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楼昨夜又东风,巧姐儿人物原型解读。(新解红楼梦十九)

发布时间: 2021-08-19 10:41:41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93

开篇之前,说几句题外话,这段时间我写的这近二十篇文章,算是捅了马蜂窝了,嗡嗡嗡不少都飞来蜇我,说俺故作惊人之语(这评论还算是比较...

小楼昨夜又东风,巧姐儿人物原型解读。(新解红楼梦十九)

开篇之前,说几句题外话,这段时间我写的这近二十篇文章,算是捅了马蜂窝了,嗡嗡嗡不少都飞来蜇我,说俺故作惊人之语(这评论还算是比较客气的)。坦白说,前文那些观点,“惊人”可能有点,但“故作”是没有的。前文中每一条结论来源都是踏踏实实、堂堂正正,既无夸大其词,也没胡乱猜测,我一直都在讲,写下的每一个字,都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他强任他强,清风拂山岗,这便是我的态度。言归正传,今日要讲的,是王熙凤的女儿巧姐儿。这位巧姑娘,大名叫啥,不知道,年龄几何,也不清楚,前八十回中,出场次数寥寥可数,她唯一的台词,就一个字,“哭”。但是,巧姐却名列金陵十二钗第十位,排名甚至高于李纨和秦可卿。网上多如牛毛的各种红楼解读,对贾府看大门的都恨不得放在显微镜下研究,但偏偏对巧姐这个金陵第十钗,视而不见,为何,因为要解读她实在困难之至。想要分析巧姐,摆在所有人面前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巧姐这个名字,究竟是说的几个人?换句话说,王熙凤,她究竟有几个女儿?因为从最权威的甲戌本和庚辰本来看,王熙凤是有两个女儿的,原文如下:第二十七回:......且说宝钗、迎春、探春、惜春、李纨、凤姐等并巧姐、大姐、香菱与众丫鬟们在园内玩耍,独不见林黛玉。第二十九回:......奶子抱着大姐儿带着巧姐儿另在一车。那么,书中这位多出来“大姐儿”是怎么回事,而且在书中还多次出现。从用词上看,毫无疑问“大姐儿”是巧姐的姐姐,这位神秘的“大姐”,究竟是谁呢?很遗憾,我没有答案,专家们也没有答案,大姐儿出现了好几次,也绝非作者笔误,目前研究观点比较一致的结论是,作者当初原设想是王熙凤有两个孩子,后来因为某种原因,把大姐和巧姐合二为一了,但是前期批注的稿子还没改过来,于是便在早期的古本(如甲戌本、庚辰本)中多出了“大姐儿”这个孩子。问题又来了,为何作者一开始是准备让王熙凤有两个孩子呢?最贴近现实的答案:因为极可能真的存在两个孩子。之前我讲朱耷生平的时候,提过他出家前曾有个儿子,在朱耷躲到山林为父亲守灵的时候,清军二次攻破了南昌,他的儿子失踪了,或者被带走,或者死于乱军之中。1680年,朱耷还俗重新成亲,之前讲过他续弦的极可能是现实中重遇的“史湘云”。而据资料记载,朱耷后来有了个女儿,至于是不是“史湘云”生的,我不知道,因为按他们两个重逢的年龄,朱耷已是55岁,“史湘云”恐怕也年轻不到哪里去,毕竟“麒麟白首”也说了二人是晚年相遇,这个年龄的“史湘云”还有没有可能生孩子,我实在不清楚。为表示科学严谨的态度,我去查了查我国女性绝经的平均年龄,大约是五十岁左右,天赋异禀的六十多也能生。但朱耷还俗后有了个女儿这个事,是确凿无疑的,并且,这个女儿还嫁给了南昌一户极普通的人家,平平安安过了一生。所以,朱耷这个女儿,个人认为来源有两种可能:一是“史湘云”生的,毕竟按《个山小像》题跋,朱耷提前三年就在筹划还俗,那时他才50出头,“史湘云”小他几岁,40多的话努力点也能老蚌怀珠,顶多算是个超高龄产妇,只是生产时会比较危险;二是从活下来的族人那儿过继的,也不是没有可能。但无论怎样,朱耷一生是有两个孩子的,一个是在他出家前生的,一个是在他还俗后再有的。再看凤姐原本两个孩子的设定,是否就是朱耷这俩孩子的折射呢?个人认为,是有这个可能的。只是这仅仅是个推测,作者君目前没有找到证据来证明。“大姐儿”和巧姐儿,在前八十回成稿中,以及癸酉本后二十八回中,最终红楼作者们是将两人合二为一了。巧姐后来的丈夫“板儿”这个名字,我一直认为是庄户人家铁牛、壮儿一类的称呼,直到某一天,查得朱耷女儿嫁了一普通人家,才突然间恍然大悟,这名字不就是“半儿”么,何谓“半儿”?女婿也。巧姐儿的判词原文:一座荒村野店,有一美人在那里纺绩。其判云: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画上是一名美人在纺线,指巧姐最终嫁给了农户,诗中则点名了“刘氏”,是指刘姥姥。原文中刘姥姥进大观园时,有特意写的巧姐和板儿一段。原文摘录:......那大姐儿因抱着一个大柚子玩的,忽见板儿抱着一个佛手,便也要佛手。丫鬟哄她取去,大姐儿等不得,便哭了。众人忙把柚子与了板儿,将板儿的佛手哄过来与她才罢。那板儿因顽了半日佛手,此刻又两手抓着些果子吃,又忽见这柚子又香又圆,更觉好顽,且当球踢着玩去,也就不要佛手了。这段原文脂砚斋特意批注了两次:“小儿常情,遂成千里伏线。”“柚子即今香团之属也,应与缘通。佛手者,正指迷津也。以小儿之戏,暗透前后通部脉络,隐隐约约,毫无一丝泄漏,岂独为刘姥姥之俚言博笑而有此一大回文字哉?”剧透狂魔脂砚斋,在此处点明了巧姐和刘姥姥孙子板儿的姻缘,直白的不能再直白。而癸酉本中,巧姐也确是嫁给了板儿,板儿这“半儿”,大约就是朱耷晚年现实中的那位女婿了。“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这两句,有略显惋惜和接受现实之意味在内,本是王侯女,奈何作农人,休道过往富贵,此时已是云散烟消,只求你一生平安罢了。

巧姐儿在贾府那段无忧无虑的日子,有朱耷大儿子的影子,而巧姐儿最终结局是嫁给刘姥姥孙子板儿,则是朱耷二女儿嫁给普通农户的真实写照。

巧姐儿还有一首专曲,唤作《留余庆》。留余庆,留余庆,忽遇恩人;幸娘亲,幸娘亲,积得阴功。劝人生,济困扶穷,休似俺那爱银钱、忘骨肉的狠舅奸兄。正是乘除加减,上有苍穹。这首曲子前半首,依旧是写“情”,写的是书中巧姐儿的经历,后半段的内容,则是“喻事”,影射了一段明末清初的著名公案,且听我一一道来。癸酉本103回,名为“刘姥姥三进荣国府,贾巧姐两哭大观园”,额外说几句,看这回目,越读越有一种文字之美,且与前八十回刘姥姥进大观园遥相呼应,明显呈递进关系。“三进”与“两哭”、“荣国府”与“大观园”,对仗之精美,令人拍案叫绝。回目是癸酉本藏家过录时很难改动的,所以这两句一定是癸酉原本所有,真是期待能看到癸酉原本啊。这一回中,巧姐儿被刘姥姥从青楼救出,巧姐告诉刘姥姥,自己是被舅舅王仁和贾蓉合伙卖给了“红香院”,这“红香院”的位置也很有意思,是在一个叫“乌衣巷”的地方,刘禹锡有一首极著名的诗,正是叫做《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王姓和谢姓乃东晋顶级门阀,谢安、谢玄这些人,便是谢家的。“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正是指巧姐儿本为望族之女,最终嫁给了寻常百姓家。这种情节安排,这种将典故藏在只言片语中,正是红楼梦一脉相承的写作手法,癸酉原本之真假,深读红楼者,一眼可判。深感于最近癸酉本真假之论又起波澜,便随手举了两个例子,包括前文关于“回目”文字的一些看法,暂且作为我对癸酉本真伪之辩的一种表态吧。巧姐儿这段经历,对应了曲子中的“狠舅奸兄”一词,此为明线。这后半段,还有第二层意思,乃是影射清军入关后,震惊天下的“北太子案”。这段历史,我须讲的细些。崇祯自缢后,他的长子、大明正位东宫太子朱慈烺并未一同身亡,而是被李闯大将刘宗敏抓住了。刘宗敏便把太子献给了李自成,自身也得了奇功一件。李自成认为自己是大明王朝的法统继承者,留着太子,正可说明自身的名正言顺,便没有杀朱慈烺,而是把他养起来,将来估计也就是封个“安乐公”、“归命侯”一类的称号了事。但是天有不测风云,李闯在山海关下与清军决战兵败,李自成便带着太子一块跑了,跑的路上,兵荒马乱的,朱慈烺瞅了个空子,逃了......李自成兵败后,清军占领了北京城,隔了几个月,逃掉的朱慈烺一路乞讨回了北京,去找自己的外公周奎。这时长公主长平公主,也在外公周奎家里住着养伤,皇宫被清廷占去了,她又被崇祯砍了一条手臂,只好暂住在外公家里。太子也不傻,是悄悄找上门的,与长平见了面,二人抱头痛哭,周奎则跪在一旁送上酒食,《清史稿》形容的场面是“相见掩面泣,奎跪献酒食”。记住这句话。这次见面没多久,太子就走了,过了几天,太子又悄悄来了,长平看他衣衫褴褛,就偷偷送给他一件锦袍,还悄悄告诉亲大哥:“你来了,全府上下都要遵大礼,会被人怀疑,这里太危险,你赶紧去南方,千万别再来了。”然后长平大哭离去。《甲申传信录》原文:公主赠一锦袍,密戒云:“前来,皇亲上下行礼进膳,顿生疑衅,可他去,慎无再至也。”痛哭而别。那知道过了几天,朱慈烺又跑来了,并在周奎家里住下,周奎担心太子住家里连累自己,就和自己侄子周铎密谋,准备出卖太子给清廷,换取荣华富贵。三天后,周奎叫家里人把太子绑了,说我要把你交给清廷,你就说自己姓刘,是假冒太子。太子说:“后悔没有听妹妹的话,信了你,悔之晚矣,你怕清廷我理解,你不如放了我,我自己离开”。周奎依然没放太子,当天晚上,周奎和周铎就将太子送到了清军衙门。文中的周铎,是朱慈烺舅舅。多尔衮接到密报后,大吃一惊,密令当初见过太子朱慈烺的大臣和太监们去认人,有十五个人认出是真太子,多尔衮便下令把这十五个人杀了,其他聪明人只有说太子是假的咯,于是多尔衮就说朱慈烺假冒明太子,岂能容忍这种不忠不孝之事,杀之。我只能说多尔衮这把操作很风骚,叫人来认太子真假,把说太子是真的人全给杀了,那太子铁定就是假的了......不愧是和大玉儿嫂嫂有一腿的人。这便是当时震惊天下的“北太子案”,朱慈烺被外公和舅舅密谋,卖给清廷,最终被处死。红楼梦没有闲笔,巧姐儿这首《留余庆》中的后半段,很明显是影射太子朱慈烺被出卖一事。“休似俺那爱银钱、忘骨肉的狠舅奸兄”。这句中的“爱银钱”也有个说法,周奎爱钱吝啬的名头,青史留名。1644年李自成马上就要打进北京城了,崇祯下令亲贵大臣们集资抗敌,周奎心疼无比地拿出5000两银子。他女儿周皇后实在看不过眼,就变卖自己首饰又凑了5000两给周奎,想的是好歹凑足1万两交上去,周国丈家这面子也就勉强保住了。周国丈拿到女儿周皇后的5000两后,呃,从中扣掉了2000两,才把剩下的3000两交上去。你瞧他干的这点事,他这爱银钱的名声,满朝皆知。你说他没钱吧,也不是,李闯进入北京后,从周奎家搜了三百万两银子出来,三百万!“爱银钱、忘骨肉”,说的就是这周奎。所以,巧姐儿被“狠舅奸兄”卖到乌衣巷这一段,便是影射崇祯太子朱慈烺被国丈国舅出卖一事,别看巧姐在书中出场不多,她身上“写情和喻事”的部分可着实不少,也因为如此,她才能以一个孩子的身份,高居金陵十二主钗之列。正册金陵十二钗的历史人物原型解读终于大功告成,也算是不负诸君了。当前网络上各种各样的红楼解读,如恒河沙数、不可计数,其中也不乏真知灼见,但绝大多数都是随心所欲的胡解,而且网上的各种解读,呈现出极其碎片化的状态,时常让人看得云里雾里、不明所以。这也是因为红楼此书写的很隐晦,我们读红楼,好比是云中观龙,偶尔能看到真龙之一鳞半爪,瞬间又隐入云中。而作者君费大力气,写下这近十万字,便是要吹尽迷雾,将红楼这只真龙,完完整整地呈现给诸君细观之,也算积些功德。所以,作者君奉献给大家的,是一个系统化的、有逻辑性的、前后呼应的解读体系。每一章之间、每一个人物的解读,都相互关联,都是围绕“断代为明朝”和“起始者朱耷”,这两个核心要素来全面阐述对应的考证和观点。金陵十二钗的解析完成,可视为作者君这套解读体系,至此已经构建出了一个坚实的架构,这是作者君解读红楼的特点——绝不碎片化。所有的内容,都尽力遵循着连贯有序、合理自洽的标准。额外多聊了几句,部分如秦可卿、探春等人的解读,之前限于篇幅所限,尚有不少部分没展开,将在后面陆续补上。我也将休息几日,顺便把原答文中的剩余部分内容,整理好后移入《新解红楼梦》专栏。

最后,用李煜一首《虞美人》,借以送给本文中的巧姐儿以及崇祯太子吧。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秦可卿身上的不解之谜委实太多,这位贾府中的少奶奶,判词和专曲实则隐藏着荣宁二府巨大的秘辛,究竟是何秘密?请看下节:“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再解秦可卿!


(特别提醒:本专栏中不少内容为开创性学术观点,转载、引用本专栏中内容或观点,务必由创作者本人直接同意,并注明转载引用内容出处,版权保护,人人有责)

本文标题: 小楼昨夜又东风,巧姐儿人物原型解读。(新解红楼梦十九)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53634.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猪猪这么可爱,我们用它们制造了子弹、牛排和水泥 | 把科学带回家慕容评军事水准为啥前后变化那么大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