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的重建》是一本由安德烈斯·马丁·阿苏埃罗著作,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元,页数:25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自我的重建》读后感(一):重建自我,科学解压想读这本书的初衷是被《自我的重建》的名字所吸引,通过一段时间的
《自我的重建》是一本由安德烈斯·马丁·阿苏埃罗著作,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元,页数:25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自我的重建》读后感(一):重建自我,科学解压
想读这本书的初衷是被《自我的重建》的名字所吸引,通过一段时间的职场生活让我看到了自己的问题,想“重建”自我。当看到副标题“如何进行压力与情绪管理”时更坚定了要读这本书的想法。
常言说“压力都是自己给的”,这本书可以说正是全面、科学的阐释了这句话。外文翻译读物在格式上与传统的中文读物是有差异的,比如这本书,刚开始的时候就会让我很茫然,后来读到三分之一时候就对这种写作模式产生了新的认知,一定程度上讲,就像刚学英语时,对中英文在语法上的不一致产生的困惑吧。这本书多以故事为主导进行内容的讲述,前后联系,在故事中分析认识问题。每个章节之间又有都有联系,但都是独立的小节,前后贯穿着讲述,加深了对内容表达的理解和对讲述重点的把控,自然而然的汲取“干货。从书的前半部分的对压力的认知,到后面如何用科学的方式去解压,到后面的“重建”,是一个完整的过程。
“其中最关键的减压应对策略,就是在采取行动之前先停下来观察,让自己可以做出妥善应对,而并不只是做出简单的生物反应。”对于这一点感同身受,大概就像我们去面试时,提前到达地点,对环境等有一个了解,可以缓解一定的压力。从书本的表述中看出无形的“压力”产生的有型的生理反应,例如偶尔的失眠就能得到解释,以便于“对症下药”了。
“在冲突性对话中,四种破坏性的态度会激活交谈对象的情感脑,使其产生倾向与攻击或退缩的情感,丧失理性行为的能力。”面对这个问题,给到的七条建议恰当合理地解决了沟通中可能存在的问题,适当的表达方式,恰当的转移可能发生冲突的点,将问题客观的转移到问题本身,而不是对人进行解读。中断谈话的做法也可以给双方提供余地,避免攻击反应。这些在职场工作中都很实用,可以将提到的七条建议进行实践,改变与人沟通不顺的困扰。
书中还有很多值得被关注的点,就不一一阐述了,总之在合适的时间给了我一定的帮助。对我个人而言这本书的美中不足就是批注中的网址能够变成简单的阐述就好了。好奇心驱使我去查阅这个网址,对书本内容的专注度一下就转移了。总之,《自我的重建——如何进行压力与情绪管理》是一本值得所有困顿在压力漩涡里的人们去耐心、专注的解读并身体力行的去运用,解救自我的书,就像书中提到“个人不应该把健康视为全部应由医生来承担的责任”。
《自我的重建》读后感(二):觉知内在平衡活出自在人生
有人说的好: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顺境中的一帆风顺人人向往,然而,工作和生活中多是磕磕碰碰,难免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陷入一个又一个的困境之中。如何在压力和困境中逆流而上,不断锤炼自我、获得成功?对压力和情绪进行有效的管理必不可少。态度决定一切,西班牙正念宗师,压力管理专家,巴塞罗那大学心理学博士安德烈斯·马丁·阿苏埃罗所著的《自我的重建》为我们指出了压力与情绪管理的有效途径,为读者重建心理反应模式,跳出思维陷阱指明了道路。 近年来,压力山大成为大家的口头禅,无论是面临高考的学生,还是职场白领,无不吐槽由于生活压力过大、工作竞争激烈,导致正常的心理、生理的运转规律被打破,造成心理变异、生理失衡、脏腑功能紊乱,甚至出现猝死的问题。其实,这些问题都是可以通过重建个人的心理反应模式得到解决的。安德烈斯在本书中倡导通过有意识地自我调节,从人类过度应激(即压力感,以及由此产生的各种负面情绪和对身体造成的损伤)中走出来,感知自我与世界,重建自我,拒绝做情绪的奴隶,找寻不被压力束缚的真正的自我,活出自在的人生。 压力是每个现代人面临的问题。本书详细阐述压力的产生,从生物的本能应激谈起,由于压力产生的心理疾病,从应激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讲解减压的可能性和重要性。由应激而产生的恐惧、愤怒、悲伤、快乐四种情绪困境,每一种情绪的双面性,书中也对正念概念进行定义、并对如何通过正念开发我们的情绪智力,找出出现事件与情绪之间的关联,进而通过引导注意力、具体动作和改变认知等办法调整自己的情绪,引导自己的行为。本书着重对通过饮食、沟通、时间管理、行动计划及冥想重建自己的应激表现给予详细介绍。引导读者通过改变饮食习惯、采用主张式沟通技巧培养出能够在出现困境时应对自如的能力。在实践章节,阐述了应对应激的原则、正念减压的具体操作办法、通过身体探索冥想途径,专注呼吸等具体办法,书中也列举出八周训练课程,通过主动练习实现个人在身体、情绪和心理上的转变。 华盛顿说过:除了我们自己以外,没有人能贬低我们。如果我们坚强,就没有什么不良影响能够打败我们。正如书中所言。天堂和地狱只在一念之间,内心和内心的思想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们对生活的体验,我们只要掌握科学的减压方法,并积极付诸实践,迎接我们的必然是精彩的人生。
《自我的重建》读后感(三):自我成长与减压之路——《自我的重建》
我们多大程度上了解自己,又多大程度上接近于真实的自己,这类问题只能用围绕在我们周遭的关系来衡量,因此我们所谓的自我,实际上包含的多种含义和层次,生理的自我,心理的自我,以及人际关系的自我。“他人即地狱”,是现代存在主义的观念,他者往往是我们痛苦和希望的源泉,在进化选择中,我们进化成为群体性的社会关系,说明人际交往的利益大于它所带来的弊端,他者是我们人格自我形成的物料,在循环往复的自我构建过程中,“自我”的基准点又在哪里呢?
这本《自我的重建》,开始讲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话题,女人最需要的是什么?女人需要的不是金钱和美貌,而是自主权。自主权是“自我”建设中非常可靠的物料。对于个体而言,个人自我形成的过程,就是于这个世界作战的过程,就是建立自主权的过程,要想建立强大的自我,就是要让我们应对生活的压力,感受真实的现实,应对生活中的挑战。
凡是压力,都会给我们带来生理或者心理上的反应,这个过程称之为应激。应激反应有三个阶段,惊觉阶段,阻挠阶段,衰竭阶段,应激过程人的外在表现就是情绪。应激过程如果处理的不恰当,情绪如果不能通过相应途径来解决,就会给个体带来不良后果,如愤怒,攻击性,抑郁。
对自己面对应激所做出的情绪反应要有良好的觉知,分析反应的来源,我们越是保持乐观的心态,也就越容易从应激所带来的情绪冲击中恢复。最为重要的减压策略就是,要在采取行动之前停下来观察,让自己有妥善的时间来应对,而不是做出简单的生理反应,逃避或者战斗。 在了解了压力与应激之间的关系之后,作者指出面对压力,重要的是我们要认清我们的认知,往往不是这个世界的全部,人所拥有的有限理性,所能认知可能会误导我们做出不符合实际的情绪反应。我们对于过往时间的情景回想,也会带来再一次都自我伤害,因为我们的大脑机制,往往趋向于耗能越小的运作模式。
我们要想获得生活的自主权,要想从容的应对压力,就要将应激源投放到你能控制的范围内,我们能控制的资源是自己的时间、学习力和关注力,如果能够控制这些,那么你就会好建立起自己的影响力,从而建设起强大的自我认知来。
《自我的重建》读后感(四):究其一生学会自处
这是一个信息指数增长的时代,我们被信息轰炸,为信息左右。尤其是近两年盛行的软文,贩卖焦虑,贩卖痛点。或许是时候,该建立一座自我的堡垒,有自己的调节系统和认知,不再轻易被舆论牵着鼻子走。
《自我的重建》是指导人们进行压力和情绪管理的一本书,我相信这本书会给你带来一点启示,就像它启示我那样。
《自我的重建》是一本可读性很高的书,它没有罗列高深的理论,通篇娓娓道来,浅显易懂。书中通过故事或例子引入、论证理论,让人有切身的体会,真正明白理论说的是什么。这本书分为两篇——理论篇和实践篇,告诉读者有什么问题,告诉读者如何解决问题。
尽管大家生活经历各不相同,但是从类似事件中总结出来的道理却大同小异。相信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经历:看到某个道理的时候不禁想,太巧了,我也是这么认为的。我们学习的大多是间接经验,但是遇到类似情况却不能很好地应用,而直接经验却印象深刻。换句话说就是,知道很多道理仍然过不好这一生,不经历过不会懂。尽管天性如此,还是希望我们可以克服这一点,认真学习间接经验,不要用头破血流来成长。
由于个体间的生活经验不同,书中讲的理论我们未必都能从现实生活中找到原型,但是这些理论可以启发我们用新的思维来看待生活。希望大家能结合自己的经验来体会,并运用到日后的生活中。
相比理论篇,我更想谈谈实践篇,或许是因为其中有些建议同我的认知不谋而合,看法更多一点。
个体要经历自我中心期,再去自我中心。客观地讲,去自我中心是一件好事,我们把目光从自己身上挪到世界上,认识这个世界,考虑到他人;主观上却很痛苦,我们原本以为自己是世界的主人公,自命不凡,去自我中心后开始跟他人对比、跟世界对比,认识到自己沧海一粟、微不足道,甚至可能就是一条咸鱼,却偏偏不信。接受这个认知很不容易啊,遑论青少年,许多成年人也很难有这个认知。
在想象和现实间挣扎,就格外痛苦,如果能接受现实、接受自我,并期待自己变得更好,付出努力来提升自己,会对生活更有热情。不要总是同他人比较,盯着自己的不如人处。人与人不同,比较的意义何在呢?打个比方,钱钟书是文学大家,数学方面却堪忧,他若是偏偏与旁人较量数学,把心血都放着这里,我们还能读到《围城》吗?当然也不能将自己的长处同他人比较企图获得优越感,一方面是对别人的不尊重,另一方面也是将自己囚禁于此,难以将目光投向他处。我们要接受自我,更要自我建设,永远对未来怀有希望,永远对生活怀有热情,制定计划、付出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好。
希望大家都能永远少年!
《自我的重建》读后感(五):拥抱真实自己
当前社会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每个人都有着或多或少不同程度的压力,都会有那一刻感到很崩溃、焦虑,甚至不知所措的深夜哭过,然而我们需要让心平静下来,只感受当前,学会减压,读完《自我的重建·如何进行压力与情绪管理》了解到减压方法——正念!跳出思维陷阱,活出生命本来的样子,不再自我厌弃,重新接纳自己,了解情绪,控制情绪。
《自我重建·如何进行压力与情绪管理》这本书刚开始讲述作者自己因压力所造成身体和心理的影响,长期的愤怒和长期的恐惧,会引起长期的悲伤,最后也会慢慢成为目前很多人最为关注的抑郁,为减少压力给我们带来的伤害和痛苦,作者用言简意赅的方式,给我们指明了方向,倾听自己,拥抱现实。
此书分为理论建设和实践指导,理论建设分析了应激的根源、作用和弊端,应激所造成的影响,针对应激我们又如何去应对,正如甘地所说:如果你想改变世界,就必须先改变自己,体验当下!对实践指导篇有一项八周课程,这是我非常喜欢的,可以更好的了解自己,针对目前的现状可更好的了解自己心理灵活性,培养出对现实更精确、更健康的觉察。
“应激应对七原则”:
一、 活在当下
二、 不做判断
三、 相信自己
四、 初学者的心态
五、 对过程的兴趣
六、 接纳现实
七、 关注自己
你抗拒的东西会一直存在,你接受的东西才会发生改变,仁者无忧,智者无惑,勇者无惧,生活中就是这样有着残缺和遗憾,所以应激应对七原则我每天都会读一遍,目前这本书也是我枕边必不可少的,它指引着我的方向。
记住自己将不久于人世,
这是我在做出人生重大选择时的一个最重要的参考。
因为几乎所有的一切,
一切外界对你的期待,一切荣耀,所有对窘境和失败的恐惧,
面对死亡都黯然失色,
剩下的只有真正重要的东西。
——史蒂夫·乔布斯
看到这段,我的心抽搐了一下,人生充满坎坷,充满不可预知的变数,红颜,转瞬沧桑,我们为什么不去珍惜、去衡量生命的价值呢?叔本华说过:“没有人生活在过去,也没有人生活在未来 ,现在是生命确实占有的唯一形态。”所以我们要活在当下,找到通往内心的道路,跟着作者一步步走向内心真实的自我,让内心平静,这是一本很实用的书,很喜欢!
《自我的重建》读后感(六):《自我的重建》当生活翻天覆地的变化时,如何让自己变得更好?
在此书的前言中有这么一句话:“当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时,压力也许会给你指明一条道路,让你变得更好,就像我所经理的一样”。正如安德烈斯所经历的一样,当面对生活带来的压力,要妥善处理好。因此文章大部分介绍了正念减压疗法以及如何将其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在对正念减压疗方法的介绍中首先提出的是压力对个人生活的意义以便更加深刻了解。 压力到底是什么?在不好的人物或则事情面前又是有怎么样的感受?压力与情绪是相互关联、互相影响。我们会发现压力会造成很多肌骨失常、消化系统问题、免疫问题、生殖系统问题。更详细的就是当面临压力时会出现的生理变化有:肌肉紧张、皮肤发热、出汗、心悸、心搏加快等,心理状态有恐惧、愤怒和悲伤。作者会通过列举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并且进行生理与心理上的分析。 “越是乐观,感觉到的威胁就越小,对应地,应激作用带来的影响也就越小,所以也就更容易从应激中恢复”。文章中也讲到过与应激相对的是未处理应激的情况——悲伤以致与抑郁。“我们已经清楚应激是在两种清晰版的作用下被激发的,即愤怒好恐惧:但如果一段时间过后应激根源并没有得到解决,就会悲伤。与我们如影随形的悲伤会变成抑郁”。作者在讲述精神崩溃边缘的内心世界十分详尽又有言简意赅的讲述方式,能更加直白的使读者更好理解此书的内容。 除此之外,在第六章重建你的压力与情绪系统中,作者以普通人的角度来阐释减压的原理以及贴心的建议,并且教我们如何运用到休戚相关的现实生活中,于书中表达出生活道理,正如:“你抗拒的东西会一直存在,你接受的东西才会发生改变”。有照应出人生态度这一个观点。 在理论实践部分可以根据书中的建议和方法来处理应激,使自我的身心得以放松减压。也让我们了解到正念减压疗法的实际有效做法。 我的观点认为,此书值得去欣赏阅读。作者在表达态度观点时总是井然有序的一一列举从而使心理上的辅导教育通俗易懂而又有说服力,以敬业和细心的态度完成了《自我的重建》。此书前半部分讲理论知识加深我们对生活中压力、情绪、应激的了解,理论课程渗透到我们生活方方面面。为此书后半部分的实践指导奠定了基础条件,但是翻到任意一章节都可以观看理解。阅读《自我的重建》会或多或少的了解如何去面对生活、改变生活的方式,寻求心灵的平静。
《自我的重建》读后感(七):会哄自己高兴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生活技能
人,得会哄自己高兴。
无论是在复杂的职场环境中,或是在日常的家庭关系中,能够快速缓解烦躁焦虑,让自己马上恢复轻松愉快的情绪,是一种容易被忽略但却非常重要的一项技能。
几乎每五个职场人士中至少就有一人在承受压力带来的影响,压力也被列为四大职业健康问题之一 。
《自我的重建》作者安德烈斯是一名优秀的生物学家,曾就职于一家挪威跨国公司的任职高管。
目前致力于减压和领导力领域。
本书分两大部分,前半部分引领我们直视、面对压力,分解压力,意识到我们自身感受到的压力从何而来。后半部分则是教会我们如何去稀释压力、缓解消除压力。
通常在我们遭受压力时,会产生不同的应激反应。应激分三个阶段:
1、惊觉阶段——2、阻抗阶段——3、衰竭阶段(储存耗竭)
衰竭带来的身体上的储存耗竭,是产生各种疾病的源头,而应激即是这些疾病的诱因之一。
读完这个《自我的重建》后,印象最深的是两个很有意思的概念,是关于思维方式的:
反省式思维和反刍式思维
简单理解一下,反省式思维是站在现在的时间点上,回望过去产生压力的事件,以一个事外人的角度来看待它、理解它、反省它、体会它,自古旁观者清,这样反省式的思维能很有效的把自己从压力事件中择出来,能够得到一种不同于当时的感受和灵感。
而反刍式思维是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常常会犯的,也就是不断把自己置身于过去的压力事件中,不断把自己放到过去的时间点上,让自己去体会当时的焦虑与痛苦。一遍一遍的反刍。而这常常不能解决我们实际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还会长期让自己反反复复沉浸在巨大的不良情绪中。
这确实在我们讲求反思的过程中常常混淆难以区分的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
推荐阅读章节:第七、八章 。两种常见而非常重要的两种应激表现:饮食与沟通
想想我们都曾有过同样的困扰。常常被无尽的工作和复杂的人际关系压的喘不过气,但在工作日工作时间的工作场所中,常常没有办法使用简单粗暴的方式有效缓解烦躁焦虑的情绪,比如到商场购物、大吃一顿火锅、与朋友小聚等等,所以最为便捷的及时性方式就是咖啡和奶茶,一个奶茶外卖或是到茶水间沏个咖啡往往能在短短几分钟就能得到一些短暂的慰藉。我常常会选择同一种口味,因为我是尝试过并且确定这个口味对我来说是舒适的、愉悦的,我需要在当下焦躁的情绪下用这份已知的舒适来缓解我的压力,而不会去尝试一个新的口味,因为万一新口味不喜欢的话,就会加重这种糟糕的心情。长此以往,便形成了依赖。虽然短暂缓解了当时的不良情绪,但也给自己带来了新的问题——健康。
学会正确疏导自己的压力,希望我们都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有效方式。
《自我的重建》读后感(八):从现在开始,进行“正念训练”吧
《自我的重建》这本书结构上分为两篇:理论建设篇和实践指导篇。结构清晰,一目了然。在一篇“理论建设篇”中,本书共十章理论,涉及“应激”、“压力”、“情绪困境”、“重建应急表现”、“时间管理”与“行动计划”等。说实话,心理学的一些理论多少是有点枯燥的,看完了之后,我的大脑中也只是有一个简单的印象,于是在阐释完这些理论之后,作者又在“实践指导篇”中做出了详细说明,在每一章的结尾处随附与正念训练相关的建议。
在这本书的前言里,作者说道“我的头脑每时每刻想的都是工作,很难让自己彻底地从工作中抽离出来,甚至机场候机的间隙或者空闲下来的一点时间,都要用来工作。现在我知道沉溺于其中,因此错失了很多生命中美好的时刻。”这句话让我深有感触,这就是我当下的状态。去年,我研究生毕业,入职了一所小学,成为了一名班主任。这一年的工作压力时常压得我喘不过气来,作为一名班主任,总是在不同的时间段能收到家长的“问候”,各式各样你想不到的问题。比如,学生在校车上和校车护导员起了矛盾,家长来学生闹;比如学生在一次简单的测试中失误没考好,十点多接到家长的电话;再比如,经常能在休息时间收到一些突如其来的行政任务,打得人措手不及......所以这一年,我沉浸在工作的不愉快中,并将这些不愉快放大,以至于影响我去体验生命中更多的美好。在看到这里的时候,我想这本《自我的重建》真是“及时雨”,我希望在看完这本书后,能提升自己的生活质量。 。
在《自我的重建》里,作者用来减压的方法叫“正念减压疗法”。正念是一种全意识的状态,是对当下这一刻的体验,“正念减压疗法”有三个原则:其一,人类应该将身心视为一个整体,不应该将身和心一分为二看待;其二,人类应保持积极的态度明白自己对自己身体应承担的责任;其三,根据个人情况开展有利于健康的锻炼。
在进行正念培养的时候,我们要注意到正念是一种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可以先从一些小事进行培养,先以无意识状态完成这件事,再以正念形式完成这件事,从而看看能收获什么。其实到这里,我也不明白作者要我们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会对我的生活带来什么样的改变。但好在这本书附带了一本小册子,里面有七周正念训练的计划表,要求详细记录做的事情,以及那样做前中后的情绪,我认为这是非常有意思的。那么,既然无事,这七周,我就按照要求严格执行“正念训练”吧,期待七周之后的改变。
《自我的重建》读后感(九):意义不重要,感受才重要
有一个著名综艺主持人在节目里说,很多的意义都是来源于别人的灌输和赋予,但只有感受是属于自己的。正在职场耕耘的日子,看到这一本与压力相关的书,可谓是如久旱逢甘霖。在进入职场之前,压力这一词就常常伴随笼罩着我,在进入职场之后,更为深刻,处理好压力与情绪,无论在何种时候,都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技能。
《自我的重建:如何进行压力与情绪管理》,乍一听,仿佛有鸡汤的味道,但在一开篇,就让我知道这跟鸡汤毫无关联,而且如果你没有一定的科学社科知识 肯定会丧失很多阅读的乐趣。
开篇的寓言故事就让我看到了作者的别出心裁,津津有味的引出一个核心词——自主权。
自主权于大多数守法公民来说,是被定义为与生俱来的,你可以自主做出你想要的决定。
但当人成为社会分子时,自主权往往是奢侈的,不由自主却成为常态。尤其是当压力与情绪来临时,自主权显得尤为重要。因为你能否处理好压力与情绪,是你能否立足社会,有所成就的一个关键。
作者是生物学出身的,《自我的重建:如何进行压力与情绪管理》首先是从生物的角度,展示了压力的源头-应激。并且用通俗易懂的案例,清楚的解释了三部曲的生产发展,恐惧—愤怒—悲伤。这种方式的开头,是在是别开生面,并且从侧面反映了作者的严谨性,但作者所举的部分例子,由于此前阅读过相关的社科书籍,所以并不能完全赞同,尤其是在说动物除了基本需求别无他想这一说法,在《我们为什么不说话》这一书中的观点相悖,在这里就不展开了。但是这并不影响作者对压力这一剖析和展示的力度。
应激在作者的梳理的脉络下,有三个部分,第一个是惊觉,第二个是阻抗,第三个是衰竭。与我们古语云的: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有点不谋而合的味道。产生压力的部分就是衰竭部分,在面对问题,应对问题的时候,往往是没有绝对完美的解决方案,在这个时候,有的人会听之任之,有的人会尽力死磕。前一种,平庸无奇,后一种,只要熬不死,就往死里熬,所以往往出来的不是伟人,就是死人。但在这中间,还有一个阶段,在我的理解下,应该就是和中庸有点异曲同工,也是作者所要通过此书想要我们做到的,在压力之下,寻找平衡,把压力正确的利用,通过“正念”来掌控压力,从而更好的管理自己的人生。
作者所说的正念,与此前的大热的《心流》也有点异曲同工,这让我更深一层的理解触类旁通这一词的意义所在。
在当下的一个社会环境,压力是无可避免的。在社会主流倡导的从学校的减压,职场的亚健康改善,减压的势头可谓是势在必行,但是从最近偶尔传出的职场猝死,综艺猝死,小学生培训班有增无减,学龄一再提前,退休一再延后。
让人多喘一口气都觉得是浪费生命,但是这就是我们的时代,我们无从逃避,只能从老祖宗哪里继承下来的基因优势,不断的趋利避害,不断的压力中成长。在作者的笔下,在《自我的重建:如何进行压力与情绪管理》的书中,学会与自己和解,和社会同步,把控生活。
《自我的重建》读后感(十):摆脱压力 追求自我
初入职场,每天繁重的工作和复杂的人际关系压的我喘不过来气,工作和生活的平衡更是让我焦头烂额。读完《自我的重建·如何进行压力与情绪管理》有几点感悟想要写出来与大家分享(仅为个人见解),算是读后的复盘,当然,也希望能够给同样处于压力之中的你一些帮助。
(一)
记住自己将不久于人世,
这是我在做出人生重大选择时的一个最重要的参考。
因为几乎所有的一切,
一切外界对你的期待,一切荣耀,所有对窘境和失败的恐惧,
面对死亡都黯然失色,
剩下的只有真正重要的东西。
在我看来,设想自己将死去
是帮助你避开“我可能会失去某一样东西”这种思维陷阱的最佳方法。
此时你已经赤条条一无所有,
何不随心所欲?
—史蒂夫·乔布斯
读完这段话,你是否也在反思?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一个人总是会产生太多的欲望,以至于他永远不会有足够的时间去满足它们。你也是这样,我也是如此,随着工作安排越来越多,生活与工作的时间分配越来越不均衡,虽然工作带来了越来越高的收入,但却并没有带来相应的快乐。这到底是为什么?《自我的重建》这本书给我了一个答案:重新审视自己的个人选择,思考什么才是最重要的?首先要定义每个任务的重要程度;其次学会对某些任务说不;最后要给自己的时间留空,感受生活。我对于此的理解是:确定好自己的方向,学会拒绝不属于自己目标的任务,集中精力去完成自己的目标,最后一定要留出空闲时间给生活,感受快乐。
(二)
如果你在不想要的时候就去拒绝,带给你伤害的时候就放手舍弃,
有需要的时候就去提出要求,想要给予的时候就去付出真心,
想要痛苦或呐喊的时候就去发泄,那将如何?
如果你想要交流的时候就敞开心扉,那又将如何?
开心的时候就笑!
如果你活在当下,活在唯一充满真实的现在,
不念过往不盼将来,又将发生什么?
如果,你把自己交还给本质,让自己回归真实,那结果又将如何?
—克劳迪奥·卡萨斯
我们的压力有时还来源于没有真正的做自己,没有及时的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那是因为我们总是恐惧冲突,极力想要避免冲突的应激反应。那么如何改善呢?作者提出了两个方法。一是主动式沟通的技巧:首先我们要学会倾听并理解对方的观点,表示自己已经理解这个观点后再表达自己的观点以及理由,如果可以,提出你认为合适的替换方案。二是有意识的沟通:在沟通的过程中,要清楚的知道自己在说什么,自己是如何表达的,自己的语言表示,手势甚至是表情对对方有什么影响,这几个问题的思考能直接导致沟通的效果。所以在沟通中,要学会停下来,思考一下,有时就可以有效的及时的表达自己的看法。
未完待续...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