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霸中东》是一本由[以色列]雅科夫•卡茨[以色列]阿米尔•鲍伯特著作,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9.00,页数:26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独霸中东》读后感(一):《独霸中东:以色列的军事强国密码》:断头阴影下的头脑更敏捷这几年
《独霸中东》是一本由[以色列]雅科夫•卡茨 [以色列]阿米尔•鲍伯特著作,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9.00,页数:26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独霸中东》读后感(一):《独霸中东:以色列的军事强国密码》:断头阴影下的头脑更敏捷
这几年断断续续读了很多以色列相关的书籍,也大致了解到以色列的一些基本概况。以色列是一个只有800万人口的小国,其国土最窄处只有9英里,周边布满了试图将其从这个地球上抹去的“敌人”:北部的真主党,南部的哈马斯,东部阿萨德政权、“伊斯兰国”和最强劲的伊朗。然而就是因为这样的弹丸小国现在拥有享誉全球的军事能力,深受美军等各国军队的器重。以色列是如何实现这一切的?在《独霸中东:以色列的军事强国密码》这本书中,雅克夫·卡茨和阿米尔·鲍伯特两位笔者对以色列军队和国防系统由弱到强并最终成为引领世界的过程进行系统的阐述。
在意识形态方面,以色列人的“虎刺怕”精神和以色列等级观念的却是也有利于其军事的发展。“虎刺怕”一词源于意第绪语,在日常生活中被理解为“胡搅蛮缠”或者“厚颜无耻”,而在本这本书的理解是“不屈不挠”和“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态度。可以说,正是以色列人的“虎刺怕”精神导致以色列等级观念的弱化和缺失,而习惯打破等级制度的文化倾向又强化了以色列人的“虎刺怕”式的民族性格。或许在其他国家,很难看到士官同将军就一个问题争论,但在以色列,这种事情一点也不会感到奇怪。
在技术上,笔者着重介绍无人机、梅卡瓦坦克、奥菲克侦查卫星、“铁穹”反导防御系统、定点清除的情报系统以及震网病毒等网络展武器。顺便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以色列发动的“震网”行动,这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网络袭击行动之一。而凭借这种高效的电脑病毒,以色列成功摧毁了伊朗铀浓缩主体设施中大约1000台离心机,将伊朗非法核计划推迟了两年。
“我们因为身体里的犹太人基因而被世界视为异类。但这不能阻止我们学习,只有傻子才拒绝学习。”可以说这是一本很棒的入门级了解以色列军事史的书籍。或许碍于保密原因,一些设备只能算是介绍了,但并不影响一本非常精彩的小书。
《独霸中东》读后感(二):小国强军
《独霸中东》 以色列的军事强国密码 以色列,迦南之地现在的主人。以色列是一个奇异的国家,灭国两千多年,民族被打散,漂泊零落在世界各地,千年之后原地复活。抛开宗教意义不说,这简直就是一个奇迹,一个现代版的神话。 犹太人在千年之前就凭借着圣经彻底的从精神上征服了欧洲的中东,无论现在的争斗多么的激烈,欧洲基督徒和中东的穆斯林都不得不对犹太人信仰的上帝以及祖先亚伯拉罕(伊布拉欣)追崇备至。 宗教上的原因使得犹太人相当的排外,这个完整的宗教民族团体在古典时代,成为各方势力角逐的对象,也正是因为圣经旧约的限制性,使得犹太教的经典只能在犹太人内部传承。耶稣把这个经典传播到欧洲之后,新式的圣经新约成为整个罗马帝国信奉的国教,在大航海时代之后,欧洲的基督教传教士们,把脱胎于犹太教的基督教散播到全世界。 中世纪时期,阿拉伯人也凭借着对犹太教和基督教的改良,出现了三点零版本的伊斯兰教,凭借着伊斯兰教的古兰经和大马士革弯刀,伊斯兰帝国不断的征服周边的世界,新的基督徒和穆斯林都对犹太教的祖先亚伯拉罕膜拜。 正是基于这些后天的优势,犹太人在世界各个地方对接的还不算困难,毕竟这样同文同种的人们,在一起的时候,共同语言会多一点。 在犹太人满世界漂泊的时候,基于强者共存的原则,羸弱不堪的犹太人逐渐的脱离这个犹太人社团,留下来的无一不是对犹太教信仰深刻,同时各方面的优势突出,或者是某个地方的财团,或者是某些地方经济实力强势的人群。 在离别故土千年之后,犹太人最终回归迦南之地。世界大战时一场全球性势力的大洗牌,犹太人辗转多次,最终在欧美国家的授意下,在迦南建国。这个离散的民族回归故土后,迸发出的力量让世界位置侧目。 以色列作者雅科夫与阿米尔的《独霸中东》一书,对以色列建国之后的军事强国进行了介绍。当然了,军事是每一个国家的机密,不能细说,只能就简单的部分做一个陈述,这也是这本书深度不大的原因。 《独霸中东》一书中,二人以纪录片制作者的形式,对以色列现在的军事发展过程做了一个回顾,小国强军的典范值得现在的我们学习,兵不在多在于精,热兵器时代下,只有最大程度的发挥自己的科技水平,有一只足够强大的军事团队,才能够保证国民的安全。 军事记者的真实性,与以色列人对自己国家的军事实力的信心,这本书处处体现着这些,这也是这本书备受推崇的原因。
建国还不到一百年,这个土地面积狭小的国家,并没有太多的优势。《独霸中东》并没有忌讳以色列的发展史,两个军事记者把以色列的发展途径直接对标在了军事武器的发展历史中,让读者看到了这个国家的信心。
以色列作为一个小国,身处中东风暴的中心。以色列必须选择强化自己的武器装备,在热兵器时代,如同作者认可的那样,以色列不需要太多的军队,也不需要太多的领土。
高精尖的武器装备,背山靠海的地缘卡位,就是以色列独霸中东的基础。再加上数千年来的忧患意识,全民皆兵,或者说战争爆发,全民都可以动员成为军事主官,那怕真到了这一步,也如同作者说的那样,可以依靠先进的军事装备来完善自己。
独霸中东,曾经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这个梦,犹太人做了几千年。冷兵器时代,军队数量,农耕面积,宗教差异。犹太人都没有拿得出手的。
现在的以色列就有些全民的军事意识,整个国家在战时可以动员起六十多万的军队,且在中东,这六十万军队的军事素养也是个中翘楚。同时其武器装备也在不断的更新迭代,这才是以色列小国强军,独霸中东的原因!
《独霸中东》读后感(三):创业国度的军事奇迹
作者:丹·塞诺是《创业的国度:以色列经济奇迹的启示》作者之一。
翻译:王戎
以色列是一个只有800万人口的小国,其国土最窄处只有9英里,周围存在许多试图把以色列从地球上抹去的敌人:北边是真主党,南边是哈马斯,东边还有巴沙尔·阿萨德政权、"伊斯兰国”和伊朗。即便是再乐观的人,也不会把注下在这片被包围的沙漠上。然而,这个小国现在竟拥有享誉全球的空军、反导系统和情报机构,深受美军等各国军队的器重。而且,这些成就是在其国防预算不及其他大国零头的情况下取得的。
以色列如何做到这一切?在《独霸中东:以色列的军事强国密码》中,雅科夫·卡茨和阿米尔·鲍伯特讲述了犹太国军队和国防系统从弱到强、并最终跨入世界一流行列的历程。在讨论无人机、卫星和网络战等具体科技和武器的章节中,我们看到,那些让以色列成为科技大国的因素也是让其成为“高科技军事强国”的因素。这个国家的军队、学校和其他机构向年轻人灌输了许多重要的品质和思想,包括坚忍不拔的意志、不断质疑权威的习惯、打破等级制度的决心、基于跨学科的创新以及对失败的极大容忍度。
由于被敌对力量环绕,以色列不幸成为最新恐怖主义手段的首要攻击目标,以色列也因此成为全球军队的军事试验场。比如,以色列商业航班乘客是国际劫机行动最早的受害者。但同时,以色列精锐突击部队也是最早成功解救飞机人质的部队,在1972年行动成功后,以色列部队再次于1976年完成恩培德解救任务。在很大程度上,美国正是在吸取了以色列国防军在乌干达行动中的成功经验后才成立了三角洲部队。
20年后,在20世纪90年代,巴勒斯坦激进组织开始对平民实施自杀式爆炸行动。第二次因提法达期间几乎每天都会有爆炸事件发生。为了适应新的现实,以色列立刻做出调整:在约旦河西岸修建起配备有先进监视设备的隔离墙,加上更有力的安全行动,爆炸行动次数大幅下降。此外,以色列还加强了人力情报工作,重新启用复杂的特工网络在约旦河西岸跟踪和逮捕恐怖行动策划者与实施者。
美军深入研究了以色列国防军在因提法达中使用的战术,并将其中的成功经验(包括有效的城市作战手段和利用军犬参战)运用到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中。以色列还是最早使用武装直升机和无人机的国家,这后来也成为美国打击巴基斯坦和也门恐怖主义小组的关键手段。
两位作者既是资深国家安全记者,又是以色列国防军老兵,两人对军队的预备役制度体系及其在军事创新中发挥的巨大作用很感兴趣。许多国家都设立预备役部队来辅助常备军,以色列的情况则更为特殊,由于和对手相比以色列领土小,人口少,常备军根本不足以保卫这个国家,因此以色列国防军的预备役军官不但负责管理整个军事单位,还要担任作战指挥官。
卡茨和鲍伯特认为,以色列独特的预备役制度同以色列国防工业的成功有着密切的关系。他们在书中写道:“当年的战场经验和后来在预备役部队的训练作战经验能够帮助以色列工程师更好地理解国防军在下一场战争中需要什么,以及如何满足这些需求。”他们还指出,美国在这方面截然不同,美国国防部“会在国防承包商研发团队安排军代表,但他们常被视为外人”。但在以色列,“‘外人’就是自己人。他们的军旅生涯会持续很长时间,他们的双重身份是重要的国家资产”。
用于拦截黎巴嫩真主党和加沙哈马斯发射的导弹的“铁穹”防御系统之所以能得到迅速研发和列装,离不开预备役系统发挥的作用。该导弹防御系统的研发单位是拉斐尔先进防御系统公司,该公司的导弹工厂位于离黎巴嫩边境不远的加利利地区,因此许多拉斐尔公司的工程师都生活在以色列北部,他们有的亲身参与了2006年针对真主党的战争,有的在战争期间在防空洞躲了34天。换句话说,相对于学院派的技术人员,他们能更深切地体会到自己所研发的科技需要应对何种威胁。
以色列的国防工业在商业模式上具有独特的外贸特征。在过去30年中,这个国家是全球第一大无人机出口国,占据了60%的全球市场份额(美国的全球出口份额不及以色列一半)。
由于将无人机和许多其他国防科技产品卖到国外,包括一些美国感到敏感的国家,以色列备受指责。但以色列认为军火出口事关其生存。卡茨和鲍伯特提出,以色列国防军的采购量根本不足以刺激当地公司研发新武器或科技,以色列国防科技公司和大型公司只有通过将产品卖到国外市场才能实现规模经济效应,从而“保持生产线的正常运行,并降低国防军的采购价格”。
《独霸中东:以色列的军事强国密码》中有些内容对于普通读者而言可能过于专业,但作者非常精妙地解释了以色列成为军事强国的秘密,而这背后的文化因素也是这个犹太国能成为全世界重要的创业国度和科技驱动型经济体的重要原因,对于这个只有9英里宽的国家而言,这着实是了不起的成就。
《独霸中东》读后感(四):以色列如何突破西方武器禁运?三个国家至关重要,国际关系只讲利益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打仗,军备先行。
时至今日,建国72年,仅有800多万人口的以色列已经发展成为公认的军事强国,全民皆兵,列装高科技武器,赢得了X次中东战争。
可是,1948年以色列建国之初,集全国之力,只贮备了600万发子弹。一旦战争爆发,每天就需要100万发子弹,相当于以色列的武器装备只能支撑军队战斗6天!
独霸中东7.9[以色列]雅科夫•卡茨(Yaakov Katz) [以色列]阿米尔•鲍伯特(Amir Bohbot) / 2019 / 浙江人民出版社以色列如何“平地起高楼”,逐步发展成为中东军事强国?
最关键就在于1940至1960年代,以色列突破西方武器禁运的这一段历史:
攻克捷克斯洛伐克、美国与法国,成功实施军火外交,为以色列接连购入武器、改装飞机、甚至建成核反应堆。
一、捷克斯洛伐克:武器禁运中唯一对以出售武器的国家
1947年11月229日,联合国大会最终通过了《联合国巴勒斯坦分治方案》,提议在在该地区建立两个独立的国家,一个是阿拉伯独立国,另一个是犹太独立国。
犹太人马上抓住这一历史机遇,1948年5月14日,犹太复国主义领导人,建国后的以色列第一任总理,本·古里安,在特拉维夫博物馆宣读了《以色列独立宣言》,
“根据我们自然的和历史的权利以及联合国大会决议,我妈宣布在以色列故土上建立一个犹太人的国家——以色列国。”但是,建国仅仅是以色列征程的起点。
建国之前,本·古里安就开始担忧新成立的犹太国未来的命运。一旦以色列建立,犹太人恐怕很快就要面临战争,有可能来自阿拉伯邻国,也有可能来自边境冲突地区。
他说:“一个刚刚诞生的新国家,如果它很快被扼杀在摇篮里又有什么好处?”
如果战争来临,新成立的以色列国准备好了吗?显然没有。
1948年以色列建国时,人口只有80.6万人,被阿拉伯邻居包围。以色列国防军只有不到三万五千人,其前身是犹太复国主义的地下武装组织”哈加纳“。
以色列的武器储备更是少的可怜。据以色列前总理西蒙·佩雷斯回忆,当年本·古里安安排他到国防部工作,为以色列寻找和采购军火时,以色列只有600万发子弹。
上个世纪40至50年代,西方国家均对其实施武器禁运,包括美国、英国和苏联在内,当时几乎没有哪个国家愿意向这个身处困境的国家销售军火。
时任美国总统杜鲁门限制美国向以色列提供军事援助,1947年11月,美国公布了对中东地区实施武器禁运的政策,理由是:
”考虑到巴勒斯坦地区内部及边境上的紧张局势,阿拉伯人可能用美国的武器攻击犹太人,或者犹太人用这些武器攻击阿拉伯人,无论哪种情况发生,美国都将遭受严厉的谴责。“1950年5月,英、法、美共同签署了《三方宣言》,承诺在中东事务上保持中立,因而三国达成一致,不向中东任何国家大规模出售武器,以保证阿以双方的军备平衡。
而另一方面,苏联在向阿拉伯国家提供武器。
40年代末,只有一个国家愿意秘密与以色列进行武器交易:捷克斯洛伐克。
首先,捷克斯洛伐克拥有大量二战时期的德国武器,有些是1945年5月德国投降后留下的,有些是苏联在二战中缴获后交给捷克斯洛伐克的。
其次,捷克斯洛伐克的军工业实力雄厚,尤以轻武器闻名于世。捷克斯洛伐克在二战后获得了一整套完整的步枪图纸和生产工具,开始自产98k步枪。
最后,以色列之所以能够促成与捷克斯洛伐克的秘密武器交易,不能忽视苏联在背后施加的影响。
尽管苏联公开支持阿拉伯世界,斯大林仍然希望留下一丝丝的机会之窗。
如果仅用一批旧武器,能换来这个新建立的犹太国向共产主义老大哥靠拢,何乐而不为呢?
解密档案记录,仅仅截止至1948年10月,就有34000支捷克斯洛伐克的步枪通过武器走私偷运到以色列。
最早在以色列空军服役的飞机也来自捷克斯洛伐克。这是4架纳粹德国空军遗留在捷克斯洛伐克的“梅塞施密特”飞机,每架飞机配备有一挺机枪和4枚70千克炸弹。这几架飞机被拆解后分别偷运到以色列,再重新组装。
简而言之,只要这些武器还能打出子弹,以色列就照单全收。
对于犹太人来说,这些武器还有一层重要的象征意义:大多数的武器来自德占时期的捷克斯洛伐克,由纳粹建造的工厂生产。
这些同样的武器曾一度被用来攻击犹太人,但现在却被用来保卫以色列。
以色列和捷克斯洛伐克的秘密武器交易一直持续到1955年。在以色列建国之初,捷克斯洛伐克一直是犹太国最稳定的武器供应商,且不为世界所知。
二、美国:犹太裔的民间力量帮助以色列组建空军
1953年,艾森豪威尔当选美国总统后,其中东政策开始偏向阿拉伯世界,美国仍然拒绝对以出售武器。
但是,以色列在美国找到了另一股重要的力量:来自犹太裔美国人的帮助。
正是仰赖犹太裔美国飞行员、航空工程师艾尔·施维默(Al Schwimmer)的帮助,以色列开始建立自己的空军力量。
艾尔·施维默何许人也?
他曾在环球航空公司工作,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加入美国空军,执行过200多次飞越大西洋的飞行任务。
他对自己犹太人身份的认同感,源自于一次对二战犹太人集中营的参观以及与大屠杀幸存者见面的活动。
从那时起,艾尔·施维默相信,犹太人只有在自己的国家才能安全生活下去。帮助犹太人在历史故土重建自己的国家,身为犹太后裔,他义不容辞。
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时,艾尔和一群勇敢的犹太裔美国飞行员来到以色列,加入空军作战。战争结束后,他返回美国。
1949年,西蒙·佩雷斯前往纽约,出任以色列国防部驻美使团团长,他接受了一项新的任务:尽可能筹集包括飞机在内的武器,帮助以色列建立空军。他第一时间想起了艾尔·施维默。
作为一名老兵,艾尔·施维默有权低价购买军方多余的飞机。但是,根据美国的中立法,”在没有政府批准的情况下,美国公民不得向战争国家出口军火。“
但这并不能阻挡艾尔·施维默,他开始以各种名义采购被美军淘汰的飞机,所有能弄到手的能飞起来的东西他都不放过。
他在洛杉矶成立了国际航空公司,借口需要帮助巴拿马建一条向欧洲运牛的航线。
后来,艾尔甚至成立了一个电影公司,声称为了电影拍摄的实景而采购飞机。飞机确实起飞了,但它们不会再返回美国,而是直接飞往捷克装载武器和弹药,再飞往以色列。
艾尔召集了一群同他在二战期间并肩战斗过的犹太飞行员和工程师加入他的团队,他们都不知道艾尔实际上是在帮助以色列走私武器,但是这些工程师拥有令人惊叹的能力——在任何状况下都能修理和驾驶飞机。
通常,以色列在美国所能采购到的所有飞机都会被送到艾尔的小型维修厂,艾尔的团队首先重新组装、检修这些废弃飞机,以确保飞机能够正常飞行。
然后,这些飞机再次被拆卸成不同的部件,封入条板箱,海运或空运到意大利的一个废弃飞机场进行重新组装,然后直接飞往以色列。
随着西蒙·佩雷斯和艾尔·施维默合作的逐渐深入,他们共同提出了一个在当时看来过于野心勃勃、甚至不可行的目标:
要想保卫自己,以色列必须能够修理自己的飞机并建造新的飞机。
本·古里安访问美国时参观了艾尔·施维默的维修厂,力邀艾尔将他在美国的工厂搬到以色列,扩大投入,将其从一个掩人耳目的新企业转变为一个成熟的飞机制造业。
这样做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以色列的飞机棚里停满了毁于战争但仍可修复的飞机,但是以色列急需修复这些飞机的设施以及工程师人才。有了艾尔团队的加入,以色列飞机的使用寿命起码可以延长一倍。
其次,艾尔认为,建立一个飞机制造企业不是一项公益活动,而是一项可以盈利商业计划。
二战结束后遗留下成千上万架的废弃飞机。艾尔认为,他可以买下这些飞机、修好它们,不仅仅服务于以色列军方,也可以出口到其他需要的国家,从而创造一个盈利性的飞机产业。
1955年,以色列航空工业公司正式开始运营。一年内,这家公司拥有了1000明员工;20世纪60年代中期,员工数量突破1万,成为以色列雇员最多的单位。
1960年,该公司开始自主生产战斗机,逐渐发展成为国际航空业巨头。
这一切的起点,都来自于美国的犹太裔民间力量,有帮忙搜集、检修、运送飞机的犹太裔美国飞行员,还有为以色列航空业慷慨捐资的犹太富豪们。
三、法国:利益交换,法国向以色列出售一座核反应堆
1955年,以色列和捷克斯洛伐克的武器交易出现变数。
斯大林决定通过捷克斯洛伐克,为埃及提供价值2.5亿美元的高科技武器,包含飞机、坦克、潜水艇和驱逐舰等。埃及正是阿拉伯世界里反对以色列的领头国家。
彼时,以色列的航空业才刚刚起步,以色列仍然没有完全拥有独立生产武器的能力,它需要尽可能地寻找更多能够稳定提供军火的供应商。
1955年,英美法签署的《三方宣言》依然有效,法国也对以色列实施武器禁运。
“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西蒙·佩雷斯却反其道而行之,开始考虑突破法国。
法国的私有国防业当时制造了大量武器,包括飞机和坦克。对法国军火业而言,以色列代表了一个潜在的新客户,且需求量巨大。
另外,当时阿尔及利亚仍然属于法国殖民地。1954年,阿尔及利亚国内发起游击战争,争取独立。阿拉伯国家都支持阿尔及利亚的民族独立运动,正是埃及在秘密向阿尔及利亚输送武器。
“敌人的敌人可以成为朋友”,面对来自埃及的威胁,以色列与法国拥有共同的诉求,有望结为联盟。
佩雷斯开频繁来往于以色列和巴黎之间,穿梭于不同的党派间,建立关键的私人联系。他最终成功说服法国政府,购入了以色列急需的战斗机、大炮等武器。
但佩雷斯仍然觉得远远不够,在全世界寻找武器卖家只是一时之计,它受到风云变幻的国际政局影响,变数太大。以色列应该尽全力谋求独立生产武器的能力。
1956年7月,纳赛尔决定将苏伊士运河国有化。
一天内,佩雷斯就应邀和法国国防部部长莫里斯·布尔热-莫努里见面了。法国想要争取以色列加入英法战队,联合开展一次三方军事行动,法国希望以色列驾驶战机越过西奈半岛并获得对运河的控制权。
佩雷斯再次果断抓住了机会,毫不犹豫地回答:
“在一定条件下,我认为我们愿意做好一切行动准备。”“一定条件”所指的就是,巴黎向以色列出售一座核反应堆。一旦这个核反应堆顺利在沙漠小镇迪莫纳建成,以色列就能对整个中东拥有史无前例的威慑力。
为了换取以色列加入英法入侵埃及的军事行动,法国最终答应了这个条件。
最终,20世纪50年代末,在法国的协助下,以色列在内盖夫沙漠的迪莫纳建立了核武器设施。
以色列奉行“核模糊”政策,既谋求核威慑,也规避“国际合法性”的问题。
通过“海豚”级潜艇、“杰里科”导弹和战斗机,以色列理论上能够通过海、陆、空实现核武器投放。总结
在西方大规模禁运时,捷克斯洛伐克仍然愿意秘密进行武器交易。
在美国中东政策开始偏向阿拉伯世界时,以色列就在美国政府的眼皮子下发动犹太裔美国人的力量。
在法国有求于以色列时,果断提条件,购入一座核反应堆。
上个世纪40至60年代,以色列突破西方武器禁运的一段历史充分说明,尽管国际关系充满了危险与不确定性,但是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是在动态发展的。
危机之下永远会孕育转机,办法总比困难多,我们需要做的,是去找到第三种解决路径。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