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飲篇读后感摘抄

发布时间: 2020-11-26 08:31:41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23

《會飲篇》是一本由柏拉圖Plato著作,左岸文化出版的2007-3-9图书,本书定价:平装,页数:,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會飲篇》精选点评:●喜欢那个追求智慧和德性的年代,各显神通的去想象辩证爱神,爱欲是什么。最喜欢柏拉图借苏格拉底发展的论说,对别

會飲篇读后感摘抄

  《會飲篇》是一本由柏拉圖 Plato著作,左岸文化出版的2007-3-9图书,本书定价:平装,页数:,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會飲篇》精选点评:

  ●喜欢那个追求智慧和德性的年代,各显神通的去想象辩证爱神,爱欲是什么。最喜欢柏拉图借苏格拉底发展的论说,对别人说爱神完美的基本原则发起了质疑,“你拥有了金钱后还会想要金钱吗”,这几乎颠覆了爱神是完美的基本原则,但如果爱神又丑又蠢也说不过去,于是推出了爱神是处于无知与智慧之间的状态,也是苏格拉底自身的写照。爱的阶梯理论提出了美的理念,理念世界是爱欲的最终归宿。爱智慧者,也是哲学家。柏拉图式的爱,其实并不是异性之间的爱慕,甚至不是人与人之间的爱慕,而是对智慧的爱、对理念知识的爱,那才是柏拉图最高意义上的爱。

  ●……

  ●古希腊这群基佬.......

  ●最高层的爱的讨论 苏格拉底与柏拉图智慧的交融

  ●比《理想国》好读多了。有趣,不过一轮到苏格拉底讲话阅读速度就得放慢,他的内容更深更不易理解不说,他说话还老喜欢绕弯弯!老喜欢问答式。

  ●读起来挺有熟悉感的。

  ●读完后发过微博说,想要找到自己的分身一起在路边畅饮聊天

  ●absolute favorite

  ●读了3遍

  ●藏,初版 2007年3月

  《會飲篇》读后感(一):苏格拉底突兀地站在有我之人的爱欲中

  爱欲起源于有我之心

  有我才有缺憾

  有缺憾才有欲望

  苏格拉底没有我

  希腊的神非常八卦

  看到受爱情激励的人就开始变兴奋。。。。

  每个神话体系都是心灵的创造

  给人不同的想象和心理空间

  佛教的轮回也是别有妙趣的视角

  从轮回的观点看

  这一世没法达到无我之境也该随缘

  随着有我之镜带来的欲望浮沉

  只坚持分别欲望和爱

  以后再轮回n世,才能自然进入苏格拉底的境界

  《會飲篇》读后感(二):读后感。(这本书怎么没有读书笔记的版块

  1赞美爱

  2定义赞美的是哪一种爱,天上的和地下的。爱的法律,即说明了哪种是天上的。

  3医生给爱定义,身体的健康的自然的等。

  4爱是圆形的人被劈开后寻求完整。

  5介绍爱神本身。

  6苏格拉底上场先把前面的人都给否了,说他们只是在奉承爱神。(确实,马屁拍的大大的)大佬一上场就是不一样,别人的内容看起来很简单很快的,他的话就得反复咀嚼,不然看不懂,(虽然嚼了也不一定懂)(说话爱绕弯弯老是采取问答式,废话多)然后内容也更深。看得人挺累的。

  把问题转移到善,然后说是对善的永恒企盼。

  爱——美,如何追求美/美在哪里寻求,美是什么。

  7.没想到最最后放一个关于苏格拉底本人的大八卦!!

  苏格拉底在当时就有好多迷弟啊。。。不过也许都是场面话奉承话。看他们拍爱神马屁就看得出古希腊人太会奉承人了。

  我怀疑,苏格拉底到底是不是人类,真的不是外星人?两千多年前就有这高度的思想,可怕。而且大冬天不穿鞋也没事?

  另,阿喀琉斯的段子虽然早有听闻,而且《伊利亚特》里也确实写得很基情,但亲眼、第一次在这种古代文献里看到如此直白的实锤还是很激动!而且,居然,还把攻受都分好了!文中觉得阿喀琉斯是受!理由是更年轻更俊美。还怪人家埃斯库罗斯站错了攻受。可是阿喀琉斯的朋友有点弱气啊,没准阿喀琉斯真是年下攻呢?⁄(⁄ ⁄•⁄ω⁄•⁄ ⁄)⁄ 。。。

  举例中,凡是说到爱恋的对象/美好的肉体/迷惑人的人等,全是说的俊男美童!可见古希腊男人对美少年的热衷和执念。

  《會飲篇》读后感(三):关于古典爱欲言说的一点感想

  古典思想是令人着迷的,因为它的既高贵又自然。现代人对于爱欲的问题,要么归于非理性的本体,如叔本华的意志论;要么诉诸潜意识的推动,如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两条思路都把爱欲看成某种难以言传、暗自涌动的力量,最后在现代生理医学中汇聚并完成,令爱欲的人成为了一具没有灵活的身体。

  爱欲是身体的事务吗?古典的智慧恰在于对这一问题的不屑。凡属人的事情,没有什么是仅仅身体性的。灵魂和身体都是人的自然,但灵魂才是使人区别于万物的部分,属人的爱欲来自灵魂;理性是灵魂最高的部分,爱欲只有在理性的光芒下才能呈现她最美的形态。现代人憎恶理性,说它扼杀了爱欲的自由和丰富,殊不知现代的理性早已不是古典的理性,现代人追求的自由只不过是古典意义上的奴役,现代人追求的丰富在古典便是绝对的单调。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远不是自由,理性地安排能做的和不能做的才是自由;感官的多样绝不是丰富,灵魂的深度才带来真正的丰富。

  同性恋确实是《会饮》中最有意思的一个问题。从裴卓到苏格拉底,所有的发言者无不认为男子之间的同性恋要高于看似更“正常”的异性恋,只是各人讲出的道理不一样。阿里斯托分和苏格拉底的发言无疑是最高的,对于前者来说,爱欲来自于对完整人性的怀念,而在后者看来,爱欲最终是对不朽的渴望。古典思想当然也不是认为爱欲和身体一点关系都没有;它强调的是,身体不是爱欲的全部内容,尤其不是最重要的部分。对于阿里斯托分来说,身体也是完整人性的组成部分,但是灵魂的完整高于身体的完整;对于苏格拉底来说,身体的不朽也理应得到承认,但是灵魂的不朽才是最高的不朽。同性恋和异性恋的价值等级,被安排在以人性观和不朽观为基础的爱欲序列之中,而更重要的是,这背后的道理最终要反映到城邦生活的安排中去。

  古典思想中的爱欲,或者古典思想对爱欲的言说,和人性、不朽以及城邦政治都息息相关。我们今天的爱欲不仅是身体化的,而且局限于个人隐私的范围之内,和公共事务没有任何关系。无论是马尔库塞鼓吹的“爱欲政治”还是福柯身体力行的“爱欲反抗”,都是用蜕化了的爱欲去反抗牢不可破的理性-权力结构。马尔库塞无可奈何地承认,人已经成为单面相的人,而世界已经走上通往绝望的单行道;而福柯死于艾滋病这一事实,乃是对其一生的反抗的巨大讽刺。我们的爱欲比我们自身还迷茫,从这个意义上讲,比起古希腊,今天的世界是多么无趣啊。

  《會飲篇》读后感(四):同性之爱(被逼无奈)

  我是个支持同性恋的人(当然也支持异性恋,我觉得没什么分别),所以在知道柏拉图是赞同“同性之爱”之后就去读了他的一些著作,再读《会饮篇》,有了新的领悟。

  文中很明显的支持同性之爱,认为“只有和男人在一起的少男才是最优秀的,因为他们的行为时处于勇敢、雄壮、刚阳,被同声同气的人吸引。……他们天性上就对娶妻、生养子女没有兴趣,要不是忌于法律,他们宁愿不要结婚,而与同类男人相守。”柏拉图甚至认为,人类生活方式的最高境界就是哲学加上同性间的爱恋,他认为的爱更像是一种友情,没有性欲的爱,从对苏格拉底的描写就可以看出来,苏格拉底即使爱慕阿尔喀比亚德,但要是两人的关系扯到肉体的欲望上,那就只能分开了。所以说,柏拉图的爱是精神方面的爱,是灵魂的交流,可能“灵魂”两个字说的太重了,毕竟我们现在大多数人的爱应该都没有上升到灵魂的层面,所以很难体会到那种感觉,即使是现在的同性之爱也不能说是灵魂的。

  说到这里,我有一个问题,柏拉图这样思想深刻的哲学家见到美丽善良的女子不会有欲望吗?苏格拉底是因为阿尔喀比亚德的年轻美貌才喜欢他的不是吗?那和喜欢一个年轻貌美的女子有什么区别呢?从阿尔喀比亚德的话语中可以判断他不是什么聪明高尚之人,也就是俗人一个罢了,那苏格拉底为什么喜欢他?如果按照柏拉图的说法来看,他们男子应该是和男子惺惺相惜的,但是什么让他们惺惺相惜?难道不是脑子里灵魂里的东西吗?还是外貌?我有点糊涂了,暂时解答不了。

  古希腊可以理解甚至推崇同性之爱,很多人说是因为古希腊女子受的教育太少了才导致古希腊男子更喜欢男子,那现在是因为女人受的教育多了才吸引男人了吗?我知道教育对一个人的重要性,但并不是完全绝对的,一个没有受过教育的女人就比一个受过教育的女人丑恶吗?古希腊人,包括现代人都在追求真善美,难道真善美是通过是否受过教育来衡量的吗?没受过教育的人感受不到美吗?所以我认为古希腊的同性之恋并不是因为女人受到的教育太少,但原因是什么我暂时也不知道,希望老师解答或者和老师讨论一下。

  再一个问题,为什么当今社会在制止同性恋?现在的男女之爱都不是真爱吗?都只是为了生儿育女吗?男人总是比女人聪明的,虽然我是个女生,但我承认这个说法,大多数情况下。按理说,惺惺相惜的人是有共同爱好、共同语言、站在共同高度的人,那男人跟男人,女人跟女人,就在也正常不过了,我不知道什么时候希腊更喜欢男人和女人在一起的。

  《會飲篇》读后感(五):从爱情说起

  会饮篇是一场对爱情的讨论会,之所以叫会饮篇,是因为这是一场在阿伽通家举行的宴会上的讨论。主要观点总结如下:

  1,裴卓:“爱情是伟大的。因为有了爱,才有其他一切的诞生。”(爱神爱若为众神之先,“一切神灵中爱神最先产生(巴门尼德)”)无论生前死后,爱情是最古老最荣耀,最能导致品德和幸福的。

  2,包萨尼亚:“爱情是二分的,分为低俗的肉体的爱情(凡间的爱神阿普若狄德)和高贵的灵魂精神的爱情(天上的爱神爱若)。”

  3,鄂吕克锡马克:“爱情是二分的但爱情的对象不仅是人而是所有其他事物。这种双重的爱是矛盾又统一的”——不否定凡间世俗的爱(肉体感觉性的爱)但要警惕它。

  4,阿里斯多潘:“爱情是一种由分求合的本能。人类本是浑然一体,这种成为整体的希冀和追求就叫做爱。”——爱情的欢乐不只是肉体和感官的,也不仅仅是精神的,而是更深层次的一种人类本能的驱动力。故而爱情不是二分的,而是统一的。

  5,苏格拉底。苏格拉底此段是全文精华,逻辑论证层次严密,本质思考极其深入:爱情必然有施加对象,一定是对某某人或物的爱。因而爱者是盼望他所爱的东西。既然是盼望,那必定还没有那样东西。因此爱首先是对某某东西的爱,其次是对他所欠缺的东西的爱。故而爱或者爱神本身并不是美好的。

  接着苏格拉底借迪欧蒂玛的口继续阐释:那么爱神是丑的嘛?不,不美就一定是丑吗?不是的。爱是在美与丑之间的存在,爱神不是注定本质美好的神,而是人类和神之间的神使精灵——把人的东西翻译传达给神。因此爱神(爱)是不美不丑的。

  那么这个不美的爱神对人类又有什么用处呢?不美的爱神代表了一种对美的盼望,也就是对幸福的盼望,因此爱向往的是自己永远拥有好的东西。如果爱是这个样子,那么那些追求爱的人采取什么方式不折不挠的进行所谓爱的活动呢?—— 这活动就是在美的东西里面生育,所凭借美的东西可以是身体,也可以是灵魂。

  至此。柏拉图或者说苏格拉底的对爱的看法已经很清楚了:爱是在美的东西中进行孕育以达到永远拥有这种美的盼望。这不仅仅指男人和女人的结合,也是指其他一切的艺术创造。就好比在希腊艺术中脱胎出的罗马艺术,在希腊罗马艺术中诞生的文艺复兴巴洛克。苏格拉底或者说柏拉图的这种对爱情的思辨在现在看来,尤其从基因学的角度看来真是叹为观止——在这么久远前哲学家就通过向内的思考到达了生命的真理。从生物基因以及达尔文主义来看,异性的吸引来自于基因自带的本能选择——因为更好的基因能孕育更好的后代,所以我们自然会被更漂亮的女人或更强壮的男人所吸引。如果更进一步:爱的前提是吸引,造成吸引的是我们有对幸福的渴望,而要幸福就希望能对美好的东西有永久占有——因此爱不可能是无条件的,爱也是有目的的。

  从这一点其实可以看出,希腊三圣(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思想虽然不同但却是一脉相承的。苏格拉底这种思考方式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柏拉图的思考。柏拉图故而得出意识先于物质的结论——以“椅子”为例,我们是先有了一种“需要给我们提供坐的工具”的概念,然后再通过自然(木桩)或者工匠(椅子)而对这个概念进行现实化然后产生了椅子。也就是说,一切都是现有一个idea,然后才有这个idea在现实中的具现。对于idea,朱光潜认为翻译成“理式”更佳,也就是“包含所有特征的概念集”。在这个基础上,亚里士多德之后就具体提出他的目的论:万物皆有其目的,这个目的就是“善(better)”。这种观点与自然哲学相对,自然哲学认为“因为有眼睛所以有了视力”,目的论则认为“因为需要视力所以进化产生了眼睛”。

  可以看出亚里士多德这一论点是其老师柏拉图“先有理念(或理式)再有具体对应的事务”观点的深化和发展。

  有一种说法是之后一切的哲学不过是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注脚。其实从某种角度说是成立的,毕竟本质的问题不过缪缪几个,这三师徒早已经讨论过这些个问题。比如这个柏拉图的唯心主义观点发展到现在的极端就是有一种哲学观点是宇宙或世界的原点并没有任何物质,只有方向性的“理念力”,伴随着这种理念物质才与之相适应的不断产生并形成这样的形态。人是靠基因遗传的,因此即使从我们的身体里也可以不断追溯到最最远古的起源或者最初的“理念力”。

  另外一个有趣的就是最近big bang第六季第一集中出现的“人择原理”,也是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理论思想的发展。所谓人择原理就是指:之所以宇宙是这样子,是因为宇宙发展出了能问这个问题的人类。所以从人类的角度上说,宇宙的目的(或者至少是目的之一)就是发展出一个能理解宇宙的人类(或whatever的种族)。

本文标题: 會飲篇读后感摘抄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26575.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阿文的小毯子经典读后感有感福尔摩斯探案集经典读后感有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