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本来从容》是一本由汪曾祺著作,北方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9.80,页数:26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生命本来从容》读后感(一):心若冰清,天塌不惊所谓成功,无非就是逢山修路、遇水搭桥。我能给你的不是路和桥,而是修路的工程图和搭
《生命本来从容》是一本由汪曾祺著作,北方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9.80,页数:26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生命本来从容》读后感(一):心若冰清,天塌不惊
所谓成功,无非就是逢山修路、遇水搭桥。我能给你的不是路和桥,而是修路的工程图和搭桥的砖石原料,也就是低风险创业的基本逻辑和工具。路还是得你自己修,我只能搭把手。
而本书是辑录了汪曾祺回忆故乡风俗、师长旧友的经典散文。在书中,作者的家人亲友、乡野俚俗、江南水乡风情,以及各色各异的西南联大师生,如带着情书逃警报的金岳霖,在草地上讲《离骚》的闻一多,指导自己以真性情写文章的沈从文等,都在作者满怀温情的笔下一一复活。
汪曾祺爱人、爱草木鱼虫、爱蔬果美味、爱世间一切美好事物,他对家人故乡的怀念、对西南联大师生的描述无不饱含深情,虽行文澹远,平白如话,展现读者眼前的却是五味俱全、多姿多彩的生活。更了解伟大的文学家,试着用心体验他的日常。
淡定的人,拒绝练就那种摧眉折腰事权贵的性格;淡定的人,像秋叶的静美,淡淡地来,淡淡地去,给人以宁静,给人以淡淡的欲望,活得简单而有韵味。愿你在被打击时,记起你的珍贵,抵抗恶意。
愿你在迷茫时,坚信你的珍贵,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
《生命本来从容》读后感(二):我们缺少正是那份对生命的从容之心
我自己也记不得这本书是我所看的第几本由汪曾祺先生所著的散文了。汪曾祺先生的书收的多了,难免就会有一些文章会出现重复现象,但是我耐不住汪曾祺先生文字的强大吸引力,不管怎样只要是曾祺汪先生的书,还是要好好的读上一读的。
喜欢汪曾祺先生的文章,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来源于他对生活的那份从容不迫的态度和他怡然自得的生活情趣。在这世界上,只要是人,他一生的经历总会难免有几番折腾的,汪曾祺先生自然也不会例外。可是难得的是,即便是生活困苦,他也总能苦中作乐般的让自己生出一丝丝悠然自得心思。生命中难免经历波折,重要的是你是否能够从容应对。这本书的名字为《生命本从容》,真的是恰如其分的表述了汪曾祺先生的生活态度。
这是一部汪曾祺先生的经典散文集,也可是说是一部汪曾祺先生的回忆录。在这些散文中,你可以看到汪曾祺先生的父母和家人,他的成长与故乡,还可以看到他的恩师同学,他的朋友与故人。每一句话,每一段文,虽无激昂奋进的言语展现,却处处都无不流露出汪曾祺先生对故人与往事的无限怀念与切切深情。
汪曾祺先生是一个有爱、有情、有趣的人。无论是花鸟鱼虫还是人间草木,相识已久的故人还是萍水相逢的故人,他都是那样的热爱与喜欢,他们在他的笔下被讲述的都是那样的温情且有情趣。
“你若爱,生活哪里都可爱。你若恨,生活哪里都可恨。你若感恩,处处可感恩。你若成长,事事可成长。不是世界选择了你,是你选择了这个世界。既然无处可躲,不如傻乐。既然无处可逃,不如喜悦。既然没有净土,不如静心。既然没有如愿,不如释然。”
上面的这段文字是在这本《生命本从容》一书封底所印的一小段话。虽然不是汪曾祺先生所说,而是出自另一位名家丰子恺之手,但是却也明确概括了汪曾祺先生的一生的生活态度。
生活就好像是一面镜子,你在镜子外面如何去做,生活就会回报给你一个同样的样子。不要总是抱怨命运为何对自己不公。造成我们生活中的不快,其实往往就是因为我们缺少了汪曾祺先生所拥有的那份对生命的从容之心罢了。
《生命本来从容》读后感(三):要贴着人物写
汪曾祺的散文,对文章结构并无太多的讲究,并不追求题旨的玄奥深奇,只求平淡质朴、娓娓道来,如话家常。在写作之余,他拥有着众多的爱好,如:美食、花草、戏曲、写字、画画……,并把这些写成了天真烂漫、趣味盎然的文章,让读者读来充满了乐趣。
莫言有他的山东高密,汪曾祺则有他的江苏高邮,其在水乡高邮生活了19 年之久,孩童时期就经常在河岸上看船,看打鱼。水之于汪曾祺,似乎有着特殊的渊源。正如他说:我小时候,从早到晚,一天没看到水的日子几乎没有。法国的翻译家安妮·居里安对汪曾祺说过,你的小说里都有水,充满了水的感觉。
在西南联大读书期间,其曾师从沈从文,文学创作受到老师的影响极大。“水”带我们走进了沈从文笔下的“湘西世界”,如《边城》,也让我们感受到汪曾祺文中的“苏北水乡”。在“水”的世界里,读者见证了汪曾祺在作品中对沈从文文品的传承———对故乡水世界风俗的深情营构和冲淡含蓄的美的追求。
很喜欢阅读书中有关西南联大方面的文章,汪曾祺在昆明生活了七年,写有校园、上课、老师、同学和生活等内容,只是未能阅读到其笔下女同学的风采。印象很深的要推《跑警报》了,贯穿故事的核心是跑警报的态度,提到有位男同学,当来了警报就用一个大漱口缸到锅炉火口上去煮莲子;还有位女同学则去洗头 。凡是要了解西南联大生活的人,都应该阅读汪曾祺的文学作品。
沈从文在讲课过程中,提到文学“要贴着人物写”, “要滚到里面去写”。对此“很多同学不懂他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汪曾祺认为:这是小说学的精髓。环境描写、作者的主观抒情、议论,都只能附着于人物,不能和人物游离,作者要和人物同呼吸、共哀乐。这种观点,还是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汪曾祺很晚才成名,尽管他早在在西南联大读大二的时候就开始发表小说,并且此后数十年一直都在写作,可真正让他名声大噪的《受戒》《异秉》《大淖记事》等作品却是创作于花甲之龄。汪曾祺讲到自己年少时读的多是西方现代派的小说,尤其喜欢走意识流的路子,偏爱新奇的写法与内心的表达。而到了晚年,他则选择回归到了古典文学的传统里,不但越写越平实,而且只希望“融奇崛于平淡,纳外来于传统”。
真是部,挺好看的散文选!
《生命本来从容》读后感(四):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不知道大家是怎么熟识汪曾祺的,我是从学习做美食的路上 “遇见”汪曾祺的。汪曾祺把吃的感受、吃的氛围,怎么个来历说得头头是道、烘托得恰到好处。用真实细腻的语言,表达了无限的生活热情和雅致的韵味,是把口腹之欲和高雅文学拉得最近的人。他把你说的口水直流,立马想大快朵颐。一位对吃有如此研究的人,必定是热爱生活的人,对生活充满激情,比较有情调的人。所以这本《生命本来从容》就吸引了我。
汪老先生的书读来有一种飘然世外之感,让我想到了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本《生命本来从容》一共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我的世界、西南联大、我的师承和故人偶记。汪曾祺毕业于西南联大,师承沈从文、闻一多、朱自清等大师。我觉得汪曾祺先生和同时代的文人的写作风格有点相似,他的文字中有老舍先生和丰子恺的文风。那一代的文人都有烟火的气息,善于写生活中的小人物,写市井生活。从小人物的生活中折射出时代的影子,让我们看到了底层生活的艰辛。
汪曾祺先生是位杂家。不但文章写的好,同时也是一位美食家,还是书法大家。这本《生命本来从容》的扉页里就有先生的书画作品,看得出是一位清新恬淡的书画风格,悠然于世外。从先生的自我介绍中,我们知道了他出生在文学世家,画画写作风格受父亲影响很大。也因为时局动荡,能够接触到不同层次的人物,加上他细微的洞察力,所以刻画的人物栩栩如生。这书本里的文章都是汪曾祺先生出版之作的合集,所以有些文章的内容上是有重合的。不过读来不会觉得繁琐,反倒是平和淡雅。
汪曾祺先生的写作风格还是写实为主的现代主义风格,但是对语言的追求到了极致。书中的很多文章都谈到了怎样写作,读来让人受益匪浅。他谈论自己的恩师沈从文时说,沈先生说小说要贴人物来写。也就是写景写物不能游离于人物。这对汪曾祺先生影响很大,对他的写实风格也有很大的影响。汪先生对西南联大的人、景、物的描写都很平易近人,却让人想去身临其境感受一下。对于恩师的描写也是让人感叹那个时代的文人是专心做学问的。其实我买了好几本沈从文的书,却一直没有静下心来去读。也该是用心感受一下文学大师的魅力了。从汪老先生的文字中可以看出他对沈从文深沉的爱和尊敬。也从他的文字中看到了老先生的人格魅力。他对自己小学的老师都十分尊敬,出名之后也去看望老师,言传身教的诠释了“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
这本书封面精美,精装本为书增色不少,也便于收藏。这本书对于写作的方法还是提及较多的,只要用心体会,收获多多!可见编者也是有心之人,才能将老先生的文章整理出版,再次表示感谢。
《生命本来从容》读后感(五):怀有一颗知足的心
提起汪曾祺老先生,首先想的的便是《五味》《豆腐》《干丝》这些关于美食的散文,从中不难看出汪曾祺老先生,在任何时期,任何时候,都能发现食物的美好之处。也正是应了这句:心大了,所有的大事都小了。这次这本《生命本来从容》则从汪曾祺老先生对家人对故乡,对学校对师生的角度,去重新定义和认识汪老先生。
由于之前选读的多为汪老先生的美食散文,对于汪老先生的其他事情,还是不甚了解。在这本《生命本来从容》中,就如同京剧里的自报家门一样,汪老先生在开篇也自报了家门:出生在一个旧式地主家庭,祖父有三千亩田,还有二家药店一家布店;祖父是清朝末科的拨贡,据说是八股文写得好,祖父教他读过《论语》;家里治眼疾是祖传的等等。让我们对他的家庭和家人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
汪老先生爱人。汪老先生的祖父喜欢喝酒,有田产生活却节俭,一个咸鸭蛋能喝两顿酒,酒后在家屋里背唐诗。看着文字,都能想像出老人家边踱步边背唐诗的样子,妙哉妙哉。汪老先生喜欢茶的朋友,能分二类:常驻和流动。这些去茶馆,常称为泡茶馆,而泡的时间久的人,被称为茶仙。常驻派,是把洗涮用具全放在茶馆,属于固定茶座一呆就呆一天的。而流动茶客,则是走到哪里累了,就找一家茶馆。但是这一派的人却熟知每一处厕所,用时绝对不会找不到。哈哈,真是感觉昆明的大学生在汪老先生的笔下好有生趣。
汪老先生爱生活。在校执教,不发工资的时候,校长找来米,至于菜,得他们自己想办法。这时候就到野菜出场了,他们在校工的技术指导一下,弄了很多野菜,如野苋菜,灰菜等。还有一种硬壳昆虫,校工说是豆壳虫,可以吃:干爆,撒花椒盐,就成了下饭的荤菜。甚至还专门写了一首打油诗,讲他在昆明吃过的东西。明明很苦很穷的日子,在汪老先生笔下也成另一番享受,另一种乐趣。有钱就下馆子,放在如今,怕也是如此。各种美食:汽锅鸡,过油肘子,锅贴乌鱼,油淋鸡等等。钱不多了,就选择过桥米线,饵块等。钱不够了,就选择大学食堂。看来这也是一群月光族,真是在什么年代都不缺少月光族。从侧面说明民以食为天,再大的事情,也比不过吃。
汪老先生是个念旧的人。无论是小时侯上过的幼稚园,还是曾经的大学,都在汪老先生的记忆里留下深刻的印象。现在已经再不叫幼稚园了,都是幼儿园,当时幼稚园还是全县第一个幼稚园;以前县立小学的校歌,都记得歌词:西挹神山爽气,东来邻寺疏钟;以前学唱得歌,都还清楚记得;曾经大学几经翻新,唯有一间破屋还立在角落里等等。
汪老先生的散文,文字朴实,句句真情流露。他对家乡,对家人,对师生,有着一股情,也正是这种情,让他笔下的文章有了神有了灵,让读到之人,感到他对生活的热爱之情,也能体会出他看淡世间事的心态,仍旧心怀感激,保持本心。
爱生活,爱美食,就从翻看《生命本来从容》开始。
《生命本来从容》读后感(六):从容
一直都很喜欢汪曾祺先生的文章,不管是他的散文还是小说,每一次读都会得到一些新的感受,每一次读都仿佛得到一种新的人生体验。就比如在最近刚刚读过的有北方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先生的一部精选集《生命本来从容》,虽然说里面许多文章早已读过一遍甚至几遍,但是依然让人回味无穷。 首先说,《生命本来从容》的文章编排很有一些意思,与以往简单的将先生的文章分为散文或者小说等等不同的是,本书的四个章节安排并不以文体而分,而是分成了《我的世界》、《西南联大》、《我的师承》与《故人偶记》四个部分,这种分法似乎对于我们重新认识一个不一样的汪老有着意外之喜。 《我的世界》里面所选取的文章多是先生回忆自己的家事之作,读这些文章的时候,经常会让人陷入一种极为温馨的状态中,让人深切的感受到家的温暖与温情,以及一些小小的感动,不热烈却韵味悠长。对于家庭关系,对于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汪曾祺先生在《多年父子成兄弟》一文中,有着自己极为独特的见解,这是汪老回忆自己父亲的文章,多年父子成兄弟是汪老父亲的名言,这是一种极为和谐的父子关系吧,对此,汪老说,一个现代化的充满人情味的家庭,首先必须要做到“没大没小”,父母叫人敬畏,儿女“笔管条直”最没有意思。虽然这是先生在几十年前写下的文字,但是在今天读来,仍然会让我们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在现代父母看来,儿女于自己,更多地时候像是一种投资,我们总是希望去将在自己这一代没有实现的东西全部转嫁到自己的孩子身上,我们早早的便为孩子设计好一切,读什么学校,培养什么兴趣爱好,学习什么专业,乃至于大了要找一个什么样的伴侣等等,没有一件不操心的,没有一件不去参与的,但是在汪老看来,儿女应该是属于自己的,他们的现在与未来,都应该有他们自己来设计,用自己理想的模式来塑造自己孩子未来的父亲是愚蠢的,更是可恶的。不得不说,先生的这番话,真真的是说进了我的心坎里。我想,多年以后,我的孩子谈论自己的时候,也能够说上一句多年父子成兄弟,那么我也就真的心满意足了! 汪曾祺先生的文章是可以被称作是经典的,后人评价他的文章的时候经常会用到淡泊通透,恬淡自然八个字,至于为何他的文章会得到这样的评价,在他的《自报家门》一文中,我们或许可以找到答案。虽然是自报家门,但是在这篇文章中,汪老提到了许多他作文的风格由来与写作特点。他喜欢归有光,认为归有光是以清淡的文笔写平常的人物,亲切而凄婉,这是与他的气质相符的,所以在汪老的文章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浓浓的烟火气息,虽然平凡,却充满温暖;汪老认为现代创作是要和传统文化结合起来的,他喜欢庄子的文章,喜欢儒家的思想,他认为孔夫子是一个有人情味的人是一个诗人,他认为儒家是爱人的,因此,当这种喜欢与兴趣转嫁到汪老自己的文章中的时候,便一样的充满了人情味,也无关乎汪老对自己的评价,中国式的人道主义者了罢! 生命本来从容,心小了,所有的小事就大了;心大了,所有的大事都小了;或者这就是先生文章的魅力所在吧!
《生命本来从容》读后感(七):隐逸者传
隐逸者传
汪曾祺先生成名很晚,在文坛上名气却是很大的。他的最精彩的两篇小说,也是成名作,就是八十年代文革结束不久发表的《大淖记事》和《受戒》。这两篇小说,当时一出来,就引发了剧烈的轰动效应。说它好,肯定是一个不太专业的说法,这两篇小说的共同点就是文字散淡,闲逸,如行云流水一般,有着非常浓厚的乡情乡韵。而且在结构上也很独特,不和当时主流的文学作品一样,是传统的路线,犹如散文一般,可是看完了,又不得不承认那是一篇小说,而且十分的耐读,令人印象深刻。
不走寻常路,但也不是另辟蹊径。汪曾祺自己的写作,有其内在路径可寻。他早些年读昆明联大,写的东西还是意识流的东西多,和后面的完全不一样。那是纯粹的西方式写作,后面却完全改到中式写作了,这大概也和他本人经历有关。他解放后文革期间在江青领导下搞样板戏,熟悉了戏剧的写作方式。还有,就是他在《民间文艺》工作过,搞得是民间文学,这两方面结合起来,可以看出其蛛丝马迹。
而且,文学创作是这样,都不断有一些探讨学习在里面的。汪曾祺先是弄的意识流的西方写法,可能不太适应,后面就改过来了,弄中国式的写法。所以,他的小说里面,戏剧趣味很浓,民间文学的痕迹也有。这都表现在他的语言上,随意、散淡,但是并不是没有文学性的雅致和趣味;另外就是他小说的结构,和戏剧有很大关系,是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这种风格成型以后,他写的散文也有了这样的味道了。
这本《生命本来从容》,是汪曾祺先生的一些文章结集,但是所选的文章都有系统性,是回忆录的集合。讲的都是自己的经历和所见人物师友等,从《我的世界》到《西南联大》《我的师承》《故人偶记》,算是一个人的小传了。不那么系统,也随意,可是方方面面都很涉及到了。在汪曾祺先生的文章中,这种编排算是别出机杼,独出心裁了。正如汪曾祺先生一贯的作风一样,估计他也不愿意写自己的一部完整传记,他不以为然或者也没有那个心思。
人生本来逼仄痛苦很多,人一出生哇哇就开始哭,没见到笑的。就为了一个自由,所以要努力工作,辛苦奋斗,拼搏所得的物质或者精神回报,就是为了一个自由罢了。先要摆脱物质的束缚,然后取得精神解脱,都要经过一番努力。所以,平生不求什么闻达诸侯、建功立业,但是起码要有一颗自由的灵魂,过自在的生活。这不光是态度问题,也是能力问题。这两点,汪曾祺先生是都做到了的。
所以,本书的编者还是很有眼力的,且把书的名字取得十分恰当。《生命本来从容》,那么何必又人为地去做什么束缚它呢?对于生命的态度如此,践行它的文章自然也差不了。通读全书,对汪曾祺先生的了解更多了,认识更深了。很多年了,汪先生的书都是一直畅销的,而且形成了很大的一些粉丝群,靠的是什么呢?也许就是汪先生的做人、作文的态度?这是被肯定的,那么它就是久远的、不变的,有了珍贵的可以抵敌时间消磨的价值。不说不朽,太大;也不说好,太俗;就说从容吧,自然顺和,怎么看怎么顺眼!
《生命本来从容》读后感(八):短暂又漫长的人生,确实是又快又“慢”
非常喜欢汪曾祺先生的散文,所以虽然《生命本来从容》里面的作品,不少似曾相识,仍然一读再读,不忍放下;而每读一篇、每读一遍,则感觉自己又要受益匪浅,又“面对面”听大作家在“耳提面命”般告诫自己,文章该怎样写、人生该怎样过。
《生命本来从容》中的内容一共分了四部分,辑录了汪曾祺先生的五十二篇散文。这些作品,或谈人生,或谈家人亲友,或谈往昔岁月。得益于汪曾祺先生淡泊通透、恬淡自然的文字,每一篇都如有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不知不觉就读完了,然后再开启下一篇。那些文字中的事情和人,仿佛一下子活灵活现了起来,令人有一种不知不觉就进入了汪曾祺先生当年那多彩多姿的生活的恍惚。什么才是优美的文章、优美的文字,可能是没有什么标准的;但毫无疑问,《生命本来从容》中的每一篇,应该说都符合美文的标准。
确实,“生命本来从容”,但这到底是一种常态还是一种理想状况呢?看来,这需要分情况分人来说。但对于汪曾祺先生来说,他确实不需要考虑这个问题。不然,他就不能把自己的过往写得如此生动形象又从容不迫了。
在《生命本来从容》这本书的封底,收录了丰子恺、汪曾祺、冯唐三位作家的三小段话,其中汪曾祺先生的那句话,感觉确实写出了他散文的共同特点,也确实像是自己想要达到的目标:“我想把生活中美好的生活、真实的东西,人的美、人的诗意告诉别人,使人们的内心得到滋润,从而提高对生活的信念。”而每一篇散文中提到的人和事,无一不是遵从了这样的一种状态。所以,读文,尤其是读汪曾祺先生的这些散文,确实就像是自己在跟着老先生在修身养性,实在是一举两得。
老先生曾经师从沈从文、闻一多、朱自清等名家,他自己也是公认的著名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文学代表作家,版有小说集、散文集等三十余部。但在他的文字里,字里行间读到的、看到的却是一种谦逊。比如,写自己怎么就成了一个作家,他说:“我成不了语言文学学家。我对古文字有兴趣的只是它的美术价值——字形。我一直没有学会国际音标……”写了自己的一大段“不好”,也写到自己只能“乱七八糟地看一些书”,所以,也就只能“成为一个作家”了!写得真是让人忍俊不禁。“自黑”如何如何,似乎都不打紧;不过,生性风趣的汪曾祺先生,写起自己的家人亲友也是同样的“胆大”——譬如吐槽他的老师沈从文:“沈先生实在不大会讲课。讲话声音小,湘西口音很重,很不好懂。他讲课没有讲义,不成系统,只是即兴的漫谈。”想到自己,确实直到现在也不敢这样吐槽自己的老师……
人生嘛,还真的是仿佛很短暂,譬如孔夫子就慨叹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但又仿佛很漫长,譬如屈原也曾经说“路漫漫其修远兮”——他说的是路,其实也是在说人生。但归根到底,假如心态不好,那就实在不好说了。只有心态如汪曾祺先生者,才能过得接近于真正的潇洒尽兴。
《生命本来从容》读后感(九):先生的世界
汪曾祺先生是当代中国文坛举足轻重的作家,也是著名的散文家和戏剧家,也是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先生一生著作等身,留下了大量的散文和小说名作,是文学世界的璀璨明珠。先生的这本《生命本来从容》,是一本散文集,包括了“我的世界”“西南联大”“我的师承”“古人偶记”等篇目,辑51篇。细读起来,先生的世界是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
先生出生于江南水乡,他的世界是水的世界。先生的故乡是江苏高邮,是一个水乡平原,江苏北部一个不大的水乡城市。境内的高邮湖为江苏第三大湖,依傍着宽阔的京杭大运河,众多湖滩分布东西,数百条河流交错有致,为扬州市水面最多的县份。先生的故乡就在大运河和高邮湖畔,从小就和水有着亲缘的关系。以水为背景,他写出了著名的《大淖记事》,那是作者心目中的家乡。在《我的世界》、《我的家乡》及《〈逝水〉自序·我的世界》里,先生详细介绍了他的故乡和亲人,那真是一个古色古香的水乡世界。水滋养了先生,先生也将这故乡的水介绍给了全世界。
先生尊师重友,他的世界是一个厚重的世界。先生自幼饱经战乱之苦,求学经历伴随着战乱而迁徙。然而即便如此,他依然求学不缀,并且在文学的世界里滋养了厚重的底色,那就是尊师重友,尊敬那些教授他的老师,与他文学有渊源的师友。这些经历在他的“西南联大”“我的师承”中均有动情描写。先生师承沈从文、闻一多、朱自清等名家。在他的笔下,不仅有与师长有关的点滴描写,也有上课求学的精彩故事。在作者的笔下,金岳霖先生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是一位非常有趣的教授。金先生时常戴一顶呢帽,主要讲授逻辑,每遇学生提问,则有问必答。金先生与林徽因、梁思成之间的关系也是一段佳话,金先生欣赏林徽因的才华,但却一生尊敬有加、某年的一日,金先生邀约朋友请客吃饭,为的是纪念已经逝去的林徽因的生日。金先生终生未婚,他对林徽因的真情令人动人,在我心中也是一位修养为人厚重的大师。汪先生的老师沈从文,在作者的笔下,是一位学养十分深厚的大师。先生用了大量的笔墨记述了他的恩师沈从文的为人和文章。在先生笔下,沈先生是一位才情横溢又充满热情的爱国主义者,是一位不老的抒情诗人,也是一位顽强的不知疲倦的语言文字的工艺大师。我们跟随先生的笔墨,认识了一个大师立体的形象。
先生重情重义,他的世界是一个性情的世界。先生广交师友,以文会友,书写一个个文坛佳话。先生与老舍,既是文学上的挚友,也是相知相逢的知己。在《老舍先生》一文里,老舍先生的其人其事跃然纸上。“老舍是属于全国人民的,首先是属于北京人的”,看出了先生对老舍的敬重。先生也写到赵树理、端木蕻良等诸先生,字里行间可见汪先生的情义。
《生命本来从容》是先生散文作品的“文风”,实则也是先生的人生态度。
《生命本来从容》读后感(十):生活
《生命本来从容》是讲述了汪曾祺先生的一些过往,一本回忆录。从小学到大学到工作以及汪曾祺老师和所有的一些亲朋好友交往的一些事迹。
汪曾祺先生一直是我非常敬佩的一位老先生,他生活的一种方式让人羡慕。虽然不是大富大贵,虽然生活中也有琐事也有忧伤与烦恼,但是他却活出了神仙般的日子。很多的时候读完汪增祺先生的书我都会想为什么看似我们离他很近,甚至他就像是隔壁的老大爷,但是我们的生活却天差地别,好像又离我们很远。这到底是为什么?后来我想这更多的是心态问题吧!不管你身处在什么样的地方,只要能有一个好的心态,那我们就能够快乐。如果整天自哀自怨不满足不如意,那你的生活即使富丽堂皇也不会感到快乐。 《生命本来从容》讲述了汪曾祺老先生一生的故事,可以说涵盖了他一辈子。我们从他的生活态度当中可以找到一点,就是不管做任何事情我们尽力而为全力以赴的去做,但是我们又要平心静气的承担事情的结果,不管成功与否我们体验过就足矣,不要去计较成败。 就像封面上的那一句话,我感觉特别特别的有韵味“心小了,所有的小事就大了。心大了,所有的大事都小了,内心安然无恙看淡世界沧桑。”
不管什么事情我们都要尽力的参与其中享受做事情的乐趣,但是同样我们又要以一个局外人的身份去看待每一件事情。不要让他们困扰我们的生活,不要让他们打乱了我们的思绪,这就是汪曾祺老先生的生活态度。 汪曾祺先生出生在旧社会有着深根蒂固的旧的思想观念,但是汪曾祺先生确并没有受到影响。汪曾祺阔达的胸襟即使是现代人我们也难望其颈背,他不仅是著名的散文家、戏剧家更是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而且承任北京剧协理事,中国作协理事等职位。汪曾祺先生的文字看似普通确却又高深。其人更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闲来无事的时候读一读汪曾祺先生的作品真的让人心旷神怡,看汪先生的为人处事更能学到其中的很多东西,让我们做一个平平淡淡真真实实的人。 在书的背面有汪曾祺先生曾经说过的一句话“我想把生活中美好的东西,真实的东西,人的美、人的诗意告诉别人,使人们的心得到滋润,从而提高对生活的信念”。 我就是被汪曾祺先生的诗滋润过的一个人,我对自己的生活满怀信心,我对未来充满希望,这些都是汪曾祺先生的作品里边感受到的。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