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芒演义:可复制的价值投资》读后感摘抄

发布时间: 2021-02-09 18:09:52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19

《巴芒演义:可复制的价值投资》是一本由唐朝著作,精装出版的图书,本书定价:,页数:,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巴芒演义:可复制的价值投资》读后感(一):一个从猩猩进化成人的历程这几天加班加点看完了巴芒演义,老唐最近的一篇推文讲的是他自己的读书历程,其实老

《巴芒演义:可复制的价值投资》读后感摘抄

  《巴芒演义:可复制的价值投资》是一本由唐朝著作,精装出版的图书,本书定价:,页数:,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巴芒演义:可复制的价值投资》读后感(一):一个从猩猩进化成人的历程

  这几天加班加点看完了巴芒演义,老唐最近的一篇推文讲的是他自己的读书历程,其实老唐的读书史大多数七八十年代的人应该都经历过,我小时候也是到了连牙膏包装上的字都要读一下的地步,只是后来人渐渐长大,物质生活的丰富让我逐渐把读书这件事情丢到一边了,要不是后来手上有点闲钱,在金钱的召唤下进入资本市场,可能我都不会再次开始读书。书越读越多,越读越杂,现在想来还有点后怕,如果我没有进入投资领域,没有读书,那个在平行世界的我基本上大概可以想象的样子,将会是一个脑满肠肥,粗俗无比的土大款形象。现在的我越来越觉得自己的无知,但是内心却无比安宁。今年因为疫情,宅家读了大概40本书,所以立了个今年读100本书的flag。读了老唐的巴芒演义,我觉得这本书可以抵100本投资类的书籍。换句话说,如果你读过一百本投资类书籍,那你就可以不用读巴芒演义,如果你读懂了巴芒演义,那你就可以不用再读投资类的书籍。其实在我看来,老唐的书,和书房的文章,都是反反复复把正确的投资理念掰开了揉碎了交付给读者,甚至恨不得一口一口的喂给你吃,其良苦用心不可谓不深。虽然这本书总结起来就一句话:如何正确的看待股价的波动。但要真正读懂这句话,我觉得这是从猩猩进化成人的艰难历程,我没有天赋异禀,所以我读了很多书才算略微的领悟一点,至于精髓,还要再接再厉。所以从这个方面来讲,哪怕是读过100本投资类书籍,巴芒演义也是不可或缺的,因为每一次阅读,都是从猩猩到人的一次缓慢前行。

  《巴芒演义:可复制的价值投资》读后感(二):巴芒演义读后感 20200628

  读史书般读完几个投资大师的一生,不乏投机枭雄,不乏投资大神。投资者,耐得住寂寞,在慢慢历史长河中,等待着价值企业的成长,也慢慢看着自己变老。发现了吗,投资大神们都很长寿。自律,克服人性的弱点,财富入慢门,长寿伴随你。

  可以做企业深入研究的,发现低估值,买入并长期持有。在市场极度亢奋时卖出,或者在企业经营状况走下坡,已经失去当初买的逻辑的时候卖出。

  没时间或者没有能力做企业深入研究的,指数基金是个很好的选择,在点位比较低的时候买多点,点位比较高的时候买少点或者不买或者减仓。长期下来也是非常不错的收益率。

  想要获取超额收益的,拥抱成长股是不二的选择。但是需要对于企业有深入的分析,对于行业的赛道有个大体的判断。宏观上大体准确,微观上做到精细。职业投资者和专业投资者,都需要做到的部分。

  对于大部分非专业投资者来讲,如果又不想依赖于主动性股票基金。老巴提到的类现金类股票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比如高股息的公共事业股,长期获取比债券收益率略高的收益,有时可能还有惊喜比如A股的长江电力。

  对于每个投资者来说,长期在市场摸爬滚打之后,都会形成自己的一套投资方式。但是如果想在这个市场长期活下去,价值投资是可复制的,可以伴随一生的方式。做一个长寿富裕的智者,还是做一个大起大落的枭雄,见仁见智。历史的长河来看,有人会记得利弗莫尔,有人会记得老巴。有人会喜欢芒格的用钱来充裕自己的生活,有人会喜欢老巴的似苦行僧般的生活但是做一个传道授业解惑之人。

  如果选择做一个长寿富裕的智者,需要有一个反人性的心态,需要对自己所持有企业的一个执念。多读书,多交流,多研究,坚决不用杠杆,用闲钱来做中高风险的投资。

  人生路漫漫,获取财务自由,才能坦然面对社会的蝇营狗苟,保持好独立的人格。感谢唐朝先生的分享。

  《巴芒演义:可复制的价值投资》读后感(三):一部价值投资编年史——评《巴芒演义》

  我从小就听说过巴菲特的名字,但是直到上大学以前,对他的印象也仅限于道听途说的标签——股神,世界首富,抠门的富豪,等等。

  2019年,我从图书馆借了《穷查理宝典》。那时候我还在读本科,正是塑造自己认知体系的年龄,不难想象当年我阅读这本智慧箴言录时的兴奋和震撼。我领教了查理芒格颠覆性的思维模式。他的思想就像种子,在我尚且贫瘠的土地上生根发芽。查理芒格给我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而沃伦·巴菲特,自然是这新世界里最精彩的主角。

  一年后,我读完了厚厚的《滚雪球》。那时我还没有投资的意图,只是出于单纯的好奇和兴趣,阅读人物传记。现在回想来,很多细节还在脑海里电影一般闪回。巴菲特的许多经典案例,和隐含在背后的价值投资理念,那时就无声地在我的心里扎下了根。

  2019年初,我偶然了解到“唐书房”公众号。书房的文章让我又找到了当初读《穷查理宝典》的感觉。彼时我炒股已经快4年了,起起落落却成绩平平,既没有认知积累,也没有财富增长。我马上买了唐朝的《手把手教你读财报》,那是我第一次发现一种逻辑自洽、成绩可证的投资体系。此前从没有人像老唐一样,如此清晰、形象地把投资的道理条分缕析。我是一个物理学者,物理学最高级的优美,就是像E=mc²一样,把复杂的问题拆解,得到最简单的本质。唐朝的“投资三板斧”,明白而深刻,把我领进了价值投资的殿堂。

  后来我陆续又读了唐朝的《手把手教你读财报2》,杨天南翻译的《巴菲特致股东的信》,也看了很多巴菲特的股东信原文和演讲实录,以及唐书房的每篇文章。唐朝和巴菲特对我来说,就像素未谋面,但熟识已久的老友。因为我在海外,一直无缘阅读《巴芒演义》全本。感谢朋友小喆替我买了一本,专门扫描成电子版发给我,这才让我在这周末彻底大饱“眼福”。

  言归正传,在我来看,《巴芒演义》的价值是多维度的。

  首先,这是一本有所侧重的巴菲特传记。本书的参考文献有72本,相信唐朝为了写作这本书,阅读的资料远远不止这些。书中很多细节和历史溯源,都是首次见诸文字。如果想要全面、立体地了解沃伦·巴菲特,我觉得《巴芒演义》是必读的一本书。《巴芒演义》着重回顾巴菲特的投资生涯,对于早年经历和个人生活,本书着墨不多。正如副标题所言,这本书追求的是研究“可复制的价值投资”。

  本书虽然以巴菲特为主线,但覆盖了先后登上美国资本舞台的许多重量级人物:格雷厄姆、沃尔特·施洛斯、爱德华·索普、彼得·林奇、蔡至勇、桑迪·威尔、约翰·博格、香农、凯恩斯……就像我本文的标题一样,这本书是一部价值投资编年史。这样的叙事方式,带给读者的是前所未有的立体式阅读的感觉。原来这些耳熟能详的名字,都或多或少地跟巴菲特发生过交集。真实世界不是电影,巴菲特也不是始终笼罩着主角光环。唐朝还让我看到了许许多多同样光辉闪耀的投资大师。无论是举世闻名的巴菲特、戴维斯、格雷厄姆,还是“外行”的香农、萨缪尔森、凯恩斯,最终都在价值投资这条路上挖掘到了巨额的财富。原来价值投资不是伯克希尔的专利,原来价值投资确实可以复制。

  第三,《巴芒演义》可读性很强。老唐的文字功力扎实,叙事活泼又不失严谨。阅读这本书,完全没有啃大部头的艰涩感,反而有一种读小说时的酣畅淋漓。对我来说,真的是手不释“屏幕”。

  第四,《巴芒演义》不只是对历史的叙述,更沉淀了唐朝自己的思考。对于巴菲特在很多经典案例中的操作,比如当年收购伯克希尔纺织厂,比如可口可乐的买与“不卖”,比如对布法罗晚报和所罗门公司的“力挽狂澜”,老唐在不是单纯复述巴菲特的行为,而是拿出当年的资料和报表,放弃“上帝视角”,穿越回当初的时间点,完整而细致地复盘这些案例,揣测、分析每个操作背后的逻辑。写出有趣的历史性文字,可能只需要扎实的文笔和详实的调研;但对案例的深刻思考,如果没有深厚的投资功力和丰富的投资经验,则完全不可能做到。透过这些复盘和思考,读者也可以领教到唐朝深厚的投资“内功”。

  第五,《巴芒演义》拓展了我对伯克希尔的了解。“买股票就是买公司”,是价值投资的核心理念之一。作为价值投资者,对自己的公司一定要充分地了解。我自己不光是巴菲特的信徒,也是伯克希尔的股东。《巴芒演义》这本书,也让我更完整、更全面地认识、了解了伯克希尔。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老唐替我弄清楚了伯克希尔近十几年表现“不佳”的原因——规模太大、投资受限。前者我是知道的,后者我此前却并不了解。原来巴菲特从2000起,就被“绑住了手脚”,再也不能像以前一样低调地买买买了。

  读完本书、写下这篇文章的周末,正好是我自己持仓组合迎来新高的日子(我每周末更新一次实盘净值)。回溯过往,很多当时漫不经心的寻常经历,回头看时却发现已是人生的转折,比如中学时的奥林匹克竞赛、大学的计算机、经济学知识,如今的价值投资,都是我通过阅读和自学积累下来的。价值投资对我来说,不只是一种财富增值的手段,更是一种思维方式,一套认知体系,一种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甚至是一种信仰。巴菲特和查理芒格是我伟大的人生导师,更是投资路上的卓越领袖。唐朝先生也是我价值投资的领路人。我衷心感谢巴菲特和查理芒格教给我的人生智慧和投资理念,也衷心感谢唐朝写出了《手把手教你读财报》《价值投资实战手册》《巴芒演义》这样精彩的作品。

  书中自有黄金屋。相信所有价值投资者,尤其是所有唐书房的读者,都明白这句话的真谛。

  愿所有唐书房读者,都可以日拱一卒,不期而至。愿所有价值投资者,都能在投资的事业和人生的道路上,得偿所愿。

  《巴芒演义:可复制的价值投资》读后感(四):巴芒演义 读后感以及书评

  由于这篇文章发表在豆瓣,无论你是通过查看豆瓣高分、财经书籍分类、还是通过搜索看到的这篇读后感,大概率你不知道唐朝为何人,可能听过一点巴菲特的名字,对价值投资有一定的兴趣,看书评和读后感主要是想提前了解一下书的内容以及品质。

  没错,这篇读后感就是写给你的。

  读完全书我的第一感觉,这并不是一本我们平常理解中的演义。如果你理解的演义跟我原来头脑里的演义一样,是那种李元霸使八百斤神锤,关二爷显圣吓死吕蒙 的演义。不要被标题中的演义所“蒙骗”了,可能也会有少部分的读者也曾经跟我一样看过大量的巴芒官方传记和文稿甚至youtube视频,你会发现这本书中几乎不存在”演绎“的成分,除了极少部分例如巴菲特的一些内心转变,老唐也直接在书中说明了此处皆是自己的推测。其余部分全部依靠老唐超乎常人的资料搜集能力、在繁复的资料中抽丝剥茧的能力形成的价值投资”正史“,光附列中的参考书籍就高达72本之多。(如果对老唐不了解的,强烈推荐关注他的公众号“唐书房”,看看他写的财报点杀部分,如果要着重了解老唐对信息的收集和处理能力,特别推荐《茅台篇》和《涪陵榨菜篇》。)

  说完了演义,我们说说副标题,可复制的价值投资。

  这里所指的价值投资,如果你是投资圈内的人,我相信你很快就能明白这里指代的是什么。但是对于绝大部分投资小白来说,“价值投资”这个四个字可能跟废话差不多。 就像我跟我的朋友介绍这本书的时候,我说这本书是讲价值投资的,他们的第一反应往往是:“价值投资?” “难道这世界上还有非价值投资吗?投资于没有价值的东西?” 这时候你要是再抛出,例如黄金就不是价值投资的论断,他们光用口水就能把你淹死。

  正是因为大部分人直接采用字面意思理解“价值投资”的原因,所以你看所有基金经理在发售基金的时候,往往每个人都声称自己是价值投资,你直接将任一你认识的没出事的基金经理的名字加上“价值投资”四个字放百度里搜索,大概率你都能得到他们谈论价值投资的文章。更夸张的是,我由于一些工作的原因接触到一些币圈的大佬,没想到的是他们居然也是“价值投资者”。价值投资有时候就是一把政治正确的大榔头。

  这一本书讲的价值投资,并不是大家通常意义上字面意思理解的投资于价值的投资方法,而是特指由华尔街教父格雷厄姆和多德教授首先提出来,由他的学生巴菲特和芒格发扬光大的基于证券的一种投资方法。巴菲特使用这种方法孜孜不倦投资赚钱曾登顶美国首富,也被称为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投资者。这里聊的价值投资跟微博荐股专家口中的“价值投资”还是有点区别的。

  如果读到这里,你还是有兴趣读一读这一本书的话,恭喜你,你走在了投资最轻松的路上。

  就像段永平所说的,投资有很多条路,但是巴菲特的东西好学,索罗斯的不好学。

  我在上大学那会,就已经知道世界上最成功的投资者是巴菲特,并且有意的想学巴菲特的东西,于是我买了《聪明的投资者》、《证券分析》、《穷查理宝典》,巴菲特各种传记等等,甚至还买了巴菲特推荐的《人性的弱点》芒格推荐的《影响力》等等。但是说实话,看完这所有的书籍真正到自己分析企业准备投资的时候,又犯了难,看茅台吧,好似乎巴菲特不买这么高市盈率的股票,看腾讯吧,巴菲特从不买高科技股票。就是你粗略的看这些传记、文章,最后得到的是一大堆零碎的教条和一些看起来很有意思的故事,但是就是串不起来作为一个真正的投资体系。不过看了那么多的传记、采访、和语录,终于现在派上了一点用武之处,那就是我知道这本叫巴芒演义的书里讲的98%的内容都是真实可考的。这一点还不是最炸的,最炸的是老唐根据自己丰富的投资经验和远超过像我这种渣渣浮于表面的阅读体量,总结提炼了价值投资的四种实操投资体系,就像武侠门派的四种兵器招式,各位学徒可各自捡用。

  你是远比我幸运的,现在可以直接从巴芒演义入手,先了解清楚价值投资演进的脉络,而且这个学习过程的容易程度和趣味性会超出你的想象。这有点像我们在大学里学的导论课,而且是十分优秀的导论课,让我想起我曾经在大学时代看过的最好的公开课都来自导论课,一门是哈佛大学的CS50,一门是耶鲁大学的心理学导论。我发现最优秀的导论课往往都有这么一个特点,就是充满趣味性,而老唐采用充满八卦和细节的茶馆评书风格、章回体小说一般的阅读体验,极大地提高了财经类书籍的趣味性,就拿我最近看过的一本在豆瓣也特别受欢迎的大作《随机漫步的傻瓜》来说吧,《傻瓜》一书也采用了部分故事的叙述手法,但是如果《傻瓜》一书的易读性打个7.8分的话,我觉得《巴芒》大概应该可以打80分。

  关于具体的内容我就不”剧透“了,读完这本书,如果你对投资还是充满热切的兴趣,强烈建议你再关注老唐的微信公众号,相当于本书附带的一本永远更新的价值投资习题集。

  总结起来就三点,看这本书是正确的学习道路、内容翔实可靠、易读性高,非常容易读完。推荐对投资有兴趣的入手,读之。

  如果这书你读完之后,发现并没有我吹的那么牛逼,并且这本书还只是你读过的少数几本投资书籍之一,那我建议你可以广涉猎一些投资书籍过个几年再来看看,很可能是你没走过弯路,容易的路来的太过容易。

  感谢老唐,给我们带来如此精彩的书籍!

  *维基百科上value investing的定义,也就是价值投资也是有独特的指代的,特指由格雷厄姆和多德发展而来投资流派。

  *《随机漫步的傻瓜》一书前半部分很好理解,可是到了后半部分大量关于数学啊概率的讨论,实在是让人头疼,这本书完全没有,有少部分的关于财报的内容,比较简单。

  *趣味性和易学性因人而异,当然前提是你真的愿意学。

  《巴芒演义:可复制的价值投资》读后感(五):与乐知者同行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在价值投资这条路上,老唐是一位难得的良师,传授的智慧和知识给很多人带来了精神和金钱的双丰收。

大约是在2019年底,开始阅读老唐的《手把手教你读财报1》。当时是一枚刚开始接触股市的“超级小白”,看K线、听消息等方式都短暂接触过,始终觉得不踏实、不放心,收益更是如天边的浮云般飘忽不定。

想想自己平时购物时,也会多比较几家,了解产品的具体情况。反之,如果仅凭几个代码,就大胆购入连名字都没听说过的公司股票,岂不是毫无逻辑?在点击买入按钮前,怎么样也得先了解一下公司的产品、业务、财务状况基本情况呀。

《手财1》恰好可以帮助小白们从零开始学习阅读非金融类公司年报,有了这块敲门砖在手,只要自己肯下功夫研习一番,对于企业资产、利润、现金流的理解会大不一样。之后又拜读了老唐的《手财2》、《价值投资实战手册》。

老唐的《巴芒演义》出版后,书和公众号连载一起看才过瘾,纸质书的排版阅读体验更佳,公众号连载的留言和老唐回复也不容错过。通过详实的历史资料,严谨的数据和有料的八卦交织,老唐梳理了几代人进行价值投资的理论、实践发展脉络,勾勒出大师们从小白一路走来的进化史。

查理芒格说“一个问题,彻底想明白了,就解决了一半。把事儿想明白,其实特别难。”对小白们来说,首先要弄明白的就是如何定义投资、如何面对市场波动?是安安静静地赚企业价值成长的钱?还是在市场狂热时,从傻子们的口袋里赚钱?

1.施洛斯的选择

过上更富裕、更安逸的生活,自然是大多人都向往的。在股票市场上,面对股价的波动,特别是无厘头的大涨或者大跌,怎样的操作才是理性的选择?什么样的人才能避免内心随着股市的涨跌而过山车?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选择什么样的道,就决定了要走什么样的路。长期来看,从股票中获得稳定的收益,对大师们来说并不是幻想和呓语。

一生埋首于捡烟蒂的施洛斯,也许看上去并不光鲜靓丽,但其投资生涯的业绩依然十分傲人。俗话说,人贵有自知之明,施洛斯很明白自己的性格,不可能像巴菲特一样和董事会、竞争伙伴斗智斗勇,也做不到像彼得林奇那样马不停蹄地一年调研几百家企业。对施洛斯来说,要想从股市获利,不仅要买好的,更要买得好买得足够便宜,才能保证在卖出时盈利。

客观地来看,优秀的公司具有各种各样的优点,但这并不代表每一天都是投资这些公司的良机。买入优秀公司的股票可能划算,也可能不划算,如果在市场癫狂的时期,以过高的估值购入优秀公司的股票,一样会面临投资亏损的尴尬局面。

施洛斯的投资生涯,对于普通的业余投资者是很有价值的学习模板,即使不善言辞,不受追捧,没有闪闪发光的社交圈,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坚守,施洛斯获得的投资收益也让人心满意足。

老唐在书中列出的施洛斯选股标准、现金处理、仓位管理、持股策略以及思考清单,从多个角度为小白们构建了思考体系,为小白们选股和操作,给出了一份指南。

2.远离杠杆,不要做空

这八个字,老唐在公众号和书中都曾反复提到。投资的结果是要在未来兑现的,未来到底如何,没有人知道。特别是短期内的价格走势,更是难以琢磨。高估并不意味价格会立刻开始下跌,低估的状态也可能持续很长的时间,虽说长期来看市场会自动回归正确,但引入了杠杆的投资者,能否在市场回归前幸免遇难?只有天知道。

实际上,杠杆并不会提高获胜的概率,只会加大获利或者亏损的程度,是赤裸裸地拿自己的金钱赌博啊。连巴菲特这样的绝代高手都感叹“判断高价股票注定会走向灾难并不难,但想依靠这个认识挣钱,太难了。在1954年,我做空一只股票。我对这只股未来10年走势的判断对得不能再对,可是对这只股票10周内的走势判断错得不能再错。这10周是我卖空的时间段,结果我的净值惨遭蒸发。”

犹记2019年上半年,股市高歌猛进,形势一片大好,各路杠杆资金迅猛入市。同事加了3倍杠杆,赚的盆满钵满,甚至有几分自得地说“现在股市只要进去,随便就能摸几条鱼”。也许是财富的幻觉让人飘飘然,也许是人心不足蛇吞象,在高点时同事没有清仓,在快速下跌过程中又充满对强力反弹的幻想,2次追加保证金后依然爆仓,持仓市值从千万级别沦落至二三十万。之后再后悔、再懊恼也于事无补,真是“身后有馀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

3.逆向投资

霍华德马克斯说,“在别人沮丧地抛售时买进、在别人兴奋地买进时抛售都需要最大的勇气,但它能带来最大的收益。”在炮火声中前进,在烟花灿烂时离场,可以用来给逆向投资者做一句独白。

在过去的三年多,我买入了两只基金,基金净值随股市的波动而变化。在去杠杆、贸易战,新冠疫情期间,净值不断下跌的过程中,多次加大申购金额,持续买入,截至目前分别盈利50%和60%,因为家里需要用钱,前几天已赎回。

老唐经常说喜欢熊市,这句话初闻令人咂舌,仔细想想,只有在熊市才有机会以便宜的价格大量地买入,正是熊市里低到令人心惊的价格,才奠定了日后市场回归时赚钱的基础。市场里短期收益和短期损失可能都是假象,完全地、彻底地想明白了这个问题,在遇到市场大跌时,不必找老唐求鸡汤喝,自然可以在纷杂喧闹的市场里,摆放一张安静的书桌。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价值投资的路上,能遇到乐知者老唐,幽默风趣地传授投资智慧,是人生一件幸事。

PS 期待老唐的《手财》更新版早日完成,迫不及待想要阅读老唐的精彩“中翻中”。

  《巴芒演义:可复制的价值投资》读后感(六):巴芒演义

  巴菲特并不是天赋异禀,也不是突然醒悟。他也是从普通人一步步成长起来的,也犯过大多数普通人会犯的错误,走过大多数普通人走过的弯路。

  这些投资对象也不是买下后就可以坐等收钱,巴菲特同样经历过犹豫徘徊甚至大额浮亏,遇到过很多意料之外的问题,然后被迫去努力解决问题,一点点修正自己的投资理念和决策流程。正是在这个过程中,他一步步变成了“股神”。

  知道巴菲特是“股神”,对我们其实没有多大价值,但知道他如何从普通人一步步成长为“股神”,却有可能成为引导我们成长的目标。

  施洛斯就是这样一个人,不想惹麻烦,喜欢和数字而不是人打交道。巴菲特则完全不同,他很难接受被人坑。

  对于施洛斯来说,花时间去检验每一个烟蒂的成色是没有必要的。只要通过分散法则,保证这些烟蒂大多数都还能免费吸一口就好。通过低估和分散,淡然接受“踩到屎是不必不可少的成本”。踩到狗屎没关系,认赔就是,只要总体下来,免费吸一口的战果大于踩狗屎的损失就好。

  没有什么成功是无需代价的。施洛斯的选择,需要面对的是寂寞、琐碎和无情。根据斯洛斯的描述,自己就是个弯腰捡破烂的驼背者。投资极度分散,永远和枯燥的报表数据打交道,所有的工作就是缩在一个“壁橱”里按计算器。

  施洛斯认为一切都在数字里。投资者和管理层交流,可能受到管理层的影响甚至误导。不过,沃伦可以。沃伦分析能力很强,而且不会被情绪左右。就算对方说的再好听,戏演的再好,沃伦也可以冷静分析实际情况。这是他的长处,我觉得我没有这个能力。(这是一项罕见的能力)

  对自己性格优劣势的清醒认识,其实也是一种能力圈,甚至是更重要的能力圈。从这个意义上讲,施洛斯是真正的大师,是能力圈原则的忠实拥趸,是自我认知的典范。他将格雷诺姆提出的原则在其中一个具体方向上进化到极致。尤其是在收益率持续几十年超越市场的现实下,依然坚持认为自己所做的就是最简单的、任何人都可以做到的统计工作,完全没有自我膨胀。这种自我认识自我约束的能力,恐怕才是一种真正罕见的能力。(这是一种更罕见的能力)

  我们留在市场里,但不预测市场会怎么样,这样我们会做得更好。我不知道后面会发生什么,但我持有股票比持有现金睡的安稳。

  我愿意持有股票。通货膨胀会影响所有的债券,到最后,投资债券的人也就是收回本金外加一点点利息。你看,很少有人靠持有债券发家。但股票可以让你发家,只要你体系正确,你就会很成功。

  施洛斯每年的平均换手率在25%左右,即平均持股周期约4年。所以施洛斯父子1997年宣布基金封闭,到2002年才彻底卖光股票并宣布清盘。

  由于烟蒂股模式本身可以容纳的资金量有限,加上对投资者个人精力占用比较大,所以施洛斯管理的资金规模和所获利润总额,是无法与巴菲特相提并论的。两人同样以10万美元起步,施洛斯开始的时间比巴菲特早两年,至2002年施洛斯父子清盘基金时,基金规模约1.3亿美元——这是年年大比例分红,刻意控制基金小规模运营的结果。

  只要使用了杠杆,就相当于将命运交给了市场上最疯和最蠢的人。

  伯克希尔就像刺猬,只会一招,就是寻找成本低于3%的浮存金,然后把它投向能产生13%回报的企业。

  安然事件后,美国通过新的《公众公司会计改革与投资者保护法》(又称《萨班斯法案》)。法案规定:公司CEO必须对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宣誓;编制虚假财务报告,最高处500万美元罚款或20年监禁;篡改文件最高处20年监禁;对举报造假人实施打击报复的,最高处10年监禁。美国证监会还设立了对财务欺诈行为的举报奖,举报者可获得最终罚款金额的10%~30%。

  好企业和差企业的区别在于,在好企业里,你会做出一个接一个的轻松决定,而差企业的决定常常是在不同的痛苦之间做选择。

  复杂资本1959年、1960年、1961年的投资收益率都超过了50%,同期道琼斯指数涨幅为20%、-6.2%、22.4%,巴菲特同期的投资业绩分别为25.9%、22.8%、45.9%。

  1945年,富达基金管理规模仅300万美元。到1965年,蔡智勇管理资金的规模突破10亿美元,整个富达基金公司管理资产规模上升到40亿美元,成为全美国最大的基金公司。1965年底,巴菲特管理资金总额约3700万美元。

  伯克希尔的秘诀就是永久资本。它至关重要,我认为它就是巴菲特放弃合伙公司的原因。你需要永久资本,否则在危机关头,人们会跑掉。

  在格雷厄姆看来,股票作为一个整体,具有明显的向上动力,或者说它们的长期趋势是看涨的。一个正常社会,因为人的努力、分工的细化、贸易规模的扩大、科技的发展、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人类需求的不断增长以及法币时代必然的通胀属性,等等,都会推动经济自然增长。在这个增长中,企业作为创造财富的主要载体,必然长期看涨。

  《巴芒演义:可复制的价值投资》读后感(七):目前看到的关于巴菲特最好的一本书

  目前看到的关于巴菲特最好的一本书!不吝赞美之辞。当然,除了巴菲特,还有很多投资大师出场。

  之前看的关于巴菲特的书(其他投资大师的也一样),都是截取的一个片段,这本书对投资理念的形成和转变、时代背景、策略的实际表现等都呈现的非常完整。巴菲特前后一些“矛盾”的说法和做法也都说的很清楚了,投资案例的成败也很鲜明,不像其他很多书“为尊者讳”,对投资中的失败和痛苦轻描淡写。

  以下是印象深刻的一些总结,有些加了自己的评论。

  1、格雷厄姆的思想遗产有三条线。(1)烟蒂股投资。主要传人是施洛斯。(2)说不清楚的盖可保险投资。其实是优秀企业。(3)指数投资。晚年否定证券分析(收益没法覆盖成本),给出了类似自行构建低估值指数的量化选股方法。

  2、巴菲特1969年解散合伙企业的原因。(1)找不到合适的投资标的。(2)市场短期火爆,来自投资人的压力,影响资金的长期性质。(3)基金行业出现丑闻。

  3、巴菲特和芒格生活态度上有很大差异。巴菲特除了投资挣钱没有别的啥兴趣,生活上完全没有情趣,苏珊还出轨了,孩子上学也不太好,现在每人给了点儿钱打理慈善基金。芒格从一开始就很享受生活,也乐于探索各种可能性,为了造条船能自己开个工厂,造好以后妥善解散。

  4、芒格对巴菲特的帮助是巨大的。(1)从投资思想上,帮助巴菲特实现了从捡烟蒂到投资优秀企业的转变,捡烟蒂要不断的和烂人烂事打交道,一个又一个,优秀的人则自己解决问题,还能吸引到优秀的人一起做事;(2)通过人脉关系提供了很多投资机会(蓝筹印花、喜诗糖果等);(3)提供专业上的帮助,法律咨询和打官司(维斯科金融复杂股权调查、所罗门等),其实这个不仅仅是专业,很多也是靠的人脉。

  5、关系投资。看看巴菲特这些主要的投资案例,也看看芒格的家庭背景,人脉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巴菲特成名以后声誉也有很大的影响。《奥马哈之雾》里试图辩解这个不重要,我觉得说服力不大。当论证一个观点很吃力的时候,往反方向看一看,会豁然开朗。关系投资在提供便利的同时,可能也影响了及时卖出。

  6、可口可乐:作者猜测买入可口可乐的催化剂是,可口可乐推出新口味失败证明了可口可乐在美国人心中的地位无可替代。没有在大幅高估的时候及时卖出,可能有几个原因:对未来过于乐观,芒格在一篇演讲中对可口可乐的未来进行了非常乐观的预测,截至2019年远远没有达到预测水平,单价也没有体现出来多好的抵御通胀的价值;巴菲特曾经立下了“死了都不卖”的flag,有些创始人因为各种原因出让股权但不想放弃经营权,巴菲特“不卖”是好买的前提。立下之后食言被怼过,1988年以后就不再提“死了都不卖”了。从1998-2019,可口可乐年化回报3%。

  7、企业管理。巴菲特管理那么大一个集团,自己做的工作主要是资产配置,具体的运营CEO负责。但这并不表示他们有很大的自由度。巴菲特不管的时候,是因为企业运行在预想的轨道上,一旦偏离,就是雷霆手段。《商界局外人》里边讲的8个案例(包括巴菲特),也都是通过资产配置来实现企业价值大幅提升的,虽然具体做法各异,企业运营另有人负责。

  8、巴菲特的非典型投资之路。提起投资,一般讨论的其实是二级市场股票投资(一级市场那些有不同的逻辑),巴菲特之道其实并不典型。一则收购了很多未上市的企业,这些都是直接控制经营了。二则上市企业持股比例大,可以进董事会影响经营了。投资理念还是相通的,不过二级市场投资更多的还是用脚投票。还有另一点很重要,通过保险的浮存金加杠杆了,这个有利的位置是很难占到的。

  9、巴菲特的投资收益要分段来看。(1)按照投资主体,合伙企业1957-1969,13年年化回报率29.5%,伯克希尔1965-2019,55年年化回报18.9%,股票年化回报20.3%。(2)按照投资理念,以喜诗糖果为界限,烟蒂股体系1957-1971,15年年化回报28.1%。优质企业阶段以2000年为界,再分为2段:1972-1999,28年净资产年化增长26.1%,股票回报26.5%,至此没有出现过年度亏损。2000-2019,20年年化回报10.1%,股价年涨幅9.4%,年度最高收益率明显降低,出现了2次年度亏损。最近20年的巴菲特没有学习价值。

  10、2000年以后收益率显著下降,一是钱太多了,没有好的投资机会,所以退而求其次,能源、航空、金融都投了;二是2000年以后不能再享受信息披露豁免,不能在低位买到足够的量了。

  11、(这一段是我瞎猜的)巴菲特为什么不分红?巴菲特是通过积累财富来构筑讲台的,财富越多讲台越高,可以向更多的人布道(施洛斯比较反对,别人都知道投资方法了影响自己的收益啊),这是巴菲特的兴趣所在。这个其实和公司管理者希望掌控更多资源,而不是完全从股东角度考虑把钱分掉有点儿像。自己这么多年一直在说没有好的投资机会了,也确实投资了很多很烂的项目,手里握有大把现金,为什么不分掉呢?

  12、所有的投资收益都要分段来看的。一个是前后不同阶段年化收益率的差异,前高后低的情况非常多;另一个是前后的投资理念和方法可能存在根本区别,像巴菲特这种进化当然是好的,也有可能前期有很大的投机和运气因素,后来做大了开始用一些高大上的理念来包装。对投资者来说,自己持有阶段的收益率才有意义。

  13、提到投资分段,说一下彼得林奇。(1)因为退休早,投资生涯只有13年,而且赶上了大牛市,参考性就下降了。(2)13年收益率29%,前4年40%,后9年23%,前面资金量小的时候收益高,后面资金量大的时候收益低。(3)调研方式对个人精力要求太高。

  14、凯利公式。凯利公式的下注策略,可以保证不损失全部本金。但是,亏损的概率仍然是很高的,实际收益低于预期收益(平均数)的概率更高。而且很多概率和赔率也都是主管评估的。

  15、神奇公式。逻辑是选择低估值的优秀企业(ROE、PE双因素选股)。格林布拉特在弄出分散投资的神奇公式以前,通过集中持股获得了很高的收益。但是,自己抗波动的能力比较差,迫于压力才转向分散的神奇公司策略。但是,采用该策略以后他们公司的产品业绩也就是围绕指数波动而已,所以目前神奇公式的威力还停留在书本里的回测上。

  16、投资的康庄大道有四条。(1)指数基金。格雷厄姆晚年转向了这个,巴菲特(对普通人的建议)也从有保留的推荐转向了全力推荐(一开始还强调有能力的人可以自己选股,后来不提了),还有博格等人全力推崇。(2)套利。格雷厄姆、巴菲特都做过,“战胜一切市场的人”索普主要做的是这个。其实倒掉的长期资本做的也是这个。长期资本倒掉以前和索普的投资收益率特征很像,稳定收益,回撤极小。长期资本倒掉一是低估了市场非理性的时间长度,二是低估了不同类别资产短期的相关性。不同资产短期相关性大于长期相关性,短期可能受相同的外部冲击影响,之后还是各自延续自己的走势。(3)烟蒂模式。这个又分为2种,一种是巴菲特用过的,买到控股,清算实现价值,另一种是施洛斯的,分散买入,持有等待价值回归。《投资要义》的刘诚是彻头彻尾的施洛斯模式。(4)伴随优秀企业一起成长。这是巴菲特后来的模式,也是现在最流行的价值投资方式。

  写完以后,又想起来两个有意思的点,增补一下:

  17、选股标准要随着市况有所变化,找不到格雷厄姆标准的绝对低估以后,施洛斯找的是相对低估。

  18、现在流行的私募基金提成方式,早在格雷厄姆时候就存在了。遭遇大萧条熊市以后,基金净值开始反弹,但要首先弥补损失以后才能提成。很多人干脆把旧基金清盘,发新基金,现在也有这样的做法。格雷厄姆则是和投资人重新谈,不必弥补亏损了,降低提成比例。

  《巴芒演义:可复制的价值投资》读后感(八):2020,这次不一样吗?读巴芒演义有感 by Olivier

  2020,这次不一样吗?读巴芒演义有感

  y Olivier

  读书的过程中我脑海里浮现的是一个"平平无奇"的男子拿着计算器反复敲打,露出得意神情的样子。

  读完后我赞叹老唐对于这一百年间涌现的投资大师们关键事件起承转合的深刻理解,信手拈来,高屋建瓴,关键之处怕人不理解还特意把计算的过程都写明了。建议老唐可以结合自己的实盘在知识付费平台开一门价值投资史。

  全书四十二回,一到八回,时间线是1929年后,之前的泡沫在大危机中破灭,这个阶段是烟蒂大佬格雷厄姆,施洛斯的时代,60页的篇幅详述了他俩关键案例的投资心路与结果,P58施洛斯的思考清单非常详细,每个人稍微调整一下就可以拿来自己用。

  九到十六回,时间线是20时间五六十年代,烟蒂巴菲特践行老师的投资手法,偏向买入后控制企业,比如过气的地图测绘公司,被电力降维打击的风力水利灌溉农具公司,买入产能逐渐转移走的衰落纺织公司。跟其他书里面在讲这些案例时,偏向于分析当年的财报数据,这里凑凑,那里卖卖,巴菲特净赚多少云云不同,老唐在案例中埋下一条引线——巴菲特质疑烟蒂模式的心路,从地图公司的得意,到农具公司“赶走巴菲特”的反感,再到陷于伯克希尔困局二十年近2000亿美金的潜在损失。

  十七到二十五回,提到了华人蔡至勇宴宾客楼塌了的故事,约翰索普和凯利公式,债券天王格罗斯,乔尔的神奇公式。其实作为市场的头部玩家,这些人的表现都会被别人看在眼里,或多或少地也成了巴菲特不断进化的一部分。老唐系统的把同时期的人物拿出来放在巴菲特的投资体系里说,是独一无二的。

  这里拿出两个有意思的细节点一下:

  129描述的蔡至勇二十世纪早期手法,成为趋势创造者,像不像今天一级二级市场通吃的高瓴。

  141提到的总统大减税创造的“里根繁荣”,股指从770点涨到2746点,然后从82年到87年戛然而止,你品品,仔细品品,像不像现在的川普同学的减税,结果企业把多余的钱,甚至发债融资的钱以高于内在价值的价格去回购企业。

  二十六到三十三回,巴菲特与芒格的时间线开始重合,黄金搭档的互补,陪伴优质企业的价值投资体系从喜诗糖果开始。老唐充分肯定了芒格对巴菲特的无与伦比的重要性。在蓝筹印花公司,布法罗晚报,华盛顿邮报章节里,可以看到老唐对芒格给予巴菲特的人脉,律师背景,对最终投资大获成功浓墨重彩描写。1972至1999年时期,也是老唐认为最适合研究巴菲特的时间段,既有趣,价值也最高。

  三十四到四十一回,则是对巴菲特进入1999年之后几个失误的总结与反思。比如对通用再保险公司的过高溢价收购,可口可乐死都不卖标签的固执己见,对指数基金的推崇。

  最后四十二回,则是老唐的买地理论,投资与估值是比较与选择,在能力圈内的两个投资对象之间,选择产出更高的那个,在大周期内,摒弃噪音,陪伴优秀企业一起成长。

  其实一开始我不太明白为什么要套用三国演义的名称,后来明白了。巴菲特与芒格之间,还有一百年间陆续出现的格雷厄姆、费雪、索普、林奇、博格等等,你方唱罢我登场,欲与天公试比高。就如同三国之前的董卓与袁绍,这些本身就是三国的一部分。同样,这些不同时代的投资大师,本身也是巴菲特投资体系的一部分。那至于三国后期的邓艾,钟会,陆抗又会是谁,巴菲特的故事会是怎么样一个终点,期待老唐可以在之后继续修订。

  历史进入到动荡难测的2020年,巴菲特持有现金等价物1370亿美元,比老唐写书的2.28日又多了100亿美金。1987年巴菲特卖出除了“死都不卖的三只”以外的所有股票,那么这一次还一样吗?

巴菲特相对于标普500收益

  老唐的这本书综合多重线索,还原当时的时空,巴菲特所做的决定的逻辑。我也想试一下对比当时与现在的2020。

  同样是极度高估的美股市场(美股EPS配不上现在的估值),1998年巴菲特高位增发22%高估的伯克希尔股票去收购通用再保险公司(此时通用再保险估值为23.5 PE)。背景是道指1998年之前的5年涨了3倍,过去10年涨了5倍。老唐的解释是,巴菲特看着伯克希尔高估的股价,眼馋通用再保险的149.09亿美金的浮存金(巴菲特他此时自己才有78.45亿浮存金)。

  通过增发收购,变相的落袋为安。如果这么操作的话,对应今天那就是应该是把40倍的茅台股票换成10倍的平安保险,你会这么做吗?

  窃喜造成了过度乐观,巴菲特的这笔投资,遭遇了1999年至2001年危机,尤其是911袭击对保险业的伤害。偷鸡不成蚀把米,如果是一个更稳健版本的通用再保险,亦或者没有后面几年的不断地灾难,没有恐袭,这笔交易会怎么样呢?

  还有就是1998年,50倍的可口可乐为什么不卖呢?

  1989-1998年间,对可口可乐的投资是极度优秀的,但是1998年6月50倍的可乐到新高的2019年底,21年间年化回报率只有3%,是非常失败的。

  1998年,老巴选择与50倍的可乐继续走下去。2006年,老巴也说过没有在50倍卖掉,他后悔了。

  可乐在87年的股灾中,变得异常便宜,89年只有19倍市盈率。98年的可乐,50倍。

  89年的可乐符合老巴标准的完美投资:1)30%+完美净资产收益;2)大把赚现金;3)当前利润不需要额外投入;4)未来不会更糟;5)PE不到20。2020年6月市场上没有这样的公司。

  优秀的可乐也会随着通胀,随着竞争,导致芒格当初的业绩预估变得极为乐观。巴菲特的投资收益曲线如同可口可乐的每瓶收益一样,在通胀维度的世界里被逐渐磨平。老巴说没有啥是不可卖的了。

  40倍的茅台,70倍的酱油,90倍的恒瑞医药,100倍的中公教育,卖还是不卖?

  另一种思路是,拉长投资周期,让宏观因素对冲。这是先胜而后战的思路,对人性要求奇高。

  市场保持非理性的时间可能会持续到你破产之后,凯恩斯这么说。

  极小概率的十级西格玛事件也终将会发生。新冠疫情下,叠加沙特撕毁减产协议大量增产对抗页岩油,让原油期货跌倒-40美元。杠杆会让你数十年积累的财富,一夜化成泡影,怎么挣来的,怎么还回去。

  华盛顿邮报的案例:巴菲特在合理估值三折买入还可以继续暴跌30%,老巴被套三年,诉讼结束后当年暴涨120%,变成合理估值的四六折。20年后,不算分红,1060万变成4亿,美元,20年四十倍。

  如果华盛顿邮报当年没有危机,老巴按合理个估值买入,20年回报12倍。1993年的4亿,不计分红变成了2019年的12亿,第二个20年只有3倍的回报。

  危机成就了神话。

  当然低价的出现一般都伴随着某些重大的利空,如塑化剂于茅台,瘦肉精于双汇,三聚氰胺于伊利,2020的疫情对应哪些行业领头企业的利空呢?石油,航空,电影,旅游,广告业?

  判断胜率,作出选择。用买地的心情去看待公司。巴菲特买赛道般收购航空公司在2020年被自己亲自否认,这个地是不是盐碱化了呢?

  书最后附录A整理的12项不同类别的六十年间投资收益率对比非常有意义,工作量如同价值一样高。尤其是同一年份,对比不同大师的收益率,这种感觉就好像把乾隆和华盛顿放到同一个画面里,特别有趣。

标普500与EPS

  放一张巴菲特最后的选择——标普500指数近年的收益图,悲观还是乐观,看你选哪一段了。

  期待老唐的读财报更新版。

  《巴芒演义:可复制的价值投资》读后感(九):《巴芒演义》读后感---有料有趣的价值投资史

  五一长假,终于抽时间将老唐这本集大成的《巴芒演义》读完,那已经是五月五日上午,假期余额也已经严重不足。

  读完后,我的心情可以用惊心动魄荡气回肠来形容。因为这本书可不只是讲了巴菲特芒格,这简直就是写了整部股市投资史,可谓包罗万象。要写这样浩大的历史,一定是千头万绪无从下手,就像老唐经常说的,老虎吃天无从下爪,不知道老唐当初是不是因此抠破脑壳。不过从结果来看,却不是这样的,这部书写得行云流水,好看好玩,兼顾深度与可读性,在严肃的历史描述中抖落各种花边新闻,同时牢抓价值投资的主线,一点都没有迷失在历史琐碎中。难怪老唐自己对这本书的评价是最高的,光只是从立意角度来说,相对于《手财》等工具书就高出几个档次。要对这样的书做出整体性的评估,写出针对性的读后感,对一般的人几乎不可能。首先你要阅读超过70本以上的投资类书籍,还得对投资有深入认识,多半得是一名成功的投资者(这样才有说服力),我自认没有这个水平,只能抽出书中对当下的我有启发的地方谈谈感想,是以为记。

  书中在写巴菲特投资华盛顿邮报的时候,老唐描述了如下细节,“一名参议员把手放到苏珊的大腿上挑逗她”,“凯瑟琳.格雷厄姆的x头会被送进大型绞肉机”等等,让我瞬间误认为读到的是一本华尔街桃色新闻集。老唐,你不是要教我们投资奥义吗,这这可是少儿不宜男人最爱啊。读到这里,我只能感叹,这必将是一本带感的投资经典,尤其对男性投资者的心理的把握非常到位(个人投资者,俗称散户,多数是男性吧)。以后我在给人推荐这本书的时候,首先一定是讲这两个颜色笑话,怎么都比灌输“复利”“护城河”“买股票就是买公司”等这样需要消耗脑力和耐性的苦逼概念强多了。

  这些有趣有料的细节描述读起来让人轻松愉快,有些内容就让人很不愉快了,因为要开动脑子,而且开动了脑子也不一定搞得懂,比如凯利公式。读到这里的时候,我就在想,老唐干嘛搞这种恼人的东西,多写点段子有什么不好吗?待我读完了那个表格和后面的加减乘除,我一脸懵逼。老唐说自己没念过大学,这我信,但我念过,我还学过高等数学,但这次我真的没看明白。好在看起来这个公式对于投资赚钱并没什么用,不必管他,这是大牛萨缪尔森的结论,我的心理被很好的按摩了。

  “中国佬”蔡至勇的故事相当精彩,这也是我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原来中国人也可以是华尔街的风云人物。蔡至勇这一辈子可谓精彩纷呈,他踏对了风口,取得无数人羡慕的巨大成功。虽然也曾经从巅峰跌落谷底,他自己却总是全身而退,不愧是人生赢家。不过他的客户、公司的股东却好像总是输家,对他们来讲,选择蔡至勇作为基金管理人,可谓遇人不淑。

  然后老唐给我们讲述了巴菲特清退基金的处理方式,对比让人感概。巴菲特老爷子说,我要清盘基金了,你们要钱可以,要股票也可以,都要一点也行;拿钱走的,我再给你推荐靠谱的基金管理人,自己找基金管理人的,我还可以陪你去面试。这个处理方式堪称完美,老爷子一辈子能挣这么多钱,长期屹立不倒,不能说没有好人品的因素。芒格说过,要让自己配得起自己所获得的财富地位。因为德不配位而失败的,我们见怪不怪。走在价值投资的大道上,我们除了修炼投资能力,修炼人品也是必须的,或许这是一种更重要的修炼。

  有人说资本家是黑心的,更多的人认为富人总有道德癖瑕,我自己也常常会恶意揣测,蔡至勇是很好的证明。但事情真的是这样的吗?巴菲特的行为给出了否定的答案。当我们总觉得富人不是好人的时候,在内心深处作祟的可能只是自己的嫉妒之心,是弱者心态,只是我们给它披了好几层外衣。

  第一次看到长期资本的神奇故事的时候,我非常震撼。华尔街投行大佬、诺贝尔奖得主等一批牛人组成的投资机构,号称每平方英寸智商全球最高。这不是搞投资,这是在搞核弹。其前面几年年年高收益,最终被却走向了必然的失败。当时我就想,黑天鹅必定是小概率事件,就算长期资本清盘,也不能代表说这种方式完全行不通,市场均值回归长期有效总是对的,难道后面没有人再来继续这个事业吗?在老唐这里我看到了完整版本,不信邪的梅里韦瑟优化了数学模型,降低了杠杆重新组建了JWM基金,最终仍然是遭遇黑天鹅事件而被迫清盘。读到这里,我被再次震撼了。资本市场太过复杂,再好的数学模型也没办法匡算人性,想用精密的模型战胜市场,诺奖得主也做不到。我们个人投资者妄图揣测市场情绪,用宏观数据炒股猜涨跌的时候,是不是首先掂量下自己的智商呢?

  老唐专门用一节《芒格的过度乐观》提到了芒格1996年的一篇演讲,叫做《关于现实思维的现实思考?》,里面讲了芒格对于可口可乐未来生意的评估。现在看来,芒格错了,而且错得比较离谱。每个人都会犯错,睿智如芒格也逃脱不了这个宿命,但错在可口可乐上,对我等小散是当头一棒。可口可乐可是一家拥有强大护城河的消费品公司,价值投资者最爱。芒格给了可口可乐未来年化6%的增长,这个增长好似不算太高(我经常给远超6%的增长预期),尤其对于可口可乐这种强势品牌消费品来说;单瓶利润也应该可以维持,以至于可以抵抗通胀,结果芒格老爷子这两点都错了。芒格这么容易都错了,而且错在可口可乐上,那我岂不是随时都在错,我自己做投资这真是一条走得通的路吗?

  我曾经以为价值投资就是找到一个好公司,然后以一个好价格买入就可以了,或者说我内心是这么期待的。之所以有这种想法,仔细想想,与其说是蠢,不如说是懒。找到一个好公司,或者说搞懂一个公司,对于一般人来说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需要花费很多时间精力脑力,要读书要思考甚至实践,最终可能才能慢慢逼近”懂“,还可能不是真正的懂了,而是差之千里。好不容易好似搞懂一家公司,还不赶紧买入挣钱啊。如果说期间还要不断学习,不断精进,不断调整,不断否定,这太难了,投资这条路我走不下去了。我们内心深处总是期望着一颗灵丹妙药,能瞬间解决所有问题。当然根据市场有效理论,就算有这样一颗灵丹妙药,也轮不到我。

  好在做投资不一定需要每次都对,老唐在书的后部分做了相当好的说明,表格简单明了,只用了小学数学。我看懂了,这稍稍打消了我的疑虑。所以读书有时候也会让人变傻,尤其是读得不够多的时候。

  《巴芒演义》的最后,老唐用---别瞅傻子,瞅地,这句名言结束这本经典。可见这句话在老唐心中的地位,这应该是价值投资的核心内容。这句话在老唐各种文章里面出现不下100次(我没数过,拍脑袋的),含义也被翻来覆去地中翻中,如果还不懂,那真是愚蠢。但懂了就能做到吗,知与行能合一吗?

  王阳明说,真知必能行,不能知行合一是不真知。

  我们看似是懂了这些概念---买股就是买公司,股票短期是投票器,长期是称重机,我随口就来。然后我们就在”懂了“这个外衣下搞赌博,获取刺激,幻想一夜暴富,这才是我们需要的,而枯燥的学习、伤脑的逻辑思辨、对自己的否定、无聊的呆坐都不是我们想要的。及时行乐是必须的,平衡到未来的享受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我们都是不耐的人,这个才是真相。

  真知不是白来的,没有什么选择是完美的,价值投资的代价是挑战自己懒惰,动了人性最大的奶酪。做时间的朋友必然付出现实的代价,今天的时间用来阅读《巴芒演义》,就不能用来钓鱼看电影刷微信。我们不是不真知,是不愿意真知,至于行,暂时不考虑。价值投资很可能是为我们个人投资者准备的唯一康庄大道,这是巴芒走出来的,老唐也走通了,但我们要走好却不容易,那需要枯燥的阅读(对于大多数人吧)、孩子般的好奇心、对愚蠢懒惰的反思来陪伴,我们准备好了吗?

  我很庆幸五一能够克服拖延症读完了这本《巴芒演义》,这不啻为一顿精神大餐,感谢老唐。

  打赏

  作者:fruitlake 链接:https://xueqiu.com/1135504004/149113306 来源:雪球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风险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的意见,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

  《巴芒演义:可复制的价值投资》读后感(十):真知行不难,行难未真知

  

在获悉唐朝新书《巴芒演义》出炉后,第一时间也是第一次成功在豆瓣抢先创建了新书条目。书很快读完,读后感也早早写好,却觉得写的过于简单肤浅拖了三个月一直未敢向老唐投稿。期间又把此书读了两遍,想着有希望加老唐微信的机会,还是硬着头皮把读后感发了。

感谢时代。如果没有互联网,没有微信等现代化技术工具,从根本上改变了获取信息的途径和效率,绝大数人可能还在依靠传统方式,在茫茫书海中慢慢摸索和寻找投资的真谛。受惠于时代,让我已有幸远未到知天命的年龄,在懵懂迷糊的投资之路中意外梦回“唐朝”。

感谢唐朝。虽然也远未实现财务自由,但老唐的投资理念和见识让我相信实现这个目标并非不可能。而随着深入和反复解读老唐慷慨分享的思想知识,并开始亲身尝试“复制”价投,证券市值也神奇般的自然实现增长,愈发笃信价值投资可以人人“复制”。

回到巴芒演义。本书的通俗易读性极高。老唐说本书是茶馆评书演义,我读下来觉得全书描述人物的手法和电影美剧风格也很像,从1929年美国股市崩盘为开端,以老巴为第一“男主角”,把人人追求的股票绝对收益为“麦格芬”,通过事件为契机,将各路人物陆续带入读者视野,并转而逐一或深或浅地诠释其各个担当“主角或配角”的投资大师的生平事迹,渐渐将整个美国近现代投资史的版图揭露开来,颇有点金融大佬版“大西洋帝国”的味道。这种顺藤摸瓜讲述故事的方式和大多数读者喜欢按照线索和兴趣点阅读的习惯也很一致,将近400页的厚书读起来完全不觉得枯燥,有阅读习惯的读者一天时间足可以酣畅淋漓地读完。书中描述的投资大师们想必已经有很多人作了解读,因此,我着重谈下自己读完这部武林秘籍的一些体会和思考。

第一,正确认识这些“神圣”的投资大师们。

和媒体通常标签化的描述不同,书中谈及的各位大师其实也是凡夫俗子普通人,几乎无一例外地都犯过大错,都有过惨痛亏损甚至巨亏的教训。格雷厄姆第一次为一位大学教授代客操盘,就遭遇股市大跌账户巨亏并被迫斩仓一度想要自杀,在1929年大崩溃又再次遭到暴击;巴菲特一直将自己在1964年收购伯克希尔纺织厂的行为归为“人生最糟糕的一笔投资”,2002在致股东信中又对其收购通用再保的定价和风险进行了忏悔和反省;拥有完美人生的芒格,也坦承自己在1996年关于可口可乐估值的那次演讲“很失败”;即使是彼得林奇这种创造13年无亏损纪录的传奇人物,虽然没有惨败的经历,但也能看出来,其投资生涯较短、收益率结果“缺乏资金容量和长期稳定性”,像他这种一年走访几百家公司的人更是万里挑一。而那些更多曾经红极一时的天才、大神们,如蔡至勇、米尔肯、乔尔、梅利韦瑟等等,则早已随着被迫清盘的基金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老唐在生动描述这些人物在历史事件作出的决策的同时,对其功过也进行了客观评价,包括巴芒也并没有一味的吹捧,而是明确指出巴菲特在2000年之后的投资表现并不出色,“学习2000年之后的巴菲特是误区。真正值得我们学习的是1972-1999年的巴菲特”。因此,只看这些投资家们辉煌的历史和业绩,既不代表他们在现代能够依然取得骄人的投资收益率,亦不代表你简单的复制他们的投资理念和思路,就能如出一辙的创造巨大收益。这些大师集毕生心血总结的投资观点和取得的收益,通常都存在着时代局限性和一些外在因素的影响,简单的照搬硬套很可能适得其反(当然老唐在书最后也帮大家作了总结)。

那了解这些故事和历史的意义何在?我个人认为对普通投资者最重要的作用有两点。一是以史明鉴,汲取大师们的经验教训,明白导致他们亏损或犯错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自己是不是同样犯过同样的错误,如果有,如何修正;如果没有,是否能够避免,如果不能避免,如何尽可能地消减或降低风险。二是以此树立信心,不要因为自己过去菜鸟般的投资水平和惨不忍睹的投资收益,就认为自己不是投资的料;也不要因为自己并非科班出身或工作与投资无关,就自认为没法学会价值投资。格雷厄姆第一份工作是推销员,施洛斯一开始只是个券商跑腿员,芒格主业是律师,巴菲特也曾一再表示,价值投资只要会个小学数学就能干,可见学会投资并不都需要天资聪慧、本领过人,关键在于要像大师们一样不断学习和反复思考,获得价值投资的“真知”。

第二,正确认识所处的社会和企业。

根据老唐书中所附的表格《附录A 大师们的收益率》,美国标普500从1956年起至今,年化收益率为10.0%,这个收益率其实已经非常高,从这么长的时间跨度来看,更是超越了绝大数基金收益水平。而巴菲特基金、伯克希尔、芒格、彼得林奇、辛普森等大师们即使获得了超越标普500的投资收益率,也是和美国近50年来,科技不断革新、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国民财富不断增长离不开的。而如今的国内资本市场(包括港股)也伴随着中国经济这三十年来的迅猛发展在不断扩大、健全和完善。尽管上证指数十年未涨,但是放眼未来,相信中国经济会一直发展,社会会一直进步,国民收入会逐步增加,那对于绝大多数人,我认为国内市场已经足够作为实现价值投资的舞台,而无需再耗费多余的时间精力去考虑投资美股或其他国家股市。但另一面,也要考虑到美股拥有几十年的牛市和众多股价实现数倍、百倍甚至千倍增长的企业,也是和美国建立的经济制度和信用体系息息相关的。美国上市企业普遍程度上信息披露的透明度高,财务造假公司和高管经济犯罪的违法成本非常高,国内一些赴美上市的企业也皆因造假被直接强制退市。而对应到国内,对于造假数百亿的上市公司,到最后对公司或高管的处罚力度和被蚊子叮一下差不多。尽管现在对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要求愈加严格,但客观来说,建立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和法律保障制度,国内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因此,对于个人投资者,在挑选和分析国内上市公司时,也应该愈加谨慎。我想老唐在选中合适标的也强调“有足够便宜捡”也是考虑到财务问题导致估值错误的因素而增加足够安全边际吧。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正确认识自己。

既然大师们的套路轻易学不来,那我们怎么获得投资收益?答案就是书的副标题——“可复制的价值投资”。老唐将那些投资家们的投资理念和真知灼见,融合个人的思考进行整理汇总,指出来有复制价值的可能只有四条道:(1)投指数;(2)无(低)风险套利;(3)“贪便宜”捡烟蒂;(4)搭优质企业的“顺风车”,并明确“可以肯定地说,这四条路都是投资正道,选好一条并坚定不移走下去,必富无疑!”。我相信老唐说这句话是出于对投资透彻理解的自信,也是对广大读者的一种激励。但对读者来言,更重要的字眼是你要“选好”。在我看来,不负责的说,90%以上的人可能选择第一种即无门槛的低费率的指数基金模式更为合适。这点实际上老唐在之前出的书《价值投资实战手册》里也明确说过:“老唐本人是强烈推荐投资者先从定时定额投资宽基指数基金开始,立足先赢,而后再根据自己的资金水平和兴趣爱好,决定是否更进一步,走继续深入研究企业的道路。”究其原因,其实在第一点已提及,投资不要求自己一定得是大师,得是老唐,但客观来说,大部分的人都有自己的本职工作,时间、精力、耐力、毅力都有限,而选择2、3、4几条路,不仅需要上述因素,还得独立思考和深入研究,得出正确结论并坚决执行下去。在经历错判和市场波动时,还能坦然面对和进行修正。但不管哪条路,还是沿用老唐说的另一句话“走哪条路,由性格和价值观决定,任何人都无法替你作出决定”。这句话不仅适用于投资,也适用于人生。自己的路只有自己走,自己的人生也只有自己能够负责。在生活中,我们经常能听闻或是亲身经历以下类似的事,比如听取别人的意见换了工作或创业后却不如意,比如盲从买了P2P暴雷血本无归,比如听这个并购那个重组的小道消息杠杆买股票却被深套平仓,甚至包括对着老唐的文章和持仓股票想当然“抄作业”结果依然亏损反过来又恶语相向的。说到底,都是没有真正认识自己。表面上看是没勇气面对和承担失败结果,深层上其实还是没有认识到自身的性格弱点和局限性,没有认识到思想的惰性,从你“抄袭”的第一刻起,可能就注定了失败或痛苦的结局。所以尽管老唐指了阳关道,但你还是得选择自己那条独木桥。

投资和人生都是一场修行。

价值投资可以“复制”,但“复制”并不等于不带思考的无脑粘贴,它需要结合自身选择最适合的正道,在途中每次的行动也要带着个人的思考进行“复制”。6月底的一天,在我随手翻阅王阳明的《传习录》时,看到了“知而不行,只是未知”这句话,突然想到在我买到的这本书上,老唐签的赠语是“真知,行不难”。一刹那间,对于老唐的经典语录好像又有了新的认识。真知,行不难;行难或者不行,说明未知或者未真知。投资者为什么看到市场下跌就恐惧,看到市场上涨就贪婪,或是在“满仓”、“空仓”、“解套”、“涨停”、“跌停”中不断的做着纠结、悔恨、麻木的心理斗争,说到底还是没有真正理解价值投资。当真正知道投资“一切取决于企业内在价值与市值差”,“有足够的便宜可以占”时,做出投资的行为就完全没有那么难,也不会所谓“追涨杀跌”、“高抛低吸”地一顿操作猛如虎了。回到自己,惭愧的说,尽管从事金融行业乃至专业领域多年,但对于价值投资的理解,对于企业价值的认识,到现在还很浮浅,还有很多需要学习,但我愿意承担选择第四条路的风险去享受不断“复制”投资伴随着财富逐渐增长的双重乐趣。再次感谢老唐和巴芒演义。

本文标题: 《巴芒演义:可复制的价值投资》读后感摘抄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30165.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耶路撒冷之前的艾希曼》读后感1000字《丧失名字的女神》影评精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