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間詩學》读后感1000字

发布时间: 2021-01-02 09:45:59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08

《空間詩學》是一本由加斯東·巴謝拉(GastonBachelard)著作,張老師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出版的350图书,本书定价:NT$350,页数:2003年07月29日,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空間詩學》精选点评:●bullshit●第一遍略

《空間詩學》读后感1000字

  《空間詩學》是一本由加斯東·巴謝拉(Gaston Bachelard)著作,張老師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出版的350图书,本书定价:NT$ 350,页数:2003年07月29日,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空間詩學》精选点评:

  ●bullshit

  ●第一遍略读标记 第一个装置项目希望得到有关空间的启发

  ●reverie= distraction (Walter Benjamin)?

  ●可爱的书

  ●文字太美了,改天要再認真讀一遍。

  ●~~~

  ●颤颤巍巍打分 哲学基础太差 不敢妄议

  ●被书名所吸引,被内容所打败~

  ●須買回家,再細細重讀。

  ●待重讀

  《空間詩學》读后感(一):“原来可以这样写”

  一本书,如果能带给我“原来书还可以这样写”的感觉,我才会认认真真地反复读好几遍。此书就是如此。

  作者结合哲学、文学、心理学等,以非常独到的见解描写了家屋以及内外空间上给人的感受,以及由此延伸的哲思,文字优美,充满诗意,在韵脚上下了功夫,不管是诵读还是默看,都能让人感受到一种久违的诗意感。

  不过,书中很多观点还是非常个人化的,哲学专业的人未必会表示赞同。并且,不知是原文太过晦涩还是文化上有偏差,书中很多句子读不通,又或许是我应该再多读几遍吧......

  《空間詩學》读后感(二):与建筑有多少联系

  这部书叫空间诗学,但是与建筑究竟有多少联系呢?本想把它作为建筑现象学的读物来读,但是所获知的内容甚少。

  我的疑问在于,这样的理论究竟对于拓展人三维空间的想象有多少帮助呢?对我来说是比较少的。另外文中对与阁楼,地下室,箱子之类的描述与引申,在建筑学当中其实都有自己的解释(比如箱子对应私密空间等),相差也不大。想必建筑学专业的人会有些同感。作者的话语仅丰富了我对已有知识的想象,但却没有带来根本的认识上的变化。如Amazon的一则评价所说 it's"more enriching to imagine than experience".

  对于这本书,感觉作者不过是将现象学类比到建筑空间,这么做的目的是,对建筑空间的体验是人们都有的,这样对读者来说比较容易想象与理解。

  而文中所用的“空间”这个词,如果被理解为“世界”就比较好懂。因为作者在描述一种重新认识世界的看法(或者说态度?)而不仅限于空间。空间这个词令人产生类比于建筑空间的联想,我感觉这是种不当的联想。

  最后说一下,台湾式的翻译语言时有不顺畅的感觉。也许上海译文的版本会好些,我没读过。

  《空間詩學》读后感(三):几何,或自然的诗学分界

  《空间诗学》,法国当代文艺批评家加斯东•巴什拉的一本文艺理论专著。有意思的是,他的理论框架分别为现象学、精神分析学和心理学。他的认为诗学的空间形象产生与诗的构成没有因果关系,而为一种共鸣与回响。共鸣与回响,来自意识与无意识。

  《空间诗学》的空间,分别为家宅——从地窖到阁楼。茅屋的朝向。这是一种在诗人童年幼稚时就进入记忆与体验里的意识与无意识的形象,阁楼主宰着白昼,地窖阴影重重,烛光摇曳,梦产自其中:

  家宅,草地一隅,夜的微光,

  忽然之间您获得了人一般面容,

  您在我们身边,拥抱着我们,我们被您拥抱。

  ——里克尔《在怀中》

  巴什拉说:“不要忘了,正是幻想的价值在灵魂与灵魂之间以诗歌的方式交流。阅读诗歌在本质上是梦想。”(《空间诗学》P016)

  在《空间诗学》中,地窖与阁楼是一种隐喻,同时又是一种转喻。巴什拉进而分析道:“垂直性是由地窖和阁楼的两极来确保的。这种垂直性的标记如此深刻,乃至在某种程度上为想象力的现象学启发了两个完全不同的方向。”(《空间诗学》P017)精神分析学家荣格,就曾利用地窖与阁楼的双重形象来分析家宅中的恐惧感的。在这里,巴什拉是用它们来说明分析情感与想象的:“在阁楼上,白天的经验总是能够消除夜晚的恐惧。在地窖里,无论白天黑夜总是充满阴暗。”

  花儿总在种子里。

  这一句箴言,也是一种家宅的隐喻。在巴什拉的《空间诗学》里,家宅和宇宙属于转喻的相邻凝缩或移位,于是诗,在语言返回根源的途中。抽屉。箱子和柜子、鸟巢、贝壳、角落、缩影、内心空间的广阔性、外与内的辨证法、圆的现象学;一俱成为巴什拉的《诗学空间》。而这样的内化空间在诗的创造与诗学的分析里,多为几何的、理性的形象与审美。这是西方的诗学空间。

  而在东方,这样诗学多为自然的。植物、动物、鸟虫、山川及部分人造物如琴、棋、书、画。一种整体表现的诗和直觉把握的诗学。其隐喻性与转喻性,不同于西方诗学的垂直性,而是一种平面展开的散点。如陶潜的《饮酒•其五》、柳宗元《江雪》、李商隐的《夜雨寄北》、苏轼的《题西岭石壁》,一直到马致远的《天净沙》等等。甚于到中国当代最后的田园诗人海子的现代诗歌,其作为隐喻与转喻的形象,多为以风为马的自然形象。

  梵高曾说:生活似乎是圆。他的向日葵,他的云团,他的宇宙都燃烧的圆球体。中国的四合院的回环式、线与点;中国的高台建筑与亭台楼阁塔建筑的结构,也是深深进入诗的结构。想象与幻想,从四合院天井望星空的梦幻;登上高台或塔俯视大地山川的视角,也是建筑对诗歌的进入。

  如果运用现象学、精神分析学和心理学,来析理东方的自然诗学,那也是相当的有意思的。当然,这便为巴什拉的《空间诗学》的另一种仿写的文本:空间意识的诗学解析。

  《空间诗学》[法]加斯东•巴什拉 著,张逸婧 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9年1月1版,27•00元。冯至诚 藏书。

  《空間詩學》读后感(四):一種接近“詩”的感覺

  “詩”是我昨晚我在《空間詩學》一書中所獲得概念,它在我遺忘的時間中偷偷改變我對於“詩”的看法,以一種舊思想死亡的經驗產生的一種感覺。所以呢?我這裡有一個無聊的結論,一個糟糕的建議,它只會讓問題無限擴大,我所需要的只是本質。

  夏爾拉畢格(Charles Lapicque)寫到:“譬如,如果我想畫馬匹在奧德伊(Auteuil)賽馬場跳躍籬溝,我會希望我的畫給我多一點始料未及的東西,然而,跟我實際在看賽馬所目睹的情況比起來,這種驚訝屬於不同的種類。問題根本不在於精確複製一幅已在過去出現的景象。而在於我必須完全讓它以耳目一新的方式再生。這樣做的時候,給了我清新衝擊的可能。”

  的確,“詩”不只是為情感或經驗找尋適當的文字,“詩”是一種空間,存在於意識之前。當讀者進入這個空間,才能存在詩人的存在,或者存在自己的經驗,於是一切的共鳴及感動才開始。

  為何我會用“詩”來描述書中的氣氛?我使用了這個與生命同等複雜的字眼,為了抵達問題的核心,我放棄所有的建構,穿梭在曾經抵達的地點,當然,這一切都是回想。一間詩意的美術館,一片詩意的森林,以及……一時無法想起太多的經驗,但是這些已經足夠。為何我會稱這些具有某種“回盪感”的地方為“詩”,而不是美?是否某些概念,比如,“美”這個字是無法完全表達的,或者它們兩者原先就是不相關的字,它們是部分重疊?或是包含?這不是我想討論的重心,但是無限的想像卻給我一個提示:美是一種價值判斷,它可以是句號,一個終點。然而詩卻是起點,當我們用詩來替一個場所下註解時,一切活動才剛開始。我們開始有龐大的想像、故事,甚至與經驗、記憶產生各種連結,作用。

  “詩”本身不做價值判斷,所以醜的事物可能存在著“詩”,有時,死亡本身也是“詩”,“詩”不是名詞、形容詞或副詞,它本身有完整的概念,不待解釋。

  如果寫詩有什麼技巧存在的話,乃是用於連結意象這項次要任務。但是意象的整個生命存在它乍現的靈光之中,在於這樣的事實:意象即是對所有感性給出素材的超越。具體的可見的物以光線傳達到視網膜,而那些光線無法抵達的地方,這些物將無法被看見,但你知道它們仍舊存在,因為經驗的關係那些永遠不被人所看見的物,本身就是一個抽象的存在──不會爆炸,沒有威脅性,因此當你思緒轉向時它們便不存在。

  雖然創作像是一發即將射出的欲望,令人無法等待、擱置,但此時我仍可以將筆放回黑暗中,讓它在觸覺中消失。因為,情緒來自於對於概念的喜好並且遠大於意象。

  我發現,用抽象的文字來表達抽象的概念遠比意象來的精準。對於一個創作者而言,欺騙自己很容易察覺,清楚逃避所帶來的後果將難以收拾。(我無法在關燈以後便視它們為不存在。)那麼,詩人哪些是為了經營意象而寫?哪寫是為了表達抽象概念而寫?扣除這些範圍,詩人的生命還存留多少?……

  可是,為什麼夜及白晝,兩個完全不同的世界,不需任何精密的思維就能承接無誤呢?《易·觀》的爻辭說:“觀我生”,“觀其生”。本源之“觀”乃是觀情,觀“情”即是觀生與存。《老子》中所說的“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的境界不正是對“萬物並作,吾以觀復”的追求嗎?

  “詩”就是“觀”,“復歸於無物”的“觀”。引一句歌德的詩:“現象背後一無所有,現象就是最好的指南。”

本文标题: 《空間詩學》读后感1000字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28328.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譚崔經典(一)》读后感精选《武战道》观后感摘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