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古代历史上小国能把大国拖垮

发布时间: 2021-08-19 01:57:39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04

历史上为何大国攻击小国,最后却是小国获得胜利?我们在看世界战争历史的时候,经常能看到一个现象,那就是大国和小国之间的战斗,往往出...

为何古代历史上小国能把大国拖垮

历史上为何大国攻击小国,最后却是小国获得胜利?

我们在看世界战争历史的时候,经常能看到一个现象,那就是大国和小国之间的战斗,往往出现了小国最后将大国拖垮的局面,就像是我么那中国历史上,西汉为了攻击匈奴,花光了文景之治攒下的钱财,而明朝时候为了援助朝鲜击退日本,同样消耗了大量的积蓄,作为强国,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呢?





简单来说就是强龙压不住地头蛇,在历史上就有非常简单的例子,东汉时期,象林,也就是曾经的南郡发生了动乱,朝廷就准备派遣大军出征,但是最后不光没有平定叛乱,最后还因为粮饷问题而不得不说向国家求助。当时的皇帝汉顺帝决定召集文武百官讨论这件事情,而大臣们的主要意见就是:我们汉朝爬过他么!这些叛军就是一群在边关闹事的小混混,我们大军所到之处,他们立马就会投降了!

但是大军能从哪来?根据史料记载,皇帝想要发荆州,扬州、豫州和兖州的兵马一共四万人,皇帝和臣子们都觉得,这么多人,就算去了一人打一巴掌都能把这群小混混消灭了。可是这时候大臣李固站出来说:“皇上,不妥。”然后他直接列出了7条理由表示反对。




李固认为,荆州本来就不太平,如果从这里征集士兵,说不定荆州就要闹事了;并且从山东和河南征兆士兵是一个非常不明智的想打,来回千万里的路程,等去了战机都耽误了,更何况这里的士兵们也都不愿意跑那么远作战;南方,尤其是作战地点越南的自然环境并不适合北方士兵的作战,去了那水土不服的就有一大半人;而就算士兵们真的去了,到时候大家累都累死了,谁还有剩余的功法战斗。

而最关键的就是粮草问题,最远的豫州这边的士兵前往越南征战最少都要走一年时间,这一年过去要吃多少粮食,这还不算打仗的消耗,在路上就能把军饷吃穷了。而此时交州平叛已经一年的时间,当地已经饱受战火的摧残,现在又继续征召士兵前往作战,很难保证这里的情况会不会恶化,中原才是中心地带,现在的做法就像是要舍弃心脏一般。




这一番话自家点醒了汉顺帝,于是李固接着就提出了新的方式,不如派人去敌营中,让这些有平叛经验的人分化瓦解这些叛军,而最后也正是靠着这些人成功平定了叛乱。而历史上我们对于这些叛乱都是这么做的,而这么做的原因就是征发士兵一点都不划算,而且还不一定能打赢,大国虽然国力强盛,但是没有办法将国力转化为军事优势,两国之间的对抗并不只是简单地军事对抗,还有自然和后勤的对抗。

李固之所以能用简短的7个理由说服皇帝,就是以为他说的句句在理,花费了大量的资本,最后一无所获这样做的意义又是什么?所以古代的王朝们并不想要将边境那些作乱少数民族赶尽杀绝,他们只是简单地不想他们作乱而已。

我觉得是因为小国集中精力在打,这一战导致大火,有一点疏忽了吧。
因为大国自认为自己吃掉一个小国轻而易举,所以不是很重视而小国知道自己不顽强抵抗将会灭国。
历史上大国去攻击小国,但是最后却是小国获胜的主要原因是大国的内耗更多,经过长期的攻受让他负担不起。

历史揭秘:为什么历史上没有一个国家能成功吞并中国

原文刊登于《明报月刊》
大家希望听我讲小说,其实写小说并没有什么学问,大家喜欢看也就过去了。我对历史倒是有点兴趣。今天我想简单地讲一个问题,就是中华民族如此长期地、不断地发展壮大,到底有何道理,有哪些规律?
这几年我常在英国牛津大学,对英国文学、英国历史和中国历史很有兴趣。大家都知道,英国对二十世纪影响最大的一位历史学家名叫汤因比,他写了一部很长很长的《历史研究》。
他在这部书中分析了很多世界上的文明,说明世界上的很多文明都在历史进程中衰退或消亡了,直到现在仍真正兴旺发达的文明只有两个,一个是西方的欧美文明,一个是东方的中国文明。而中国文明历史悠久且连续不断,则又是世界唯一的。
虽然古代有的文明历史比中国早,有的文明范围比中国大,如巴比伦的文明、埃及的文明、希腊罗马的文明,但这些文明却因遇到外力的打击,或者自己腐化而逐渐衰退、消亡了。汤因比说:一种文明总会遇到外来的挑战,如果该文明能很好地应付这个挑战,就能继续发展;如果不能很好地应付挑战,就会衰退,甚至消亡。
这里也有多种情况:一种是遇到强大外族的打击,整个民族被杀光杀尽,消灭了;一种是民族内部长期僵化,没有改革,没有进化,像活的木乃伊,结果衰落了;有的则因自己的腐化而垮台;还有一种就是分裂,国家的内战不休。
我们的国歌中有一句:“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这句话是在抗战前后写的,它表示了一种忧患意识。那时候我国遭受外族敌人的侵略,处境确实非常危险。
就我看来,我国历史上遭受外族侵略的危险时期有七个:第一是西周末年到春秋战国时期东西南北受到外族进攻;第二是秦汉时期匈奴的进攻,时间长达四百年之久;第三是魏晋时鲜卑等五胡的进犯,时间也有四百年;第四是隋唐时期突厥和吐蕃的侵犯,时间约三百年;第五是五代、南北宋时期契丹、女真及西夏的侵犯,时间大概也是四百年;第六是元、明、清时期蒙古、满族的侵犯;第七是近代西方帝国主义和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纵观中国历史,大概可以看到这样一个规律:我们的民族先是统一强盛,后来慢慢腐化,组织力量衰退。此时如果出现一些改革,那么就会中兴。如果改革失败了,或者自己腐化了,那么外族敌人就会入侵。在外族入侵的时候,我们民族有个很特殊的现象,就是外族的入侵常常是我们民族的转机。以上所讲的我们民族七次大的危机,又都是七次大的转机。
为什么历史上没有一个国家能成功吞并中国?小编在语音、图文轻知识问答平台【众答】上付费向几位历史爱好者提问,他们发表了如下看法:
煎饼传奇:世界很多文明都随着历史演进逐渐消亡,唯独留下了欧美和中国文明,这是有原因的。巴比伦文明、埃及文明、希腊罗马文明的消亡就验证了这一观点。一种文明随着历史进程总会遭遇挑战,要么蜕变,要么消亡。还记得国歌中那一句:“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其实就代表了一种忧患意识。我们中华民族之所以不断壮大,靠的就是改革与开放。革新自我加上兼容并包,看似简单,但其实这种精神贯彻起来却非常难,靠着这种顽强的民族屹立和尊严,中国人民才能一次次从深渊中爬出来,看到黎明,迎接未来的篇章。
酷儿:中国作为过去的文明大国,自古就凭借人民的智慧和勤劳,依靠广袤的土地,孕育出一代代后人,借以严密的宗法制度,建立了完整稳定的中国封建社会体系。复杂多变的地形,外族人想要一举击破简直是难如登天,主流儒家文化也很好的加强了民族的凝聚力,中国人虽然不没有外国人的爆发力,但讲究持久,坚持“细水长流”,有了这种不服输的较真精神,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战斗力,以及持久逐一击破的战斗方法,必然百战不殆!
冷漠的冷面:我是中国的脑残粉,虽人在异国他乡,但依旧牵挂祖国,越是这种时候越是能唤起中国人爱国的本能。从历史角度来看,但凡想灭亡中国的,最后要不自己元气大伤,要不就是落荒而逃,西方列强颤抖吧~日本侵华的原因,一方面是垂涎于中国的资源,抢夺利益,一方面是自认为是日本才是中国文明的真正继承人,但心有余而力不足,抗战多年终究敌不过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哈哈哈~
历史上常常是外族人来了之后,我们华夏民族就跟它同化、融合,一旦同化、融合了,我们华夏民族就壮大起来,统一起来。之后可能又腐化了,衰退了,或者分裂了,外族人又来了,我们民族再融合,又壮大,如此循环往复。
其他国家民族遇到外族入侵,要么打赢,要是打不赢,这个国家或民族就会垮台。我们中华民族遇到外族入侵时,常常能把外族打退,打不退的情况也很多,但却很难被征服。这是因为一方面我们有一股韧力,一股很顽强的抵抗力量;一方面我们又很开放,在文化上同它们融合在一起,经过一段时间,大家变成一个民族,我们的民族从此又壮大起来。
其中第一个原因是我国一开始就是农业社会,生产力比较高、技术比较先进,有强大的经济力量可以发展文化;第二个原因是从西周开始,我们已有了一个严密的宗法社会制度,后世讲到中国封建社会,总认为封建的宗法制度很束缚人的思想,很束缚人的行为,那当然是对的。
其实这种宗法制度也有它的历史作用,我们民族由于有了严密的继承制度,从而避免了内部的争斗和战争。一些游牧民族本来很强盛,但往往在关键的时候闹分裂。父亲死后,他的两个儿子或者三个儿子抢父亲位子,罗马也有这种情况。一抢位子,就要打架,就要内乱。本来很强盛的部落、部族或者民族,一分裂,就要自己打自己。
我们民族从西周开始,虽然自己内部斗争也不断有,但基本上还是遵循世袭制度,即父亲死了,嫡长子继位,这是当时中华民族发展的一个重要制度。一个社会的基本法律制度固定了,社会就会很稳定,内部斗争就会大大减少,这也是民族强盛的重要环节。
还有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我们对外族是很开放的。从历史上看,中国很长很长的时候是外族统治的,如北魏。其实隋唐也有很大的少数民族的成分,主要是鲜卑人。
有一个情况不知各位想到没有,我的小说中写过一个人叫“独孤求败”,独孤求败很骄傲,他一生与人比剑比武从没有输过,所以他改个名叫求败,希望失败一次,但却总没有败过。这个“独孤”就是鲜卑人。
唐朝开国皇帝李渊的母亲是鲜卑人,就姓独孤。“鲜卑”这两个字,有些学者说“西伯利亚”就是“鲜卑利亚”,鲜卑人原本住在西伯利亚那一带。但这不是很一致的意见。北周的时候,有个大将军叫独孤信,他有很多女儿,其中大女儿嫁给了北周的皇帝,第四个女儿嫁给了唐高祖的父亲,第七个女儿嫁给了隋文帝。所以唐高祖和隋炀帝是表兄弟,唐太宗李世民则应叫隋炀帝为表叔。他们都有鲜卑的血统。唐太宗李世民的妈妈姓窦。唐太宗的皇后姓长孙,长孙和窦都是鲜卑人的姓。皇后的哥哥长孙无忌是唐朝很有名的宰相,他也是鲜卑人。
据《唐史》记载,唐朝宰相至少有二十三人是胡人,其中主要是鲜卑人。那时候说“胡人”就像我们现在说“洋人”一样,没有歧视的意思。在唐朝,有二十三个外国人当“国务院总理”,可见唐朝对外国人一点也不歧视。再说汉朝,汉武帝与匈奴交战,匈奴分裂投降了。其中一个匈奴王子叫金日蝉,在汉朝做官,很受汉武帝重用。汉武帝死后,他的身后大事交给了两个人,一个是霍光,一个就是金日蝉。由此可见,我们民族壮大的重要原因就是非常开放。
中国人不太擅长打仗,与外国人打仗时,输的多,赢的少。但是我们有耐力,这次打不赢没关系,我们长期跟你干,打到后来,外国人会分裂的。

匈奴人很厉害,我们打他不过。汉高祖曾在山西大同附近被匈奴人围困,没法脱身。他的手下便献了一条妙计,去向匈奴皇后说,汉人漂亮的小姐很多,你如果把汉朝皇帝抓来,把汉人打垮了,俘虏了大批汉人中的漂亮女人,你这个皇后就要糟糕了。匈奴皇后中了这个诡计,影响匈奴首领,便退兵了。匈奴后来分为南北,南匈奴投降了汉朝,北匈奴则向西走,一部分到了法国,一部分到了西班牙,一部分到了英国,以至灭亡了整个西罗马帝国。
西方历史中的匈人是否匈奴人?史家意见不一致,有意思的是,匈奴的一半被中国抵抗住了,投降了,另外一半却把整个欧洲打垮了。隋唐时期的突厥也是如此,他们分为东突厥和西突厥。东突厥向隋唐王朝投降了,慢慢地被华夏民族所融合。西突厥则向西行,来到了土耳其。后来土耳其把东罗马帝国打垮了,把整个君士坦丁堡占了下来,直到现在。
所以我们不要一提起历史就认为我们民族不行,其实我们民族真正不行,只是十六世纪以后的三四百年的事情。最近我在牛津大学的一次聚餐会上遇到一位很有名的研究东亚经济的学者,他和我谈到中国经济的发展前途时说,中国的经济自古以来就很发达,人均收入一直是全世界第一,只是到了十六世纪以后才慢慢被英国赶上去。而国民总收入却是到了1820年才给英国超过。中国国力居世界领先的地位竟保持了二三千年之久。
那位学者对中国经济前途非常乐观,他说大概到2021年时,中国的国民经济收入又会是全世界第一,并能长期保持下去,恐怕至少在那之后的四五十年内没有任何国家能够赶得上。我听了之后很兴奋,问他是否有数据?他列举了很多统计数字。他是专家,不会随口乱说。我觉得他的分析是很有道理的。
实际上我们中国古代在科学技术方面一直是很先进的,到宋朝尤其先进,大大超过了欧洲。那时我们的科技发明,欧洲是远远赶不上的。如造纸、印刷、火药、罗盘等在宋朝已经非常兴旺发达了。现在大家用的钞票也是中国发明的,在宋朝时代就已经开始使用了。那时我们的金融制度相当先进,货币的运用相当成熟。

那么欧洲人什么时候才开始转机呢?应该说是到了中国的明朝,从那时起,中国开始落后了。我想其中原因,一个是政治上的专制,对人民的思想控制很严,一点也不自由开放,动不动满门抄斩,株连九族,吓得人们不敢乱说乱动,全部权力控制在皇帝一人手里。
另一个原因就是明朝对付不了日本倭寇的入侵,便异想天开,实行所谓海禁,把航海的船只全部烧掉,以为如此一来就能断绝与倭寇的来往,饿死倭寇。这是对日本完全不了解。这种愚蠢的禁令,当然是永乐皇帝时郑和下西洋之后的事情了。
明朝一实行锁国政策,整个国力便开始衰退。与此同时,西方科学却开始发展,工业革命也开始了。有一个有趣的时间值得注意,那就是十六世纪初的一五一七年,德国的马丁·路德公然否定教皇的权威,反对神权控制,就在这个时候,我国明朝的正德皇帝下江南。正德皇帝是个很无聊、很腐化的昏君,他下江南干了许多荒淫无耻的勾当。
大家知道,在隋朝、唐朝,中国是很富庶的,到了宋朝、元朝也还可以,那时候科学发达、交通方便、对外开放。而欧洲正是封闭的时候,一切都由教廷控制,学术思想不自由。你如说地球围绕太阳转,他便要你坐牢,一切都是封闭的。到了十六世纪,欧洲自由开放了,科学发明开始了,可是中国反而长期封锁起来了。这是最大的历史教训。
今天讲了这么多,无非是要大家明确两个观念,那就是改革和开放。我们中华民族之所以这样壮大,靠的就是改革和开放。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内部要积极进行改革,努力克服困难,改革成功了,我们的民族就会中兴。同时我们还要对外开放,这点更为重要,因为我们中国人有自信心,我们自信自己的民族很强大,外来的武力或外来的文化我们都不害怕。
另有一个重要观念,今天没有时间详谈。我认为过去的历史家都说蛮夷戎狄、五胡乱华、蒙古人、满洲人侵略我中华,大好山河沦亡于异族等等,这个观念要改一改。我想写几篇历史文章,说少数民族也是中华民族的一分子,北魏、元朝、清朝只是少数派执政,谈不上中华亡于异族,只是“轮流坐庄”。满洲人建立清朝执政,肯定比明朝好得多。这些观念我在小说中发挥得很多,希望将来写成学术性文字。 上面我讲到的那位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在他初期写《历史研究》这部大著作的时候,并没有非常重视中国。到他快去世的时候,他得出一个结论:世界的希望寄托于中国文明和西方文明的结合。
他认为西方文明的优点在于不断地发明、创造、追求、向外扩张,是“动”的文化。中国文明的优点在于和平,就好像长城,处于守势,平稳、调和,是“静”的文化。现在许多西方学者都认为,地球就这样大了,无止境地追求、扩充,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可取的。今后只能接受中国的哲学,要平衡、要和谐,民族与民族之间要相互协作,避免战争。
由于科学的发展,核武器的出现,今后的世界大战将不可思议。一些疯狂的人也许执意要打核战争,殊不知道这种战争的结局将是人类的同归于尽。这可能性不能说没有,我所接触到的西方学者目前对打核战争都不太担心,他们最担心的是三个问题:第一是自然资源不断地被浪费;第二是环境污染;第三是人口爆炸。这三个问题将关系到人类的前途。
所以,现在许多西方人把希望寄托于中国,他们希望了解中国,了解中国的哲学。他们认为中国的平衡、和谐、团结的哲学思想、心理状态可能是解决整个人类问题的关键。
十九世纪世界的经济中心在伦敦,二十世纪初转到了纽约,到了战后七十年代、八十年代则转到了东京,而二十一世纪肯定要转到中国。至于这个中心是中国的北京还是上海,其实在北京或在上海都不是问题,只要是在中国就很好!

历史上小国打败大国的有哪几例

在当代,尤其是经过二战和朝鲜战争后,由于美苏对峙的冷战期间,两大强国意识到,两强之间的政治意志及利益发生冲突后,以军事手段互相对掐,是没有好结果的,杀敌三千自损八百,不是你死就是我伤,损失惨重不说,还很没面子。因此,往往就找一个代理国与对方较量,不直接出面对抗,这样既保全了自己的实力和面子,又打击了对方的攻势和利益,杀伤和损害了对方的实力和声誉,真是一举几得,一箭几雕啊。为此,美国还发明了有限战争这个专有名词,为自己的局部战争或军事行动提供了理论基础。局部军事行动多了,国际也因此演出了小国打败大国的两场战例,越南战争和阿富汗战争。大致归纳一下,这两场战争有如下几个共同的特点:
第一、小国抵抗某一大国、强国的侵略必须,必须有另一个大国、强国的坚决支持。大国强国对小国的这种坚决支持,不仅仅是道义上的,而且是物质上的,不仅是政治上、经济上的,而且是军事上和文化上的。要做到随时提供,有始有终的。这样,受援的小国才能有信心有能力去打击和瓦解对方的各种攻势和企图。比如,在国际上会议上要瓦解侵略大国的各种政治企图,保护自己支援的小国。

第二、受侵略的小国首脑人物具有一定的民众基础,有影响力和凝聚力。以越南战争为例,北越的首脑胡志明,就很得民心,比南越的什么吴庭艳及后来的阮文绍、阮高其声誉高的多了。由于吴庭艳声名狼藉,美国人自己都看不下去了,最后通过政变把他干掉了,靠这样不得民心的家伙做代理人,不要说对方,自己就把自己打败了。支持小国有实力、有影响的首领,有更好的凝聚力,才能和对手周旋到底。
第三、受侵略的小国要和支援的大国强国接壤,或很方便的交通运输。看看越南战争,中国和越南接壤,不但中国的各种物资,还有苏联的物资直接就送到其国内了。阿富汗战争也是同样,美国的军用物资不但通过和阿富汗接壤的巴基斯坦直接送达,而且还购买中国的武器,通过中国提供给阿富汗抵抗战士。北约集团轰炸南联盟,盟友俄国虽然有心支援,但决心不强,实力不济,加上不和俄国领土接壤,所以只能鞭长莫及,挥泪忍别。
大周朝,史称“西周”因为被犬戎偷袭而亡国,连都城都被攻陷了,后来重新建国,称“东周”
明朝也是被深居东北的一群游牧民族攻陷了,以不足百万人占领了整个明朝领土,还降服了明朝没有真正收复的蒙古、西藏等地
国外的,盛极一时的罗马帝国就被日耳曼人给偷袭洗劫,导致帝国倒塌。希波战争,意大利-埃塞俄比亚战争,拜伯尔斯对旭烈兀,匈雅提的科索沃之战
1316年瑞士人对奥地利的莫尔斯加藤战役,鬼子日俄战争对毛子。金马刺佛兰德对法国。
这种例子是在很多
本文标题: 为何古代历史上小国能把大国拖垮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53586.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普通人如何通俗地了解前沿科学为什么西安能长时间的做为都城 为什么唐之后没有再做为首都,甚至再没有出过像样的割据政权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