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中海海战三部曲》是一本由[日]盐野七生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98,页数:62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地中海海战三部曲》读后感(一):《地中海海战三部曲》:从异质文明的碰撞到国际局势的启迪2020年,注定是国际局势风云变幻的
《地中海海战三部曲》是一本由[日] 盐野七生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98,页数:62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地中海海战三部曲》读后感(一):《地中海海战三部曲》:从异质文明的碰撞到国际局势的启迪
2020年,注定是国际局势风云变幻的一年,尤其中美之间的新闻不断,更是让人摸不着头脑——面对眼前的这一切,我们应该怎么看?今天要介绍的这本书,也许能给予我们很好的启迪。
在正式进入主题之前,让我们一起回到1977年的一天,彼时的意大利国家电视台播放了一则新闻:“罗马教皇保罗六世决定,将1571年勒班陀海战中基督教方舰队缴获的伊斯兰军旗归还土耳其,以表达教廷希望与信仰其他宗教的民族建立超越信仰的友好关系的愿景。”
这则看似寻常的消息背后,藏着一个有趣的细节——据作家盐野七生考证,不论是奥斯曼帝国苏丹的官邸所在托普卡帕宫,又或者专门收藏奥斯曼帝国战利品的陆军博物馆等,都没有找到教皇归还的这面军旗。更为有意思的地方在于,土耳其学校的教科书里,根本没有关于勒班陀海战的任何记载。是好面子的土耳其人不愿意承认战争的耻辱吗?盐野七生用她的皇皇巨著《地中海海战三部曲》告诉我们:没那么简单。
盐野七生当然是公平的,作为历史作家,她的笔触始终保持了客观,但她同时也在这套书中借由法郎士的名言告诉我们——所谓历史,不过是一些著名事实的罗列而已。换言之,如果我们单就书中故事看热闹,便只能获得一套史实的素材。但如果我们换个角度来看呢?我们可以注意到,在书的代后记处,盐野七生已明确告知我们,本书是类《伊利亚特》的描写,是有着异质文明相互对抗意义的战争描写。
的确,单看创作年份,写于1987年的《地中海海战三部曲》并不算新,然而,通过对“1453年的君士坦丁堡的陷落”、“1522年的罗得岛攻防战”、“1571年的勒班陀海战”三个改变世界格局和人类文明的历史片段记述,盐野七生却很好的启发了我们关于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两个异质文明碰撞的思考。
关于地中海世界,长久以来,中东伊斯兰教文明的兴起和欧洲基督教势力的衰败就是历史学者的热议话题。学界有一种观点认为,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宗教信仰虽具有明显的同源性,但由于后期发展各有走向,加上两种文明之间地缘政治界限的模糊性和极度不确定性,文明之间的冲突碰撞就自然难免。
公元前5世纪的希波战争,双方角逐的战场在爱琴海;公元前3世纪,亚历山大大帝的东征,给中东的土地烙印了欧洲文明的标记;公元7世纪初,悄然崛起的阿拉伯人则先后三次兵临拜占庭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城下。转眼14世纪,随着奥斯曼帝国的崛起,彼此厮杀的号角再次准备响起。
在《君士坦丁堡的陷落》中,我们看到了奥斯曼帝国苏丹默罕默德二世的得意,随着己方的胜利,延绵了上千年的拜占庭帝国从此灭亡,整个西欧第一次感觉到了与母文明分割开来的痛楚;这份骄傲在《罗得岛攻防记》中得到了延续,即便是基督教十字军引以为豪的圣约翰骑士团,也没能因为自己的反扑而阻挡伊斯兰文明的光芒在地中海绽放。而到了《勒班托海战》,胜利的天秤看似倾斜向了基督教联军,然而随着威尼斯共和国单独和奥斯曼帝国签订了和约,同盟宣告瓦解,伊斯兰教文明在地中海世界的霸权,再也无人能够阻止。
如此说来,土耳其完全没有必要将教皇归还的那面伊斯兰军旗藏起,可终究,我们是没有见到它的真身,其原因,我们不得而知,也许正如刘慈欣在《三体》中写的:“宇宙就是一座黑暗森林,每个文明都是带枪的猎人……他必须小心,因为林中到处都有与他一样潜行的猎人,如果他发现了别的生命,能做的只有一件事:开枪消灭之。在这片森林中,他人就是地狱,就是永恒的威胁。”
异质文明之间的交流、碰撞,当然可以促进彼此的进化,但由于不同文明在政治、经济、宗教、历史、军事等等领域的差异,彼此追求的目标天然难以协调,为了论证自身存在的合理性,不同文明的代言人也就更愿意将他者视为异类,并试图利用自己军事、经济乃至行为上的优势来论证自身的优越,如此,不愿承认对方文明的价值也就成了必须,“文明的冲突”似乎也就成了必然,哪怕对方忽然伸出友谊之手,也会被视为威胁的信号。
纵观历史,人类文明可以分成两种:一种是世界性的,一种是区域性或者民族性的。当文明为世界性代言,文明的意志更像是在为全人类寻找谋求幸福的途径和方式,比如我们所熟知的普世价值,即是其中典型代表。而当文明为区域性或者民族性摇旗呐喊,我们看到更多的则会是政治、军事等方面的斗智斗勇,以及人性的勇气与残忍。比如在《地中海海战三部曲》中,我们不难发现攻城略地的艺术,或者运筹帷幄的智慧,然而这一切的背后,却是以信仰的冲突,流血的价值观证明为代价,不免让人唏嘘。
所以,海战也好,逾千年的纠缠也罢,今天的我们回顾这段历史,着眼点更应该是比较文明视角下同源性与异质化的历史考察,而非事实罗列的细枝末节,从这点来说,盐野七生的这部《地中海海战三部曲》,毫无疑问是很好的著作标杆,她将异质文明之间的碰撞,人类进化的脉络,以及“黑暗森林法则”下的人性窥视表现得淋漓尽致,娓娓道来的文字,让人好不痛快。读懂这点,也可以说是不负盐野七生这洋洋洒洒的130万字了。
至于今年国际局势的新闻种种,我们不妨将其看成是那面终究没有露脸的伊斯兰军旗,也许它真的被藏了起来,也许从来没有存在过,但它代表的异质文明碰撞,将一直一直,延续下去。
《地中海海战三部曲》读后感(二):三次战争改变了地中海乃至世界的格局
地中海,地球上最有魅力的海域之一,千百年来吸引无数人去研究它。我们或许沉醉于它的如画风景,我们或许沉迷于它的美味佳肴,但是还有好多人沉浸在研究地中海历史中,无法自拔。日本作家盐野七生,她就是其中之一,终生研究罗马史,她用自己的笔给我们描绘了五百年前的故事,这三段发生在地中海的故事影响了当时乃至现在的世界格局,分别是:1453年的君士坦丁堡的陷落、1522年的罗得岛攻防记还有1571年的勒班陀海战。
盐野七生,日本女作家1453
1453年,明朝第七位皇帝朱祁钰在京城励精图治,过着太平生活,百姓安居乐业。然而在遥远的西方,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苏丹穆罕默德二世,这个20岁的少年郎,已经不想再多等了,他的那句“我要那座城”足够彰显他的野心。君士坦丁十一世,这位拜占庭帝国的末代皇帝,也许他和溥仪都是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皇帝和苏丹的终极战争,就在君士坦丁堡拉开了帷幕。
穆罕默德二世,奥斯曼帝国苏丹(1432-1481年)君士坦丁堡,这个和大马士革、耶路撒冷一样出名的城市,千百年来,战争不断,不单单因为它的地理位置是欧亚连接的桥梁,还是因为它所代表那种含义,那种信仰。如今的伊斯坦布尔,如今的圣索菲亚大教堂,让我们能够看到中世纪的风景以及深入骨髓的文化。
君士坦丁堡可是就是这种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的碰撞,大势已去的拜占庭帝国所代表的基督教惨败。五十多天的战争,炮火轰打着城墙,坚不可摧也是可摧了。君士坦丁堡之战让我们惊叹于穆罕默德二世的军事天才,也让我们惋惜于君士坦丁十一世的殉国,就跟郭靖和黄蓉死守襄阳城,与城存亡的事迹令人可歌可泣。
1522
1522年,明朝第十一位皇帝朱厚熜刚刚坐在了龙椅上,还在想着如何去治理好国家。地中海的风,似乎又冷了些许。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苏丹苏莱曼一世,这个28岁的少年郎想要完成祖上没有完成的任务。另外一方的圣约翰骑士团,大团长安东尼奥,这个20岁的少年只能用自己白色十字架给的信仰来抵抗。两位少年的战争,就在多蛇的罗得岛拉开了帷幕。
苏莱曼一世,是奥斯曼帝国第10位苏丹(1494-1566年)罗得岛,南北狭长,宛若一颗漂在海上的果仁,没有君士坦丁堡出名。但是岛上是重要的商贸中心,它位于爱琴海和地中海的交界处。无论是经济还是地理位置都很重要,如今的罗得岛是希腊旅游胜地,古城和骑士宫殿让我们又感觉回到了那个世纪。
基督之蛇频繁出洞,苏莱曼一世无法接受,他必须要拔掉这个眼中钉、肉中刺,不能让毒蛇的牙刺入伊斯兰教。所以他衰大军亲征,足足六个月,骑士团的抵抗也是输了。但是,不知道放走骑士团去马耳他的苏丹是不是真的为了那句“他才是真正的骑士”而留下了隐患,也许他真的没想到会被复仇吧。
1571
1571年,明朝第十二位皇帝朱载坖也许正在后宫寻欢作乐。地中海那边,又开始不寻常了。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又开始蠢蠢欲动了。这次奥斯曼帝国的总指挥阿里·巴夏的对手不是那么简单的了,而是西班牙、罗马教廷和威尼斯组成的联合舰队。1V3的战争,就在勒班陀海角拉开了帷幕。
勒班陀海,现在能被人记住还是这场轰轰烈烈的战争。尽管几个小时的激战,我们就看到了那个曾经不可一世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已经不是那个没有败仗的帝国(曾也被蒙古也打得落花流水)。
在伊斯兰教和基督教这次的战争也以联合舰队的胜利而告终?其实答案是否定的,这场被人们称为“没了下文的胜利”的结果是输掉战争。1572年,威尼斯共和国单独和奥斯曼帝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和约,同盟宣告瓦解。同时,这场联合舰队侥幸胜利的战争和奥斯曼帝国的战败整顿,确实也没有改变伊斯兰教在地中海的话语权了。
作者用了大量证人来去将这三个海战描绘的更加细腻,纪实文学,同时带一点儿自己的推理思考,让我们犹如看小说一样酣畅淋漓。我们惊叹这位东方的女作家能够写出如此细腻的海战,也许正是女性的这份细腻让我们看到了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冲突和碰撞,让我们看到了在战争底下更多的事情。地中海三场海战,隐藏在刀与剑、大炮与城墙、血与火的历史,是历史的拐点,是文明发展中的重要事件,它们改变了地中海的格局,同时也改变世界的格局。也许看现在的地中海,风平浪静,还是原来那种格局。
《地中海海战三部曲》读后感(三):在关切历史中关怀人性—读《地中海海战三部曲》
伊斯兰教和基督教两个异质文明之间长期敌对,甚至在今天也是如此。十五、十六世纪时,为了信仰、土地、财富和贸易的控制权,伊斯兰教和基督教在地中海区域展开的对抗是世界历史中的大事,对抗的结果不仅对之后欧洲、中东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产生了深刻影响,也改变了整个的世界格局和人类文明走向。对于这一时期中伊斯兰教和基督教双方历史角色的描述有多本著作出版。
知名历史作家盐野七生一生致力于回溯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并以此为题材为主创作了大量的作品。随着她对意大利历史的深入了解,特别是在研究、整理大量详细、客观的史料后,于1983年出版了《地中海海战三部曲》。
《地中海海战三部曲》讲述的就是以欧洲为代表的基督教和以奥斯曼帝国为代表的伊斯兰教的两个异质文明的撞击,特别展示了地中海军事重地争夺战中的三场大海战,1453年的君士坦丁堡的陷落、1522年的罗得岛攻防战和1571年的勒班陀海战。这三场令所有历史学家瞩目的大海战被是盐野七生认为是人类文明发展中的重要转折,是文明碰撞的火花。跨越数百年,盐野七生带我们回到过去血与火对抗的核心地带--地中海,用精彩纷呈的笔触,从人类文明发展的角度,从人性的角度去探寻世界历史上的这一重要阶段。
君士坦丁堡的陷落一直被认为是中世纪世界终结的见证,导致了西方世界政治和经济重心的转移,而伊斯兰教也从此开始掌控地中海,并开启了霸主征程。因此,这一次战争一直是众多学者研究的重点。盐野七生的《君士坦丁堡的陷落》是就是其中较为经典的著作,是读者了解中世纪史时不能不看的一本书。
《地中海海战三部曲》的开篇就是《君士坦丁堡的陷落》。1453年前,作为古罗马帝国唯一继承者的拜占庭帝国已经延续了千年,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也一直被认为西方世界的中心。在新兴的伊斯兰强权崛起后,君士坦丁堡也逐渐成为基督教世界抵御伊斯兰世界的堡垒。1453年拜占庭帝国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在兵家必争之地君士坦丁堡展开了兵力悬殊的交战,但由于基督教的东西教派分裂和斗争使得拜占庭帝国得不到西方世界在军力上的支持。国力渐衰的拜占庭千年帝国在激烈的战争中走向灭亡,而年轻有为的默罕默德二世的奥斯曼帝国则占领了君士坦丁堡。作者在书中向我们展示了宗教对人性的影响。
随着奥斯曼帝国对君士坦丁堡的占领,罗德岛成为奥斯曼帝国进攻地中海其他区域的障碍。1522年,为了解决这一后顾之忧,在奥斯曼帝国苏丹苏莱曼一世指挥下,十万大军围攻了罗德岛。作为守护基督教的最后一个骑士团,圣约翰骑士团在罗德岛顽强作战,多次阻止了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进攻,在历史上留下不朽的篇章。《罗得岛攻防记》为我们展现了这一段关于勇气、人性和生死存亡的历史。
在《罗得岛攻防记》中,盐野七生从多个角度向我们展示了圣约翰骑士团为战争所做的大量努力,包括在要塞城市进行的精密布防,为了对抗对奥斯曼帝国的大炮而对城墙进行的改造。虽然奥斯曼帝国在罗德岛攻防战中获得了胜利,而圣约翰骑士团最终投降撤离了这一重要军事基地,但他们抗争的精神得到了对手苏莱曼一世的尊重。
罗得岛攻防战失败后,地中海就变成了天主教海军和奥斯曼海军争战的舞台。在1571年,在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强大海军向欧洲发起了进攻。西班牙殖民帝国、罗马教廷和威尼斯组成了天主教联合舰队,在勒班陀海角与奥斯曼舰队发生了一场大战。最终天主教联合舰队大获全胜,奥斯曼帝国方面总指挥阿里×巴夏及2.5万奥斯曼官兵毙命,数千人被俘,极大地增加了天主教国家的士气。但这场被称为保卫天主教战役之一的海战最终由于威尼斯共和国之后单独和奥斯曼帝国签订的丧权辱国的和约,也被称为“没有下文的胜利”。《勒班陀海战》讲述的就是这场1571年在勒班陀海角发生的仅仅6个小时但影响深远的战争。
《地中海海战三部曲》叙述引人入胜,语言生动活泼,可读性强,内容易懂贯通性强,读起来更像生动的历史读物或者小说,这也是盐野七生写作的特点。虽然看是非学术著作(无注释、无文献、无索引),但盐野七生依据威尼斯现存的大量的个人提交的报告、备忘录和回忆录,力求准确可靠地记载基本历史事实,为读者展现了栩栩如生的历史和人物。
《地中海海战三部曲》对战争有全面和完整的讲述,但她更注重运用对细节和人物的描述去体现宏观的历史。盐野七生注重细节化的场景,通过细致描述事件中多主角的行动和心理活动,以普通人在历史中的角色展现战争的重要场面,以历史中个人丰富的感受和态度活灵活现地交织出一部真实的历史,展现战争对历史深刻的影响,也更多的展现人性以及普通人在历史中的作用。
《地中海海战三部曲》中的每本书都前后对应的展示了每一个普通人的命运。《君士坦丁堡的陷落》中的穆罕默德二世,《罗得岛攻防记》中的安东尼×奥卡莱特和《勒班陀海战》中的巴尔巴里戈,都是开篇介绍的第一个主角,也是终篇介绍的最后一个人物。由此可见,盐野七生不仅关注普通读者,也对战争中每一个普通或不普通人物的命运以及战争对他们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十分关注。这也是她《罗马人的故事》中所说的,“在关切历史并没有‘怀古’的意涵;对‘人性’的关怀才是决定性因素”。
永远注重人文关怀,这大概是盐野七生成为最受欢迎历史作家的原因。
《地中海海战三部曲》读后感(四):吊诡的输赢,被仰望与被遗忘的历史。
《地中海海战三部曲》以地中海为舞台,奥斯曼帝国正在崛起,扩张路线从东罗马向西欧不断膨胀,作为对手的基督教文明,要如何遏制伊斯兰文明的入侵?结果又如何?作者盐野七生通过三场海战,细节十足的描绘出两种不同文明的对抗过程。之后,欧洲开始弯道超车,一跃成为世界霸主,这套三部曲,可以看作欧洲崛起的前传。
15世纪之前,地中海无疑是世界的中心。盐野七生用50多年的时间,以惊人的高产和高质,一部又一部的讲述着它和周边世界的故事,从古希腊到古罗马,从中世纪到文艺复兴。如果按单册书籍5厘米的厚度计算,将近40册的作品,有2米之高,这何止是著作等身呢?关于15和16世纪的历史书籍,尤其是1453年君士坦丁堡的陷落,西方有很多作品和记载,难得看到来自东方的作者,在大量一手资料的梳理下,带读者聚焦两百年内的三场海战,场场精彩,其影响力足以改变世界格局。
《1453:君士坦丁堡的陷落》
中世纪最强对决:千年城墙与乌尔班巨炮
君士坦丁堡地处东西方要冲,如此重要的位置,强大时,依靠贸易足以富得流油。衰弱时,就成了别人口中的肥肉。一直对其虎视眈眈的奥斯曼帝国,在新苏丹穆罕默德二世即位后,如何实现多年的梦想,成为这位19岁青年的头等大事。
作为中世纪最坚固的城墙,一直保护着君士坦丁堡。如何攻破,是最大的难题。这时一个叫乌尔班的匈牙利人,闪亮登场。说来讽刺,乌尔班原本想在世界之都君士坦丁堡某份工作,谁知越来越破败的城市没有他发挥的空间,这位火炮设计师,转头来到奥斯曼帝国,苏丹如获至宝,给了他很高的礼遇,只要他能像声称的那样,造出攻破城墙的大炮。
当15万大军和12门乌尔班巨炮,兵临城下时,君士坦丁堡只有7千人与之对抗。这种悬殊的差距,如果想获胜,只有两张牌可以打了。一是,同为基督教文明的天主教,是否会出手相助?中世纪的天主教与东正教已内讧多年,东西教会在关键时刻没能团结起来。对面敌人,东罗马孤立无援。二是,中世纪最强防御,保护君士坦丁堡上千年的城墙,能否再次发挥作用呢?很可惜,这次它遇到的对手是中世纪最强攻击武器,乌尔班巨炮。这个堪称当时黑科技的新型武器,第一次亮相就让人类见识到了它的威力。
除了乌尔班巨炮,苏丹穆罕默德二世还创造了一项军事奇迹。奥斯曼大军靠人力把船从陆地,运过设有障碍链条的金沙湾,给君士坦丁堡来了一个背后偷袭。船从陆上走,轻松水无痕,这样的“闯关模式”,堪称力量与智慧的完美结合。
中世纪最强对决,在君士坦丁堡上演了50多天。屹立了千年的城墙终于被攻破,最后一位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脱下皇袍冲入混乱的战场,与他的城市,共亡。随之而来的是,延续了上千年的东罗马帝国从此灭亡,整个欧洲都为之惊恐。来势汹汹的奥斯曼帝国威胁,一下子真切地摆在了他们面前。
《1522:罗得岛攻防记》
艰难的胜利:铲除基督之蛇
罗得岛,宛若一颗狭长的果仁,漂浮在爱琴海上。岛上资源丰富,气候宜人,在地中海海洋贸易中占有重要位置。奥斯曼帝国,只有控制住这个要塞,才能确保伊斯兰教船只安全。
而它的对手,是以罗得岛为根据地的圣约翰医生骑士团。这些拥有骑士精神,曾经过着修道院生活的基督教战士们,被迫来到罗得岛后,开启了以海盗为主的事业。成为地中海上伊斯兰教最大的威胁,被叫做“基督之蛇”。
1522年,奥斯曼帝国苏丹苏莱曼一世决定御驾亲征,势必拿下罗得岛。这场攻防战,俨然一场升级版的君士坦丁堡之战。城墙更加坚固,为了抵御大炮的攻击,降低了高度,调整了坡度,增加了厚度。乌尔班巨炮,也全面应用到了战场,上次还是牛刀小试,这次完全是炮火全开。从6月宣战,8月开战,一直持续到12月,在冬季继续作战的情况之前还没有过。守城的骑士团,最后的希望就是寒冷能逼退奥斯曼大军。
但苏丹苏莱曼,完全没有撤退的意思。他知道,无论骑士团意志多么坚定,在城内快没物资弹药的情况下,注定失败。胜利就在眼前,正是谈判的好时机。苏丹开出了前所未有的条件:骑士团可以带着私有财物离开,岛上居民可以自由选择去留,留下来的免5年地租并享有信教自由。
长达5个多月的艰难防守和投降条件的诱惑,岛内居民已选择放弃抵抗。骑士团也只能顺从,签下投降书。这场战争防守之久和表现之优,展现了骑士团的勇气与智慧,虽败犹荣,此时保有尊严的投降,正是一种妥协的智慧。
苏丹苏莱曼,也松了一口气。奥斯曼帝国为此投入巨大,完全在用人力和财力支撑着战争。结果能铲除基督之蛇,解除日后海盗威胁,也算所获值得。只是和谈放走的骑士团,日后如何找机会报仇,就不是眼前的胜利者能料想到的。
《1571:勒班陀海战》
吊诡的输赢:海战质变的转折点
看着奥斯曼帝国不断扩张的脚步,威尼斯,这个靠贸易致富的商业帝国,预感到了自己的危险。一直以来,在战与和之间,威尼斯更倾向于,签订和平条约保证贸易顺利,但当对手足够强大时,选择权就不在自己手中了。
威尼斯,有一个巨大的优势就是有钱。当自身有价值时,能得到的帮助会更多。经过一番游说,西班牙、罗马教廷和威尼斯组成的一支联合舰队,为了基督教对抗伊斯兰教,更为了保护各自的利益,决定一起对抗共同的敌人奥斯曼帝国。
1571年,勒班陀的海面上,双方势均力敌,一场大战在所难免。中世纪的海战模式,一是,把对方的船撞翻。二是,找到登陆到船上的机会,双方开战。而这次海战,多了一种新型武器,炮舰,发挥了浮动炮台的威力。在双方有一定距离时,先发制人,是巨大的优势。联合舰队的火攻武器大显神通,在5小时就赢了这场海战。
赢了战争的联合舰队,虽然在第二年就瓦解了,但这次胜利意义重大,犹如一剂强心针,自从君士坦丁堡陷落,被吓破胆的基督教回过了神,从奥斯曼帝国不可战胜的恐惧中清醒过来。整个欧洲,开始如火如荼的进行复兴,改革,探索。
输了战争的奥斯曼帝国,在第二年投入了更大的力量,卷土重来试图继续扩张。这个势头正劲的帝国,还意识不到,它拼尽全力争夺的地中海,已不再是世界的中心,已不值得去争斗了。
努力研发武器,正在取代人多力量大的战争优势。桨帆船被风帆船取代,弓箭手被火枪手取代,再多的人,也扛不住坚船利炮,海上战争的形式,从此发生了质变。1571年的勒班陀海战,是以地中海为历史舞台的最后一次战争。世界的中心,正在向大西洋转移。
这三场以地中海为舞台,两种不同文明之间的对抗,精彩而重要。任何一个如果,都可能改变历史的方向。这套《地中海海战三部曲》,初读是历史书,看历史发展和战争故事,再读像回忆录,有人物情感和时代细节。历史的魅力,在认真的作家笔下,好看又过瘾。读书,读人,读时代,让人欲罢不能。
站在今天,回看历史,奥斯曼帝国不复存在,欧洲依然有着巨大的影响力。科技的创新,让欧洲穷则变,变则通,一路走到了今天。站在历史,观察今天。不同文明出现摩擦时,选择对抗还是合作,选择发展自身还是消灭对手,这三场海战为我们带来更多反思。
《地中海海战三部曲》读后感(五):异质文明的百年碰撞,欧洲诸侯的海上风云
15、16世纪篆刻了世界历史上两篇影响深远的华章,东方的郑和下西洋、西方的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都意味着15世纪是探索与发现的时代,文艺复兴如火如荼的进展、中国启蒙思想的萌芽迸发也给16世纪戴上了觉醒与浪漫的桂冠。
在这样一个世界交流愈渐频繁、经济贸易飞速发展、思想文化交融碰撞的昂扬时代,衔接洲际的海洋理所当然地成为一方势力在全球攀顶的至高舞台,犹如华山论剑一般,称霸四海,睥睨六合。
盐野七生老师是一位个性十足且饶有风趣的史学家,她置身在纷乱动荡的古欧时代,迷恋于往而复来的英雄传奇,好比饮者对于酒、剑客之于剑,不知是客,一响贪欢。而这段发生在在地中海上的异质文明的百年交锋,其间的英雄故事、家国情怀、贵族意气、骑士精神,便等同于一壶壶佳酿、一柄柄万仞,挑拨着盐野七生的心弦,使其一苇以航,素履以往。
盐野七生(图源:见识城邦公众号)《地中海海战三部曲》便是这次筑梦之旅的捆载之收,这套书主要讲述从15世纪中叶到16世纪下叶,这百年间在地中海舞台上所发生的基督文明与伊斯兰文明之间三场壮怀激烈的海上战争。这三次海战:1453年“君士坦丁堡攻防战”、1522年“罗得岛攻防战”、1571年“勒班陀海战”,缘由皆堂而皇之、过程都跌宕起伏,而最终结果也无一不更改了文明的走向,影响了世界的格局。
地中海海战三部曲评价人数不足[日] 盐野七生 / 2020 / 中信出版社《君士坦丁堡的陷落》:野心似火,文明如钜
当曾经风光无限的雄狮老去,当不可一世的霸者气概零落,最为虎视眈眈的自然是一旁已然羽翼丰满的新雄。在野蛮的自然法则中,只有击败至强者你才能获得那一份至高的荣耀。
拜占庭帝国便是一头正在老去的雄狮,它早已没有了鼎盛时期的强势与威严,却仍然占据着地中海世界的首都——君士坦丁堡。而对于新兴势力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来说,想要真正问鼎巅峰,最简单也最直接的手段自然是夺走那一座地中海世界最繁荣的要冲,一座苟延残喘的文明所最后倚赖的城池。
在一国之力抵不住外侵之敌时,宗教文明立刻彰显其独特的光辉,拜占庭帝国不断地向同属基督教的国家求援,然而所得到的回应却是寥寥无几。当然,对于当时已经穷途末路的皇帝来说,哪怕一艘船的援助都能够鼓舞人心,聊胜于无。而另一边,活力四射的土耳其帝国又迎来了新的君主,这位野心勃勃的新苏丹穆罕默德自14岁开始便已表露出进攻君士坦丁堡的意图。衰弱与鼎盛,怀柔与野心,这场除了意义非凡外,本身并不特殊的战事,其结局似乎早已注定。
图源:网络也许威尼斯海军的帮助是重比丘山的,也许基督派在海上的一场场胜利是精彩绝伦的、也许拜占庭皇帝是魅力十足、广受爱戴的、也许曾经抵挡无数次进攻的城墙是坚不可摧的、也许守护者一方的战士们是钢钜一般不屈与坚定的,然而在十数倍于己的强大阵容面前,在威力巨大到惊世骇俗的乌尔班巨炮面前,尤其是在野心和毅力如同烈火一样炽热的穆罕默德二世面前,这一切都只是大厦将倾前的倔强,只要时间这位攻方的友军再拱一卒,对手自然瓦解冰消,鱼惊鸟散。而事实也同样印证了这位新苏丹的智慧。
随着君士坦丁堡的陷落,欧洲中世纪时代自此结束。曾经持续而广泛地影响周边世界的拜占庭文明在历史的舞台上宣告下场,而在求援信件面前冷漠不为的西欧人也只能在业已成谶后悲哀痛惜。
《罗得岛攻防记》:骑士献祭,誓言鸣金
在欧洲,骑士是英雄的代名词。
诞生于中世纪的骑士团,是属于基督教的强大军事力量,其中最为强大且扬名的当属圣约翰、圣殿及条顿三大骑士团。每一位骑士都是欧洲各贵族的子弟,他们浪漫、孤傲、恪守美德,用生命保卫基督文明的每一片角落。
然而随着王公贵族们普遍狂热于世俗势力的扩张,骑士团逐渐力不从心,无的放矢,走向自我毁灭。在这里,我们不得不说,妥协是一种生存的智慧。在条顿骑士团改行搞殖民化、圣殿骑士团遭受毁灭性打击的同一时期,圣约翰骑士团选择了与海盗联手在罗得岛上重建家园,开启第二时代。
既然是与海盗联手,自然也“被授以渔”,堂堂的骑士团也干起来海盗的营生。由于罗得岛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其近海几乎成了土耳其人去往埃及或叙利亚的必经之路,圣约翰骑士团犹如一条基督之蛇,死死地咬住来往的异教徒商船。这让土耳其人大为关火,于是穆罕默德二世之子——新苏丹苏莱曼一世决定打掉这条不胜其烦的毒蛇。
图源:网络骑士是贵族阶级的专属荣誉,每一位骑士都受到过极为良好的教育,所以他们不只在武力上万夫莫开,在智慧上也是出类拔萃的。面对数倍于己的敌人,他们并没有像拜占庭国王那样一筹莫展、孤立待援,而是积极应对,外则广泛求援,内则群策群力、商讨方案。在后来的大战中也可以看到,他们的智慧在战场上熠熠闪光。
然而即使再多的智慧,再勇猛的武力,也终究抵不过如同庞然大物一般的土耳其军队,在以一敌十的战斗中坚守了近五个月的骑士们终于到了千钧一发的时刻,他们已经负荷到了极致,再也经不住任何战斗了。于是,他们再一次选择了妥协。不得不说苏莱曼一世是一位绅士君王,但也同时缺少政治远见,这一次的妥协保住了圣约翰骑士团,使得34年后卷土重来的骑士团以火热的激情和钢铁般的意志击败了时已63岁的苏莱曼一世,成功复仇。
《勒班陀海战》:信仰的外衣,国家的游戏
盐野七生笔下的威尼斯是一个特别的国家。它以商立国,但同样注重海洋军事的发展,并以强大的海军舰队傲视欧洲诸侯;它坚持信仰,不管是拜占庭帝国负隅顽抗的最后一战,还是圣约翰骑士团在罗得岛的根据地守卫战,它都为基督教势力提供了最多的援助。同时威尼斯也是一个利益至上的国家,在每一次外交事务上都能够保持“和&战”两种方案,拜占庭覆灭,它立刻宣布参战的威尼斯人都不代表国家立场,继续和土耳其继续通商;而圣约翰骑士团战败,威尼斯更是佯装此战与自己无关。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百般巧思、安身立命的国家,还是躲不开土耳其正值巅峰的牙口。原因很简单,一个君主制的封建帝国是永远不会压抑领土扩张的野心的。
在尝试和平无望之后,威尼斯选择一战。这时候,他们再一次想起了基督教的神圣光辉,而睿智的游说者也没有辜负举国的期望,争取到了教皇的支持和来自以西班牙为主的诸多国家的支持。
图源:网络“神圣”的同盟很快缔结而成,然而除了威尼斯海军,其他所有舰队都有自己的小心思,他们又怎么会特地为解救他国而殚精竭力呢?矛盾不断爆发,战机也常常错过,一直到威尼斯最为重要的塞浦路斯岛最终被攻克,而全体基督教徒惨遭厄运后,联军终于燃起了对异教徒的憎恶,扬帆进发,与之决战。
这场战斗最终以胜利告终,然而对于丢失了塞浦路斯岛的威尼斯来说却是失败的结局,最终他们只能选择妥协,再一次同庞然大物般的土耳其签订合约。
在这场战争中,我们必须认识到共和制下的威尼斯人是真正具有家国情怀的国民,身处敌国的大使即使入狱,也仍然千方百计地为祖国提供情报;海军将领不为政治的设计和职务的高低所羁绊,真诚相待、齐心抗敌;在大后方的人民心系前线,相信当局,全力支援......这一切的一切,读之震撼,思之泪下。
妙精笔墨,咫尺匠心
盐野七生的这套地中海海战史学著作是深刻而不深沉的,她以最平易近人的文字叙述了这样一段复杂的历史,在宏观上以真实准确的纪实手法呈现全局,在局部中又通过虚构的故事来突显所有当局者鲜明的性格、独特的智慧。全书中不缺乏精确的地理信息、详细的战争数据、客观的历史资料,但读来就像一本情节曲折、环环相扣的小说一般,妙趣横生,酣畅淋漓。
图源:见识城邦其中最精妙的手法,自然是通过见证者来重现当时光景。《君士坦丁堡的陷落》里的尼科诺、弗朗茨、乌贝尔蒂诺,《罗得岛攻防记》里的安东尼奥、马尔蒂嫩戈,《勒班陀海战》里的巴尔巴罗、巴尔巴里戈等众多局内人,他们地位各异、身份殊同,个处最关天下事,每一个人因为处境、位置、见识的不同而对局势有着自己的见证与看法,这些看法可能是历史真实存在的,也可能是作者盐野七生的内心独白。有如一场场独立而又牵连的影片,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生动且多彩的历史时刻。
异质文明间披着信仰外衣的百年交锋,实则是欧洲各诸侯间为满足野心和欲望的战争游戏。在盐野七生老师的著作里登高翘首,开怀古事,端的是此兴悠哉!
《地中海海战三部曲》读后感(六):关于异质文明的碰撞,一定要读盐野七生这套书
《伊利亚特》是西方文学史上最早、最伟大的长篇叙事诗。讲述的是希腊与特洛伊之间持续10 年之久的战争,作品从第10 年开始讲述,而且是从英雄阿喀琉斯的愤怒开始讲起。其后发生了许多故事,最后希腊人靠奥德修斯的木马计攻陷了特洛伊城。这中间戏剧性的场面一个接一个,不让读者有喘息之机。
被后世尊称为“大帝”的亚历山大,将《伊利亚特》奉为“一生之书”,这部叙事诗中的第一大英雄阿喀琉斯也成了少年亚历山大最崇拜的人。热情多梦的少年亚历山大,将英勇无敌也喜怒分明、热血深情的阿喀琉斯视为精神伴侣,一生追寻。
经典恒久远,万世永流传。几千年后,在遥远的东方日本,同样有一颗年少的懵懂的心,被《伊利亚特》所描绘的世界深深着迷。她就是盐野七生。
盐野七生与《伊利亚特》
盐野七生1937年7月7日出生于日本,父亲是一位诗人,16岁时读荷马的《伊利亚特》,从此被一个与日本社会截然不同的世界吸引。她于1963年到意大利,游学两年后深感罗马是个英雄辈出的地方,于是回到日本后不久毅然出走,再次带着行李回到意大利,回到罗马,定居至今。
在定居罗马的50多年里,盐野七生的目光聚焦地中海周边世界,洋洋洒洒写下一部又一部以地中海为世界中心的2500年间的历史故事。所写历史时期贯穿古希腊罗马时期(《罗马人的故事》《希腊人的故事》)→中世纪(《十字军的故事》《罗马灭亡后的地中海世界》)→文艺复兴时期(《文艺复兴的故事》),这是一个西方文明从火种到熊熊烈火,再到火焰慢慢熄灭,最后从灰烬中勃发新生机的过程,在大量的史料收集整理基础上,用讲故事的方式为我们打开了探索西方历史和文明的大门。
今天想给大家介绍的就是盐野七生在《伊利亚特》的影响下,创作出来的一部非虚构历史作品——《地中海海战三部曲》。在这部三卷本历史作品的最后,她述说了自己写作这套书的心路历程。
“初次阅读荷马史诗《伊利亚特》是在我16岁那年的夏天。
那是一种所见的事物一下子变了的感觉。只是,还是一种朦胧不清的感觉,并不清楚自己的内部,什么东西发生了什么变化。或许,迄今为止的写作,就是为了弄清这一点,而这样的念头,也许今后直到死亡都会一直存在着。
正因为有着这样的起点——《伊利亚特》,我被地中海世界吸引,由此一直有一种想描写战争的念头。那是一类如《伊利亚特》所描写的,有着异质的文明相互对抗的意义的战争。
这种性质的战争,如果假定其舞台是地中海世界,时代则是自己的专业领域中的文艺复兴时期,那么只有三场:1453年的君士坦丁堡的陷落、1522 年的罗得岛攻防战、1571 年的勒班陀海战。
当然,对于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来说,很不幸战争远不止这三场。但就历史性来说,历史的发展以此为契机改变了方向,写出这三场战争应是可以说明问题的。
当然,并非从16 岁的那个夏天开始我就决定要写这三场战争。就是过了10 多年,笔者写作处女作《文艺复兴的女人们》之时,也没有这样的想法。脑海中开始萌生这一想法,已是25 年后,在准备写作威尼斯共和国通史《海都物语》时。
无论是《君士坦丁堡的陷落》还是《勒班陀海战》,都直接与威尼斯共和国相关。而《罗得岛攻防记》如果没有威尼斯方面的史料也是写不出来的。也就是说,在研究、整理威尼斯保存至今的详细、客观的史料的过程中,这三场“划分天下之战”的基本结构在笔者的脑海中形成了。可以说,正因为这样的良机,16岁的夏天以来想写以地中海为舞台的战争的念头,一直都保持着温度。在完成了《海都物语》之后,即着手写作《地中海海战三部曲》的缘由就在于此。”
异质文明对抗的三场“划分天下之战”
《伊利亚特》讲述的是希腊与特洛伊之间持续10 年之久的战争,在《伊利亚特》的影响下,年少时期的盐野七生便产生了书写具有异质文明相互对抗意义的战争的想法,终于在完成了《海都物语》之后,一切时机成熟,即着手写作《地中海海战三部曲》。
《地中海海战三部曲》讲述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两个异质文明,以地中海为战争舞台,为了信仰、土地和贸易控制权相互对抗,最终改变世界格局和人类文明走向的三场大战——1453年的君士坦丁堡的陷落、1522年的罗得岛攻防战、1571年的勒班陀海战。
1453年5月的一天,在精锐士兵的护卫下,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苏丹默罕默德二世从查瑞休斯门走进君士坦丁堡城。仿佛是要细细品味现在已经属于自己的这座城市,他在大路上悠然地信马由缰,瞥都没瞥一眼那些忙于抢掠的土耳其士兵和沉默的拜占庭俘虏。
在过去的56天中,东罗马帝国首都,东西方交汇处的明珠君士坦丁堡的上空,硝烟弥漫,遮云蔽日,大炮在轰鸣、城墙在震荡、房屋在燃烧。对垒双方均表现出惊人的坚韧与气节,荡气回肠,令人动容。
来到圣索非亚教堂前的时候,穆罕默德二世从马上下来,弯下身子,抓起一把土撒在了自己的头巾上,走进大门。
这一天之后,拜占庭帝国从地球上消灭了,土耳其帝国取而代之。
《君士坦丁堡的陷落》讲述了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攻陷拜占庭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的过程。君士坦丁堡地处东西方交汇处,孕育了灿烂的文化,积累了巨大的财富,也成为了那个时代的兵家必争之地之地。
交战的双方首领一方是年轻有为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苏丹默罕默德二世,另一方是肩负挽救国力渐衰的拜占庭帝国皇帝君士坦丁二世。两军对垒,在经过一个多月的交战后,奥斯曼帝国更胜一筹,延续了上千年的拜占庭帝国至此灭亡,整个欧洲也为之动摇。
1522年,君士坦丁堡的征服者默罕默德二世之孙、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苏丹苏莱曼一世决定御驾亲征挥师罗得岛。罗德岛上,坚守阵地另一方是十字军骑士运动的余晖——圣约翰骑士团。
在经历长达5个月血与火的对抗后,罗德岛攻防战以苏莱曼一世的胜利落下帷幕。在最后的谈判桌上,胜者对败者说:“我胜了,但尽管如此,对于必须把您和您属下这样英勇的人逐出家园,我无法不从内心感到悲伤。”
骑士团大团长怀着百感交集的心情看着这位年轻的战胜者,但最终还是什么也没有说,地中海的海浪也陷入了短暂的平静。
《罗得岛攻防记》主要讲述了1522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进攻圣约翰骑士团在地中海的据点罗德岛的过程。盐野七生对罗德岛上要塞城市的布防进行了细心的调查,攻城时大炮与城墙的较量在其笔下精彩纷呈。
面对土耳其大军,作为一个即将消亡的阶级,守护的骑士们顽强作战,在历史上留下尤为壮美鲜明的一笔。最终,在血与火的对抗中,罗德岛攻防战以奥斯曼帝国苏丹苏莱曼一世的胜利落下帷幕。
1571年的勒班陀海战中,基督教、伊斯兰双方有超过400 艘军舰参战。这场海战是以加莱舰为主角的最后一场大海战,也是以地中海为历史舞台的漫长岁月里的最后一次战争。
两年前,威尼斯共和国贵族青年巴尔巴里戈在圣萨卡里亚教堂前与一生所爱的女人邂逅,经过一年的追求,有情人终成眷属。可惜美好的日子总是太短暂,不久之后巴尔巴里戈接到一份来自威尼斯最高权力机关“十人委员会”的密令,只得与爱人惜别,匆匆踏上旅程。此时的他并不知道,自己很快将被卷入一场关乎无数人命运的斗争。
最终,在勒班陀海角发生的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海军的大战中,西班牙、罗马教廷和威尼斯组成的联合舰队大获全胜,极大地增加了天主教国家的士气。
战后,威尼斯共和国政府整理的勒班陀海战的记录里,留下了这样一行记录:“参谋长阿戈斯蒂诺·巴尔巴里戈在最幸福的状态下迎来了自己所期望的死亡。”
《勒班托海战》主要讲述了1571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强大海军与由西班牙殖民帝国、罗马教廷和威尼斯组成的联合舰队在勒班陀海角发生的一场大战。这场战役中世纪欧洲基督教文明与中亚伊斯兰文明碰撞出一颗耀眼的火花。最终基督教联军大获全胜,奥斯曼帝国方面总指挥阿里·巴夏及2.5万奥斯曼官兵毙命,数千人被俘,极大地增加了西方国家的士气。
可惜的是,西方联军神圣同盟赢得了战役却输掉战争,次年,威尼斯共和国单独和奥斯曼帝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和约,同盟宣告瓦解。
这三场“划分天下之战”是人类文明发展中的重要转折,是历史进程中的关键奇点,在血与火中欧洲基督教文明与中亚伊斯兰文明碰撞出耀眼的火花,从此,基督教势力日渐衰落,伊斯兰教文明逐渐掌控地中海世界,在历史舞台上开启霸主的征程。
盐野式的历史写作,让“现场证人”说话
盐野七生的历史作品,书写的特色可以总结为“用全知视角讲故事,用个人视角做注释”。她特别注重当时个人提交的报告、备忘录和回忆录,因为这些材料中不仅有当时发生了什么,还有当时的人的感觉和态度。这种历史+感觉构成了盐野作品的特色,应该说盐野七生的《地中海海战三部曲》是她在史料基础上“合理想象”的产物,她根据掌握的史料,讲出事件中各位主角的行动和心理活动,讲出一个完整的故事,创造出一个小说化的场景,通过被卷入某个历史事件中不同的人根据自身信仰、利益等做出的行动和思考交织出一部活的历史。
以《君士坦丁堡的陷落》为例,除了拜占庭皇帝和土耳其苏丹这些历史上的“大人物”之外,盐野七生还选取了10个“小人物”的经历作为这个时代的“现场证人”,他们留下的信件和回忆录成为后人了解这一历史事件的重要“证言”。
【特莱维森】
身份:威尼斯舰队将领
威尼斯共和国答应拜占庭帝国皇帝派遣援军的请求,特莱维森作为指挥官的威尼斯舰队前往君士坦丁堡,全程参与对抗土耳其大军的战事,担任海军总指挥。君士坦丁堡陷落后,特莱维森不知所踪。
【尼科洛】
身份:威尼斯舰队船医
跟随威尼斯舰队到达君士坦丁堡,参与防御战中伤员的救治,期间仔细观察和记录了双方攻守情况。君士坦丁堡陷落后返回祖国,撰写了《君士坦丁堡攻防战日记》,让后世得以知道君士坦丁堡攻防战每天的进展情况,记述十分准确,是关于拜占庭帝国最后时日可信度最高的史料。
【特达尔蒂】
身份:在君士坦丁堡做生意的意大利商人
君士坦丁堡之战开始之前,计划返回故土佛罗伦萨,计划失败后留下来参与抵抗土耳其之战。君士坦丁堡陷落后,跳进大海被救,与一名法兰西人聊起君士坦丁堡陷落的情况,法兰西人翻译成法文寄给大主教,在法兰西广为流传,成为一篇檄文,用于号召组建十字军。
【伊斯多尔】
身份:罗马枢机主教
积极奔走,主张联合东西两大教会拯救祖国拜占庭,君士坦丁堡陷落后,换成乞丐服逃过一劫,到达克里特后写了一封信,向各方面通报君士坦丁堡的陷落,后回到罗马,为组建抗击土耳其的十字军奔走,只是未实现便去世了。
【格奥尔基奥斯】
身份:拜占庭帝国的哲学家和神学家
反对东西教会联合,刻骨铭心地感受到了拜占庭文明与西欧文明的根本不同,在天主教之下实现东西教会联合,就必须抛弃那些堪称希腊正教徒灵魂的东西。如果强行联合,希腊正教就会重蹈分裂覆辙,其结果是希腊正教从地球上消失。君士坦丁堡陷落后接受苏丹的任务出任君士坦丁堡大主教,后去阿托斯山修道院,写下不朽名篇《论君士坦丁堡——写给有信仰者的一封信》。
【乌贝尔蒂诺】
身份:在君士坦丁堡求学的意大利青年,格奥尔基奥斯学生
未听从格奥尔基奥斯的建议回意大利,参与到君士坦丁堡的防御战中,后成为俘虏,卖到热亚那居留区,获得自由后又遇伊斯兰海盗袭击,卖身为奴,因圣约翰骑士团突击海盗获救。回到罗马后,创作了题为“君士坦丁堡”的长篇叙事诗。
【弗朗茨】
身份:财政大臣,深受皇帝信任
经常侍奉在皇帝身边的弗朗茨,是皇帝最信任的人。他积极为皇帝分忧解难,负责城防加固工程,调查可用于战斗的人力物力,处理居民抱怨的缺粮问题等,是皇帝的左膀右臂,对皇帝的苦恼感同身受。君士坦丁堡陷落后被俘到阿德里安堡,寻找自己的妻儿,赎回自己和妻子的自由,投奔了皇帝的弟弟,妻子去世后进入修道院,动笔写作了《回忆录》,是了解拜占庭最后时日的希腊方面最重要的史料。
【洛梅利诺】
身份:君士坦丁堡内热那亚聚居区长官
在君士坦丁堡一战中保持中立态度,君士坦丁堡陷落后与土耳其签署缔结媾和协议,事实上投降,新长官到任前离开君士坦丁堡回到国内,给住在国内的弟弟写了一封长信,从居留区的视角叙述攻防战的情况。
【米哈伊尔】
身份:塞尔维亚骑兵队长
信仰天主教,却被迫协助土耳其大军攻打同一信仰阵营的君士坦丁堡,以防止土耳其对塞尔维亚的侵犯。然而,1455年苏丹对塞尔维亚发起进攻,米哈伊尔被俘,改姓伊斯兰教。1463年被匈牙利兵包围,投降并恢复了基督教徒的身份,1490-1498在波兰将自己的经历写成回忆录。
【图尔桑】
身份:穆罕默德二世的侍童
伺候穆罕默德二世至1460年,见证苏丹的一举一动,隐退后写了《征服者苏丹穆罕默德的历史》,关于君士坦丁堡陷落这一历史事件,大部分历史记录来自败者基督教一方,这是土耳其人所写的最早的历史论述。
通过这背景、性格、信仰完全不同的10个“现场证人”的全视角观察,盐野七生描绘了立体生动的君士坦丁堡的最后一天。其中既有女性罕有的理性概括能力,从复杂的历史表象中找出脉动的主线,透彻、清晰、具体;又用女性特有的细腻,打开读者每一个毛孔,在细节中感受历史的过程。
------------
图书推荐
地中海海战三部曲评价人数不足[日] 盐野七生 / 2020 / 中信出版社地中海海战三部曲(全3册)
ISBN:9787521712551
出版时间:2020年7月
定价:98元
异质文明碰撞的灿烂史诗,“划分天下之战”,人类历史进程中的关键奇点。
盐野七生聚焦地中海地区不同文明冲突的历史,讲述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两个异质文明,以地中海为战争舞台,为了信仰、土地和贸易控制权相互对抗,最终改变世界格局和人类文明走向的三场大战——1453年的君士坦丁堡的陷落、1522年的罗得岛攻防记、1571年的勒班陀海战。
三场“划分天下之战”共同交织出一场不同文明碰撞的灿烂史诗,见证人类文明发展中的重要转折,历史进程中的关键奇点。
-End-
见识城邦
中信出版集团社科人文品牌
为独立思考的人服务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