精神都表现了世界精神发展
中的一瞬。国家精神间的相互作用表现了历史的辩证法。
因此,“本质论”中所论述的“本质”,便是自以为是的“假本质”;而用以炮制此虚假本质的方式方法,即该论中所谓的“同一”、“区别”、“对立”等等也必是自以为是的“假辩证”了。
然而不幸的是,在我国哲学界,明明连黑格尔原文都看不懂的所谓大师权威们,还偏要虚张声势妄为人师,望文生义,大发谬论。硬将此“假本质”归属于“真本质”;硬将此“假辩证”供奉为“真辩证”,顶礼膜拜、大唱赞歌。请看就连代表国家最高水平的《中国大百科全书》都这么胡整,有错不纠,抗拒批评,下边就可想而知了!
为什么《易经》能够流传千年之久,凭借的是什么?
上下五千年,历史文化悠久,很多优秀的经典之作都被世人歌颂和传布。《易经》创于西周年代,是古代传统文化的思想结晶。《易经》主要是讲述早期人们生产力低,对一些自然现象无法科学解释,用猜测和赋予神说来解释这一现像。还会借助于神意预知横祸或自己行为会带来何种后果的需求,以达到趋利避害。《易经》能满足人们生产和生活预测的需要,所以能够流传千年之久。一、《易经》主要讲述什么
《易经》括经和传两部分,它是我国五经之首,而且还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是我国最古老、最有权威、最着名的一部经典,它的存在体现了我国人民的聪明和智慧。我国的建筑、音乐、医学、纪年等等,都跟易经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易经》讲述内容非常之广和有深意,是思想家启蒙的老师,也是最早阐述天人合一,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一本书。二、《易经》对文化发展作用
《易经》对我们历史文化的发展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就从它被广泛运用到每一个朝代的政治文化当中。很多思想家和学派都是在《易经》的影响下产生的,像道家、儒家等学派,也离不开《易经》易经在每个朝代的地位不一样,而且影响也不一样。《易经》被诸多研究者所推崇,许多易学研究者都是当时公认的知识渊博的学者。《易经》的出现给文化的发展的作用是巨大,而且对人们在生活中的帮助也是非常的。不能学者对于《易经》有不同的领悟也得到不同的升华。三、《易经》被运用到哪些领域
《易经》的出现,给后人提供了宝贵的生活经验,它被运用到多种领域,政治领域、思想领域、农业领域、军事领域、教育领域、建筑领域等,它的存在给多种领域提供了很多借鉴的地方,《易经》就是我国文化的贵瑰宝,对于我们的向前发展也是有帮助的。
《易经》内容丰富,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把学的精湛,因为现在还有很多文人骚客在研究《易经》。它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而且还丰富了我们的精神世界。
古希腊文化为何会成为现在欧洲文明的奠基?
古希腊文化是欧洲发展史上欧洲文明的奠基,尤其是在公元前五六世纪的时候古希腊文化进入了一个文化繁荣时期,而且对后期的欧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当时的古希腊发展的是最繁荣的,而且物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会带动文明的发展,所以当时古希腊的经济发展是最快的也是最繁荣的,所以文明也如此的繁荣。而且当时的希腊也走在欧洲文明的前列,所以成为欧洲文明的奠基。
当时的希腊地处地中海板块中央的希腊半岛,在大量海洋基因的加持下,希腊成功地成为了东地中海文明圈当之无愧的贸易中枢。希腊凭借着贸易中枢的区位,成功成为了这个文明圈内最大的商业获利者。当希腊积累到了一定的程度,希腊就凭自己的硬实力,以及中枢地缘的优秀区位,向东地中海沿岸适合开发的地区反向渗透。
希腊通过建立殖民地以及夺取政治管辖权的方式,逐渐的一步步提高其当地的开发水平,并最大程度的将这种开发收益反馈给希腊。长久在此模式的作用下,扩大了希腊文明的规模,提升了文明质量,并在此基础上,孕育出辉煌璀璨的古希腊文明。
而且我们不得不说希腊的文明开拓的也算是很好的了,而且在古希腊有着一帮智慧的人们,他们帮助希腊创造文明,传播文明,所以他们的存在也帮助希腊得以更好的发展。因为当时希腊基本上算是欧洲最强盛的势力,而且各方面发展的都很好。所以希腊逐渐的发展壮大,成为了欧洲文明的奠基者。
以下摘自张维为《中国超越》第六章第一节
“现在世界上至少有两种关于古希腊文明渊源的全新解读:一种认为古希腊文明本身是欧洲文艺复兴后被虚构出来的,历史上从来没有存在过一个统一、强盛的古希腊国家体系,也没有什么“古希腊哲学”,有的只是被包装成“古希腊哲学”的中东哲学、亚洲哲学,因为这些所谓的古希腊哲学家几乎都来自中东地区,属于亚洲,而非希腊,虚构古希腊史的目的先是为了创建一种“反抗天主教学术的传统”,后来是为了“替近代新兴的资本主义市场文明找到一种源远流长的根”。马丁·贝尔纳(Martin Bernal)所著的《黑色雅典娜:古典文明的亚非之根》(BlackAthena:The Afroasiatic Roots of Classical Civilization)就是这种观点的代表作。另一种观点认为,即使有古希腊文明,那也多亏了中东的伊斯兰国家保存了古希腊的典籍,才使欧洲最终得以走出长达千年的“黑暗时期”,使它衔接上了已经消失匿迹的古希腊和古罗马文明,而这两种文明本身也都有东方的渊源。这种观点在约翰·霍布森(John Hobson)的《西方文明的东方起源》(The EasternOrigins of Western Civilisation)中有详尽的论述。
马丁·贝尔纳的《黑色雅典娜》揭示了古希腊文明的东方渊源,在学界引起相当的震撼。他追述了欧洲学者从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初期通过古希腊的塑造来完成对欧洲身份的重塑,他们“迅速地将古希腊提升为欧洲文明的发源地,根据是其所谓的民主制度和科学理性”。真实的历史是古希腊人从没有把自己看成是“欧洲”。“欧罗巴”这个词本身是希腊神话中位于黎巴嫩海岸的推罗(Tyre)王阿革诺尔(Agenor)之女。换言之,古希腊在文化上与东方联系密切,甚至可以被看做东方的一部分。马丁·伯纳尔进一步指出古希腊的科学成就大多应归功于古埃及,只是后来被重塑成与东方没有关系的“雅利安模式”,并推演出所谓的理性的欧洲和非理性的东方,民主的欧洲和专制的东方。
学者钱穆也从国家建设的角度比较过古代中国和古希腊及后来的古罗马,他认为古希腊是“有民无国”,古罗马是“有国无民”,而古代中国是“有国有民”。古希腊没有形成统一的国家,而是由一批城邦(也有人称“城邦国家”)松散组成的,一个城邦的人口少则上千人,多则二十来万,小于秦汉时期郡县的人口规模。之后的罗马帝国是“有国无民”。帝国常年征战,最强盛时期,其疆域近350万平方公里,人口约7000万,与公元2世纪中国的西汉规模相当,西汉当时的疆域约400万平方公里,人口约6000多万,但在国家的治理上,古罗马始终没有像秦汉时期的中国那样把疆域内的人口整合起来,最后罗马帝国终因经济衰退、政治动荡、日耳曼游牧蛮族的入侵等原因走向解体和灭亡(公元476年),之后的东罗马帝国很难算是欧洲国家了。罗马帝国解体后,多数史学家认为欧洲进入了长达千年的中世纪“黑暗时代”。一般认为到了16世纪的“文艺复兴”,欧洲才开始摆脱漫长的“黑暗时代”。
……
古希腊在建筑艺术上成就辉煌,但我去过埃及,也去过希腊,比较古埃及和古希腊两地的古迹,可以清楚地看出古希腊文明的埃及渊源,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希腊雅典娜神庙的大理石柱廊是仿效古埃及神庙的,只是规模小了很多。学者陈平还从古埃及古希腊的建筑中读出了政治,他认为从政治角度来看,这种建筑更可能是一场灾难。雅典城邦在公元前5世纪,花了17年时间修建了壮观的雅典娜神庙,但当时的雅典城邦只有20来万人,如果比较中国人口的规模和秦始皇修长城、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代价,那么雅典娜神庙所耗费的人力、财力、物力大概百倍于中国,而雅典娜只是雅典人寄托战胜敌人愿望的神,建设神庙的目的是为了鼓舞自己,阻吓敌人,但后来证明这一切都是徒劳无益的,雅典先后被斯巴达、马其顿、罗马打败和吞并。相比之下,我们的祖先务实得多,修筑长城和开挖大运河虽然也付出巨大代价,但它们确实为维护国家的统一和文明的延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以雅典娜神庙为代表的古希腊建筑艺术至今令人赞叹不已,但不幸的是它们都建在火山带,显然无视了当地的自然环境,从这个角度看,这些建筑也反映了古埃及古希腊文化中刚性易折的一面,与中国文化中崇尚天人合一、因地制宜的理念相距甚远。”
接着,罗马帝国也灭亡了,欧洲进入的黑暗的中世纪,统治阶级鼓吹君权神授,到处是宗教法庭,黑暗统治,不以理性科学的眼光看待世界宇宙,而是以神啊鬼啊的控制人们的思想,说什么生前受苦,死后上天堂.那时候教廷相当于现在的教育文化部门,谁敢提出异议,就说他是异端,女巫,魔鬼,把他烧死.
那个天文学家开普勒就是这样被烧死的.开普勒说不是太阳饶的地球转,说太阳不是宇宙中心,教会就把他烧死.
有人搞医学,说生病不是魔鬼付体,那也把烧死.
经过漫长的中世纪,到了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又对天文,地理,绘画,建筑,数学,医学等等自然科学感兴趣了,人们开始渐渐怀疑神啊鬼啊的,开始怀疑教廷鼓吹的东西.科学的思想又回来了.然后慢慢的,从意大利开始,欧洲开始渐渐进入现代文明.这段时期就叫做文艺复兴
希腊的历史起源于公元前2400年左右,受古埃及和亚述文明的影响,在爱琴海南部的克里特岛上诞生了著名的米诺斯文明,现存的克诺索斯王宫,马利亚王宫等遗址,都是米诺斯文明留下的历史印记。
虽然在公元前1400年左右,被圣托里尼岛火山爆发引起的海啸毁灭,但米诺斯文明依然留下了至今无法破解的线形文字A,并且对爱琴文明的继承者迈锡尼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迈锡尼人也在线形文字A的基础上创造出了线形文字B,成为了希腊文字的始祖。
我们耳熟能详的特洛伊战争,希波战争,伯罗奔尼撒战争,其实都发生在迈锡尼人身上。直到现在,伯罗奔尼撒半岛上依然存在大量迈锡尼人留下的文明印记。
在雅典城邦时代,诞生了以泰利斯,赫拉克里特斯等人为代表的自然派哲学家;以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经典哲学体系;以及伊壁鸠鲁学派,斯多葛学派为代表的众多哲学流派。对后世的哲学体系产生了莫大的影响。
在宗教方面,希腊神话众神至今依然被世人津津乐道,天空中的88个星座全部都以希腊神话人物来命名。除此之外,传说中耶稣的门徒保罗,在走出以色列后从希腊的以佛所开始了他的传教事业,希腊至今还保留着保罗传经线路的经典旅行线路。
在被罗马征服后,希腊文化反而改造了罗马人,即便在戴克里先实行四帝共治,罗马分裂成东西两部分后,希腊语反而成为了东罗马拜占庭帝国的官方语言。
君士坦丁堡失陷后,希腊进入了黑暗时期,威尼斯人和奥斯曼土耳其之间的拉锯战深深蹂躏着希腊的故土。但文明之花也居然奇迹般地重新借此重新绽开。当佛罗伦萨的艺术家们看到威尼斯人从拜占庭故土带回来的希腊古典艺术品后,一场名为文艺复兴的运动,从复兴古希腊艺术为起点,终于成为了西方文明重新闪耀的火种。
因此,西方人认为希腊是西方文明鼻祖的看法,是基于希腊深厚的历史底蕴而形成的。
近代的欧洲精英们这样划分界定西东方文明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其意图是什么是显而易见、不言自明的。他们将俄罗斯设定为西方文明的边缘地带的野蛮民族,界于西方文明与东方文明的交界地域文明,因而另眼看待。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