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末代皇帝?关灯拆电影,只读经典,每期推送全球佳片。陈冲为了这部影片贡献身体,又死活逼导演在中国公映时剪掉。末代皇帝《末代...
如何评价末代皇帝?
关灯拆电影,只读经典,每期推送全球佳片。
陈冲为了这部影片贡献身体,又死活逼导演在中国公映时剪掉。
末代皇帝
《末代皇帝》在88年第60届奥斯卡上完全横扫,所有能提名的奖项都提了,而且提了的都拿了,九提九中,给你数一下: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最佳摄影、最佳美工、最佳服装设计、最佳剪辑、最佳音响效果、最佳原始音乐。(但四个演员奖一个没提,好莱坞呵呵……
影迷评价这部电影,“有史以来一部最地道出色的中国电影居然是意大利人拍的”。
中国人自己拍的讲述20世纪中国的电影,像《霸王别姬》和《活着》要等到1993、94年才有……
一个意大利导演在1987年要拍这部讲述中国最后一个皇帝溥仪一生的电影,他的拍摄难度可以说是上天了。摄制团队是意大利人,演员是中国人,主要对白全是英语,并在北京紫禁城实地取景拍摄。
贝托鲁奇起初以为宏伟的皇宫跟制片厂搭的场景差不多,但当他在这个真实的外景地看到2500名中国军人(临时演员)时,他甚至吓得躲进了拖车里,并恐慌地想着“我在干什么啊?我这是疯了吗?”
这是迄今唯一一部获准进入紫禁城实景拍摄的故事片。
同时这也是一部气势宏大、色彩浓郁、场面壮观、技巧精湛的史诗巨片。
“故事从1950年冬天开始讲起”
清王朝废帝溥仪,作为战犯从苏联被押回中国。火车抵达中苏边境的满洲里火车站后,溥仪认为此去性命难保,便溜进卫生间企图割腕自杀。中国战犯管理所所长发现情况有异,急敲卫生间的门。敲门使溥仪陷入了回忆。
1908年的一个冬夜,清宫卫队长敲开了醇亲王府的大门,按慈禧太后旨意把3岁的溥仪接进宫中教养,准备接掌大位。
在香烟缭绕的坤宁宫内,即将咽气的慈禧接见了溥仪。
慈禧在宣布溥仪为新皇帝后,就死了。
死后的慈禧被仆人迅速塞了一颗夜明珠
在太和殿上隆重举行登基大典时,溥仪在大臣陈宝琛身上发现了一个装着蝈蝈的小笼子。
小皇帝拉过的大便,御医每天都要闻,判断皇帝饮食是否健康
长到十几岁,皇帝还要喝奶妈的奶
谁也没有想到,2000多年中国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任皇帝,就像登基典礼上他看到的这只蝈蝈,开始了被囚禁的一生。
他虽然登上了帝王的宝座,但终生没有自由,不仅是空间上没有自由,思想上也没有自由,他的人生都是别人来安排。
巨大的对比预示着溥仪终生的孤独
小的时候做皇帝,是慈禧操作。辛亥革命后住在紫禁城,其实只是担着皇帝的虚名。后来,在日本人的操控下,做了伪满洲帝国的皇帝。新中国之后,他依然是一个囚徒。
影片中有一句最重要的台词反复出现,open the door(开门)。
这句台词非常巧妙地隐喻了溥仪被“门”囚禁在背后的一生。
生母在宫外去世了,他想离开紫禁城去看望她,却被看门的侍卫拦住。
皇后婉容产下通奸的私生子后被强制送走,他被日本士兵拦住。
开门,是他终生的呐喊,但是,门始终没开。
但他也并不是没有抗争过。
溥仪的英国老师庄士顿第一次给他讲课。
这场戏背光拍摄庄士顿,轮廓光使他整个人带有光晕,看上去就像一尊神像,这其实是隐喻了庄士顿给深宫中的溥仪带来了新思潮的启蒙。
少年溥仪脸部照明一明一暗,象征着传统保守的封建帝制和资本主义新思潮同时对他起着作用。
可以看出,导演不光为了真实反映皇帝的生活,更是在摄影和美术的处理上有很多设计,带有很多隐喻色彩,告诉我们导演的立场。
片中所有的监狱戏,都被处理为低饱和度与冷色调。
视觉上令观众产生冰冷感,形成一种压抑的气氛。
而回忆中的宫廷生活都是暖色调。与现实线索形成了非常大的反差感。
这个画面是少年溥仪依然离不开乳娘的奶,隐喻了溥仪失缺母爱。
小皇帝登基的大戏选在一个日落时刻拍摄,人物与建筑都拖着长长的影子。这个设计不光是因为魔幻时段平射光线的美,还有大清王朝日暮西山的隐喻。
当年,陈凯歌因为崇拜贝托鲁奇,也在本片中客串了一个小角色。
影片纪录了溥仪的一生,这部影片的结尾是全片最具魔幻色彩的一笔。
1959年,他获特赦回到北京,成为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公民。
溥仪独行来到故宫博物院登上太和殿,告诉在那的故宫门卫的儿子说,“我是中国的皇帝”。
在红红的夕照下,一只蝈蝈从笼子里爬了出来。
影片用镜头语言暗示观众溥仪的离世,他化身为这只童年藏在这里的蝈蝈。
这里曾经是他的家,也是关他的笼子。蝈蝈老去了,爬出了笼子。溥仪也终于因为死亡而获得了自由。
独揽九项奥斯卡大奖!电影《末代皇帝》讲述的是什么故事呢?
该片讲述了中国最后一个皇帝爱新觉罗·溥仪从当上皇帝开始到最终成为一名普通公民之间横跨60年的跌宕一生。
1988年,该片获得第60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最佳摄影、最佳美工、最佳服装设计、最佳剪辑、最佳音响效果、最佳原创音乐等九个奖项。
剧情简介:
1950年的冬天,清王朝废帝溥仪(尊龙饰),作为战犯从苏联被押回中国。火车抵达中苏边境的满洲里火车站后,溥仪认为此去性命难保,便溜进卫生间企图割腕自杀。中国战犯管理所所长(英若诚饰)发现情况有异,急敲卫生间的门,敲门声使溥仪陷入了回忆。
1908年的一个冬夜,清宫卫队长敲开了醇亲王府的大门,按慈禧太后(卢燕饰)旨意把3岁的溥仪接进宫中教养,准备接位。 在香烟缭绕的坤宁宫内,即将咽气的慈禧接见了溥仪,告诉他要即日登基。
在太和殿上隆重举行登基大典时,溥仪在大臣陈宝琛身上发现了一个装着蝈蝈的小笼子。他对蝈蝈的兴趣显然要超过几千名跪在他脚下的文武大臣。登基之后,溥仪成了世界上最缺少管教、也是最孤独的孩子。
溥仪从回忆中惊醒过来。他也被管理所长救起,从此开始了接受审判、接受改造的囚徒生活。
《末代皇帝》这部电影溥仪在太和殿登基时坐的是真龙椅吗?
可以肯定的是登基的场景就是在真太和殿拍的,龙椅是不是当年真溥仪坐过的就难以考证了,除非去问这片的导演或道具,个人觉得是真的可能性不大
关于电影 《末代皇帝》 溥仪幼年时 接见他的老佛爷是谁 监狱长为什么后来会被抓 这部剧完全真实吗
监狱长为什么后来会被抓 婉容后来是怎么疯的 婉容怀的外国小孩到底是谁的 片中教婉容吸鸦片的东方珍珠到底是什么人 有什么企图 这部剧完全属实吗 婉容后来到底怎么疯的 文秀跑了后来去哪了呢这部剧还是比较真实的,老佛爷是慈禧。
监狱长被抓时那时全国都乱套了,想抓谁就抓谁,没有理由的婉容的孩子一生下来就被处死,她受了很大打击,因此疯了小孩的父亲是溥仪的司机,不是什么外国人文秀在天津的时候就和溥仪离婚然后走掉了,并没有交代去哪里。
这片子当年就是在真正的紫禁城拍的,也是目前唯一的一部可以肯定的是登基的场景就是在真太和殿拍的,龙椅是不是当年真溥仪坐过的就难以考证了,除非去问这片的导演或道具,个人觉得是真的可能性不大。
溥仪想了解皇宫外的事情,这是一个隐喻,那块白布就是将他困住的皇宫,他太想了解外面的世界,也同样,外边的人对皇宫内的事情好奇。你也可以上百度查查《末代皇帝》的影评。有些影评说的很全很好。
《末代皇帝》是由意大利扬科电影公司、英国道奥电影公司、中国电影合作制片公司联合出品,由贝纳尔多·贝托鲁奇执导,尊龙、陈冲、邬君梅、彼德·奥图等主演的传记电影。该片于1987年10月23日在意大利上映,其3D修复版于2021年6月在中国上海国际电影节上映。
该片讲述了中国最后一个皇帝爱新觉罗·溥仪从当上皇帝开始到最终成为一名普通公民之间横跨60年的跌宕一生。
获得奖项:
1988年,该片获得第60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最佳摄影、最佳美工、最佳服装设计、最佳剪辑、最佳音响效果、最佳原创音乐等九个奖项。
老佛爷就是慈禧太后
监狱长被抓时那时全国都乱套了,想抓谁就抓谁,没有理由的
婉容的孩子一生下来就被处死,她受了很大打击,因此疯了
小孩的父亲是溥仪的司机,不是什么外国人
文秀在天津的时候就和溥仪离婚然后走掉了,后来电影里也没有交代
教婉容吸yapian的是川岛芳子,也是满清皇族,完全投靠了日本,没什么企图,就是拉她入伙而已
文秀和末代皇帝离婚后就没消息了, 电影没写她离婚,只是走了。
.电影末代皇帝影评
《末代皇帝》是一部气势宏大、色彩浓郁、场面壮观的影片,也是欧洲导演贝尔多鲁齐的经典之作。该片的叙事手法与《美国往事》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用闪回的手法,在2小时40分钟内讲述了溥仪60年的跌宕一生。
该片的音乐可谓别具一格、独具匠心,小提琴与古筝等多种乐器的配合,使音乐倾泻而来,袅袅余音挥之不去,丝丝的忧伤沉积在深处,衬托着历史的厚重之感,让人沉醉于其中。(CCTV6流金岁月评论)
扩展资料:
末代皇帝剧情简介:
1950年的冬天,清王朝废帝溥仪(尊龙饰),作为战犯从苏联被押回中国。火车抵达中苏边境的满洲里火车站后,溥仪认为此去性命难保,便溜进卫生间企图割腕自杀。中国战犯管理所所长(英若诚饰)发现情况有异,急敲卫生间的门,敲门声使溥仪陷入了回忆。
1908年的一个冬夜,清宫卫队长敲开了醇亲王府的大门,按慈禧太后(卢燕饰)旨意把3岁的溥仪接进宫中教养,准备接位。 在香烟缭绕的坤宁宫内,即将咽气的慈禧接见了溥仪,告诉他要即日登基。
在太和殿上隆重举行登基大典时,溥仪在大臣陈宝琛身上发现了一个装着蝈蝈的小笼子。他对蝈蝈的兴趣显然要超过几千名跪在他脚下的文武大臣。登基之后,溥仪成了世界上最缺少管教、也是最孤独的孩子。
溥仪从回忆中惊醒过来。他也被管理所长救起,从此开始了接受审判、接受改造的囚徒生活。
《末代皇帝》的正片主要采用平行蒙太奇的手法,将末代皇帝溥仪的一生集中在2小时40分钟的电影中向观众展示。且在不同时间和空间的调度方面处理的恰到好处。比如,当溥仪成为苏联红军的囚犯被押送回国路上企图自杀时,镜头由浸满鲜红血的水池切换至1908年北京的红色大门小溥仪登基的场景,“红”与“红”的转换,也象征着故事时间及线索的变化。
而当溥仪和溥杰在战犯管理所再次相遇时,镜头又由两人久别重逢的激动眼神,切换至宫廷红色大门的打开,讲述两人童年时期初次相遇时的场景。运用这种场面调度方式来切换镜头,在正常叙事时进行插叙,相似的情景或背景使得这样的插叙更加的自然,却又不失深度。然而“红门”却不仅仅只是场面调度中的亮点。
在溥仪的回忆中,“门”的镜头可以说是无处不在。无论是得知乳娘被送出宫、亲生母亲在城外自杀的“开门”,还是婉荣被送走时日军的“关门”,都似乎是想通过“门”来向观众诉说着溥仪从唯我独尊的皇帝变成了一个无人听从的傀儡这种悲惨的身份转变。
当然,其实影片中不乏出现门和窗亦或是墙的镜头以及其他四方整齐的框架构图,我认为导演是想通过这种镜头和构图向观众阐释颇有“中国味”的平衡、稳定、对称的建筑风格以及暗喻旧中国深处高墙下的闭塞思想。
英文名:Last Emperor, The
导演:贝纳多·贝托鲁奇
主演:彼得·奥图尔 陈冲 Hongxiang Cai 陈凯歌 Shu Chen
类型:剧情
预告片:
上映:1987年01月15日
地区:英国 法国 意大利 对白:英语 日语 普通话
评分:7.7/10(8459)
颜色:彩色 声音:Dolby 70 mm 6-Track
时长:160 分钟
分级:英国:15 芬兰:S 阿根廷:13
《末代皇帝》剧情介绍:
故事从1950年冬天开始讲述起:清王朝废帝溥仪,作为战犯从苏联被押回中国。火车抵达中苏边境的满洲里火车站后,溥仪认为此去性命难保,便溜进卫生间企图割腕自杀。中国战犯管理所所长发现情况有异,急敲卫生间的门。
敲门声使溥仪陷入了回忆。1908年的一个冬夜,清宫卫队长敲开了醇亲王府的大门,按慈禧太后旨意把3岁的溥仪接进宫中教养,准备接位。
在香烟缭绕的坤宁宫内,即将咽气的慈禧接见了溥仪,告诉他要即日登基。在太和殿上隆重举行登基大典时,溥仪在大臣陈宝琛身上发现了一个装着蝈蝈的小笼子。他对蝈蝈的兴趣显然要超过几千名跪在他脚下的文武大臣。登基之后,溥仪成了世界上最缺少管教、也是最孤独的孩子...
溥仪从回忆中惊醒过来。他也被管理所长救起,从此开始了接受审判、接受改造的囚徒生活...
本片气势宏大、色彩浓郁、场面壮观,是一部技巧精湛的史诗巨片。
注:该片获第60届(1988年)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最佳摄影、最佳美工、最佳服装设计、最佳剪辑、最佳音响效果、最佳原始音乐九项大奖。
《末代皇帝》演员表:
彼得·奥图尔 .... Reginald Fleming 'R.J.' Johnston
陈冲 .... Empress Wan Jung/Elizabeth
Hongxiang Cai .... Scarface (uncredited)
陈凯歌 .... Captain of Imperial Guard
Shu Chen .... Chang Chinghui
Shuyan Cheng .... Lady Hiro Saga, Pu Chieh's Wife
Xu Chunqing .... Grey Eyes
Jingping Cui .... Lady of the Pen
Xinmin Cui .... Japanese Bodyguard (uncredited)
Jiechen Dong .... Doctor
Zhendong Dong .... Old Doctor
Dennis Dun .... Big Li
Guang Fan .... Pu Chieh, Pu Yi's Brother
Jade Go .... Ar Mo
Constantine Gregory .... Oculist
溥仪的老师,陪伴他多年的长者,庄士敦这样说:“皇帝自从登基那天就成为了自己领地里的囚徒,在退位后仍是。但是现在他长大了,他会问为什么他是所有中国人中唯一的一个不能踏出自己家大门的人。我想皇上是地球上最孤独的男孩了。”
无奈,尴尬,落寞,凄惨,悲凉,讽刺,可怜的难以称其为壮志难酬的理想,简单的逃离梦想却在出了囚笼又进监狱中破灭。我能体会到的所有悲剧性的字眼几乎一涌而出,一个人生的传记却如一只被囚禁的孤鸟一样,而且是如此大的喜剧,闹剧,黑色幽默剧,悲剧在那个激荡碰撞的年代构制的精雕细琢的巨大樊笼末代皇帝这只囚鸟承受的过程就是这个故事最大的看点,如果说同情弱者是人类的天性,当人类认为一个竞争对象失去了抗衡的能力,并逐渐失去了被批判,被轻视的价值,于是我们会同情病人,弱者,贫苦人。把溥仪看成病人,弱者,贫苦人并不带有轻慢的鄙视而是一种喟叹。喟叹中体味这一部如戏般矛盾的人生,称之为传奇未尝不可。
影片开始不久小溥仪被垂死的慈禧招入紫禁城宫中,阴暗的殿中,泥塑的罗汉和泥塑般的臣子,嫔妃,嬷嬷,太监,正中央是濒死的慈禧,丑陋的褶皱,阴阳怪气的声音,妖魅的形象,让我感觉溥仪来的这地方从一开始便是恐怖的。小溥仪就在这个环境下被授予万年(Ten Thousand Year)皇帝,旋即慈禧口含黑珍珠结束了淫乱的一生。真龙之身在体载沣也要下跪(夫对子屈膝也只有在中国可见吧),可这时的溥仪只有一句话"我们什么时候回家……"。
逐渐,他接受了自己已是至高无上的皇帝的事实,他被告知能任意做一切事情,但是年幼的溥仪在浴盆中欣喜异常,他欢呼着"I am the son of heaven"。但他得到的伊始也就离失去一切不远了。他的奶妈给他睡前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一棵大树和一阵风,树倒了,猴子就都散了。看到这想导演还真是有手段,这不就是中国“树倒猢狲散”的道理吗,大树将倾,倒下的猴子们即使是猴王也是顾不得的,封建王朝即将覆灭,皇帝的处境不言而喻。喊着自己是天之子的他不知道其实自己真正的只做了短短3年的皇帝。
至此他开始了逐渐丢失的人生,成年后的他被迫与感情至深的奶妈分离甚至都没有道别的机会,谁说他可以为所欲为他知道连自己的奶妈他都无法留住,他哭着说"她不是我的奶妈,是我的蝴蝶"。接下来他又被告知自己并不是唯一的天子,在紫禁城外已经经历了风风火火的革命,有更大的窃国大盗与他分享了这至高无上的称号,他开始恐慌让手下的太监喝掉墨水,以证明自己的权力威力,可除了这样他还有什么权力呢?他被自欺欺人的告知"在紫禁城里你永远是皇帝,但在外面不是,外面是个民国,还有个总统"。
在与他的外国教师庄士敦的对话中,庄说道"为什么措词重要。如果你不能说出你的本意,皇上,那你就不会说话算数了。一个绅士应该永远说话算数"。而溥仪的回答是"朕不是绅士,朕被禁止说心里话,他们常告诉朕该说些什么"。听到这里真是无尽的悲凉与同情。
年后的溥仪图强改革整顿宫廷却被贼臣愚弄欺骗,直到后来被军队逼迫退位正式离开紫禁城,迎接他的是士兵们的欢呼和炫耀功德旗帜。他带着墨镜默默走出宫门。我看不出他的失望与痛苦,感觉溥仪一生的感情都是隐忍的,我会替他失落,我无法不同情他!皇宫外面并不是他想私奔出去的欧洲,到了满洲日本人的领地他更加失去了权利,他被迫作秀,又被儿戏般撤掉帝号,他先后失去了两个妃子,文绣是主动提出离婚,婉容想生一个孩子保住溥仪摇摇欲坠的皇位加之婚姻生活的苦闷,她偷偷怀了侍卫的孩子,可孩子一生下来就被毒死,并被日本人强行带离了溥仪。
以上的一切都是这只囚鸟求不得的苦痛,于是他不断地想逃,他养了小白鼠把它放到锦囊里,养了蟋蟀把它放到木盒里,他孤独,这些小动物正是他自己!影片中曾多次出现了颇有意味的一句话"open the door"!一句是小时候他想看看紫禁城以外的世界却被侍卫拦住,他捧着白鼠向逐渐关闭的大门跑去,门关上的前一刻我以为他会把手中的白鼠放出去替他看看外面的世界,但他却愤怒的将小白鼠摔死在门上,以此来宣泄他对这囚笼的控诉!第二次是文绣离他而去他追出门在冬日的雪地里说出,那时的"open the door"已是软弱无力了。耳边想起影片的配乐《where is the arm》,乐声委婉泣诉。
悲伤的话说了那么多电影结尾依然精彩意味深长。年迈的溥仪走入了太和殿,傍晚的柔光镀在金銮殿上,溥仪的脑海中浮现的应该是从前的温暖的回忆吧,他蹒跚的想跨过围栏在龙椅上坐上一坐,这时他被一个小红领巾阻止住。多巧妙地设计,在影片的结尾,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皇帝与新社会戴红领巾的儿童相遇,是一个象征的死亡与另一个象征的希望吗?慈祥的溥仪从龙床后拿出了那个装蟋蟀的木盒,红领巾打开木盒发现蟋蟀还在,但转眼间溥仪已经不见了。这里显而易见是个象征性的手法,蟋蟀被放出来而溥仪已经被新的时代所埋葬了。
那个蝈蝈,象征着一个孩子最初的童真。藏在那张龙椅上,也藏起了他所有的想往。
无论是小时候的他还是长大后的他,其实都一样。他的家只有紫禁城那么大,他的世界只有那么大。
本片的编剧以一个外国人的视角诠释了溥仪悲惨又无奈的一生。影片在165分钟内不断闪回叙述了他61年的人生,其实更多是叙述了中国那61年动荡的时代,以及那个时代下的所有人。西方人眼中的中国似乎显得更清晰些。要说艺术原于生活且高于生活,《末代皇帝》是一典范。
影片主要参考庄士敦的《紫禁城的黄昏》和溥仪的《我的前半生》,在资料、工作人员上都是中西结合,最后是以贝托鲁奇带着对溥仪的个人同情和对中华文化的兴趣而拍成了此片,在商业、艺术、观众群上达到了一定的成就,同时又满足的导演的个人心理,可为近乎完美了。
此片各方面都可感到导演的独巨匠心。片头的设计使人急于想了解我国宫廷的神秘和悠久的帝王文化,让观众的观看欲望立刻而起。影片一开始的时间点用的十分妙。1950年,绥汾河火车站,是苏联收容所向中国政府交接伪满战俘的时刻,也正是溥仪本人前后半生的转折点,这使之后整个影片完整、紧凑、有序而又不乱,影片不紧没有一个多余镜头,相反每一个镜头之间的组接几乎都有很深的寓意,多个隐喻蒙太奇的使用让观众的内心始终随着影片波动起伏。此简单举三处,便可称经典——
镜头一: 一个天真无暇的孩子已被送进一片千疮百孔的禁宫中,在目睹慈嬉驾崩全过程后全然不知此时残酷的现实,依然天真地走到已是摄政王的阿玛前,问他是否可以回家了,阿玛无任何言语,却是向他深深一拜,瞬时间,一切不言而喻。孩子的地位立刻变得何等的尊贵,何等的独特,何等的不逢时代!一个政治牺牲品就这样诞生在即将崩塌的王朝中。由此便可想象,孩子将来的成长过程是多么扭曲。
镜头二: 这是影片前后出现的那只蝈蝈
1909年,宣统皇帝的登极大典上,3岁的小皇帝早已被这气势庞大却显得极为冷清的破典礼闹得心烦不已,惟独师傅陈宝深腋下的那只蝈蝈吸引了他,片中所表达的这是他们第一次“相见”,此后,随着时代不断变化,它永远地“隐居”深宫不再出现。直到半个世纪后,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普通公民的溥仪买了门票重逢了已是旅游景点的紫禁城,年过花甲的他在欲走进太和殿宝座时被看守人的孩子拦住,几句简单而赋有哲理的交流后,溥仪向孩子交取他的“证明”,拿着那个积满灰尘的小笼子,孩子很纳闷,转身欲问个明白,而溥仪却已消失了……此时,一只变了色的蝈蝈爬上孩子的红领巾。这是它的第二次出现。一只在宝座下存活了半个世纪的蝈蝈—— 一个活生生的历史见证者。如此深层的隐喻,或许在贝托鲁奇的眼中,皇帝终究是应该被承认的,罪过不是他生来就有的。当时的历史背景:1967年,中国文革最疯狂最动荡的那年,百姓的极度信仰依旧存在,只不过不是皇帝,而是另一个伟人。当时的溥仪已在弥留之迹。所以影片中所表达的一切不言而喻:红色风暴的社会,连交通也变成了绿灯停红灯行,改造溥仪的共产党人同样被共产党人“改造”着,一切都逃不过历史的变迁。此时的故宫已无游人再入,所以在片中当老年溥仪踏入宫门的那一刻起,观众或许就可以把他看作是一个魂了,魂归故里……
大清朝的历史在溥仪的身上画下了句点,处于乱世的背景下,一个小毛孩挑起了国家重任,一直在孤独与救世中徘徊,一心想要重振大清王朝,最终却弄个一败涂地。其实历史题材的电影是最难拍的,因为往往会被人来回推敲其真实性,而贝纳尔多·贝托鲁奇在这部电影中所要表现的不单单只是一个末代皇帝的历史,而是一个无奈于命运安排的人。历史道不清,说不完,溥仪是一个朝代的终结,也是一个时代的开始。通过电影,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身为末代皇帝的悲哀与苍凉,皇帝是世上最孤独的人,更可况是溥仪呢。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