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的朋友圈》读后感摘抄

发布时间: 2021-02-01 13:21:29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12

《植物的朋友圈》是一本由[瑞士]埃德里安娜·巴尔曼著作,后浪丨大象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99.80元,页数:20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植物的朋友圈》读后感(一):植物的朋友圈,你不知道的各类植物每天都在发朋友圈的大家,有没有听说过植物

《植物的朋友圈》读后感摘抄

  《植物的朋友圈》是一本由[瑞士] 埃德里安娜·巴尔曼著作,后浪丨大象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99.80元,页数:20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植物的朋友圈》读后感(一):植物的朋友圈,你不知道的各类植物

  每天都在发朋友圈的大家,有没有听说过植物的朋友圈呢? 你有听说过酸爽派,乐水者,香草族,土著派……这些称谓吗?本书 植物的朋友圈 你绝对没见过的植物分类图鉴 ,优秀的插画师埃德里安娜·巴尔曼展开奇思妙想,通过细心求证,花费大量的时间,用独特的分类方法把植物整理了个遍!760种植物分属到51个朋友圈,书中介绍了许多许多你认识的,你不认识的植物,你曾听过的但没有详细了解的,书中都有一一介绍。书色彩丰富,很适合小朋友们和家长一起阅读。 例如书中的乐水者朋友圈,就说明这些植物是喜爱水生,在有水的地方生长。它不仅介绍了很多水中的植物,如慈姑,芜萍,水藓,五月花掌根兰,豆瓣菜,水薄荷等等,书中生动形象的把这些植物画的生动形象,不止如此,还画了许多可爱的小青蛙和其他生物,使植物更加形象具体,惟妙惟肖。而且书中还贴心的给生字注释了拼音,让小朋友们识字没有问题,而且在每颗植物下方都标注了该生物的生物类型,像刚提过的乐水者朋友圈中,慈姑它是挺水植物,水藓是沉水植物,芜萍是浮叶植物等等,小朋友们可以通过绘本图画清楚的理解他们的含义。让小朋友们不仅了解它们的样子,还能了解他们的特性,生动形象的绘画让孩子们不会感到枯燥无聊,而会津津有味的阅读。 下面是就是乐水者的朋友圈,是不是很有意思。

  除此之外,书中还介绍了有毒植物,来看“此物有毒”朋友圈,作者通过绘本让小朋友们知道有毒的生物并不是黑乎乎的,丑陋的,而有可能是色彩鲜艳,美丽的 “花朵”。

  上面这部分图片,这就是此物有毒朋友圈,它清楚的写了各个植物哪部分有毒,简单明了。像马钱子,它是果实和树皮有毒…… 还有厚皮果子,巨型植物,杂交植物,魔法植物,奇丑无比等等这么多的朋友圈等着你去浏览,还是很值得一看的,知识与童心并存。

  《植物的朋友圈》读后感(二):假如你是植物,你想想你的朋友都会是谁?

  

人有朋友圈,动物有朋友圈,植物不甘示弱,它们说,它们也是有朋友圈的。

看到这《植物的朋友圈》,我就特好奇,植物们的朋友圈里都有谁?假如你我也是一种植物,那我们的朋友圈里会有哪些其他植物?

都说“人以群分,物以类聚”,这些植物的群类,可非同一般。你以为它们仅仅是按有花没花、有果没果、是木本还是草本这样来分吗?那就错了,这《植物的朋友圈》可不按常理出牌。

01 出其不意的分类,让你恍然大悟

先看目录,你会发现,这《植物的朋友圈》里的植物们的类群可与众不同,它们既不是按常规的科属来分,也不是按我们以为的什么花、什么果、什么树来分,当然有一小部分也是有这样的分类的,但里面总会插入那些我们意想不到的植物,可是,如果说按照作者这种分法,也是无懈可击的。

看,酸爽派,一听,这嘴中的唾液分泌瞬间多起来了。

柑橘、指橙、香橙、金橘、柚子、枸橼、香柠檬、葡萄柚、…这酸爽派看起来都是柑橘属的没错了,记得植物科普里说“柑橘,任意两个品种就能杂交出新的物种”,我想这一圈的酸爽派大概也是相互杂交出来的,有相同或相似的基因,所以这酸劲也是家族基因吧?如果误入这一派的植物朋友圈,会酸到掉牙吗?

乐水派,这名称翻译得好。乐水,喜欢水。孔子曰:”仁者乐山,智者乐水“,那这些乐水派的植物想必也是聪明的植物。

因为大多数的植物生长是需要水的,而这些乐水派们直接生活在水边或是生长在水里,都省了浇水了,即使不下雨,水域边总还是比别的地方多一些水的,所以,它们就是长得比别人水灵灵。

对读者来说,想要看看它们的踪影,那就往水边去找。它们中有黄菖蒲、菱角、凤眼蓝、花蔺等,在这些植物名字的旁边还标注了它们是湿生植物、挺水植物、浮叶植物,还是沉水植物,由此可见它们与水的亲近度。

除此之外,还有香草派、土著派、有按颜色分的:深色系、蓝紫风、红粉颜;有按生长环境分的:高山植物、沙土上的植物、岩石上的植物;还有拟人式的:伪装高手、寄居客、播种者,还有按外形特征、按果子分、按香气归类等等的。

02 趣味图鉴,带你走进植物世界

不得不说,这本《植物的朋友圈》让我们认识了很多植物,有的叫不上名,有的没有见过但听说过,有的知道却对不上号,现在统统从这本书里刷新了我们的知识库。

虽然画家的绘画是非写实的,但是却画得相当逼真。看起来很漫画风格的画,却把植物的形态、颜色表现得惟妙惟肖,这是画家不菲的功底。

她是瑞士的埃德里安娜·巴尔曼,一位富有天赋的插画师,也是《动物的朋友圈》的作者画家。她画出了萌态的动植物,它们好像会说话,用不同的姿态向我们展示,也在它们的朋友圈里活跃着。

这是植物的朋友圈,但也是一部超有趣的植物图鉴。我们不仅认识了这些植物,也知道了它们生长在哪里,土著派结合地图,一眼就能看出谁是哪里的土著派;知道了它们的用途,有的果实是可以食用的,有的可以用来染色,染色植物里以分层式的图(上层是植物,下层是流出的染料颜色)标注了这些植物的哪个部位是用来染色的,还有染出的是什么颜色;可转化植物里的刺槐、拉拉藤、角豆树、甜菜等等也都是各有用途,书里会告诉你答案。

整本书读起来很轻松,字不多,主要是标明这些植物的名称,还有根据它们的分类标注的重点信息,值得一提的是,有的生僻字词还有注音,便于孩子阅读。关于植物的大部分知识还是通过图来让读者去品味、领悟。这是我们从没见过的植物分类,也是一本深深吸引我们的植物图鉴。

它以“朋友圈”这样一个与时代挂钩的、大家熟知的社交功能来命名,吸引我们大家的好奇,当然,也觉得倍感亲切,因为大家都能玩转朋友圈,读了这书以后,会幻想,假如我也是一种植物,我的朋友圈里都会有谁?彼此之间会有什么共同话题?

读了《植物的朋友圈》,认识了这么多植物,也会由衷地更加喜欢它们,感谢它们美化了我们的环境,其中很多还为我们提供了食物、转化为生活所需。

  《植物的朋友圈》读后感(三):人以类聚,物以群分,你可能不知道,植物也有自己的朋友圈

  

不管一个人拥有着什么样的性格,都渴望遇到意气相投的朋友,并与他们密切相处。这就像在生活中,我们总是习惯把具有相似性的事物联系在一起。倘若大自然中的动植物会说话,那么,我想它们也都会有自己的朋友圈。

动物的朋友圈是什么样子的?植物的朋友圈又是什么样子的?为了满足大多数人的好奇心,瑞士童书作家埃德里安娜.巴尔曼先后创作了科普绘本——《动物的朋友圈》和《植物的朋友圈》。由于出自同一人之手,两本书自然有着诸多的相似之处,且每一本都趣味十足。

埃德里安娜.巴尔曼是一个不按常理出牌的人,这点从书名以及她对动植物的分类就能够看出来。而恰恰因此,我觉得,它们不仅适合给孩子进行自然启蒙,连成人读者也会很有意思。下面,我们就来重点分析一下《植物的朋友圈》这本书。

“不走寻常路”的植物分类

说到植物的分类,脑海中浮现的第一印象是什么呢?或许,是生物课本上的藻类植物、蕨类植物、被子植物、裸子植物和菌类植物等。这样的分类,莫说成人觉得无趣,恐怕孩子们还没开始了解,就已经有了敬而远之的心思。当然,若是为了不得不面对的考试,那就另当别论了。

对于孩子们来说,好看的绘本通常都是有趣的。在本书中,埃德里安娜.巴尔曼是用贴近日常感官的形式来对植物进行划分的。比如,酸爽派、乐水者、土著派、谷物家族、染色植物、长寿族、需要去核的果子、攀缘植物、观赏植物、香气袭人、伪装高手等。

看吧,这样的植物分类,只要读过名字就知道它们究竟是什么类别了,不需要额外的多说什么。正因为植物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所以我们才能有那么多切身地感受。而想要了解大自然中的植物,通过这样的方式进行学习,绝对是让人觉得倍感亲切的。

写实性的植物手绘插图

对于手绘,我个人是十分偏爱的,每一位画家也都有自己的风格。不过,对于想要画好一本科普书的插图,却没有那么容易。以这本书为例,植物在现实生活中都有自己的固定形态,因此,插画要写实自然,能够让人一眼就看出画的是什么。

关于这一点,埃德里安娜.巴尔曼也做得很好。因为她本人由于工作原因,曾经与动植物有过亲密的接触,所以整本书的插图是惟妙惟肖的。要知道,这可是一本植物分类图鉴,其中的要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必定是巨大的。

最让人觉得惊喜的是,她在写实的基础上又融入了很多幽默诙谐的小细节,让人觉得可爱极了,并忍不住会心一笑。很难说,这样的绘本不会吸引到孩子。

丰富的植物科学主题

前面已经提到过,这本书分类是特别的,同时它也是丰富的。从清晰地目录介绍,我们可以发现其主题涵盖了植物的方方面面。虽然说,书中的内容以插图为主,但是对于植物的一些特性却介绍的十分具体。

假如孩子在阅读过后,对书中的某一种植物感兴趣,可以进一步地去查阅其他书籍。换句话说,这本书其实是一本植物入门图鉴,它可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从而让孩子认识植物,爱上美丽的大自然。

另外,若是喜欢画画的孩子,还可以根据书中的插图对喜欢的植物进行临摹,并学习色彩搭配,这对于培养孩子的审美观是很有帮助的。

优秀的童书从来不是只有阅读一种功能,只有肯用心,就一定能学到很多东西。《植物的朋友圈》无疑就是这样的书籍,而另一本《动物的朋

  《植物的朋友圈》读后感(四):一本不太严肃、有点调皮的植物科普绘本

  

“冬天,下雪的冬天,一早上,家里谁也还没有起来,我常去园里摘一些冰心腊梅的朵子,再掺着鲜红的天竺果,用花丝穿成几柄,清水养在白瓷碟子里放在妈(我的第一个继母)和二伯母妆台上,再去上学。”这是汪曾祺先生在《人间草木》中的一段话。腊梅、天竺果、花丝,光是看到这些词,想着这个画面,一股美的温柔就涌上心头。

蒋勋先生曾说现代人缺少了“美育”,缺乏对大自然的接触和理解,导致我们失去对美的感知, “俗”和“土”才会大行其道。如果我们对一草一木、物候变迁的认知和体验能够丰富一点、自然一点,对美的体验自有不一样的感触。

因此,对植物的亲近要从小孩子开始培养。今天推荐绘本《植物的朋友圈》,它颜色丰富多彩,不太严肃有点调皮,是一本有趣的植物图鉴。

一、妙趣横生的分类方法

书中把世界各地的760种植物分为51种类别,按照植物的不同特性来分类介绍,这个特性不是从学科术语的角度去讲,(想必大家和我一样,提到门、纲、目、科、属、种等立即晕菜了)而是从我们日常生活中比较亲切熟悉的风格切入,包含嗅觉、触觉、味觉等各种角度。如“酸爽派”、“寄居客”、“旧时代的人”、“巨人”、“香气袭人“””等,让人一看就大概已知道该类植物的主要特点。

“酸爽派”有哪些? 柠檬、青柠、柚子等。这是从味觉分类。

“旧时代的人”是什么意思?原来是指物种存活了很久很久的树,如1000年的银杏、3000年的红衫、6000年的花旗松。这是从时间长短来分类。

有哪些“发臭植物”呢? 榴莲、臭椿等。 这是从嗅觉分类。

二、巧妙形象的表现手法

它的图画在表达植物特征时,设计得也很巧妙形象,小孩不识字,一看图画就知道它表达的是什么。

例如食虫植物瓶口草,如何体现它的消化液呢?作者在它的瓶子中画上蓝色的液体和只剩下2只可怜无辜的眼睛,代表着蚊虫飞进去被慢慢溶解。

看完书觉得实在太好奇了,我网购了瓶口草和捕蝇草。因为喜欢产生行动,这是书带来的影响。原来,真实的瓶口草其实是看不到消化液的。如图:

还有带刺植物,画中多了些手指和血滴,很多血滴画在植物的周围。

三、亲子互动阅读的范本

只有寥寥数字和图画,这类绘本怎么带着孩子一起阅读?很多家长可能会疑惑。

没有大量文字,就意味着家长和孩子可以共同发挥想象,丰富地描述自己的想法和对植物的感知。

孩子很喜欢“食虫植物”这个章节(如下图),每天睡觉前必看。我会怎么给他描述呢?

1、 故事场景化

“在遥远的大森林里,有一群神秘的植物,他们有个神奇的本领,那就是吃昆虫。首先,我们来看第一个:捕蝇草…….”

故事场景化的描述会快速带孩子进入到情节中,并且启动他的想象力和你一起思考、创新,他也会忍不住和你一起共同编故事,充分提高了他的创造力和逻辑力。

2、 白描化

像白描的方式一样把书中的细节认真仔细地描述,提高孩子对细节的观察能力。

“太阳瓶子草长得像个小瓶子,它的顶端颜色有些红,仿佛是它的可爱的胎记……”

初见《植物的朋友圈》,插画夸张色彩斑斓,再读它,发现科学性藏在调皮的外表下,是一本很有意思的科普绘本。

  《植物的朋友圈》读后感(五):有些书的存在是为刷新我们认知、增长我们见识的,这本书就是如此

  

读的书越多,我就越认为,有些书的存在是为了刷新我们认知,增长我们见识的。最近读的《植物的朋友圈》就是这样的存在。

这本书是本图画科普书,书里一共给我们展示了760种植物,作者埃德里安娜·巴尔曼把这些植物分成 了51个朋友圈。

要说的是,这个分类并不是按照我们比较熟知的,比如门、纲、目,去分的。作者的分类是按照植物的颜色、生长环境、气味、社会价值等方式去分的,非常有新意,使得原本严肃、枯燥无味的分类变得更加鲜活起来。

看了这本书,我才知道,原来世界上还有黑色的玫瑰。不是染的,是真的长黑色哦。长这样,叫哈尔费蒂黑玫瑰。

刷新我认知的植物真的太多了,比如,我印象中的郁金香形状是这样的。

但是,书里的郁金香长这样。

印象中的牵牛花是粉红色的,但还有蓝色的。我可能吃过大葱,小葱,但是,我第一次知道这世界上还有植物叫火葱,还是紫色的。

我很早之前看过几本关于树的科普书,之后在野外,我就会跟我们家的小朋友们说(炫耀),你们猜,世界上最高的树有多高?

看完《植物的朋友圈》,我又可以加上几个选项,比如地球上最古老的树种,能活6000年,我们常见的银杏树寿命可达1000年。世界上最大的坚果海底椰,果实可达30公斤。世界上最高的花巨花魔芋,花能长3米。世界上最大的仙人掌植物武伦柱,能长15米。世界上叶片最大的水生植物亚马逊王莲,叶子直径可达3米。世界上最大的花是阿诺德大王花,但是它很臭。世界上最毒的树种,有个叫毒番石榴,全身都有毒。

以前我有个同事大学是学植物的,每次跟他外出拜访客户的路上,他会滔滔不绝地一路走一路给我们讲路上看到的植物,比如看到绿化带上的夹竹桃,他会跟我们科普说,夹竹桃是有毒的,如果是女生,尤其是怀孕的同事,最好不要接触这种植物。木棉花开的季节,他会跟我们讲木棉花还有一个品种叫异木棉。

这下,我也可以在户外跟朋友有得聊了。

这本书不仅能让我们(大人和孩子,最重要的是孩子)增长见识,还能涨知识。比如,在染色植物这类里,我们会知道有些植物的叶子、根茎、树干能把白布染成蓝色,红色,紫色,黄色...

再比如,在播种者这类里,我们会知道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有的种子是带刺的,它们的传播方式是粘在动物身上,借助移动的动物传播。有的种子比如蒲公英,是借助风传播,风一吹,它们就能飞往各地。有的种子是靠水传播,果实掉在水里,随波逐流。还有的种子是靠重力传播,种子成熟后,因重力作用落在地上。当然也有不靠外力,是在自身压力作用下,也就是果子成熟后爆裂来传播种子的。

真可谓植物之神奇。

看完《植物的朋友圈》,我不知为何油然而生了一种幸福感,想了想,跟这本书的色彩是有关系的。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根据科学家们的说法,光线被眼球吸收后,会诱发荷尔蒙的分泌,从而影响体内的生活环境,进而改变我们的幸福感。

对孩子来说,色彩的影响更是如此。

蓝天白云,绿树红花,色彩是我们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儿童心理学家阿尔修勒博士研究发现,在孩子的世界里,色彩和线条都有其特定的意义,鲜艳色彩里,洋溢着的希望与生机,很容易唤起孩子们内心的纯真和快乐。

那也就是说,培养色彩感知力,能帮助孩子性格的养成。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本书里的色彩搭配就很有意义了,说不定还能培养孩子对颜色的敏锐感,以及对色彩的审美。

至于书里的色彩到底如何,相信大家看我拍的内页图也就知道了。总之,这本给我带来幸福感的书,推荐给你和孩子。

  《植物的朋友圈》读后感(六):大自然的秘密,植物居然也会“拉帮结派”“臭味相投”~

  不仅我们人类有自己的朋友圈子,植物间也有。瑞士插画家埃德里安娜·巴尔曼在日内瓦植物博物馆和植物园的帮助下,将诸多彼此习性相近的植物“好朋友”画在在一起,让我们看到了各种“不同寻常”的植物圈子,从而轻松愉快的记牢和认识它们,与它们交朋友~

《植物的朋友圈》

  瑞士插画家埃德里安娜·巴尔曼,曾出版一系列深受读者喜爱的儿童绘本和漫画,工作也经常与野生动物亲密接触,在两者的结合下,她致力于用绘本的形式,传播和谐而有趣的动植物知识,让更多的人特别是孩子们喜欢上动植物,爱上大自然,从而出版了《植物的朋友圈》、《动物的朋友圈》等一系列绘本。 《植物的朋友圈》共195页,书首页的目录为我们提供了“酸爽派”、“乐水者”、“土著派”、深色系、“白花花和金灿灿”~等51种你曾未听过的植物分类圈子~书结束的索引则使用的正常的首字母排序法为我们展示了这本绘本中的植物名称。

目录1目录2

  翻开目录,每一种朋友圈都好神奇,一个大大的?在勾引着我赶紧去阅读~ “白花花和金灿灿”,这个圈子都有哪些植物朋友们呢?是开着白色的花,叶子颜色是金色的植物们吗?翻到20页。

白花花和金灿灿

  猜对了一半,作者以黄色打底,错落有致的画出了29种白色和红色的植物们,有我们常见的向日葵、连翘,白桦树、郁金香、各类菊花,还有诸多没听过的植物,居然还有一种叫“一枝黄花”,太有趣的名字了。画面中不仅有植物,还飘来几只蝴蝶,偷藏了可爱小动物,一番生机勃勃。

白花花与金灿灿

  打开“谷物家族”的朋友圈,一个老爷爷开着耕地车在劳动,一只黄鼠狼在田野里乱窜,黄色的土地里有玉米、小麦、燕麦、黍、水稻、高粱等10种谷物,现在的小朋友可能都只吃过粮食成品,没有见过它们的真面目吧~这一朋友圈我要带小盆友仔细观察~

谷物家族

  居然还有“真假双胞胎”,熊蒜和铃兰的叶子一模一样,没有开花前,谁也分不清,四叶重楼和蓝莓的果子非常相似,但四叶重楼有毒,画面中的小动物们看着这些双胞胎植物,是不是也长知识了。

真假双胞胎

  “奇臭无比”的朋友圈是不是也很好奇!有世界上最大的阿诺德大王花,臭椿,阿魏,榴莲等,虽然我们人类闻着特别难闻,但画面中却有许多动物围着臭植物们,他们也不缺少朋友哦。

奇臭无比

  “奇臭无比”的隔壁也有“香气袭人”,我们人类可能更喜欢这个圈子的植物,焦糖味的连香树,橘子味的北美冷杉,苹果味的锈红蔷薇,隔着书,我仿佛都被香味迷住了。

香气袭人

  其实,气味也是植物的一种语言o~植物和人类一样,有不同的基因,就会有不同的颜色和味道,我们要客观对待他们的生存方式,不要带有感情色彩哦~

  在这本神奇的植物分类图鉴中,你会带着孩子在不知不觉中认识760种植物,这期间孩子们会变成“十万个为什么”,作为家长的你也许要随时准备好百度。在阅读完这本充满趣味的植物绘本,我们也许都会变成植物科普小达人哦~

  《植物的朋友圈》读后感(七):这本写给孩子的植物科普书,有趣又有料

  

最近单位食堂的早餐中出现了新品种——蒸熟的马蹄(荸荠)。这种儿时常吃的应季“零食”,如今却很少吃了。如果不是在食堂看到,我都快忘了马蹄的收获季节正是这寒冷的秋冬季。

小时候家里虽然田地不多,但每年都会留出一小块水田种马蹄,乡里的孩子没有什么五花八门的零食,一年四季田地里自种的瓜果蔬菜就是最难得的美味。马蹄似乎很好种养,与双季稻同时种下,只要保证充足的水分,不需要怎么打理,等到双季稻收割完,马蹄也就成熟了。

马蹄的叶子呈管状(如牛奶吸管般粗细),中空有小节,用手捏着叶子从下往上捋,就会发出“啪啪啪”的声音,特别好玩。当然,更好玩的还是跟着大人挖马蹄的时候。通常在挖马蹄之前,我们会放一把火,把发黄干枯的马蹄叶子烧光,省得叶子干扰视线。马蹄长在泥地里,需要用齿状的耙来挖,才不容易被挖烂。为了防止有“漏网之蹄”,我们还会挽起袖子用手在稀泥里掏摸一遍,即便冻得瑟瑟发抖鼻涕连连,却也乐在其中。

想到家里的小朋友似乎从来没吃过马蹄,于是我把吃剩的两个打包带回了家。果然小朋友一看到马蹄就开启了十万个为什么模式——这个叫什么名字呀?怎么吃呀?它长什么样呀?为什么是这个味道呀……

好在我早有准备,顺势拿出最近刚入手的植物科普绘本《植物的朋友圈》,翻到第6页的马蹄图片告诉她:瞧,这就是马蹄植株的样子啦!马蹄是挺水植物,你吃的果实就长在水下的泥巴里呢!

这本由瑞士儿童绘本作家埃德里安娜·巴尔曼创作的植物科普绘本《植物的朋友圈》,以独特的分类方法将760种植物分成51个朋友圈,既充满趣味性,又饱含知识性,小朋友拿着一边翻一边念念有词,看来已被成功“圈粉”!

归结起来,《植物的朋友圈》有以下几个亮点。

01.分类方法另辟蹊径。

还记得生物课堂上学过的生物分类法是“门纲目科属种”,确实相当科学严谨,但对于接受科普启蒙的孩子来说,又过于严肃板正,显得枯燥无趣。

《植物的朋友圈》则另辟蹊径,将“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朋友圈理念援引到植物分类上,打破常规套路,按照植物的味道(酸爽派、香辛料)、习性(乐水者、地被植物、沙土上的植物)、地域(土著派、热带植物)、色彩(深色系、蓝紫风、红粉颜)、功能(染色植物、可转化植物、净化空气植物、经济作物)、形状(星星形、千姿百态的叶)、果实(可口的果子、需去核的果子、厚皮果子)等更接地气的分类方法,将植物划分到不同的朋友圈中。更有“逸闻趣事”“伪装高手”“魔法植物(传说中有魔法)”等不同寻常的朋友圈,光读标题就已经趣味满满了。

02.情景式插画形象生动。

作为植物分类图鉴,插画当然要“像模像样”才能达到科普认知的目的。就我所认识的植物来看,《植物的朋友圈》中的植物确实抓住了每种植物的关键特性,让你光看图片就能认出是哪种植物。如果仅此而已,也谈不上趣味性,真正有趣的地方在于,这本植物图鉴的插画是情景式的,将植物的特性融于特定的环境当中,让读者产生更直观的印象。

比如,在“乐水者”中,那些喜水的植物(慈姑、水藓、荸荠、菱角等)就生长在水中或岸边;在“土著派”中,世界各地的特色植物(澳大利亚的桉树、新西兰圣诞树、摩洛哥坚果树、尼泊尔掌裂兰等)都画在了世界地图上;在“净化空气植物”中,我们常见的吊兰、虎尾兰、花烛都设置在了室内的花盆里;在“此物有毒”中,藏在颠茄、芸香、红花曼陀罗等植物中的骷髅头时刻提醒着你要小心有毒!

此外,出现在情景插画中自带表情的各种动物,也是相当的吸睛。呆萌的青蛙、好奇的蜗牛、开心的乌龟、慵懒的猫咪……似乎每种表情中都藏着千言万语,明明看的是植物科普图鉴,却仿佛能够读出一个有趣的故事来。

03.文字简练,知识更在图鉴中。

《植物的朋友圈》中的文字相比起图片,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在插图旁边,除了植物的名称,基本上没有多余的科普文字,个别分组的植物会有三言两语的补充介绍,也是非常之简练,更多的信息来源不是通过文字,而是插图。

事实上,这种设计正符合儿童科普启蒙的需要。对于不识字的孩子来说,大篇幅的文字是没有意义的,但是他们可以通过观察富有情景的画面来认识植物,同时还能锻炼孩子的观察能力。比如,我家小朋友在看“可口生菜”的插画时,告诉我这幅图中有三只鼻涕虫、两只蜗牛。我定睛一看,还真是呢!那三只背上没有壳的家伙不就是鼻涕虫吗?我自己看的时候压根就没发现呢。

今年来我似乎读了不少儿童科普类书籍,也发现这些优秀的科普书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趣味性极强。确实,作为儿童科普,最首要的出发点应该是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对科学的兴趣,而不是迫不及待地灌输大量的科普知识。当孩子对科学感兴趣了,自然会主动去汲取科普知识的营养。从这个角度来看,《植物的朋友圈》也是非常成功的儿童科普绘本啦!

  《植物的朋友圈》读后感(八):阅读的好处,在于你发现有些书,正在分享才华给你的孩子

  

厚厚有一个习惯,你可以从他的画中,推断出他最近在读什么类型的书,或者对什么感兴趣,比如,他最近的两幅画是这样的:

《热带雨林》《由许多蛇伪装成的树》

在这之前,他的画风是这样的:

短时间风格转换之间,隔着一本书,名字叫做《植物的朋友圈》。

每次当孩子对某一本书表现出浓厚的兴趣,阅读的时候爱不释手,阅读之后有“产出”,画画或者不停的和我们讨论这本书后,我都会仔细的再读一遍这本书,深挖一下他如此喜欢的原因,以便下次选书或者帮小朋友们推荐书。

然后发现,让孩子产生愉悦的阅读习惯的书,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这书,和孩子是有双向“交流”的。一方面,,她会激发孩子不自觉的调动过去所有的阅读经验和知识储备,来和这本书“对话”。另一方面,她又会给孩子足够的启发和注入,让孩子多方面,审美和认知上,步入一个新的层面。

《植物的朋友圈》完美的做到了这两点。

首先要说,作者埃德里安娜·巴尔曼非常非常有才华,这一点也许我们几年前读《动物的朋友圈》时候已经深有体会。我们甚至不必去了解作者的生平,只从她充满幽默感和才华的笔触,就可以推断她的快乐。然后感受这些独辟蹊径的书,给我们带来的快乐。

如果按照科普书来说,《植物的朋友圈》算得上是不按照常理出牌了,首先他的分类是这样的:

就很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吧。对于阅读者来说,植物可以按照什么门什么纲什么目分类,那么也可以按照他们的颜色、他们的气味、甚至只是他们给我们的感觉分类啊。知识或许是固化的,但是我们的思维是流动的,作者捕捉到流动的思维里最潋滟生光那一部分,通过画笔描摹给孩子们看,可以说,这个过程,孩子不止是体味到阅读的愉悦感,还有自信,就是,我们那些偶尔的灵光乍现,是值得被记录被欣赏被阅读的呀。孩子在阅读中体会到的自信大部分来自于“这个和我类似的想法,是可以写成书的啊”。一直以来,这也是我最喜欢有童心的作者的原因。

最关键的,埃德里安娜不只是有童心,她还有才华。她把植物,按照颜色、形状、一些幽默的特征,分成51类后,可以把这些分类完美的用画笔表达出来。一本195页的书,每一个笔触都在支撑埃德里安娜的思维。无论是气味的“酸爽派”“香草族”“香辛料”“奇臭无比”,还是颜色的“深色系”“蓝紫风”“白花花和金灿灿”,还是其他充满想象的分类“土著派”“真假双胞胎”“魔法植物”“象征性植物”等,都非常具有表现力,就好像是,这不是一本书,这是一个介质,介质两段是埃德里安娜魔宫般丰富神秘的大脑和你的孩子。

把“白花花和金灿灿”放在一起真的是很妙的想法,仿佛植物世界的明媚和美好都在此一样,尤其读到“太平洋四照花”这种名字的时候。

“星星形”这个分类,聚合了植物的浪漫,绘者很巧妙的把优美的植物星型花朵和果实,放在深蓝星空背景中,她在把日常生活中可能忽略的美,放大了展现给你看,从而给孩子加上一个审美滤镜,让他们在以后的生活学习中,多了发现美的眼睛。

当然生活也不全是浪漫和明媚对不对,植物界也是有老毒物的对不对,并且他们也许擅长伪装呢,所以我们要感谢“真假双胞胎”这种知识,长得很像的植物,也许一个美味又营养,而另一个就有剧毒呢,比如蓝莓和四叶重楼。

也有的植物,它的存在可不是为了人类的美好的,比如毒番石榴,你在它的树下躲雨都是不可以的。这一章因为叫“此物有毒”,所以模特是骷髅。

我本来要介绍这本书的幽默感,但是之前的图片,可能你已经感受到了吧,作者是要多么的热爱生活和快乐呀,才有这么幽默快乐的画面。说个小细节吧。虽然我们这本书叫做《植物的朋友圈》,但是呢,其中也有很多动物朋友,以“模特”的身份出现在植物周围。比如乐水植物的模特是青蛙,“白花花和金灿灿”的模特是蝴蝶,“长寿族”的模特是龟、恐龙、鳄鱼,“此物有毒”的模特是骷髅,骷髅们还表情各异,很幽默,“可口的果子”模特是人,“香辛料”没有模特,估计是被熏跑了吧。这些点点滴滴的细节和趣味,合成了这本杰出的书。

作为一本科普图鉴,只是幽默和有趣是不够的,幽默感可以帮孩子加深对知识的印象,关键是还要有知识的,这一点本书也很有趣,比如乐水者这一章,我们知道,喜水植物,还是分“浮叶植物”“挺水植物”“沉水植物”“湿生植物”的。“染色植物”我们可以学到各种染色植物是用哪一部分制作染料,又有什么用途的。“千姿百态的叶”给我们介绍了植物界各种叶子形态和学名以及代表植物。

以上便是关于《植物的朋友圈》的阅读记录和感受,再次把它推荐给3岁以上的所有人。

欢迎关注厚妈读绘本,

我们是爱绘本的妈妈,一起用心打造我们的绘本平台

  《植物的朋友圈》读后感(九):用独特的分类方式,看尽植物的朋友圈

  

自从有了娃,冬天便成了一个难熬的季节,天气寒冷,树叶大都脱落,室外的景象缺少生机,雪上加霜的还有雾霾和流感,不得不宅在家里。

这个图片是上周带娃踢球的随手一拍,虽然有常绿的树木,也和周遭的环境一般死气沉沉,想要找点绿色,找点新意,大概只能在绘本里了。

《植物的朋友圈》是埃德里安娜·巴尔曼的精心之作,献给所有草本植物园艺家和每一个热爱大自然的朋友!

认识植物,从新奇的分类开始

埃德里安娜·巴尔曼展开奇思妙想,然后细心求证,花了整整三年的时间,用独特的分类方法把植物整理了个遍!她按照植物的颜色、生长环境、气味、社会价值等,把世界各地的760种植物分为51个与众不同的类别,给你全新的认知。

如果想要从颜色了解动物,你可以在深色系、白花花和金灿灿、蓝紫风、红粉颜中去探索;

如果想要用鼻子感受植物,你可以在奇臭无比和香气袭人里寻找;

如果你想发现植物的价值,内容就更广泛了,有可食用的植物:可口生菜、谷物家族、厚皮果子、蔬菜植物等,还有具有经济性的植物:染色植物、经济作物。

植物圈的那些事

1,从酸爽派开始

从酸爽派开始认识植物,柠檬、橘类、柚类、橙类,颜色鲜艳,明亮的黄色、橙色和绿色,大都是日常的水果,丰富的颜色让人心情愉悦。

细看酸爽派的这些植物,还有几分相似,其实他们都是一家人,枸橼、柚子和橘子算是爷爷辈的,青柠和橙子算是爸爸辈的,柠檬、西柚和各种柑就是最小辈分的啦。

可以和小朋友玩猜猜猜的游戏,随便指一种植物,让小朋友们猜猜,这个游戏试用于酸爽派、可口的果子、需要去核的果子、厚皮果子和蔬果难分等章节。

2、感谢植物

感谢植物供给我们粮食和蔬菜,谷物家族的玉米、小麦、水稻、燕麦和大麦,这些都是餐桌上常见到的食物。

斯佩耳特小麦,名字有些绕口,孩子们好奇,我就搜索了一下,斯佩耳特小麦中脂肪酸和矿物质均高于其他作物,能增强人体自然抵抗力,排毒解毒,是当之无愧的“作物之王”。

认识了解我们的食物,也是对食物的敬畏。各式粮食和蔬菜是怎么长出来的,这些对于小朋友也是一个探索的过程,在蔬菜植物的章节,可以找到土豆、胡萝卜、芹菜和大白菜,还能认识新的蔬菜:紫黑色马铃薯、泽芹、牛皮菜等。

3、猎奇

在很多人的认知里,植物都是绿色的,深色系里的植物可以打破我们的固有思维。奇闻趣事,我们看到了能流出像血浆一样液体的龙血树;看到给半人马治愈伤口的红紫花矢车菊。

生物圈的全整性

自然界,鲜少有生物单独存在,大都相互依存。乐水派,我们看到了生活在水里的青蛙。长寿族里,我们看到了乌龟和恐龙,乌龟本就是长寿的动物,很是应景;恐龙已经灭绝,能够和恐龙共存的植物更是历史悠久了。

《植物的朋友圈》是本植物启蒙书,那些和植物共存的动物,让生态圈更完整,也让阅读体验富。

主题阅读的重要性

《植物的朋友圈》是一本启蒙书,在其中,我们可以看到760种植物,精美的绘图,激发着我们的好奇心,没有太详细的介绍,所以,需要搭配着相关的植物绘本会有更好的效果。

在巨型植物的章节,孟加拉榕树是世界上树冠最大的树,图片只看到了孟加拉榕树的部分,为什么它的树冠最大,整棵树又是什么样子呢。

在阅读中有了疑问,就需要相关书籍来填充,正好我们刚看了《树木》,好像也有孟加拉榕树,我和孩子们一起打开《树木》寻找答案,原来孟加拉榕树的生长方式比较奇特,垂下的气根会变成新的树干,也就造就了他是树冠最大的树木,看到他整张照片的时候,所有的问题都得到了解释。

这样的启蒙更有价值啊,孩子不用刻意去记世界上树冠最大的树是孟加拉榕树,他能侃侃而谈,因为奇特的繁殖方式,所以他是世界上树冠最大的树木。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们要解放小孩子的空间,让他们去接触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青山、绿水、日月、星辰。让他们自由地对宇宙发问,与万物为友。

即使被困在钢筋水泥里,也不妨碍我们去观察植物,随便翻开《植物的朋友圈》中一页,就像我们翻看微信朋友圈,不感兴趣的一翻而过,感兴趣的细细品读。

这个冬天,减少了户外运动的时间,我和孩子多了很多共同阅读的机会,《植物的朋友圈》让这个冬天的颜色不那么单调,一点点的知识逐渐渗透给孩子,陪伴,成长的意义大概就是如此吧。有独特的

  《植物的朋友圈》读后感(十):世界最毒的植物,果实酷似苹果,下雨天在树下躲雨皮肤都会被腐蚀

  

朋友,阅读本文前,请您点击“关注”,这样您就可以继续收到更多精彩的文章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您的支持将是我最大的动力。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植物都带有一定的毒性。例如,很多人在家中养的滴水观音,其茎内的白色汁液有毒,误碰或误食会引起咽部和口部不适,眼睛接触汁液,还会引起严重的结膜炎,甚至有失明的危险。

再如夹竹桃,这是一种全株有毒的植物,其汁液含有多种剧毒强心甙,对人的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危害极大,中毒后会导致恶心、呕吐、腹泻,严重者可致命。

除此之外,常见的月季、郁金香、曼陀罗、马钱子等植物,都带有一定毒性。但和美洲地区一种被吉尼斯世界纪录评为“世界上最危险的树”的植物相比,以上这些植物简直太温柔了。

由浪花朵朵出品的《植物的朋友圈:你绝对没见过的植物分类图鉴》一书,就记载了这种剧毒的植物——毒番石榴。

毒番石榴树结的果实外观酷似青苹果,但其中含有大量毒素,能与人体的蛋白酶发生反应,导致蛋白酶失去原有的功能,从而干扰人体细胞的生长与分化,让人在极短时间内出现肿胀、发炎、剧痛等症状,如果抢救不及时,甚至会有生命危险。

更可怕的是,毒番石榴树的毒液易溶于水,下雨时,雨水会裹挟着大量毒液倾泻而下,如果你不走运,刚好在一棵毒番石榴树下躲雨,那你的皮肤就会被腐蚀,严重时全身都会出现中毒症状。据说,每年雨季,当地都有很多不知情的游客在躲雨时中招。

而且,如果你把毒番石榴树的枯枝捡回家做柴火,燃烧时所产生的烟雾会使人暂时失明,甚至导致永久失明。除此之外,砍伐毒番石榴树也是一件非常危险的工作,因为挥发到空气中的粉尘和汁液,一旦被人体的皮肤、黏膜吸附后,就会导致中毒。

如此看来,毒番石榴树头上“世界上最危险的树”的名号简直是实至名归!

说起这本《植物的朋友圈:你绝对没见过的植物分类图鉴》,绝对是我看过的最“不正经”,但最有趣的植物科普书。

这本书的作者埃德里安娜·巴尔曼,是一位来自瑞士的儿童绘本作者。我们知道,植物学绝对不是一门有趣的学科,那些老古董一样的植物学家们,把各种植物分成了无数枯燥乏味的类比。但这个有趣的姑娘却另辟蹊径,她在书中以独特的分类方法,把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植物整理了个遍,例如:

伪装高手——不是鸽子的鸽子兰,神似鹦鹉的鹦鹉花,还有酷似红唇的嘴唇花;

寄居客——从树上吸收营养的槲寄生,绞杀他人的绞杀树;

巨 人——高达3米的巨花魔芋,长达15米的巨型仙人掌武伦柱,重达30千克的海底椰;

真假难分的蔬果——牛油果,佛手瓜,黄瓜,是蔬菜,还是水果;

治疗师——增强免疫力的松果菊,抗抑郁的金丝桃,促进消化的红花百里香;

旧时代的人——1000年的银杏,3000年的红衫,6000年的花旗松。

怎么样,看到这里时,你是不是非常想了解这些有趣的植物呢?其实,这本充满迷人花朵、奇异作物和奇妙杂草的书,不仅简单有趣,里面还隐藏着丰富的科普知识。

就拿书中的第一个朋友圈“酸爽派”来说吧,在这个小小的朋友圈里,不仅住着我们常见的柠檬、橙子、金桔、葡萄柚、佛手柑等成员,还有一些少见的成员。例如,犹太人庆祝住棚节必备的植物——枸橼。

枸橼又称香橼、香水柠檬,它的外观酷似柠檬,与沙田柚,柑橘以及大翼橙共称四大原始柑橘类水果。枸橼生长于海拔350米到1750米的阳光多湿的环境。世界上最好的香橼果产于意大利的加尔达湖西岸和南部的卡布里亚地区,我国的云南、海南等地也有部分种植。

比枸橼更珍贵的“酸爽派”成员,就是被誉为“柑橘界鱼子酱”的澳洲指橙。

指橙原产于澳大利亚东部和新几内亚东南部,是当地一种传统的柑橘种类。从外型上看,它的体积只有人类的手指大小,长得很像一根细红薯,但营养非常丰富,不仅含有丰富的柠檬酸和维生素C,而且口感爽脆,比一般的柑橘类水果口味更加酸爽。

指橙的种植面积不大,而且产量很低,但它的口感与味道却是无比美妙,放入口中轻轻吮吸就会爆汁,之后,如鱼子酱一般的鲜美味道就会在舌尖上绽放,让全球的饕餮食客心向往之,因此,指橙的销售价格非常昂贵,在国内甚至能达到1000元/公斤的天价,是地地道道的贵族水果。

怎么样,你是不是非常震惊?世界之大,无奇不有,竟然存在这么多你根本叫不上名字的植物,这么多让人目瞪口呆的植物真相:银杏树寿命可达1000年,且是地球上最古老的树种,但一种名叫花旗松的植物,寿命可长达6000年!乳香黄连木在古代曾被当作口香糖,洋葱曾被用作金字塔建造工人的工资……

这些有趣的冷知识,都可以从这本《植物的朋友圈》中找到,但它不只是一本植物科普书,更是一本引导孩子、植物爱好者探索自然的科学启蒙读本。读完了它,你还可以:

1查找感兴趣植物的更多相关资料(文字、图像或视频)更加深入地了解植物!

2寻找补充更多具有相同特点的植物,扩充51个类别。还可以发现植物的其他特点。

3临摹你喜爱的植物,学习色彩搭配。

4根据植物的特性为《植物的朋友圈》里的每一种植物写上专属它们的朋友圈“动态”。

寒假马上就要到啦,如果你苦于不知如何对付精力旺盛的神兽,不如买上一本《植物的朋友圈》,让神兽安安静静地度过一个祥和的寒假,说不定来年开学后,他的生物课成绩还能突飞猛进一下呢,那就属于意外的收获啦!

本文标题: 《植物的朋友圈》读后感摘抄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29756.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亲密治疗》观后感摘抄《爱情的模样》影评精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