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的生活形态和文化习俗十分有趣。即便不出国门,除了筷子一应生活用品用具基本被西方物质、样式统治,谁要是整一套传统家什,那绝对...
中国新的生活形态和文化习俗十分有趣。
即便不出国门,除了筷子一应生活用品用具基本被西方物质、样式统治,谁要是整一套传统家什,那绝对是个性、另类或叫“非主流”。
谈情说爱、交际洽谈,坐在咖啡馆、西餐厅才叫有品有范。过传统节日貌似一众程序和责任,洋节欢天喜地过一把才是理想生活。
走进中国的现代大都市,把黑发黄脸换成白人的嘴脸,你说是身处欧美也不会有人怀疑。中国人与西方生活方式完全融合,丝毫没有违和感。
魔幻的是婚丧习俗和生日庆祝。
纯粹传统和西方的方式都是少数,基本都是中西合璧。实话实说,就是中西混合杂烩。结婚有婚纱礼服,有马褂旗袍,要么就是脱掉婚纱再顶红盖头,两样都要有。葬礼可以鲜花哀乐悼念,也可披麻戴孝哭丧,每一个环节都会平滑过渡无缝对接。庆生聚餐,寿桃共蛋糕一色,红包与生日歌齐飞。死活都是热热闹闹,好像没谁在意什么中西差别。
自新文化运动起,中国的西化就一发不可收拾,经过革命和改革开放的洗礼,中国文化基本就冲“全盘西化”奔了。
你可以否认胡适的观点,换一种正确的说法叫“现代化”,但现代化就诞生于西方,基础是工业化,范式、规则都是西方制定的。直到如今,中国自己的“现代化”进程才刚起步,从经济到政治到社会,多数还是摸着西方的石头过河。
中国是最为彻底西化的国家之一。之所以这样,是不是中国人容易数典忘祖,都傻啦吧唧当了汉奸?网上还真一人这么吐槽。我不这么认为。
新文化运动 领袖 青年导师
现代化是中国传统文化涅槃和升级的必然和必须,死守传统文化或革新不彻底,大清变法和民国革命的失败就是验证。彻底扫清阻碍中国进步的传统文化障碍,才有今天的工业成就和文化复兴。按照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就是彻底打碎旧的生产关系,最大化程度解放了生产力。
深度西化也是中国全面现代化的必然阶段,为什么?
胡适 全盘西化
首先,中国古代是一个典型的农耕文明,在遭受西方现代工业文明碾压时,唯一的出路就是工业化。自家的手工业无法支撑工业化,也缺少技术和资本、理论和经验,只有采取“拿来主义”战略,实际就是深度西化。这就是底层的生存逻辑。
其次,中国传统文化和思想也不支持现代化或工业化。如果想要工业化在中国落地生根和发展,只有引进西方先进思想、制度以及相应的文化体系。新的先进的思想和文化,如马列主义、工业理论、市场思想都来西方。咱们当然要根据中国实际进行消化,但首先也必须吃进肚子里。底层文化逻辑要求,中国必须借助西方文化培育自己的先进思想。
第三,在自己没有理论和经验的前提下,通通引进来也是务实精神的表现。拿来了怎么办?实践啊。实践成功、于我有利则发扬光大,相反则果断抛弃。务实和自信,他山之石为我攻玉,这应该是西化阶段的底层精神逻辑。
中国 现代化 西化
西化阶段有没有负面影响?当然有。漫说咱们不得不“拿来主义”时期,就是当今咱们有了自己的思想、理论和自信,只要继续深化改革和开放,西方文化都会有负面影响。
革命时期,照搬照抄危害多大都很清楚。改革开放以后,各种全盘西化也为害甚烈。微观上在许多人特别是年轻人身上也有反映。
全盘西化 文化自卑 跪舔美国
比如价值观,目前在咱们国家是极其多元的。大的粗略分类就有传统价值观、革命价值观、西方价值观、新生中国价值观。各种价值观激荡碰撞,是中国文化活力的表现。但对于价值观没有基本成型的年轻人来说,怎么都是感觉混乱。
混乱使人迷茫焦虑,迷茫焦虑使人面对各种挑战显得虚弱无力,虚弱无力使人容易感觉生存生活压力山大。
中国现代化正在走出模仿性的西化阶段,不但要有选择地学习借鉴,还要做前无古人的创新。创新时代,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坎坷的。成功与失败并存,成就感与混乱迷茫并存。中国的全新文化起步不久,任重而道远。
本文由苗子原创,喜欢就给个三连,一起探讨中国新文化。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